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三章“平水韵”,具体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以及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汉语音韵的基本知识,提高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方法,理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声韵辨析方法,运用平水韵进行诗词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练习。
3. 例题讲解:以具体诗词为例,讲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声韵辨析和诗词创作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第三章平水韵2. 内容:声母、韵母、声调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诗词创作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声韵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请举例说明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答案:示例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平水韵押韵规律:同一韵部的字在诗词中押韵,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光”和“霜”押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韵辨析和平水韵押韵规律。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声律启蒙》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音韵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2.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章:解析《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3. 第三章:分析《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技巧,培养学生对对仗艺术的欣赏能力。
4. 第四章: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声韵规律和对仗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步: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4. 第四步: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步: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诗句创作和对《声律启蒙》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声律启蒙》的试题,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声律启蒙》原著及其注释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声律启蒙》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声律启蒙》的相关内容。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东”。
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与练习,以及诗词中的声韵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声母、韵母、声调进行诗词创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声韵美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与运用。
教学重点:诗词中声韵美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律启蒙》。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诗词中的声韵美。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运用,让学生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单的诗词,注意声韵的运用。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声律启蒙》第一章“东”2. 内容:(1)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2)诗词中的声韵美(3)创作练习:以“东”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为主题,运用声母、韵母、声调创作一首诗词。
2.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水波漾,绿柳垂丝鸟语忙。
花香满径游人醉,夜月轻纱梦返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诗词创作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深入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对仗等。
2、帮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声律启蒙篇章,提高其记忆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升其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声律之美,增强其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声律启蒙中的韵律规则和对仗特点。
(2)熟练背诵经典的声律启蒙段落。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声律知识进行创作。
(2)怎样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声律之美,避免死记硬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加深记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声律启蒙中的难点和疑点,促进学生思考。
4、欣赏法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律之美。
5、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是否听过古代诗词的吟诵,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韵律之美。
2、知识讲解(1)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平仄、押韵、对仗等基本概念。
例如,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为例,解释“云”和“雨”、“雪”和“风”在平仄和意义上的对仗关系。
(1)教师示范诵读一段声律启蒙,让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重音。
(2)学生跟读,逐句模仿,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分组诵读,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4、理解与欣赏(1)选取一些经典的对仗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2)播放声律启蒙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声律的和谐之美。
5、背诵指导(1)将长篇的声律启蒙内容分成小段,让学生逐步背诵。
(2)采用比赛、接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背诵积极性。
6、创作练习(1)给出一些简单的词语,让学生尝试按照声律规则进行对仗创作。
(2)鼓励学生模仿声律启蒙的句式,创作一小段自己的作品。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声律知识和重点内容。
幼儿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感受声律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对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2、帮助幼儿积累一些简单的对仗词汇和诗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理解声律的基本规则,如平仄、对仗等。
(2)让幼儿能够背诵一些简单的声律启蒙片段。
2、教学难点(1)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较为抽象的声律概念。
(2)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律知识。
2、故事教学法讲述与声律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理解。
3、诵读教学法带领幼儿反复诵读声律启蒙的内容,加深记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声律启蒙的相关教材、绘本或图片。
2、制作一些简单的声律卡片,上面写有平仄、对仗的词汇。
3、准备一些与声律相关的音乐或儿歌。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有韵律的儿歌或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拍手或跳动,感受节奏的魅力。
(2)提问幼儿:“你们觉得刚才的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对节奏的感受。
2、初步感知(10 分钟)(1)展示一些声律启蒙的图片或绘本,给幼儿简单讲解其中的内容。
(2)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诵读一段声律启蒙,让幼儿倾听,感受其中的韵律。
3、学习平仄(15 分钟)(1)拿出准备好的平仄卡片,向幼儿介绍平仄的概念。
