1.1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说课稿 (6)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的旋转,以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知面的旋转,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对旋转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面的旋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面的旋转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释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的旋转。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平移、旋转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面的旋转的特点,总结旋转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启发,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的旋转。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面的旋转》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面的旋转》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1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面的旋转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同,对于一些空间几何图形的关系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让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旋转门、旋转电梯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旋转的知识。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旋转门、旋转电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向学生讲解旋转的性质。
1.1 面的旋转
面的旋转教学目标:1. 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 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形和圆锥形物体。
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具:长方形、三角尺、直尺、圆柱和圆锥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
现在让我们做实验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并进行旋转)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图形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
师:这就是旋转的奥妙。
师:首先我们把这个小球看成一点,那么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同桌讨论,然后汇报。
生:曲线。
师:能具体概括一下吗?生:点的运动形成一条线。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我们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点动成线”。
(板书:点动成线)师:那么,如果把这支笔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什么?生:面。
师:能用四个字概括起来吗?生:线动成面。
(板书:线动成面)师:很好,(举起课本并旋转)如果把这本数学课本看成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样运动的呢?会形成什么呢?生: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圆柱,也就是“面动成体”。
(板书:面动成体)师:大家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吗?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与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
(板书课题:面的旋转)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师:观察上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探讨、汇报。
生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条直线。
生2:雨刷器左右摇摆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平面。
生3:一扇长方形旋转门旋转后形成一个圆柱。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 1 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1 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1.理解面的旋转概念。
2.掌握研究面的旋转的基本方法。
3.探究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以下能力:1.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以下情感:1.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应用。
2.学生应该能够体会思考的乐趣。
3.学生应该能够自主、合作、创新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面的旋转概念。
2.掌握研究面的旋转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探究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通过构思来探究旋转的规律和性质,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子:一支钢笔,插在一张纸上,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小球,犹如一颗樱桃,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规律和性质。
2.讲授1.定义面的旋转概念。
面的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其中一条边或一条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的新图形。
旋转中心:绕着哪一个点旋转。
旋转角度:旋转多少度。
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2.教学板书面的旋转概念面的旋转概念3.例题有一块矩形木板,长20cm,宽12cm,以其中一边为轴旋转90度,求旋转后的面积。
解:(1)如图A,在长为20cm的边上作高,所得到的垂线AN。
(2)如图B,以N点为圆心,AN为半径旋转90度,所得到的图形ABCD’的面积为S1。
(3)图形ABCD’实际上是一个矩形,长为12cm,宽为AN,即12厘米。
所以S1 = 12 × 20 = 240(平方厘米)。
(4)S1是以AN为半径旋转90度后的面积,要求的是以长为20cm的边为轴旋转90度后的面积S2。
(5)因为AN = 20(厘米),所以S2 = S1 = 240(平方厘米)。
1.1 面的旋转》PPT精选教学PPT课件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10厘米 6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10厘米 6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10厘米 6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6厘米 8厘米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10厘米 6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10厘米 6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10厘米 6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的连线为轴
10厘米 6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正方形的一条对 角线为轴
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 什么图形呢?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 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 所形成的图形。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 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 所形成的图形。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 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 所形成的图形。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 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 空间观念。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 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 彩带随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1.1面的旋转(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1.1 面的旋转(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面旋转的概念,能识别并描述面旋转的性质和特征;能运用面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和欣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面旋转的定义:围绕一条轴,将一个平面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新的图形称为面旋转体。
2. 面旋转的性质:面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面旋转后,原图形上的任意一点都保持相同的距离到旋转轴。
3. 面旋转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和现象都涉及到面旋转,如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旋转、地球自转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识别并描述面旋转的特征。
2. 教学难点:面旋转的应用,能运用面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旋转演示器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面旋转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 新课:讲解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旋转的概念。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面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面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2. 面旋转的应用实例3. 面旋转的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一些面旋转的基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面旋转问题,让学生运用面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索一些面旋转的高级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理解面的旋转,并正确使用相关术语。
2.能够准确描述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关系。
3.能够通过动手探究,理解面的旋转。
4.发展学生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面的旋转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旋转前后的图形形状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和投影仪。
