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a955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3.png)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MOdernEdUCationTeChnOIogy)课程编号:Z210025总学时数:14+18 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施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要求,而为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的一门应用类课程,目的在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它的理论基础。
并对本课程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术,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阐述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特点,选择和组织不同侧重面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关领域中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课时)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的定义;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1.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掌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的掌握,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高中信息技术__《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__《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f03d2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1.png)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数字设备将身边信息数字化的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贴近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分析信息需求,确定所需信息类型和获取方式,能依据主题选取合适的信息内容,能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认真的评价,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与探索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展示自我能力知识要点:1、获取数字化声音信息能运行使用附件里的录音机录制声音文件并保存2、获取数字化图像、视频信息(1)能运行摄像头软件获取图像(2)能将BMP文件转化为JPEG文件格式(3)能使用摄像头获取视频文件3、加工处理获取信息(1)能简单加工处理信息。
如用Photoshop、画图软件加工处理等(2)用PowerPoint将获取的信息制作电子作品4、评价量规(1)完成《资料收集情况表》的填写(2)参照评价量规作自我评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了解信息获取的常用渠道基础上,学习使用麦克和摄像头获取身边的信息,将其数字化,并能简单加工处理。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难点: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信息是数字化表示,能利用麦克、摄像头将生活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简单加工处理,结合PowerPoint和Photoshop软件制作。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1)获取数字化信息;(2)简单加工处理信息;(3)交流与评价.第一部分是利用麦克、摄像头获取声音、图像、视频信息。
第二部分是利用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媒体制作播放软件等工具打开一些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文件,试着将其转换成其他格式的同类型文件,比较这些不同文件格式有些什么特点,最后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电子作品第三部分是交流与评价:学生完成资料搜集汇总表的填写,根据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评价量规作作自我评价,然后通过对获取信息进行设计加工布局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行组内评选,推荐作品,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教师点评,评价要点:过程性资料齐全(选题及相关内容设计,资料收集情况表,数字化成果);能根据实际问题分析需求,所选内容能很好的表现主题;能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信息来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完成对获得信息的简单加工整理.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利用麦克、摄像头获取声音、图像、视频信息,学生能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媒体制作播放软件简单加工获取的信息。
芜湖市2011年高中教师资格认定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芜湖市2011年高中教师资格认定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d1594db307e87101f696fc.png)
芜湖市2011年高中教师资格认定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一、高中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1:语文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题2:语文1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题3:语文2第4课《诗经·采薇》课题4:语文2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题5:语文3第5课杜甫诗《秋兴八首(其一)》课题6:语文3第10课《过秦论》课题7:语文4第5课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课题8:语文4第7课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课题9:语文5第8课《咬文嚼字》课题10:语文5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二、高中数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A版课题1:必修1 2.1.2 指数函数及性质课题2:必修1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题3:必修2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题4:必修2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课题5:必修2 4.1.1 圆的标准方程课题6:必修3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课题7:必修4 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课题8:必修4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课题9:必修5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题10:必修5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注意:以上均讲授课题的第一课时。
三、高中物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1: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课题2: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题3: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 4、力的分解课题4: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课题5:必修2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7、动能和动能定理课题6: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4、电势能和电势课题7: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课题8: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2、磁感应强度课题9: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4、法拉第电磁感应课题10:选修3-2 第五章交变电流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四、高中化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课题2: 离子反应《必修·化学1》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课题3:氧化还原反应《必修·化学1》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课题4:金属的化学性质《必修·化学1》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课题5:铝的重要化合物《必修·化学1》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课题6: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必修·化学1》第四章第二节第1课时课题7:化学键《必修·化学2》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课题8:化学能与电能《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课题9:化学反应的速率《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课题10: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必修·化学2》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五、高中生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题1: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题2: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题3: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题4:第五章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题5: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题6: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题7:第三章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题8: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课题9: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题10: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题1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课题2: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课题3: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课题4: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课题5: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课题6: 5.2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课题7: 6.2 信息发布课题8: 6.3 信息交流课题9: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课题10: 