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以西安为例

合集下载

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安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制定了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旨在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首先,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将着重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城市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水资源安全。

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其次,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将注重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型,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将重点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打造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文化娱乐区、生态休闲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加强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城区的品质和形象,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宜业性。

最后,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将注重推动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通过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优化城市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文明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增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凝聚力。

综上所述,西安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够为西安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繁荣。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范文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范文
总之,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出台,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的品质。这些规定在城市的功能布局、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交通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西安市。
另外,西安市重视城市交通的发展和管理。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例如,规定了道路网的布局和道路建设的标准,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流畅度;规定了公共交通的建设和管理要求,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此外,还注重发展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提倡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减少车辆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首先,西安市着力于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要科学确定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例如,将生态保护区、绿地和公园布局在城市的环城绿地带,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商业中心区和住宅区要相对独立且互相衔接,便于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同时,规定了产业发展区、科技创新区等功能区的布局,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西安市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住宅区和公共设施,提供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例பைடு நூலகம்,规定了住宅区的容积率和绿化率,保证了住宅区的宜居性;规定了公共设施的建设标准和配套要求,确保了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还规定了建筑物的高度和外观设计等要求,以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范文
西安市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管理成为西安市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人居环境的良好品质和市民的幸福感,西安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实用文档
建设限制分区的重点区域
实用文档
绿地总体结构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 覆盖率
人均 公共 绿地
主城 区绿地
绿化 覆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10
35%
45%
10 31.7% 40%
7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主城区 绿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唐皇城复兴示意规划图
实用文档
唐长安城复原图
实用文档
保护和延续老城传统空间格局
实用文档
建立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
实用文档
建筑高度控制
实用文档
十二、旅游规划
实用文档
1、 旅游分区
实用文档
1、 旅游线路规划
实用文档
十三、对外交通规划
实用文档
1、 公路
实用文档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20
45%
55%
12
38.5% 48%
9.5
实用文档
十六、基础设施规划
实用文档
1、城市供水
实用文档
1、雨水量预测
实用文档
2、城市用水量供需平衡
实用文档
2、城市排水
实用文档
污水量预测:
到2010年总排水量156万m3/d,排水率为88%,管 网普及率85%;到2020年,总排水量240万m3/d, 排水率为90%,管网普及率98%。
实用文档
3、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 整,推进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大西安城市格局该如何规划?

大西安城市格局该如何规划?

西 安处 在祖 国版 图 中心 ,是 国道 、高速 、铁路 、高铁 的交汇 地 ,形成 了 “ 米 ”字形 交通骨架 。西安 市依托 “ 米” 字形 交通骨架 曾编 制了一 个大九 宫格局 的城市 规划 。中心 是
西 安主城 区 ,东面 是临 潼副 中心 ,西面 是咸 阳副 中心 ,南面 是长 安副 中心 ,北面是 三原 副
峡 、运城 、 临 汾 、延安 、庆 阳 、 平 凉 、天水 、陇南 、汉 中、安康 、十堰 等都纳 人大关 中 ,
构建 大西安 为 中心 的大关 中城 市群 ,使 其成 为亚欧大 陆桥和 丝绸之 路经 济带 的龙头 老大 ,
带动 陕西追 赶超越 发展 ,带动 西部大 开发 ,引领丝 绸之路 经济带建 设 ,促进 “ 一带 一路 ”
与重庆 、成都 、武汉抗 衡 。重 庆是合 并了原 万县 市 、涪 陵市和黔 江地 区 的大 重庆 ,成都 是
合 并了原温 江地 区和简 阳市 的大成都 ,武汉 是 由汉 口、武 昌、汉 阳合并 而成 的大 武汉 。西
咸 新区交 由西安 市代管 ,标志 着西成 一体化 开始 由建 设大 西安进 入到组建 大 西安 的阶 段 。 原 来 的西 安 ,可 以说 只 是 一 个 “ 小 西 安 ” ;西咸 新 区 交 由西 安 市代 管 后 ,也 还 只
日 名家视点 I F a mo u s V i e  ̄o i n t
大 西 安 城 市格 局 该 如 何 规 划?
文 I 张宝通
西省 委 、省政府 决定将 西咸新 区 交 由西 安市代 管 ,在 建设 大西 安上迈 出 了实质
l 长性 一 步 。
在 此之 前 ,西咸 新 区 由省上 直管 ,形成 了西 安 、西咸 新 区 、咸 阳三 个主 体 并存 的局

