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之小说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因为这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小说的鉴赏,所以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力图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的前五回属于全书的序幕,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本文选自第三回,是第一次以黛玉的所见所闻写出贾府的环境,很多重要的人物也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这一回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文中对人物出场的安排及重要人物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尤其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在继承传统以白描为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浓墨重彩,是对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
本单元是小说阅读与鉴赏单元,学习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美。
二、说学情学生都读过小说,但大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能说出好,但不知从哪些角度说出好在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
《红楼梦》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
不过,本课的学习在开学之初,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本科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
(2)用探究法体验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单元特点与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本册第二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教材主要内容为唐诗宋词。
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感悟、品味、以及评价、鉴赏的能力。
(二)课文特点以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雨霖铃是本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两个教读篇目之一,另外一篇是豪放词代表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雨霖铃则是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
该词以“离情”为线索,描绘了情人之间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我希望通过对这首柳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柳永其人及其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理解,掌握柳词“虚实结合,点染相彰”的艺术手法(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要提高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当然,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本词的教学,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以及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尝试着设计了“诵读感知——讲解品味——评价鉴赏”三位一体的教学流程。
结合授课对象已经是高二学生这一具体学情,再加之柳词本身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再对字词作重点讲解,而是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亲临美的现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仅让他们参与课堂讨论,而且还将把词的下阕交给学生自己来解读,让他们亲自体验“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的乐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
套中人说课稿(教师编制考试)
《套中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篇经典小说《套中人》。
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出于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
本单元主题为“人生百相”,旨在引导学生洞察人生百态,启迪人生智慧。
《套中人》由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所作,通过刻画别里科夫“把自己极力装在套子里的”这一形象特点,讽刺了19世纪俄国社会中保守、愚昧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自由、开放的社会的向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说教学要让学生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培养阅读和鉴赏小说的能力。
据此,我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定如下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人物性格特点;2.培养品味小说语言、赏析小说的能力;3.把握文章主题,探究文章表现的社会意义。
作为世界文学巨匠契诃夫的经典小说《套中人》刻画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讽刺、辛辣,既具艺术价值。
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培养学生赏析小说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挖掘文章表现的社会意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高一年级学生多次学习过小说,对小说的学习也有很高的热情,我会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感知文本。
另外,《套中人》这篇课文意义深邃,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我会提高基础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是一节课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小说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据此,本节课我采用诵读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我会作如下导入:艺术大师罗丹说过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的,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很多美,的确是令人愉快的事。
但是今天我要强调的不仅仅是发现美,还要洞悉生活中的丑,因为只有洞悉生活中的丑,我们才发现美弥足珍贵。
高中语文说课稿之小说
高中语文说课稿之小说在开始撰写高中语文说课稿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首先,说课稿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小说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说课稿应该包含小说的基本情况、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等;最后,说课稿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
正文: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文学之旅,一起探索小说的魅力。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一部经典的小说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说的基本情况。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她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认可。
我们即将学习的小说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叙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传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核,同时也能够引发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思。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背景,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绘,小说不仅让读者对他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而且通过人物的变化和发展,展示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关系。
情节结构是小说的骨架,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布局和节奏。
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等,使得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记念刘和珍君》军训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也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大学生是我国人口文化构成中,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抓好大学生军事教育与训练有利于国家重点储备一大批既掌握一定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军事技能,又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和后备军官队伍。
这对于国家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夺取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xx版必修1第三单元一篇悼念性散文。
全文七个部分,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
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本节课要讲的是第二、三、四、五部分,即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精神品质。
课文第二部分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在控诉段xx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在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在第三、四、五部分,作者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其遇难的经过。
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此外,本文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
高中老人与海说课稿
高中老人与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老人与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寓意深远的现实主义小说。
