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一、背景介绍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⒈城镇化进程不平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城镇化进程较快,而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现象,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同时也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整体发展。
⒉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⒊土地利用不合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地方存在大量闲置土地,而一些城市却面临土地供给紧张的情况。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⒋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既是城镇化建设的难题,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
三、对策建议⒈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对于相对滞后的地区和行业,应加大对其城镇化进程的支持力度。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措施,促进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⒉优化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城镇化规划和城市建设中。
加强治理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⒋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增加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附件:本文档附件为相关数据统计表格和调研报告。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推进措施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推进措施一、问题的背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方面,如果不加以解决和改善,将对城镇化进程造成较大阻碍。
二、就业问题与解决措施1. 就业压力: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向城市,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导致了大量农民工流失问题。
2. 职业培训:推行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3. 创新创业: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毕业生及其他群体创办自己的企业,促进创新创业。
三、社会保障问题与解决措施1. 城乡差别:农村居民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相对较弱。
2. 统筹城乡:通过实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平等化社会保障待遇。
3. 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
四、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措施1. 城市拥堵:交通拥堵对居民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2. 推广公共交通: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量。
3. 绿色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五、土地资源问题与解决措施1. 土地过度开发:长期以来存在对耕地的过度使用和占用问题。
2. 严格保护耕地:强化土地管理,限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农田。
3. 提高土地收益利用效益: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投资不均衡问题与解决措施1. 投资主体局限性:城镇化建设投资过于依赖政府和大型企业。
2. 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3. 引导民间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鼓励民众参与城镇化建设。
七、教育问题与解决措施1. 教育资源不均衡: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而基层地区的教育发展较为滞后。
2. 推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 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增加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城镇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比例的增加,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同是也是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
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就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展开详细讨论。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化率与城市基础设施不匹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超出了城市规划的预期,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人口的增长。
比如,交通拥堵、供水供电不足等问题。
2.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消耗不均衡: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同时带来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如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等。
3.农村留守人口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留守人口增加,这些留守人口通常是老人和儿童,由于缺乏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健康条件较差。
4.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和交通带来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5.城市社会治理问题:城镇化使得城市的社会管理问题更加复杂,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矛盾增加、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例如修建更多的道路、铁路、扩建供水供电设施等,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和地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推进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学校医院建设等,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压力。
4.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监管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中国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我国对城镇化重视不足,直到“八五”计划才在计划纲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内容中附带首次提出推进城镇化。
近年来,尤其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于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城镇化的关注度迅速提高,普遍将城镇化作为延续中国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途径,许多地方政府开始“跨越式”推动城镇化,核心途径是“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人口规模”。
如果认识不到城镇化中的问题和难点而盲目推进,将会把我国城镇化乃至现代化事业推向危险边缘。
一、中国城镇化进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化内涵不同学科从各自研究视角出发,强调城镇化的某一特征,如经济学强调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社会学强调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地理学强调城镇景观取代农村景观[1]。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但其核心是人口集聚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从人口的角度可将城镇化分为三个基本要素:人口向城镇集中、生产方式非农化、生活方式逐步现代化,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是外在表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内核。
(二)中国城镇化历程按照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推进速度等[2],将中国城镇化划分为三个阶段:1.缓慢推进期(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支持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我国采取了“城乡分割、以乡补城”的方针,严格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城镇化速度缓慢。
1949-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0%左右仅增长到17.9%,年均增速不足0.3%。
2.恢复发展期(1979-1992年)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下,城镇化开始恢复发展,并逐渐加速。
1979-1992年城镇化率从18.96%提高到27.46%,提高了8.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0.68个百分点,是前29年城镇化速度的2.72倍和世界同期城镇化速度的2倍;一大批新兴城市迅速崛起,城市总数由216座增加到517座,建制镇由2851座增加到11985座。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
一、面临的困难问题(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
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耕地减少、生态空间被挤压。
同时,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量的废弃物排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支撑不足部分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城镇经济增长乏力,就业机会有限。
产业与城镇发展未能实现有效融合,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制约了城镇化的质量提升。
(三)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城镇中的分布不均衡,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
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导致人口过度向大城市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城镇发展的不平衡。
