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网络基本操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网络基本设备的连接方法;2. 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3. 了解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PC机、网线、Console线;2. 软件设备: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网络管理软件、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1. 网络设备连接;2. 交换机基本配置;3. 路由器基本配置;4. 故障排除。
四、实验步骤1. 网络设备连接(1)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至交换机;(2)将交换机通过网线连接至路由器;(3)将路由器通过网线连接至另一台PC机;(4)将Console线连接至交换机和路由器的Console口。
2. 交换机基本配置(1)进入交换机Console口,输入命令进入用户视图;(2)输入命令进入系统视图;(3)输入命令进入接口视图,配置交换机端口;(4)配置VLAN,设置端口所属VLAN;(5)配置端口链路类型(Access、Trunk、Hybrid);(6)配置端口安全策略;(7)配置STP(生成树);(8)保存配置。
3. 路由器基本配置(1)进入路由器Console口,输入命令进入用户视图;(2)输入命令进入系统视图;(3)配置接口IP地址;(4)配置默认路由;(5)配置静态路由;(6)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7)配置NAT(网络地址转换);(8)保存配置。
4. 故障排除(1)检查物理连接,确保网线连接正常;(2)检查设备配置,确认配置无误;(3)检查设备状态,查看接口状态和VLAN状态;(4)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5)查看设备日志,查找故障原因;(6)根据故障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设备连接成功,PC机之间可以互相ping通;2. 交换机基本配置完成,VLAN划分合理,端口链路类型配置正确;3. 路由器基本配置完成,接口IP地址配置正确,默认路由和静态路由配置无误;4. 故障排除过程中,通过检查物理连接、设备配置、设备状态等方法,成功解决了网络故障。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实验报告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实验报告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它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安装网络操作系统,了解其安装过程和配置方法,以及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环境如下: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3. 网络操作系统:Ubuntu Server 20.04 LTS三、实验步骤1. 下载镜像文件在进行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之前,首先需要从官方网站下载相应的镜像文件。
本次实验选择的是Ubuntu Server 20.04 LTS版本的镜像文件。
2. 创建虚拟机使用VMware Workstation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按照向导的提示进行配置,包括虚拟机的名称、存储路径、操作系统类型等。
在配置操作系统类型时,选择Linux -> Ubuntu 64-bit。
3. 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将下载好的镜像文件挂载到虚拟机上,并启动虚拟机。
在启动过程中,按照提示选择相应的语言、时区和键盘布局等设置。
然后,选择安装Ubuntu Server并按照向导进行安装。
4. 配置网络设置在安装过程中,会提示进行网络设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配置方式,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等。
完成网络配置后,系统会自动进行网络测试,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5. 安装必要的软件包安装完网络操作系统后,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软件包,以便后续的操作和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使用apt-get命令安装所需的软件包,例如:```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这里以安装openssh-server为例,该软件包可以实现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等功能。
6. 进行系统配置在安装完必要的软件包后,可以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配置。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Windows Server 2003 安装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方法。
2.掌握驱动程序安装方法。
3.能够配置TCP/IP参数。
实验软件:1.Windows Server 2003 企业版。
序列号:BTQJ9-WC2XW-V83JW-BP7TH-WPQHM2.联想驱动光盘。
实验步聚:一、把Windows Server 2003 安装到D盘。
1.开机,自检,按F12,进入启动设备菜单,选择用哪个设备启动系统,有四个选项:Diskette Drive A: (软盘启动)IDE HDD: WDC WD800BD-08MRA1-(S) (硬盘启动)IDE CD:HL-DT-STDVD-ROM GDR8164B (光盘启动)PCI BEV:MBA v9.4.4 Slot 0400 (带远程启动芯片的网卡启动)本次实验用光盘安装系统,所以选择光盘启动,移动上下箭头到第三项IDE CD:2.先把Windows Server 2003光盘放入,然后回车。
这时屏幕上出现提示: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按任意键从光盘引导)回车,如果不回车,系统将从硬盘引导。