7.3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七、高中历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课题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题2: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题3: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题4: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必修二课题5: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题6: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题7: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题8: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题9: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题10:第18课罗斯福新政八、高中地理课题1:地理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课题2:地理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题3:地理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课题4:地理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题5:地理1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课题6:地理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题7:地理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题8: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题9:地理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题10、地理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的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九、高中音乐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文艺出版社必修模块《音乐鉴赏》课题1:必修模块第一单元 1812年序曲课题2:必修模块第二单元优美课题3:必修模块第三单元汉族民歌课题4:必修模块第三单元非洲民间音乐课题5:必修模块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课题6:必修模块第四单元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课题7:必修模块第五单元音乐的戏剧—-歌剧课题8:必修模块第五单元音乐与影视选修模块《歌唱》课题9:选修模块第一单元互动排练二部合唱《桑塔•露琪亚》课题10:选修模块第二单元几种独具特色的演唱形式十、高中美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一单元课题1: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课题2:第二课图像与眼睛第二单元课题3: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课题4:第二课礼仪与教化课题5:第四课人间生活课题6:第五课审美自律第三单元课题7: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课题8:第五课进入历史课题9: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课题10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十一、高中思想政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政治生活课题1 必修二第二课第一节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课题2 必修二第三课第一节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课题3 必修二第五课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课题4 必修二第六课第三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课题5 必修二第九课第二节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必修三文化生活课题6 必修三第一课第四节文化塑造人生课题7 必修三第三课第一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题8 必修三第六课第一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题9 必修三第八课第一节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题10 必修三第十课第二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十二、高中体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课题1:篮球的传切配合课题2:跳跃的挺身式跳远课题3:双杠的前滚翻成分腿坐课题4:排球的正面上手发球课题5:技巧的直腿后滚翻接挺身跳课题6:单杠的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接前翻下课题7:跑的跨栏跑过栏技术课题8:武术的形神拳“7、震脚左弓步双推掌、抡臂拍脚、弓步顶肘”课题9:投掷的侧向滑步推铅球课题10:足球的脚背内侧踢球注意:以上均讲授课题的第一课时。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案(详案)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案(详案)高中信息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3ecdb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d.png)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案(详案)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述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性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2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学习信息获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掌握信息加工的基本技术和工具了解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作用1.3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学习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第二章:计算机系统与软件应用2.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界面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2 常用软件应用与实践学习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文本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软件的使用技巧探索软件应用的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2.3 程序设计与算法思维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算法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和算法实现第三章:数字化设计与创新3.1 数字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工具学习数字化设计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数字化设计的基本工具和软件探索数字化设计在工程和艺术领域的应用案例3.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概念和流程了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3.3 数字化创新与创业学习数字化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探索数字化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了解数字化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成功案例第四章:与智能系统4.1 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学习的定义和目标了解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学习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探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4.3 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学习智能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设计方法掌握智能系统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了解智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五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5.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学习信息安全的定义和目标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和风险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技术5.2 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学习网络攻击的基本手段和防护策略掌握网络安全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探索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和挑战5.3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管理学习隐私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数据安全管理和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第六章:智能数据分析与挖掘6.1 数据分析与挖掘概述了解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定义和目的理解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工具和软件6.2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学习数据预处理与清洗的基本方法掌握数据清洗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探索数据预处理与清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6.3 数据可视化与展示学习数据可视化与展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可视化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技巧了解数据可视化与展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七章:智能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7.1 智能语音处理学习智能语音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智能语音识别和合成的基本方法了解智能语音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7.2 自然语言处理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掌握自然语言理解和技术方法探索自然语言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7.3 语音与语言应用实例掌握自然语言和对话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语音与语言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八章:智能识别与图像处理8.1 智能识别技术学习智能识别的定义和基本方法掌握生物特征识别和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了解智能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8.2 图像处理与分析学习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图像处理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技巧了解图像处理与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8.3 智能识别与图像处理应用实例学习智能监控系统和无人驾驶车辆的图像识别技术掌握医疗影像分析和智能诊断的基本原理探索智能识别与图像处理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智能网络与物联网技术9.1 智能网络技术学习智能网络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智能路由器和智能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了解智能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2 物联网技术学习物联网的定义和基本架构掌握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基本技术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3 智能网络与物联网应用实例学习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方法掌握智能穿戴设备和健康监测的基本原理探索智能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智能与自动化技术10.1 智能技术学习智能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感知和决策的基本方法了解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2 自动化技术学习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3 智能与自动化应用实例学习工业和服务的设计和实现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仓储的基本原理探索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一章:智能决策支持与大数据分析11.