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以西安市为例

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以西安市为例

第1期(总第409期)2024年1月No.1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以西安市为例周林1,刘喆1,梁晓晶1,王锐1,张瑞杰1,杨钰2(1.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8;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摘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国家新时期发展要求,有效发挥优化城乡地区国土空间格局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结合西安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实践经验,从规划编制、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完善、项目实施监管、产业导入等方面,总结了试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全面开展提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困境;对策;西安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1.011Think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Whole Land—Taking Xi 'an City as an ExampleZhou Lin 1,Liu Zhe 1,Liang Xiaojing 1,Wang Rui 1,Zhang Ruijie 1,Yang Yu 2(1.Shaanxi Huadi Survey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Ltd.,Xi'an 710018,Shaanxi,China;2.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Shaanxi,China)Abstract :Carrying out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require ‐ments in the new era,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optimi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and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pilot project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 Xi 'an City,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ilot project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lanning,establishment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sys ‐tem,improvement of supporting management system,project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and industry introduction,etc.,and put for ‐ward targete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idea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 ‐sive land consolidation.Key words :whole land;comprehensive regulation;dilemma;countermeasures;Xi 'an City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国家新时期发展要求,有效破解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范文2篇)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范文2篇)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范文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西安城市规划分析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范文一》西安城市规划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

地处关中“八百里秦川”腹地,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山脉,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猿人在市辖区内灞河两岸生活;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村落半坡遗址坐落在市内浐河东岸;传说中的中原各族共同祖先黄帝的陵墓在西安以北的黄陵县。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在西安地区建都,共计1100多年,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一个(见长安城) 。

唐代以后,京都东迁,西安仍是西北地区重镇。

现存有阿房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的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钟楼、鼓楼、明长安城城墙和城楼等重要古迹。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保证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将城市宏观的长远规划指导思想与微观的近期建设规划内容有机结合,加强规划实施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城市总体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安全等方面作为修编主要内容,并对城市特色、区域统筹等加以着重研究。

西安城市规划精品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划精品PPT课件

六 生态绿地规划
4、西安城区的绿地规划
城区里的绿地面积 是很少的。
主要分布在道路和 旅游区。
所以应该加大城区 的绿化面积为百姓 提供更好的生活环 境。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1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1、西安市内的历史文化分布
西安是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 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的工作 才能凸显西安的城市特色
四 历史名城的保护规划
2、唐皇城复兴规划
唐皇城是西安市内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最能代表西安的 文化特点,所以对皇城的复兴规划就相对很重要了。
四 历史名城的保护规划
3、对老城文化的保护
保护和延续老城传统空间布局
五 城市道路的规划
2、路网交通分布
西安的陆路交通网特点: 1、棋盘式分布 2、从中心向四周辐射 3、纵横交错联系广泛
3、公共道路分布
五 城市道路的规划
公共道路分布规划
轨道交通分部规划
1、合理利用土地,建设限制分区
六 生态绿地规划
建设限制分区的重点区域
规划将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 区、限制建设地区城市建设 用地原则上应在两类用地以 外安排。
西安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
1、西安传统规划介绍 2、城市乡村统筹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5、城市道路规划 6、生态绿地规划
建学1104班 25号
一 西安传规划统
1、双子之城
最早在西安地区 建都的是周公元 前11世纪,周文 王在沣河西岸建 立了国都丰京, 但是由于地理条 件的限制和灭商 以后周朝发展的 需要,周武王又 在沣河之东营建 了新城称作镐京 ,成为中国最早 的一座双子城。 两座京城隔河相 望,一桥相通, 实际上是联系在 一起的一个整体

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_以大西安为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_以大西安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 2007,19(7):141~143Acta Agriculturae J iangxi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以大西安为例罗雅丽,张常新 收稿日期:2007-04-01作者简介:罗雅丽(1974-),女,陕西宝鸡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城乡规划。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 要:从客观评价某一地区发展状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城乡发展水平和协调度两个二级目标指标为依据,将城乡一体化发展划分为传统二元结构、城乡互动起步、初步一体化、中度一体化、高度一体化5个阶段。

