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

合集下载

单片机系统常用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单片机系统常用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引言概述:单片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由单片机芯片以及与之配套的外围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组成。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本文将继续深入探讨单片机系统的常用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正文内容:1.时钟电路1.1晶振电路晶振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系统的时钟信号。

晶振电路可以通过外部晶振或者由单片机内部产生的时钟源来实现。

1.2PLL电路PLL电路(PhaseLockedLoop)可以通过将输入信号与一个本地振荡器(通常为晶振)频率和相位锁定来提供精准的系统时钟。

PLL 电路在需要稳定时钟的系统中非常常见。

1.3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用于初始化整个系统,在系统通电或发生异常情况下,将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

复位电路通常由电源复位和外部复位信号组成。

2.存储器接口电路2.1RAM电路RAM电路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在单片机系统中起到缓存作用。

常见的RAM电路有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

2.2ROM电路ROM电路用于存储常量和程序代码,它是只读存储器,一旦存储内容被写入后将无法修改。

常见的ROM电路有EPROM、EEPROM和闪存。

2.3外部存储器扩展电路由于单片机内部存储器有限,常常需要扩展外部存储器来满足系统需求。

外部存储器扩展电路主要包括地质解码电路和控制信号电路。

3.通信接口电路3.1串口电路串口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接口电路,它允许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常见的串口通信标准有RS232、RS485和TTL等。

3.2并口电路并口电路主要用于并行数据通信,它通常用于连接显示器、打印机和外部存储设备等外部设备。

3.3SPI接口电路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它通过四根信号线实现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3.4I2C接口电路I2C(InterIntegratedCircuit)是一种支持设备间通信的串行总线,它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并通过两根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

单片机输入和输出

单片机输入和输出

单片机输入和输出在现代电子技术的领域中,单片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个小巧但极其聪明的“大脑”,能够控制和处理各种电子设备的运行。

而单片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则是实现其控制和交互作用的关键。

首先,咱们来聊聊单片机的输入。

简单来说,输入就是单片机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

就好像我们的眼睛、耳朵和皮肤感知外界一样,单片机也需要通过特定的接口和电路来感知外部的状态和数据。

常见的输入方式有数字输入和模拟输入。

数字输入呢,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高电平(通常表示为1),要么是低电平(通常表示为0)。

比如说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可能给单片机一个低电平,松开的时候就是高电平。

这种简单的“是”与“否”的信息,对于单片机来说非常容易处理。

而模拟输入就稍微复杂一些了。

想象一下,要测量温度、光线强度或者声音的大小,这些都是连续变化的量,不是简单的 0 和 1 能表示的。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把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单片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

举个例子,一个温度传感器会根据环境温度产生一个相应的电压值,这个电压值就是模拟信号。

单片机通过 ADC 把这个电压值转换成数字值,然后根据这个数字值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

再来说说单片机的输出。

输出就是单片机把处理后的结果或者控制信号传递给外部设备的过程。

数字输出和数字输入类似,也是高电平和低电平。

比如控制一个LED 灯的亮灭,高电平让灯亮,低电平让灯灭。

模拟输出相对来说不太常见,但在一些需要精确控制的场合也会用到。

比如控制一个电机的转速,就需要输出一个连续变化的电压值。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输入输出方式,还有一些特殊的输入输出方式,比如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就像是一个人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话,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输,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只需要很少的线路,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SPI(串行外设接口)和 I2C(集成电路总线)等。

单片机中的数字输入输出接口设计原理

单片机中的数字输入输出接口设计原理

单片机中的数字输入输出接口设计原理数字输入输出(Digital Input Output,简称DIO)是单片机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接口类型。

单片机通过数字IO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控制和通信功能。

本文将介绍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工作原理。

一、数字输入输出接口概述数字输入和输出接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重要手段。

数字输入主要用于读取外界的状态信息,数字输出则用于控制外部设备。

数字输入/输出接口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引脚配置和控制寄存器。

引脚配置:单片机的每一个引脚都可以配置为输入或输出。

当引脚被配置为输入时,它可以读取外部设备的电平或状态信息。

当引脚被配置为输出时,它可以输出控制信号或数据给外部设备。

控制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用于配置引脚的相关属性和工作模式。

通过写入特定的数值到控制寄存器,可以设置引脚的工作模式、电平状态和其他属性。

控制寄存器的位定义了不同的功能,每个位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控制信号。

二、数字输出接口设计原理数字输出接口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控制信号或数据。

通过配置引脚为输出模式并设置相应的控制寄存器,可以实现数字输出。

数字输出接口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脚配置: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引脚作为输出口。

