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卡菌的新鉴定方法和程序200792055103902

合集下载

奴卡菌的诊断与治疗药物选择

奴卡菌的诊断与治疗药物选择

奴卡菌的诊断与治疗药物选择奴卡菌概述奴卡菌是革兰阳性、分枝棒状、需氧菌,弱抗酸性,呈分枝状的菌丝,普遍存在于泥土、空气、草丛和腐败的植物中,分类学上属细菌而非真菌,属放线菌目。

奴卡菌属数量众多,包括9个种,包括超过 80种细菌,其中临床具有致病性的包括星形奴卡菌、巴西奴卡菌、豚鼠奴卡菌、南非奴卡菌、鼻疽奴卡菌、新星奴卡菌等6个种。

感染人体最常见的星形奴卡菌是一组对抗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复合体,命名为星形奴卡菌复合体,其中包括狭义的星形奴卡菌、鼻疽奴卡菌、巴西奴卡菌等;2005年确认新型菌株Nocardia concava。

我国最为常见的是星形奴卡菌和巴西奴卡菌,其中肺和播散性奴卡菌病主要由星形奴卡菌引起,而巴西奴卡菌多引起皮肤的原发感染(约占80%)。

危险因素肺奴卡菌病系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肺部机会性感染,大多数患者均存在免疫缺陷,最常见的为细胞介导的异常。

发病前患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肿瘤、实质脏器及骨髓移植、免疫抑制剂应用、HIV感染、胶原血管性疾病、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肺奴卡菌病也可发生在免疫正常的宿主。

日本一项205例社区肺脓肿的病原学调查,3例患者为奴卡菌感染,提示奴卡菌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也可发生。

临床表现奴卡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肺部感染大多数有发热、咳嗽、咯脓痰,血行播散者可有脑脓肿、脑膜炎、皮下脓肿、心包炎等症状。

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影、部分伴有空洞形成。

肺奴卡菌感染常误诊为肺脓肿、放线菌病、肺结核以及恶性肿瘤。

实验室诊断肺奴卡菌感染的诊断关键是从血液、痰、脓液或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奴卡菌。

但奴卡菌培养分离困难且分离率偏低,其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一般在37℃需氧培养下多数于2-7d内生长为肉眼可见的菌落,有时需4-6周,一般要求培养4周,做生化反应鉴定则需更长的时间,所以该菌在常规检验中很容易被遗漏.因此当临床上出现对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肺炎,若出现发热、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影像学显示肺内斑片或实变影,尤其是合并有肺内空洞及胸腔积液者,尤其对于存在易感因素的个体,应及时考虑本病,同时对可疑标本进行弱抗酸或六胺银染色检查,并将可疑病例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时间>2周,可能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奴卡菌的培养和鉴定

奴卡菌的培养和鉴定
奴卡菌旳培养及鉴定
1
一、分类与命名
分类:
细菌域-放线菌纲-放线菌亚纲-放线菌目-棒杆菌亚目-诺卡菌科-诺卡菌属
与医学有关旳菌种:
脓肿诺卡菌
非洲诺卡菌
星形诺卡菌
巴西诺卡菌
短链诺卡菌
肉色诺卡菌
皮疽诺卡菌
新星诺卡菌
豚鼠耳炎诺卡菌 假巴西诺卡菌
二、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与染色
1、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阳性或不定,无芽孢和鞭毛。菌体呈多向旳分枝丝状,直径 μm。 培养早期可见丰富旳菌丝体,常有次级分枝。 培养后期菌体裂解为球形或杆状卡星 红霉素
RSSR.
RRSR
SSSR
RRRR
短链诺卡菌
皮疽诺卡菌 星形诺卡菌Ⅳ
+ Cit -
星形诺卡菌Ⅳ 皮疽诺卡菌 +
巴西诺卡菌 假巴西诺卡菌 星形诺卡菌Ⅰ /Ⅵ 豚鼠耳炎诺卡菌
MH明显黄色菌落
星形诺卡菌 -
巴西诺卡菌 假巴西诺卡菌
星形诺卡菌Ⅰ /Ⅵ 豚鼠耳炎诺卡菌
马红球菌 SBA 粗糙型
属间鉴定
马红球菌 24h 弱抗酸
马红球菌 5d 革兰氏染色
4.与棒状杆菌旳鉴别 棒状杆菌不形成菌丝,菌体呈栅栏状排列。
属间鉴定
三、鉴定与鉴别
(二)属内鉴定
乙酰胺水解、抗生素敏感试验、芳香基硫酸酯酶、利用糖产酸、利用碳水化合物、七叶苷 水解、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温度耐受、脲酶试验等。
星形奴卡菌
巴西奴卡菌
星形奴卡菌
形态染色
星形奴卡菌 24 h
星形奴卡菌 72 h
形态染色
2、改良抗酸染色为弱阳性(1%硫酸水溶液),呈不均匀性,易被脱色呈 阴性。
星形奴卡菌

诺卡菌鉴定技术

诺卡菌鉴定技术

诺卡菌鉴定技术诺卡菌鉴定技术主要是针对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诺卡菌属是一群需氧性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腐烂的植物、粉尘及水中。

对人体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sis)和豚鼠诺卡菌(N. cavae)。

其中星形诺卡菌在我国最常见,致病力最强。

所致疾病称为诺卡菌病,常表现为肺部化脓性炎症与坏死,严重者可通过血流播散至全身。

诺卡菌鉴定技术的主要方法如下:1. 形态学观察: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菌丝结构和革兰氏染色特征。