3.屏幕变蓝出现Windows Setup 开始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根据屏幕提示进行相应选择。
注意看屏幕最下面光带提示。
4.按回车键,选择安装系统。
按F8同意许可协议。
5.如果原来安装过系统,系统便可以检测出来,如果想重新安装,按ESC键。
6.按ESC键,进入分区屏幕。
7.用上下箭头把亮光带调为D盘,按D键删除,再按L键确认。
8.再把光带调到D盘,按C键分区,输入10000M,回车。
9.把光带调到第三个未分空间,按C键创建分区。
回车,把所有空间都分给它。
10.把光带调到D盘,回车。
(因为按要求把系统装在D盘,装哪个盘,就调到哪个盘)11.选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
网络操作系统实践报告范文
网络操作系统实践报告范文1. 实践目的网络操作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操作系统模式,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率。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搭建网络操作系统,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并进一步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2. 实践内容2.1 环境搭建在本次实践中,我们选择使用Docker容器技术搭建网络操作系统环境。
首先,我们在一台具有较高配置的服务器上安装Docker,并创建两台虚拟机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的节点。
2.2 网络拓扑构建我们选择了一个较简单的拓扑结构,采用两台主机和一个交换机的结构。
其中,一台主机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节点,另一台主机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的执行节点,交换机则负责连接两台主机。
2.3 功能实现通过网络操作系统,我们实现了以下功能:- 网络资源分配:通过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节点可以对执行节点上的物理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按需动态分配资源。
- 网络连接控制: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动态控制两个主机之间的网络连接状态,实现网络隔离、流量控制等功能。
- 安全策略管理: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了安全策略管理功能,可以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网络安全性。
- 故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监控网络中的节点和链路状态,及时识别和处理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实践过程3.1 Docker环境搭建我们首先在服务器上安装了最新版本的Docker,并配置了Docker 的相关参数,保证Docker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 虚拟机创建和连接在Docker中创建了两个虚拟机容器,分别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节点和执行节点,并通过Docker的网络配置将两个容器连接到一个网桥上,实现了虚拟网络的建立。
3.3 拓扑结构配置在控制节点上,我们使用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行工具进行了拓扑结构的配置,包括创建主机和交换机、配置网络连接和安全策略等。
3.4 功能测试在完成拓扑结构的配置后,我们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
各种网络配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配置的基本方法,熟悉网络设备的操作,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通过实验,学生应能够:1. 熟悉网络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2. 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
3. 理解子网划分和VLAN的设置。
4. 学会网络路由协议的配置。
5. 了解网络安全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路由器、一台交换机。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以下网络拓扑结构:```PC0 <----> 路由器1 <----> 路由器2 <----> 交换机1 <----> PC3^ || || |PC1 <----> 交换机2 <----> PC2```2. IP地址配置为网络中的各个设备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PC0: IP地址 192.168.1.1,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1.2- 路由器1: 接口1: IP地址 192.168.1.2,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2.1,子网掩码 255.255.255.0- 路由器2: 接口1: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3.1,子网掩码 255.255.255.0- 交换机1: 接口1: IP地址 192.168.1.3,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 PC1: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2.1 - PC2: IP地址 192.168.3.2,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3.1 - PC3: IP地址 192.168.3.3,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3.1 3. VLAN配置为交换机设置VLAN,并将端口划分到对应的VLAN:- 交换机1: VLAN 10: 接口1,VLAN 20: 接口2- 交换机2: VLAN 10: 接口1,VLAN 20: 接口24. 路由协议配置为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和RIP协议:- 路由器1: 静态路由 192.168.3.0/24 下一跳 192.168.2.2- 路由器2: 静态路由 192.168.1.0/24 下一跳 192.168.2.1,RIP协议5. 网络安全配置为路由器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 路由器1: ACL 100 deny ip any any- 路由器2: ACL 100 deny ip any any四、实验步骤1. 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操作系统的实训报告