引脚应具备输出功能,并且能够满足所需的电流和电压要求。

通常情况下,单片机的引脚可配置为不同的输出模式,如推挽输出、开漏输出等。

2. 输出模式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输出模式。

推挽输出模式可以提供高的输出电流能力,适用于直接驱动负载;开漏输出模式则适用于需要外接电阻上拉的情况。

对于需要输出PWM信号的情况,可以选择PWM输出模式。

3. 控制寄存器设置:配置输出引脚的相关属性和参数。

控制寄存器包括输出模式、输出状态选择、输出电平控制等。

通过写入相应的数值到控制寄存器,设置输出引脚的工作模式和电平状态。

4. 输出电平控制:根据需要,设置输出引脚的电平状态。

输出引脚可以输出高电平(1)或低电平(0),控制寄存器中的特定位用于选择输出电平。

单片机的外围电路

单片机的外围电路

键盘电路设计要点
1 2
去抖处理
消除按键按下时的抖动,确保一次只识别一个按 键。
独立按键与矩阵按键的选择
根据按键数量和单片机I/O口资源选择合适的键 盘形式。
3
接口类型
根据单片机和键盘的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连接方 式,如直接连接或通过I2C、SPI等通信协议连接。
05
通信接口电路
通信接口电路的作用与类型
寻址方式
每个设备具有唯一的地址,通过地址码进行访问。
数据传输速率
最高可达400kHz。
06
外围电路的干扰与防护
外围电路的干扰来源与影响
01
02
03
04
电源噪声
由于电源线路上的电压波动和 电流脉冲,可能导致单片机工
作异常。
信号线耦合
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 ,可能导致信号的畸变或噪声

接地回路
不同电路之间的地线连接可能 形成地线回路,导致噪声和干
扰。
空间辐射
来自其他电子设备或自然界的 电磁波可能对单片机产生干扰

干扰的防护措施
电源滤波
在电源入口处加入滤波 器,减少电源噪声的干
扰。
隔离与屏蔽
对容易受到干扰的信号 线进行隔离或屏蔽,降 低信号线耦合的影响。
合理的接地
采用单点接地、多点接 地或混合接地方式,减
少地线回路的干扰。
空间滤波
在单片机周围加装电磁 屏蔽材料,减少空间辐
单片机外围电路
• 单片机外围电路概述 • 电源电路 •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 显示与键盘电路 • 通信接口电路 • 外围电路的干扰与防护
01
单片机外围电路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单片机中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讲解

单片机中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讲解

单片机中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讲解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作为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和外部设备接口的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其中,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是单片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设备的高效通信和数据交换。

本文将就单片机中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进行详细讲解。

一、基本概念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 Interface,简称I/O Interface)是单片机与外设之间传输数据、信号的桥梁。

它负责转换单片机内部的电信号与外部设备的电信号之间的逻辑和电平转换。

在单片机应用中,常见的外部设备包括按键、LED灯、LCD显示屏、步进电机等。

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1. 数字输入接口数字输入接口主要通过端口的工作方式与外设通信,常见的数字输入接口有通用并行接口(General Purpose Parallel Interface,简称GPIO)和外部中断(External Interrupt)。

GPIO是单片机中最常见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它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单片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GPIO的主要功能是将单片机的高低电平与外部设备的高低电平进行转换。

通过控制GPIO的输入输出状态,可以实现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外部中断是一种特殊的输入接口,它能够实现对外部事件的高效响应。

当外部事件触发时,单片机会立即跳转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进行处理。

外部中断常用于读取按键输入、检测传感器状态等场合。

2. 数字输出接口数字输出接口是单片机将数据传输出给外部设备的接口。

常见的数字输出接口有通用并行接口(GPIO)、定时器(Timer)和比较器(Comparator)。

GPIO作为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在数字输出方面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控制GPIO的输出状态,单片机可以向外设发送数据、控制外设的开关状态等。

定时器是一种重要的数字输出接口。

单片机常用接口剖析

单片机常用接口剖析

单片机常用接口剖析在当今的电子技术领域,单片机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

从智能家居到工业控制,从医疗设备到消费电子,单片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单片机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的通信和交互,离不开其丰富多样的接口。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单片机常用的接口。

一、GPIO(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 接口是单片机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接口之一。

它就像是单片机与外部世界的“手”,可以通过编程来设置为输入或输出模式。

在输出模式下,我们可以控制 GPIO 引脚输出高电平(通常为+33V 或+5V)或低电平(0V),从而驱动各种外部设备,如LED 灯、继电器、电机等。

例如,要让一个 LED 灯亮起,只需将对应的 GPIO引脚设置为高电平,电流流过 LED 使其发光。

在输入模式下,GPIO 引脚可以检测外部信号的状态,比如按键的按下与松开。

当按键按下时,引脚电平可能从高变为低,单片机通过读取这个电平变化来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 接口常用于单片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

它实现了数据的逐位传输,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在很多场景下已经足够满足需求。

想象一下,我们要将单片机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电脑上进行分析,或者从电脑向单片机发送控制指令,这时候 UART 就派上用场了。

