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章前引言及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章前引言及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657043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2.png)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章前引言及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章前引言及反比例函数》是本册书的起始章节,它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引言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点,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等方面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3babb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e.png)
教师讲解:“大家总结得很好。反比例函数是我们学习函数的重要部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几何意义,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求出以下函数的表达式,并说明k的几何意义:y=3/x、y=-2/x、y=5/|x|。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规范解答,注意细节。
2.对于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3.拓展提高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4.思考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或有趣的故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反馈与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谁能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在反比例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反比例关系相关的问题。比如,当物体受到一个与速度成反比的阻力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c904a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7.png)
重点难点
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
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特征;掌 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 题。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回顾和讨论学生已经 学过的相关概念和技能, 为学习反比例函数打下基 础。
教学策略多样化
02
03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对称性、取值范围等性质,进一 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04
02
知识结构与特点
知识结构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01
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单调性等基本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02
涉及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关系的建立、模型的构建和问题的解决
。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 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 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求。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 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 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等,使教 学更加直观、生动。
小组合作与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 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 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
材分析简介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教材背景与目标 • 知识结构与特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 评价方式与标准 • 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
01
教材背景与目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b5e2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5.png)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情感态度】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反比例函数:形如y =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试一试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解析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t(单位:h)随注水速度v(单位: m 3/h)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单位:cm)随底面积S (单位:cm 2 )的变化而变化.(3)—个物体重100牛,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1)、(2)、(3)题,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完成情况,肯定他们的成绩,提出个别同学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理解.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 时,y = 6.(1)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 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由于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说其表达式为y =k x,只须把x =2,y=6代入,求出k 值,即可得y =12x,再把x =4代入可求出 y=3. 【教学说明】本例展示了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程,教师在评讲时应予以强调.在评讲前,仍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解答,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 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 正比例函数,且x ≠0,那么y 与x 是怎样的函数关系?【分析】 因为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设y =1k z(K 1≠0),又z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则可设 z = 2k x (2k ≠0) x ≠0,∴ y =12k k x . 11220,k 0,0,k k k ≠≠∴≠ 故y =12k k x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教学说明】本例仍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探索结论.最后教师予以评讲,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设:y =k x,z=kx 时没有区分比例系数)予以强调,并对题中x ≠0的条件的重要性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哪个等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y = 4x, y x= 3, y=6x+1,xy=123. 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4.(1)写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2)求出当x =1.5时y 的值.【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对上述两道题的探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增强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解题技能,教师巡视,再给出答案并解决易错点.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只有等式xy=123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2.解:(1)由题知可设y =2,3k y x x==时y=4,∴ k= 4×9 = 36,即 y = 236x,y 不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2)y=236x ,x=1.5 时,y=361.5 1.5⨯ =16.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知识回顾.2.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共同回顾本节知识,理清解题思路与方法,对普遍存在的疑虑,可共同探讨解决,对少数同学还面临的问题,可让学生与同伴交流获得结果,也可课后个别辅导,帮助他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及时查漏补缺.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1”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种函数类型.因此本课时教学仍然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一旦建立,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可以利用它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此外,教师在例题的处理上,应要求学生将解题步骤写完整.。
初中数学_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82721785901020206409c3b.png)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准备: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学习过程:一、探索研讨【活动1】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数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_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是常数。
【活动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吗?(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_________________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____为零。
初中数学_反比例函数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反比例函数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cdfa1c9fad6195f312ba6fa.png)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内容解析本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作为初中三个基本函数(还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中最特殊的一个,明确其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研究其它函数做好引领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学生需要对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三个关系式进行观察、归纳,结合已学知识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且深入的理解其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引,具体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就是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做好问题的探究.学生是这个环节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反比例的特征.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式等预备知识,对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特征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加上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引入不会感到突然.在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自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不同在于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回顾类比反比例关系,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但是反比例函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从形式上和正比例函数很类似,但是其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再是全体实数,所以相比于学生熟悉的函数类型,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本节课的学习就是所有这些改变的起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四、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回顾与反思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其中一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第个变量是自变量,第个变量是它的函数.反思:函数是两个量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d01867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c.png)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以及能够运用比例系数K解决实际问题。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他评,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评,共同提高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现象,如商场打折、人口增长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发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特点,进而总结出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深化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系数K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与图象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6-1-1《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6-1-1《反比例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b41660a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7.png)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6-1-1《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概念和图象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自主探索: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4.练习与交流: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解答,与他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doc
