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歌赏析
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短歌行:汉乐府《相和歌·平调名》。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掇(duō):拾取;摘取。
讌(yàn):同“宴”。
匝(zā):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译文1: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曹操《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短歌行》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曹操《短歌行》【题解】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建都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采用乐府古题,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造,对五言诗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善于以质朴刚健的语言直抒胸臆,无典雅浮华之弊,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在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的提倡、带动之下,这个时期的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光采夺目的一章——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建安文学”。
曹操的诗今存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本诗选自《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2],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
曹操《观沧海》赏析12篇
曹操《观沧海》赏析曹操《观沧海》赏析12篇曹操《观沧海》赏析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五范文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五范文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中,最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莫过于《短歌行》。
《短歌行》是曹操为表达个人志向与抒发胸襟而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他治国安邦的决心和坚持,同时也描绘了当时乱世的残酷和无奈。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短歌行》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歌体裁的角度来看,《短歌行》采用了古典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四句一段。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富有韵律感,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同时,诗歌还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呼应和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尽”和“流”,正是通过对偶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要追求理想并奋发向前的决心。
其次,从意象的角度来看,《短歌行》运用了丰富而生动的意象,使诗歌更加鲜活、感人。
通过描绘风景和自然景观,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主题得到了更加具体的表达。
例如,“白日依山尽”的描绘,立刻勾勒出一幅美丽而壮丽的山水画面;“黄河入海流”的描写,则传递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生动的意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从情感的角度来看,《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治理乱世的决心。
诗歌中出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语句,表明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展示了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坚定。
而“心悦诚服”。
这些情感的表达,不仅勾勒出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坚持与决心。
最后,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短歌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对比,以形象鲜明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追求理想和坚韧不拔的决心;而“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中的艺术手法,则通过反复加重的语气,展示了作者在战乱中的果敢和英勇。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曹操《短歌行》赏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贤才的深刻思考和热切期望
曹操《短歌行》赏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贤才的深刻思考和热切期望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壮志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贤才的深刻思考和热切期望。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一、作品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已经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高悬夜空的明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的喜鹊向南飞去。
环绕着树反复盘旋,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处?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都真心归顺于我。
2、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太。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衣服的交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价
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价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创作以政治和战争题材为主,风格独特,充满激情和豪气。
曹操的诗歌风格主要特点如下:
1. 雄浑豪放:曹操的诗歌多以豪情壮志为主题,表达他的个人抱负和政治理想。
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气势和雄浑的语言风格,富有霸气和豪放之感。
2. 借古讽今:曹操的诗歌经常借古喻今,以历史典故和传说来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批评和思考。
这种手法使他的诗作具有深度和思想性。
3. 戏谑幽默:曹操的诗歌中也常常带有幽默的成分,他善于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用一些机智诙谐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调侃他人。
4. 丰富的艺术形象:曹操的诗歌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如山川河流、季节变化等,使诗作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对曹操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可以说是正面的。
他的诗作虽然以政治和战争为主题,但不局限于琐碎的政治宣传,而是充满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豪情壮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他的诗作语言雄浑豪放,艺术形象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诗歌赏析解析
1. 观沧海曹操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总领全篇。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线索。
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观”二字传达出作者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实景)是俯瞰沧海的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海面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的辽阔苍茫景象。
“何”是“多么”的意思,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大海苍茫动荡景象时的惊奇与赞美之情。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实景)静景,写岛上树木和野草,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衬托出大海的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景)动景,具体描绘海上景色的变化,表现出大海惊人的力量、宏伟的气象和磅礴的气势。
“涌”字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出壮阔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以上8句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刻画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景)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豪迈自信气概,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奋发昂扬的精神。
“若”表明所写是想象之景,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和雄心壮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豪迈自信气概,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奋发昂扬的精神。
曹操的古代诗歌大全赏析
曹操的古代诗歌大全赏析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我在此整理了曹操的古代诗歌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曹操的古代诗歌赏析1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唯一作: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一作:皎皎)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曹操的古代诗歌赏析21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内容理解①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写的景物有: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海面上的洪波、秋风,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②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③“东临褐石,以观沧海”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④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辣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动静结合写出大海的威严和辽阔,含蓄地表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⑤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了铺垫。
