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能够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仿写、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主题等方面的知识。
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1. ◦ ◦ ◦2.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4. ◦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仿写法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技巧和风格,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革命烈士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革命烈士?他们有哪些英勇事迹?引出课题《囚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囚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含义。
(2)体会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2、难点(1)感悟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自由”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知识,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提问学生对革命烈士的了解和感受,引出《囚歌》这首诗。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叶挺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经历。
(2)讲述《囚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狱中所面临的困境和他坚定的信念。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诗歌讲解(1)逐句分析诗歌的含义,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人”“狗”“门”“洞”等象征意义。
5、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渴望“自由”,却又坚决拒绝“爬出”牢房?(2)让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追求真正的“自由”?6、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快、富有力量等。
(2)探讨诗歌的结构,如对比、呼应等手法的运用。
7、课堂总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强调诗歌所传达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8、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革命诗歌,进行阅读和交流。
《囚歌》教学设计(详案)
《囚歌》教学设计2教学准备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4分钟)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七单元“尊严”。
同学们会读这个词吗?当老师写下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神圣感,一起读一读。
你能用“尊严”组个短语或说一句话吗?(1—3生)简单评价:是的,尊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超越生命。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父亲叶挺遭到国民党长期无理拘押。
这首《囚歌》,浓缩着他对牢狱生涯的体验和对生命、自由及尊严的悲壮思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尊严”的诗歌。
(出示课题:《囚歌》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3.解析“囚”字。
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诗歌里的“囚”是指的哪里吗?(关押革命者的牢房,渣滓洞)“囚”的人是谁呢?(叶挺,革命者)4.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叶挺,板书)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叶挺将军的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叶挺将军?(一生答)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再来简要地说一说。
(一生答)教师简单评价。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
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叶军长受尽了折磨。
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耍尽了手段,可叶挺坚贞不屈。
蒋介石气急败坏的把叶挺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
在那里,叶军长受尽折磨和迫害,过着非人的折磨。
更使叶挺苦恼的是身居囚室,不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他越想越气,越想越怒,因而,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正气浩然的《囚歌》。
)思考: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组讨论)7.指名回答(1—2生)。
好,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叶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囚”的含义,以及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坚定信念。
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叫叶挺。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叶挺将军为了革命事业身陷囹圄,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囚歌》,就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壮丽诗篇。
2、初读诗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3、理解诗歌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囚歌”,谁能说说“囚”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对啦,“囚”就是被囚禁、被关押的意思。
那叶挺将军为什么会被囚禁呢?(给学生讲述叶挺将军的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背景)诗歌的第一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里的“人”和“狗”分别指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人”指的是革命者、真正的人,“狗”指的是叛徒、走狗。
这两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的威逼利诱。
第二节“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个“声音”是谁的声音?(是敌人的声音,敌人想让叶挺将军叛变投降)那叶挺将军是怎么回应的呢?“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他坚定地拒绝了敌人的诱惑,表现出了他的坚贞不屈。
第三节“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里的“地下的烈火”和“活棺材”又指什么呢?(“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烈火,“活棺材”指牢房,也象征着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叶挺将军渴望在革命的烈火中获得永生,展现了他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囚歌》教学设计
【导语】《囚歌》⼀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理想、⽣命和尊严的悲壮思考。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知识与能⼒⽬标: (1)读准⽣字新词。
(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法⽬标: 采⽤多种⽅法⿎励⾃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 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暗统治的愤慨,对⾰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献⾝的壮志豪情,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活。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数:第⼀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激情引⼊ 1、上课之前,我想给你们看两张图⽚。
你看到了什么?师语⼩结。
(这些低矮潮湿的房⼦,便是曾经关押⾰命战⼠的监狱。
1945年****在重庆歌乐⼭设置了⼤⼤⼩⼩10余座监狱。
其中取名为渣滓洞的⼀座监狱,就因为有⽆数的⾰命者在这献出了宝贵的⽣命,所以被⼈们称为“活棺材”。
在那⾥,⾰命战⼠经受了种种⾮⼈的折磨,惨绝⼈寰的毒刑。
就在那⽪鞭的嘶咬、烈⽕的焚烧、鲜⾎的飞溅之中,正义与*进⾏着殊死较量。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间牢房,便是渣滓洞中的⼆号牢房。
在1949年解放前⼣,****放⽕焚烧了这⾥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许多⾰命战⼠被活活烧死。
⽣命烧掉了,但⾰命者的精神是永远也烧不掉的。
就在这⾥,就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间牢房的墙壁上还永久地留着⼀⾸诗(出⽰《囚歌》⼿稿,并配以朗诵。
) 2、这个留名为“六⾯碰壁居⼠”的⼈便是我国将领“叶挺”将军。
3、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这⾸⽤⽣命和鲜⾎写成的《囚歌》。
(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指导学⽣读准⽣字“囚”的字⾳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释题:这⾸诗名叫“囚歌”,谁能说⼀说“囚”是什么意思?(把⼈关在监狱⾥,让⼈失去⾃由)。
板书:失去⾃由 2、⾃由读课⽂,读准⽣字字⾳,读通句⼦。
《囚歌》教学设计4篇
《囚歌》教学设计4篇《囚歌》教学设计1一、学生情况分析在以前的教材中,学生接触诗歌较多,很喜欢这种体裁,但本诗属革命诗,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不多,体会诗歌意蕴有难度。
