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百家姓》:孙姓
关于孙姓的来源
关于孙姓的来源孙姓的起源及祖先是谁孙姓来源关于“孙”字“孙”字未简化之前写作“孙”。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孙”:在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孙姓的来源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
由于在先秦时期,孙姓就出现“兵家祖”同时孙姓人口也越来越多。
一般认为有以下八个来源:一、孙姓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卫国,以纪念其祖父惠孙。
姬武仲就是这支孙姓的始祖。
姬姓孙氏是周文王之后。
《元和姓纂》说:“把自己的封国交由儿子伯康管理。
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公元前852-公元前758年),名和,就是孙氏。
姬姓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
二、第二大来源于芈姓楚国,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为姓氏。
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姓的始祖。
芈姓孙氏也是黄帝后裔: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卷章)→其子以父字为氏称孙氏)。
芈姓为先周时期的南方楚国的国姓。
《说文解字》说:“芈,楚民族是中原华夏族的一支南迁后与周围土著居民不断融合而成。
颛顼是黄帝之孙,根据历史传说,其后裔的一支称祝融氏,其中第六子叫季连,其分支为芈姓,乃楚人的先祖。
大约在商朝时期,季连部族逐步南迁到汉水流域,楚国国君改为以熊为姓氏。
楚国是春秋时期南方的大国,长江南北大部分地方都是楚国的领土。
西周时期,楚对西周保持相对独立,往往叛服无定。
是后来楚国的显族。
楚`冒是春秋初期的楚国国君,若敖的孙子。
即楚国名臣――孙叔敖。
孙叔敖约生于公元前630年左右,少以聪明仁厚著称。
就以孙为姓,从而先秦时期的寝丘一带又出现一支孙氏族人。
三、孙氏来源于妫姓:《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孙氏祖上有确切的世系是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
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做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 ... ,建立陈国。
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古又称胡公满。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10代12个国君的世袭传承,到桓公时,桓子无宇→田书(赐姓孙)。
四、孙氏出自子姓,为比干之后。
孙姓的来源及人口分布各地孙姓家族的字辈排行
孙姓的来源及人口分布各地孙姓家族的字辈排行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
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孙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3位;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12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
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姬姓孙氏)曾建立三国时期的吴国,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文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姓的起源孙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分别出自姬姓、芈姓和妫姓。
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封其同母弟康叔于卫(今河南淇县)。
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他以祖父的字命氏,即孙氏。
此为姬姓之孙。
春秋初期,楚国王族、名相孙叔敖(芈氏,名敖,字孙叔),刚正清廉,死后其子生活困难。
楚庄王听说后把寝丘(今河南沈丘县西南)的一块地赐给孙叔敖的儿子。
孙叔敖的儿子以父字为姓,奉孙叔敖为孙姓始祖。
因楚国的祖先为芈姓,故称此支孙氏为芈姓之孙。
妫姓之孙出自春秋时齐景公的大夫陈无宇。
他是从陈国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4世孙。
无宇之子书,字子占,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封于乐安(今山东博兴县)。
后因乱,孙书之孙孙武逃到吴国为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即孙武所著。
孙武的后代孙膑也是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孙姓名人有:孙叔敖、孙武、孙权、孙思邈、孙权、孙中山。
得姓始祖孙乙。
孙乙字武仲,又称武仲乙,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
”孙乙是姬姓孙氏得姓始祖。
孙书。
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在任陈国大夫时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而逃到齐国。
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用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田姓(古时田和陈发音相同)。
孙姓的来源,姓孙的名人百家姓
孙姓的来源孙姓是中华民族常见的姓氏之一。
据史书记载,孙姓起源于夏朝,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姓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姓氏。
孙姓的起源孙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夏朝时期有一位大夫名叫句龙,他的妻子姓孙。
句龙以其忠诚、谦虚和聪明能干而受到夏桀的赏识,成为了夏桀的一位臣子。
句龙妻子孙氏也因此被封为妫川氏。
后来,商朝篡夺了夏朝的政权,句龙被迫逃亡到了亳州,孙氏随之流亡。
句龙和孙氏在亳州生下了儿子,取名孙叔敖,孙叔敖后来成为了孙姓的始祖。
孙姓的分布按照全国姓氏排名,孙姓是排名第17位的姓氏,全国约有400万户人家使用孙姓。
孙姓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苏、山东等省份。
其中,河南省是孙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有超过90万户人家使用孙姓。