这部小说入选了高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从文学价值来看,海明威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深刻的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经历,赞扬了人类不向命运屈服、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从教材编排来看,《老人与海》处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特定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基础,但对于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入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二是对于“硬汉”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把握可能存在偏差。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渔夫桑提亚哥永不言败的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理解“硬汉”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领悟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我将采用讲授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海洋冒险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在茫茫大海上,一位老人独自与海洋中的巨兽搏斗,他会有怎样的经历和结局呢?”从而引出课题《老人与海》。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最新7篇)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最新7篇)篇一: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囚绿记》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三篇课文都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单元教学要求是通过欣赏精美的写景、品味优美的语言,来赏析文章深刻的意蕴。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将自然界的“绿”与作家内心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绿的状态也写出了作者自身的处境,颂扬忠贞不屈的气节,抒发了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要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
二、说学情和教学目标我们的学生经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与熏陶,可以说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已有所领会。
本文篇幅不长,且文字不深,学生基本能读懂,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还比较表面化,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对文章的象征意义和含蓄而内敛的情感认知,还难以理解。
所以,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虽然学生上高一以来,老师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他们还没有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圈点时往往捕捉不到重点词句,批注时也缺少个性表现,语言表述也难以做到准确、完整。
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依据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1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指导学生筛选出关键语句,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来把握语句的重要信息,体会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学会圈点批注,理解语句含义,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含蓄的以一棵常春藤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歌颂中华民族不畏、追求自由光明的忠魂洁魄,寄托了他对祖国自由、光明、复兴的热切期盼。
高中语文说课之小说篇
高中语文说课模板之小说篇一、教材分析XX课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X册XX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XX;小说讲述了XX的故事用几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小说中的主人公性格特点如何,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特色;二、学情分析小说这一体裁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常常接触这一文学体裁,而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也大多以小说为阅读对象;学生阅读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学生往往只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注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而小说语言艺术常常被学生所忽视,从而不能掌握较为科学系统的小说鉴赏方法;此外还需要根据小说涉及的内容,联系学生的人生经历进行一定的分析;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故事内容,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形象,鉴赏小说的语言,欣赏小说的结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训练总结出小说阅读,分析,鉴赏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小说的内容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小说的自身特点制定,一般都会放在分析人物形象和鉴赏小说语言,品位小说的结构设置上;四、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该方法适用于作者及小说创作的相关背景的介绍,小说体裁涉及的一些文艺学名词的解释如,形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还可用于教师对于小说中较难理解的句子,段落的解释;点拨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以问问题等方式引导;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联系单元主题或上节课的内容导入,解题导入,情境导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上课时的各种情境,问题导入;2、介绍作者与小说创作的背景,给学生搭建教学支架,以让他们更好的学习课文;3、快速略读,整体感知:这个版块主要让学生给文章划分段落,基本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脉络,该步骤可以向学生提问,如,这篇小说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小说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4、文本细读,分析人物: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这个版块主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分析,所设置的问题都是与人物形象有关的,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如外貌,语言,心理描写等;5、分析结构,欣赏语言:这个环节针对的是结构和语言,可以提问与讲解相结合;6、结课和布置作业:对于小说做一个概括总结,涉及以上环节中的要点,并且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作业,下课;六、板书设计小说的板书设计可以根据情节发展划出示意图;。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优秀7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优秀7篇)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位是学习中国戏剧和外国戏剧。
《茶馆》是本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咀嚼本性化和富有行动性的人物语言,掌握文中的戏剧辩论,认识人物性格是怎样在辩论的生长、变革中得到显现的。
本单位第二篇,这个位置决定了它在学生知识的掌握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既要引领本单元的讲授任务,又要牢固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既要负担教会学生观赏要领的事情,又要教会进步大的学生的现实本领。
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是《茶馆》写于1957年,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剧本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最后一幕三个人的谈话点出了全剧的主题。
课文节选的是《茶馆》第二幕。
这一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这篇课文的教学主体是高二学生,对于戏剧,他们仅仅在初中接触了《威尼斯商人》选段和《白毛女》选段,客观地说对戏剧知识他们了解一些,但戏剧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样的教学实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3、培养学生的文本研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和方法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探究理论”指出:学习中,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学生应由“无知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教师应由“有知的”传输者变成探索的激发者和引导者。
根据这一理论和语文课标的核心理念,师生课前分别准备资料,课上师生互动,通过诵读、讨论、研习、品读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解析重点、难点。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阿Q正传》说课稿 人教版第五册
《阿Q正传》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阿Q正传》是高中第五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它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杰作。
《阿Q正传》是千古不朽的名著,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文化蕴藉丰赡厚重,艺术手法高超精湛,作品语言幽默讽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写于1921年,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收入《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
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去“杂取种种人”,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
这样,就使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阿Q正传》是鲁迅对辛亥革命作批判性历史总结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鲁迅解剖“国民性”、塑造不朽的人物典型的最杰出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形象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更重要的是,鲁迅先生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不朽典型,深刻地画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国民的灵魂”,无情地解剖了民族根性中共同的弱点(这种弱点的集中表现就是“精神胜利法”),从而极大地震撼了民族的良知。
(二)教学目的: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阿Q的思想性格特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2、鉴赏小说的艺术特点,如精湛的白描手法,精彩的人物心理刻画,杂文式的笔调,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内核等。