二、设计思路学生初读后,从学生的难点切入,先进行创作背景介绍,然后通过学法提示,指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诗意。
以有喻意的词句为着眼点,引导学生体会喻意,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促思,以思促读。
三、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的尊严不惜牺牲的精神。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课前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
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1、通过讨论解题:(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出来,暂且存疑)2、介绍时代背景:(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的斗争事迹。
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
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
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1、教师范读课文。
2、提示学法:读全诗――质疑――理解重点词句――弄懂诗意――体会感情。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4、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5、学生质疑。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叶挺将军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叶挺将军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和主题,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2. 朗读法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分析法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象征手法和隐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4.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欣赏法欣赏法:让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诵、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叶挺将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叶挺将军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出课题:《囚歌》。
2. 讲授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断句。
让学生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诗歌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诗歌的第一节写了什么?诗歌的第二节写了什么?诗歌的第三节写了什么?诗歌的主题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象征手法和隐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囚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囚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囚歌》的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囚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囚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诗歌: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囚歌》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如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囚歌》原文。
2. 课件:教师准备的相关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囚歌》的背景介绍视频。
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与《囚歌》相关的诗歌作品,扩大知识面。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囚歌》与其他囚禁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囚禁情节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囚歌》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囚禁题材的诗歌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背诵《囚歌》: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囚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八、教学反馈1. 课堂观察: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作业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心得体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
九、教学调整1.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囚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能够背诵并默写《囚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囚歌》的作者、创作年代和背景。
分析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倾向。
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囚歌》的诗歌形式、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3. 词语和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和意象的解读,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囚歌》的主题思想和诗歌形式。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和理解。
诗歌创作技巧的应用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囚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2. 诗歌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囚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词语和意象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囚歌》,并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
要求学生根据《囚歌》的创作技巧,进行一次诗歌创作练习。
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评估学生对《囚歌》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囚歌》的主题和形式。
2.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囚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囚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对诗歌进行深入剖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囚歌》。
2. 写一篇关于《囚歌》的读后感。
3. 调查了解我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状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囚歌》的背景,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感受到了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历史图片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囚歌》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
4. 情感教育:结合诗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囚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3.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囚歌》的作者叶挺将军,介绍其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思考“囚歌”二字的含义。
2.自读感知(1)学生自读《囚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如“破晓的曙光”、“铁窗的风”等,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语言,如“我将用我的热血,为你写下这首囚歌”等,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
4.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在囚禁中仍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
(2)讨论诗歌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2)回顾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四、作业布置1.背诵《囚歌》。
五、评析1.本节课以叶挺将军的《囚歌》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学过程中,注重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课堂小结部分,强调诗歌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将诗歌精神融入现实生活。
5.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注意这里‘破晓的曙光’是如何在囚禁的阴霾中显得格外明亮?你们能感受到作者在描述这个景象时的情感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深入感受形象描绘的力量。