江苏、山东等省份的孙姓人口也较为集中。
另外,孙姓在台湾和海外华人社会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姓孙的名人孙姓的名人非常之多,这里只列举其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孙中山孙中山,字逸仙,号日新。
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三民主义的创立者和早期共和国的缔造者。
孙中山在历史上被誉为“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
孙中山革命派别的领袖,更是辛亥革命的“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推翻清王朝,实现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孙武孙武,字长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思想家。
他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三绝”之一。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兵书之一,被称为“兵家圣经”。
它包含了战争的基本原则、战略策略、兵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成为了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军事著作之一。
孙思邈孙思邈,字元晖,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方士。
他自幼聪慧,擅长诗文、音乐、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
长大后,他深入研究医学和道教,使医学和道教之间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等重要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之祖”。
他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百家姓》之——孙姓的来历
《百家姓》之——孙姓的来历孙姓与商末的比干有什么洲源?荀子的后代为什什么要改姓孙?为什么有人说孙中山先生是河南人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和赵、钱相比,孙姓的来源就更加复杂了。
第一,出自子姓。
谁呢?商朝著名的忠臣比干。
大家都知道,比干是被商纣王子受害死的。
比干是纣王的叔叔,也姓子。
他死了以后,他的子孙为了避祸,不姓子了,改姓孙,即在“子”的右边加了个“小"。
这是一支。
第二,出自姫姓。
这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这支与上面那支是没有血缘关系的。
第三,出自妫姓。
这又是非常古老的姓,是谁的后人呢?舜帝。
这是孙姓非常重要的一支,被齐景公封在乐安,也就是今天山东博兴县那一带。
后来,由于齐国内乱,这一支逃到了吴国,住在富春。
这一支里出了谁呢?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泰斗孙武。
第四,还有一支,出自芈姓,非常怪的一个字,现在不大有人会写了,也是《芈月传》的芈,这是春秋时期楚国贵族的姓氏。
春秋时楚国的大官孙叔敖,本姓芈,名敖,字孙叔,因为先秦人习惯将字放在名之前,所以楚国人就通称其为“孙叔敖”。
孙叔敖开发水利,得到了楚人的拥护。
他死了以后,子孙以之为荣,其中一部分便以“孙叔”为姓,还有一部分就以“孙”为姓。
还有第五个来源,中国著名思想家荀子之后。
荀子,名况,字卿,诸子百家之一。
西汉时,因为宣帝名字叫刘询,要避讳,同音的荀字也在其内,宣帝便下诏书,命令荀姓改为孙姓。
后来,有些人又改回荀姓去了,有些人没有改回去,就成了孙姓的一支。
第六,改自复姓夏侯。
汉朝开国功臣夏候婴的后代中就有人改成了孙姓。
孙姓的播迁路径是怎样的呢?春秋时,孙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濮阳和山东博兴这两个大本营。
到了春秋末年便开始移动,河南的孙姓往山西走。
战国时,山东博兴出自妫姓的一支孙姓,有了很大发展,成为了孙姓的主干,秦汉以后,这一支逐渐迁徙到了山西、浙江、湖北境内。
三国时,孙吴割据江东,孙姓迅猛发展,名门大族辈出。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河南陈留的孙姓中出了一个叫孙俐的将军,率兵在闽、粤、江右一带作战,后受封东平侯,他最后定居在今天江西宁都一带。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孙”姓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孙”姓孙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二位大姓,在渤海湾和东北地区最有影响。
当今孙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38%,总人口大约在1830万。
孙的名义孙,儿子的儿子叫孙子,这是孙的本义。
孙字从子,从系。
系就是续也,有连绵不绝之意。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孙字的左部是一个小人形,右边是绳索形,绳索有系联之义,表示子孙连绵不断之义。
孙的引申有再生、旁生、延续的含义。
在古代,孙字多被用在名字上,这是先人对血缘延续的期望和对后代的祝福。
孙,应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氏族精神的原始崇拜。
孙姓起源孙氏始祖——孙书孙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四:一: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同母胞弟姬封于康,侯爵,史称康叔。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三监联合殷王武庚叛乱,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因康叔出兵驻怀逼殷,平武庚之乱有功,而封为怀侯。
周成王以康叔为周司寇,赐卫之宝祭器,欲移康叔于卫。
康叔死后,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孙考伯于卫,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县东北朝歌城,故史称康叔为卫康叔,此乃追称之名。
春秋初,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
卫武公之子公子惠孙,惠孙之孙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
这支姬姓孙氏至少有2700多年的历史。
二:出自芈姓春秋初,楚王蚡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孙叔敖居于期思,即今河南淮滨东南。
这支芈姓孙氏也有2600年的历史。
三:出自妫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
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十二诸侯之一,国势和地位仅次于“五霸”。