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学生学院计算机学院目录1 实验一熟悉Linux系统环境…………………………………………………2 实验二 Linux 的文件与目录结构文本处理令………………………………3 实验三 Linux 系统配置与管理………………………………………………4 实验四Linux 与用户有关的命令及系统管理命令…………………………实验一熟悉Linux系统环境一、实验目的●了解Linux系统中普通用户与超级用户帐号的概念;●了解进入及退出Linux 系统的基本方法;●了解虚拟控制台的原理;●使用passwd命令更改用户的口令;●了解Linux 中的ls、echo、cat、date、clear等基本行命令的功能;●了解Linux命令中的命令参数(开关符)的使用;●学会使用Linux中的man命令来获得帮助二、实验流程1、实验步骤:1)按管理员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
2)输入ls然后观察屏幕的反应3)输入cd /然后观察系统提示符是否有变化。
4)输入ls然后观察屏幕的反应。
5)输入echo “hello!”6)通过练习ls –a、ls –l、ls –t来考察命令中参数的作用7)使用man命令来了解ping命令的重要功能结果如下:实验二Linux 的文件与目录结构文本处理令一、实验目的●了解Linux的基本目录结构的特点;●学会建立和删除目录的方法;●了解Linux中的绝对和相对路径;●通过使用ls命令进一步了解Linux中文件属性的含义●了解文件的复制、删除等基本命令的使用;●了解Linux 中的sort及uniq二、实验流程:[实验1]实验目的:学会通过“cd”和“ls”两个命令观察自己操作系统的部分目录结构。
实验步骤:1)首先将当前目录确定为根目录,然后浏览该目录下有哪些目录。
2)观察在bin 目录中有什么文件——是否有前面学到过的ls 或echo 等命令程序?3)观察属于你自己空间的那个目录里有些什么东西?结果如下:[实验2]实验目的:正确使用“mkdir”和“rmdir”命令建立和删除目录。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LINUX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LINUX操作系统实验项目一安装Linux系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目的:1、了解Linux系统的安装方法2、掌握Linux系统安装步骤3、了解Linux系统界面(二)要求:1、熟练掌握Linux系统安装2、熟悉Linux的系统界面二、实验时数:8 三、实验器材:计算机、虚拟机软件、Linux光盘实验原理:Linux系统安装是学会使用Linux系统的基础日期:第一周至第二周四、实验内容或步骤:(一)内容:Linux系统安装(二)步骤:1、新建一个虚拟机,选择安装系统类型Linux,选择安装目录;2、放入Linux第一张光盘;3、选择安装向导所用语言4、选择键盘类型5、选择鼠标类型6、选择安装类型,如“个人桌面”7、磁盘分区设置是关键的一步如果选“自动分区”后,点击“下一步” 8、引导装载程序配置9、设置网络,如果不清楚亦可以后进系统后再配置, 10、防火墙配置一般用途选“中级”就可以了11、选择系统默认语言选中“Chinese(P.R.of China)”简体中文 12、时区选“亚洲/上海” 13、设置根口令即root管理员密码 14、一个慢长的安装过程已经开始,15、第一张光盘中安装完成,插入第二张光盘,完成后再更换第三张光盘16、正确选择核对显卡型号 17正确选择核对显示器型号 18安装已完成,系统将重新启动,19输入帐号“root” 、密码进入系统图形界面了 20、观察和了解Linux系统界面。
五、注意事项:1、手动分区时,/SWAP最少为内存的2倍大小。
六、练习项目及思考题(讨论或习题):1、使用自动分区方式安装Linux系统。
2、使用手动分区方式安装Linux系统。
实验项目二 Linux系统文件和目录管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目的:1、掌握Linux系统文件和目录管理方法(二)要求:1、熟练掌握Linux系统命令2、学会Linux系统管理方法二、实验时数:6 三、实验器材:计算机、虚拟机软件、Linux系统实验原理:Linux下文件和目录管理有:切换目录、查找对象、浏览对象、新建对象、移动对象、删除对象等。
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网络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和配置方法,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一台支持网络操作系统安装的计算机2. 安装介质(光盘或者U盘)3. 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之前,需要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并确保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设备正常连接。
2. 启动计算机将安装介质插入计算机的光驱或者USB接口,并启动计算机。
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下相应的按键(通常是F2、F10或者Delete键)进入BIOS设置。
3. BIOS设置在BIOS设置界面中,找到“Boot”或者“启动”选项,并将启动顺序设置为从光驱或者USB设备启动。
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
4. 安装过程计算机重新启动后,会自动进入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界面。
按照界面上的提示,选择安装语言、时区和键盘布局等信息,并点击“下一步”。
5. 授权协议阅读并接受授权协议,然后点击“下一步”。
6. 磁盘分区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磁盘分区方式。
可以选择将整个磁盘作为系统分区,也可以选择手动分区。
点击“下一步”继续。
7. 安装设置在安装设置界面中,可以选择安装的组件、安装路径等。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点击“下一步”。