诺卡菌形态与放线菌属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

革兰染色阳性。

部分诺卡菌抗酸染色呈弱阳性,但如延长脱色时间则变为阴性,据此与典型的结核杆菌相区别。

2. 培养鉴定:在普通培养基或沙保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诺卡菌属为专性需氧菌,能形成气生菌丝。

繁殖速度慢,一般需5~7天可见菌落。

3. 生化试验:对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触酶、脂肪酶等试验,以区分不同种类的诺卡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细菌的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如16S rRNA基因测序、DNA指纹图谱等,进行种属鉴定。

5. 血清学试验:利用血清学方法,如凝集试验、免疫扩散试验等,检测细菌抗原,从而进行鉴定。

6. 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诺卡菌进行鉴定和分型,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提高鉴定准确性。

综合以上方法,诺卡菌鉴定技术可以对不同种类的诺卡菌进行准确检测和鉴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但由于诺卡菌培养困难、生长缓慢,实验诊断较为困难,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技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诺卡菌鉴定技术

诺卡菌鉴定技术

诺卡菌鉴定技术诺卡菌鉴定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在医学、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诺卡菌鉴定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诺卡菌鉴定技术原理诺卡菌鉴定技术主要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诺卡菌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研究,揭示其生物学特性,从而实现对不同种类的诺卡菌进行准确鉴定。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通过检测诺卡菌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实现对不同种类诺卡菌的鉴定。

2.聚合酶链反应(PCR):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诺卡菌的基因组DNA,再通过测序分析,对诺卡菌进行鉴定。

3.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16S rRNA基因在细菌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种特异性,通过分析诺卡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可实现对不同种类诺卡菌的准确鉴定。

4.基因芯片技术:通过检测诺卡菌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种类诺卡菌进行鉴定。

二、诺卡菌鉴定技术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包括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

这些方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且准确性相对较低。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上文所述,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基因芯片技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诺卡菌鉴定研究的主要手段。

3.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计算机算法对核酸序列进行比对、进化树构建等分析,实现对诺卡菌的鉴定。

三、诺卡菌鉴定技术应用前景1.医学领域:诺卡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病情严重,及时准确地鉴定诺卡菌种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农业领域:诺卡菌在农业生产中可作为生物防治剂,对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准确鉴定诺卡菌种类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策略。

3.食品工业:诺卡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食品污染,快速准确地鉴定诺卡菌种类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

4.环境保护:诺卡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准确鉴定诺卡菌种类有助于评估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追踪。

肺奴卡菌病

肺奴卡菌病

02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4
接种疫苗,提高对肺奴卡 菌病的抵抗力
05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 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避免感染源
1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与肺奴卡菌病患者密切接触
2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风险
肺奴卡菌病
刀客特万
目录
01
02
03
肺奴卡菌病的 诊治
肺奴卡菌病的 护理
肺奴卡菌病的 预防
肺奴卡菌病
1
的诊治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胸痛等 2. 影像学检查:X光片、CT等 3. 病原学检查:痰培养、血清学检
加强锻炼,提
5
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DESIGN WORKS KEEP
谢谢
肺奴卡菌病
2
的护理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A
观察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结
C
果,如X光片、CT等
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如焦虑、 抑郁等,并给予心理支持
E
B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胸痛 等症状的缓解程度
05
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药物选择
01
抗真菌药物:两 性霉素B、氟康 唑、伊曲康唑等

黏滑口腔球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探讨及耐药性检测_魏莲花

黏滑口腔球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探讨及耐药性检测_魏莲花

文章编号:1001-764X(2007)03-0218-02 中国分类号:R445.6 文献标识码:A·实验技术·黏滑口腔球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探讨及耐药性检测*魏莲花,张俭,邹凤梅,刘刚(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兰州730000)摘要:目的 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46株黏滑口腔球菌进行系统鉴定,试图建立一种简便的鉴定黏滑口腔球菌的方法,并了解其对临床常用的7种抗生素的耐药特性。

方法 常规方法分离菌株,对分离株进行系统的生化鉴定,同时采用K-B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参考C L I S标准(2006年)中葡萄球菌的药敏判断标准进行判断。

结果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246株黏滑口腔球菌,该菌菌落大多牢固黏附于血琼脂平板上,灰白色、不溶血,镜下多呈四联状排列,革兰阳性,也可见成双排列者,触酶阴性,在50g/LN a C l琼脂上不生长,杆菌肽、呋喃唑酮均敏感,据此可予以简单、快速鉴定。

黏滑口腔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β-内酰胺酶阴性。

结论 通过对分离的246株黏滑口腔球菌进行系统鉴定,总结出可以利用菌落黏性、镜下形态、触酶试验等简便的鉴定试验对临床标本中的黏滑口腔球菌进行快速鉴定。

关键词:黏滑口腔球菌;鉴定;耐药性 黏滑口腔球菌(S t o m a t o c o c c u s m u c i l a g i n o s u s)为革兰阳性球菌,成双或簇状排列。

新近被划归到罗氏菌属,称为黏滑罗氏菌(R o t h i am u c i l a g i n o s u s)[1]。

黏滑口腔球菌是人类呼吸道的常居菌种,为条件致病菌。

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伤口严重感染和心内膜炎[2-3]。

我们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46株黏滑口腔球菌进行了系统鉴定,采用菌落黏性观察、镜下形态特点、触酶试验等几个简单的试验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黏滑口腔球菌进行快速鉴定,试图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的适合常规实验室应用的黏滑口腔球菌鉴定方法,报道如下。

