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习题

合集下载

体温调节同步练习

体温调节同步练习

《体温调节》同步练习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短期内散热量与产热量相比()A.基本相同B.产热量多C.散热量少D.不能确定【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和散热基本相同。

【答案】A2.下面关于体温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是保持相对稳定的8.人体产热器官是内脏,散热器官是皮肤C.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D.发热原因很多,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解析】正常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一天波动范围在1 ℃以内,A项正确。

人体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状态下,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B项错。

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C项错。

发热原因很多,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但如体温超过 40 ℃ (小儿超过39 ℃)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D项错。

【答案】A3.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A.毛细血管舒张B.温觉感受器兴奋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解析】在产热调节中冷觉感受器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体温维持稳定。

【答案】D4.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 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不难做出如下的判断:①C 能产生渴觉,则C 为渴觉 中枢;②B 能产生尿液,并且能够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 为肾小管;③A 来自垂体并能促进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则A 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C5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是下丘脑。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水盐调节含解析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水盐调节含解析

人体的水盐调节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高温下劳动⑤静脉点滴1 L生理盐水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参考答案】D过量的生理盐水会增加血管内的压力,导致尿量增加,⑤正确;故本题选D。

1.矿井坍塌导致工人被长时间困在井下,缺少水源和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能减少水分丧失B.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多C.机体缺水引发下丘脑调节中枢产生渴觉D.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一般来说,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其体内的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3.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渗透压感受器位于血管壁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1.【答案】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的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形成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据此答题。

2.【答案】A【解析】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备战高考生物】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试真题)(2020-2021)

【备战高考生物】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试真题)(2020-2021)

考点35 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1.(2017·北京理综,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C)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解析】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参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A正确;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参与细胞呼吸产生ATP,ATP水解产生的磷酸与K+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K+外流受阻,从而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当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该过程减弱,不会促使胰岛素释放,故B、D正确,C错误。

2.(2017·课标Ⅲ,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C)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0.9%NaCl溶液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同,注射一定量的0.9%NaCl 溶液后机体血浆渗透压不变,而机体血浆中的水和NaCl增加,使血浆量增加,只有同时排出相应量的水和NaCl后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只排出相应量的水或只排出相应量的NaCl渗透压均无法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故C正确。

3.(2017·江苏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含答案) 考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含答案) 考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

考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 (海南高考·T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

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属于内环境。

B项,糖原是单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的,所以糖原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C项,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内环境运输到全身各处,属于内环境成分。

D项,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

2.(海南高考·T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

A项,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正确。

B项,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故正确。

C项,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故正确。

D项,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故错误。

3.(江苏高考·T1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激素在发挥作用之前,需要和受体结合。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分析(解析版)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分析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D【解析】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的顺序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①摄水量增加①减少尿的排出①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D.【答案】C【解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变化首先被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发放神经冲动到中枢,一方面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即产生摄取水指令,另一方面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来缓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进一步升高。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同步进行的。

故顺序应为,C正确,ABD错误。

3.体育课时,小萌从温暖的教室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此时机体不会上升的是()A.产热量B.散热量C.肾上腺素分泌量D.皮肤血流量【答案】D【解析】从温暖的室内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身体通过辐射的热量多,所以散热增加,其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机体产热量也增加,AB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代谢而增加产热,C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D符合题意。

《体温调节》同步练习

《体温调节》同步练习

《体温调节》同步练习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短期内散热量与产热量相比( )A.基本相同B.产热量多C.散热量少D.不能确定【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和散热基本相同。

【答案】A2.下面关于体温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是保持相对稳定的B.人体产热器官是内脏,散热器官是皮肤C.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D.发热原因很多,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解析】正常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一天波动范围在1 ℃以内,A项正确。

人体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状态下,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B项错。

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C项错。

发热原因很多,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但如体温超过40 ℃(小儿超过39 ℃)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D项错。

【答案】A3.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 )A.毛细血管舒张B.温觉感受器兴奋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解析】在产热调节中冷觉感受器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体温维持稳定。

【答案】D4.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不难做出如下的判断:①C能产生渴觉,则C为渴觉中枢;②B能产生尿液,并且能够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为肾小管;③A来自垂体并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则A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C5.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是下丘脑。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答案解析)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5.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6.下图是健康人由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7.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8.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肾脏是机体调节水分平衡的唯一器官9.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的血流量增多B.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答案D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中枢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解析温觉感受器除分布于皮肤,还分布于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环境温度变化刺激这些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等一系列反应。