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
齐景公(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在位)时,陈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氏。
这支妫姓孙氏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四:出自子姓商朝末,朝纲混乱,纣王昏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孙是百家姓研究报告内容
孙是百家姓研究报告内容孙(Sūn)是中国百家姓中常见的姓氏之一。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古籍研究院对百家姓的研究,孙在中国姓氏排名中位居前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以下是关于孙姓的研究报告内容:1. 起源和分布:孙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姬姓,是华夏族的一个重要姓氏。
孙姓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尤其在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四川等省份人口较为集中。
2. 姓氏特征:孙姓是一个单字姓,姓的字形描述了一个人仰面充满愉快笑容的形象,寓意着开朗、乐观、善良的性格特征。
3. 历史渊源:孙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渊源。
根据史书记载,周朝时期有一个孙氏部落,他们多从事农业和渔业,是古代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
后来,孙姓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姓氏。
4. 名人名族:孙姓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名人。
例如,孙权是东吴国的建立者,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被尊称为国父。
孙文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此外,孙姓还有很多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知名人士。
5. 孙姓文化:孙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孙氏宗族都有自己的家训和家族文化,传承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孙氏宗族世系图较为完善,有明确的家族组织和世系传承。
6. 孙姓变异和同源姓氏:孙姓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些变异形式,例如“孙”可以变写为“荪”、“飧”等。
此外,其他姓氏如“荀”、“孔”也与孙姓有一定的同源关系。
总之,孙是中国百家姓研究中重要的一个姓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孙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百家姓之孙姓氏起源
百家姓之孙姓氏起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
据《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
所以他又叫孙仲。
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
孙叔敖时楚国
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
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
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
吴将孙武,其后也。
是为山东孙氏。
二、迁徙分布
出自姬姓的孙氏,世居汲郡。
出自安乐的孙氏,至孙武时逃至吴国。
其后裔一支留居太原,一支徙居清河,一支徙居汝州郏城。
在唐代中原孙氏曾两次向福建移民。
唐之前,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孙利定居于江西宁都,传至孙承事,迁居福建长汀河田。
其后裔孙友松再迁至广东紫金县,其后孙殿朝又迁至翠亨村,孙殿朝既孙中山的高祖。
他的孙子孙敬贤有三子:长子达成、次子学成、三子观成。
达成娶妻杨夫人,生三子:长子德佑、次子德彰、三子德明。
德明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据相关资料记载,台湾的孙氏皆来自福建泉州,而泉州孙氏系唐末自光州迁入。
孙氏不但在国内分布相当广泛,而且海外很多国家也有很多华人。
百家姓大全孙姓的族谱历史简介
百家姓孙姓的族谱历史简介百家姓大全孙姓的族谱历史简介在大家身边孙姓的人群还是挺多,在中国约占总人数1.5%。
本文由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百家姓大全孙姓的族谱历史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一、姓氏起源孙(Sūn)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二大姓。
“百家姓”中孙姓排名第三,起因于吴越国主钱□之爱妃为孙氏。
孙姓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卫国,为周文王之子卫康叔的后代。
得姓始祖:孙书。
齐国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北),并赐他孙姓。
孙姓起源很多,主要有八个: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卫国国君康叔,乃先秦孙姓来源最主要一支。
《元和姓纂》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
”2、出自芈姓,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此乃孙氏第二大来源。
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着,为一代名相。
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
孙叔敖便是这支孙姓的始祖。
3、出自妫姓,春秋时齐景公赐姓孙。
《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后代。
田完四世孙桓子的孙子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
孙书就成为孙姓始祖。
4、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比干之后。
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
5、出自荀姓,荀况后裔。
汉代刘荀称帝,因避讳下令荀姓子孙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荀卿都改为孙卿。
