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方法路径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方法路径说到核心素养,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高大上,其实呢,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培养能力”,就像古人云的“文武双全”,而今天我们聊的就是怎么把这些能力真真正正地带进课堂,让学生们不仅能学会知识,还能学会用知识解决问题。
说白了,就是让课堂更接地气,让学习更有用。
1. 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1.1 认清核心素养的目标咱们首先得搞清楚,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指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
就像咱们开车需要知道路标,学会使用导航,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这条路上必备的“驾驶技能”。
它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等,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不仅会做题,更会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1.2 认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核心素养这么重要?其实啊,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今天学的东西很可能在未来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核心素养,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就像是吃饭的筷子,永远都需要。
所以,课堂上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和思维,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2. 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2.1 设计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课堂上啊,咱们可以用一些贴近实际的任务来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
举个例子,数学课上别光让学生做题,可以让他们设计一个预算表,规划一次“假期旅行”的费用,这样不仅能学会数学知识,还能学会理财和计划。
生活中的这些小事,能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实际意义,更容易记住和掌握。
2.2 组织合作学习和讨论合作学习可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秘密武器”哦。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问题,互相交流观点,这样一来,大家不仅能学到不同的知识,还能学会怎样与人合作、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小组项目,比如说做一个环保倡议活动,大家分工合作,最后汇报成果,这样的活动不光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公共表达能力。
3. 评估和反馈的有效运用3.1 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单纯的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了。
核心素质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核心素质如何融入课堂教学核心素质是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如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将核心素质融入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之一。
1.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核心素质。
比如,设置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设计问题解决性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不同类型的任务和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2.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在核心素质融入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优势和困难,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质,并促进其个人成长。
3.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营造一个互信、尊重和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想法。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进一步培养其核心素质。
4.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培养和提升作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对于核心素质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者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育者还应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融入核心素质教育。
5.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策略在融入核心素质的课堂教学中,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核心素质的发展情况,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核心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质融入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和定期评估调整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和全面成长。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核心元素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核心元素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核心元素,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核心元素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潜力和才能,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优劣。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一方面,要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
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增加人文、社会、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如何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一直在琢磨怎么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里。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像要把不同颜色的拼图完美地拼在一起,得花不少心思。
咱们先来说说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到底是啥。
简单来讲,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几块。
听起来挺复杂,其实就是要让孩子们会说会写、能思考会判断、懂得欣赏美、了解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
那怎么把这些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呢?我给您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古诗《静夜思》。
我没有一开始就干巴巴地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先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远离家乡,独自一人躺在陌生的床上。
然后我轻声地读起了这首诗,读完后,我问他们:“这时候你们心里是什么感觉呀?”有的孩子说感到孤独,有的说想念爸爸妈妈。
这时候,我就顺势引导他们去理解诗人李白的心情,感受他通过简单的诗句所表达的深深思乡之情。
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素养,让他们不仅能体会到古诗的美,还能明白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我会经常组织小组讨论。
比如说,学完一篇课文,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得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也能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他们还会因为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但这正是思维碰撞的好机会呀!为了提升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我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比如读《小红帽》的故事,我会问:“如果小红帽一开始就知道狼的真面目,故事会怎么发展呢?”孩子们就会开动小脑袋瓜,想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情节。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我也有自己的小妙招。
我不会直接给他们一个题目就让他们写,而是先带他们去校园里转一转,观察花草树木、小鸟昆虫。
有一次,我们看到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就让孩子们把看到的景象描述出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一、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的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为了感激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
全文篇幅短小,故事性比较强,句式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可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毛主席,学生了解得不多。
特别是低学段的孩子,稍不注意就会变成形式上的说教,就会失去教学的效果。
那如何从课堂上无形的渗透这一点呢?为此,我便通过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革命前辈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故事并开设故事大赛等形式,通过观看类似的红色影片做铺垫,课堂上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学习并弘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又如,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课程内容时,将端午节中包粽子的节日活动引入课堂,以丰富的文化教育形式开展相关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涵义的认知,让学生从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如何将核心素质融入我平时的课堂教学
如何将核心素质融入我平时的课堂教学引言核心素质是现代社会所需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介绍如何将核心素质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1. 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是融入核心素质的基础。