并对1980~2004年大西安城乡一体化水平演进和2004年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阶段划分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7)07-0141-03 城乡一体化思想由来已久,且在实践中广为应用,但到目前为止对其涵义的界定却并不统一,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理论上的不成熟,使得社会对其内涵认识还存在误区,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1]。

如何科学地界定其内涵,客观评价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当前各地实施城乡统筹战略、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迫切要求。

1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1.1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笔者对城乡一体化基本内涵作如下表述: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城乡互补、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选择;是一种城乡关系进入以互补、融合、协同发展为基本标志的理想状态的目标模式;是强调城乡互动、协同发展过程,表达城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协调的结果。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就在于彻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促进城乡互动,使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

1.2 城乡一体化与现代化及小康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等概念的重叠性 现代化指标侧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级阶段性目标;工业化更加关注生产力、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强调人口的空间分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是城市、乡村现代化的交叉和融合,它应该包括城市现代化和乡村现代化的内容,但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更应该强调城乡体制、制度、机会和权力的协调与公正,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城市规划——以西安市为例

城市规划——以西安市为例

2013-5-29
( 白 居 易 《 长 安 道 》 )
君 不 见 , 外 州 客 , 长 安 道 , 一 回 来 , 一 回 老
西安古称“长
安”“京兆”,是举世 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 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 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 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 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 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
关于西安市主城区及周围的建设,一定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城市规划就显 得尤为重要。
13
城市用地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
未来西安市交 通线路的规划
作为城市最主要的环 节,交通的规划就显得 特别重要。西安位于关 中平原,其交通的规划 就较为容易,但是其中 所遇到的问题也较多。 总的来说,西安市未来 交通的规划主要是以西 安市古城墙为中心沿周 围辐射分布,如左图所 示,随着未来城市化的 发展,可能会带动周围 城市的程式化进程,并 加强其各方面的联系。
城市规划——以西安市为例
小组组长:唐芳坤 小组成员:曾茹 张晨 张涛 郭建强 肖培
总体展示效果
1.西安市简介
2.西安市现今规
划格局 3.关于西安市未来 城市的规划 4.提出我们自己的 建议和创新
我 们 所 知 道 的 西 安
西安市简介
别名:长安 行政区类别:副省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地理位置:黄河中游、北临渭河、南 依秦岭 面积:9983平方千米 人口:常住人口846.78万 市花:石榴花
其次,针对 此次西安市世博 园成功举办的契 机,我们可以充 分利用世博园的 一些资源以及给 我们带来的其他 效益,更好的去 规划好城市布局, 走出国际,给世 人展现一个不一 样的现代化的西 安。
总的来说,西安市未来的规划,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规划,更需要更 多的人献计献策,提出好的建议和想法,为我们建设一个更有现代化,更有她自 己独有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研究

西安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研究

西安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研究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和出行需求也随着城市人口、城市就业改变也在发生着变化。

作为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国内各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使用。

然而现实是城市综合体往往进行的是单体设计,很少从规划角度进行总体分析研究。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从分析城市综合体现状入手,结合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的各项影响因子,提出西安市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以及实施思路。

标签:西安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研究1 城市综合体概述1.1 城市综合体概念城市综合体是融合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会展、文化娱乐和交通等三种及以上营利性城市功能,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的街区建筑群体。

1.2 城市综合体特征(1)超大空间尺度和开发规模: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城市干道相联系,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

(2)功能复合,形成系统:城市综合体具备一定城市功能,要求各功能空间紧密联系,产生功能互补效应。

(3)集约土地利用:城市综合体商业及办公功能占很大比例,具备高密度、高容积率特性,能够在提供系统价值的前提下,极大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缓解土地供求矛盾。

(4)高标准、高技术的集合产物:城市综合体是体现城市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标准的新兴建筑。

2西安城市综合体现状分析2.1西安城市综合体现状概况2.1.1西安城市综合体建设现状目前,西安已经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城市综合体。

还有一些正在规划建设的项目。

已经建成的城市综合体已经发挥出应有城市价值,但是,其带来的城市问题也随之显现。

表1 西安城市综合体现状一览表2.1.2西安现状城市综合体存在问题西安现状城市综合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城市综合体缺乏城市层面上具有战略性的引导和控制。