例如,“平”就是声音比较平稳、悠长,像“妈、爸”;“仄”就是声音比较短促、有变化,像“弟、妹”。
(2)通过游戏让幼儿判断一些简单的字是平还是仄。
比如,老师说出一个字,让幼儿举手表示是平还是仄。
4、学习对仗(15 分钟)(1)解释对仗的意思,就是上下两句的词语在意义、词性、结构等方面相对应。
比如“天对地,雨对风”。
(2)展示一些对仗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对仗关系。
(3)让幼儿尝试自己说出一些对仗的词语,如“大对小”“多对少”等。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声律启蒙》是清代许用纯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旨在教授儿童音韵、对仗、词汇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是学习汉语古典文学的佳作。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掌握一定的音韵、对仗、词汇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第二章:声母与韵母2.1 声母讲解声母的概念,介绍声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母的发音要领。
2.2 韵母讲解韵母的概念,介绍韵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要领。
2.3 声韵组合讲解声韵组合的概念,介绍声韵组合的规则,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韵组合的发音要领。
第三章:声调与节奏3.1 声调讲解声调的概念,介绍四声的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调的发音要领。
3.2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介绍古诗文的节奏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第四章:对仗与对偶4.1 对仗讲解对仗的概念,介绍对仗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仗的运用方法。
4.2 对偶讲解对偶的概念,介绍对偶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偶的运用方法。
第五章:词汇与典故5.1 词汇讲解词汇的含义,介绍词汇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5.2 典故讲解典故的概念,介绍典故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第六章:诗词鉴赏6.1 诗词结构讲解诗词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构成。
6.2 诗词风格讲解诗词的风格,包括豪放、婉约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诗词特点。
6.3 诗词鉴赏方法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如关注语言、意象、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
第七章:古诗文朗读7.1 朗读技巧讲解朗读技巧,包括声音、语调、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朗读的方法。
2024年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声律启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由学者贾存仁编纂。
该书以诗词的形式,通过对仗、韵律、意境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教案旨在通过声律启蒙教学,提高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其文学素养,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如对仗、韵律、意境等。
2.培养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对仗的技巧与应用3.韵律的规律与特点4.意境的营造与表现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及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及感受。
2.声律启蒙基本概念与分类(1)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如对仗、韵律、意境等。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声律启蒙的分类及特点。
3.对仗的技巧与应用(2)学生进行对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韵律的规律与特点(1)教师讲解韵律的规律,如押韵、平仄等。
(2)学生通过诗词鉴赏,感受韵律之美。
5.意境的营造与表现(1)教师讲解意境的营造方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学生进行意境创作练习,提高文学素养。
(1)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分析其声律特点。
(2)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运用所学声律知识。
7.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创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探究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质量,考察其声律知识掌握程度。
3.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4.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六、教学资源1.教材:《声律启蒙》2.辅助材料:古典诗词选集、声律启蒙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源:诗词鉴赏音频、视频七、教学建议1.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东”,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诗意理解、词汇解释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第一章“东”的朗读方法和节奏划分。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诗词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节奏的划分和词汇的解释。
教学重点:朗读方法的掌握和诗意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声律启蒙》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副描绘“东风”的图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声律启蒙》第一章“东”,让学生跟随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3. 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按照诗歌的韵律,进行节奏划分,并分组练习。
4. 诗意理解针对诗歌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进行节奏划分和诗意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进行《声律启蒙》第一章“东”的节奏划分和诗意理解练习。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的诗歌《声律启蒙》第一章“东”。
2. 黑板右侧: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和重点词汇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声律启蒙》第一章“东”,并划分节奏。
(3)用自己的话简述诗歌的意境。
2. 答案:(1)节奏划分:略。
(2)词汇解释:东风:春天的风;夜雨:夜晚的雨;春水:春天的水流;花香:花朵的香气。
(3)意境简述:诗歌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东风、夜雨、春水、花香等元素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节奏划分和词汇解释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所学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节奏划分的教学2. 词汇解释的准确性3. 诗意理解和表达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节奏划分的教学(1)教师需明确诗歌节奏划分的重要性,它是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词韵律美的基础。
《声律启蒙》教案

1. 一东(节选)教学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教学过程:一、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这首歌的歌词源自一本书——《声律启蒙》,它是由车万育编写的。
声——声音,律——音律节奏。
这本书是专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书。
这里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东)三、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师配乐范读)(2)找特点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押韵。
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字读一读。
(生读)这最后的一个字叫韵脚,文章押韵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
刚才我们说了,律就是节奏。
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字对着或者有节奏。
字数相对,你们看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这是声律启蒙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仅字数相对,它的内容也是相互关联的。