通过观察和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挑战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索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3. 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为了将核心素质融入课堂教学,我们需要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
这包括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设备齐全的教学工具等,以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供友善的学术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自信心。
4. 结合实际案例和活动结合实际案例和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核心素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可以邀请行业人士、专家学者到课堂上进行讲解,或者组织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核心素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综合评价和反馈综合评价和及时反馈是核心素质融入教学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个人报告、小组讨论、项目演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核心素质水平,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设性意见。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的不足并提高。
结论将核心素质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结合实际案例和活动以及综合评价和反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积累语言知识,理解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领悟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生活,发现素材,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口语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可以通过问题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例如,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通过鉴赏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文学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创造美的作品。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传统节日习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核心素养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教学预设,但也需要因地制宜地生成。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应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发学生自主进行言语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因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的关键。
如何让课堂教学发挥高效的作用?首先,关注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心扉。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着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因此,教师需要保持一颗童心,试着去爱、去学、去关心学生的爱好。
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事半功倍。
其次,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出发,找到最佳的备课契合点。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是备学生。
学生课前预自主阅读带来的体验和提出的问题都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手好资料。
语文课堂应立足于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与语文研究的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最后,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适时引用课外资料。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碰上哪些障碍,怎样帮助解决,怎样才能使他们发挥积极性,让他们有主动研究的时间和空间,挖掘研究的潜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这样,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教”的技能的展示与表演,而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需要双重基础:一方面,我们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以语文科目塑造学生独立品格和所需能力为基础。
同时,学生达成核心素养也需要依赖于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学科本质的魅力的发掘。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摸索实践的方向,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我们需要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索。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品格和所需能力。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我平时的课堂教学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我平时的课堂教学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我平时的课堂教学,经过近几个月的思考与实践,我有了这样几点感受与体验:(一)从目标设置入手,做好目标的引领。
大到学习目标,小到一节课的课堂目标,目标是学习与教学的基本方向。
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是这样说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目标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将英语教学与人格素养,学科素养方面的提升融合在一起。
这就要求我在设定课堂目标时,不能再是简单的记忆。
理解。
练习。
,这样的字眼知识注重学生知识方面的获得,距离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相距甚远。
例如,最近我在教授情态动词的用法,翻看前几年的教案本,我的目标是这样设置的:1,熟练识记每个情态动词的意义和使用规则。
2,能够辨析近义情态动词的区别。
3能在练习中巩固牢记情态动词的应用。
在回想曾经的课堂,我带着学生一句一句朗读分析每个情态动词的意义,比如can有四个意思,第一个什么,怎么理解,第二个第三个。
,一节课下来,我和学生都是疲惫不堪,但往往学生还是记不住也不会用,现在想想,一节课这样的分析,学生要分析几乎10个词20多个意义理解,大脑除了浑浑噩噩的塞了一堆东西,确实很难有大的提升。
所以,这次的本节课目标我设置成:1,理解情态动词的基本含义。
2,结合课本与教辅能从四个方向对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整理。
3,能够运用情态动词的意义和应用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4,能够运用情态动词准确自己的思想。
这几个目标的设置,我的思路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
我希望学生达到的效果是,有充分的自我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归类整合,学会将知识进行联系对比,同时体会情态动词在语言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英语语言的准确表达。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引言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然而,要真正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实践和运用核心素养。
1. 确定核心素养目标在设计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目标。
核心素养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信息素养等。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特定的核心素养目标,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为了使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能够在课堂中得以实现,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供参考:2.1 项目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驱动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项目和案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2.2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的方法。
通过分组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讨论和分享学习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3 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分析和讨论是一种深入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和问题,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提出解决方案并展开深入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核心素养。
3. 评估和反馈在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中,评估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小组讨论成果评价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落实核心素养让课堂“活”起来
落实核心素养让课堂“活”起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不仅要在教育的各个层面进行改革,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是当前教师们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落实核心素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在,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才能够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
落实核心素养要注重跨学科教学。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专业素养,而是跨学科的,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进行融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都能够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
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各学科知识,更能够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落实核心素养要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现实社会中,合作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协助,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落实核心素养让课堂“活”起来,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教师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跨学科教学,推崇合作学习,倡导实践教学,使核心素养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在新世纪中,科技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关键是人才的创造力的竞争。