人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答案C3.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解析激素的含量应比血糖的含量低,故a为血糖;随着血糖含量的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答案C4.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战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C.寒战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图示中,AB段说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机体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

答案D5.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摄入的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不会产生渴觉。

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三)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三)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以下关于人体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B.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D.人体体温会随周围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D[人属于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体温不会随周围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2.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具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研究发现损伤大鼠的迷走神经会导致其尿量增多,其作用机制不可能是( )A.促进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增多B.促进垂体相关细胞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C.减弱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的敏感性D.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会导致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会导致尿量减少;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会导致尿量增多。

]4.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A[皮肤和汗腺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

皮肤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散热,其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散热.当外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不能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只能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热,故选A.]5.某人因轻度食物中毒,引起呕吐、腹泻,但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对此人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此人因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所以没造成脱水D.失水程度几乎等于失盐程度D[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说明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几乎不变,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但由于呕吐、腹泻,导致细胞外液减少,属于脱水。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 吸收、对水的重吸收,对钾的分泌。
精选课件
15
(5)水盐平衡的意义
➢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共同维持了内环境哪项理化性 质的相对稳定?
➢ Na+有何生理作用?大量丢失会有何症状?怎样 缓解上述症状?
➢ K+有何生理作用?大量丢失会有何症状?怎样缓 解上述症状?
➢ 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少对身体有何伤害?
垂体后叶

渗 透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渗 透

(+)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 下

补充水分 管重吸收水分 降
尿量
精选课件
减少
12
练一练
你能试着画出当人体饮水过多,自身是如何调节细胞外液的 渗透压平衡的?
饮水过多 细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下丘脑
(-)
(+)
渗透压感受器
液 渗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升 高
1200
汗液中的水 呼吸排出的水
500 350
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300 排便排出的水
150
合计
2500 合计
2500
精选课件
10
(2)尿液的形成过程
精选课件
11
(3)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胞 (-)
下丘脑
(+) 渗透压感受器 (-)
细 胞



大脑皮层
A.④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精选课件
21
7.⑴该图是人体皮肤对 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主要依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实例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导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实例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导学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实例之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导学案知识清单:一、体温调节:1.人体体温相对恒定有什么意义?2.人体体温高低取决于什么?3.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4.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5.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6.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7.人体的体温感受器分布于哪些地方?8.人体的体温感受器的类型?9.人体的体温感觉中枢?10.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11.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激素有哪些?12.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什么?(二)请同学们以寒冷刺激为代表构建体温调节机制:寒冷环境刺激→思考:以上调节过程哪些途径属于神经调节?哪些途径属于体液调节?同理,构建炎热刺激的体温调节机制:例1.图示为人体体温调节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的结果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即学即练1.有关体温调节的判断正误:(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2).人体处于寒冷环境和持续高烧38℃时,产热量均大于散热量。

(3).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4).炎热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是条件反射。

(5)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二、水盐平衡的调节(一)回归教材:1.调节机制:2.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机构和激素:(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2)渴觉产生的部位:(3)渴觉中枢:(4)参与的激素:①合成部位:②释放部位:③作用部位:④功能:(二)建立水盐平衡调节模型例2.如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示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和________调节,二者相互协调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导致物质A的分泌量________。

2.1.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1.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比较项目地位 作用途径 反来自速度 神经调节主 反射弧 迅速、准确 短暂 比较局限
体液调节
辅 通过体液运送 比较缓慢 较长 比较广泛
作用时间 作用范围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 人的体温调节及其意义 1.定义: 人身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在37.5℃左右 2.临床测定: 口腔: 36.7~37.7 腋窝: 36.0~37.4 直肠: 36.9~37.9
三 水盐平衡的调节
1.水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饮水 食物中的水 代谢产生的水 去路:尿液中的水 汗液中的水 呼吸排出 的水 排便排出的水 其中肾脏是调 节水平衡的最重要器官 2.水平衡的调节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
人体体温高低取决于什么?
人体体温恒定是人体的产热和 体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产热量 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和散热量。 的结果。
想一想:
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 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
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最多)
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
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 尿和排便等。
2.1.2人体的稳态
——体温、水盐调节
本节聚焦
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A) 2.神经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关系(B)
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叫神经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 因子,如CO2等),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 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 体液调节,但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 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 动的重要方式,二者有着不同的特点。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3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苏教版必修3【经典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3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苏教版必修3【经典练习】