诺卡菌鉴定技术

诺卡菌鉴定技术

诺卡菌鉴定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诺卡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被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和生物制药行业。

诺卡菌鉴定技术是一种通过对该菌进行特定的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和特性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医药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诺卡菌鉴定技术包括了多种方法,如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化鉴定等。

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中,通过观察菌株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孢子形态等特征来鉴定其种属。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有时会受到环境因素和培养条件的影响,容易出现误判。

传统鉴定方法逐渐被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化鉴定技术取代。

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是通过对菌株DNA进行序列分析,以识别其物种和亚种的方法。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包括PCR法、序列比对法、序列标记法等。

这些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可以快速鉴定出待测菌株的种属和品种信息。

生化鉴定技术则是通过检测菌株代谢产物或生化反应的变化来鉴定其种属和特性。

除了传统的鉴定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新型鉴定技术。

这些技术通过建立模型、训练算法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种属的诺卡菌。

这种技术有助于提高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诺卡菌鉴定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诺卡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可以被用来生产抗生素、酶类、蛋白质等生物制品。

通过对不同种属的诺卡菌进行鉴定,可以选择出适合特定生产工艺和要求的菌株,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诺卡菌鉴定技术还可以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食品和环境中的诺卡菌进行鉴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环境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诺卡菌鉴定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诺卡菌鉴定技术在未来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障食品安全、医药研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 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 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检测/细菌检测菌种鉴定一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PCR扩增16srDNA片段,上GeneBank 或者Eztaxon对比即可。

一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同种细菌。

常规鉴定常规鉴定内容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

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包括营养类型、碳氮源利用能力、各种代谢反应、酶反应和血清学反应等。

自动鉴定BIOLOG鉴定系统以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为基础,检测微生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建立与微生物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库。

通过软件将待测微生物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该系统已获美国FDA认可,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和饮品企业、环保、海洋生物/水产品、制药、农业微生物、生物治理、化妆品、临床等领域的微生物鉴定试验中。

拥有国内最全的BIOLOG数据库,涉及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酵母、丝状真菌在内近2000种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遗传进化角度阐明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分类学关系,是微生物分类学研究普遍采用的鉴定方法。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拥有微生物菌种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配有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电泳仪、HPLC、凝胶成像系统、紫外控温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以及DNAMAN、BIOEDIT、CLUSTALX、TREEVIEW等序列分析软件。

可采用核酸序列分析法分析细菌16S rDNA/16S-23S rDNA区间序列、酵母18S rDNA/26S rDNA(D1/D2)序列及丝状真菌的18S rDNA/ITS1-5.8S-ITS2序列,提供科学的鉴定结果。

API细菌鉴定API鉴定系统涵盖15个鉴定系列,约有1000种生化反应,已可鉴定超过600种的细菌。

鉴定过程中,可根据细菌所属类群选择适当的生理生化鉴定系列,通过软件将待测细菌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可应用API50CH系列、API20E系列、API Staph系列对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和相关细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和库克菌属(Locuria sp.)进行鉴定。

肺奴卡菌病(pulmonary?nocardiosis)简介

肺奴卡菌病(pulmonary?nocardiosis)简介

肺奴卡菌病(pulmonary nocardiosis)简介肺奴卡菌病(pulmonary nocardiosis)简介(2014-01-02 20:21:06)转载▼标签:肺奴卡菌病奴卡菌属分类:医疗业务肺脓肿肺脓疡复方新诺明肺奴卡菌病(pulmonary nocardiosis)奴卡菌病(Nocardiosis)是奴卡菌属引起的局限或播散性化脓性感染和肉芽肿性病变,并可经由血道播散侵犯至其他器官,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3w以上)经过,以慢性多见。

奴卡菌病主要包括肺奴卡菌病、播散性奴卡菌病、蜂窝织炎、足菌肿、角膜炎等。

主要致病菌有星形奴卡菌(N.asteroides)、巴西奴卡菌(N.brasiliensis)或豚鼠奴卡菌(N.caviae)等。

其中,星形奴卡菌引起的占80%以上。

奴卡菌病呈世界范围分布,动物也可感染。

最早由Nocard于1888年报道了牛的奴卡菌病,又译诺卡菌,Eppinger在1890年首先描述了人的奴卡菌病。

此病既往甚为罕见。

近年来,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的疾病如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CD4<250/μl)、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或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中,奴卡菌病的发病有所增加。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奴卡菌属是一类有菌丝、无动力、革兰阳性的专性需氧的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和腐生物中,并非人体腔道的常驻菌。

在气道或肺实质异常的慢性肺病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中偶尔可以分离到奴卡菌,但不发病。

典型的奴卡菌菌体呈丝状,菌丝细长有分节,革兰染色呈阳性、具有弱抗酸性,可在许多培养基上生长,常用的有血琼脂或沙堡弱(Sabourand’s)培养基。

生长缓慢,历时2周才可形成明显的菌落,形成特征性菌落需要4周。

菌落表面光洁,呈粉末状、黄色或橙色,容易与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混淆。

奴卡菌的主要菌种有星形奴卡菌、巴西奴卡菌、豚鼠奴卡菌、新星奴卡菌(N.nova)、皮疽奴卡菌(N.farcinica)、假单胞巴西奴卡菌(N.pseudobrasiliensis)。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检测/细菌检测菌种鉴定一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PCR扩增16srDNA 片段,上GeneBank 或者Eztaxon对比即可。

