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建筑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2a42a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8.png)
建筑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建筑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建筑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科技与功能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物的规划、设计与建造等多个方面。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需要不仅具备艺术感和创造力,更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1. 功能性:建筑物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功能性指建筑物在满足人们生活、办公等实际需要的同时,切实考虑到不同空间的功能性定位。
例如,在设计住宅时,需要考虑房间的布局是否合理、交通流线是否顺畅等。
2. 空间布局:建筑设计需要合理布局内部空间以满足功能需求。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在设计办公大楼时,需考虑到部门间联系、人员流动等,以提高办公效率。
3. 比例与尺度:建筑物的比例与尺度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适当的比例和尺度能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例如,在设计一座桥梁时,需要考虑到桥梁与周围景观的比例和尺度,以营造一种视觉上的和谐感。
4. 结构安全:建筑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前提,需要考虑到各种自然力与人为力的作用,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保持稳定。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技巧1. 创新思维:建筑设计需要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的设计理念能够使建筑物在外形与内部空间布局上与众不同。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寻找独特的设计元素和材料,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独特性。
2. 材料选择: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对于设计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拥有不同的质感、颜色和形态,正确选择适合的材料可以增强建筑物的表现力。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3. 光线与通风: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可以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朝向、窗户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
4. 色彩运用: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适当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建筑物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建筑设计原理解析
![建筑设计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842c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8.png)
建筑设计原理解析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所要遵循和应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它涉及到建筑的功能、结构、形态、美学以及可持续性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对建筑设计原理进行解析,以期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理解。
一、功能性原则建筑的功能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之一。
无论是居住建筑、商业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必须满足其所设定的功能需求。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布局、内部分区和功能性配套设施等。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应根据不同房间的功能来决定它们的相对位置和尺寸;在商业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顾客流线和商品陈列的便利性等。
二、结构性原则建筑的结构是其支撑和承载力的表现,也是建筑得以实现的基础。
建筑结构要求承受建筑本身和外部力量的作用,并保证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结构性原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形态来选择和设计结构体系,并保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需要对结构的材料、尺寸、连接方式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三、形态美学原则建筑的形态是其外在的空间表现,对建筑的美感和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形态美学原则涉及建筑的比例、体量、立面设计以及空间组织等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风格的一致性以及视觉的舒适性。
一个成功的建筑应该是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富有艺术性的。
四、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是当代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考虑环保和可再生材料;在能源使用上,应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建筑的通风、采光和节水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建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的指导原则,涉及到功能性、结构性、形态美学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合理应用这些原理可以使建筑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使用价值,并且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19213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5.png)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建筑设计是将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类空间、环境和建筑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组织、有意义、有生命的构造体系,以达到良好居住环境和美学效果。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师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1.功能合理性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功能合理性。
建筑师必须要了解用户对公共空间、行业和个人住宅的需求,保证建筑物内外所组成的空间是符合功能合理性的。
2.美学效果建筑设计的第二个原则是美学效果,这是指建筑物的视觉效果,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颜色、材料和细节等对于人眼的感官和视觉享受。
3.经济性建筑设计的第三个原则是经济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涉及费用的各种方面,建筑师需要考虑到经济实际,把设计的成本和效益平衡。
4.适用性建筑设计的第四个原则是适用性。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包括建筑的寿命、维护费用等。
二、建筑设计的流程1.确定建筑物用途建筑师应在建筑项目开始前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讨论用途和限制。
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是否要达到售货、生产、居住、娱乐和公共建筑等要求。
2.场地评估和选择场地评估必须考虑用途、场地大小、公共交通和防火措施等因素,场地选择必须考虑场地的立地性。
3.模型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师对建筑物模型的设计,包括形式和细节等方面的设计。
该阶段的设计将形式艺术与稳定的结构相结合,以确保模型的功能合理性、美观和经济性。
4.工程文件的制作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制作出工程文件,包括所有资料、技术说明、制图和建筑物规格等内容。
5.招标和合同签订本阶段主要是讨论费用和服务协议方面的问题,包括建筑师所需担任的职责和约束条件。
6.现场施工建筑施工分为多个阶段,例如基础工程、墙体、屋面、装置、电气、零部件和园林等工作。
建筑师应定期与施工团队进行交流,以确保设计及施工符合规范。
三、结论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与工程学科的结合,其原则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
![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a754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5.png)
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结构工程等相关知识。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
1. 力学: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是力学,力学涉及到物体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问题。