(四)城镇规划不合理一些城镇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规划执行不到位。
城镇功能分区不明确,产业园区与居民区混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突出。
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了城镇的特色和文化内涵,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降低了城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人口转移与市民化滞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但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障碍,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市民化进程缓慢。
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制约了消费需求的释放和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六)社会治理能力不足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城镇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就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利用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城市的扩张,大量农田被征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同时,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也导致了城市建设的不协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用地和农田保护区,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需求,造成了交通拥堵、供水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合理的城市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配套设施的质量。
三、农民工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紧紧依赖着大量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
然而,由于一系列因素,农民工在城市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和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提高农民工的薪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四、生态环境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由于大规模的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人口流动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流入,也带来了农村人口的流出。
人口流动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城乡人口统筹规划,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经济的吸引力。
六、城市就业问题城市化进程使得许多人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增加了就业压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注重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
七、教育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五大问题与五个建议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五大问题与五个建议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五大问题与五个建议问题一:土地资源供给不足⒈土地供应不及时: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和的管理不善,导致土地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求。
⒉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大量农村闲置土地和城市零碎用地,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无法充分发挥城镇化建设的潜力。
⒊土地使用冲突:城市与农村之间土地使用冲突频发,城镇化建设受到阻碍。
建议一:加大土地供给力度⒈提高土地供给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
⒉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⒊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市场化经营,增加农村闲置土地的集约利用。
问题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⒈城镇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医疗卫生等设施严重不足。
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力度不够,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城镇化。
建议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⒈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问题三:城乡差距扩大⒈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加剧:城市发展快速,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逐步扩大。
⒉农民工问题突出: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完善,造成社会问题。
建议三:缩小城乡差距⒈加强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⒉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提升农民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
问题四:生态环境恶化⒈城市污染严重:城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垃圾处理等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⒉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严重,农田资源受到破坏。
建议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⒈加大环保投入,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水质和垃圾处理水平。
⒉推动农田生态修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问题五:城市管理体制不完善⒈城市规划管理混乱: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城市建设随意蔓延。
⒉城市管理责任不清:城市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各部门之间协作不畅,导致城市治理难度大。
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城市规划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城市规划建议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建议。
二、人口拥挤和资源短缺1. 问题描述随着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大量人口涌入造成了城市拥挤的问题。
尤其是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已经超过其承载能力。
同时,人口增长还带来了对交通、住房、教育等公共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2. 建议为解决人口拥挤和资源短缺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交通系统,并加大投入力度。
- 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并推动租赁市场发展。
- 提前规划好学校和医疗机构布局,确保公共服务能够跟上人口增长步伐。
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 问题描述城镇化进程中,排放量增加和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一大难题。
同时,过度开发和建设也导致了大量土地的破坏,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
2. 建议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 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污染物排放。
- 加强城市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土地。
-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市民节约资源并参与环保行动。
四、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治理问题1. 问题描述城镇化进程中,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不平等现象也日益突出。
包括收入分配不公、社区服务不足等问题。
此外,由于人口流动、文化差异等因素,城市面临着治理难题。
2. 建议为解决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治理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财税体制,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
-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 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 注重文化交流与融合,加强城市公民的凝聚力。
五、城市规划未来发展方向1. 精细化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应更加注重精细化规划,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口迁移现象。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资源的大国,其城镇化进程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但是,随着城镇化率的增加,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全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入手,探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一)土地问题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土地面积的限制,导致城市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少,城市的扩张渐渐受限。
而城乡建设用地的界限不明确,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流失,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加快,农民“进城难、落户难”问题凸显。
(二)财政问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财政问题主要表现为“钱少人多”的矛盾。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和公共服务的改善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市民化需求,这种“钱少人多”的状态使得城市财政承压颇大。