第二,目前建成的城市综合体基本位于主城区的中心,若再向中心城区聚集,会导致中心城区过于拥堵,引起诸多城市问题。

第三,城市综合体特色不明显。

观察:西安市“城中村”更新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

观察:西安市“城中村”更新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
改造过程缺乏规划指导及规划弹性过大 “城中村”土地受村域范围、用地性质复杂性、 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用地性质不符等因素的影响,更 新改造难度较大。改造初期,城市规划控制弹性过大, 改造政策优惠力度显著,大小房地产企业纷纷投入到 旧城改造过程中,打着“城中村改造”的招牌开始搞 房地产开发,然而由于开发企业的水平良莠不齐、法 律意识淡薄、受利益所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私 自变更土地用途、侵占城市绿地、提高容积率、不建 或是少建公共配套设施等现象。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 规划的严格控制,使得这些城中村的改造均为零星改 造,留下很多改造死角,使得整个旧城改造内部相互 脱节,影响到城市各项职能的协调,妨碍了城市的发 展,导致城市格局不规范、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 完善,旧城改造不彻底。 改造推进速度过快,更新方式粗放 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在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开发商被利益所驱动,往往不顾 实际情况将问题简单化处理。据 2007 年统计,主城 区共有行政村 624 个,符合改造条件的城中村 326 个, 涉及人口约 46 万;棚户区 324 处,涉及人口约 70 万。 10 年间,西安主城区以平均每年改造约 50 个城中村 或棚户区的速度在推进,这个速度是惊人的。惊人的 速度背后,隐藏着改造方式的简单粗放,大多数开发 商局限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及商业利益的诱惑,在旧城 改造当中不对区域做出考查和具体分析,大多采用推 倒重建的改造方式。此类做法成效较快,操作轻松, 但是也对西安城原有的架构、风俗风情和文化气息造 成一定的破坏,也使得西安的特色在逐步消失。 更新改造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 现象,但西安并非特例,广州、深圳、珠海、北京等 全国多地均存在城中村改造的问题。然而关于城中村 改造和房屋拆迁中所涉及的法律、道德等问题,国家 没有从法律层面给予明确的支持及约束,仅是各个地 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法规或政策性文件, 而行政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变动性及约束力不强,造 成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等 问题频繁出现,制约了城市规划的实施,严重影响了 公共利益的实现,也成为当前城市更新改造所面临的

西安市规划

西安市规划

西安市规划
西安市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西安市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首先,西安市规划了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方向。

根据市民居住、工作和娱乐的需求,将市区分为不同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社区服务。

其次,西安市规划了公共交通网络。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环境污染,引入了地铁、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并规划了公交车线路和自行车道。

这些举措使市民的出行更加便利和环保。

另外,西安市还规划了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布局。

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建立了多个城市公园和休闲广场,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在城市中心和景区周边设立了文化广场和步行街,增加了人们的社交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此外,西安市还注重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和历史遗址。

修复了城墙、古建筑和古迹,使其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特色。

同时,还加强了古建筑和历史遗址的保护管理,保证了它们的长期保存和传承。

最后,西安市还规划了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

制定了大气污染
防治计划、水质保护计划和垃圾分类处理等举措,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同时,保护和恢复了西安周边的山水自然景观,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西安市的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发展公共交通、丰富城市公共空间、保护古建筑和历史遗址以及保护环境和生态,西安市将更加宜居、宜业和宜游,成为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和独特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区分区规划分析大家上午好,我们小组选择得案例为西安市长安区得分区规划分析。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就是现今西安城得旧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所以长安得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1.古长安城城市规划周代得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得城市形制规则: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得九宫格局。

由图可以瞧出,古长安城得大致规划为:皇城在整个城市偏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分别有用于贸易用得东市与西市。

2.现代西安得分区规划2009年7月6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得《西安市分区规划》,此次规划涵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临潼、阎良、长安等九个区,其大致规划图如下:长安区就是西安市得九大分区之一,其分区规划要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旧城改造与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因素,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一、规划原则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得可行性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得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市得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得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

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得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与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得性质与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西安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得要求;3、以人为本得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得物质、文化与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得基础与条件。