2.对于诗歌的语言特色,教师可以这样解释:“‘我将用我的热血,为你写下这首囚歌’这句话中的‘热血’一词,你们觉得它仅仅是指血液吗?它在这里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理解语言的深层意义。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篇一执教场合:吴江市垂虹之秋5位省特级教师示范课教学活动执教地点:吴江市松陵中心小学三楼多功能教室执教班级:五(1)班执教时间:2006.10.20上午第二节课前准备:1.备高亮度实物投影仪一台及教鞭、粉笔。
2.学生自带文具、字典或词典。
3.复印自选教材,上课后现场分发给学生等。
一、教学目的(一)帮助学生基本完成对全诗内容及主题的读、议、背、悟。
(二)注重发展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有机合作的品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式自学互议评点追问讨论答辩小结等伺机推进;范读散读齐读默读点读试背背诵等交互联动。
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段:导入我们大家都要懂得尊重自身(板书),勇于承担责任(板书)。
革命先烈叶挺(板书)军长就切切实实地做到了这一点。
他具有为了正义,决不在敌人面前低头的高尚人格,他愿以牺牲自己生命的代价承担起为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光荣责任。
叶挺军长离开我们已经60年开外了,但人们始终崇敬他,永远怀念他!今天,高老师就陪大家一起来学习叶挺军长64年前写的一首诗《囚歌》(板书)。
第二时段:以老师的提问生成学生的提问看了这题目,你已经想到了哪些问题?【备案:①掌握囚字的音、形、义。
②理解囚歌一词的到位意思被关押在敌人牢房中的革命者写下的一首诗。
】第三时段:展开中心环节㈠分发并投影讲义后,教师范诵全诗。
㈡组织师生间的多边活动。
1. 布置3项任务:①看讲义左边的照片,认识叶挺军长;②读照片下的简介和说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地方,自己查字典等化解;③想办法把全诗读准、读顺、读得尽可能好一些。
2. 扼要了解看简介和说明后的情况叶挺军长被谁关押、什么时候被关押、被关押在哪里、被关押了多少个年头?《囚歌》一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写在何时、写在何处?3. 点读、齐读全诗,适当评点。
4. 要求学生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问同学、问听课的老师。
《囚歌》教案
《囚歌》教案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往这儿看(教师板书“囚”字)它读什么?(“qiú”.强调“i”和“u”并列时,声调并在后面的字母上),谁知道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就像笼中小鸟一样,失去了自由)再想想,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又失去自由的地方,是什么地方?(监狱)所以说“囚”的意思就是犯人关在监狱里。
(教师接着板书“歌”)“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在监狱里写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挺将军写的《囚歌》这首诗(出示课题投影)。
二.交流搜集资料情况。
课前,老师安排大家搜集有关叶挺将军的资料。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汇报搜集情况)(出示投影2,叶挺简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了解诗的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了解囚歌的内容,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遍)2.指名读课文,评价读得怎么样?(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评价)这首诗,应该怎样来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老师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答案也一定会给某某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勾画诗中提到“自由”的句子,思考它们是不是一回事。
同学们,新课一开始,我们共同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生答: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的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学生默读、勾画)2.汇报.生:两处,一处是: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一处是:我渴望自由师:这两处自由是不是一回事?(生…….)3.合作学习1、2小节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请同学们现在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注意理解加点字各指什么?(出示投影 3)4.汇报学习情况人:指坚定的革命者,共产党人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汉奸.走狗.卖国贼.爬:让革命者屈膝投降.当叛徒.高叫:大声喊叫。
师:谁知道,敌人为什么要高叫?生1:他们心虚。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珍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
背诵诗歌,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认识到自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讲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语调。
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评价和改进。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法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进行诗歌创作。
1. ◦ ◦ ◦2. ◦ ◦3. ◦ ◦ 1. ◦ ◦ ◦ 2. ◦ ◦ 1. ◦ ◦ 2. ◦ ◦ 3. ◦ ◦4. ◦ ◦5.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革命者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革命者为了什么而奋斗吗?讲授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讲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语调。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评价和改进。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课堂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强调自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囚歌》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囚歌》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囚歌》公开课教案篇一《囚歌》教学反思《囚歌》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它的美不是表现为优美,而是表现为壮美,一种使人迥畅荡气的悲壮之美,一种不可压抑的阳刚之美,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共产主义精神美。
虽然在教学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一项进行讲解,但我的确想把这种美很好地体现出来。
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这首抒情诗教得有情。
为此,教师必须进入角色,即把自己变成叶挺。
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囚歌》的情感美。
我还要求自己,要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讲诗,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精炼、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囚歌》的形象美。
一句话,在《囚歌》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审美教育。
本诗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在多重朗读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气概,并为之而感动。
在对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他们能结合看过的影片、读过的故事较为准确地理解。
比如学生谈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卖友求荣的人。
但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这些我在教学前预想得还不够,因此课堂上实施时,有困难。
《囚歌》一课教学反思(转摘)经过认真挖掘教材,根据大纲要求,我把教学目的的任务确定为: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这是教学目的和任务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初步能力。
这是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能力教学因素。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技能,这是教学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训练因素。
在上述目的任务中,理解课文是重点。
因为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达到了,朗读训练也有了比较坚实的感情基础。
所以我安排了较长的教学时间突破这个重点兼难点。
诗歌是以形象,精炼,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的,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正义、自由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囚”的含义,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革命者是如何坚守信念的。
然后引出课题《囚歌》。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的大致内容。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三)理解诗歌1、介绍作者叶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囚歌》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囚”“人”“狗”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3、小组讨论:诗歌中“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两句诗的含义。