(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建设水平不高、投资不足等问题。
如我国基础设施普遍存在高速公路堵车、铁路更新不及时、水源保护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对策(一)加强土地管理解决土地问题是城镇化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加强土地执法力度,明确市场化流转,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是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手段。
同时,加强土地整治,扩大城市用地资源,可以将城市用地的供给和需求保持平衡。
(二)创新财政体制解决财政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财政体制。
通过改革地方财政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城市建设的费用,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支出,加大对城市建设领域的投入,推进城市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完善。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难点与解决办法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很多难题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新型城镇化的难点1.土地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问题是一个首要且复杂的挑战。
一方面,土地资源有限,由于原始农田转变为建设用地需要庞大资源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土地征收与农民补偿问题也亟待解决。
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成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难点。
2.财政压力实施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财政投入。
但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财政收入下降情况下,如何解决巨额财政支出成为了困扰县级以上政府的头等大事。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户籍制度和城市户籍制度仍然处于分割状态。
农民工在城市扩展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在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参保等方面尤其突出,城镇化发展中要解决他们的权益问题任重道远。
4.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与需求之间日益失衡。
教育、医疗、交通和环境等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深远的领域需加大投入以提升整体社会效益。
三、解决新型城镇化中的难点办法1.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为了避免过度依赖原始农田建设用地,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使用方式。
提高土地利用率可继续发挥土地价值,并减少新耕地占用。
此外,在征收与补偿问题上要注重公平合理,确保农民利益充分得到尊重和保护。
2.财政改革与转移支付机制创新针对财政压力问题,在实施新型城镇化中,可以优化财政结构,减少非重点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效率。
同时,要加强转移支付机制创新,鼓励地方政府开展项目融资和PPP模式等多元筹资途径。
3.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为了解决城市扩展中农民工所面临的权益问题,应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实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制度,确保农民工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并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背景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 城镇化问题分析2.1 户籍制度限制我国目前实行的户籍制度,将农民工等农村居民限制在农村,导致他们在城市没有提供的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等。
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生活和发展,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2.2 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规划不合理、布局不科学,导致城市功能不完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
同时,城市扩张也带来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2.3 城乡差距拉大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一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的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2.4 就业与社保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一些城市没有完善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3. 解决城镇化问题的建议3.1 改革户籍制度应逐步取消或放宽户籍制度限制,使农民工等农村居民能够在城市落户,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3.2 优化城市规划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发展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应加强交通规划,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减少交通堵塞问题。
3.3 推动农村发展应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也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3.4 完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附件:1. 城镇化相关数据统计表2. 城市规划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户籍制度:根据国家规定,对居民的身份、住所和职业等进行登记管理的制度。
2. 城乡差距: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异。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趋势。
城镇化的发展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比如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等。
然而,城镇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城市管理不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城镇化出现的问题1、资源紧缺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所需的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会导致资源的紧缺。
比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都会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2、环境污染城市的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会释放大量的废气、污水和垃圾,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同时也破坏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影响着生态平衡。
3、社会管理问题城镇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而城市管理资源的不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不高,这就难以保证城市的社会秩序,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治安问题、交通拥堵等。
4、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化也会带来城市和农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来城市打工,但由于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高,所以收入较低,而城市的高薪工作机会被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抢占,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剧。
二、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措施1、合理利用资源政府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推动城市的“瘦身”,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加强水资源、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新能源的应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2、加强环保意识政府可以加大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同时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城市的环境。
3、加强城市管理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对治安问题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市民的生活安全。
4、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同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与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在城镇化进程中,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大规模的城镇建设和人口流入导致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紧张,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优化土地使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其次,推动绿色低碳城镇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中面临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社会融入较为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农村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一方面,要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村转移人口的歧视性待遇,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返乡创业。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发展过快,资源集中,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城市功能扩张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落后,人口流失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乡综合发展。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同时,要推动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四、缺乏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治理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我国的城市治理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权责不清、监管不力、决策参与度低等。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着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城镇化问题1.土地资源浪费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田被征用用于建设城市和城镇,这导致了农田资源的浪费。