力学的三大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对建筑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计算出建筑结构受到的各种力,确定受力情况,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力学是评估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基础。
常见的结构材料有钢、混凝土、木材等,每种材料都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
通过材料力学的分析,可以确定结构材料的受力行为,并合理选取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3.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结构在静力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动力学研究结构在地震、风荷载等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结构力学分析可以确定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将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原理应用于实际结构设计中的工程学科。
结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形式、荷载情况、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构造方案,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振动等要求。
在结构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进行抗震设计、防灾减灾设计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建筑结构设计还涉及到结构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问题。
1. 结构可靠性: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使用寿命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能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外力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2. 结构经济性:结构经济性是指在满足安全可靠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设计原则。
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取,可以降低结构的自重、减少材料使用量,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3. 结构美观性:在建筑设计中,结构不仅需要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70e9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6.png)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静力学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必须遵循静力学原理,即构件的受力平衡。
各个构件的受力应符合受力平衡方程,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轻质化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应尽量采用轻质化材料,以减轻结构的自重,降低地基负荷。
轻质化还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
3. 简化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应尽量简化结构形式,减少构件数量和节点数量。
简化结构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并且方便维护和监测。
4. 经济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应力求经济合理,即在满足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和人工投入。
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的竞争力,降低建设成本。
5. 美观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建筑的美学价值,力求结构形式简洁、流畅,与建筑整体风格协调。
美观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强建筑的审美价值,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和满意度。
6. 可持续发展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和舒适性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结构设计能够降低建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包括静力学原理、轻质化原理、简化原理、经济原理、美观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理。
这些原理在设计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经济、美观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f2f8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d.png)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旨在创造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建筑物。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理,以确保最终产物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良好的设计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1. 功能性功能性是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
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适当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
设计师需要仔细考虑使用者的行为路径、流线和空间布置,以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的使用环境。
2. 美学美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建筑物应该具备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设计师需考虑建筑的比例、形状、材料和色彩,以及其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建筑形象。
3. 结构和稳定性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原理。
设计师需要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各种外部和内部力的作用,如重力、风力和地震力。
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
4.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需要致力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通过采用节能设计、使用环保材料和实施可持续的运营管理,建筑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5. 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原则之一。
建筑物应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和便利的空间和设施。
设计师要考虑人们的行为、需求和舒适需求,以创造令人愉悦的使用体验。
6. 结合环境建筑物应该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与自然和谐共存。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和文化特点,以创造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形态。
7. 创新性创新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设计师需要具备创造力和前瞻性,不断追求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总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性、美学、结构和稳定性、可持续性、人性化设计、结合环境以及创新性。
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理,以创造符合用户需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9a7a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f.png)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在建筑设计中,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建筑设计原理。
一、功能性原则建筑设计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建筑物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必须具备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功能性要求。
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合理地进行布局和空间分配。
此外,建筑物的功能性还需要与环境相适应。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特点,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
二、美观性原则美观性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建筑物作为城市的地标和景观,其外观设计需要符合审美要求。
美观的建筑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建筑设计师需要注重建筑的比例、形态、色彩和材质的选择。
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和良好的审美判断,使建筑物在美观性上达到较高的水平。