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现结合我校研究的学本课堂中核心素养的体现谈几点想法:一、营造民主氛围激活师生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要教师杜绝教条主义,放下先生的架子,撤除师生的严格界限,解除学生的紧张状态,才会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求和创造新事物”的观点,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是一个很好启迪。
1、给学生一个当“自由人”环境。
只要不是复制现成的东西,就是创造性的活动。
给老故事想一个新结局;编一段即兴自编的舞;画一张驰骋想象的画……这些事例说明,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在于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一个教者,如果在潜意识中低估儿童,那么他的所有工作,他的态度眼神音容笑貌都会带上这样的色彩,反过来就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有的教师总是指责学生:“你看别的同学怎么学的那样好”,“你怎么这么多毛病”。
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尝试、选择、怀疑、进取的努力。
作为教师应持这样一个信念,每一位正常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造性人才。
2、给学生一个当“主人”的时空。
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使学生的思维彻底解放,在创造教育中可以发挥更大限度的敏捷性和自主性,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允许学生“打破常规”、“突发异想”、自由讨论,甚至离开座位找好朋友讨论。
只要学生在学习中闪现哪怕是一点点思想的“火花”,教师就要热情地予以肯定、表扬,让学生尝到“我能行”的甜头。
日常教育中,为给学生创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主持班会,制定一份可行的时间安排表,主办各种学习园地;让学生协调生与生、班与班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属于他自己的天地空间中,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智慧。
如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简单举例说明。
如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简单举例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于指导教学、评估学习效果、制定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如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1.明确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2.确定教学目标层次: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不同的层次。
明确教学目标层次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4.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活动、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1.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2.合作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例如,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而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聚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文将从聚焦核心素养、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以及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聚焦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实践素养和情感素养等。
聚焦核心素养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为了实现聚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培养。
二、实现高效课堂要实现高效课堂,除了聚焦核心素养之外,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
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帮助和指导。
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性和趣味性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点,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的目标。
教师应该注重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评价和反思,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完整版)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完整版)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它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
核心素养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即育人。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
落实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是以研究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研究,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研究者的认知规律把研究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研究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研究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研究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真正有效的研究,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研究,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研究。
整体性研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
碎片化研究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研究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效益低下。
从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研究转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整体性研究,是深度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注重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研究,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
而“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
因此,回归对问题的探求,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才是研究的本意。
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研究”。
通过强调问题化研究,教师需要让学生真实地参与研究过程。
问题化研究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研究中,通过对问题的追寻,逐步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篇一提出了核心素养以后,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围绕学科领域的核心内容,设计恰当的情境,提出反映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与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建立学科核心内容(概念)学科核心内容(概念)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高中生物的核心内容往往体现为学科的核心概念。
学科“核心内容”一般是指学科中的主要内容、关键内容。
核心内容往往是一组内容或一类内容组成的知识群。
每一组核心内容都蕴含一个基本的、反映其学科本质的特征。
而这些本质特征往往反映学科的基本思想,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从学科的角度看,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从教学的角度看,有利于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有效控制教学内容容量,合理安排“脚手架”知识;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广泛和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基于问题情境展开的。
问题情境依托核心内容而确定,探究问题围绕核心内容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提出。
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中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有效参与是为解决关键问题的而设计的,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的知识产生冲突时发生的,是针对有意义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的。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学习目标需要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关键能力提高和必备品格形成。
这是学生学习素养和关系素养的两个方面。
学习素养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
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二、课堂教学方式要情境化、活动化,学会讲故事。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
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三、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四、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的掌握展开,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重要意义,而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
基于“核心素
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将走向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向,使“评价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理念变得更为突出。
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把教学中心由“教”转向“学”。
教师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之上,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开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