高中语文说课稿4篇【精选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4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我的课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
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三册2单元,高四册1单元,高五册1单元共12篇课文),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重点学习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已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而第五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说的鉴赏”,这对学生阅读小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从教材体系与大纲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便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其次,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
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本单元所节选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明清时代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老残游记》、《醒世恒言》),而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作流畅;(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
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在创作上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再次,是__在写作上的`特色.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__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作重点领会。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关键;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则是__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大卫科波菲尔》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大卫科波菲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大卫科波菲尔》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的教材之一,该教材的选取基于中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旨在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
2. 教材内容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课外阅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该小说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19世纪伦敦工人阶级生活的艰辛,体验正义、友情和勇气的力量。
3. 教学目标•了解19世纪伦敦工人阶级生活背景;•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讨论、写作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社会正义与人性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对19世纪伦敦工人阶级生活背景的理解;•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3. 解决方法•利用图文资料、地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了解19世纪伦敦工人阶级生活背景;•提供相关文献和评论,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卫科波菲尔》的背景介绍;•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社会背景;•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教学过程第一步:背景介绍(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19世纪伦敦工人阶级生活背景;•使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呈现伦敦城市、工厂和工人住宅的环境。
第二步:情节和人物分析(20分钟)•通过阅读小说摘抄和讨论,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大卫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
第三步:社会背景分析(15分钟)•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阶级的对立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社会关怀和对正义的追求。
高中语文《促织》说课稿
高中语文《促织》说课稿尊敬的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促织》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批判政治黑暗一直是历代文人创作的主题,比如先秦时期《诗经》里的《硕鼠》,汉代贾谊的《过秦论》等,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也是与这一主题相关,它就是清代蒲松龄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促织》。
一、说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对上好一堂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促织》选自高中必修下册第十四课,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它以明代皇室崇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二、说学情学生是教师教学思路的源泉,只有把握学情特点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学习长篇文言文的经验,而且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都有所改进,对于学习本篇课文是基本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他们刚步入高中阶段,心里难免会有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贯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学习、高效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围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我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征虫受刑,神卜得虫,儿毙促织,魂化促织,兴旺发达”的情节。
2、通过诵读文章和小组讨论,学习本文跌宕起伏的写作特点。
3、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赏析文中以喜写悲的艺术特色。
4、体会封建社会的罪恶,感受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同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理清重难点是教师讲好课,学生听好课的关键所在,为了清楚有序地教学,我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其中重点为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理解文章揭示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下层群众同情的思想内涵。
难点为赏析文中以喜写悲的艺术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新的过程”。
基于此,我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学习中既要乐于学习,更要善于学习,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为了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能力,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高一语文的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位置和地位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五本书,共有2个单元中外小说单元。
一个必修3的第一单元,一个是必修5的第一单元,共六篇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祝福》是属于前者。
小说是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因此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所以学习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也是有助于学生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为将来的小说阅读打下基础。
鲁迅的《祝福》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精品,当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鲁迅小说中与阿Q、孔乙己三个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
研读好这篇文章,对将来小说的阅读,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说的写作都有深广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的依据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说的情节。
2、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4、总结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5、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所造任务的方法。
2、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社会根源的认识。
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小说并不陌生,相对的也比较喜欢阅读小说。
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
所以老师要适时采取情况,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学会归纳总结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学法及确定的依据A、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1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15篇)高中语文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炮兽》。
一、说教材《炮兽》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属于小说。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也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
主要人物有朗德纳克、郭文和西穆尔登。
朗德纳克为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军队手中;郭文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放走朗特纳克;西穆尔登在痛苦中开枪自杀。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
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某某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
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一人知道。
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
本文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