UART 通信需要设置波特率(数据传输的速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位等参数,以确保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 MAX232 等芯片将单片机的 TTL 电平(0 5V)转换为 RS232 电平(-10V 到+10V),以便与电脑等标准 RS232 接口设备进行通信。

三、SPI(串行外设接口)SPI 接口是一种高速的同步串行通信接口,常用于连接需要快速数据传输的外部设备,如闪存、传感器等。

SPI 接口通常由四根线组成:时钟线(SCK)、主机输出从机输入线(MOSI)、主机输入从机输出线(MISO)和片选线(CS)。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处理和控制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通常需要与外设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因此,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单片机输入输出方式,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并口输入输出并口输入输出是最常见和简单的一种方式。

通过并行数据总线,单片机可以一次性传输多位二进制数据。

并口通常与外设芯片或者外围元件连接,例如LCD显示屏、键盘等。

并口输入输出的优点是速度快、数据传输稳定可靠,但同时也存在缺点,例如占用较多的引脚资源和布线不便等。

二、串口输入输出串口输入输出是一种使用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与并口输入输出相比,串口只能传输一位二进制数据。

但是,串口具有节省引脚资源、传输距离较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串口输入输出通常与外设设备或者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

串口通信有两种常见标准:RS232和RS485。

RS232主要用于与计算机通信,而RS485多用于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三、模拟输入输出模拟输入输出是一种以模拟电压或电流形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单片机可以通过模拟输入输出来与模拟信号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

例如,通过模拟输入可以采集温度、湿度等模拟信号,通过模拟输出可以控制电机、电阻等模拟设备。

模拟输入输出的优点是能够处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但在数据精度和稳定性上相对数字信号略有不足。

四、计时器/计数器输入输出计时器/计数器是单片机内部的一个模块,用于测量时间间隔或者对外部事件进行计数。

通过配置计时器/计数器的一些参数,可以实现输入输出功能。

例如,通过计时器/计数器输入输出可以实现PWM输出控制、捕获外部脉冲等功能。

计时器/计数器输入输出的优点是精度高、灵活性强,但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配置知识。

五、中断输入输出中断输入输出是单片机在执行主程序的同时,能够监听外部事件的一种机制。

当外部事件满足特定条件时,单片机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来处理。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1. 简介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单片机是最常用的核心处理器之一。

单片机通过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单片机输入输出设备接口,包括数字输入输出口、模拟输入输出口、串行通信接口等。

2. 数字输入输出口(GPIO)数字输入输出口(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简称GPIO)是一种常见的单片机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它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对内部资源的输入和输出。

单片机的GPIO包括多个引脚,每个引脚可以作为输入口或输出口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引脚设置为输入模式或输出模式,并通过编程对引脚进行读写操作。

2.1. 输入模式在输入模式下,GPIO可以用作输入接口,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

在单片机中,通常使用输入状态寄存器(Input Status Register)来存储外部信号的状态。

当外部设备产生一个高或低电平信号时,单片机可以通过读取输入状态寄存器来获取该信号的状态。

2.2. 输出模式在输出模式下,GPIO可以用作输出接口,控制外部设备的状态。

在单片机中,通常使用输出数据寄存器(Output Data Register)来存储输出数据。

通过向输出数据寄存器写入高或低电平信号,单片机可以控制外部设备的状态。

3. 模拟输入输出口(ADC和DAC)除了数字输入输出口,单片机还可以提供模拟输入输出口。

模拟输入输出口分为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和数字模拟转换器(DAC)两种。

3.1. 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简称ADC)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电压分压、采样等方法,单片机的ADC模块可以将外部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供单片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3.2. 数字模拟转换器(DAC)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简称DAC)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单片机输入输出口接的使用

单片机输入输出口接的使用

功率驱动输出口的应用实例
控制大功率设备
功率驱动输出口可以用 来控制大功率设备的开 关状态,例如,控制一 个大功率电机的启动和 停止。
控制舵机
功率驱动输出口可以用 来控制舵机的旋转角度 和方向,例如,控制舵 机来操作机械臂或机器 人的关节。
控制电磁阀
功率驱动输出口可以用 来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状 态,例如,控制电磁阀 来控制气动设备的动作。
中断触发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设置中断触发条件,如电平变化、脉冲等。
中断处理程序
编写中断处理程序,在中断发生时执行相应 的操作。
中断优先级
设置中断优先级,以便在多个中断同时发生 时进行优先处理。
中断使能/禁用
控制是否允许中断发生,以便在需要时关闭 中断。
05 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应用 实例
数字输入口的应用实例
读取开关状态
处理程序。
03 单片机输出口的使用
数字输出口的使用
数字信号输出
单片机可以通过数字输出口输出高低电平信号,用于控制外部电路 的开关状态。
驱动LED灯
数字输出口可以驱动LED灯,实现LED的亮灭控制。
控制继电器
数字输出口可以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状态,通过继电器实现大电流或高 电压设备的控制。
模拟输出口的使用
模拟输入口的应用实例
读取模拟传感器
模拟输入口可以用来读取模拟传感器的输出 信号,例如,读取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等。
读取电位器
模拟输入口可以用来读取电位器的输出电压,例如 ,读取一个电位器以获取一个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
读取光敏电阻
模拟输入口可以用来读取光敏电阻的输出电 压,例如,读取一个光敏电阻以获取环境光 的强度。