三、结构性原则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在承受和传递荷载时所形成的整体系统。
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结构性原则,以确保建筑物具备足够的抗力和稳定性。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形式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结构设计应满足统一整体的原则,保证结构的稳定、可靠和经济。
四、节能性原则节能性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建筑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的建筑形式、材料选择以及节能技术的应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节能性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师充分考虑建筑的保温性、隔音性以及采光性等方面,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对自然环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坏。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合理选择能源,并充分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
总之,建筑设计原理涉及到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结构性、节能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在实践中,建筑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eb67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3.png)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整体结构的合理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承重原理、力学原理以及设计考虑因素等。
一、承重原理建筑物的承重原理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都会受到与所受力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要准确计算并考虑这些受力和相应反作用力。
常见的承重原理包括静力学原理、力矩平衡原理和内力平衡原理等。
静力学原理指出:在平衡状态下,所有受力所产生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计算并平衡各种受力,确保建筑物在负载作用下保持平衡。
力矩平衡原理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原理之一。
力矩是由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所产生的。
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合理分配力矩,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内力平衡原理指出:在结构内部,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各个截面上均保持平衡。
设计师需要仔细计算建筑物内部的受力情况,并确保力的分布均衡,避免发生过载或局部破坏。
二、力学原理力学原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以及结构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材料力学方面,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延展性等。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等。
结构力学方面,设计师需要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分析建筑物受力情况。
通过计算和模拟,设计师能够准确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结构动力学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物在外部力作用下的反应。
风荷载、地震力等外部力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影响,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来减小这些影响,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三、设计考虑因素建筑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合理的结构设计。
首先,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结构形式。
不同的建筑物对结构形式的要求也不同,从而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材料。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d582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1.png)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1.承重原理:建筑结构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并传导载荷,包括竖向载荷、水平载荷和风载荷。
承重原理要求在设计中合理计算和分配荷载,并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2.安全性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国家建筑安全规范的要求,确保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结构不会发生破坏和失稳。
安全性原理包括材料和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计算,以及结构的抗震和防火设计。
3.刚度原理:建筑结构的刚度是指其对外力作用的反应能力。
刚度原理要求在结构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构造形式和材料,保证结构在使用阶段具有足够的刚度,不会出现过大的位移和变形。
4.经济性原理: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以及结构的耐久性和维护性能。
经济性原理要求在设计中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建造和维护成本,同时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
5.美观性原理:建筑结构设计也应该注重建筑的美观性,以保证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和统一、美观性原则要求在设计中考虑建筑的整体形象、比例和细节,使结构融入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表达建筑的意图。
6.可变性原理:建筑结构需要适应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结构的可变性。
可变性原则包括设计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得建筑结构能够满足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需求。
7.可持续性原理:建筑结构设计也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在设计中选择可再生材料、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以及考虑结构的拆解和回收利用。
总之,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既注重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又考虑美观和经济性,同时需要具备可变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不同的建筑需求和社会要求。
建筑设计原理1
![建筑设计原理1](https://img.taocdn.com/s3/m/ff0fe8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4.png)
建筑设计原理1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准则。
这些原理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性能、空间规划、功能布局、材料选用等。
合理应用建筑设计原理可以保证建筑的品质和功能的实现。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建筑设计原理。
一、结构与形式的一致性结构与形式的一致性是指建筑的结构形式应该与其功能和形式需求相一致。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结构不仅仅是支撑和保护的功能性要求,更应该体现出一种美感和观赏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其结构形式可以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应该符合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设计意图。
二、空间布局与功能需求的匹配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与其功能需求相匹配。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布局。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该有良好的联系和衔接,同时考虑到人流、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
三、可持续发展原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建筑设计应该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选用可再生材料、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等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建筑的寿命和未来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的更新维护中更加经济和方便。