6、出自夏侯。
据《汉书·夏侯婴传》载:“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
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
”7、赐姓和改姓。
如三国时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被赐姓孙,因称孙河;郓城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明史》本传载,明朝中叶士人孙一元,字太初,乃安化王宗族,姓朱,因安化王犯法被诛,惧怕株连而改姓孙;明初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不得不省字而改孙姓;另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在明初省字改姓过程中亦大都改为“孙”姓。
孙——传承之姓
孙——传承之姓孙姓在古代《百家姓》中排名第3位(张一一先生按:我国古代的《百家姓》为北宋初期钱塘一书生所撰,钱塘在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吴越国王钱俶之王后姓孙,故赵、钱、孙分别排前三位),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也,现在是中国的第十二大姓,2010年底全国人口约为2000万。
孙姓来源很多,一支源于周文王姬昌的第14代后人姬武仲的改姓孙(张一一先生按:姬武仲是卫武公姬和的曾孙,按照周朝时的规章制度,地方诸侯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曾孙不能称“公孙”,而应以其祖父的字为氏,姬武仲即以祖父姬惠孙的字“孙”为氏,这就是先秦时期孙氏来源最主要的一支),一支源于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一支源于舜帝的后代孙书之后,一支源于“亘古第一忠臣”比干之后(其避祸的后人中有一支自认为还是王族的子孙),一支源于西汉开国功臣滕公夏侯婴之后,一支源于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况之后(张一一先生按:后因避西汉宣帝刘洵之讳,荀姓均被改为孙姓,荀、孙二字古音相通),另外还有公孙、长孙、叔孙、王孙、土孙、孟孙等复姓的改姓以及鲜卑族、满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改姓等等。
老孙家最有名的人物当要数“齐天大圣”孙悟空和“齐天小圣”孙履真,而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之一“牛郎织女”中的牛郎据说就姓孙(大名“孙守义”,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中亦有一个昧着良心说假话的凉粉贩子孙守义),这都可以略去不表,这里单单要表一个孙阳,就是世称的“伯乐”。
“伯乐”原指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张一一先生按:莫非便是曾任“弼马温”的孙大圣本人?),而春秋时期的孙阳以精于马匹优劣的鉴别闻名于世,秦穆公一度还封其为“伯乐将军”,曾为秦国挑选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马匹,为秦国的富国强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孙阳后来还将毕生经验归纳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该书被后世相马者引为经典,影响极大,后来可惜被失传,但孙阳却永远被后人怀念着,在我们的生活中,便不时有人在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是这些自认为“千里马”的,大多都跑不到三五千米就纷纷歇菜了,如果你真是九方皋、真是毛遂、真是卧龙凤雏,怎么会没有机会呢?春秋末年的孙武,后世尊其为“孙子”和“兵圣”,为“百世兵家之师”和“东方兵学之鼻祖”(张一一先生按:几乎可以和必将被后世尊称为“张子”和“炒圣”,为“万代炒家之师”和“宇宙炒作学之鼻祖”的张一一先生我老人家并驾齐驱分庭抗礼),不过这孙武曾很是干了几桩不厚道的事情,第一桩是为了在吴王阖闾面前证明自己的“军纪严明”曾立斩两名绝顶的美女,令怜香惜玉的吴王阖闾和惜玉怜香的张一一先生抢救都来不及,另一桩是孙武曾率领吴国军队大举进攻张一一先生的故国楚国,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了楚国不说,还让伍子胥把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使张一一先生这般无数的楚人后裔深以为耻。
百家姓趣事典故——孙姓
百家姓趣事典故——孙姓家谱传记⼀、减灶退敌公元前342年,魏国的太⼦申和⼤将庞涓率领⼗万⼤军,前去攻打韩国,韩国决定向齐国求救。
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于是任命⽥忌为⼤将,⽥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领兵五万前去攻魏救韩。
魏将宠涓与孙膑师出同门,知道⾃⼰不是孙膑的对⼿,赶紧下令从韩国撤回军队。
⽽齐军早已悄悄地向魏国的都城⼤梁进发,为了⿇痹敌⼈,孙膑向⼤将⽥忌献计说,魏国⾃认为强悍勇猛,天下⽆敌,⼀向不把我们齐军放在眼⾥,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兵书上常说,⽤百⾥速度急⾏军去追赶敌⼈,就会使部队前后⽆法接应,我军已深⼊魏国境内,可以⽤减灶之计来迷惑敌⼈,达到消灭敌⼈的⽬的。
⽥忌认为孙膑说得有道理,于是采⽤了这⼀计策。
庞涓率领的⼤军从攻打韩国的路上赶回魏国,⼀直跟在齐军的⾝后,第⼀天见齐军的军队有⼗万的炉灶;第⼆天炉灶减为五万⼈的;第三天只剩下三万⼈的。
庞涓得知此事后很⾼兴,他认为齐军胆⼩怕事,就丢下步兵,亲⾃率领⼀部分轻装精兵,直扑马陵。
马陵地区道路狭窄,地形险要,孙膑早已在此设下埋伏,庞涓率领的军队进⼊埋伏圈后,⼀点防备都没有,最后被齐军打得落花流⽔,庞涓被迫拔剑⾃杀。
后来,⼈们⽤这个典故表⽰⽰弱欺敌。
唐朝李世民的《经破薛举战地》⾥就⽤了这个典故:“沉沙⽆帮迹,减灶有残痕。
”⼆、悬丝诊脉孙思邈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医学家,传说是他发明悬丝诊脉。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多个⽉不能分娩,反⽽患了重病,卧床不起。
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直不见好转。
⼤⾂徐茂功闻之,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说道:“⾂早听说华原县(今耀县)有位民间医⽣孙思邈,常到各地采药为群众治病,对妇⼉科尤其擅长。
疑难之症⼀经他⼿,都能够妙⼿回春,药到病除。
以⾂之见,还是将他召进宫来,为皇后治疗才好!”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给宫内妇⼥看病,⼤都不能够接近⾝边,只能根据旁⼈的⼝述,诊治处⽅。
孙思邈是⼀位民间医⽣,皇后的“凤体”是不能接近的。
百家姓孙氏图腾
百家姓孙氏图腾百家姓孙氏图腾孙姓图腾孙姓是弇(读淹)兹氏以玄鸟作为图腾的一支的族称。
由跪着的老祖母弇兹氏和她生育的一大群玄鸟的后裔组成,表示子子孙孙世代绵延不绝。
诒弄子孙,满溢天伦。