单片机输入输出接口的使用

单片机输入输出接口的使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DQ CLK Q
R
P2.n P2口
T
引脚
MUX
读引脚
2020/5/4
2.P2口作为地址总线
在系统扩展片外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且容量超过 256B (用MOVX DPTR指令)时,CPU发出控制电平“1”,使多路 开关MUX倒内部地址线。此时,P2输出高8位地址。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DQ CLK Q
T1
P0.n P0口
T2
引脚
MUX
读引脚
2020/5/4
② 输入时----分读引脚或读锁存器
读锁存器:有些指令 如:ANL P0,A称为“读-改-写”
指令,需要读锁存器。
上面一个缓冲器用于读端口锁存器数据。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地址/数据 VCC 控制
DQ CLK Q
作为扩展系统的地址总线, 输出高8位地址, 与P0 口
一起组成 16 位地址总线。 对于 8031 而言, P2 口
一般只作为地址总线使用, 而不作为I/O线直接与外
部设备相连。
2020/5/4
地址/数据 VCC 控制
DQ CLK Q
T1
T2 MUX
P0.n P0口 引脚
读引脚
2020/5/4
2、P0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真正的双向口
▪ P0引脚输出地址/输入数据
输入信号是从引脚通过输入缓冲器进入内部总线。
此时,CPU自动使MUX向下,并向P0口写“1”,“读
引脚”控制信号有效,下面的缓冲器打开,外部数据读入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第二输出功能 VCC

单片机常见输入输出模式

单片机常见输入输出模式

单片机常见输入输出模式单片机(Microcontroller,简称MCU)是一种集成电路,集中了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是单片机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常见的几种输入输出模式。

1. 并行输入输出模式并行输入输出模式是最常见的单片机与外设进行数据交互的方式。

在并行输入输出模式下,单片机与外设之间通过多个数据线同时传输多位数据。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传输速度快,但需要较多的引脚资源,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

2. 串行输入输出模式串行输入输出模式是一种将数据逐位进行传输的方式。

在串行输入输出模式下,单片机与外设之间通过单个数据线逐位传输数据。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占用较少的引脚资源,适用于空间有限且对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应用。

3. 通用异步收发器模式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是一种单片机常用的输入输出模式。

UART内部有一个缓冲区,可以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使用UART进行数据传输时,单片机通过配置相关寄存器的参数来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等通信参数,然后可以通过读写缓冲区来进行数据的收发。

4. 并行输入捕获/输出比较模式并行输入捕获(Input Capture)和输出比较(Output Compare)是单片机中常用的定时器功能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单片机可以通过定时器模块捕获外部信号的边沿触发事件,并记录下触发事件的时间戳。

同时,单片机还可以通过定时器模块产生输出信号,并与外部信号进行比较。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对时间进行精确控制的应用,如测量脉冲宽度、频率测量等。

5. 脉冲宽度调制模式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技术。

在PWM模式下,单片机通过定时器模块产生周期固定的脉冲信号,并通过改变脉冲的占空比来模拟出不同的电平信号。

单片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

单片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

温度控制
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和当前温度值, 单片机通过模拟量输出调节加热 元件的功率,实现温度的控制。
温度报警
当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范围时, 单片机通过模拟量输出驱动报警 器,发出报警信号。
案例三:智能家居系统
01
灯光亮度调节
通过模拟量输入,单片机可以接收来自用户控制面板的亮度设定值,通
过模拟量输出调节灯光驱动器的输入电压或电流,实现灯光亮度的调节。
流量控制
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单片机可以检测流量传感器的流量信号,并根据设定的流量值调节泵或阀门的开度,实现流量 的控制。
液位控制
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单片机可以检测液位传感器的液位信号,并根据设定的液位值调节进出水阀门的 开度,实现液位的控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掌握模拟量输入输出原理 了解模拟量输入输出的基本原理, 包括AD转换、DA转换等,是实 现模拟量输入输出编程的基础。
合理使用中断 单片机的中断功能可以实现实时 处理和多任务并发执行,合理使 用中断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响 应速度。
编程实例解析
模拟量输入实例
以ADC(模数转换器)为例,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模拟量的输入。具体实现方法 包括选择合适的ADC通道、配置相关寄存器、编写AD转换函数等。
模拟量输入输出在单片机中的应用
传感器数据采集
单片机通过模拟量输入接口采集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如温度 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控制系统
单片机通过模拟量输出接口控制外部设备的运行,如电机、灯光等。
信号调理
单片机在模拟量输入输出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信号的放大、滤波、 线性化等调理操作,以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单片机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方式解析