(3)生自读(正音)了解了声律启蒙的这么多特点,你想自己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指读,一人一句。
(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4)个体读和齐读。
(5)打节奏读。
2. 了解内容、事物相对,讲解典故,激发想象,读出韵味。
这段文字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
(1)三尺剑、六钧弓。
师:这和军事有关了,关于三尺剑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师讲故事)相对着剑的是弓了。
六钧弓什么意思?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弓。
想象着读一读。
(2)师生配合读。
(3)师生对读。
3. 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
(1)同学们读的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
声律启蒙教案

第一课一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 、在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给对子连线。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 3 页我会填五、拓展活动:第 4 页我会填六、读故事:《梁武帝做和尚》了解故事内容:梁武帝晚年先后四次出家,四次赎身还俗,花掉了国库不少钱,还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
后来有一个野心家发动了叛变,梁武帝被困在宫中,被活活饿死。
七、课外延伸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1 、我会对对子。
鸟语对()山花对()好对()蓝天对()二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 、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的第一章“东”。
教材详细内容包括了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读及相关的诗词举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第一章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及运用。
教学重点:《声律启蒙》第一章的内容及音韵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音响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本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课文学习:(1)带领学生朗读《声律启蒙》第一章,让学生感受音韵美。
(2)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举例说明。
(3)分析课文中的诗词,讲解拼音规则。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讲解如何运用拼音规则进行拼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拼音拼读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声律启蒙》第一章,并背诵其中的一首诗。
2. 答案:(1)东风:dōng fēng;江水:jiāng shuǐ;青山:qīng shān;红花:hóng hu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搜集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诗词,进行阅读欣赏。
(2)开展一次“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讲解与举例;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与互动;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母、韵母的发音训练,以及简单的诗词吟诵。
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了解汉语的音韵美,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声母、韵母的基本发音,提高发音准确性。
2. 培养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发音准确性。
教学重点:诗词的韵律感、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古诗吟诵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古诗的韵律美。
(2)邀请幼儿模仿视频中古诗的吟诵,感受语言的韵律。
2. 声母、韵母学习(10分钟)(1)教师展示声母、韵母卡片,引导幼儿学习发音。
(2)通过游戏互动,巩固幼儿对声母、韵母的掌握。
3. 诗词吟诵(10分钟)(1)教师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古诗,带领幼儿学习吟诵。
(2)分组进行诗词吟诵,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对幼儿的练习进行点评,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律启蒙》2. 板书内容:(1)声母、韵母发音(2)古诗吟诵:静夜思(3)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练习声母、韵母发音,家长签字确认。
(2)背诵并吟诵《静夜思》。
2. 答案:(1)声母、韵母发音正确。
(2)背诵《静夜思》熟练,有节奏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课后作业。
(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韵美,如儿歌、诗词等。
(3)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发音准确性。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1、《声律启蒙》(一)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所《声律启蒙》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声律启蒙》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律启蒙》。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1、师读、讲解XXX,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XXX对去燕,XXX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讲解: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
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XXX 何益。
XXX:《左》XXX侵齐,士皆坐列,曰:XXX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讲解:清暑殿:《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XXX与XXX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一起说文意。
3、了解知识链接三、朗读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竞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云对——雨,雪对——风,……”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师生交换,明白诗句的压韵。
五、总结课文2、《声律启蒙》(二)教案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会商、交换的过程中不竭提高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教案名称:《声律启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声律启蒙》的作者苏轼以及该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学习并掌握《声律启蒙》中的一首词或曲子;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欣赏《声律启蒙》的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苏轼,以及该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二、核心内容教学(30分钟)1.教师介绍《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其特点和意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读。
2.教师导读《声律启蒙》中的一首词或曲子,让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学生跟读词或曲子,理解其中的声律和意境。
三、练习与巩固(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自选一首《声律启蒙》中的其他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回答问题:该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它通过何种手法表达主题?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欣赏。
四、拓展与应用(20分钟)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诗词或曲子,用《声律启蒙》的创作手法进行模仿或改编,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与他人分享。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对学生在分析、欣赏和创作方面的进步给予肯定。
2.教师总结《声律启蒙》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学习中继续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