课时分层作业(三)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导学号:85732025】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C[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下维持稳定,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是相等的。

]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B[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的缘故,因此,无论是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值,都同时具有产热和散热过程。

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调节需要神经和激素共同参与调节。

]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会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故A错误;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故B 正确;汗腺分泌减少,故C错误;酶活性不变,故D错误。

]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85732026】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C[通过神经调节,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都有通过调节汗腺分泌量和血流量来调节散热,A错误;从甲到乙和从丙到丁都表示散热,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在寒冷环境中,通过体液调节加强产热,D错误。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

(2)据图可知布氏田鼠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内的 甲状腺激素和cAMP(缺一不可) 能促进UC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基因的表达。 (3)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抑制ATP的合成,使有氧 热能 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中维持体温 神经-体液 稳定的生理调节过程是布氏田鼠通过________________ 脂肪分解 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 加快和合 成ATP减少,以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5)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可以通过运动抵御严寒。 如果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将 升高 抗利尿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激素分泌量增加,导 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
【解析】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正常人的体温都能 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速率寒=散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 散热速率炎。因产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故散热速率寒>散热 速率炎。选 D。
1
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 线。
如图:
②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 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肾上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 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_________________ 促性腺激素 降低所致。 减少,使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_

水盐调节练习题

水盐调节练习题

水盐调节练习题【基础达标】1.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A.下丘脑和脑干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小脑和下丘脑【答案】B【解析】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会把兴奋传给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因此渴觉的感受器在下丘脑,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

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脑干【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故A错误;当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故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C正确;水盐平衡中枢在下丘脑,故D错误。

3.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a激素只到达甲状腺,c激素可到达全身细胞,但c只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其分泌更多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故A错。

a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故B错误。

d表示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故C错误。

a、c、d调节过程都是激素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故D正确。

4.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或①→③→⑤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答案】C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兴奋可传至②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④摄水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恢复正常;同时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可使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恢复正常,由此可见:正确顺序是①→②→④或①→③→⑤,故C正确。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含解析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中枢均位于()A.大脑皮层B.小脑C.下丘脑D.脊髓[答案]:C2.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依靠神经调节B.只依靠体液调节C.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答案]:C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小部分变成热能散失,造成能量的浪费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答案]:C4.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而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5.下列有关下丘脑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pH的调节需要下丘脑参与B.体温调节一般不需要下丘脑参与C.下丘脑是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D.由下丘脑参与的调节可能既存在神经调节,又存在体液调节[解析]:血浆pH的调节由酸碱缓冲物质直接参与完成,A项错误。

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B项错误。

大脑皮层是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C项错误。

下丘脑属于脑的一部分,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功能,所以由下丘脑参与的调节可能既存在神经调节,又存在体液调节,D项正确。

[答案]:D6.冬日的早晨,在上学的路上,同学们体内的激素会升高的是()A.胰岛素B.性激素C.抗利尿激素D.甲状腺激素[解析]:冬日的早晨温度较低,在寒冷的刺激下,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但不会导致降血糖的胰岛素、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的性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调节结果: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2)稳定原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①产热途径:安静时肝、脑等器官的活动;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②散热途径: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的方式进行。

(3)调节过程。

①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③调节途径。

2.水盐平衡的调节(1)来源: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和代谢中产生的水。

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

(2)主要排出途径:肾脏。

(3)调节途径。

①水平衡调节。

②血钠平衡。

a.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b.血钠含量升高→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减少→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4)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1.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相对稳定。

(×) 3.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 4.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1.明确水盐调节的四个重要结论(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分泌激素)。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2.理解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所示:考向1| 体温调节1.小檗碱也叫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抗炎、解热等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章末复习(三)
1.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减少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液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4.关于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排出的途径中,只有肾脏调节水的平衡
B.通过线粒体的代谢过程不能提供水的来源
C.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和排出的水的量是绝对相等的
D.水排出的四条途径都能以水的摄入量调节水的排出量

5.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6.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尿的生成速率。

错误的叙述是()Array A.饮清水后约1.5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7.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8.某健康成年男子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其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的变化情况是()
A.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
B.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减少
C.产生热量减少,散发热量增加
D.产生热量增加,散发热量减少
9.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可导致产热量增加
B.皮肤血流量增加可使汗液分泌量减少,而减少热量散失
C.皮肤血管和汗腺受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D.皮肤立毛肌收缩,有利于热量的散失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
C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管是。

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

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这种反射属于反射。

(4)甲状腺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5)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大量内流形成
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