单片机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方式解析

单片机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方式解析概述: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备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处理、输入输出等。

然而,单片机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方式却是一项关键技术,它与单片机的性能、应用领域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单片机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方式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数据输入方式:数据输入是单片机获取外部信息的方式,常见的数据输入方式有以下几种:1.1 按键输入:按键输入是单片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据输入方式之一。

它利用按键开关以二进制的方式输入数据,通过对按键状态进行检测,确定按键是否按下。

按键输入的原理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需要用户交互的应用场景。

1.2 串口输入:串口输入是一种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将数据输入到单片机的方式。

它可以与各种外部设备(如计算机、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与交换。

串口输入方式具备速度较高、传输距离远、通信接口相对简单等优点,因此在许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3 ADC输入: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输入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式。

单片机中的ADC模块可以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单片机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和分析。

ADC输入方式在许多需要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处理的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数据输出方式:数据输出是单片机向外部设备发送信息的方式,常见的数据输出方式有以下几种:2.1 数码管输出:数码管输出是单片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据输出方式之一。

通过控制数码管的段选和位选,单片机可以向数码管发送相应的数字信号,以实现数字的显示功能。

数码管输出方式简单、直观,因此在很多需要数字显示的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LED输出:LED输出是一种通过控制LED灯的亮灭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单片机通过控制LED的驱动电路,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显示效果,如点亮、闪烁等。

LED输出方式具有功耗低、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灯、显示屏等需要显示信息的设备。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及应用案例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及应用案例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及应用案例单片机(Microcontroller,简称MCU)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自动化控制、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方式及应用案例。

一、单片机的输入方式单片机通过输入方式接受外部信号,常见的输入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键输入:通过连接按键开关与单片机的IO口实现输入。

按键可以是矩阵键盘、触摸按键等。

单片机可以通过读取IO口的电平状态来判断按键是否按下,从而触发相应的事件或功能。

2. ADC输入: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处理。

通过ADC接口,单片机可以读取各种类型的模拟信号,如温度、光强、电压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温度测量、光强检测等。

3. 串口输入:单片机可以通过串口接收器(UART)实现串行数据的输入。

串口输入广泛应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的场景中,如与电脑、传感器、无线模块等进行数据交互。

二、单片机的输出方式单片机通过输出方式控制外部设备,常见的输出方式有以下几种:1. 数字IO口输出:单片机的数字IO口可以输出高或低电平来控制外部设备。

例如,通过控制IO口输出高电平,可以点亮LED灯,驱动蜂鸣器等。

2. PWM输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是一种周期性变化占空比的信号。

单片机可以通过PWM输出口生成特定频率、特定占空比的PWM信号,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LED亮度调节等场景中。

3. DAC输出: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

通过DAC接口,单片机可以输出模拟信号,如音频信号、电压信号等。

三、单片机输入输出应用案例1. 温度监测系统:利用单片机的ADC输入功能,连接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结果显示在LCD屏幕上。

单片机第5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讲解

单片机第5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讲解

P2口—1.作为输入/输出口。 2.作为高8位地址总线。
P3口—P3口为双功能 1.作第一功能使用时,其功能为输入/输出口。 2.作第二功能使用时,每一位功能定义如下表
所示:
端口引脚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第二功能 RXD (串行输入线) TXD (串行输出线) INT0(外部中断0输入线) INT1 (外部中断1输入线) T0 (定时器0外部计数脉冲输入) T1 (定时器1外部计数脉冲输入) WR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信号入)
为了节省口线,可将按键接成矩阵的形式。
例如:8×8的形式接64个按键,行列用两个接口 表示。每个按键都有行值和列值,行值和列值的组合 (称为按键的扫描码)就可以唯一的标识某个按键。 矩阵的行线和列线分别通过两个并口与CPU通信。按键 的状态用开关量“0/1”表示。
键盘处理程序的任务是: 确定有无键按下; 判哪一个键按下, 键的功能是什么; 还要消除按键在闭合或断开时的抖动。
TAB2 : db 78H,79H,38H,38H,3FH ; “HELLO”的字形码
DAY: MOV R6,#20 ; 延时20ms子程序 DL2: MOV R7,#7DH DL1: NOP
NOP DJNZ R7,DL1 DJNZ R6,DL2
RET
END
5.3.2用并行口设计键盘电路
键盘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输入设备,当按 键少时可接成线性键盘(一个按键对应一位,如图5.2 中的按键 ),按键较多时,这样的接法占用口线较多。
a
5
EE DE BE 7E ED DD BD 7D EB DB BB 7B E7 D7 B7 77
开始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9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单片机可靠的复位是保证单片机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设计复位电路时,通常要使RST引脚保持10ms以 上的高电平。当RST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之后,单片机就从 0000H地址开始执行程序。本电路是上电自动复位。
将8个LED接在单片机P1端口的P1.0-P1.7引脚上,注意 LED有长短两个引脚,分别表示正负极,其中较短的负极接 单片机,较长的为正极,通过限流电阻R与Vcc相连。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单片机端口是集数据输入缓冲、数据输出驱动及 锁存等多项功能一体I/O的电路,特别是把握它准 双向、多功能的特点。单片机4个并行端口是P0、 P1、P2、P3。本实验只讨论P1端口。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P1口作为输入输出方式使用 时,CPU对P1口操作方式。
•1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2、验实验要求(1)、2)为必做,3)为选做)
•11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图3 P1端口的一位结构
•12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
5、程序设计
P1口输出控制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控制输出程序设计与延时程序设计。 (1)输出控制:当P1.5端口输出低电平,即P1.5=0,这时LED亮,反 之,LED灭,可以使用P1.5=0指令使P1.5端口输出低电平,同样利用指 令使P1.5端口输出高电平。
灭;
状态3:8个LED发光二极管
全灭后,从左右两边开始同时点亮LED发光二极管,全亮
后,8个LED发光二极管再明暗一起闪烁2次 ?
•3
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 验
3、实验设备与仪器 单片机应用与仿真开发实验台,PC机,
E6000/L仿真器+POD-51仿真头、 Wave软硬件仿真软件。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控制原理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控制原理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控制原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已经成为电子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电、通信、汽车电子等,其输入输出控制原理是单片机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从引脚、寄存器和编程三个方面来介绍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控制原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应用单片机。