2.实物模型:五彩旋转立方体模型若干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利用PPT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尝试通过旋转将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并带领学生尝试描述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关系,引出面的旋转。
2. 深入探究(1)面的旋转旋转是指将物体绕着某个轴线转动。
在几何学中,我们一般将物体绕着垂直于本平面的轴线或平面中的直线进行旋转。
当物体绕着某个平面旋转时,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的图形变化,其中面的旋转是常见的一种。
(2)面的旋转基本术语a.旋转中心:物体所绕的轴线的交点。
b.旋转轴:垂直于本平面的轴线或平面内的直线。
c.旋转角:物体绕着轴线转动所转过的角度。
(3)旋转前后的图形形状关系a.当旋转角为0°时,旋转前后图形一致。
b.当旋转角为180°时,旋转前后图形是相反的。
c.当旋转角为90°、270°时,旋转前后图形关于旋转中心对称。
(4)动手探究让学生拿起手中的五彩旋转立方体模型,观察并尝试旋转模型。
通过动手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的旋转,并掌握相关术语。
3.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面的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并对旋转前后的图形形状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可以在PPT上标出对应的关键点,帮助记忆。
4. 拓展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组题目,对于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关系的判断和描述,进行训练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手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面的旋转,并正确地掌握了相关术语。
通过思维导图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巩固练习,提高了课程效果。
同时,将实物模型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面的旋转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定义,会画出旋转图形2.掌握面的旋转规律,能够解决相应的面的旋转问题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2. 教学重点1.面的旋转定义和规律2.通过旋转图形进行计算3. 教学难点1.面的旋转问题的解决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导入新课,强化学生对上一课的理解,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4.2. 引入面的旋转定义通过引入“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旋转,并向学生展示旋转的实例,进而引入面的旋转。
4.3. 学习面的旋转规律将面的旋转规律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和例题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并理解面的旋转规律及其运用方法。
4.4. 面的旋转问题解决通过练习题和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熟悉面的旋转问题的解决过程,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面的旋转问题。
4.5. 拓展应用通过展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5.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2.演示法:通过实例展示面的旋转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规律;3.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熟悉面的旋转的计算过程;4.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两人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和检查答案,提高学习效果。
6. 评估方式通过平时课堂练习、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7. 教学资源1.数学教材2.课堂黑板和粉笔3.计算器4.练习题、作业题、考试题等教学资料。
8.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的旋转的定义和规律,能够解决相应的面的旋转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面的旋转|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面的旋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识别并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的旋转,如绕轴旋转、绕点旋转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面的旋转过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变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面的旋转概念:介绍面的旋转的定义,包括旋转中心、旋转轴、旋转角等基本概念。
2. 面的旋转类型:讲解并演示不同类型的面的旋转,如绕轴旋转、绕点旋转等。
3. 面的旋转性质:探究面的旋转前后的性质变化,如面积、形状、位置等。
4. 面的旋转应用:通过实例,展示面的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的旋转。
2. 难点:理解面的旋转的数学原理,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面的旋转过程,以及解决与面的旋转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面的旋转演示模型、实物投影仪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剪刀、纸张、直尺、圆规等基本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面的旋转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授:讲解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面的旋转的过程。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类型的面的旋转的性质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面的旋转过程,探讨面的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与面的旋转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1. 面的旋转2. 提纲:面的旋转概念面的旋转类型面的旋转性质面的旋转应用3. 重点与难点:重点: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难点:面的旋转的数学原理和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与面的旋转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1.1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面的旋转》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1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旋转的意义,掌握面的旋转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图形的变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面的旋转,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意义,掌握面的旋转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意义,掌握面的旋转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面的旋转。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旋转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旋转教具、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旋转教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旋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图形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叫做什么?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面的旋转。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面的旋转的定义和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面的旋转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自己进行面的旋转。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面的旋转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共同得出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面的旋转(3)-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面的旋转(3)-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
2.能够通过手工操作和计算绘制出面的旋转图形。
3.能够应用面的旋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面的旋转的概念及特点。
2.旋转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利用旋转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合作学习、导学法、发现发言法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回顾前两堂课的内容,明确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2.引入本节课内容,介绍面的旋转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步:讲解面的旋转的概念1.讲解面的旋转的概念及特点。
2.通过实物或教具展示面的旋转的过程。
第三步:计算旋转面的面积1.设计几道计算旋转面积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手工操作计算旋转面积。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计算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第四步:练习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面的旋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难点。
第五步: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面的旋转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步: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总结面的旋转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物展示、手工计算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了面的旋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实际问题运用,深入理解了面的旋转的应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于面的旋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 (课件)(共19张PPT)
以较长的直角边为轴 以较短的直角边为轴 以斜边为轴
课堂练习
1 下面一排图形旋转后会得到最下面的哪个图形?想一
想,连一连。
请你自己也设计一面小 旗,旋转一下,想象并 视察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选自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 如图, 把下面的立体图形切开, 想一想切开后的面分别
是什么形状, 连一连。
选自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6题
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
面的旋转(1)
情景导入
视察三幅图片, 你有什么疑问?