拓展活动:1.提供更多《声律启蒙》的相关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视野。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演讲或朗诵比赛,以加深对《声律启蒙》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资源:1.《声律启蒙》的诗词或曲子文本;2.相关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资料。
教学反思:《声律启蒙》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该作品的学习与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教案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在文学领域的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文体,它通过韵律和格律的要求来规范诗歌的创作,使诗歌更加优美、有序。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声律启蒙的规则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律启蒙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声律启蒙的韵律和格律的要求。
3. 通过欣赏和分析声律启蒙的诗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规范地创作声律启蒙诗歌。
二、教学内容1. 声律启蒙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声律启蒙的韵律和格律的要求。
3. 声律启蒙的诗歌鉴赏。
4. 声律启蒙诗歌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声律启蒙的韵律和格律(30分钟)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韵律和格律的要求,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则。
3. 欣赏声律启蒙的诗歌(30分钟)教师选择几首典型的声律启蒙诗歌,让学生朗读、欣赏,并对其中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4. 创作声律启蒙诗歌(30分钟)教师放松要求学生按照声律启蒙的规则,创作自己的诗歌。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者韵脚,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作。
5. 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诗歌的展示,并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向,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继续进行声律启蒙诗歌的创作,并让他们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五、教学反思声律启蒙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声律启蒙的规则和要求。
创作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让他们在遵循规则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幼儿园大班语文《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文《声律启蒙》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语文《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初步接触和理解《声律启蒙》的内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和韵律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等。
2. 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经典句子,让孩子们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感和韵律美。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声律启蒙》的小故事或者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教师逐句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句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其含义,同时强调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3. 实践操作: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朗读《声律启蒙》中的句子,让他们亲自体验其中的语言美感和韵律美。
4.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声律启蒙》的语言美感和韵律美,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可以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声律启蒙》的语言美感和韵律美;互动教学法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是否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等。
2. 结果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者作业的方式,检查孩子们对《声律启蒙》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过程和结果,反思本次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下次更好地进行教学。
以上就是我为幼儿园大班语文《声律启蒙》设计的教学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其中的片段;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声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2. 第二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3. 第三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4. 第四课时: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收获,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文学价值及文中的声律知识。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采用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4. 采用背诵法,加强学生对文中经典片段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中的经典片段。
3.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律知识,能够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4. 学生能够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学生对古典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培养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声律启蒙》原文及其注释、翻译;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声律启蒙》原文,了解基本内容;搜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基础知识,以及通过诗歌形式介绍声韵的搭配规律。
着重讲解平水韵的运用和常见的声韵组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了解声韵搭配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吟诵、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声韵搭配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声律启蒙》诗歌选集、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典诗词,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声韵美。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
(2)以《声律启蒙》诗歌为例,分析声韵搭配规律。
(3)举例说明平水韵的运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声韵搭配规律。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
2. 声韵搭配规律。
3. 平水韵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古典诗词,分析其声韵搭配规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深入了解声韵美,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3.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拓展延伸。
一、声韵搭配规律的理解与应用1. 通过具体诗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声韵搭配的美感,如《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
2. 详细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使学生明白声韵搭配的基本原理。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声母篇”,详细内容包括对声母的概念、发音要领、声母的分类及代表性字词的认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母的定义及发音要领,提高发音准确性。