而且城市的扩张也导致了大量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2.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的人口增加和车辆增加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这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同时也对环境和城市生态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3.厦市居住成本增加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的人口增加,导致城市住房资源紧张,房价上涨。
尤其是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住房成本大幅上升,带来了居民的生活压力。
4.农业人口流失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农村的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成本上涨。
这种现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各地资源失衡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口和资源向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导致了全国资源的失衡,一些地区的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快速下滑。
二、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1.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政府应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保护政策,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农田资源,减少农田征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交交通、地铁、城市道路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完善城市规划通过完善城市规划,避免城市扩张过度,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密度,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4.调整产业布局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产业分流,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些产业园区,吸引劳动力返乡就业,缓解城市人口压力。
5.落实农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农业人口流失。
6.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回乡创业就业。
10405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国城镇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是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问题,其次是城市基础设施问题,最后是城市管理问题。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问题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存在大规模滥用土地的情况。
在很多地方,土地被用于建设住房和商业用途,而忽略了农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二是城市规划乱象。
很多城市规划不合理,以低密度的郊区为主,而忽略了城市中心的开发建设。
还有的城市规划缺乏环保考虑,导致了一些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要解决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土地保护。
政府可以加大对滥用土地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城市用地的规划管理。
二是促进城市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优化城市规划。
三是鼓励民间投资。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领域,为城市更新换代提供支持。
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限制城市的发展。
例如,交通拥堵、供水不足、垃圾处理问题等等。
要解决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要加大政府投资,同时通过PPP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二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鼓励城市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城市治理水平的落后,不仅会限制城市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治理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
要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通过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能力。
二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和治理能力。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一、城镇化出现的问题1.1城镇化进程不平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到一、二线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资源与环境压力过大,城乡发展不平衡。
1.2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1.3劳动力市场变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但城市就业机会不足,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形成了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会对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秩序产生一定的挑战。
1.4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模扩大,工厂、交通等产生的污染加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
1.5城市社会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流动,城市社会问题也相应增多,包括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
二、城镇化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2.1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城镇化过程中,需要通过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有机结合。
应该注重发展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引导部分人口在生活在乡村,减少农民外流。
2.2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普及率,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2.3完善城市化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化管理体制建设,实施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解决城市的社会治安问题和城市管理难度。
2.4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2.5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均衡发展通过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等方法,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均衡发展,降低农村人口迁徙城市的压力,增加农村地区的发展动力,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
⒈城市化进程不平衡:一些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一些
地区城市化进程滞后,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
⒉发展方式单一:过于依赖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忽视了
城市内部功能的完善和优化,导致城市发展质量低下。
⒊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规划过于注重规模和数量,
忽视了城市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⒋城市内部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资源和环境利
用效益低下,导致城市内部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二、对策建议
⒈加强统筹规划:制定综合发展规划,合理调控城市化进程,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⒉注重功能优化:不仅要城市扩张,还需注重城市内部功
能的完善和优化,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
⒊均衡城市规模:合理安排城市规模,避免“一哄而上”,注重城市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⒋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减少城市内部环境污染。
附件:
⒈综合发展规划草案
⒉城市功能优化实施方案
⒊城市规模调控措施
⒋绿色发展指导手册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城市化进程: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迁移的过程,包括
人口聚集、市场扩大、居民垦殖和城镇工业建设等。
⒉综合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土地利用、环境保
护等因素,制订的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
⒊城市功能优化:通过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居住品质。
⒋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分别探讨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1.1用地紧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地紧张,影响城镇化进程。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等。
