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3章)
管理学原理英文版最新版教学课件第3章

Globe Findings
Glob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ffectiveness (GLOBE)
Globe: Dimens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Tenth Edition
Chapter 3 Integrative Managerial
Issues
Learning Objectives
3.1 Explain glob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organizations.
Glob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Global village: • a boundaryless world where goods and services are
produced and marketed worldwide.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Global"?
How Do Organizations Go Global?obal
Source: Robbins, Stephen P., Coulter, Mary, Management, 13th Ed., © 2016, p. 106. Reprinted and electronically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Pearson Education, Inc., New York, NY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3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教学要点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2、系统的概念。
3、系统的特征。
4、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4、对人的认识的三阶段。
6、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7、责、权、利和能力四者之间的关系。
8、责任原理的基本内容。
9、效益的概念。
10、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11、伦理的特性。
12、伦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13、关键名词:管理原理、系统、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权利、责任原理、效益、效益原理、伦理、伦理原理二、习题(一)填充题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
3.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 管理和战略,__________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_________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5. 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_____________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6.管理原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
7.系统从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管理系统属于____________。
8. 科学知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三者构成了管理能力。
9.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________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_________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选择题1.系统有哪些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客观性B.集合性C.层次性D.相关性E.稳定性2.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A.集合性B.层次性C.相关性3.责任原理要求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编组织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目标要服从组织目标,组织目标要尽可能与个人目标相融。
这是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2、组织工作力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指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3、 组织设计的依据是(A )A 组织目标B 组织环境C 组织战略D 组织理论 4 •提岀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 人物(B )。
A 、韦伯 B 、巴纳德 5 •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A 、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职能 6 •组织结构设计的岀发点和依据是( A )。
A 、权责利关系 B 、一项管理职能 I 现企业目标 7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D ) A 、结构等级 B 、非正式组织 C 、企业结构 组织 8. A 、 9. A 、C 、C 、厄威克 A )。
B 、实现企业目标 C 、职工的权责利关系D 、古利克 A )。
B )。
一项管理C 、分工合作关系D 正式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 集权 B 、授权 C 、均权 D 、分权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 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 、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 的模式。
B )。
信息的交流 情感的沟通 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 10.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 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 C )的特点。
A 、集权B 、分权C 、均权D 、授权 12 •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 C )。
A 、均权管理 B 、分权管理 C 、集权管理 D 、不确定 13 •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 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 B )组织形式。
管理学 第3-4章

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
(1)齐鲁石化的“信得过”管理采用了哪些管理的基本方法?
齐鲁石化公司“信得过”管理活动,是由该公司烯烃厂一班工人提出“自我
管理,让领导放心”的口号,并提出“免检”申请而引发起来的。公司抓住 这一契机,在全公司推广创“免检”活动,并细化为一套的行为准则。这些
准则概括为十条,涉及职责管理、经济管理、过程管理、现场管理等许多方
谷歌员工的食堂也堪称五颗星业 界典范。谷歌总部不仅向员工提
供免费餐饮,而且这些食物都是
高薪聘请的大厨制作而成,员工 餐几乎可以媲美五星级酒店的自
助餐。
这只是谷歌最近的福利增强计划之一,谷 歌早前还推出过一项“死亡福利”:谷歌 的所有员工在其去世后的10年里,其配偶 可以继续领取去世员工生前50%的薪水。 这项“空想社会改良者”的举措已经于 2011年开始实施。除了领取10年的50%薪
管理原则是人们规定的行动准则,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二者的联系: 管理原则以管理原理为依据,管理原则的约束作用又可以加强管理原理的指 导作用。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二)普适性
管理原理是在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之间的
差异,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而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 (三)稳定性 管理原理和一切科学原理一样,都是确定的,具有“公理的性质”。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四)系统性
管理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
任原理、效益原理,本身就是具有高 度系统性的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 基础
系统 原理 责任 原理 人本 原理 效益 原理
• 主体
• 保证
• 目的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6 《管理学》第三章 管理的四大原理(三四五节)

追求长期稳 定的高效益
效益可分为 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 ( √ )效果是指组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
( × )效果、效率与效益没有区别
( √ )效率是指特定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投入与所得的效果之间的比 率
( × )管理活动中可以不看重效益
( √ )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类
( × )遵循效益原理过程中没必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管理
( √ )德鲁克认为要注重管理的有效性
( × )现代管理工作中可以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
( √ )效益原理认为要讲求经济效果,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管 理的目标
( × )管理者没必要追求组织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效益原理的含义和特征?