8. 安装进程等待安装程序自动完成安装过程。
过程中可能需要重启计算机,请按照提示操作。
9. 网络配置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网络配置。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连接到网络。
10. 完成安装完成网络配置后,点击“完成”按钮退出安装界面。
计算机将重新启动,进入已安装的网络操作系统。
四、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并完成了网络配置。
计算机能够正常连接到网络,并且可以进行基本的网络操作。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安装网络操作系统的过程,让我深入了解了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设计报告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设计报告网络工程111王旭东1113072020一.连接所需设备1、连接adsl与外网将分离器与adsl modem通过电话线连接2、设置无线路由器(以TP-LINK为例)(1)将TP-LINK无线路由器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好后,在IE输入192.168.1.1,用户名和密码默认为admin,确定之后进入以上设置界面。
打开界面以后通常都会弹出一个设置向导的小页面,勾上“下次登录不再自动弹出向导”来直接进行其它各项细致的设置。
点击下一步来进行简单的安装设置。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通常ASDL拨号上网用户选择第一项PPPoE来进行下一步设置。
到ADSL拨号上网的帐号和口令输入界面,按照字面的提示输入用户在网络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上网帐号和密码然后直接按下一步。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接下来可以看到有无线状态、SSID、频段、模式这四项参数。
SSID 这一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修改添加,这一项只是在无线连接的时候搜索连接设备后可以容易分别需要连接设备的识别名称而已。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4)在网络参数里的LAN口设置这里,只要保持默认设置就可以了。
在修改以后按保存后重启路由器就可以了。
3、电脑,手机,ipad通过无线路由器连接网络二.选取一台电脑安装windows server2003(详细过程之前课堂实验报告已涉及)三.安装和配置文件服务器1.准备工作在部署文件服务器之前,应当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划出专门的硬盘分区(卷)用于提供文件共享服务,而且要保证足够的存储空间,必要时使用磁盘阵列。
磁盘分区(卷)使用NTFS文件系统,因为FAT32缺乏安全性,而且不支持文件和文件夹压缩、磁盘配额、文件加密或单个文件权限等重要特性。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提示: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自带的工具即可将FAT32转换成NTFS格式。
该工具名为Convert.exe,位于Windows安装目录下的System32目录中。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析实验报告
命令解释程序是一个用来对命令进行解释的进程,命令解释程序工作流程:命令解释程序从标准输入读入命令行,并创建一个子进程来之行命令,然后父进程要在读入另一条命令之前,等待这个子进程执行完毕。实际的命令解释程序要负责处理进程流水线和重定向,以及前台进程组、后台进程组和信号。流程图如下所示:
97
4
0000043C
00000450
8
8
0:00:00.000
2
5
0000043C
00000ABC
8
9
0:00:00.000
907
6
0000043C
00000ACC
8
9
0:00:00.000
16
7
0000043C
00000AD0
8
8
0:00:00.000
145
8
0000043C
00000AD4
8
9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中线程的操作。
2、熟悉线程不同步时的现象及环境因素。
3、掌握一种同步对象的使用。
实验理论基础及教材对应关系
1、线程和线程不同步的认识。
2、线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3、本实验内容主要对应于教材第2章中关于线程的各节。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定义全局变量int i = 0;初始值置为0。
再在次更目录下建立若干个子目录,这些子目录即可以是常
本地子目录,页可以是一个连接点。令这些连接点指向一些
他计算机系统上的共享目录文件,这样,就把人们感兴趣的
有有关共享目录和文件与DFS根目录下的分布式文件,系
建立了联系。
4、应用互操作功能:1)信息的“互通性”,
网络操作系统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网络操作系统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配置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技巧。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网络管理、维护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1)网络操作系统的定义及特点(2)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及功能(3)网络操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2.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1)Windows Server 2012 R2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2)Windows Server 2012 R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3)Linux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3. 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1)DHCP服务配置与管理(2)DNS服务配置与管理(3)文件共享服务配置与管理(4)IIS服务配置与管理4. 网络安全与故障排除(1)网络安全策略制定(2)防火墙配置与管理(3)入侵检测与防范(4)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配置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技巧。