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让学生明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揭露了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反动派的蔑视。
(四)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句话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2、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活棺材”的含义,以及诗人为什么把“牢房”比作“活棺材”。
3、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五)朗读升华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的处理。
2、分小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囚歌》。
(2)理解《囚歌》的背景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囚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囚歌》的内涵。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不屈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囚歌》。
(2)理解《囚歌》的背景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囚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英勇不屈的精神。
(2)欣赏《囚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囚歌》的作者、背景及历史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囚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囚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囚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其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对作者精神的敬佩之情。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囚歌》的现实意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囚歌》的文学价值和作者精神。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囚歌》。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囚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历史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含义,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正义的追求。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表达的情感,体会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12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生字词和诗歌的结构。
132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艺术手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革命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出《囚歌》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初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43 背景介绍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44 诗歌分析1441 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门”“窗”“狗洞”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1442 解读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144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富有力量等。
145 朗读感悟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节奏、语气和情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14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461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62 你从诗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147 课堂总结教师对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148 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其他革命诗歌或相关作品,进一步感受革命精神。
15 教学资源15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设计4:囚歌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识尊严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教学重点】分析诗人在“从狗洞子里爬出”和“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俩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两个“自由”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了解内容,明确目标,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小组展示,重点指导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展示。
问题一:“人”和“狗”各指什么?“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问题二:叶挺想要的“自由”和敌人给予的“自由”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区别?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问题三:课文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问题四:叶挺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三、总结全诗分析诗人在“从狗洞子里爬出”和“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俩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两个“自由”的含义。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品质。
这篇诗歌,写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忍受着敌人的残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誓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四、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叶挺将军画像,激发情感。
指导学生观察叶挺画像,让我们看着叶挺将军,有感情的背诵课文,就好像你也是叶挺将军,正在监狱里吟诵这首诗一样,比比看,谁能将叶挺将军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气概背诵出来。
学生好象自己就是也挺将军,抒发情感。
热情朗诵。
五、布置作业1.熟读并能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习题,并积累有关尊严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囚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准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上课之前,我想给你们看两张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师语小结。
(这些低矮潮湿的房子,便是曾经关押革命战士的监狱。
1945年****在重庆歌乐山设置了大大小小10余座监狱。
其中取名为渣滓洞的一座监狱,就因为有无数的革命者在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被人们称为“活棺材”。
在那里,革命战士经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惨绝人寰的毒刑。
就在那皮鞭的嘶咬、烈火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之中,正义与*进行着殊死较量。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间牢房,便是渣滓洞中的二号牢房。
在1949年解放前夕,****放火焚烧了这里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许多革命战士被活活烧死。
生命烧掉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是永远也烧不掉的。
就在这里,就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间牢房的墙壁上还永久地留着一首诗(出示《囚歌》手稿,并配以朗诵。
)2、这个留名为“六面碰壁居士”的人便是我国将领“叶挺”将军。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囚歌》。
(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
5、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囚”的字音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释题:这首诗名叫“囚歌”,谁能说一说“囚”是什么意思?(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
板书:失去自由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4、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刚才我们说到“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起来,让人失去自由。
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一共几次提到“自由”?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诗歌里?把它圈出来。