孙姓是一个历史悠久、来源较多的姓氏。
西周时,周武王将康这个地方封给他的弟弟姬封,后来又将卫地封给姬封,所以历史上称姬封为卫。
孙氏姓氏起源1、源于子姓。
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2、源于姬姓。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
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
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孙武、孙膑、孙权也是孙乙的后裔。
3、源于妫姓和姚姓。
《新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
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
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
“ 《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妫水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武王时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为胡公” 。
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姓解》记载:”“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
“ 《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
”《尚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舜在当帝之前,四岳(四方部族首领)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
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
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可见舜文化、虞舜文化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联谊会), [6] 《古今姓氏书辩证》:“春秋时齐厉公之子田完之四世孙为须无,无宇之少子名书,字子占,为齐大夫,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孙武为其后。
国学宝典《百家姓》:孙姓
【历史来源】sūn1、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封康叔於卫(今天河南淇县朝歌),建立卫国。
康叔在当地统治有方,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
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
因此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2、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
孙叔敖,字孙叔,他这一支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
3、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
帝舜曾居妫,於是就姓妫,成为上古八大姓之一。
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
敬仲四世孙名无字。
生子名书,在齐国为卿仕,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於乐安。
后齐国内乱,孙书的子孙奔往吴国,“诗的代表作家。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著。
主持修建了我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
孙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人,隋末农民起义,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自称将军。
孙思邈:唐代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
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
今存其所撰《书谱》卷上,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云球:江苏省吴江人,明清时眼镜制造专家。
著有《镜史》,另外,孙云球还创制了七十余种光学仪器。
孙毓汶:清代山东省济宁人,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刑部、兵部尚书等职。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河北省人。
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
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诒让:浙江省瑞安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著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周礼政要》、《光绪瑞安县志》等书。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全文《百家姓全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史书,共收录了一百个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每个姓氏都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和传承,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
下面将逐姓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赵姓:赵姓源自上古时期的赵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封建国家,赵姓人多居于北方地区,后裔众多。
二、钱姓:钱姓源自古代国吴,据说是伏羲的后裔,钱姓人多集中在江南一带。
三、孙姓:孙姓源自上古时期的孙巫国,后来孙姓人逐渐分布于全国各地。
四、李姓:李姓在中国非常常见,李姓追溯至上古时期,人数众多。
五、周姓:周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姓氏之一,源自周朝,天下国家开化时期以周天子之姓为氏。
六、吴姓:吴姓源自古代的国家吴,人数众多,分布广泛。
七、郑姓:郑姓源自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王姓:王姓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为帝王之姓,历史悠久。
九、冯姓:冯姓起源于古代中国北方地区,人数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