四、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原则建筑设计应该优先考虑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的合理设计和材料的选用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进行充分的结构计算和力学分析,确保建筑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灾害的冲击。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用也要考虑其耐久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五、与环境的和谐融合建筑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不破坏环境的自然美和生态平衡。
建筑的外观设计应该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尊重自然的形式和色彩,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绿化设计,可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生活环境,提高建筑的整体品质。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658a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5.png)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根据建筑物的性能要求和使用功能,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材料和设计参数,经过结构计算和分析,确定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设计要求,最终确定适合建筑物的结构方案和施工图纸的过程。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承载原理、稳定原理和刚度原理。
一、承载原理承载原理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原理之一。
建筑结构的任务是将荷载从上部传递到地基,并保证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
根据承载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应尽可能合理分配和传递荷载,使结构的内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
在承载原理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明确:1. 荷载:荷载是指施加在建筑结构上的各种外部力和作用。
包括常规荷载(如自重、活荷载、风荷载等)和非常规荷载(如地震荷载、温度荷载等)。
2. 内力:内力是指结构中构件所承受的各种反力和剪力。
根据力学原理,结构的设计应使各构件的内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3. 构件:构件是指构成整个建筑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梁、柱、墙等。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特点合理选择构件类型和尺寸。
二、稳定原理稳定原理是指建筑结构在承载荷载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原理。
建筑结构稳定性是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结构的几何形态、荷载传递路径和内力分布有关。
根据稳定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抗倾覆稳定要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作用下,要保持稳定,避免倾覆。
2. 抗倾压稳定要求:建筑结构中的构件在受到压力时,要保持稳定,避免产生局部屈曲和破坏。
3. 抗剪稳定要求:建筑结构中的构件在受到剪力作用时,要保持整体稳定,避免产生剪切破坏。
三、刚度原理刚度原理是指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结构刚度和变形控制的原则。
建筑结构的刚度与结构的内力分布和构件的弯曲刚度相关,直接影响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性能。
根据刚度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确定结构的刚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合理确定结构的刚度,确保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相应的刚度要求。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4d7f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2.png)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础原则和规范。
这些原理涉及到建筑的功能性、结构性、美学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
一、功能性原理
建筑应根据使用需求以及人们的活动方式和习惯进行功能分区和布置。
不同功能区域应合理划分,以便方便使用和便于流线型运动。
此外,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功能性原理还包括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等。
二、结构性原理
建筑的结构应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情况、荷载传导路径以及使用材料的特性等因素。
同时,结构形式和材料的选择也应与建筑功能和造型相匹配。
三、美学原理
建筑设计应注重美学效果的达成。
包括比例、对称、平衡、形式和细节等方面的考虑。
建筑的外观应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同时体现建筑的独特性和特色。
四、环境友好性原理
建筑设计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应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利用。
同时,建筑的布局和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日照、风向等。
五、人性化原理
建筑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
包括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通风、照明、声学等方面的考虑,以及建筑的无障碍设计等。
六、经济性原理
建筑的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地利用经济资源。
包括考虑建筑材料和施工成本、维护和管理成本等。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的遵循,可以保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和限制,综合考虑各个原理,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8855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4.png)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1.功能性: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如住宅、商业、文化、教育等。
建筑师需要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空间规划来满足这些需求。
2.适应性:建筑设计应该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地的特点和要求。
建筑物的形状、布局和使用材料等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师需要研究建筑物所处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文化背景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设计中。
3.结构性: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
建筑物的结构应该能够承担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建筑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将结构设计融入到整体设计中。
4.美学性:建筑设计的美学要求建筑物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比例、形状、色彩和材料等方面,以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作品。
建筑物的美学要求还应与其功能和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物的外观与内部空间相一致。
5.实用性:建筑设计要强调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筑师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功能区划、通风采光等,以提供舒适、便利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6.经济性: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建筑师需要在保证设计质量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材料和资源,并合理规划使用费用。
经济性还包括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以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不良影响。
7.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要强调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建筑师需要考虑使用环保材料、提高能源效率、实施废水处理和废物回收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功能性为基础,同时兼顾适应性、结构性、美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把握好平衡,创造出功能完善、美观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品。
建筑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5a57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d.png)
建筑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建筑、结构、机电、材料、环境、美学等多个方面,需要设计师具备全面的知识与实践能力。