一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同种细菌。

常规鉴定常规鉴定内容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

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包括营养类型、碳氮源利用能力、各种代谢反应、酶反应和血清学反应等。

自动鉴定BIOLOG鉴定系统以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为基础,检测微生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建立与微生物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库。

通过软件将待测微生物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该系统已获美国FDA 认可,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和饮品企业、环保、海洋生物/水产品、制药、农业微生物、生物治理、化妆品、临床等领域的微生物鉴定试验中。

拥有国内最全的BIOLOG数据库,涉及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酵母、丝状真菌在内近2000种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遗传进化角度阐明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分类学关系,是微生物分类学研究普遍采用的鉴定方法。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拥有微生物菌种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配有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电泳仪、HPLC、凝胶成像系统、紫外控温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以及DNAMAN、BIOEDIT、CLUSTALX、TREEVIEW等序列分析软件。

可采用核酸序列分析法分析细菌16S rDNA/16S-23S rDNA区间序列、酵母18S rDNA/26S rDNA(D1/D2)序列及丝状真菌的18S rDNA/ITS1-5.8S-ITS2序列,提供科学的鉴定结果。

API 细菌鉴定API鉴定系统涵盖15个鉴定系列,约有1000种生化反应,已可鉴定超过600种的细菌。

鉴定过程中,可根据细菌所属类群选择适当的生理生化鉴定系列,通过软件将待测细菌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可应用API50CH系列、API20E系列、API Staph系列对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和相关细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和库克菌属(Locuria sp.)进行鉴定。

肺奴卡菌病-

肺奴卡菌病-
~ 2011 年5 月间 32 年以来收录的肺奴卡菌感染84例文献进行分析。分析 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 像学变化-、病原学特点及其耐药情况、诊断和
治疗转归等
84 病例中男59例,女25例。其中健康患者 18 例( 21. 4% ) ,其余均合并基础疾病 ,上述病例中免疫受损人群有 53 例,占 63% 。
• 结果:治疗药物以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为基础,多和碳青霉烯类 、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利奈唑胺、三代头孢等联合治疗。痊愈或好转42 例(84%) ,无效1例(2%),死亡7例(14%)
• 结论 : 免疫功能低下是肺奴卡菌感染的基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奴卡菌病原
菌培养阳性是唯一确诊途径,治疗药物以复方磺胺甲恶唑为主,酌情联合用药
张媛,张媛媛,李振军,万康林.诺卡氏菌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06):628-634.
整理版ppt
22
结论:本调查中 10 例为老年人,7 例合并COPD,证实老年人易感,其原因是 老年患者基础病多、多合并器官功能不全、营养状况相对较差,全身免疫 防御 机制削弱,并且需接受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24
总结
1

3
肺奴卡菌病临 床表现和影像 无特异性,常 与肺结核,真 菌感染,肝癌 等混淆。目前 病原学检查是 其诊断的金标

长期使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合并其他基 础疾病如肺部 疾病,结缔组织 病 等,和老年 人是感染奴卡 菌病的高危因

尽早明确诊断 ,首选磺胺类 药物为基础的 联合用药。临 床医生根据经 验得出目前的 药物治疗推荐 三联用药,即 复方磺胺甲恶 唑、阿米卡星 和头孢曲松钠 或亚胺培南。
外伤感染

奴卡菌的培养与鉴定

奴卡菌的培养与鉴定
1.生化试验
明胶液化试验:将菌液用白金针刺入明胶培养基内,35℃温育7d.取出放4℃15min,反复摇 动试管至45°,观察有无液化的明胶流动。
乙酰胺利用试验: 将菌液接种于乙酰胺斜面,于35℃温育7d. 斜面由淡黄橙色变为鲜明粉色为阳性。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将菌液接种于枸橼酸盐斜面, 于35℃温育7d,如斜面呈蓝色为阳性。
。 培养早期可见丰富的菌丝体,常有次级分枝。 培养后期菌体裂解为球形或杆状。
星形奴卡菌
巴西奴卡菌
星形奴卡菌
形态染色
星形奴卡菌 24 h
星形奴卡菌 72 h
形态染色
2、改良抗酸染色为弱阳性(1%硫酸水溶液),呈不均匀性,易被脱色呈 阴性。
星形奴卡菌
星形奴卡菌
奴卡菌
形态染色
3、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典型的分枝菌丝,菌丝呈90 °分枝角 。有时不易着色或不均匀。
马红球菌 SBA 粗糙型
属间鉴定
马红球菌 24h 弱抗酸
马红球菌 5d 革兰氏染色
4.与棒状杆菌的鉴别 棒状杆菌不形成菌丝,菌体呈栅栏状排列。
属间鉴定
三、鉴定与鉴别
(二)属内鉴定
乙酰胺水解、抗生素敏感试验、芳香基硫酸酯酶、利用糖产酸、利用碳水化合物、七叶苷 水解、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温度耐受、脲酶试验等。
与人体感染有关的诺卡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
菌种
45 葡 阿 侧 肌 鼠 半 枸橼 山 尿 硝酸 水 水 水
℃ 萄 拉 金 醇 李 乳 酸盐 梨 素 盐还 解 解 解
生糖伯盏
糖 糖 利用 醇 酶 原
酪 七腺