2、第一个自由(第一节)(1)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节诗歌?请其他同学思考这节中的“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所谓的自由)(2)这种所谓的自由要怎样才能得到?(要从狗洞子里爬出。
)(3)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4)怎么牢房中会有“狗”呢?这“狗”指什么人?(“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用狗来比喻叛徒,表现出作者对叛徒怎样的感情?(极度厌恶和痛恨)那与之相对应的“人”又指什么人?(革命者、真正的人)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敬佩、崇敬)(5)我们这样想,敌人又是怎样对待“人”和“狗”的呢?(对待革命者是监禁*,对待叛徒是给予所谓的自由。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从“紧锁”和“敞开”看出来)这是一组什么词?(7)一个“紧锁”,一个“敞开”敌人的目的是什么?(*革命战士投降)引导学生分男女生比较读这两句。
(8)这个时候“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师引读)“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高叫”又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能想象出敌人是怎样的一副嘴脸?他们阴险恶心地叫什么?(爬出来吧,给你自由!)(11)这“爬”是真的爬吗?而是什么意思?假如你就是*革命者的敌人,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试一试。
(12)请生读、生评、再读、齐读。
(13)连起来再读一读第一节诗歌。
过渡:面对敌人的*,叶挺是怎样回答的?(师引读:“我渴望自由……)第二个自由:(1)在这里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自由,叶挺想不想得到自由?(想)从哪个词可以看得出来?(渴望)(2)是的。
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敌人要给的“自由”和叶挺想要的自由一样吗?(不一样)对,敌人给的是所谓的自由而叶挺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真正的自由)(3)而且,这种所谓的自由还要怎样才能得到?(从狗洞子里爬出)(4)从狗洞子里爬出,叶挺愿意吗?(不)(5)所以他是怎样回答的?(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的意思吗?(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分两组比较读这两句话。
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哪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再带着体会读,读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6)齐读第二小节。
(7)看来敌人用“自由”来*革命者,根本无法达到革命者投降的目的。
此时,你觉得敌人还有可能用哪些办法让革命者投降?(8)是啊,当敌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用死亡相威胁。
当年蒋介石派叶挺军校的同学去劝叶挺投降,叶挺不但没有同意,而且还把眼睛一瞪说:“要砍脑袋,就砍吧!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接着蒋介石又让叶挺的亲人去劝降都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他只有亲自出马。
威胁叶挺说:“你服从我,你一定可以得到成功。
不然你就算完了。
”而叶挺却回答到:“我不能这样做,你枪毙我吧!”过渡:所以说,叶挺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宁死不屈)那他就失去了自由,但他却得到了什么?(永生)板书:得到永生用文中的诗句是(我应该在热血和烈火中得到永生!)这句话在文中哪里?(第三节)第三节1、自由读第三小节,思考“永生”的意思。
2、“永生”什么意思?(指虽死犹生,浩气永存,精神不朽)3、是啊!有的人死了,他的一切就随着生命的逝去,而烟消云散。
而有的人死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因为他们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给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
他们为了国家、人民不惧煎熬、不惧死亡。
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个希望、有个信念——“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他们盼望哪一天?4、“有一天”是哪一天?师:就是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也就是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的那一天。
5、谁能说一说让革命取得胜利的“地下的烈火”指什么?(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革命力量。
)6、这样的革命烈火要烧掉的是什么?(活棺材)仅仅是烧掉烧掉活棺材吗?(还有***的反动统治)7、就是为了*****的反动统治,为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叶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地与敌人进行斗争。
同学们,除了叶挺你还知道哪些像叶挺这样誓死与****斗争的人吗?8、根据学生的回答融入下面一段话,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萝卜头,中国历,也是世界历年龄最小的烈士。
当他一岁的时候便和爸爸、妈妈一起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睡的是潮湿的牢房。
吃的是有毒的米饭。
以至于他长到八、九岁时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身体也长成了一个头大身细的畸形儿童。
就是遇害时,他也仅仅只有9岁。
江姐,亿万中国人民心中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她的许多名言曾激烈了无数人的心。
当她受刑时就曾说:“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而我们*员的意志却是钢铁!”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革命而英勇献身。
他们的名字也永远地留在了这烈士名册里,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9、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一起来读一读二、三小节吧!10、让我们再次齐读整首诗歌。
四、总结1、《囚歌》这首诗,后来被关在歌乐山集中营的同志谱成《叶挺囚歌》广为传唱,鼓舞人们的斗志。
让我们带着学习的感受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在歌声中缅怀那些革命先烈吧!2、同学们,为了千千万万人的自由,我国有无数的像叶挺将军这样的战士,他们忍受囚禁、甘洒热血。
用血肉、生命为代价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请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们、怀念他们!让他们在我们的心中获得永生!板书设计:失去得到囚歌——自由——永生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叙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毒刑拷打,坚贞不屈。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你能说出几个吗?(课件展示革命先烈图片,像放电影似的逐个从屏幕中走过,配乐)看见他们,你们有什么感受?2.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课文。
(师板书课题)(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材料,了解诗的写作背景,缩短诗歌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课上,借助课件,配乐播放学生熟悉的革命英雄形象,引导学生谈感受,同样是为了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本诗的距离,让学生进入生动的情景中。
)(二)释题,介绍作者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中国的汉字充满着魅力,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
通过让学生观察“囚”字的字形,推断出它的字意,让学生从字形上,解决诗歌题目的含义,与课题对话。
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课前安排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在交流时,学生不仅互相传递信息,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了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接读课文,注意正音。
评价读得怎么样?3.齐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
(本文是一首诗歌,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
因此在朗读上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
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
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把诗歌读通读顺,读出诗的节奏,为下一环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像,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做好铺垫,从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2.读文质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在小组内读一读一二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
(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汇报)相机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的喻意。
体会如果从狗洞中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严。
(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抓住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诗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为突破口,让学生去质疑探究,通过对比,体会两个自由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