十、陈姓:陈姓在我国流传广泛,源自中原地区,历史悠久。
十一、褚姓:褚姓是中国姓氏中比较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古代褚国。
十二、卫姓:卫姓源自古代国家卫,后裔众多,分布广泛。
十三、董姓:董姓源自中国北方地区,历史悠久,人数众多。
十四、杨姓:杨姓源于上古时期的夏朝,人数众多,分布广泛。
十五、石姓:石姓是中国姓氏中的重要姓氏之一,起源至上古时期。
十六、程姓:程姓源自中国古代的国家齐,后裔众多,历史悠久。
十七、姜姓:姜姓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分布广泛,人数众多。
十八、傅姓:傅姓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傅国,后裔众多,人数较多。
十九、汪姓:汪姓源于中国古代的国家鲁,人数众多,分布广泛。
二十、毛姓:毛姓源于中国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数较多。
二十一、邱姓:邱姓源自上古时期的邱国,人数众多,分布广泛。
二十二、秦姓:秦姓源自上古时期的秦国,人数众多,历史悠久。
二十三、尤姓:尤姓在中国姓氏中较为罕见,源于中国南方地区,人数较少。
二十四、许姓:许姓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人数众多,分布广泛。
孙姓的传说故事
孙姓的传说故事孙姓,是中国姓氏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据《百家姓》记载,孙姓排在第十位,约占全国人口的2.3%。
孙姓源于夏朝时期的一个叫孙叔敖的人,他是夏朝的大臣,功勋卓著,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以其名字作为姓氏。
然而,孙姓的来源并不仅仅如此。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孙姓传说故事,讲述着孙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传说故事。
一、孙武的后代据《孙氏宗谱》记载,孙姓的始祖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孙武是吴国的将领,也是《孙子兵法》的作者。
他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孙氏。
孙氏后来成为了吴国的重要家族,孙权、孙策等都是孙氏的后代。
东汉末年,孙氏族人孙权成为了东吴的首领,统一了江东。
此后,孙氏家族在江南地区繁衍生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家族。
二、孙叔敖的后代《百家姓》中所记载的孙姓源于夏朝大臣孙叔敖。
孙叔敖是夏桀的大臣,但他忠于国家,不为夏桀所用。
后来,他隐居在海滨,从事渔业,为人民造福。
他的后代,便以其名字作为姓氏,称为孙氏。
孙叔敖的后代,先后出现在了商、周、战国等时期。
其中,春秋时期的孙盾是孙叔敖的十世孙,他是鲁国的大夫,为人正直,曾经劝阻鲁国君主不要攻打邻国。
他的后代,便成为了孙氏家族的重要一支。
三、孙坚的后代孙坚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是孙氏家族的一员。
孙坚曾经在江东地区势力范围内建立了一支军队,成为了当地的一股势力。
他的儿子孙策继承了他的遗志,统一了江东地区,建立了吴国。
孙策死后,他的弟弟孙权继承了他的遗志,成为了吴国的首领。
孙坚的后代,便成为了孙氏家族的另一支重要分支。
他们在江南地区繁衍生息,成为了当地的一支重要家族。
四、孙膑的后代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是孙氏家族的一员。
孙膑曾经为吴国效力,和孙权、周瑜等人一起,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他的军事才能被后人称为“孙氏兵法”。
孙膑的后代,便成为了孙氏家族的另一支重要分支。
他们继承了孙膑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当地的一支重要家族。
百家姓《孙(sūn)》姓起源
百家姓《孙(sūn)》姓起源3 孙(sūn)3 孙(sūn)【寻根溯源】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主要有六大来源:一是出自芈姓。
楚国令尹孙叔敖任职时,为官清廉,政绩卓着,被誉为“一代名相”。
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
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姓的始祖。
芈姓孙氏也是黄帝后裔。
二是出自姬姓,是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
周文王的第八子康叔封为卫国国君,史称卫康叔。
卫康叔的九世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子武仲,他以其祖父惠孙的字为姓,也有取单字“孙”为姓者。
武仲就是这支孙姓的始祖。
三是来源于妫姓,是舜帝的后裔。
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舜帝之后、妫姓之裔被封为陈国。
春秋时陈国公子完为避祸逃到齐国,其五世孙书在齐国任职,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
四是来源于子姓,是商汤后裔、子姓族裔比干之后。
比干被商纣王所残害后,有子孙避难隐姓,因本为望族子孙,故改为孙姓。
五是出自夏侯氏改孙姓者。
六是少数民族改姓。
【变迁分布】孙姓最早在河南、山东一带活动。
战国时期,在南方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形成望族。
秦汉时期,由中原向四面八方扩展。
三国时期,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吴国。
宋明时期,扩展到全国,并形成浙赣、鲁苏两大聚集中心。
孙姓在当今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南二省,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安徽等地也占有较大比例。
【名人荟萃】孙阳:即伯乐,春秋中期秦穆公之臣,善相马,也称孙阳伯乐。
孙武: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着有《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孙膑: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裔,着有《孙膑兵法》。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即东吴大帝。
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兵法家孙武第二十二世后裔,雄才大略,骁勇无比,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思邈:唐代着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着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百家姓大全:孙姓典故及趣事