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得居住与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长安区得可居住性与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内外人士乐于来此工作、学习、居住与游览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得现代化城市示范区;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就是针对未来得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得时序性。

西安城市规划ppt

西安城市规划ppt

历史文化区的规划
规划目标
保护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城 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
整体性、原真性、可持续性、公众参与。
规划内容
制定历史文化区的保护范围、控制建设活动、保 护传统风貌、完善基础设施等。
PART 0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西安的生态环境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居住区附近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和健康管 理。
专业医疗机构
针对特定疾病或医疗需求,规划专业医疗机构,如专科医院、康复中 心等。
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公共图书馆
在城市各区域设置公共图书馆,提供阅读和学习资源。
博物馆和艺术馆
规划博物馆和艺术馆,展示西安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 活。
公共交通
发展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如公交车、 出租车等,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PART 03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世界著名的考古发现,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大雁塔
唐代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是 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西安城墙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https://
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
01
02
03
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 城市,致力于建设成为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 都市。
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西 安致力于发展成为科技创 新和成果转化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和传承西安丰富的历 史文化,将历史文化与现 代城市发展相结合。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西安都市总体规划(-)概要一、基本状况(一)都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经济总量持续近年保持13%增长速度,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都市总体规划修编必要性1.修编是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需要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协调和指引,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

西安作为国内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都市,具备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中心都市之一,国家对西安发展日益注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实行,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贯彻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在陕西省域范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称某些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要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生态环境,丰富资源,便利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汇集地。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都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40%,拥有充分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教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贯彻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增进区域协调发展核心所在。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精神,依照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战略布置,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当代功能完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增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职能。

3.修编是贯彻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需要西安是国家重要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自然空间格局是由主城 区—防护绿地绿化隔离 带—外围新城中心城镇 —小城镇所构成的多层 次城市生态体系所构成. 历史空间格局则是通过 城市公园绿地的选址和 建设来实现.这些公园绿 地是建立在历史遗迹上, 保持着一定的历史城市 空间格局关系.
西安市渭河城市段生态系统规划
总结
1对于西安而言,从第一次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到第四次 总体规划落实体现出国家在政治、经济、城市建设 方面思路的重要转变.因此,总体规划编制针对不同发 展阶段,采用切实可行的规划理念,对于西安的未来城 市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规划理念只有充分与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相结合,才能 做到战略与战术统一.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 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 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 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 布局接近.
告别帝都 西北重镇
明清时期,随着政 治中心的的东移, 西安告别了帝都 的尊贵地位,但依 旧是西北地区的 政治,经济,文化 的重镇.
现代西安
民国时 期的西安大 致规划,基本 上已有了现 代西安的雏 形.
Thank you
近年来西安市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建筑
城市用地规划
总体规划
规模及基本布局
主城区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主城 区城市人口控制在 528.4万人以内,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490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城镇建设用地为 92.73平方米左右.
主城区布局结构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 轴线突出,一城多心
主城区布局结构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设, 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
第一部分 西安皇城
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以西安为例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以西安为例

区域与城镇体系规划评价--------以西安为例目录:第一章:对市域城镇等级结构的评析1. 中心城市2. 次中心城市3. 重点镇4. 组团结构5. 评析第二章:对空间发展战略的评析1. 依托主城2. 协调发展3. 点辐射式4. 评价第三章:对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的分析1.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的规划1.1 水资源规划及评析1.2 电力规划及评析1.3 燃气供热规划1.4 排水规划2.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评价2.1 铁路规划及评析2.2 机场规划及评析2.3 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网规划及评析2.4 城市公共交通及评析第一章:对市域城镇等级结构的评析到2020年,全市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四个层次等级结构。

1.中心城区中心城区1个,即中心城区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灞桥区、临潼区九区,人口规模500万。

2.次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3个,阎良区人口达到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临潼区人口达到6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户县区人口达到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

3.重点镇重点镇60个,人口规模3—5万。

4.组团结构组团五个,即高陵组团、洪庆组团、蓝田组团、常宁组团、周至组团,人口规模超过10万。

5.评价:(1)明确主城区规划格局坚持超前科学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逐步形成“北跨渭河,使渭河成为城中河;南至潏河,使城市和秦岭相融合;西连咸阳,实现西咸一体化;东接临潼,拓展城市空间”的格局。