雨明明是一条雨线,为什么落到地上只溅起一点水花; 雨刷明明只有短短一段,为什么能擦干净整个车窗; 旋转门只是平面,为什么能够一直贴合圆柱玻璃……
探究新知
视察下面的点的运动, 下图在做什么运动? 下图在做什么运动?
你发现了什么?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以长方形的长或宽为轴,可以转成一个 圆柱体。
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可以转成 一个圆锥体。
将长方形旋转成立体图形有4种结果:以长、宽为轴 以两条长、宽中点的连线为轴
将直角三角形旋转成立体图形有3种结果:以两条直角边为轴 以斜边为轴
运动后形成什么图形? 运动后形成什么图形?
点动成___线___
线动成__面____
面动成__体____
点动成__线_____ 线动成__面_____
面动成__体_____
视察下面各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面动点线成动动体成成线面
图中的雨刷左右摆动, 在图车中窗的图上转中形门的成在风了转筝一动形个过成半程了圆, 中形可成一以一条看个线成圆,是柱可一,以条可看线以成段看是绕成一一个 是一定个个点长定旋方点转形平形绕移成一后的条形。边成旋的转。 形成的。
北师大版_六年级下册数学1.1《_面的旋转》课堂笔记_(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课堂笔记一、知识回顾1. 点、线、面、体的关系点: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简单几何图形。
线: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有一定长度的简单几何图形。
面:由无数个线段连成的,有一定宽度的简单几何图形。
体:由多个面围成的,有一定高度的立体图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 立体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分为四类:柱体、锥体、球体和扁体。
二、新课导入1. 面的旋转概念将一个平面图形绕着某条直线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立体图形。
这个平面图形称为“面”,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称为“体”。
2. 面的旋转实例(1)长方形旋转:得到一个圆柱。
(2)半圆形旋转:得到一个圆锥。
(3)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一个圆锥。
(4)直角梯形旋转:得到一个圆台。
三、自主探究1. 观察以下立体图形,找出它们相应的面。
(1)圆柱:上、下两个圆面。
(2)圆锥:一个圆面。
(3)圆台:上、下两个圆面,侧面为一个梯形。
2. 思考:这些立体图形的底面和侧面是如何形成的?答:底面是由面旋转一周得到的,侧面是由面绕着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
四、课堂练习1. 选择题(1)一个长方形绕着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A. 圆柱B. 圆锥C. 圆台D. 球体答案:A(2)下列立体图形中,哪个图形只有一个面?A. 圆柱B. 圆锥C. 圆台D. 球体答案:B2. 判断题(1)一个正方形绕着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圆柱。
()答案:√(2)一个圆绕着一条直线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球体。
()答案:√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圆柱、圆锥、圆台等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我们知道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立体图形的分类。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_面的旋转》_北师大版
说课稿《1.1 面的旋转》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小学数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1.1 面的旋转》。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课后反思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1 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节课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从平面的立体图形转向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形成过程,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接经验,感受到数学世界中旋转带来的美,为今后继续学习圆柱、圆锥及其他立体图形奠定丰富的认知和良好的空间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中的三维世界。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了直观的认识。
他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性质。
这些知识基础为学生在《1.1 面的旋转》的学习中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此外,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圆柱和圆锥也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面在旋转过程中,位置、大小和形状的变化,获得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初步理解。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面在旋转过程中位置、大小和形状的变化,理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灵活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转现象。
2. 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面的旋转过程。
北师大版_六年级下册数学1.1《_面的旋转》课堂笔记(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课堂笔记(1)一、知识回顾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概念——面的旋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物体通过旋转产生新的图形,比如风扇的叶片、地球的自转等。
面的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它将平面图形绕着某条轴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二、面的旋转概念1. 什么是面的旋转?面的旋转是指将一个平面图形绕着某条轴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一个新的图形的过程。
2. 面的旋转的要素有哪些?面的旋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旋转中心:旋转中心是面旋转的轴心,可以是平面内的任意一点。
(2)旋转角度:旋转角度是指面旋转的大小,可以是任意实数。
(3)旋转方向:旋转方向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根据旋转的方向不同,得到的新图形也不同。
三、面的旋转规律1. 旋转对称性:一个平面图形绕着某条轴旋转180度,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旋转轴对称。
2. 旋转不变性:一个平面图形绕着某条轴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但位置发生变化。