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具有美学、功能、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建筑体系,为人类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定位原则建筑定位是指建筑设计应在场地位置、功能定位及社会定位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满足建筑所要达成的目标和效果。
建筑位置不仅影响建筑自身的视觉效果,更关系到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形态和影响力。
建筑的定位应该符合城市规划和市场需要,同时也满足建筑的功能和设计理念。
二、功能原则建筑功能是基础设计的核心,建筑设计应该立足于实现客户的需求,满足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场所、不同的需求。
而在实现建筑功能的同时也要考虑美学、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功能是设计的基础,也是建筑体系的主要内容,设计者需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手段,满足建筑的所有功能要求。
三、美学原则建筑美学是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反映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功能特征,而且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环境上的精神享受。
建筑美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者要在综合考虑功能、实用、安全等要素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细节处理达到美学的效果。
建筑的美学效果应该合理,协调,达到自然与人文环境融合的效果。
四、结构原则建筑结构是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决定了建筑的力学特性和空间形态,直接关系到建筑体系的承载性能和整体安全。
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所需的受力条件、建筑形态、施工及维修等方面的要求,设计者应该选择合适的结构系统和材料,并通过设计手段来实现结构、形态、空间的完美结合。
五、经济原则建筑经济是建筑设计的必要考虑因素,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经济原则是使建筑设计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尽可能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建筑设计者要量化建筑成本,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控制建筑造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建筑的产值。
建筑设计原理与方法解析
![建筑设计原理与方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0cb0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0.png)
建筑设计原理与方法解析建筑设计是一门将建筑艺术和工程科学相结合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创新的设计和可行的施工方法,创造出功能完善、美观大方的建筑物。
在建筑设计中,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本文将对其进行解析。
一、建筑设计的原理1. 功能原理建筑的最基本要求是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活动需要。
因此,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性。
这包括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布局、功能区域的划分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等方面。
2. 美学原理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须具备美学价值。
建筑设计的美学原则包括比例协调、形式美、色彩搭配和空间感等方面。
通过对建筑物整体形象和细节设计的精心处理,使建筑物具有美感和审美价值。
3. 结构原理建筑物必须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原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使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风力、荷载等外力作用,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4. 环境原理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包括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通风、采暖和保温等环境条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建筑设计的方法1. 了解需求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建筑物的功能定位。
建筑师需要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对建筑物的要求,并根据需求进行规划。
2. 进行调研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非常重要。
这包括对所在地区的规划要求、建筑风格、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了解,为设计提供依据。
3. 创意设计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创意和创新。
建筑师通过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对环境的把握,进行创意发想,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案,并提供最佳的设计方案。
4. 详细设计在确定了最佳设计方案之后,建筑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
这包括平面布置设计、立面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工作。
详细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美观和结构等要素。
5. 施工管理建筑设计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通过实际施工来实现。
因此,建筑师需要在建筑施工阶段进行施工管理,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实施,并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建筑设计相关知识点
![建筑设计相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2ad0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5.png)
建筑设计相关知识点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结构、材料、布局、功能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风格的分类、建筑结构的类型以及材料的选择。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内涵与要求。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1. 比例与尺度:在建筑设计中,比例与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比例与尺度能够使建筑物更加协调美观,在建筑物内外形成和谐的关系。
2. 功能需求:建筑设计首先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根据不同的用途,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也会有所区别,比如住宅、商业、教育等建筑的功能需求不同。
3. 布局与空间分配:合理的布局和空间分配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划分和功能区域的布局需要考虑到人流、光照、通风等因素。
二、建筑风格的分类建筑设计中,不同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风格:1.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追求对称、平衡和精细的装饰。
古希腊、罗马建筑是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对称和谐的比例。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
3. 巴洛克:巴洛克建筑风格追求繁复的装饰和神话色彩。
凡尔赛宫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
4.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借鉴古典主义建筑,但更注重简洁和对称。
美国的国会大厦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5.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和结构,简化了装饰和细节。
德国包豪斯学派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
三、建筑结构的类型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以柱、梁为基础的结构形式,常见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
2. 空间网壳结构:空间网壳结构以曲线形式搭建,可以创建大空间和有机的形态。
3. 悬挑结构:悬挑结构是一种将建筑物的一部分悬挑在空中的结构形式,常见于室外凉亭和桥梁等。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697c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d.png)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是一门复杂而又充满艺术性的学科,它不仅仅着眼于建筑的美观与功能,更需要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的原则,并从结构、功能、美学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一、结构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够为建筑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创意性。