2. 实践操作(1)安装与配置 Windows Server 2012 R2 网络操作系统首先,我们在虚拟机中安装了 Windows Server 2012 R2 网络操作系统。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安装模式、设置网络参数、安装网络组件等。
安装完成后,我们对操作系统进行了基本配置,包括设置管理员密码、配置 IP 地址、启用防火墙等。
(2)安装与配置 Linux 网络操作系统接着,我们在虚拟机中安装了 CentOS 7.0 网络操作系统。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安装模式、设置分区、安装网络组件等。
安装完成后,我们对操作系统进行了基本配置,包括设置 root 密码、配置 IP 地址、启用防火墙等。
(3)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在配置网络服务方面,我们分别对 DHCP、DNS、文件共享和 IIS 服务进行了配置与管理。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3(Vi编辑器)学生
实验序号: 3 实验项目名称: Vi编辑器
学 号
姓 名
专业、班
实验地点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Linux系统终端方式使用的编辑器vi;
2.学习vi的启动、存盘、文本输入、现有文件的打开;
3.学习使用vi编辑器建立、编辑、显示以及加工处理文本文件。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Redhat linux 9.0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进入和退出vi
<1>进入vi在系统提示符($)下输入命令vi和想要编辑(建立)的文件名(如example),便可进入vi。
#vi example
<2>退出vi
在命令方式下可有几种方法退出vi编辑器:
:wq把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写到你编辑的文件中,退出编辑器,回到UNIX shell下。
main()
{
int i,sum=0;
for(i=0;i<=100;i++)
{ sum=sum+i; }
printf("\n1+2+3+...+99+100=%d\n",sum); }
[student@enjoy abc]$ gcc -o abc abc.c
[student@enjoy仅当作过修改时才将缓冲区内容写到文件上。
: x与: ZZ相同。
:q!强行退出vi。感叹号(!)告诉vi,无条件退出,丢弃缓冲区内容。这样,先前对该文件所做的修改或输入都被抛弃。
2.新建文件
<1>在LinuX提示符$之后,输入命令: vi myfile,然后按〈Enter〉键。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姓名:学院:学号:一nfs1.sudo apt-get update2.查看系统中是否安装了 nfs 服务,命令为: dpkg -l | grep nfs3如果没有安装如上文件则在线安装 nfs 服务和客户端及端口映射程序命令为: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nfs-common portmap4.安装好后修改共享的配置文件,命令为: vim /etc/exports图中的白色未注释的部分是我自己添加的共享目录 /nfs*--- 允许访问的网段,也可以是 ip 地址、主机名(能够被服务器解析)、 * (所有人都能访问) rw: 读 / 写权限sync: 数据同步写入内存和硬盘no_root_squash: 服务器允许远程系统以 root 特权存取该目录5. 保存 exports 文件内容6启动服务:启动端口映射服务: rpcbind启动 nfs 服务: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7查看是否开启成功,命令: showmount -e 8测试:再开启另一个终端,挂载 nfs 文件系统。
命令: mount -t nfs localhost:/nfs /mnt/nfsip: 开启 nfs 服务的主机 ip/nfs 共享目录/mnt/nfs 挂载目录二web1.sudo apt-get install update2.安装 Django1.5.8( 源码安装 ) :源码包地址官网下载后,切换工作目录到 Django 源码包目录 .tar -xzvf Django-1.5.8.tar.gz 解压后得到 Django-1.5.8 目录切换到该目录下,查看文件为 setup.py 设置可执行权限: chmod 755 setup.py更改 setup.py 所有者: chown root.root setup.py3.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sudo service apache2 start然后在浏览器中输入localhost,就会看到一个“It works!”页面4.修改配置文件000-default.conf<VirtualHost 192.168.137.120>ServerName ServerAdmin DocumentRoot /var/www/website1</VirtualHost><Directory /var/www/website1> AllowOverride NoneOrder allow,denyallow from allOptions Indexes FollowSymLinks Multiviews </Directory>5.ifconfig eth0:1 192.168.137.120service apache2 start/stop三ftp1解压tar -xzvf vsftpd-3.0.2.tar.gz安装2.useradd nobody # 添加 nobody 用户,因为 ftp 服务会用到,如果系统中有该用户,会出现 28 行,否则会什么都不显示。
网络操作系统的实训报告
网络操作系统的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操作系统,它是为了满足网络环境下的多用户并发访问需求而设计的。
通过网络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共享资源、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本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网络操作系统的理解,并提高网络系统的配置和管理能力。