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学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理解决策树、决策表和专家系统的应用掌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11.2 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学习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和关键技术掌握大数据处理工具和框架的使用探索大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挑战11.3 数据仓库与商务智能了解数据仓库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学习商务智能工具和报表技术分析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智能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12.1 智能系统集成的概念与方法学习智能系统集成的定义和原则理解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系统集成管理工具和最佳实践12.2 软件开发流程与敏捷方法学习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文档编写掌握敏捷开发方法和Scrum框架分析敏捷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案例12.3 软件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工具学习软件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测试策略掌握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最佳实践第十三章:智能伦理与社会影响13.1 智能伦理问题探讨学习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问题理解在道德和法律框架内的限制探讨伦理决策和责任归属13.2 与社会影响分析对社会就业、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探讨带来的社会挑战和机遇了解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策略13.3 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掌握绿色发展和资源优化的方法探索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14.1 的最新研究动态了解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学习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创新应用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4.2 类脑计算与神经形态工程学习类脑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神经形态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挑战探索类脑计算在领域的潜在应用14.3 量子计算与了解量子计算的基本概念和优势学习量子计算在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量子的发展挑战和未来趋势第十五章:综合实践与创新项目15.1 智能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智能系统设计项目实践项目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到测试的全过程学习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方法和技巧15.2 创新思维与设计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的能力学习如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15.3 智能技术应用的创业指导了解创业过程和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学习如何将智能技术应用到创业项目中探讨创业资源获取、市场分析和商业模式设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教案,内容涵盖了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与软件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创新、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十五个章节。
第五章 数字视频处理技术
![第五章 数字视频处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dfddc63caaedd3383c4d378.png)
5.3 利用Premiere进行视频创作
现阶段,非线性编辑在影视剪辑和电视节目包装技
术中占主导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层出不穷的 非线性编辑技术和特技等可以让电影、电视效果更 加具有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
5.3.1 Premiere简介
Premiere是目前流行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是数码视
频编辑的强大工具,它是Adobe公司基于Macintosh (苹果)平台开发的视频编辑软件,它集视频、音
,是目前主流的网络视频格式 。Real Networks所制定 的音频、视频压缩规范称为Real Media,相应的播放器 为RealPlayer。 (4)RMVB格式:是一种由RM格式升级延伸出的视频格式。
RMVB中的VB是指Variable Bit Rate(可变比特率 ,简
称VBR)。
5.1.3 视频的播放
的动画效果,它将运动特效设置为了视频剪辑固有 的视频特效。并能为运动特效中的参数设置关键帧
,使对象按照设定路径进行运动。将素材拖入轨道
后,在特效选项卡中可以看到Premiere Pro的运动
设置窗口。
其中,“位置”可以设置被设置对象在屏幕
算机。另外还有MPEG文件(*mpg)、VCD上的DAT文件(
*dat)以及网络上常用的Real Video文件(*rm)。不同格 式的文件其编码原理不同,其获取方式及所支持的播放软
件也不尽相同。
5.2.1视频获取方式
最常见的使用视频采集卡配合相应的软件来采集录
像带上的素材。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豪杰解霸等软件截取VCD上视频
(4)拖动“播放进度”滑块至捕捉的结束帧,执行
“控制”→“选择结束点”菜单命令。
(5)执行“控制”→“保存MPG片段”菜单命令,在
数字视频信息加工教学设计精品
![数字视频信息加工教学设计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cc838962f60ddccdb38a04b.png)
数字视频信息加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采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本节课是第四章第四节最后一小节的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将《数字视频信息》作为一个课时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情境导入;(2)学导结合;(3)探究深化;(4)总结反思。
利用Adobe Premiere软件加工与处理视频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视频信息加工。
【学情分析】其实每个同学都知道什么是视频信息,电影、电视、网络是视频信息最常见的载体,但同学们对视频信息加工工具接触较少。
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视频信息导入与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学会Adobe Premiere的简单操作,掌握一定的加工技巧。
2、过程与方法:能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视频信息加工、交流思想;能熟练运用视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认真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刘翔夺冠、国庆阅兵等视频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播放“到底伤害了谁”这个小短片,教育学生文明做人;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索视频信息加工方法及应用的情感;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视频信息的截取、伸展、特效2、视频信息的合成【教学准备】网络多媒体控制系统、Adobe Premiere软件、视频“刘翔夺冠”、“到底伤害了谁”、世界杯进球等素材【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教学过程】教学过教师活动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看视频回答问题通过观看视频,(特效、家太引出课题,通过奇组接、慢镜对刘翔夺冠这头)一激动人心的并引入学生情时刻的回顾,激感发学生对课题探究的兴趣。
学导结合任务驱动分层作业教师讲解1、认识Premiere的窗口和界面2、素材导入:如何用两种方式导入视频素材。
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6b551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4.png)
《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的几种视频编辑器。
(2)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数字视频作品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学会对视频信息进行富有创意的,实现良好视觉效果的处理。
(1)掌握影音制作软件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的编辑、合成技术以及发布的方法。
(3)通过学案中的导学材料,结合自身兴趣,有选择地熟悉其他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技术、懂技术、用技术。
(2)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视频资源。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影音制作的基本使用。
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过程的实现。
教学难点: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过程的实现。
教学方法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环境设计:硬件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机房;影音制作视频编辑软件;多媒体素材包,包括本课用到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素材;课堂导学材料;关于教与学设计思路:美丽的情景,(看一看)激发兴趣。
---→实用的学案,(学一学)明确过程。
---→给定的任务,(议一议)如何去完成。
---→好用的软件,(听一听)体验功能。
---→现成的素材,迫切的心情,(用一用)过足导演瘾。
---→恰当的点评,(评一评)巧妙收尾。
---→适当的拓展,(引一引)将兴趣延伸。
教学过程:1.美丽的视频情景引入,置疑激趣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个完整的专题片——生命的奇迹。
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片子是用几个视频片段合成的。
通过广播软件让大家看合成前的视频音频素材。
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生活中是不是也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或者用手机拍下来过很多视频呢,那能不能将这些视频片断进行编辑,制作成反映一定主题的专题片呢?(学生兴趣高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跃跃欲试,为本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5be40367ddccda38376bafcb.png)
6、指导学生访问局域网内的教学网站,观看第5步中演示的详细操作(教师课前把操作步骤用“屏幕录像专家”之类的软件录制下来,注意每个片段不宜过长)
学生讨论:怎样将摄象机中的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息采集到电脑里?