1.2水资源紧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产业发展的壮大,水资源供应压力不断增加。
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可以采取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推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措施。
1.3大气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对此,可以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放监管等。
二、社会问题2.1城乡差距拉大:部分地区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城乡差距。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2.2就业压力: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增长的劳动力供应使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需要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培育和扩大新兴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等。
2.3社会治安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增加和流动性增强,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挑战。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社会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等。
三、环境问题3.1垃圾处理难题:城镇化进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水平等。
3.2水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当导致水环境污染加剧。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水环境保护,推行水污染防治技术和管理手段,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等。
3.3生态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一、背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迅猛。
然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二、问题分析1·土地资源存在浪费: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面积闲置和农地被非法占用的问题。
2·城市规划不合理:部分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远眼光,导致城市建设不平衡、资源浪费等问题。
3·农民工待遇不公: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遭遇欠薪、工资拖欠等问题,导致其权益得不到保障。
4·城乡差距加大: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差距因为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逐渐加大。
三、对策建议1·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加强土地使用权划分和监管,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非法占用现象。
2·科学城市规划: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城市建设有序发展。
3·保障农民工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增加公共服务: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差距。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土地登记制度:一种机关对土地进行登记、权属确认并颁发证书的制度。
2·城市规划:指制定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的工作。
3·农民工:指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民。
4·公共服务:提供给公众的福利和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
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前言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旨在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城镇扩张问题2.1 城市用地不足随着人口流入城市,城市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滞后,导致城市用地不足。
这使得城市发展受限,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议】加强土地管理,优化土地使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不合理用地。
2.2 城市拥堵问题城市中大量的人口集中导致交通拥堵成为了普遍问题,影响了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
【建议】加强交通规划,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对私人汽车的管理,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人车辆数量。
3:社会问题3.1 城乡差距扩大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城市资源和服务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人口则面临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政策,使农村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3.2 城市贫困化问题城市中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体,城市贫困化问题逐渐凸显。
这些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建议】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贫困人口得到及时帮助。
4:环境问题4.1 城市污染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产业发展快速,城市污染问题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垃圾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
【建议】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2 自然资源浪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自然资源的浪费现象。
大量的土地、水资源等被滥用,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
【建议】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节约型、环保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难点和对策探讨根据重庆市委、市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渝委发[2001]号34号)加快重庆市城镇化进程的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末的33.09%提高到届时的全国平均水平(据有关部门测算为45%);把万州和涪陵建设成为大城市(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黔江、江津、合川、永川、开县、长寿、南川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成为20-30万人的中等城市;多数县城发展成为10-20万人的小城市;100个左右的小城镇发展成为3-5万人的中心镇或特色镇。
在城镇化发展速度上,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发展是一个缓慢、加速、再减慢的过程。
在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后,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当前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为36.4%,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
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经过努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原因,目前重庆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与直辖市的地位很不相称,加快城镇化进程困难也是相当大的。
一、加快重庆市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难点1、农村工业化水平落后。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重庆市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村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但从整体上来说,重庆市农村的工业化水平仍比较落后。
至 2002年末,在重庆市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工业生产的只有5.1%,直接从事农业的比重仍高达63.5%。
重庆市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的工业化,没有农村的工业化发展,农村的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转移劳动力的生活生存成本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还要承担转移劳动力工业化所必需的技术装备成本和发展成本。
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城镇化并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简单集中,而是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一系列制度的变革。
尽管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民的市场意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等观念还非常淡薄。
从整体上说,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目前重庆市农村还有文盲214.78 万人,文盲率达6.95%。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农村居民,即使户籍制度上成为城镇居民,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生活技能,在城镇生存下去也比较困难。
3、城镇就业压力增大。
2002年,重庆市城镇的登记失业人数为16.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 4.1%)。
今后随着市有企业改革的继续深化,城市的下岗失业规模还有可能扩大。
我们不仅有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每年还有6‰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保守估计每年也需要净增加40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势必会加大今后重庆市城镇化推进的难度。
4、耕地资源不足。
截止到2002年末,重庆市只有耕地面积2075.5万亩,也就是人均仅有0.67亩耕地。