![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74aab743aef8941ea66e0563.png)
《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冉红芬(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贵州都匀558000)【教学内容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教材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类函数,它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具有反比例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其学习基础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反比例关系;我们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其应用.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性质,而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反比例函数是历年中考数学的一个重要考点章节,常常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综合考察.而反比例函数中&的儿何意义也是其中一块很重要的知识章节,常在中考以选择题、填空题及计算大题中进行考察,这类考题大多考点简单但方法灵活,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数学图形思维.【学生情况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己经对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对于初三年级学生多数可以进行逻辑抽象思维,但其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水平有限.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如果能借助一定的图形、图表、图像进行数形结合,学生可直观地判断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及其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能快速、准确地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来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几种等价形式,并掌握反比例函数》=*伙。
0)中R的几何意义,根据其图象及性质(对称性,变化趋势等),构建合理恰当的数学模型,并灵活运用模型解决反比例函数),=世(#主0)中A与面积有关的常见问题.2、让学生尝试过双曲线),= £以壬0)上任意一点P(m,7?)分别向.t轴、),轴作垂线,从而探究x出两条垂线与坐标轴所形成矩形的而积与#的关系.领会到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及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思想方法.3、探究出了矩形的面积与次的关系,启发学生对其它几何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菱形面积等)与A 会有什么样的关系产生思考.4、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来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的核心素养.【四点突破】兴趣点有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反比例函数y = -(k^O)中还有什么问题更值得我们去研究,这样激发学生对k的探充有了兴趣.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y = -(k^O)中R的几何意义,构建合理恰当的数学模型.难点利用矩形的面积与左的数学模型,来分析、解决一些综合问题.目标达成点经历探究矩形的而积与&的关系,灵活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并熟悉与反比例函数k的儿何意义常见的考察方式和解题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知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它有几种表示形式?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它又有哪些性质?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为探究矩形的面积与A的关系作好铺垫.3.反比例函数除了具有图象和性质外,那么反比例函数y = -(k^O)中还有什么问题更值得我X们去研究呢?设计意图:通过该问题,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A的探究有了兴趣.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4.如图,过双曲线y =—以壬0)上任意一点P(m,〃)分别向xX轴、),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B,所形成矩形的而积S是多少?师生活动:教师演示课件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这时矩形的而积与k有关,说明R是有儿何意义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5、如图,研究化<0,矩形的面积和A还具有这样的关系吗?,利用该数学模型让学生根据矩形的面积来确定A的值,进而 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过来,可以根据*值确定矩形、三角形的面积•师生活动:教师演示课件启发学生对比、思考A>0,引导学生关注双曲线所在的象限.归纳得到* v 0, 形=-m Ti = -k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探究出了矩形的而积与的k 关系,根据图象分别建立了人〉0和*<°的数学模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6、总结反比例函数y = -(k^0)±任意一点P(m,〃)分别向x 轴、);轴作垂线,与坐标轴所形 成矩形的面积与k 的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得到:|.>°,s 矩形= *||so,s 矩形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巩固提高,解决问题(1) 如图,若反比例函数y = -(k^0)的图象过点A,矩形AB0C 的面积 为4,则k=2(2) 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 = -(x>0)图象上一点A 作AM 轴于点M,连 x接°A,则S M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067fda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c.png)
1.通过讲解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使学生理解系数K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2.利用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系数K在反比例函数中的几何意义,是理解反比例函数本质的关键。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运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直观展示,加深理解:利用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理解。
5.总结归纳,巩固知识: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6fbb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6.png)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新的函数形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画法。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学生活动材料: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纠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5837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b.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打下基础。
反比例函数是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函数形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证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反比例函数图象软件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软件,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52f5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f.png)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报告一、教材的基本信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
二、课标分析(一)课程目标分析1.掌握数与式的运算,能够解释运算结果的意义(P14)2.会用反比例函数描述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合适的运算思路解决问题;形成抽象能力、模型观念,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P14)3.探索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运用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模型观念和数据观念(P15)4.关注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欣赏并尝试创造数学美;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P15)(二)课程内容标准分析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P57)2.能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0(≠=k xk y 探索并理解0<k 和0>k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P58)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P58)(三)学业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用实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P61)2.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P61)3.知道当0<k 和0>k 时反比例函数)0(≠=k xk y 图象的整体特征(P61) 4.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P61)三、教材内容分析(一)知识的逻辑结构分析1.知识点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xk y (k 为常数,k ≠0,x ≠0),其中k 叫做反比例系数,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且y 也不能等于0。