二、实训内容1.网络资源的共享配置2.网络用户的账号管理在实训中,我也学会了如何管理网络用户的账号。
我在服务器上创建了多个用户账号,并设置了密码和权限。
通过管理工具,我可以轻松地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账号。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以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3.网络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另外,本次实训还包括了网络系统的监控和管理。
我学会了通过管理工具对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占用和网络流量等指标。
通过监控工具,我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系统的故障和问题,提高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三、实训成果和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不仅学会了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管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无法正常通信、共享文件夹无法访问等。
然而,通过仔细分析和查找相关资料,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深刻理解了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要点。
通过本次实训,我也意识到网络操作系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性。
网络操作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办公效率,还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网络操作系统,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系统管理能力。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网络操作系统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资源的共享,如何管理网络用户的账号,以及如何监控和管理网络系统。
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网络操作系统的理解。
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操作系统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提高自己的网络系统管理能力,并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意义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于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训内容及过程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
根据实训指导书的步骤,我使用虚拟机软件创建了一个新的虚拟机,在虚拟机中安装并配置了操作系统。
第二步,我进行了实验操作系统的配置。
在实验操作系统中,我设置了网络连接、网络协议以及网络服务等相关配置,以确保实验操作系统能够正常连接和通信。
第三步,我对实验操作系统进行了管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实验操作系统的基本管理命令和管理工具,如用户管理、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以及操作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还学习了网络安全和防护技术。
通过设置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等方式,我对实验操作系统进行了基本的安全防护设置,以保护网络安全。
三、实训成果和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我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等基本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中,我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操作系统使用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和请教老师等方式,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训还培养了我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实验室中,我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实训任务,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总的来说,这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对于我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网络操作实验报告S
编号:网络操作实验报告题目: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及网络服务的配置系别:计算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12 月 1 日《网络操作系统》实训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名、: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一、Linux常用命令的使用1.实验目的✧学会以不同的用户身份登录Linux的方法。
✧掌握常用linux命令的使用方法。
✧了解linux命令中参数选项的用法和作用。
✧完成实验内容。
2.试验工具及设备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系统中,使用VNC Server和VNC Viewer 软件。