观看教师的演示,通过局域网将教师机上的视频素材下载到本地。
教学准备
视频文件、数码摄像机(DV)及数据连接线、有短片拍摄功能的手机及连接线(或读卡器)、采集卡、视频分割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问题
引入
1、给出一个主题,例:校园新闻,同学们是怎么获取学校的新闻的?(如学校的公告,校园网络),前面学过了音频信息的处理加工,那么视频信息怎么处理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视频信息的获取方法。
(2)了解多种视频文件存储的格式、差异及它们适合的场合。
技能目标
(1)掌握视频采集的基本方法;
(2)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加工。
(3)客观分析和评价视频的应用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
(2)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3)尊重知识产权,合法利用多媒体资源。
重点
1、掌握常见的视频采集方法,获取现成视频文件、利用视频卡采集视频。
2、掌握视频加工的主要方法。
难点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选择合适的素材;
2、剪辑视频文件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任务驱动法
premiere教学设计
![premiere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87655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d.png)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教学设计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2课时。
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介绍视频信息采集与简单加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以创作视频作品为例,引领学生经历视频加工处理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掌握利用视频编辑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视频采集的基本方法;(2)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加工。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工具完成视频编辑,用以呈现信息、交流思想;(2)能对采集的视频素材进行加工编辑,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视频创作的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视频处理技术,参与视频作品创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2)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在创作作品时应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认真负责地利用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树立健康的信息表达和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视频信息采集基本方法,能对视频信息进行基本的加工和简单的合成。
教学难点:视频信息的简单的合成。
教学硬件:一人一机教学软件:多媒体计算机系统、Premiere 视频编辑工具、ppt主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师:播放《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视频和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动画的对比分析得出视频和动画的特点。
生:观看视频、动画,体验视频、动画信息带来的不同感官刺激,并通过视频、动画的对比分析得出视频和动画的特点。
视频的表达特点:是现场的真实记录,视频真实的再现力和震撼力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动画的表达特点:对真实的物体进行模型化、抽象化、线条化,主要用来动态模拟现实。
视频和动画都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而实现的动态画面。
二、课堂引导及演示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音频信息的采集方式,那么视频信息的采集方式有哪些呢?学生讨论:怎样将摄象机中的视频信息采集到电脑里?(设计意图:学生学过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通过对比,有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同时也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演示:拍摄课堂的视频素材。
《信息的数字化》教案设计(完整资料).doc
![《信息的数字化》教案设计(完整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01dabd07daef5ef7ba0d3cbb.png)
《信息的数字化》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本节的教学内容对应于“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和“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中有关信息编码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二进制和字符编码两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二进制代码,知道二进制的运算法则“逢二进一”。
2、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二进制代码及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了解ASCII码和汉字国标码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准备】龙芯电脑室【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知道了信息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
要使计算机能够识别这些信息,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
目前,只有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计算机才能够加工处理。
什么是二进制呢?二、教学新课1、二进制师:其实,生活中,人们对数值的描述有多种常用的进制,如60进制、七进制、24进制等。
(1)只有两个数码:0和1(2)运算规则:“逢二进一”0+0=0 ,0+1=1,1+0=1,1+1=10问题1: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编码?问题2:二进制与十进制有什么异同?完成P11表格小组抢答。
在计算机处理的各种信息中,字符信息占有很大的比重。
为了能够对字符进行识别处处理,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一律用二进制编码表示.2、字符编码(1)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的简称。
(2)汉字国标码1981年,我国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1980》,即汉字国标码。
其中收录了6763个汉字,解决了常用汉字的编码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安排范文(6篇)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安排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665f8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4.png)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安排范文一、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信息技术2)教材使用情况:浙教版3)任课班级:高三(2)(原三<1>三<3>的合班)4)本阶段周课时:55)计划教学时数:136)已完成教学情况: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目的:按照《信息技术考试说明》系统的对各章节的知识点展开新一轮的总复习,同时结合上机操作将考试要求的相关软件加以强化,熟练操作。
要求:通过高考模拟试题的练习,识记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学过的知识加以理解并应用。