一、引脚控制原理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是通过特定引脚实现的。

一个典型的单片机微控制器通常具有多个引脚,其中一部分用于控制输入,另一部分用于控制输出。

输入引脚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供单片机处理的电压或电流,而输出引脚则负责将单片机处理后的信号通过相应的电路传输给外部设备。

在进行单片机输入输出控制时,我们需要定义每个引脚的功能。

通过对引脚进行配置,我们可以将其设置为输入或输出模式。

在输入模式下,引脚将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而在输出模式下,单片机可以通过改变引脚上的电平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动作。

二、寄存器控制原理在单片机中,寄存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和控制特定的数据。

通过对特定寄存器的配置,我们可以实现对输入输出的控制。

对于输入控制,我们可以通过配置寄存器来确定引脚的工作模式(输入模式)。

常见的配置寄存器包括方向寄存器(用于确定引脚是输入还是输出)、输入缓冲器寄存器(用于接收外部信号)等。

通过适当配置这些寄存器,我们可以实现单片机对外部输入信号的控制和采集。

对于输出控制,我们需要配置引脚的输出模式以及输出的电平(高电平或低电平)。

这通常通过设置状态寄存器完成,该寄存器可以控制引脚的输出特性。

三、编程控制原理在单片机中,输入输出的控制还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

编程的控制可以更加灵活地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编程控制中,我们需要借助单片机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通过对特定的寄存器和标志位进行操作来控制输入输出。

对于输入控制,我们可以通过读取特定寄存器的状态来获取外部输入信号的状态。

根据这些状态,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判断。

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

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

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引言传统电气设备采用的各种控制信号,必须转换到与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相匹配的数字信号。

用户设备须输入到单片机的各种控制信号,如限位开关,操作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以及其他一些传感器输出的开关量等,通过输入电路转换成单片机能够接收和处理的信号。

输出电路则应将单片机送出的弱电控制信号转换、放大到现场需要的强输出信号,以驱动功率管、电磁阀和继电器、接触器、电动机等被控制设备的执行元件,能方便实际控制系统使用。

1 输入电路设计一般输入信号最终会以开关形式输入到单片机中,以工程经验来看,开关输入的控制指令有效状态采用低电平比采用高电平效果要好得多,。

其中,D1为保护二极管,反向电压≥50V。

为了防止外界尖峰干扰和静电影响损坏输入引脚,可以在输入端增加防脉冲的二极管,形成电阻双向保护电路,。

二极管D1、D2、D3的正向导通压降UF≈ V,反向击穿电压UBR≈30 V,无论输入端出现何种极性的破坏电压,保护电路都能把浚电压的幅度限制在输入端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即:VI~VCC出现正脉冲时,D1正向导通; V1~VCC出现负脉冲时,D2反向击穿;VI与地之间出现正脉冲时,D2反向击穿;V1与地之间出现负脉冲时,D3正向导通,二极管起钳位保护作用。