百家姓大全:孙姓典故及趣事〖中山装的由来〗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
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中山装的创始人。
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合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
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
这样一来,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能够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
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
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省台山人,原在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
190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
黄隆生获悉面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倾倒。
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
1923年黄隆生随孙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
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曾请他帮同规划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当孙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 中山装因为具备好看、实用、方便等优点,所以一经孙中山先生提倡,就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孙氏祖先文王孙氏祖先文王历代事迹辉煌孙姓在历,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历代的伟人名士辈出。
孙姓由来
孙姓由来12怀庭纪(继)月,兴家承运20钦崇本原云来晋长乃赓履端“乐安堂”是指山东博兴一个叫乐安的地方,过去叫乐安郡的。
我们孙姓“乐安堂”的祖先都是从这个地方走出来的!宗族特征我们孙氏族大人众,英才辈出。
人口分布集中,大多在东北、华北、华东一线。
字行辈份排列井然有序,脉络清晰。
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支脉纷繁的大姓。
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名列第三,在当今中国是第12大姓。
孙中山也是我们孙姓“乐安堂”的后代。
他这一脉孙氏族人,入粤的祖先叫友松公、日洪公等兄弟,和武宁孙氏族人一样,都是从山东搬迁而去的。
“乐安堂”最早发源自山东博兴,是自古以来孙姓最大的一个堂。
探索孙氏“乐安堂”的从博兴往南迁徙繁衍历程,大概是沿着山东、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的路径。
还有的到了浙江、河南、山西等地。
因此,“乐安堂”孙氏还有“富春堂”、“太原堂”等分支。
孙氏起源妫姓孙氏,远古始祖虞舜,源出黄帝。
黄帝传十世孙叫“满”,被封胡公。
满传13世叫“完”,随国姓所以叫陈完,字敬仲,因避宫延内乱改叫田完。
田完传4世而至无宇,官上大夫;无宇之子田书,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前547~前490)封地乐安,赐姓孙氏,是为妫姓孙氏。
(此,由黄帝已传28世)田书伐莒有功,赐姓孙氏,食采乐安(今山东广饶县)。
乐安故青州之域,古有乐安国。
田书之孙就是孙武(字长卿3世)以田鲍四族谋乱投奔吴国,吴王阖闾任用为将,遂居吴。
孙武的儿子叫孙明(4世),以父功食采富春,世为富春人。
孙明的次子就是孙膑(5世)。
又十一世孙琼(字子远16世),后汉为天水太守,徙居青州。
又十一世孙恺(字士若27世),辟地河朔居武邑,子孙复徙青州,迨第四十世始祖万登公(40世)世居青州麻子乡麻盐渡,唐懿宗咸通中为金吾上将军,平交趾凯还道经休宁,爱其风土,遂居黎阳之唐田。
万登公五世孙曰天佑公(45世),生七子惟四子沂居旧,余皆各迁他所。
其子孙遂以乐安为堂号。
[1]乐安孙氏传二十三世而至孙坚,东汉永寿二年(156)生,封乌程侯,领长沙太守,初平三年(192)卒,衍传子四:策、权、翊、匡;二十四世而至孙策、孙权兄弟。
百家姓之孙姓的历史发展
百家姓之孙姓的历史发展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孙姓,希望大家喜欢!孙姓历史发展姓氏起源1、源于子姓。
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2、源于姬姓。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
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
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1] [4] [5] 孙武、孙膑、孙权也是孙乙的后裔。
3、源于妫姓和姚姓。
《新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
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
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
“ 《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妫水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武王时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为胡公” 。
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姓解》记载:”“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
“ 《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
”《尚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舜在当帝之前,四岳(四方部族首领)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
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
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可见舜文化、虞舜文化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联谊会), [6] 《古今姓氏书辩证》:“春秋时齐厉公之子田完之四世孙为须无,无宇之少子名书,字子占,为齐大夫,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孙武为其后。
看看孙姓的始祖是谁?