2、熟练掌握考试要求的相关软件的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掌握分析知识并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教材体系及教学进度计划教学内容调整说明第一周:选修教材知识点的罗列与回顾高考模拟试卷讲评(____份)上机:Photoshop软件复习与强化操作;Flash软件复习与强化操作第二周:选修教材知识点的罗列与回顾高考模拟试卷讲评(____份)上机:Goldwave软件的使用;OCR软件的使用Word、E____cel、Frontpage软件复习与强化操作;第三周:考前重点知识回顾,难题讲解模拟试卷讲评(____份)数制转换、数据压缩技术及压缩比的计算图片、声音、视频存储空间的计算1、此计划只是制定到第二次考试(____月____号)为止。
2、高考以笔试为主,因此近段时间主要安排理论知识的讲解及试题训练。
但适当会安排____节课上机操作。
此计划主要以理论课为主。
3、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进度会加快。
任课教师:方丽芬教研组长:吴剑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安排范文(二)一、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时能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视频的简单加工
![视频的简单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16ef5848fe4733687e21aafd.png)
2.采集的方式
(1)已有的数字化资源
(2)通过视频采集卡进行模拟/数字转换 (3)DV直接拍摄
视频播放和编辑软件
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合成
视频编辑软件(如Premiere 6.0)基本操作。 ①导入素材:将需要合成的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导入。 ②增加字幕:执行“文件/文字编辑器”命令,在编辑区 中输入需要显示的文字内容 ③修改和调整:将素材直接拖到时间轴的通道上,对各段 素材的播放时间进行精确地调整。 如果视频素材播放时间过长可以在工具栏中选取“切片” 工具,将素材分割,然后对它们进行删除和位移等操作。 ④保存:导出合成的视频文件。导出的文件格式是可以调 整的,如可以选择WMV格式导出。
音乐欣赏
5.2 数字化视频的 简单加工
一、 教学目标 1.视频的采集,及简单合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视频、动画在表达主题中的效果与特点。 2.加工、 传播信息的合法性。
视频信息的采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视频简介
视频和动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 1.相同点: • 都是图像信息;都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而实现的 动态画面。 • 2.不同点: • 视频是连续画面,是现场的真实记录; • 动画在速度很慢的情况下往往画面不连续,是人工绘 制的场景。 强调: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和动画有融合的趋势, 观众单凭视觉往往无法区分视频和动画,如电影《空 中大灌篮》中使用的电脑特技。
四 、知识拓展
视频压缩编码方法简介—AVI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是一种音频视像交插记录的数字视 频文件格式。1992年初Microsoft公司推出了AVI技术及其应用软件 VFW(Video for Windows)。在AVI文件中,运动图像和伴音数 据是以交织的方式存储,并独立于硬件设备。这种按交替方式组织音 频和视像数据的方式可使得读取视频数据流时能更有效地从存储媒介 得到连续的信息。 视频压缩编码方法简介—MPEG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是1988年成立的 一个专家组。这个专家组在1991年制定了一个MPEG-1国际标准, 其标准名称为“动态图像和伴音的编码 。这里的数字存储媒体指一 般的数字存储设备如CD-ROM、硬盘和可擦写光盘等。MPEG的最 大压缩可达约1:200,其目标是要把目前的广播视频信号压缩到能 够记录在CD光盘上并能够用单速的光盘驱动器来播放,用该算法压 缩的数据称为MPEG数据,由该数据产生的文件称MPEG文件,它以 MPG为文件后缀。
高一信息技术《第五章 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学案
![高一信息技术《第五章 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a03e3910661ed9ad51f39b.png)
复习学案4《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一、重要知识点(一)图像的采集与加工1、图像的特点信息丰富,形象直观。
图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地区和文化,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增进人们更广泛的思想交流。
如:广告标志2、数字化图像的采集途径1)使用扫描仪采集图像。
2)使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
3)使用手机拍摄。
4)从网络或其他数字化资源库中获取需要的图像素材。
3、图像的类型分为两种:位图(点阵图)和矢量图像1)点阵图像(位图):由许多点排列组合成,这些点称为像素。
当许许多多不同色彩的点组合在一起后便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像。
放大时会产生边缘锯齿、图像马赛克现象。
与生活中的十字绣很相似。
优点:可以逼真地表现自然界的景象。
缺点:缩放和旋转容易失真,同时文件容量较大。
常用软件:画图、Photoshop。
常见格式:bmp、jpg、gif、psd、png等。
2)向量图/矢量图: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的内容,如一条线段的数据只需要记录两个端点的坐标、线段的粗细和色彩等。
优点:在进行缩放和旋转等操作时图像不会失真,文件容量较小。
优点:文件容量小,缩放、旋转不易失真。
缺点:不易制作色彩变化太多的图像常用软件:Flash、CoreDraw。
常见格式:swf、wmf (office中的剪贴画使用的格式)。
4、图像格式:计算机中的图像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图像存放在计算机或存储设备中的格式通常会经过有损压缩再保存。
常见图像的格式bmp 、jpg 、gif 、psd 、png 、swf 、tiff。
5、图像的大小数据存储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每个字节是由8个比特(bit)组成。
图像文件大小计算:文件的字节数=图像分辨率*图像量化位数/8 。
图像分辨率=X方向的像素数*Y方向的像素数图像量化位数=存储颜色占用的二进制位数例:一幅彩色静态图像(RGB),设分辨率为256×512,每一种颜色用8bit表示,则该彩色静态图像的数据量为多少?256*512*3*8/8=393216B =384KB(二)声音的采集与加工1、音频信息的采集1)在已有的数字化音频资源中寻找或截取 2)将传统的以磁带介质记录的模拟声音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3)采用数字化音频设备现场录音2、音频信息的加工:常用软件:录音机(附件中)、Cool Edit常见的音频格式: WAV格式(.wav)、MP3格式(.mp3)、WMA格式(.wma)、RealAudio格式(.ram .rm)、MIDI格式(.mid)、。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最终版)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919107581b6bd97f19ea8f.png)
6 .以下哪种不是数字视频获取的主要途径?( D ) A、通过视频采集卡采集视频信息 B、从视频文件中获取 C、利用软件把静态图像或图形文件序列组合成视频文件 D、通过扫描仪直接获取 7 .下列软件中,属于视频编辑软件有( C ) ( 1 ) Vid e o F o r Win d ow s ( 2 ) Q u ic k Time ( 3 ) A d o b e Pr e mie r e ( 4 ) Pho t o s h o p A 仅 (1) B (1) (2) C (1) (2) (3)
【视频信息的采集】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
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
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
“视觉暂留”。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 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 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D 全部"
谢谢!