糖花

蛋 叶嘌


白 苷呤
脓肿诺卡菌

黏滑口腔球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探讨及耐药性检测

黏滑口腔球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探讨及耐药性检测

黏滑口腔球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探讨及耐药性检测218临床检验杂志2007年第25卷第3期ChineseJournalofClinicalLaboratoryScience,2007,V o1.25,No.3文章编号:1001—764X(2007)03-0218-02中国分类号:R445.6文献标识码:A?实验技术?黏滑口腔球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探讨及耐药性检测魏莲花,张俭,邹凤梅,刘刚(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兰州730000)摘要:目的对I1各床标本中分离的246株黏滑口腔球菌进行系统鉴定,试图建立一种简便的鉴定黏滑口腔球菌的方法,并了解其对临床常用的7种抗生素的耐药特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菌株,对分离株进行系统的生化鉴定,同时采用K—B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参考CLIS标准(2006年)中葡萄球菌的药敏判断标准进行判断.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246株黏滑口腔球菌,该茵茵落大多牢固黏附于血琼脂平板上,灰白色,不溶血,镜下多呈四联状排列,革兰阳性,也可见成双排列者,触酶阴性,在50g/LNaC1琼脂上不生长,杆菌肽,呋喃唑酮均敏感,据此可予以简单,快速鉴定.黏滑口腔球菌对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B.内酰胺酶阴性.结论通过对分离的246株黏滑口腔球菌进行系统鉴定,总结出可以利用茵落黏性,镜下形态,触酶试验等简便的鉴定试验对临床标本中的黏滑口腔球菌进行快速鉴定. 关键词:黏滑口腔球菌;鉴定;耐药性黏滑口腔球菌(Stomatococcusmucilaginosus)为革兰阳性球菌,成双或簇状排列.新近被划归到罗氏菌属,称为黏滑罗氏菌(Rothiamucilaginosus)….黏滑口腔球菌是人类呼吸道的常居菌种,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伤口严重感染和心内膜炎剖b我们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46株黏滑口腔球菌进行了系统鉴定,采用菌落黏性观察,镜下形态特点,触酶试验等几个简单的试验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黏滑口腔球菌进行快速鉴定,试图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的适合常规实验室应用的黏滑口腔球菌鉴定方法,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黏滑口腔球菌246株,自痰液,鼻咽部,支气管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1.2培养基羊血琼脂(SBA)平板,羊血巧克力琼脂培养基(SCHoc)平板,麦康凯(Mkonk)琼脂,M—H 培养基(MHA),均为本实验室采用英国Oxoid公司干粉(广州乐通泰公司提供)配制.糖发酵管采用安德烈指示剂配制.1.3抗生素纸片青霉素(1Ou),苯唑西林(1g),氯霉素(30g),红霉素(15g),克林霉素(2g),万古霉素(30g),环丙沙星(5g),庆大霉素(10g),利福平(5g),杆菌肽(0.04u)广州乐通泰公司提供;呋喃唑酮(100g)为杭州天河公司提供.其中杆菌肽及呋喃唑酮纸片为菌属间鉴别用纸片.1.4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纸片广州乐通泰公司提供试剂,参考试剂说明书,将其中的粉剂溶解于溶剂中,取5l溶液置于6mm滤纸上,自然晾干备用.1.5标准菌株黏滑口腔球菌WHO9004为世界卫生组织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粪肠球菌ATCC33186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6方法1.6.1菌株分离与鉴定将标本接种于SBA和SCHoc,Mkonk琼脂平板上,置35℃培养24~72h观察结果.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微生物手册进行.常用鉴定试验为:菌落形态,镜下形态,氧化酶,触酶,50g/LNaC1,荚膜墨汁染色,蕈糖,七叶苷,明胶,硝酸盐还原等.1.6.2触酶试验挑取营养琼脂上的菌落于载玻片上,滴加3%H0试剂于菌落上,观察结果,若有气泡产生为触酶试验阳性,反之为阴性.1.6.33-内酰胺酶试验用无菌生理盐水将nitro—cefin纸片浸湿,涂抹细菌于纸片上,60min内变红为B一内酰胺酶阳性,不变为阴性.1.6.4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K—B法,在MHA上进行,采用NCCLS推荐的葡萄球菌判断标准判断.