)⑥请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赏析。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⑦赏析“树木丛生,白草丰茂”(“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内容理解①“杨花落尽子规啼”在诗中的作用?(这句诗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通过写景,又暗写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②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的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
曹操《观沧海》赏析
曹操《观沧海》赏析《观沧海》是曹操的一篇代表作,诗歌通过对于沧海的描绘和歌咏,表现出他壮阔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以下从诗歌的意境、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一、历史背景《观沧海》写于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已经初步统一了北方,正准备进一步统一全国。
诗中的“观沧海”是他站在碣石山观看大海时的亲身感受。
在这首诗中,曹操通过描绘大海的广阔无垠和气势磅礴,表达了他对一统天下的执着追求和必胜信念。
二、诗歌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展现了一幅大气磅礴的海景画卷。
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大海的广阔与山的峻峭,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展示了大海生物的丰富多彩,为后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作好了铺垫。
诗的末尾,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十六个字赋予了大海一种浩渺无边的气势,构造了诗的高潮部分,令人回味无穷。
三、写作手法曹操在《观沧海》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包括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静态描写,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是动态描写,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生命力。
此外,“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实相生,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将眼前的海景与想象中的宇宙景象相结合,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壮美。
四、情感表达《观沧海》寄托了曹操深深的感概。
诗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人情感的直接表达,体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宽广胸怀。
通过对大海的描绘和歌咏,表达了曹操的壮阔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整首诗情感饱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五、文化精神《观沧海》一诗,曹操以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来比喻他的胸怀和抱负,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念以及对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展示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的卓越才能,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度和精髓。
曹操 短歌行 赏析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作品《短歌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以下是对《短歌行》的赏析:
《短歌行》是曹操在徐州战胜吕布后,返回许都途中创作的。
这首诗运用了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曹操在压力重重的战争时刻下的坚定决心和自信心。
诗的开头两句:“对海而唱,逼万斛之船,临河而踏,穿桥孤屿”。
通过这两句,诗人展示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曹操身处在海滨和河边,面对大海和浩瀚的河流,他并不畏惧,反而高唱百舸争流的豪情,表示他将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接着,诗歌将焦点转移到曹操的敌人身上,描绘了他对吕布的胜利:“白驹过隙,飞电踏空,犁庭扫穴,狗彘不敢昂”。
这些字句形象地表达了曹操军事才能的强大和吕布败北的无能。
然后,诗歌提到曹操在回程中遭遇艰难,面对险阻,“万国都来朝,贡献不称觞”。
曹操的壮志豪情和能力已经让人尽皆敬仰,但他仍然面临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威胁和困扰。
最后,诗歌回到曹操本人身上,表现了他的胸怀和志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曹操对美丽的江山心生痴迷,同时也表明他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英雄人物为之效力。
总体来说,曹操的《短歌行》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自信心,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特有的气概和胸襟。
这首诗也被后世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短歌行》曹操原文赏析
《短歌行》曹操原文赏析引导语:《》是汉末政治家、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
其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下面,小编为你收集了短歌行相关的资料,供君赏析!短歌行魏晋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词句注释】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短歌行-曹操原文:短歌行曹操〔两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①当:临。
②几何:多少。
意思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
③去日:过去了的日子。
④这句对应首句,表达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更应慷慨高歌,只是苦于忧思重重,难以释怀。
⑤杜康:相传是古代最早的造酒人,此处代指酒。
⑥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衿,衣领。
⑦悠悠:形容忧虑不断。
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念。
⑧但:只。
君:指贤才。
⑨沉吟:指低声吟咏《诗经》中的《子衿》一诗。
⑩呦呦:鹿叫声。
⑩苹:艾蒿。
?鼓:弹奏。
B掇:拾取。
此句意将贤者比为高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喻指人才难得。
?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
陌、阡,田野中纵横交错的小路。
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
存:问候。
⑩契阔:久别。
谈燕:欢饮畅谈。
燕通“宴”。
?乌鹊:乌鸦。
8吐哺:热情接待,不敢怠慢。
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四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顺。
短歌行-曹操拼音解读:duǎngēhángcáocāo〔liǎnghàn〕duìjiǔdānggē,rénshēngjǐhé!pìrúcháolù,qùrìkǔduō。
kǎidāngyǐkāng,yōusīnánwàng。
héyǐjiěyōu?wéiyǒudùkāng。
曹操的短歌行赏析
曹操的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曹操的经典诗作之一。
一、诗歌内容与主题这首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中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篇,感叹人生短暂,犹如朝露转瞬即逝,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接着,诗人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里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与思念。
曹操将贤才比作心中所念之人,为了他们,自己沉吟思索,久久不能释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描绘了宴会上宾客欢聚的场景,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欢迎和礼遇,希望他们能前来归附自己。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以明月比喻贤才,表达了对贤才难得的忧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写贤才远道而来,曹操与他们欢聚畅谈,回忆往日恩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绕树寻找栖息之地比喻贤才在乱世中寻找明主,暗示贤才应归附自己。
最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态度和统一天下的决心。
二、艺术特色1. 用典巧妙•诗中多处引用《诗经》等经典著作中的句子,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 比喻形象•以明月比喻贤才,以乌鹊比喻贤才在乱世中的彷徨,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3. 韵律优美•诗歌采用四言句式,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历史价值与影响《短歌行》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也反映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胸怀和抱负。
在历史上,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引用或化用《短歌行》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和政治的思考。
同时,曹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
汉末曹操诗作《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末曹操诗作《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诗词:曹操〔东汉〕原文: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行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奉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珪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季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此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亮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间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舞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勉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主动向上的。