谈谈你对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理解?
惠普公司的人本管理
案例分析
综上所述,惠普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给人感觉是“员工进了公司后,就像 进了温暖的家”。
案例分析
1.请阐释惠普公司如何进行人本管理的? 2.惠普公司的管理对你有何启示?
思考题:
1.什么是系统原理?它对管理实践有何启示? 2.动态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3.如何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章 管理四大原理
复习
1、管理的四大原理:
(1)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管理学-第3章-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人”——职工,客户。 2、综述:
尊重人――员工是组织的主体; 依靠人――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发展人――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 代管理的核心; 为了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2 能级原理
•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根据不同的能级, 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机构,安排与职位 能级相适应的人去担负管理任务,给予 不同的权力与报偿,形成完整的、有层 次的、尽责尽才的管理能级,从而保证 管理最大能量的发挥,这就是管理的能 级原理。
(3)正确应用弹性原则的几点要求 • ① 增强整体弹性。 • ② 倡导“主动弹性”思想。 • ③ 着重提高关键环节的局部弹性。 (4)弹性原则的具体应用 • ① 弹性管理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 ② 弹性原则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 ③ 弹性原则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应用
3.动态原理的体现——弹性原则 (1)弹性原则的涵义 • 所谓弹性管理原则,是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即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 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 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 的。弹性管理原则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留有余地”。 (2)弹性原则的分类 管理弹性一般分为局部弹性和整体弹性两类。 • 第一,局部弹性就是任何管理必须在一系列重要的关 键管理环节中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 • 第二,整体弹性是指整个管理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 的应变能力或适应性,即具有整体可塑性。
3.2 管理原理
二、人本原理 • 世界上一切科技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创造、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离 不开人的服务、劳动和管理。 • 人本原理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它要求将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 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方面。
管理学原理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3章 组织第1、2节 组织概述与组织结构设计一、选择题1.影响有效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 )。
A.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B.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C.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环境D.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报酬E.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工作条件2.下列因素中有助于管理幅度扩大的因素是哪些?( )。
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越高B.计划制定的详尽周到C.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D.下属的工作地点在地理上比较分散E.工作环境稳定,变化不大3.组织设计的原则包括( )。
A.因人设职与因事设职相结合B.命令统一C.人人有事做D.尽量减轻主要管理者的压力,多设副职E.权责对等4.规模的扩大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包括( )。
A.分权化B.集权化C.规范化D.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增加E.复杂性提高5.下列哪些指标能够用来对组织的分权程度作出判断?( )。
A.决策的频度B.决策的幅度C.决策重要性D.对决策的控制程度6.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有促进作用的是( )。
A.组织的规模B.政策的统一性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D.活动的分散性E.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7.下列关于产品部门化的优势,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有利于促进企业内的竞争B.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机构的重复设置C.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D.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E.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8.扁平结构的组织具有的优点有( )。
A.信息传递速度快B.每位主管能够对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C.有利于下属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D.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9.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 )。
A.纺织厂B.医院C.电视剧制作中心D.学校10.矩阵式组织的主要缺点是( )。
A.分权不充分B.多头领导C.对项目经理要求高D.组织稳定性差11.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其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是( )。
A.战略不同,要求开展的业务活动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部门设置B.不同的战略有不同的重点,会影响各部门与职务的相对重要性及相互关系C.AB都对D.AB都不对12.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 )。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第3章一、思考题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的能力?答:梅奥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满足程度能力的原因在于:(1)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
科学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和工资制度,因此,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2)梅奥则根据霍桑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他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在这些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需要。