选用其中的82株进行试验.以WHO9004菌株,ATCC25923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作为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2结果2.1生物学鉴定根据黏滑口腔球菌菌落黏性,显作者简介:魏莲花,1965年生,副主任技师,学士,从事I}缶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临床检验杂志2007年第25卷第3期ChineseJournalofClinicalLaboratoryScience,2007,V o1.25,No.3219微镜下排列特点,杆菌肽,呋喃唑酮耐药特点等试验排除相关属后进行其生物学特性检测,见表1.2.2B一内酰胺酶检测结果12株阳性,占4.9%(12/246).2.3药敏结果选择其中的82株黏滑口腔球菌对青霉素等7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82 株黏滑口腔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14.0%,5.0%,0.0,1.0%,2.0%,4.0%,4.0%.表1246株黏滑口腔球菌的生物学特征试验阳性株(%)黏性菌落四联排列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荚膜(墨汁染色)杆菌肽耐药呋喃唑酮耐药VP水解明胶厌氧生长5Og/LNaC1肉汤生长七叶苷产酸:葡萄糖蔗糖果糖水杨苷甘露糖蕈糖水杨苷甘露醇山梨醇3讨论黏滑口腔球菌为机会致病菌,但由该菌引起的感染发病率一直难于估计.其原因在于黏滑口腔球菌在血琼脂上菌落灰白,干燥,牢固黏附于血琼脂上,菌落及形态与许多近缘菌如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奈瑟菌属十分相似,分离及鉴定较为困难.若不加以染色,往往凭经验当作奈瑟菌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呈四联状或成簇排列,若不做触酶试验, 又容易当作微球菌或葡萄球菌处理.因此,经资料检索,国内有关该菌的分离,鉴定报道很少.黏滑口腔球菌能引起机会感染,尤其年老体弱者是侵袭的对象.因此,尽快提高临床标本中该菌的分离率与准确鉴定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菌所致感染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常规实验室,一旦认识了该菌的主要特点,可以选择简单的几个关键试验即可将其分离并与相关的菌属快速鉴别.这些实验包括:菌落黏性观察,溶血,涂片染色,墨汁染色荚膜观察,触酶试验,50g/LNaC1琼脂生长,杆菌肽,呋喃唑酮敏感试验等几个简便,快速的试验,可与相近的葡萄球菌,微球菌,气球菌属细菌予以鉴别.黏滑口腔球菌菌落白色,易与表皮葡萄球菌混淆,但通过仔细观察,黏滑口腔球菌菌落黏性强,多牢固黏附于血琼脂平板上,不易刮取,因此,将该特点选为初步确认的一个关键试验.黏滑口腔球菌不溶血,可与气球菌属细菌鉴别因此,也作为鉴定必需的一个试验;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阳性球菌,四联排列多见,据此可排除奈瑟菌.但要排除微球菌,葡萄球菌,必须要做触酶试验.同时50g/LNaC1琼脂生长试验可进一步与上述菌属鉴别.黏液性口腔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本文检测246株黏滑口腔球菌B一内酰胺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产酶率较低,一旦确定其为引起感染的病原菌,选用常用的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本菌为上呼吸道寄居菌,呼吸道标本检出本菌应结合临床症状及检出菌量综合考虑其致病性.参考文献:[1]CollinsMD,HutsonRA,BaverudV,eta/.Characterizationofa Rothia—likeorganismfromamouse:descriptionofRothianasimurium sp.Nov.andreclassificationofStomatococcusmucilaginosusasRotha mucilaginosacomb.nov[J].IntJSystEvolMicrobiol,2000,50(3): 1247—1251.[2]McWhinneyPHM,KibberCC,GillespieSH,eta1.Stomatococcus mucilaginosus:anemergingpathogeninneutropeniepatients[J]. ClinInfentDis,1992,14(3):641-646.[3]TanR,WhiteV,SemaisG,eta/.Postoperativeendophthalmitis causedbyStomatococcusmucilaginosus[J].ClinInfectDis,1994,18(3):492-493.[4]PatrickR,JoBaronE,MichaelA,eta1.ManualofClinicalMicrobio一0l0gy[M].WashingtonD.C.ASMPress,2003.385-386.(收稿日期:2006-09-04.修回日期:2007-01—15)(本文编辑:杨林)))),;;)hL,)..,..,),,,,,,…。