图像质量除了原始数据质量外,还与对视频数据压缩的倍数有关。
【视频信息的采集】 对比音频信息的采集方法,想一想视频信息有哪些集 方法? 1、在已有的数字化视频资源中寻找或者截取
2、通过采集卡采集模拟摄像机视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3、利用数码摄像机直接拍摄
【视频信息的采集】 对比音频信息的采集方法,想一想视频信息有哪些采 集方法?
压缩小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
影响视频文件大小和图像质量的因素:
1、视频格式
2、视频编码
3、视频分辨率
4、视频帧率 5、视频码率
【视频信息的加工】 你知道哪些视频的播放软件?编辑软件? 暴风影音、快播、风行、迅雷看看、realplayer、
全国信息技术2.0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媒体信息加工--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精品课件
![全国信息技术2.0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媒体信息加工--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690e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b.png)
音乐.wav
采集数字音频
加工
郊外 鸟叫声
加工
加工
录音棚 歌手演唱
音乐厅 乐队演奏
合成
■
数字化音频的处理流程
北京欢迎你.mp3
2.原理-歌曲是怎样炼成的
上页
返回
||
第*页
5.2 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
三种采集方式 电脑和网络资源 例如:网上下载、从视频中截取 模拟设备导入 例如:从磁带转录到电脑中 现场录制 例如:用麦克风录制
3.动手-数字化音频的采集
下页
返回
第*页
5.2 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
“现场录制”的准备工作
①电脑
②耳麦
③录音机软件
3.动手-数字化音频的采集
下页
上页
返回
第*页
2.启动“录音机”软件
5.2 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
“现场录制”的操作流程
保存 文件
录音
启动 软件
设置 参数
第*页
12:00
单击菜单Insert(插入)
单击菜单Wave from File…(文件中的音频)
谭维维领唱段.wav
插入音频素材2-领唱 谭维维领唱段.wav
已经加入音频素材2 让我们继续吧
第*页
12:00
单击菜单Wave from File…(文件中的音频)
现场录制1段.wav
插入音频素材3-男声 现场录制1段.wav
下页
上页
返回
1.概念-认识数字化音频
第*页
5.2 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
应用领域:音乐后期制作和录音。 典型案例:《老鼠爱大米》 1、它是一首网络歌曲 - 低投入 2、它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 高回报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65d9a4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a.png)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江南博哥)该流程图描述的程序功能是()。
A.求a的相反数B.求a的绝对值C.判断a的正负D.判断a的奇偶[单选题]2.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采用二进制来表示,人们为了方便,也常常将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和十六进制,那么二进制数1100010转换为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分别是()。
A.140O;60HB.13;50HC.142O;62HD.140O;50H[单选题]3.关于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的B.信息本身是一些有形物质,如人体、报纸、书等C.信息必须以某种记录形式表示出来,如语音、文字、符号、声音等D.信息必须寄存在某种传播媒体之中,如纸张、声波等[单选题]4.一个4端口的两层以太网交换机,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A.1,1B.4,4C.1,4D.4,1[单选题]5.假设CD盘片的存储容量为600MB,上面存放的数字图像能以每秒25幅画面,每幅画面为360×240×65536色的分辨率播放1小时,则CD盘片上的数字图像的压缩比大约是()。
A.25倍B.10倍C.50倍D.100倍[单选题]6.下列关于微信视频聊天说法不正确的是()A.收集摄像头拍摄视频画面的过程属于信息的采集B.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压缩的过程属于信息的编码C.视频聊天体现了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D.视频画面在传递过程中是不需要载体的[单选题]7.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橄榄枝”标志图,其“图层”面板如下图所示,选择“移动”工具,将文字“橄榄枝”向左拖动,()中的图形将随之一起移动。
A.标志图层B.色块图层C.背景图层D.所有图层[单选题]8.某Flash作品的“声音”图层中,应用“Magic.mp3”声音时,属性设置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声音为单声道音频B.影片播放时暂停,声音也会暂停C.可以使用“编辑”按钮对声音进行裁剪D.声音同步属性不能修改[单选题]9.在PowerPoint2003中,有关页眉页脚的正确叙述是()。
公开课《信息的数字化》教案设计(2024)
![公开课《信息的数字化》教案设计(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efb13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6.png)
2024/1/29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9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信息基本概念及特性 • 数字技术基础知识 • 文本信息数字化方法与实践 • 图像和音频信息数字化方法与实践 • 视频和多媒体信息数字化方法与实践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传递性
信息可以在不同时间、空间进 行传递和交换。
共享性
信息可以被多个接收者共同接 收和利用。
可处理性
信息可以被加工、处理、分析 和挖掘,产生新的信息和知识
。
2024/1/29
9
信息传递与处理过程
信息传递
包括信息发送、传输和接收三个基本环节,涉及编码、传输、解码等过程。
信息处理
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过程,旨在提高信息的质 量和利用率。
29
拓展延伸: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将不断创新,包括更高效的编码算法、更先进的数字信 号处理器等。
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融合
未来数字化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2024/1/29
数字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展
数字化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拓展,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推动社会 的数字化转型。
编码格式选择建议
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 编码格式,一般推荐使用UTF-8 编码,因为它支持全球多种语言 字符集,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