缓冲电阻RS约为~Ω,与输入电容C构成积分电路,对外界感应电压延迟一段时间。

若干扰电压的存在时间小于t,则输入端承受的有效电压将远低于其幅度;若时间较长,则D1导通。

电流在RS上形成一定的压降,从而减小输入电压值。

此外,一种常用的输入方式是采用光耦隔离电路。

,R为输入限流电阻,使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电流限制在10~20 mA。

输入端靠光信号耦合,在电气上做到了完全隔离。

同时,发光二极管的正向阻抗值较低,而外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较高,根据分压原理,干扰源能馈送到输入端的干扰噪声很小,不会产生地线干扰或其他串扰,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引言传统电气设备采用的各种控制信号,必须转换到与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相匹配的数字信号。

用户设备须输入到单片机的各种控制信号,如限位开关,操作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以及其他一些传感器输出的开关量等,通过输入电路转换成单片机能够接收和处理的信号。

输出电路则应将单片机送出的弱电控制信号转换、放大到现场需要的强输出信号,以驱动功率管、电磁阀和继电器、接触器、电动机等被控制设备的执行元件,能方便实际控制系统使用。

1 输入电路设计一般输入信号最终会以开关形式输入到单片机中,以工程经验来看,开关输入的控制指令有效状态采用低电平比采用高电平效果要好得多,。

其中,D1为保护二极管,反向电压≥50V。

为了防止外界尖峰干扰和静电影响损坏输入引脚,可以在输入端增加防脉冲的二极管,形成电阻双向保护电路,。

二极管D1、D2、D3的正向导通压降UF≈0.7 V,反向击穿电压UBR≈30 V,无论输入端出现何种极性的破坏电压,保护电路都能把浚电压的幅度限制在输入端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即:VI~VCC出现正脉冲时,D1正向导通; V1~VCC 出现负脉冲时,D2反向击穿;VI与地之间出现正脉冲时,D2反向击穿;V1与地之间出现负脉冲时,D3正向导通,二极管起钳位保护作用。

缓冲电阻RS约为1.5~2.5kΩ,与输入电容C构成积分电路,对外界感应电压延迟一段时间。

若干扰电压的存在时间小于t,则输入端承受的有效电压将远低于其幅度;若时间较长,则D1导通。

电流在RS上形成一定的压降,从而减小输入电压值。

此外,一种常用的输入方式是采用光耦隔离电路。

,R为输入限流电阻,使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电流限制在10~20 mA。

输入端靠光信号耦合,在电气上做到了完全隔离。

同时,发光二极管的正向阻抗值较低,而外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较高,根据分压原理,干扰源能馈送到输入端的干扰噪声很小,不会产生地线干扰或其他串扰,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单片机输入端可靠性最简单的方案是:在输入端与地之间并联一只电容来吸收干扰脉冲,或串联一只金属薄膜电阻来限制流入端口的峰值电流。

2 输出电路设计单片机输出端口受驱动能力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均需专用的接口芯片。

其输出虽因控制对象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一般情况下均满足对输出电压、电流、开关频率、波形上升下降速率和隔离抗干扰的要求。

在此讨论几种典型的单片机输出端到功率端的电路实现方法。

2.1 直接耦合在采用直接耦合的输出电路中,要避免出现图5所示的电路。

T1截止、T2导通期间,为了对T2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R2的阻值必须很小。

因为T2处于射极跟随器方式工作,因此为了减少T2损耗,必须将集射间电压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这样集基间电压也很小,电阻R2阻值很小才能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

R2阻值过大,会大幅度增加T2压降,引起T2发热严重。

而在L2 截止期间,T1必须导通,高压+15 V全部降在电阻R2上,产生很大的电流,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外,T1的导通将使单片机高电平输出被拉低至接近地电位,引起输出端不稳定。

T2基极被T1拉到地电位,若其后接的是感性负载,由于绕组反电势的作用,T2的发射极可能存在高电平,容易引起T2管基射结反向击穿。

图6为一直接耦合输出电路,由T1和T2组成耦合电路来推动T3。

T1导通时,在R3、R4的串联电路中产生电流,在R3上的分压大于T2晶体管的基射结压降,促使T2导通,T2提供了功率管T3的基极电流,使T3变为导通状态。

当T1输入为低电平时,T1截止,R3上压降为零,T2截止,最终T3截止。

R5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作为T2集电极的一个负载,另一方面T2截止时,T3基极所储存的电荷可以通过电阻R3迅速释放,加快T3的截止速度,有利于减小损耗。

2.2 TTL或CMOS器件耦合若单片机通过TTL或CMOS芯片输出,一般均采用集电极开路的器件,。

集电极开路器件通过集电极负载电阻R1接至+15 V电源,提升了驱动电压。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电路的开关速度低,若用其直接驱动功率管,则当后续电路具有电感性负载时,由于功率管的相位关系,会影响波形上升时间,造成功率管动态损耗增大。

为了改善开关速度,可采用2种改进形式输出电路,。

图7(b)是能快速开通的改进电路,当TTL输出高电平时,输出点通过晶体管T1获得电压和电流,充电能力提高,从而加快开通速度,同时也降低了集电极开路TTL器件上的功耗。