奴卡菌的培养与鉴定(荟萃精制)共28页

奴卡菌的培养与鉴定(荟萃精制)共28页
奴卡菌的培养与鉴定(荟萃 精制)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鉴定菌的方法

鉴定菌的方法

鉴定菌的方法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鉴定菌的那些事儿。

这菌啊,可真是个神奇又有点神秘的东西呢。

你要是在野外,看到那些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菌,心里肯定又好奇又有点害怕,对吧?我就有这么一次经历。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去山里玩。

那山里啊,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大树底下啊,长着好些菌。

我那朋友小明,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看到一个特别鲜艳的菌,就想伸手去摘。

我赶紧拉住他,说:“你可别乱来啊,这菌可不是随便能碰的,有些菌可是有毒的,吃了能要人命呢!”他就不屑地看着我,说:“能有那么邪乎?看着就和菜市场卖的蘑菇差不多。

”我就跟他讲:“你可别小瞧了这些菌,鉴定菌可不是靠眼睛看它像不像能吃的蘑菇这么简单。

”那怎么鉴定菌呢?首先啊,咱得看菌盖。

这菌盖就像是菌的帽子一样。

你看那些可食用的菌,菌盖一般都比较规整。

比如说香菇,它的菌盖就是那种圆圆的,边缘比较平滑。

但是那些有毒的菌呢,菌盖可就五花八门了。

有的菌盖上面坑坑洼洼的,像月球表面似的;有的边缘还会有那种锯齿状的东西,就像小锯子一样,看着就有点吓人。

这就好比人穿衣服一样,好人一般穿得规规矩矩的,坏人呢,就打扮得奇奇怪怪的。

你要是看到菌盖长得很怪异的菌,可千万得小心啊。

再说说菌柄。

菌柄就像菌的腿一样。

健康的、可食用的菌的菌柄啊,通常是比较结实的。

就像一个强壮的人,站得稳稳当当的。

而那些有毒的菌呢,菌柄可能是空心的,就像个空心萝卜似的。

我就问小明:“你想啊,如果一个东西连自己的腿都是空心的,能是好东西吗?”小明这时候有点恍然大悟的样子。

菌柄的颜色也很重要呢。

可食用的菌的菌柄颜色往往比较单一,而有毒的菌的菌柄可能会有一些奇怪的颜色组合,就像画画的时候把颜料乱涂一气一样。

还有啊,菌的气味也很关键。

可食用的菌啊,一般都有一股清香的味道,就像雨后的草地,清新宜人。

我跟小明说:“你闻闻香菇的味道,多好闻啊,就像大自然的气息。

”可是有毒的菌呢,那气味可就难闻了,有的就像臭鸡蛋一样,有的甚至有一股刺鼻的化学药品的味道。

医院微生物室诺卡菌属检验操作规程

医院微生物室诺卡菌属检验操作规程

****医院微生物室诺卡菌属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2标本类型3鉴定检验1.1形态染色1.2培养特性1.3生化反应1.4鉴别要点1.5操作步骤4药敏试验5质量控制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7临床意义8鉴定流程9相关文件1目的规范诺卡菌属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诺卡菌属是一群需氧的、能形成气生菌丝、有袍子的革兰阳性菌,包括13个种,其中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等6个种与人类致病有关。

2标本类型血液、痰、脑脊液、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鉴定检验3.1形态染色:革兰阳性的分枝菌丝或断裂成杆菌,抗酸染色呈部分抗酸性。

3.2培养特性:注意寻找标本中的颗粒接种培养,在不含抗生素的沙氏培养基(SDA)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2C或352均可缓慢生长,需5~7日可见表面有皱褶,呈颗粒状、黄色或深橙色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白色,时间延长可出现橙色。

3.3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不分解甘露醇、肌醇、酪蛋白、酪氨酸和黄喋吟,溶菌酶试验阳性,淀粉、明胶试验阴性。

3.4鉴别要点3.4.1本菌属特征:革兰阳性,菌体为丝状,抗酸染色呈部分抗酸性,生长缓慢,菌落较小,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酪蛋白、酪氨酸和黄喋吟。

3.4.2星形诺卡菌:与分枝杆菌的鉴别是星形诺卡菌革兰染色性强,抗酸染色性弱,盐酸乙醇易脱色,菌体呈丝状;分枝杆菌抗酸性强,不易脱色,革兰染色弱。

3.4.3星形诺卡菌与分枝杆菌属和放线菌属的鉴别是三者镜下形态相似,但星形诺卡菌抗酸染色弱阳性,分枝杆菌属强阳性,放线菌必则为阴性。

3.5操作步骤3. 5.1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4. 5.2触酶试验:参见《触酶试验操作规程》。

5. 5.3鉴定:从SDA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仪器法或传统生化法进行细菌鉴定。