3. 实验预备知识✧ Linux命令的执行✧文件操作命令的使用✧目录操作命令✧用户和系统管理操作命令4.实验内容和步骤(1)查看文件与目录[root@localhost~]#ls /usr/bin[root@localhost~]#ls -1[root@localhost~]#dir(2)文件改名[root@localhost~]#mv text4 newtext[root@localhost~]#mv newtext/home(3)建立子目录命令mkdir在用户目录下创建图5-6所示的目录结构,命令如下:[root@localhost~]#cd/home/wserol[root@localhost~]#mkdir a1[root@localhost~]# mkdir b1[root@localhost~]# mkdir c1[root@localhost~]#cd/home/userol/a1[root@localhost~]# mkdir a2[root@localhost~]# mkdir b2[root@localhost~]#cd/home/userol/c1[root@localhost~]# mkdir c2[root@localhost~]# mkdir d2[root@localhost~]#cd[root@localhost~]#ls4.实验总结熟悉Linux常用命令的使用,让我了解linux命令中参数选项的用法和作用。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5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序号:5 实验项目名称:管理用户和组学号姓名专业、班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使用命令方式和掌握图形化界面方式的用户和组的管理;2、掌握使用图形化界面方式对文件权限的设置。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Redhat linux 9.0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Linux的用户管理;2、Linux的组的管理;3. 文件权限属性的GUI设置方法。
操作步骤:(一)管理用户1用户管理 (要以root用户名进入)操作:①增加一个用户,可以使用useradd或adduser命令。
输入命令:# adduser username1 ←┘(用户名1可自己设定的) # useradd <用户名2> ←┘(同上)②为新增用户设置一个口令:# passwd username1 ←┘(假设新口令为222222)③删除一个用户:# userdel <用户名2> ←┘*用 #man useradd命令查看上面useradd命令的使用帮助,对该命令增加用户时的一些设置有所了解。
后面有用图形化界面管理用户的操作。
2、用户组管理操作:①增加用户组:#groupadd students ←┘ (也可自己另定一个组名)#groupadd teachers ←┘②用户组改名:#groupmod –n stu students ←┘/ /组名students改成stu③删除一个用户组: # groupdel teachers ←┘④添加一个新用户wxxy,并指定用户组stu:输入命令:useradd wxxy -g stu ←┘3、用户Linux的图形用户界面来管理用户和组操作:①回到GUI,点击“主菜单/系统设置/用户和组群”(System setting\Users and Group)②查看上面1、2操作所增加的用户帐号和用户组③再增加一个用户帐号:wxsy,口令:777777④添加一个用户组: <用户组1> (用户组1由自己定)⑤点击你现在增加的一个用户,然后检查其属性,把该用户归并入<用户组1>⑥重复步骤⑤,把你所建的新用户都并归入<用户组1>。
网络操作系统的实验报告
网络操作系统的实验报告网络操作系统的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架构的操作系统,它的出现使得多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进行资源共享和协作工作。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特点以及实验中的设计和实现。
二、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分布式操作系统,它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操作系统。
与传统的单机操作系统相比,网络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分布式架构:网络操作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将计算资源和服务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和通信,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工作。
2.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网络操作系统采用开放的标准和协议,可以与不同类型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交互。
同时,网络操作系统的架构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升级。
3. 安全性和可靠性:网络操作系统通过各种安全机制和策略来保护系统和用户的数据安全。
同时,它也具备高可靠性,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节点上,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三、实验设计和实现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操作系统原型,以实现基本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功能。
以下是实验的设计和实现过程:1. 硬件环境搭建:我们使用了多台计算机作为节点,通过局域网进行连接。
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相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并配置了相应的网络设置。
2. 软件环境搭建:我们选择了一种开源的网络操作系统软件作为实验平台,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接口,方便我们进行实验设计和实现。
3. 资源共享功能实现:我们通过在网络操作系统中创建共享文件夹,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访问规则,实现了文件的共享和访问控制。
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访问和修改共享文件夹中的文件。