其主旨表达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洁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详细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翻译:其一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扬慷慨,愁闷长期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由于您的原因,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闲得意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曹操诗歌研究
曹操诗歌研究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号太祖,汉族,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他是东汉末年乱世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以其雄才伟略,不仅在政治、军事领域有卓越的表现,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高尚情操,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变迁和战乱时代的特点。
本文将对曹操的诗歌进行研究。
一、曹操的诗歌特点1. 抒发豪情壮志:曹操的诗歌常常表现出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他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激励人心,表达出实现统一天下和恢复汉朝的决心与志向。
2. 叙述战争与政治:曹操处在一个混乱的乱世时期,他的诗歌往往以战争和政治为题材,用雄辩的词句描述兵戎相见的场面,展示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3. 描绘自然景物:尽管曹操的诗歌主要以政治和战争为主题,但他也有少量以山水自然景物为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描绘了山河壮丽景色,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二、曹操代表作品赏析1. 《短歌行》短歌行以曹操自我表白的方式,展现了他对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对乱世的反思。
其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大自然壮丽景色,与年少时诗人的豪情壮志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旋律激昂,表达出曹操的壮志与缅怀。
2. 《观沧海》观沧海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对时光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曹操以海洋作为喻体,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全诗用词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产生共鸣。
三、曹操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曹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创作风格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诗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内容体现了乱世中人们的苦难和坚韧。
他的创作充分展示了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多重身份,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结论通过对曹操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文学成就和他在乱世中的作用。
曹操以他豪情壮志的诗歌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将士之心,同时也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对自然景观和生命的思考。
曹操短歌行全文及译文赏析
曹操短歌行全文及译文赏析
曹操短歌行,是一首十七世纪中国项羽王朝知名诗人曹操的著名诗歌,这首诗歌颇具情怀,表达了曹操心中进退两难、纠结不安的心情。
诗歌全文:
垂杨君子,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上有青冥,下有渊明;
夜郎自叹流年去,
无计留春住。
译文:
垂杨君子,在天愿做双飞翼的鸟,
在地愿可以像连理枝一样紧紧地抱着。
上有苍穹,下有渊深;
夜郎历历回首流年无情而逝去,
也无法再留住春天了。
赏析:
曹操短歌行具有表面简单却深刻的确切意义。
poet表达了自己连理枝般紧密的梦想:他仰望苍穹,许愿可以像双飞翼的鸟一样翱翔;他又瞻望渊深,但却又叹息流年无情,春天早已老去。
这首诗歌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营造出一种用遥远的情怀去凝视时光流逝的意境。
曹操短歌行充满了强烈的哲理色彩与人的洞察力,在极尽深刻的诠释了苍茫的过往,并且勾勒出这美好的梦想。
莎士比亚曾把春天比喻为“人生的开始”,但曹操觉得只有留住美梦才能与那永远流逝而去的春天相配。
他唱出了一曲绵延蜿蜒的挣扎之歌,要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在时光荏苒间实现自我的愿望。
曹操短歌行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诗人,也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实现了自我的梦想,面对给过去痕迹所留下的孤独和寂寞,他们自由奔放
地唱起歌来,任由自己在流逝中沉沦。
曹操短歌行不仅如此,更像一道星空下的梦幻曲线,让人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诗歌赏析曹操生平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魏书》)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龟虽寿”1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
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
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
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
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
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
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
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的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
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
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背景】中平六年(一八九),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2自己把持了政权。
初平元年(一九○),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
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
所以“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蒿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是当时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赏析1】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
(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
形势是大好的)诗人对此事的态度怎样呢?“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
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怎样呢?悲愤、失望;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由于连年战争,将士的铠甲不离身,长出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
面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
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
形势是大好的。
可是,这大好形势,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
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
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
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给予无情的揭露,井对以此造成的战乱,予以严厉的抨击。
诗的结尾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的画面,连年战乱,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人民死亡惨重,百不余一,使富饶的北方,变得满目痍瘦,哀鸿遍野。
到处是白骨累累,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之声。
面对这一惨绝人寰的图景,诗人发出了“念之断人肠”的呼喊。
《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
3【赏析2】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
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
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
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
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
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
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
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
”读此诗,恰如其分呀!《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
“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
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
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
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
《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
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
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
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
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