看看孙姓的始祖是谁?孙姓,是百家姓第三姓,东吴国姓,据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
孙姓在中国姓氏排序中为12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
孙姓:一、源于子姓。
商朝末期,商纣王的叔叔比干,因反对纣王的所作所为直谏而惹怒纣王被杀,比干的儿子孙子为了避难所改姓,其中的一支改姓孙。
二、源于姬姓。
公元前1055年,康叔(周文王姬昌第八子)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
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
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三、源于妫姓。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
公元前672年,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
齐景公时,陈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氏。
四、源于芈姓。
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五、源于荀姓。
汉朝时,因汉皇室成员刘询当了皇帝,即汉宣帝,为了要避“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并将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
由是荀姓也成为汉朝“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六、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夏侯婴,与刘邦是少时朋友,夏侯婴做过“滕令奉车”官职。
等到其曾孙夏侯颇娶公主为妻,该公主随母亲外家的姓,称“孙公主”,这使夏侯颇的子女也跟随母亲外家的姓为孙。
还有就是源于其他赐姓、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
孙河,本姓俞,年少时即随孙坚征讨沙场,孙坚视他作心腹。
后又随孙策平定江东,多立战功,孙策赐姓予他为孙,因而改姓。
孙姓的历史来源和得姓始祖
孙姓的历史来源和得姓始祖孙姓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历代的伟人名士辈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孙姓的历史来源和得姓始祖,希望大家喜欢!孙姓的历史来源1、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封康叔於卫(今天河南淇县朝歌),建立卫国。
康叔在当地统治有方,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
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
因此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2、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
孙叔敖,字孙叔,他这一支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
3、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
帝舜曾居妫,於是就姓妫,成为上古八大姓之一。
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
敬仲四世孙名无字。
生子名书,在齐国为卿仕,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於乐安。
后齐国内乱,孙书的子孙奔往吴国,“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孙姓世居富春,至汉末有孙权,为吴国大帝。
4、出自复姓侯氏。
据《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有孙氏。
” 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后裔。
至商末,有殷相王子比干,受纣王所害,子孙避难隐姓,因本为王族之子孙的缘故,就改为孙姓。
孙姓又出荀姓,是战国时著名学者荀子后裔。
荀子名荀况,时人尊为荀卿,后世子孙遂为荀氏。
西汉宣帝名刘询,以同音之故讳荀字,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
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一支。
5、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
孙叔敖是楚国的贤臣,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氏,此后又形成了孙姓的另一大宗。
6、出自田氏。
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田完的五世孙田恒无宇的小儿子田书,为齐国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赐姓孙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宝典《百家姓》:孙姓
【历史来源】
sūn
1、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卫康叔
是周文王的第八子。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封康叔
於卫(今天河南淇县朝歌),建立卫国。
康叔在当地统治有方,很快
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
春秋时,他
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
的字作为姓氏,姓孙。
所以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2、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
孙叔敖,字孙叔,
他这个支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
3、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
帝舜曾居妫,於是就姓妫,成为
上古八大姓之一。
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
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
敬仲四世孙名无字。
生子名书,在齐国为卿仕,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於乐安。
后齐
国内乱,孙书的子孙奔往吴国,“诗的代表作家。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著。
主持修建了
我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
孙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人,隋末农民起义,与窦建
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自称将军。
孙思邈:唐代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
著有《千金药方》、《千
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
今存其所撰《书谱》卷上,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云球:江苏省吴江人,明清时眼镜制造专家。
著有《镜史》,另外,孙云球还创制了七十余种光学仪器。
孙毓汶:清代山东省济宁人,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刑部、兵部尚书等职。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河北省人。
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
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诒让:浙江省瑞安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著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周礼政要》、《光绪瑞安县志》等书。
孙星衍: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经学家、金石学家、校勘学家,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
孙中山:广东香山人,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创立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了清王朝,最先喊出“*专制、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口号,为国民革命运动奉献了毕生精力。
【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明的十一世孙福。
陈留郡:秦置,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
历代均置。
1957年并入开封县。
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
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圣孙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之分支,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汲郡,晋置汲郡,治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
隋唐汲郡即
卫州。
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东莞郡: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沂水。
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
今沂水东北。
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
今广东省东莞县置于唐代。
吴郡: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
州市),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
之内。
富春郡:今浙江省富阳。
秦置县名富春,晋太元中改富阳。
五代
吴越为富舂。
宋复为富阳。
2、堂号
平治堂:因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赐号。
乐安堂:因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兵圣孙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其为将。
他带兵西征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赐富
春堂号,与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
下了大雪,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成大名,赐此堂号。
此外,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叙堂”、“积善堂”、“鹤衍堂”、“嘉会堂”、“东莞堂”、“燕翼堂”、“万石堂”、“垂裕堂”、“孝友堂”、“兵法堂”、“太原堂”等。
【孙姓宗祠通用对联】
〖孙姓宗祠三言通用联〗
兵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