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程度。
(3)所以,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工人需要的特点,不仅要解决工人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样才能适时、合理、充分地激励工人,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论中,协作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答: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规模的大小或级别的高低,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协作的意愿。
组织是由个人构成的,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作条件下的劳动和服务是组织存续所必不可少的。
协作的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交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权、个人行为的非个性化。
其结果是个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
没有这种意愿,就不可能有对组织有用的持续的个人努力,也就不可能存在不同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的组织活动。
(2)共同的目标。
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协作意愿若没有共同的目标,则是发展不起来的。
没有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需要他们提供何种努力,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从协作劳动的结果中得到何种满足,从而就不会有协作活动。
(3)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
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
《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 003 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第三章

但是,公平与效率之间又是矛盾着的,当人们突出了公平的原 则时,效率就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反过来,当人们把视线放在提 高效率上的时候,公平的问题也就可能表现出来。
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组织的内涵进行了揭示。 在管理实践中,组织的作用和效能就在于能够使各种资源形成
和产生密切的配合与协同作用,尤其在人力资源方面,使组织具有 单个或部分资源组合所没有的能量和功能。
组织内部成员和部门之间可以形成三种基本的工作关系,即竞 争关系、合作关系和独立关系,以及由上述三种基本关系组合而成
知识经济中的关键要素包括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两个方面,或 者说,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
对于现代管理来说,效率的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合格的 管理者必须用效率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活动。
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三章 管理的理念与原则
3.1.3 效率理念
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三章 管理的理念与原则
3.1.2 合作理念
1.合作理念的概念
合理理念是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对于现代管理来说,合 作理念是最基本的管理理念之一,它是一种存在于组织之中的有利
于协调组织行为、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提高组织绩效的团队精神。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纳德就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
以完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 加强沟通协商,树立合作意识。 6 利益平衡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7 评价合作意愿,优化合作组合。
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
管理学 第三章 现代管理的理论基础

六、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即是管理必须 保持充分的弹性,及时适 应客观事物可能发生的变 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
• •
• •
要理解弹性原理的重要性,必须首先理解管 理的四大特性: ⑴管理所碰的问题,从来不是单因素的也不 是少量因素的,总是众多因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对管理发生作用的。 ⑵管理永远处于活生生的普遍联系之中,正 面反面都要看到,“左邻右舍”不可忘记,它不 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只抓住主要因素,可以忽 略细节,科学的管理必须考虑尽可能多的因素, 在综合平衡中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⑶管理在运动中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⑷管理是行动的科学,它有后果问题。
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一)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个可以相 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 的要素所组成,处于一定的环境 之中,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 有机集合体。
1.系统的分类
⑴按系统的自然属性分,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
系统。 ⑵按系统的运动属性分,可分为动态系统和静态 系统 。 ⑶按系统的物质属性分,可分为实体系统和概念 系统。 ⑷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可分为开放系统和封 闭系统。 ⑸按系统的反馈属性分,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 系统。
信息论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 究所的数学家 申农。
(三)控制论的产生
概括起来说,控制论的产生、 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1942年以前 酝酿阶段 1943—1948 形成阶段 1948年以后 发展阶段
控制论的发展方向
一是向人类知识的最高层次渗透,形成理论控制 论并丰富哲学和哲学方法; 二是在科学方法论层次上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经 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阶段; 三是向各门具体学科渗透,与其结合形成具体科 学方法。了解比较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有代表性 的比较管理模型及跨文化研究。
管理学——第3章 管理原理-09F

• 培训:就个人而言,应提高:复原力、灵活性、积极乐观的 培训:就个人而言,应提高:复原力、灵活性、积极乐观的 态度。 • 所谓复原力,就是员工在遇到打击挫折、感到沮丧失败、产 生对抗情绪的时候,仍然能保持对未来的一种热情和憧憬, 从而能够自我恢复。 • 一个人保持灵活善变,意味着他在碰壁的时候知道如何绕道 而行。 • 乐观是所有EQ才能的营养库,一个人但凡保持乐观心态之后, 他的各项EQ才能指标都会随之上升,人也会变得工作积极, 效率提高,业绩上升。(销售员、体育教练等)
第二节
系统原理
• 在管理原理的有机体系中起统帅作用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 系统 功能的有机整体。 功能