3. 旋转组合:多个平面图形绕着某条轴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图形是原图形的组合。
四、面的旋转实例1. 长方形旋转: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一个圆柱。
2. 正方形旋转:以正方形的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一个圆柱。
3. 三角形旋转:以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一个圆锥。
4. 圆形旋转:以圆的圆心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一个球体。
五、课堂练习1. 选择题:(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以它的长为轴旋转一周,能够形成一个()。
A. 长方体B. 正方体C. 圆锥D. 圆柱(2)用一根小棒粘住长方形一条边,旋转一周,这个长方形转动后产生的图形是()。
A. 三角形B. 圆形C. 圆柱(3)下面图形中,有()个圆柱。
A. 3B. 4C. 5(4)以()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一定是圆锥。
六年级下 第一单元1 面的旋转
1.1.1面的旋转【知识讲解】【知识点】点、线、面、体的关系“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要点解读】1.点动成线手枪向同一方向连续不断发射子弹后,子弹的轨迹会形成一条直线。
同样,笔尖点在纸上是一个点,滑动笔尖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是无数个点相接而成的2.线动成面图中,AB或CC’两条线在同一方向连续不断平移后都能得到一个平面。
如,你拉紧一个橡皮筋,弹一下,就可以看到一个平面了。
一个平面包含无数条平行的直线3.面动成体一个直角三角形平面在以高为轴旋转后可得一圆锥,一半圆平面以直径为轴旋转后可得一球体。
同样多个不同形状的平面也可形成一体,如长方体,可由一正方形和一长方形平面形成。
生活中,一枚硬币可以看做是平面的,如果它转动起来,就是一个球体的形象一个平面在空间旋转之后就是一个有空间结构的体【知识点】认识圆柱与圆锥1.圆柱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形成的物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生活中的圆柱:除此以外还有水杯,电池,蜡烛等都是常见的圆柱1.圆锥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物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生活中的圆锥:圣诞帽,帐篷,陀螺也是可以看圆锥【要点解读】1.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图中圆R与圆r(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如图中直线AB/DC(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2.圆锥的特征:(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图中圆O。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图中直线h。
【牛刀小试】1.圆柱有两个相同的(圆),叫做圆柱的(底)面。
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3.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4.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1面的旋转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旋转的知识。
3.引导思考,理解旋转的本质。
4.设计挑战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旋转的知识,创造出美丽、对称的图案。
5.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旋转的特点和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6.练习巩固,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不仅要纠正错误,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点和独特见解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3.学习需求:学生对于面的旋转这一概念可能存在疑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加深理解。此外,学生还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导学单
主备人:班级:姓名:组名:组训:
学法导航
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重点:
1、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自主预习
【知识链接】
1、自学课本P2-P4页。
观察P2页情境图1的发现:。
观察p2页情境图2的发现:。
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我的发现:。
归纳发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
3、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老师评价:
探究学习
1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2、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我的发现圆柱:。
我的发现圆锥:。
3、认一认
我的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高,并且。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圆锥的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圆锥只有条高。
【小结】
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老师评价:
当堂检测
1、快速旋转一面底面是直角的三角形小旗就会看到一个()。
2、圆柱有两个面是(),有一个面是(),圆柱有()条高。
3、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它有()条高。
4、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
如果圆柱体的半径是5厘米,高石8厘米,这个展开图的长是(),宽是()厘米。
5、一个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那么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底面积是()。
二、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以正方形的一条短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A、圆锥
B、圆柱
C、长方体 D 、正方体
2、以一个直角三角形板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A 、圆锥B、圆柱C、长方体 D 、正方体
3、圆柱体有()条高。
A、1
B、3
C、4
D、无数
4、圆锥体有()条高。
A、1
B、3
C、4
D、无数
三、如图,
四、弥补缺差
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写下来吧。
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老师评价: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