2. 让学生了解声母的分类,并能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声母。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汉语音韵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的分类及发音要领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声母的定义、分类及代表性字词的认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声母卡片、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包含丰富声母的儿歌,引导学生关注声母发音,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声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声母在汉语拼音中的作用。
(2)介绍声母的分类,并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3)讲解声母的发音要领,指导学生进行发音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代表性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分析其中的声母。
(2)针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声母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读练习。
(2)进行小组互动,互相检查并纠正发音。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声母的定义2. 声母的分类及代表性字词3. 声母发音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今天所学的声母,组词并写下来。
答案示例:b爸爸、p皮球、m妈妈、f飞机……2. 作业要求:每个声母至少组词3个,要求字词正确、书写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含有本节课所学声母的词语,并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中的声母发音要领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选择合适的儿歌:选用的儿歌应包含本节课所学的声母,且旋律欢快,易于学生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
诗词和对联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讲一下对联和诗词之间的关系:对联的起源;诗词的起源;(5-10分钟)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举例)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很多字古今的读音发生变化,比如可能古代是仄声字,现在成了平声字,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鉴赏古人写的诗,(简单讲下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其一字音发生变化只是一部分字,其二可以从中学习对仗的要领和一些常见的典故,格律诗是有对仗要求的,(举些律诗的句子)比如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都应为对偶句,其三可以开阔视野,增加词汇量,提高对中国文字的诗性认识。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注:这几句说的自然现象。
“晚照”就是傍晚的阳光,比如红杏尚书宋祁的《玉楼春》中有“且向花间留晚照”的词句;再举个“云”和“雨”相对的例子,比如唐朝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诗中有“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句子。
鉴赏“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翻译为: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用粉笔画一幅画。
加强学生直观感受。
溪水、乌云、楼阁、夕阳西沉。
诗中有画——重点讲解诗歌的形象性、动态性(初起、沉、欲来、风+满)鉴赏“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翻译: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
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分析:古代文人心态,感情投射到了自然万物身上,所以认为一花一草一木,万物皆有情,这其实是古代人天人合一的有情自然观。
另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既然把自然万物都当成了有情有意的朋友,那么在自己失意潦倒时,便会寄情山水,放浪逍遥于自然之间。
这种心态,以庄子为甚,开其先河。
(举例:讲下庄子文章里那个大葫芦大树无用成其大用的故事。
)
再举些生活中感受,小朋友看到喜欢的绿色植物,或去旅游风景区的感受。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注:这两句说的是动物。
关于鸿,鸿就是大雁,也可称为鸿雁。
诗经里有“鸿雁于飞”的句子,曹植的《洛神赋》中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句子;陆游悼念原配夫人沈宛的《沈园二首》里有“曾是惊
鸿照影来”的句子;用于比喻美人的体态轻盈。
另外还有苏轼的“应似飞鸿踏雪泥”,“鸿飞那复计东西”;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等;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它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以及羁旅伤感,所以在诗中被广为引用以寄托此意。
这里点一下,古代的交通不便;文人的异地为官。
中国疆域辽阔,所以离别、相思成为诗句里的典型内容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再加上诗歌具有含蓄之美,所以离别相思又被文人用来作为自己怀才不遇的象征。
这样诗歌欣赏就必须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才能准确理解。
由于历史久远,诗歌创作背景可能会模糊,所以也导致了诗歌欣赏的模糊,这种模糊对现代人提出了挑战,也给现代人增加了审美的自由度。
再举两个与鸿相关的典故:
“鸿雁传书”: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
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故事里有气节、坚持、智慧、计谋、缺一不可。
点一下,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光分数就决定命运的。
)
一个鸿字一方面指大雁,一方面指信件(来鸿),鸿又指“洪”,洪-说文解字:洚水也,洚:水不遵道。
所以洪水就是指水偏离了河道,泛滥成灾。
有意思吧。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有着与西方文字的本质不同。
声音相同就互为指代,这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此类例子,叫古今字(我对这方面不太熟,是不是古今字?还是其他什么。
)解释下古今字,举些例子。
从而告诉学生阅读古文要尽量从上下文中猜测。
这种猜测其乐无穷。
所以一本老子,三千字可以流传三千年,玄而又玄,智慧源源不尽。
“衡阳雁”:为什么范仲淹管雁叫“衡阳雁”呢,这是有原因的,相传大雁南迁飞至衡阳就不再向南飞了,所以称为“衡阳雁”。
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
而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城南回雁峰,故雅称“雁城”。
文化无处不在,一个城市的名字,一座山的名字,一个字的形状,这些文化有什么用呢?因为文化无处不在,所以,文化便有了最大的用处。
比如,生活中说一个人“没文化”,意思指的什么,(让学生回答下,各种答案就能指向根本所在。
)指的就是这个人是个对社会、对人群没有用处的人。
一个对社会没用处的人,就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而获得重视、尊重和赞赏是人自信和成长的动力与基础。
三尺剑六钧弓
注:两种武器。
是长度和重量相对,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30斤,六钧即180斤,用来比喻强弓,比如唐罗隐《登夏州城楼》诗:“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
古代是冷兵器时代,剑代表了金属冶炼工艺的成就。
而弓实现了远距离杀人,是早期武器史上的一大成就。
更需要说明的是,古代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箭成为充满德行的竞赛
活动。
因为射箭要身板挺直,心无杂念,一心一意,不可偏斜。
这正体现了古人诚其行的道德要求。
电影“孔子”里面有个片段就表现了一段孔子与人用射箭进行比赛的故事。
另一点,就是确数和概数之间的关系,三年五载、三心二意、七上八下、等等,在古代三、五、九这些数字是用具体代表抽象的,三尺、六钧也是用具体代表抽象。
代表长、与重。
其实用形象、确定的字、词更能唤起读诗、品诗人的形象思维,带读者进入诗画情境,这也就是平常诗歌欣赏挂在口头的所谓“意象”——这里你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最后讲两句诗的欣赏——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对偶的好处:
两岸-一园;晓烟-春雨;杨柳-杏花;绿-红。
这样读着是不是有韵味,平仄交错。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
句式整齐匀称、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途次:旅途中住宿的地方。
一个是两鬓风霜,疲于奔命,一个是一蓑烟雨,悠然垂钓,述说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和境界吧!
把人在途中与两鬓风霜一结合,是不是暗示出了一生漂泊之感。
把一蓑烟雨与晚钓之翁结合,是不是与淡泊、远害、终老江湖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