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2178e3c1ed9ad51f01df279.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预览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1. 强调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具有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函数是描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和数学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描述.章引言中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内容.“26.1 反比例函数”通过“思考”中的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发现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询问这两个变量具有什么关系,得出变量之间的表达式,指出它们的表达式具有相同形式,具有这类相同表达式的函数,我们称为反比例函数.“26. 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现实世界中四个典型的实例,我们先把它们抽象为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它刻画了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然后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它们.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我们再次经历了概念学习的几个过程:(1)概念的引入——通过三个具体实例,反比例关系和函数的概念,引出反比例函数;(2)概念属性的归纳——对教科书中的三个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三个实例的共同特征的形式;(3)概念的明确与表示——指出形如(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并给出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的准确表示;(4)概念的辨析——在练习中,以实例为载体分析概念,并恰当使用反例,如“26.1.1 反比例函数”中的练习2和练习3;(5)概念的巩固应用——用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如“26.1.1 反比例函数”的例1;(6)概念的“精致”——通过概念的综合应用,如“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2. 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预览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1. 强调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具有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函数是描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和数学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描述.章引言中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内容.“26.1 反比例函数”通过“思考”中的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发现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询问这两个变量具有什么关系,得出变量之间的表达式,指出它们的表达式具有相同形式,具有这类相同表达式的函数,我们称为反比例函数.“26. 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现实世界中四个典型的实例,我们先把它们抽象为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它刻画了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然后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它们.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我们再次经历了概念学习的几个过程:(1)概念的引入——通过三个具体实例,反比例关系和函数的概念,引出反比例函数;(2)概念属性的归纳——对教科书中的三个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三个实例的共同特征的形式;(3)概念的明确与表示——指出形如(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并给出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的准确表示;(4)概念的辨析——在练习中,以实例为载体分析概念,并恰当使用反例,如“26.1.1 反比例函数”中的练习2和练习3;(5)概念的巩固应用——用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如“26.1.1 反比例函数”的例1;(6)概念的“精致”——通过概念的综合应用,如“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2. 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预览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1. 强调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具有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函数是描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和数学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描述.章引言中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内容.“26.1 反比例函数”通过“思考”中的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发现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询问这两个变量具有什么关系,得出变量之间的表达式,指出它们的表达式具有相同形式,具有这类相同表达式的函数,我们称为反比例函数.“26. 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现实世界中四个典型的实例,我们先把它们抽象为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它刻画了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然后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它们.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我们再次经历了概念学习的几个过程:(1)概念的引入——通过三个具体实例,反比例关系和函数的概念,引出反比例函数;(2)概念属性的归纳——对教科书中的三个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三个实例的共同特征的形式;(3)概念的明确与表示——指出形如(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并给出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的准确表示;(4)概念的辨析——在练习中,以实例为载体分析概念,并恰当使用反例,如“26.1.1 反比例函数”中的练习2和练习3;(5)概念的巩固应用——用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如“26.1.1 反比例函数”的例1;(6)概念的“精致”——通过概念的综合应用,如“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2. 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专题——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专题——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a73a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5.png)
《专题: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k≠0)中k的几何意义;2.K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经历探索K的几何意义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k≠0)中k的几何意义的探究和运用;难点:灵活运用K的几何意义。
三、考点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历年中考数学的一个重要考点章节,且多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常常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综合考察,所以,应该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常在中考选择题,计算大题中进行考察。
这类考题大多考点简单但方法灵活,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数学图形思维。
本次专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k几何意义这一知识要点,灵活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并熟悉与反比例函数k几何意义的常见考察方式和解题思路。
四、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课学习前,学生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图形和性质,对于函数图象的认识以及函数图象当中的面积计算问题有一定基础,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根据图象判断出K的符号,以及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相结合的面积问题。
学习方法:学生已经积累的学习函数的方法有:画图象,观察图像归纳函数性质,了解函数变化规律和函数的变换趋势等。
学生喜欢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分析来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导入新课1、若点P(2,3)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则k=_____ 。
2、若点P(m,n)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则mn=_____ 。
3、如图,S矩形ABCD= ,S△ABD=,S矩形ABCD与S△ABD有何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这三道小题的热身,尤其是第3小题的训练,为学生过渡到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的探究做一个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323b55f360cba1aa811dad8.png)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第1节: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领域。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三大基本函数之一,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内涵,感受各种函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为今后学能够使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实际问题情景,列函数关系式的探究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探究实际问题中归纳数学知识,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确定。
二.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之上的。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我采用了:问题情景法、引导发现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去感悟、领会新知,在经历探索中获得新知。
在学法上,主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总结、运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流程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常言道;温故而知新。
学生知识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对要学习的新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为此我设计了2个方面的问题(1)以问题的形式复习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学生独立回答,教师引导并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打印版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是本套教科书安排的最后一类函数,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具有反比例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性质,而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面我们学习了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等概念,研究了正比例函数y=kx、一次函数y=kx+b和二次函数y=ax2+bx+c等具体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研究函数的方法.而且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时,我们都是通过大量实例归纳得到它们的解析式,给出概念,然后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对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我们也是遵循这种过程.学习反比函数的基础除上面讲到的函数的有关概念外,还有分式、反比例关系等内容.当从函数角度认识反比例关系时,这个反比例关系就成为反比例函数,因为它既是反比例关系,又符合函数的概念.
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本节课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关系出发,引出学习的内容——反比例函数.
本节首先在“思考”栏目中提出三个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从变量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都是刻画具有反比例关系的函数.引导学生分析函数解析式,
和,得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写成(为常数,)的形式,抽象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在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后,可向学生提问,或直接指出,也可看成的反比例函数,在反
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常数,)中,变量和的地位是相同的.如果把y
看成自变量,那么x就是y的函数.
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本所给的三个思考问题,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实际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辨析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充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产生过程,明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以及对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的限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