主城区要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标准,发展和培育城市的主导功能。

发展和强化商务商贸、研发创新、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卫生等功能,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各类人才集中、资源要素富集的核心区域。

(2)加快建设3个副中心城市高起点规划和建设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

把副中心城市纳入全市城市建设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加快人口集聚,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与城镇体系规划评价--------以西安为例目录:第一章:对市域城镇等级结构的评析1. 中心城市2. 次中心城市3. 重点镇4. 组团结构5. 评析第二章:对空间发展战略的评析1. 依托主城2. 协调发展3. 点辐射式4. 评价第三章:对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的分析1.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的规划1.1 水资源规划及评析1.2 电力规划及评析1.3 燃气供热规划1.4 排水规划2.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评价2.1 铁路规划及评析2.2 机场规划及评析2.3 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网规划及评析2.4 城市公共交通及评析第一章:对市域城镇等级结构的评析到2020年,全市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四个层次等级结构。

1.中心城区中心城区1个,即中心城区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灞桥区、临潼区九区,人口规模500万。

2.次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3个,阎良区人口达到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临潼区人口达到6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户县区人口达到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

3.重点镇重点镇60个,人口规模3—5万。

4.组团结构组团五个,即高陵组团、洪庆组团、蓝田组团、常宁组团、周至组团,人口规模超过10万。

5.评价:(1)明确主城区规划格局坚持超前科学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逐步形成“北跨渭河,使渭河成为城中河;南至潏河,使城市和秦岭相融合;西连咸阳,实现西咸一体化;东接临潼,拓展城市空间”的格局。

主城区要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标准,发展和培育城市的主导功能。

发展和强化商务商贸、研发创新、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卫生等功能,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各类人才集中、资源要素富集的核心区域。

(2)加快建设3个副中心城市高起点规划和建设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

把副中心城市纳入全市城市建设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加快人口集聚,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3)启动开发5个城市组团规划建设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

打造区域特色,引导人口集中和产业聚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市产业、要素、人口集聚新兴城区。

(4)积极培育60个重点镇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扶持产业,重点打造滦镇、新丰、草堂等60个中心镇,引导周边人口和特色产业向中心镇集聚,形成品牌突出、个性鲜明、功能独特、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点镇。

第二章:对空间发展战略的评析1.依托主城主城,即西安市的中心城区,是西安市行政中心,是西安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西安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一城三县”的现代化城市框架。

2.协调发展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在西安市域范围内,构建“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主城区、中心城镇、镇三级城镇体系结构。

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其中:“一城”为主城区;“一轴”为以陇海线为主轴的城镇经济发展轴;“一环”为以关中环线为纽带的城镇经济发展集群带;“多中心”为主城区外围的中心城镇,包括四个组团、三个新城和四个县城,其中:四个组团指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三个新城指临潼、阎良、泾渭;四个县城指蓝田、周至、高陵、户县。

3.点辐射式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通过调整城乡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形成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并提出城市产业、技术、资金等要素和基础设施向农村转移和延伸,以城市辐射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4.评析:(一)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来看西安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属于“大城市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以大城市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与郊区工业区和外围城市及广大中小城镇共同组成有机联系的城镇体系。

(二)从影响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要素分析来讲(1)西安市要依托主城,主城是西安市行政中心,是西安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西安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一城三县”的现代化城市框架。

(2)发挥区域的优势资源如大型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分布和大规模开发利用。

西安市的重点优势资源在旅游资源方面,要全面贯彻“保古复古”的理念,以古城区为古迹保护核心,以秦岭风景名胜区为生态重点,依托渭河、浐河、泾河、灞河、沣河、滈河、潏河、涝河八条主要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积极加强陆域河流的治理和保护,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秦岭周边,确保秦岭地区的生态安全。

(3)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区、商贸区、大学城的发展布局,大中型项目的选点布局等。

西安市要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西安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

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远三区以及外围三县,科学规划建设泾渭板块、沣渭板块、浐灞板块、南部板块、中心板块,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4)总之,西安市城镇空间组织规划的目的是有效集聚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将城镇、经济发展自发、无序的分布状态改变为相对聚集、层次合理的格局。