通用性。
16
OCR技术在文本数字化中应用
2024/1/29
OCR技术原理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b83b39c2050876323112129d.png)
青海省茫崖行委中学
2014-3-3
2.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
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
利用视频软件可以对原始的视频进行一些编辑 加工,比如把不需要的视频片段删除,对视频 进行适当的特效处理等。 下面以加工学生的运动视频为例说明视频加工 的一般过程,
①打开 ②选择 ③保存
青海省茫崖行委中学
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
应用范围 VCD(MPEG-1) DVD(MPEG-2) 要求质量较高的视频编 辑 多媒体作品等 (流媒体) 网上视频点播 (流媒体) 手机常用
MPEG AVI MOV/ QT FLV 3GP
较小 很大 较小 较小 较小
有损压缩, 压缩比可达200:1
压缩小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
青海省茫崖行委中学
2014-3-3
4.MOV/.QT-QuickTime文件
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
QuickTime是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视频文件格式,,被 Apple Mac OS、Microsoft Windows 95/98/NT等主流电脑平台支持。 新版的QuickTime扩展了功能,能通过Internet提供实时的数字化 信息流,此外,还采用了一种称为QuickTime VR 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 用户通过鼠标或键盘的交互式控制,可以观察某一地点周围360度的景 像,或者从空间任何角度观察某一物体。QuickTime以其领先的多媒体 技术和跨平台特性、较小的存储空间要求、技术细节的独立性以及系统 的高度开放性,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已成为数字媒体软件技术领 域的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选择QuickTime文件 格式作为开发MPEG4规范的统一数字媒体存储格式。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21de3bd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0.png)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视频采集视频采集是指将实际场景中发生的动态图像、声音等信息,利用摄像机等设备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的过程。
在采集视频之前,需要确定采集对象、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等信息。
以下是视频采集的步骤:1. 硬件准备在进行视频采集前,需要准备相应的硬件设备,例如摄像机、扩音器、话筒等。
如果需要进行高清视频和高保真音频的采集,还需要选择专业的设备。
另外,还需要准备存储介质,对采集的视频和音频进行存储。
2. 视频设备参数设置在进行视频采集前,需要对摄像机的参数进行设置。
例如,选择适当的分辨率、帧率、曝光、白平衡等参数,确保采集的视频质量符合要求。
另外,还需要设置音频输入设备的采样率、采样深度等参数,以保证音频质量。
3. 采集视频与音频在确定好摄像机和音频设备参数后,可以进行视频和音频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稳定的拍摄角度。
保持摄像机的稳定,防止画面晃动和抖动。
•统一的光线环境。
保持采集环境的光线源稳定,以保证采集的视频质量。
•稳定的音量。
保持音频输入设备的稳定,防止语音太小或太大。
4. 视频后期处理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视频后期处理,包括剪辑、调色、特效等操作。
剪辑是指将拍摄的素材进行片段式的处理,使其更符合要求的内容。
调色是指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颜色修正、色彩调整等工作。
特效则是对制作出的视频加入各种动态效果、文字、音效等,使其更具专业性。
二、视频加工视频加工是指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后期处理,使其符合特定需求的过程。
包括从采集到的视频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例如图像、文字、音频等,并进行编辑、剪辑、制作等操作。
以下是视频加工的步骤:1. 视频编辑在视频编辑中,需要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切割、合并、移动等操作,以符合视频的节奏和节目的要求。
2. 视频剪辑采集到的视频往往存在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镜头或素材,需要通过视频剪辑进行去除,这可以提高视频质量,并且让视频更加专业。
3. 视频效果添加视频编辑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对视频进行效果添加,例如加入过渡、滤镜、动画等效果,以提高视频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其一,学生们通过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视频加工有简单的了解;其二,随着各类数码产品的普及,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很好地应用视频加工技术,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通过学习,最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视频作品,比如能把校运会、艺术节、班会活动中录制的视频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留作美好回忆;其三,不可否认,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很大,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章第四节“数字视频信息采集与加工”部分。
本节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数字视频的格式及播放环境,第二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第三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
本案例为第三课时的内容。
主要介绍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根据需要如何恰当选择软件工具进行简单视频编辑、合成。
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照相关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和相应的调整。
三、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几种视频编辑器。
(2)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数字视频作品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学会对视频信息进行富有创意的,实现良好视觉效果的处理。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的编辑、合成技术以及发布的方法。
(3)通过学案中的导学材料,结合自身兴趣,有选择地熟悉其他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技术、懂技术、用技术。
