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师范学院 2013— 2014学年

第二学期生物科学专业 11级考试试题(卷科目:《人体解剖生理学》 (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20分 :

1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刺激:生理学上把能够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内、外环境变化因子都叫刺激。

3 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移动过程。

4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5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是张力不变而长度增加的过程。

6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处,在新鲜的样本上呈现灰色,所以称之为灰质。

7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即细胞外液。

8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9 视敏度:又称视力,指眼对物体精细结构分辨的最大能力。

10 人工呼吸:用人为的方法造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就是人工呼吸。二、填空(30分 :

1、上皮、结缔、肌组织、神经组织、结缔

2、椭圆囊、球囊、半规管

3、三联管(体

4、最小、高

5、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6、肌腹、肌腱、肌腹

7、补呼气量

8、骶骨、尾骨、左右髋骨

9、 206、 23 10、外展神经 VI 、面神经 VII 、位听神经 VIII

11、青光眼、 V A 12、消化管(道、消化腺

三、选择题(15分

1C 2、 B 3、 A 4、 D 5、 C 6、 B 7、 C 8、 B 9、 D 10、 C 11、 A 12、 B 13、 A 14、 D 15、 B

四、简答(20 :

1、什么是动作电位?试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 (7分

答:细胞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倒转和复原。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2分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 Na + 和 K +两种离子的通透性有关。在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 Na + 和 K +通道,细

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大小有这些离子通道开放程度所决定。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通道开放的概率很少,许多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 K + 的平衡电位,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 K + 外流。 (2分

当细胞受到一个阈下刺激时,仅有少量 Na +通道开放, Na+少量内流,使膜发生局部去极化,当膜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阈电位时,膜上 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在浓度差和电位差双重力推动下,细胞外的 Na+快速、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使膜电位迅速升高至零,进而出现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 此时由电位差形成的电场力对 Na+的继续内流构成阻力。当促使 Na+内流的动力(浓度差与阻止 Na+内流的阻力(电位差达到平衡时, Na+净内流停止,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幅度(即 Na+的平衡电

位 ,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随后, Na+通道迅速关闭,导致 Na+内流停止, K+通道开放, K+便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减少,膜电位迅速下降,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因此,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 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的电 -化学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 K+快速外流的结果。 (2分

动作电位发生之后,膜电位虽已恢复,但膜内外的离子分布尚未恢复,膜内 Na+浓度有所增加,而 K+浓度有所减少,激活了膜上的 Na+泵,将膜内 Na+泵出,同时将膜外K+泵入,使细胞内外的 Na+、 K+恢复到兴奋前的分布状态,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1分

2、何谓胸膜腔负压,简述其形成及生理意义。 (7分

答:在平和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称之为胸膜腔负压。 (2分

胸膜腔负压是出生后发展起来的。婴儿出生后,肺即随胸廓的扩张而增大。以后由于胸廓的发育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使胸廓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由于胸膜腔的密闭性以及两层胸膜间液体分子吸附力,故两层胸膜相互不能分开,胸膜腔不能增大,只有肺被动地随之扩张。故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时, 肺总是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只是吸气时扩张加大,容量增多,呼气时扩张减小,容量也减小。由于肺是有弹性的器官,故总表现一定的弹性回缩力。肺的弹性回缩力的方向恰与大气压通过肺作用于胸膜腔的力量方向相反,因此抵消了一部分作用于胸膜腔的压力,即:胸膜腔内压 =大气压—肺回缩力,若以大气压为 0位标准,则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力,即,胸膜腔负压由肺的回缩力所造成。 (3分

生理意义:可以使肺泡保持稳定的扩张状态而不致萎缩;可作用于胸腔内的心脏和大静脉,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回流和淋巴液回流。 (2分

3、试述第一躯体感觉代表区的部位及其感觉投射特点。 (6分

答 :(1第一体表感觉代表区的部位 : 中央后回 (3, 1, 2区。 (1分

(2投射特点:

a.躯体为对侧交叉性投射,头面部为双侧性投射。 (2分

b.倒置安排,下肢代表点在顶部,头面部代表点在底部 (但头面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2分

c.感觉越精细的代表区越大。 (1分

五、论述(15 :

什么是血压?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答:血压 :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就是血液作用于单位血管壁上的压力。 (2分

动脉血压形成:循环系统同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在动脉系统,影响动脉血压的另一个因素是外周阻力。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假如不存在外周阻力,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即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可全部表现为血流的动能,因而对血管壁的侧压不会增加。左心室的射血是间断性的。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每次收缩时向主动脉内射出 60-80ml 血液。由于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有较高的阻力,以及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因此左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在心缩期内大约只有三分之一流至外周,其余约三分之二被暂时贮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使主动脉和大动脉进一步扩张。主动脉压也就随之升高。这样,心室收缩时释放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势能的形式贮存在弹性贮器血管的管壁中。心室舒张时,半月瓣关闭,射血停止,被扩张的弹性贮器血管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心缩期贮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推向外周,并使主动脉压在心舒期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例如

10.64kPa(80mmHg左右,而不像心舒期的左心室内压接近 0kPa 。可见,由于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内的连续血流;另一方面,还使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变动幅度远小于左心室内压的变动幅度。老年人的大动脉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