系统原理要求管理者 组织 要求管理者将组织 要求管理者 组织看成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 系 统,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系统,同时该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部 分。 二、系统的特征
管 理 学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
管理的职能
决
计划 组织
策
领导 控制
创
新
图1-6 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图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材:第五章) 教材:第五章)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掌握管理原理的内涵 原理的内涵及其管理原则 原理的内涵 • (2)了解管理原理的特征 • (3)理解五大管理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2 重点:五大管理原理的内涵与原则 重点: 3 难点:五大管理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难点:
1 整合性:它是指一个系统是由若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子系统构成 整合性: 子系统构成的整体 子系统构成 系统的整体功能 整体功能不但取决于单个子系统的功能,更取决于子系统功能的有机 整体功能 子系统功能的有机 结合。 结合。 2 层次性 系统、子系统、子子系统;层次之间必须有畅通的信息通道与反馈机 制; 3 相关性 指系统内各要素间相互依存、制约、联系。 表现在:系统和子系统间 子系统间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计划

3. 促使人们改善组织运行的 效率。
计划工作 的意义
4. 为组织各层管理人员的日 常考核和控制工作提供最基 本的依据。
三、关于计划的典型误解
几种 典型 误解
第1种 第2种 第3种 第4种
计划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大计,和中、基层 管理者无关
计划是计划部门的事,和其他管理人员无 关
当环境不断变化时,计划也要不断调整, 因此计划的意义不大
制定计划的常用方法包括如下: 1. 环境扫描
4. 作业计划方法
常用的制定 计划的方法
2. 预测技术
3. 排队论方法
作业:
• 思考: 《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不算胜”。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 应包括哪些内容?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可以考虑针对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同情况,分别拟定不同 的计划方案作为备用。
3. 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组织目标的分解可以沿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进行。 按空间方向可将决策确定的组织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 部门、各个活动环节乃至各个人。 按时间方向可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
4. 综合平衡 首先,任务之间的平衡。 其次,任务与资源之间的平衡:要保证组织能在适当的时 间筹集到适当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资源。
计划是一种约束,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第2节 计划工作的类型
管理学 第三章

管理学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考纲要求:了解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各项原理中所揭示的存在于管理活动中的内在关系(客观题),掌握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运用的指导原则。
3.1 管理的基本原理❖3.1.1 系统原理(贝塔朗菲)(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该原理是根据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普遍系统论发展起来的。
(3)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和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
(4观点和方法已经广泛渗透到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等原理之中。
((5)系统原理的内涵:要求管理应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对管理各要素做系统的分析,进行系统的优化,并按照组织活动的效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6)系统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注:时间)●开放性原理(注:外部环境)●环境适应性原理❖3.1.2 人本原理1、就是以人为本原理。
2、主要观点:(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尊重人)(2)决策者的管理水平是有效管理的关键,同时职工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依靠人)(3)现代管理的核心应该是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使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发展人)(4)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服务人)3、应用(1)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员工的个人创造性和能动性;(2)推动企业进行有效地学习,使之具有持续的自我更新的能力;(3)把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理想联系在一起,鼓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而努力,而不是局限在狭隘的自身利益中;(4)让员工感到受重视,有发展的机会。
(依靠人)❖3.1.3 责任原理1、责任原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以实现高效的管理。
2、管理中应注意:(1)确定责任必须以合理分工为基础(2)责任必须明确、具体、落实到人。
管理学原理第三、四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三)、权责利对等原则 )、权责利对等原则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
四、人本管理战略
人本管理战略主要表现为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 人本管理战略主要表现为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 主要任务包括: 主要任务包括: 1、人才的吸引和补充。 、人才的吸引和补充。 2、保持组织正常运转所需人才和合格劳动力。 、保持组织正常运转所需人才和合格劳动力。 3、员工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储备。 、员工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储备。 4、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 、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 完成以上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任务, 完成以上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任务,应从组 织的公共关系策略、组织策略、 织的公共关系策略、组织策略、人事策略及全体策略 等方面入手。 等方面入手。