4药敏试验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1.SIM100-S19最新版本文件。

5质量控制见《质量管理程序》。

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6.1新鲜的诺卡菌培养物经革兰染色为阳性杆菌,特别是菌龄较短,尚无菌丝体出现时,其形态类似细菌,鉴定中应予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8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年 12 月第 27 卷第 12 期 Chin J Lab Med ,December 2004 , Vol 27 , No112
·专题笔谈·
奴卡菌的新鉴定方法和程序
孙慧芳 王金良
奴卡菌属于放线菌属 ,可引起人的奴卡菌病 ,如类似肺 结核的原发性奴卡菌感染 、肺炎 ,偶可引起脑膜炎 、脑脓肿 , 扩散性腹膜炎和足菌肿 ( mycetoma) 。在感染的脓肿和排液 中可见到黄色 、暗红色或黑色小颗粒 。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 此小颗粒由分叉的菌丝组成 ,颗粒周围的菌丝呈棒状 ;但在 痰或脑脊液标本中则见不到此种颗粒 ,只能见到革兰阳性的 分叉或杆状杆菌 。经抗酸染色 ,疑似该菌感染并不困难 ,但 将其鉴定到种则颇困难 。如今 ,与感染人有关的奴卡菌已有 10 种 ,仅星形奴卡菌复合群即分为 6 种 ,故传统的鉴定方法 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
51 乙酰胺利用试验 :将菌液接种于乙酰胺斜面 ,于 35 ℃ 温育 7d 。斜面由淡黄橙色变为鲜明粉色为阳性 。
61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 将菌液接种于枸橼酸盐斜面 , 35 ℃温育 7d ,如斜面呈蓝色为阳性 。
71 明胶液化试验 :将菌液用白金针刺入明胶营养培基 内 ,35 ℃温育 7 d 。取出放 4 ℃15 min ,反复摇动试管至 45°, 观察有无液化的明胶流动 。
8145 ℃和 35 ℃生长试验 。将菌液接种羊血平板 2 个 , 分别温育于 45 ℃和 35 ℃经 3d 。如两者生长程度一致为同等 生长 。
91 硫酸芳胺酶试验 :将菌液接种于 01003mol/ L 硫酸芳 胺酶液体培基内 ,温育于 37 ℃经 7d 。加 6 滴 2 mol/ L 碳酸 钠 ,如整个培基变为红色为阳性 。
·879 ·
图 1 奴卡菌鉴定程序
表 2 奴卡菌的药敏试验类型
菌种 新奴卡菌 新奴卡菌 新奴卡菌 、皮奴卡菌
结果 SSSS SRSS RRSS
N. brevicatena 皮奴卡菌 ,星形奴卡菌 4 巴西奴卡菌 ,假巴西奴卡菌 ,星形奴卡菌 1/ 6 , 豚鼠皮炎奴卡菌 豚鼠皮炎奴卡菌 ,星形奴卡菌 1 或 4 N. transvalensis ,星形奴卡菌 4 N. transvalensis ,星形奴卡菌 4
-
-
-
-
-
-
-
-
-
-
+
注 :葡萄糖 :glu ,甘油 :gly ,半乳糖 :gal , N 乙酰2D2葡萄糖胺 :nag , 肌醇 :ino , 侧金盏花醇 :ado , 菌藻糖 :tre ; ( ) 内数字为阳性或阴性的 %
作者单位 :300270 天津市大港医院检验科 (孙慧芳) ; 天津市公 安医院检验科 (王金良)
(本文编辑 :毛家都)
·消息·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专题 VCD 光盘征订
为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 ,降低医疗 风险 ,更好地贯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特制作《医院医疗 纠纷防范》专题 VCD 光盘 ,现正式出版发行 。
本套光盘共十辑 ,分为《医疗纠纷与如何应诉》《、病案管 理与医患纠纷的防范》《、病历书写如何适应新形势》以及涉 及内 、外 、妇 、儿各科临床中常遇到的医疗纠纷问题 。它是迄
沙星 ≤35mm 。 31API20C AU X 系统的应用 :依说明书将 210 麦氏单位
的菌悬液分别加入系统的个孔内 ,温育于 35 ℃经 7d 。为防 止干燥应在装置内加无菌的湿纸 。观察结果时与对照孔比 较 ,记录糖的同化能力 。
41 溶菌酶抵抗试验 : 在甘油肉汤和含 50μg/ ml 溶菌酶 的甘油肉汤内各接种 4 滴 015 麦氏单位菌液 ,温育 35 ℃观察 7d 。如两管生长情况相同 ,判为溶菌酶抵抗阳性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年 12 月第 27 卷第 12 期 Chin J Lab Med ,December 2004 , Vol 27 , No112
101 琼脂混浊试验 :接种 2 滴菌液于 7 H11 平板 ,35 ℃温 育 7d ,如接种处周围出现乳白样混浊为阳性 (最好观察平板 底部) 。
菌种
硫酸酯 酶 (7d)
新奴卡菌
+ (89)
星型奴卡菌 1 -
星型奴卡菌 6 -
星型奴卡菌 4 -
皮奴卡菌
-
豚鼠皮炎奴卡菌 -
巴西奴卡菌 -
假巴西奴卡菌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RSSR RRSR
SSSR
SRSR RRRR SRRR
注 :抗菌药物的顺序为庆大霉素 、托布霉素 、阿米卡星 、红霉素
二 、奴卡菌的生化反应 ,见表 1 。 三 、奴卡菌的药敏试验类型 ,见表 2 。 四 、结合奴卡菌的药敏试验和生化反应而提出的鉴定程
序 ,见图 1 。
参考文献
1 Kiska DL , Hicks K , Petlit DJ . Identification of medically relevant Nocardia species wit h an abbreviated battery of tests. J Clin Microbiol ,2002 ,40 :134621351. (收稿日期 :2004203215)
2002 年 Kiska 等[1 ]提出了结合应用药敏试验 ,生化反应 和 Biomeriex 公司的酵母菌鉴定用 API20C AU X 系统鉴定 8 种与医学相关的奴卡菌 ,并经 75 株标准株和临床株验证 ,可 全部正确鉴定 。
一 、试验方法 11 试验用 015 麦氏单位菌悬液的制备 : 挑取生长旺盛 的菌落多个 ,混悬于含蒸馏水的试管内 ,试管中含直径 1mm 的玻璃珠 。将试管在旋涡混匀器上振荡 ,尽量制成均匀悬 液 。浊度应达 015 麦氏单位 ,另制备 2 U 备用 。 21 药敏试验 :将 015 麦氏单位的菌液接种于 MH 琼脂 培基 , 约 10min 后 加 药 敏 纸 片 : 庆 大 霉 素 10μg , 妥 布 霉 素 10μg ,阿米卡星 30μg , 红 霉 素 15μg , 环 丙 沙 星 5μg , 温 育 于 35 ℃经 72h 。判定耐药的标准为 :庆大霉素抑菌环 ≤15mm , 妥布霉素 ≤20mm ,阿米卡星 ≤20mm ,红霉素 ≤30mm ,环丙
乙酰胺 (5d)
- (88) - (60) + -
明胶液 化 (7d)
+ (83) +
表 1 奴卡菌的生化反应
35 ℃/ 45 ℃ 生长一致
(3d)
7
H11 变浊 7 (d)
glu
- (95) -
+
gly -
-
-
+
+
+ (60) -
+
+ (90)
-
Hale Waihona Puke -++
+
+ (94) +
+
- (88) -
+
+
-
-
今国内第一套从法学 、临床医学 、管理学系统讨论医疗纠纷 与防范的多媒体教材 。本套教材适合各医院管理人员和临 床医生学习 。
欲订购者联系地址 :北京东四西大街 42 号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版社 , 邮政编码 : 100710 ,联系 人 : 郝 秀 萍 , 电 话 : 010265133608 ,传真 :010265133609 。
+
+
-
-
+
+
API20C 同化试验 (4~7d)
gal
nag
Ino
ado
-
-
-
-
-
+ (63) -
-
-
-
-
-
+
-
-
-
+ (63) -
-
-
- (75) +
+
-
+
+
+
-
+
+
+
-
t re - (80) + - (94) + (50) + +
N. transvalensis -
-
-
-
-
+
+
+
+
-
+
-
N. brevicaten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