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女性人口迁移的发展及其结构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5年 第11卷 第2期

MARKET&DE MOGRAPH I C ANALYSI S Vol.11 No.2 2005

当代中国女性人口迁移的发展及其结构特征

张善余,俞路,彭际作

(华东师范大学 人口研究所,上海 200062)

摘要:近年中国的人口迁移得到了大发展,其中女性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男性,人口迁移中长期的男

性优势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女性迁入人口对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化地区有很高的集中度,主要

迁出源是位于中西部的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省区。在不同的女性人口之间,较年轻的未婚者迁移率

明显高于已婚者,此外,受教育程度、民族成分等对迁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女性;人口迁移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46(2005)02-0013-07

D evelop m en t of Con te m porary Fema le M i gra ti on of Ch i n a

and Its Structura l Character isti cs

ZHANG Shan2yu,Y U Lu,PENG J i2zuo

(Popu lation Institu te,East Ch ina N or m al U n 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The m igrati on of China has got the big devel opment recent years.The s peed of fe2

male m igrati on gr ow re markably faster than the male,the male advantage in m igrati on have al2

ready not existed basically.The bulk of the fe male m igrant concentrated in the s outheastern ur2

banized areas,they mainly came fr o m the m iddle and western p r ovinces,such as J iangxi,Hu2

nan,Anhui and Sichuan.Bet w een the different fe male populati on,the m igrati on rate of the un2

married is obvi ous higher than married,in additi on,the level of educati on,the ethnic composi2

ti on as well as other fact ors als o have certain influence t o the m igrati on rate.

Key words:fe male;m igrati on

1 女性人口迁移的大发展和男性优势的消失

人口迁移中的性别选择通常表现为男性优势,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个普遍现象,长距离迁移中的男性优势尤为明显。如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县内人口迁移率、州内跨县迁移率和州际迁移率,男性分别比女性高2%、5%和10%[1];日本2000年男性府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内迁移率比女性高0.06倍,跨府县迁移率比女性更高出0.36倍[2]。在中国,人口迁移中的男性优势也曾长期保持,这在前几十年许多人口净迁入区的高性别比中可以看得很清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全部迁移人口的性别比为123.1,其中省内迁移为119.3,省际迁移为139.1,男性均大大超过女性。近十年来,在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人口

收稿日期:2004-11-07

作者简介:张善余(1942—),男,江苏镇江人,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5年 第2期

迁移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其中女性人口迁移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男性。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0.1%抽样数据推算,全国女性省际迁移人口约为1600万人,比四普增长2.5倍,而男性只增长了1.85倍。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动,五普的省内迁移数据不能与四普直接比较,如按照相同口径做一个大致的推算,则五普的女性省内跨县市迁移人口约为2000万人,比四普时增长0.9倍,而男性增幅则不到0.4倍。五普前5年全部迁移人口的性别比为91.2,其中省内迁移为85.0,省际迁移为112.0,均比四普时大幅度下降。以上态势清楚地说明,近年中国的女性人口迁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前述男性优势基本上已不复存在,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现象。

女性人口迁移的大发展,以及男性优势的消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它说明中国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女性往往较多地处在从属的地位,主动性的人口迁移较少,而且相对于男性更多地偏重于婚姻迁入、家属随迁等社会性原因,迁移距离也比较短。而近十余年在中国的发展大潮中,女性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大量走出家门,像男性一样在异地他乡广泛从事各种经济文化活动,据推算,五普时务工经商的女性迁移人口比四普增长了2.1倍,增幅大大超过其他迁移原因,也显著超过男性;在女性省际迁移总量中,务工经商的比重竟高达60%,而四普尚不到20%(见表1),这一点无疑是促成女性人口迁移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表1 中国女性人口迁移的原因构成(%)

原 因

五 普

总计省内省际汉族少数民族

四 普

省内省际

务工经商25.314.559.925.918.216.419.4工作调动2.42.81.42.43.06.97.9分配录用2.53.00.92.52.94.62.4学习培训10.612.44.810.510.911.95.7婚姻迁入20.724.010.420.228.327.629.9其他 38.443.522.538.636.732.634.7

资料来源:①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Z];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2002.②人口普查1‰光盘(以下各表、图来源均同此).

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女性就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男性。1990年女性占全部在业人口44.96%,2000年增至45.34%;在非农产业中女性的比重更由38.72%增至39. 66%。由于绝大多数经济性迁移人口从事的都是非农产业,因此上述变动对男性优势的减小乃至消失影响很大。女性就业尤其是非农就业增长得比男性更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

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密集特别是女性劳动密集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五普与四普相比,全部在业人口中,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10.6%大幅度上升到16. 1%,增量中女性即占了大部分。在全部工业在业人口中,纺织业、服装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合计所占比重由18.45%升至20.18%,其“主力军”也是女性。近十余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成长起一批世界级的大工业基地,在城镇乡村的几乎每一个地方,形形色色的商业、餐饮业和服务业非常兴旺,它们都是吸引女性就业迁移的强大引力源。

当然也必须指出,在不断向着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女性在总体劳动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相对于男性的就业优势,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女性在业人员的低工资。据第二次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近年中国男女工资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的平均收入只达到男性的70%,两性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7.4个百分点。这一点无疑是促成女性经济性人口迁移大发展以及男性优势消失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生理的和传统习俗上的原因,女性到一定年龄都要结婚和生育,这已成为她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分水岭,对就业影响很大。女性婚前的几年是经济性迁移就业的“黄金时期”,而其供给则几乎是无限量的,这一点显然已为许多企业的雇主们所认识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以广东省巨大的工业城市东莞为例,曾有作者谈到:“东莞的许多企业都不雇佣已婚妇女。如未婚妇女怀孕了,也不得不离开企业。即使是已婚夫妻,也不能同住一个宿舍。”[3]这种在劳动雇用上对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