图7(c)为推挽式的改进电路,采用这种电路不但可提高开通时的速度,而且也可提高关断时的速度。

输出晶体管T1是作为射极跟随器工作的,不会出现饱和,因而不影响输出开关频率。

2.3 脉冲变压器耦合脉冲变压器是典型的电磁隔离元件,单片机输出的开关信号转换成一种频率很高的载波信号,经脉冲变压器耦合到输出级。

由于脉冲变压器原、副边线圈间没有电路连接,所以输出是电平浮动的信号,可以直接与功率管等强电元件耦合,。

这种电路必须有一个脉冲源,脉冲源的频率是载波频率,应至少比单片机输出频率高10倍以上。

脉冲源的输出脉冲送人控制门G,单片机输出信号由另一端输入G 门。

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G门打开,输出脉冲进入变压器,变压器的副线圈输出与原边相同频率的脉冲,通过二报管D1、D2检波后经滤波还原成开关信号,送入功率管。

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G 门关闭,脉冲源不能通过G门进入变压器,变压器无输出。

这里,变压器既传递信号,又传送能量,提高了脉冲源的频率,有利于减轻变压器的体重。

由于变压器可通过调整电感量、原副边匝数等来适应不同推动功率的要求,所以应用起来比较灵活。

更重要的是,变压器原副边线圈之闯没有电的联系,副线圈输出信号可以跟随功率元件的电压而浮动,不受其电源大小的影响。

当单片机输出较高频率的脉冲信号时,可以不采用脉冲源和G门,对变压器原副边电路作适当调整即可。

2.4 光电耦合光电耦合可以传输线性信号,也可以传输开关信号,在输出级应用时主要用来传递开关信号。

,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经缓冲器7407放大后送入光耦。

R2为光耦输出晶体管的负载电阻,它的选取应保证:在光耦导通时,其输出晶体管可靠饱和;而在光耦截止时,Tl可靠饱和。

但由于光耦响应速度慢使开关延迟时间加长,限制了其使用频率。

结语上述几种输入/输出电路通过广泛的应用表明.其对合理、可靠地实现单片机电气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第二章传感器概述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是由敏感原件和转换原件组成3、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被测参数分类,一种是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4、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5、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主要指标有灵敏度、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和漂移等。

6、灵敏度是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相应输入量增量ΔX之比。

用S表示即S=ΔY\ΔX。

7、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

也叫非线性误差用γL表示即γL=8、传感器在相同工作条件下输入量由小到大(正量程)及由大到小(反量程)变化期间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

迟滞误差用9、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最大重复差值10、漂移是指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间变化。

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传感器自身结构参数一是周围环境。

温度漂移的计算第三章应变式传感器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以电阻应变片为转换原件的传感器。

2、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导体在外界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是,其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应变效应)。

3、电阻应变片分为丝式电阻应变片和箔式电阻应变片。

4、电阻在外力作用下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而去掉外力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原件。

5、应变片的电阻值是指应变片没有粘贴且未受应变时,在室温下测定的电阻值即初始电阻值。

6、将直的电阻丝绕成敏感栅后,虽然长度不变,但应变状态不同,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减小,因而其灵敏系数K较整长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小,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为了减少横向效应产生的测量误差,现在一半多采用箔式应变片。

7、应变片温度误差:由于测量现场环境温度的改变而给测量带来的附加误差。

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一是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

8、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1)线路补偿法2)应变片的自补法9***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10、压阻效应是指在一块半导体的某一轴向施加一定的压力时,其电阻值产生变化现象,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1、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自感系数L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这种装置称为电感式传感器。

2、零点残余电压:传感器在零点位移时的输出电压。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两电感线圈的电气参数及导磁体几何尺寸不完全对称,因此在两电感线圈上的电压幅值和相位不同,从而形成了零点残余电压的基波分量。

一是由于传感器导磁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如铁磁饱和,磁滞损耗)使得激励电流与磁通波形不一致,从而形成了零点残余电压的高次谐波分量。

为减小电感式传感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设计和工艺上,力求做到磁路对称,铁芯材料均匀;要经过热处理以除去机械应力和改善磁性;两线圈毕恭毕敬绕制要均匀,力求几何尺寸与电气特性保持一致。

2)在电路上进行补偿。

3、把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化为线圈互感变化的传感器称为互感式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并且次级绕组用差动形式连接,故称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结构形式较多,有变隙式,变面积式和螺线管式等等,4、差动式变压器传感器的测量电路1)差动整流电路2)相敏检波电路(用来区分大小方向)5、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将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

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传感器可分为高频反射式和低频透射式两类。

6、电涡流径向形成范围大约在传感器线圈外半径的1.8~2.5倍范围内,且分布不均匀。

7、所谓贯穿深度是指把电涡流强度减小到表面强度的1\e处的表面厚度。

8、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电路1)调频式电路2)调幅式电路第五章电容式传感器1、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