建筑结构的选择与使用应该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空间需求来进行判断,同时要考虑到建筑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
合适的结构系统可以使建筑更加符合美学要求,并使得建筑与环境无缝衔接。
二、功能原理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建筑应该能够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空间,以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需求。
在功能设计方面,建筑师需要充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合理布局建筑的功能区域,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此外,建筑还应该考虑到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如节能、环保和可回收利用等。
三、美学原理建筑设计的美学原则是使建筑达到艺术的境界。
美学原则包括比例、对称、色彩和材料等要素的合理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需要注重整体和细节的协调,使建筑外观与内部空间相融合,使人在建筑中产生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同时,建筑的外观和内部布局应该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营造出与周围自然景观或城市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形象。
四、可持续性原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性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强调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选择和使用环保材料,采用节能技术,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浪费都应该被最大程度地减少。
此外,建筑的布局和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和自然冷却等因素,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功能、美学和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结构设计、满足功能需求、美学原则的运用以及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都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0d8e3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b.png)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是指将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技能结合,通过对建筑需求、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创造出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建筑物。
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空间布局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探讨建筑设计原理。
一、建筑结构原理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结构原理:1. 功能性原理:建筑结构必须满足建筑物所需的功能要求。
例如,住宅建筑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需求,办公楼要考虑到工作环境的要求等。
2. 经济性原理:建筑结构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合理,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能尽量减少材料和成本的使用。
例如,通过采用一些经济高效的结构形式,如梁柱结构、框架结构等,可以降低建筑费用。
3. 安全性原理:建筑结构必须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安全稳定。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设计应考虑抗震性能,采用钢结构或加固墙体等。
二、空间布局原理空间布局是指在建筑内部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的规划与布置。
良好的空间布局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以下是几个空间布局原理的介绍:1. 前后关系原理:建筑内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应该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便于人们的流线和使用。
例如,住宅建筑中卧室与卫生间的相对位置要合理安排,方便居住者的使用。
2. 公共私密性原理:建筑内的不同区域应满足不同的私密性要求。
公共区域宜开放,私密区域宜封闭。
例如,办公楼中公共休息区与办公室的相对位置要科学规划。
3. 通风采光原理:建筑内的各个功能区域要考虑到通风和采光条件。
合理的布局可以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三、材料选择原理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正确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寿命、减少维修成本,同时也能够满足建筑物的美观和功能需求。
以下是几个材料选择原理的介绍:1. 可靠性原理: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各种外力和环境作用。
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原理
![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5651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5.png)
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它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结构性、美学性以及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原理对于建筑师和建筑设计相关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原则,以创造出具备高品质和可持续性的建筑作品。
一、功能性原理建筑的功能性是指建筑物所要承担的具体功能或使用需求。
在建筑设计原理中,功能性是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
建筑师需要详细了解建筑的功能需求,并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地考虑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流线设计等方面,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功能性原理中,建筑师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适用性是指建筑应能够适应多种使用需求,提供多功能的使用空间;而灵活性则要求建筑可以进行灵活的改造和适应未来的使用需求。
二、结构性原理结构性原理是建筑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建筑的结构性是指建筑物的结构系统和结构形式。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是否稳定、承重是否合理、结构材料的选择等因素,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性原理还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到各个结构系统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以及结构与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能够将结构形式与空间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结构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的承重装置。
三、美学性原理美学性原理强调建筑设计应具备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形式、比例、立面、色彩等方面,以创造出富有美感的建筑作品。
在美学性原理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环境特点和文化背景,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同时,建筑师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视性和空间品质,以创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和空间体验。
四、可持续性原理可持续性原理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建筑的可持续性要求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建筑的节能性、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友好性等方面,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可持续性原理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pass>建筑材料选择、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废物处理等方面,以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同时提供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5.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6.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7.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8.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9.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