根据建设部测算,每一个城市人占地需要100平方米左右(包括生活占地、公共交通、绿化、水电工程、厂矿、水面等),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时,共需转移448.22万人,则大概需要44822万平方米(折合67.23万亩),其中虽然有大量非耕地面积,但占用大量耕地面积是必然的。
如果按60%耕地面积计算也有40.33万亩,也即是现有耕地面积的2%左右。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如果对耕地不加珍惜,重庆市人均耕地面积将更加减少。
5、三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增大了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的难度。
2000年,占全市总人口19.9%的“都市发达经济圈”城镇化率已达79.77%,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在未来的几十年,城镇化率增长的空间是极为有限的。
而占全市的总人口48.2%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城镇化率仅为1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人均GDP 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1%。
大多数城镇尚处于孤散发展阶段,二、三产业相对滞后,城镇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
占该地区82%的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仅为1548元,尚处于刚刚越温达标阶段,恩格尔系数高达80%以上,按目前三口之家的农户进入小城镇定居至少需投入7.5 万元的最低门坎计算,一家人不吃不喝,把全部收入用于积累,则需要16年以上的时间!6、城镇的规模偏小,地区分布不合理,城镇体系不合理。
目前,重庆仅有主城区一个特大城市,尚无大城市,只有万州、涪陵、渝北、北碚、永川、江津、合川等7个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铜梁、长寿、大足等27个县城。
而20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个数,广东有31个、山东27个,江苏22个,河南15个。
比较而言,重庆拥有大中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偏小,县城以上建制镇规模小,平均每个镇的建成区面积仅为0.35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人。
这使城镇的一些功能性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城镇的服务组织管理功能难以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得不到有效发挥,其功能被弱化。
7、城镇化质量较差。
2002年末重庆市的城镇化率为36.4%,但同期非农化率23.2%,二者相差13.2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全国平均4个百分点的水平。
这表明在重庆计为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农民,他们在农村有承包地,虽然其中多数人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靠从事二、三产业,但仍为亦工亦农状态,人口的转移尚不稳定,特别是这批纳入城镇居民统计口径的农民,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走向城镇文明还有一定距离。
8、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全市城镇化水平,投入严重不足。
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化的“硬件”,是推进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重庆市城镇基础设施特别是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镇快速交通系统等关系城镇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基础设施严重短缺,造成其原因主要是投入不足,加之城镇管理机制末健全,管理工作未跟上,影响了城镇基础设施综合功能的发挥,导致有的城镇“农村化”,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的改善。
重庆与京、津、沪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14项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中,有6项指标不仅低于三大直辖市,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重庆人均仅583.42元,为上海的20.6%,北京的20.5%,天津的55.8%,全国平均水平的61.5%。
重庆在西部十二省市中,14项指标中有9项处于中下水平。
二、对策建议1、更新思想观念。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而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不是纯粹的修房建路搞园区,而是农村与城市的对接,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最终是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城乡一体共发展,工农一起同富裕。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城镇化决不是小城镇化,它还更多地涉及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涉及区域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体系的优化与构建,是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是市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生活模式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社会现代化,三位一体的同步推进和演变过程。
要摒弃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引导全市把城镇化的关键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因地制宜求发展,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全面繁荣,实现重庆市全面小康。
2、加强领导,统一协调。
一是要加强对各地城镇化的领导和监督,强调城镇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和各级组织与部门的职责,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防止因规划不科学和执行规划不严格带来城镇化新问题。
二是加大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力度,提升全市城镇化领导小组的规格。
现在绝大多数区县(市)的城镇化工作由建委在抓在管,还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建议市里尽快批准设立从事城镇化领导管理的职能部门,解决好工作机构、编制和人员待遇等问题;每年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专门召开城镇化问题现场办公会,督促检查政策落实情况,解决各地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三是出台城镇化政策一定要有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全面考虑,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整合原有加快城镇化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
在投资(项目)、税收、规费、财政、金融、土地、电力、通讯、水利建设、干部交流、户籍、医疗改革等各个方面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一要抓紧制定加快城镇化所急需的政策,为推进城镇化提供必要的依据;二要做好已有政策的清理修改,该修改的要修改,该废除的要废除,为城镇化扫除政策障碍;三要督促城镇化各项政策的落实,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的发生,为城镇化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目前区县最关心的问题有:加快土地利用计划修编;放宽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权限;修改农村财税体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镇乡对城镇建设管理的权限;更新城镇化考核模式;统一城镇化计算标准等问题。
3、理顺体制、形成合力。
目前,由于城镇建设管理的权力和职能处于分散状态,存在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相互讲条件、讲利益、讲权限的情况;市级部门权力相对集中过多,对区县(市)放权不够,指导服务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县(市)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城镇化的积极性、创造性。
为了形成全市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合力,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涉及城镇化的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作出统一要求,制定协同各方一致推进城镇化的制度规范,使城镇化建设管理权相对集中,各部门相互配合,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阻力。
一是建立各区县(市)、市级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机制;二是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对各区县(市)、市级有关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的机制;三是建立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区县(市)实行分类指导,对口联系机制。
4、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根据重庆市资源禀赋,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应当调整工业发展战略,适时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机会。
市委、市政府应当出台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为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具体地说,在市场准入方面,消除各种形式的对劳动密集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歧视,鼓励创业;在税收方面,纠正对中小企业各种形式的不公平待遇;在金融方面,大力发展能够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5、创新制度。
包括户籍制度、用工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综合承受能力,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城镇户口迁移政策;应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和外地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通过完善供给制约和需求引导相结合的供地机制,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步健全土地市场机制,提高耕地占用成本,保护耕地。
6、加大对条件较好的中心镇的投入力度。
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搞好“百强镇”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和100个“区县商贸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城镇化的典型和样板,带动全市城镇化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