4. 协作工作功能实现: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任务调度系统,用户可以在网络操作系统中创建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计算机节点进行处理。
每个节点通过网络连接,实时更新任务的状态和进度。
5. 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和故障切换等。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掌握UNIX系统的目录和文件管理命令。
二、 2.掌握shell的输入输出重定向操作符。
三、 3.编写shell脚本文件,并调试、执行它。
四、实验要求1.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实验。
能独立搭建UNIX操作系统, 掌握OpenSolaris的安装、运行和使用。
2.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UNIX 系统, 用户名为:学号和姓名汉语拼音全拼。
在用户主目录下, 新建子目录, 子目录名为:专业和班级(可以是拼音)。
3.在新建的子目录下完成全部练习, 所有的操作练习均要完整截图显示。
4.所有的实验内容必须在命令行方式下进行操作。
五、纸制版的封面单面打印, 其他页面必须双面打印。
全班刻一张光盘。
六、实验内容1.用uname -a命令显示操作系统的版本。
2.用pwd命令显示用户主目录的路径名。
3.用date命令查看当前日期和时间。
分别比较%w和%a, %y和%D。
4.用who命令查看当前登录在系统中的用户列表。
利用who命令选项查看当前系统中的用户总数和系统起动时间。
比较who am I 、whoami 和who am i显示的结果区别。
5.用vi编辑器, 先在用户主目录中创建名为notes的会议通知文件, 编辑notes文件。
(1)统计文件大小, (2)重新编辑文件notes, 加上一个适当的标题, (3)修改notes中开会的时间和地点。
(说明notes文件内容不能以数字和简单的字母组成, 必须是一段有内容的英文, 至少是10行以上的描述)6.用find命令查找名为passwd的文件。
从用户主目录开始, 查找所有1天前创建的文件。
寻找所有名为xyz大小为20个文件块的文件。
查找所有修改过的文件。
7.用重定向符和cat命令创建一个unm脚本文件完成如下功能。
并运行它。
a.显示用户名。
b.显示用户的主机名。
c.显示当前shell名称。
d.打印出当前目录名并列出目录中的文件信息。
编写简单的C程序, 编译和运行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UNIX系统的目录和文件管理命令。
2. 掌握shell的输入输出重定向操作符。
3. 编写shell脚本文件,并调试、执行它。
二、实验要求
1.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实验。
能独立搭建UNIX操作系统,掌握OpenSolaris的安装、
运行和使用。
2.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UNIX 系统, 用户名为:学号和姓名汉语拼音全拼。
在用户主
目录下,新建子目录,子目录名为:专业和班级(可以是拼音)。
3.在新建的子目录下完成全部练习,所有的操作练习均要完整截图显示。
4.所有的实验内容必须在命令行方式下进行操作。
5.纸制版的封面单面打印,其他页面必须双面打印。
全班刻一张光盘。
三、实验内容
1.用uname -a命令显示操作系统的版本。
2.用pwd命令显示用户主目录的路径名。
3.用date命令查看当前日期和时间。
分别比较%w和%a,%y和%D。
4.用who命令查看当前登录在系统中的用户列表。
利用who命令选项查看当前系统中的
用户总数和系统起动时间。
比较who am I 、whoami 和who am i显示的结果区别。
5.用vi编辑器,先在用户主目录中创建名为notes的会议通知文件,编辑notes文件。
(1)
统计文件大小,(2)重新编辑文件notes,加上一个适当的标题,(3)修改notes中开会的时间和地点。
(说明notes文件内容不能以数字和简单的字母组成,必须是一段有内容的英文,至少是10行以上的描述)
6.用find命令查找名为passwd的文件。
从用户主目录开始,查找所有1天前创建的文件。
寻找所有名为xyz大小为20个文件块的文件。
查找所有修改过的文件。
7.用重定向符和cat命令创建一个unm脚本文件完成如下功能。
并运行它。
a.显示用户名。
b.显示用户的主机名。
c.显示当前shell名称。
d.打印出当前目录名并列出目录中的文件信息。
8.编写简单的C程序,编译和运行程序。
用c语言程序编程实现:将no1.tar文件解压,
得到file1和file2,然后通过文件读取函数读取file1和file2的内容,合并两部分的内容并输出到新的文件newfile中。
9.编写Java程序,编译和运行程序。
在Applet中做两个提示标签,两个输入文本框,分
别输入两个数,回车后在paint()方法中计算并暗淡无光它们加减乘除的结果(要求字体大小、显示颜色不用缺省的)。
8和9题说明:要求有源代码截图和目标文件的截图,还要有运行结果的截屏。
四、实验结果与截图
1、用uname -a命令显示操作系统的版本。
2、用pwd命令显示用户主目录的路径名
3、用date命令查看当前日期和时间。
分别比较%w和%a,%y和%D
4、用who命令查看当前登录在系统中的用户列表。
利用who命令选项查看当前系统中的用户总数和系统起动时间。
比较who am I 、whoami 和who am i显示的结果区别。
5、用vi编辑器,先在用户主目录中创建名为notes的会议通知文件,编辑notes文件。
(1)统计文件大小,(2)重新编辑文件notes,加上一个适当的标题,(3)修改notes中开会的时间和地点。
(说明notes文件内容不能以数字和简单的字母组成,必须是一段有内容的英文,至少是10行以上的描述)
6、用find命令查找名为passwd的文件。
从用户主目录开始,查找所有1天前创建的
文件。
寻找所有名为xyz大小为20个文件块的文件。
查找所有修改过的文件。
7、用重定向符和cat命令创建一个unm脚本文件完成如下功能。
并运行它。
a.显示用户名。
b.显示用户的主机名。
c.显示当前shell名称。
d.打印出当前目录名并列出目录中的文件信息。
8、编写简单的C程序,编译和运行程序。
用c语言程序编程实现:将no1.tar文件解压,
得到file1和file2,然后通过文件读取函数读取file1和file2的内容,合并两部分的内容并输出到新的文件newfile中。
9、编写Java程序,编译和运行程序。
在Applet中做两个提示标签,两个输入文本框,
分别输入两个数,回车后在paint()方法中计算并暗淡无光它们加减乘除的结果(要求字体大小、显示颜色不用缺省的)。
五、结论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对UNIX课程的理解程度,掌握了一些基本命令及其格式,也学会了很多关于UNIX应用方面的知识,对UNIX的兴趣有所增加。
这次实验也为我将来深入学习UNIX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