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32.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33.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34.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35.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36.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基本模数为100 mm。
37.一般平屋面的最小坡度为1:50。
瓦屋面无望板坡度1:2、有望板1:2.5。
石棉瓦坡度为1:3。
波型金属瓦坡度为1:4。
压型钢板为1:738.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39.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40.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41.建筑楼梯梯段的最佳坡度为26°34′。
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
楼梯段部位净高≦2.20m,楼梯平台部位净高≦2.00m。
42.板式高层建筑与塔式高层相比,具有体形系数小,冬季耗热量少并且夏季通风散热好,节能好。
43.白天热岛效应弱,晚间热岛效应强。
地形条件会影响热岛现象。
44.太阳能采暖建筑一般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passive solar building)指利用建筑构件本身吸收太阳能,而不用设备。
45.建筑自动化系统(BAS)不包括宽带网系统。
46.生态建筑的三大宗旨:(1)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环境保护。
(2)以人为本,满足人类要求。
(3)与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和。
47.大型医院建筑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原因是:根据不同功能特点分散布置,有利于组织不同的流线、争取较好的通风和朝向、防止交叉感染。
48.中国首先提倡“体形环境设计”教学思想的是梁思成。
49.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
50.马来西亚的杨经文是近年来蜚声国际的生态建筑师。
51.环境心理学一词是由美国人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提出的。
52.Kevin Lynch在他的《城市的意想》中,提出城市认知地图的五个基本要素: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
居住区:10000~16000户,3000~50000人。
居住小区:3000~5000户,10000~15000人。
组团:300~1000户,1000~3000人2.住宅设计一般以套型为单位进行。
3.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4.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5.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6.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7.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8.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9.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10.住宅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1M(6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1.0M),净空高度2.2M11.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应为1.05M12.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
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13.门洞共用外门宽1.2M,户门卧室起居室0.9M,厨房0.8M,卫生间及阳台门0.7M,所有门洞高为2.0M14.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15.卧室起居室净高≥2.4M,其局部净高≥2.1M(且其不应大于使用面积的1/3)16.利用坡顶作起居室卧室的,一半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
利用坡顶空间时,净高低于1.2M处不计使用面积;1.2--2.1M计一半使用面积;高于2.1M全计使用面积17.放家具墙面长3M,无直接采光的厅面积不应大于10M218.厨房面积Ⅰ、Ⅱ≥4M2;Ⅲ、Ⅳ≥5M2。
住宅厨房的操作面净长度应不小于2.1米。
19.厨房净宽单面设备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间净距不应小于0.9M20.住宅套型共分四类使用面积分别为34、45、56、68M221.单人卧室≥6M2;双人卧室≥10M2;兼起居室卧室≥12M2;22.卫生间面积三件3M2;二件2~2.5M2;一件1.1M223.厨房、卫生间净高2.2M24.厨房、卫生间的楼地面标高应略低于走道标高,并应有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地漏或地沟。
25.住宅楼梯窗台距楼地面净高度低于0.9米时,不论窗开启与否,均应有防护措施26.阳台栏杆净高1.05M;中高层为1.1M(但要≤1.2;杆件净距≤0.11)。
27.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预留排气机械的位置。
厨卫门应在下部设置≥0.02㎡的固定百叶,或距地≥30mm的缝隙。
28.每套应设阳台或平台、应设置晾衣设施、顶层应设雨罩;阳台、雨罩均应作有组织排水;阳台宜做防水;雨罩应做防水29.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卧室、起居室采光系数≥1,窗地比1:7;梯间分别为0.5、1:12。
30.卧室、起居室、明卫的通风开口面积≥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厨房≥1/10,且≥0.6㎡。
31.采用自然通风的卧室,通风开口面积与该房间地板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20。
32.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西面应采取遮阳措施。
33.严寒地区的住宅出入口,各种朝向均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门。
34.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体形系数≤0.3。
35.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当室内外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6.住宅建筑中不宜设置的附属公共用房有锅炉房、变压器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商店。
但有厨房的饮食店可设。
37.跃层指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38.在坡地上建住宅,当建筑物与等高线垂直时,采用跌落方式较为经济39.住宅建筑工程评估指标体系表中有一级和二级指标40.7层及以上、入口地面大于16米的住宅必须设电梯41.地震区的住宅结构宜采取纵横墙混合承重的布置方式42.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M;通卧室、起居室的过道1M;通辅助房的过道0.9M43.套内吊柜净高不应小于0.4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0.5M。
44.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A声级):昼间不应大于50dB;夜间不应大于40dB。
住宅分户墙和楼板的计权空气声隔声量不应小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或等于75dB。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1.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2.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
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后称《雅典宪章》,首次提出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的正常运行。
主张城市应从功能上解决各种矛盾。
注重经济与技术,反对单纯从美学角度研究城市。
4.对欧美现代城市建设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导各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总原则6.《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
7.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8.城市规模以城市的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总数分为四类: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
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
小城市:6-20万(建制镇为2000人以上)。
9.我国目前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主要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
10.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勤俭建国;建设和保护相结合;物质、精神文明并举11.城市必须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其居住大多数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聚居地;城市规划法中称指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12.城市规划是合理地制定城市人口、城市用地、房屋建设发展规划,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1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不包括容积率指标)1)建设条件分析与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总平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