根据区域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策略,走区域一体化道路,促进区域内各城镇共同发展。

(三)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来讲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区域城镇体系空间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是“点-线–圈-区”相结合,多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镇和一般发展城镇相结合。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第三章:对区域基础设施体的分析1. 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的规划1.1水资源规划及评析(1)规划西安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8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年水资源量500立方米的绝对缺水线,是全国乃至全球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到2020年,西安将基本解决全市水资源短缺、洪涝干旱、水污染等重大问题,基本建成适应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现代水务四大体系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十大水利工程。

建成“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

(2)评析由西安市现状城市水源供水能力和预测城市需水量的比较可知,西安市现状水源并不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水源短缺越来越严重。

所以在现状水源基础上需要“开源节流”,既要开发当地水源,又要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1.2 电力规划及评析(1)规划增强供电保障能力。

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快推进西安国电西郊、南郊热电厂和大唐户县等9个热电联产项目。

新建西安南750kv 变电站,建设宝鸡—西安南—渭南750kv主网架,新建330kv变电站8座,新建110kv变电站68座,增容、扩建110kv变电站13座,为西安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

(2)评析电力规划应以大区域的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本区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用电量的需求,制定出电力系统规划。

1.3 燃气供热规划积极推进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形成多气源供气的格局。

完成榆林—西安输气管道建设,规划建成中压管道300公里,推进LNG站建设,提高城市燃气储备和供应能力。

到2015年,主城区燃气气化率达100%。

加快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和热源厂建设,努力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到2015年,供热面积达到9839万平方米以上。

1.4 排水规划加强供水保障,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排水体系。

新建、改建输水、配水管网555公里,改建3座、新建6座水厂。

到2015年,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260万立方米,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5%,主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加快排水系统建设,鼓励中水回用,新建改造城市排水管网676公里,加快实施城市排水分流改造和城市排水干管及雨水出水口管道工程,实现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

2.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评析2.1铁路规划及评析(1)规划巩固提升西安在全国铁路路网中的客货枢纽地位,加快推进关中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先期启动西安—阎良—富平—铜川—延安、北客站—机场—乾陵—法门寺等重要路段。

规划建设西安—银川铁路,做好西安—商洛等路段前期工作,配合做好西安至重庆、至武汉、至包头快速铁路规划工作,形成辐射周边、带动省内地市的便捷、快速铁路网。

(2)评析在铁路线路选择和规划中,要特别注意和区域城镇发展相协调,加强城际轨道交通。

西安市铁路建设主要是联合周边城市,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例如加强同郑州、延安等城市的联系,可以增强城市在大区域如在陕西省的位置。

这也是将城市看成整体加强在大区域中的地位,提高城市整体市里的重要方式。

2.2机场规划及评析(1)规划打造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门户枢纽,建设第二跑道、第三航站楼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拓展西安直达东南亚、大洋洲及欧美等国际航线,增加国内航班密度,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连通国内外90多个城市近200条线路的航空网络,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

(2)评析航线规划主要是根据国际和国内客运输的需要,组成以首都和大城市为中心的航空网,以及省会至中心城市、大型工矿区和边远地区的地方航线。

而地方重要中心城市如西安也是国家及区域航空网络体系中的一部分。

所以,西安机场的规划具有现实的需要和建设性。

建设国际性的航空港,加强国际联系与交流对内陆的重要城市抢到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2.3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网规划及评析(1)规划公路网络建设。

推进沪陕、西铜、西宝等高速公路和国道310、210、312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

到2015年,西安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22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800公里。

在西安主城区周边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实现与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连接。

建成市内外道路网络衔接良好、内外交通组织有序、“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结构合理,高效便捷”的立体化城市路网体系。

实现主城区内15分钟上快速路,快速路15分钟出城上高速的目标。

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形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多层次路网格局。

新建6条、完善2条二环至绕城高速的高架快速通道,形成主城区向外辐射的12条干道。

完善三环内道路系统建设,加密城市路网,全线贯通纬零街、经九路北段、青松路等,基本打通二环内的断头路和瓶颈路。

建设二环路高架改造工程、朱宏路、长乐路、枣园路等快速路工程,完成二环三环之间的连接线道路建设,二环以内逐步取消或减少铁路专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