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工 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 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对一切管 理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 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系统 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 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理、效益原理 、和谐原理,掌握术经济环境下, 在当今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下,管理原理体系 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即: 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动力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动力管理原理、 和谐原理。 效益原理 、和谐原理。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五个基本管理原理,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五个基本管理原理, 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 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是 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 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又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 第3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原理)一、复习要点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2、系统的概念、特征。
3、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4、对人的认识的三阶段。
5、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6、责、权、利和能力四者之间的关系。
7、责任原理的基本内容。
8、效益的概念。
9、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10、伦理的特性。
11、伦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关键名词:管理原理、系统、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权利、责任原理、效益、效益原理、伦理、伦理原理。
二、习题之填充题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普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
3.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要素。
4. 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5. 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6.管理原理中的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以及伦理原理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
7.系统从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管理系统属于人造系统。
8. 科学知识、组织才能和实践经验这三者构成了管理能力。
9.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三、习题之选择题1.系统有哪些特征(BCD )。
A.客观性B.集合性C.层次性D.相关性E.稳定性2.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A )。
A.集合性B.层次性C.相关性3.责任原理要求(BCE )。
A.权利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D.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利,以激发积极性;E.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4.(C )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A.效益B.效果C.效率D.效用5.(A )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A.效益B.效果C.效率D.效用6.伦理具有哪些特性(ABCD )。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章节题库-现代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一、名词解释1.霍桑试验(山西财大2013研;暨南大学2011研;东财2011研;华东理工2007研;深圳大学2007研)答:霍桑试验是指由梅奥教授所参与并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试验。
(1)试验过程。
这个试验包括四个阶段:①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③大规模访问交谈;④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2)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霍桑试验的意义:①梅奥主持的霍桑试验是管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推翻了自泰罗以来把人看作“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②霍桑试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闻名于世,使其成为了行为科学的先驱,使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2.管理科学学派(北二外2009研)答: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式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答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其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有:(1)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行动方案能以总体的最少消耗获得总体的最大经济效益;(2)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直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特别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概率论等数学方法及数学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少并且这些因素是类似的 因素保持相同或变化缓慢 举例: 软饮料瓶 啤酒分销 容器制造 食品加工 确定
简 单
复杂+多变=高度不确定性
大量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不相似 因素变化频繁并且不可预期 举例:
计算机企业 航空企业 电讯企业 民航
复杂+稳定=中低不确定性
大量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不相似 因素保持相同或变化缓慢 举例: 大学 用具制造 化学公司 保险公司
08.4-3.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挑战最大的 组织外部环境是( ) A.复杂稳定的环境B.复杂动态的环境 C.简单稳定的环境D.简单动态的环境
2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包括(
)
A.管理者个人特征B.组织结构
C.组织文化D.道德问题的强度
E.组织规模
.
16
08.7-2. 某家公司的总经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
.
复
9
杂
第二节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 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 义务。
实质和内容
二、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是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 所依据的准则。
.