(2)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视频资源。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过程的实现。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
2.教学环境设计:
硬件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机房;
软件资源:极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adobe premiere pro、会声会影、超级解霸等视频编辑软件;
多媒体素材包,包括本课用到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素材;
课堂导学材料;
3.关于教与学设计思路:
美丽的情景,(看一看)激发兴趣。
---→实用的学案,(学一学)明确过程。
---→给定的任务,(议一议)如何去完成。
---→好用的软件,(听一听)体验功能。
---→现成的素材,迫切的心情,(用一用)过足导演瘾。
---→恰当的点评,(评一评)巧妙收尾。
---→适当的拓展,(引一引)将兴趣延伸。
六、教学过程
1.美丽的视频情景引入,置疑激趣
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个完整的专题片——生命的奇迹。
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片子是用几个视频片段合成的。
通过广播软件让大家看合成前的视频音频素材。
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生活中是不是也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或者用手机拍下来过很多视频呢,那能不能将这些视频片断进行编辑,制作成反映一定主题的专题片呢?(学生兴趣高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跃跃欲试,为本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2.简单的演示,再现视频加工软件的神奇
(1)前言引入
师:当然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使用计算机来完成某种特定的工作往往要借助于不同的应用软件,进行视频加工要用的软件叫视频编辑器,视频编辑器有很多种,如adobe premiere pro、会声会影、Ulead Media Studio Pro等。
教师打开各种的软件界面让大家看看。
师:我们今天以adobe premiere pro为例来给大家介绍这些软件在视频加工方面的使用技巧。
学生带着兴趣专注地听讲。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展示流程
师:通常情况下,无论你使用哪种视频编辑器,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大体相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展示流程图:总体设计─新建节目─导入待加工的素材─使用监视器窗口和时间线──组织和编辑素材──使用过渡效果和动态滤镜──使用运动效果和制作字幕──加入并编辑音效──保存和退出。
师:当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严格执行每一个步骤。
下面给大家发一个学案文件:视频加工流程.doc。
大家仔细看一下各个流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同时结合流程分组讨论,把刚才给的几个分离的视频片段合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自学导学材料,分组讨论(上课之前事先分好)。
师:分组讨论后,请每个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并提出既然已经知道了需要做的工作,那么就找个软件来完成这些工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习有个清晰的流程。
演示过程
师:下面老师结合实际制作来给大家演示过程。
教师利用事先从网上下载的视频素材(萌芽.mpg、生长.mpg、开花.mpg、绽放.mpg)合成一个主题为“生命的奇迹”的视频:
第一步:导入用到的素材。
第二步:加入片头、片尾。
进行适当的剪辑。
第三步:添加转场特效、视频滤镜。
第四步:添加背景音乐,简单处理音频效果。
第五步:添加字幕以及动画。
第六步:导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对视频信息的加工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视频加工过程。
3.实战练习,我来做导演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冀州为九州之首,历史悠久、风光优美,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介绍家乡的多媒体素材,请同学们以“美丽的冀州我的家”为主题,创作一个视频作品,本次视频作品作为视频加工专题学习的最终作品,要求时间为1到2分钟,包含片头、片尾、要由多段视频合成、设计好转场效果、应用恰当的标题文字,尝试添加连贯适当的背景音乐,并作简单的音频效果处理(如淡入淡出),设置合理的回放速度、视频滤镜等。
制作完成后保存为mpeg1格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提交到ftp://192.168.4.254。
注意每位同学必须在下课前10分钟上交作业,老师将对每位同学的作品评分,并挑选几个制作得比较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4.评价结课,来个最佳导演奖
展示几个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评出最佳导演奖,并再次强调视频加工的流程以及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评价其一为了总结,其二为了展示学习成果,其三给个荣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拓展延伸,课后信息素养巧提升,由一种软件的介绍到一类软件的活学活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掌握了使用adobe premiere pro进行视频加工的技巧,实际上还有很多比较好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功能相似,用法上也有很多雷同之处,课下,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的数字化视频加工工具,制作出更加精彩的视频作品。
教师将相关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提供几款软件,几个学习的网址,几本电子书),这样一来,让学生既可以通过学习材料完成课后实践内容,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源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围绕让学生的软件学习转化为
技术素养这一出发点,将该部分知识放在课后探究任务中,通过该环节拓展了同学们对视频相关加工工具的认识,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向课外延伸。
七、课后反思
个性化教学方面,其一受机房硬件软件条件限制,其二考虑如果提供的素材过多,过于花哨可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只选取几个简短的视频素材作加工,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很好地为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者课堂组织上,因为内容较多,时间显的较为紧张,最后的评价过程略显仓促,如果有时间,加上学生的互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