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
在《炮兽》一文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巧妙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目标在于了解和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由三大场景组成,场景中又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是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这也是小说的教学重点,而体悟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是本文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响应课改号召,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帆船模型,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自主探究学习法,旨在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探究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优秀10篇)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一)教材分析《死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死水》是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揭露和讽刺了腐朽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朽,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学习《死水》重点要领悟“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感情,以及《死水》所体现出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并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学目标:1、语文积累:(1)关于闻一多文学常识;(2)熟读,最好能背诵全文。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
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感知《死水》的三美;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领悟诗人对祖国的深沉感情;学习新诗赏析的方法。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问题探究法。
微型小说两篇《差别》《等待散场》说课稿
????????11微型小说两篇?一、教材分析《微型小说两篇》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的第三课。
该单元是小说单元。
黑格尔所说,小说能够“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乃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
而教材则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要用心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去触摸小说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微型小说的写作。
新课标则明确“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本文是唯一一篇体裁是短篇小说的课文。
其中,刘心武的《等待散场》描写了在剧场内外的姑娘和小伙子等待散场的微妙心理,刻画了两人的纯真美好的爱情。
《差别》分别叙述了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人在市场调查中,捕捉、汇总信息的能力及意识等方面的差别。
就情节而言,比较简单。
这两篇小说体现了微型小说的特点:虽短小却精悍,形象鲜明,情节曲折,主旨深刻。
在写作技巧方面,善于化平淡为神奇,巧设悬念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二学生分析:?对于学生而言,要理解这两篇小说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在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上,相信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指引和点拨。
?优秀小说的优点是不胜枚举,但溺水三千,吾只取一瓢。
对于学生而言。
要喝的是最解渴的一瓢。
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过程当中,发现在叙述技巧上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新意。
如果能够通过学习短篇小说,学会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细节点染等基本技巧,把文章写的波澜起伏,相信对他们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而这恰恰是这两篇文章以及短篇小说的最大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学习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如: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细节点染。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优秀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优秀5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
下面,我将从说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小说,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作者曹雪芹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借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的描写,交代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经典人物形象。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篇小说,因而重心在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主题上。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默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概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主要手法。
3、准确解读古典小说的人物个性,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情节结构,了解林黛玉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主要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精选7篇)
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精选7篇)说课稿的应用,可以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写好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恋爱悲剧。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概述诗经的基本知识,熟练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生: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但相对于实验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是弱了些,所以,我拟定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诗经》基本知识,且在认知性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赋、比、兴手法;第二课时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感受人物形象,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树立正确人生观。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讲解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说课之小说篇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高中语文说课模板之小说篇一、教材分析
XX(课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X册XX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作者是XX。
小说讲述了XX的故事(用几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中的主人公性格特点如何,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特色。
二、学情分析
小说这一体裁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常常接触这一文学体裁,而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也大多以小说为阅读对象。
学生阅读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学生往往只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注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而小说语言艺术常常被学生所忽视,从而不能掌握较为科学系统的小说鉴赏方法。
(此外还需要根据小说涉及的内容,联系学生的人生经历进行一定的分析。
)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故事内容,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形象,鉴赏小说的语言,欣赏小说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训练总结出小说阅读,分析,鉴赏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小说的内容设定。
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小说的自身特点制定,一般都会放在分析人物形象和鉴赏小说语言,品位小说的结构设置上。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解法:该方法适用于作者及小说创作的相关背景的介绍,小说体裁涉及的一些文艺学名词的解释(如,形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还可用于教师对于小说中较难理解的句子,段落的解释。
点拨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以问问题等方式引导。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导入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联系单元主题或上节课的内容导入,解题导入,情境导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上课时的各种情境),问题导入。
2、介绍作者与小说创作的背景,给学生搭建教学支架,以让他们更好的学习课文。
3、快速略读,整体感知:这个版块主要让学生给文章划分段落,基本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脉络,该步骤可以向学生提问,如,这篇小说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小说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4、文本细读,分析人物: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这个版块主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分析,所设置的问题都是与人物形象有关的,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如外貌,语言,心理描写等。
5、分析结构,欣赏语言:这个环节针对的是结构和语言,可以提问与讲解相结合。
6、结课和布置作业:对于小说做一个概括总结,涉及以上环节中的要点,并且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作业,下课。
六、板书设计
小说的板书设计可以根据情节发展划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