10
❖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 1.个人特征 ❖ 2.组织结构 ❖ 3.组织文化 ❖ 4.道德问题的强度 ❖ 5.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 第一阶段:前惯例阶段 第二阶段:惯例阶段 第三阶段:原则阶段
31.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09.7-2.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是( )
A.供应商 B.顾客 C.竞争者 D.经销商 3.下列因素中,不属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是( ) A.人口 B.营销组合 C.人均国民收入 D.产业政策
22.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 分为( ) A.复杂动态环境 B.简单稳定环境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 稳定环境 E.绝对动态环境
❖ E.全球化环境
32.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 简述社会责任的内容。
❖ 答:近几十年来人们的认识经历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初人 们认为其责任就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利润。20世纪60 年代以来,随着企业迅速发展和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 人们提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观点,认为企业的利益必须服从 社会的利益,为社会整体利益做出贡献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当代,环境保护、绿色经营日益成为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企 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 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此外,企业 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14 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 C.社会责任 D.管理道德
.
13
❖ 07.4-3.下列几种组织外部环境的类型中,不确定性最高的
是(
)
❖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B.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 C.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D.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 22.组织的宏观环境包括(
)
❖ A.经济环境 B.政治和法律环境
❖ C.社会文化环境 D.科技环境
指的是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 境。 顾客 供应商 竞争者 其他因素
.
6
三、组织与环境关系
1.识别环境的不确定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
美国学者邓肯(Duncan)提出从两个不同 的环境层面来确定组织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程 度
➢ 环境变化的程度: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 层面
➢ 环境复杂性程度:简单--复杂层面
.
18
10.4-3.国家制定和颁布《公司法》、《合同法》、《反不 正当竞争法》等来约束企业的行为,这构成企业的( ) A.社会文化环境B.科技环境 C.全球化环境D.政治和法律环境
26.经济环境
10.7-4.组织外部环境中,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挑 战最大的环境是( )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B.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C.复杂和动态的环境D.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
7
❖ 2、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 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 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 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 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不确定
简单动态
复杂动态
确定
简单稳定
复杂稳定
.
一致
简单
8
复杂
简单+多变=中高度不确定性 不确定
外部因素少并且是类似的 因素变化频繁并且不可预期 举例: 化妆品 流行服装 音乐行业 玩具制造
❖ 07.7-3.饮料生产企业一般处于不确定性很低的
外部环境中,这种环境指的是(
)
❖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B.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 C.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D.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22.下列各项中属于表层企业文化的有
(
)
A.职工风貌 B.产品形象
C.规章制度 D.行为准则
E.厂容
.
15
31.简述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
12
❖ 06.4-3.在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要素中, 属于一般环境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快的环 境要素是
❖ A.竞争者环境 B.供应商环境 C.科技 环境 D.顾客环境
❖ 06.7-3.“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 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 义务”指的是组织的( )
❖ A.行为规范 B.法律规定
通过环境分析,预计市场需求会增加,原
材料价格将下跌。他认为前者是一种机遇,
后者是一种挑战。他所做的工作是
(
)
A.制定公司战略目标B.摸清公司的
规划范围
C.衡量公司的一般环境D.探究公司
的内部条件
27.社会责任
.
17
09.4- 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变化,娱乐消费 市场不断扩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这一因素 属于(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技术因素
.
11
05.4-4.外部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高
的企业环境状态属于(
)
A.简单动态 B.简单稳定
C.复杂稳定 D.复杂动态
26.管理道德
05.7-4.在下面几种组织环境中,不确定性 最高的状况是( )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B.复杂和稳定的 环境C.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D.复杂和动 态的环境
26.深层的企业文化
第三章 管理环境、社会 责任与管 理道德
❖第一节 管理与环境
❖第二节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
1
第一节 管理与环境
.
2
宏观环境:间接影响组织业绩 组织外部环境
行业环境:直接影响组织业绩
组织环境 组织文化:间接影响组织业绩
组织内部环境 经营条件:直接影响组织业绩
.
3
行业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
.
4
二、具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