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脑转移的诊治进展
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几次,还能康复吗
![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几次,还能康复吗](https://img.taocdn.com/s3/m/05bd3db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d.png)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肺癌又是其中之首。
肺癌在早期很难被发现,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入晚期,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当肺癌转移到脑部时,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那么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几次,还能康复吗?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几次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的次数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放疗需要进行多次,每次间隔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放疗的次数通常为5-15次不等,每次放疗的时间为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康复效果放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来减少肿瘤的负荷,从而减轻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放疗的康复效果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放疗的剂量和频率。
一般来说,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既可单独使用帮助控制病情,缓解病人痛苦,也可与手术放化疗共同使用,帮助减少复发,增强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肺癌晚期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治疗对肺癌能起到祛毒的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晚期肿瘤病人,可以用中医进行保守治疗。
中医辩证用药,帮助患者机体扶正,补充元气,调理患者的饮食和睡眠质量,恢复患者体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并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抵抗癌肿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背靠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袁希福老中医提出的“三联平衡”抗癌理论,其实质内涵是针对癌症“虚、瘀、毒”等主要病机的调理,正气亏虚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运用中医药防癌抗癌,亦要从此方面入手,并灵活辅以消痰瘀、攻癌毒等治法,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改善患者饮食、睡眠、体力和精神状态,以此固护机体自身的有生力量,抵抗癌邪的侵袭,促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归。
肺癌脑转移的康复总之,肺癌脑转移需要放疗的次数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长速度,放疗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恶性脑肿瘤的化学治疗进展
![恶性脑肿瘤的化学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cb97d4b9f3f90f76c61bc9.png)
管操作时发生导管折断,血管痉挛等;颈内动脉BC-
NU灌注常有严重眼部并发症,如剧烈疼痛、结膜充 血、流泪等症状[12j,化疗药物和酒精均构成对视网 膜和神经系统的毒性;超选择导管技术避免眼部并 发症,但常引起严重的神经毒性,脑白质病变。颈内 动脉灌注化疗几乎不可避免的都会出现脑自质病 变。正是因为其神经毒性成为动脉灌注化疗的剂量 的限制因素。
34%[1 91。
案联合化疗。成人室管膜瘤复发,用VP.16,替莫唑
胺,亚硝脲类,铂及联合方案。多形性胶母细胞瘤的 辅助化疗采用同步替莫唑胺75mg/m2每日;或是替 莫唑胺150rag一200mg/m2,5/28方案;复发/挽救
治疗用替莫唑胺5/28方案(初治);也可以采用倍
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BCUN;CCNU;PCV联合化 疗。间变形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辅助化 疗,用替莫唑胺或亚硝脲,方案同前。对于复发或挽 救治疗,用替莫唑胺5/28方案(初治);或是倍伐单 抗联合伊立替康;BCUN;CCNU;PCV联合化疗。原 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用大剂量MTX
程度如何,都应行术后放射治疗,各种所谓的“刀”
治疗仅在常规放疗后,肿瘤残留或肿瘤复发而体积 又较小时选用。对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Ⅳ 级)应该常规给予化疗,低级别胶质瘤(WHO I级 一Ⅱ级)可以根据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类型和基因 缺失情况考虑是否化疗,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脂 溶性、小分子药物(安全一高效)选择成熟的化疗方 案[5,61。
进入脑脊液和脑的物质,作为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e
system,CNS)之间的调节界面,对维持
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恒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
万方数据
・334・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f03aa4669dc5022abea00ea.png)
《癌症进展》2019年11月第17卷第22期ONCOLOGY PROGRESS,Nov2019,V ol.17,No.22*综述*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许静文,孟庆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六科,哈尔滨150000摘要摘要::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自然病程短,是肺癌患者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确诊时小部分SCLC患者处于局限期,大部分SCLC患者处于广泛期,其中,广泛期SCLC患者的生存期更短。
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多因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
目前SCLC脑转移的治疗效果仍较差,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晚期,预后较差。
SCLC对放化疗高度敏感,但很多患者一线治疗得到缓解后很快出现复发或转移,因此,传统的放化疗并未使肺癌患者真正生存获益。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SCLC患者脑转移的手段日益增多,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
关键词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4734..2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19.17.22.05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11.6%,也是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数约占肿瘤总死亡人数的18.4%[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肺癌的15%,常伴有脑转移,15%的SCLC患者于确诊时即已发生脑转移,40%的SCLC患者于初次诊断后的1年内发生脑转移;脑转移是SCLC的重要特征,影响着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超过50%的SCLC 患者2年内发生脑转移[2]。
肺癌脑膜转移癌诊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脑膜转移癌诊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f47e0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1.png)
肺癌脑膜转移癌诊疗的研究进展
高乃升;信涛
【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
【年(卷),期】2022(25)7
【摘要】脑膜转移癌(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是晚期肺癌中进展迅速、预后差的常见并发症。
脑膜转移癌临床诊断率低,治疗手段有限,疗效差,自然生存时间短。
脑脊液细胞学作为诊断脑膜转移癌的金标准,但是目前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阳
性的患者脑脊液首次细胞病理学阳性诊断率一般不超过50%,导致脑膜转移癌患者的诊断延迟、治疗延误。
随着驱动基因阳性肺癌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肺癌免疫治疗的进展,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但是脑膜转移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何提高诊断率、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肺癌脑膜转移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总页数】7页(P517-523)
【作者】高乃升;信涛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疗现状
2.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3.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的诊疗进展
4.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的精准诊疗及相关预后因素
5.肺癌脑膜转移伴癌性肌无力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2023)要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20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12603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c.png)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2023)要点【摘要】脑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严重危害肿瘤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等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将从流行病学、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外科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随访监测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就脑转移瘤全程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中国指南推荐。
发布《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体现了肿瘤治疗从多学科诊疗(MDT)到整合医学(HI M)的理念。
20%-40%的恶田中瘤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脑转移。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瘤(BM)发生率较之前有所上升。
但由于继发恶性肿瘤登记记录不完整,国内外均无BM发病率的准确数据报道。
1 脑转移瘤的筛查和诊断1.1 临床表现BM与颅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与肿瘤累及部位有关,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特异的局限性症状和体征,如精神症状、癫病发作、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语症、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如眼球震颤、协调障碍、肌张力减低、行走困难及步态不稳等。
软脑膜转移既往多以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为全头胀痛或跳痛,部分患者同时伴恶心呕吐、复视及视物模糊,少数出现失明及颅神经麻痹,眼底可出现视乳头水肿,甚至出血,也有类似脑膜炎表现,如脑膜刺激征、颈强直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但肢体活动障碍少见。
近年来,随着全身药物治疗的不断进展,出现典型脑膜刺激征的患者越来越少,临床表现多为头晕。
1.2 影像诊断1.2.1 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无禁忌证前提下,推荐磁共振成像(MRI)作为确诊或除外BM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与增强T1WI或T1WI/FLAIR序列。
当临床怀疑脑膜转移时,重点观察平扫T2WI/FLAIR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及PET/MRI受脑组织普遍18氮-氮代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影响。
肺癌脑转移临床实验报告
![肺癌脑转移临床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8e46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1.png)
一、实验背景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脑部,形成颅内占位性病变。
脑转移是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预后较差。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分析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 探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分析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癌脑转移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岁。
2. 分组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25例。
A组:药物治疗组;B 组:放射治疗组;C组:手术治疗组;D组:综合治疗组。
3. 治疗方法:- A组:给予肺癌脑转移患者口服化疗药物,如替尼泊甙、顺铂等。
- B组:给予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剂量为20-30 Gy/次,5次/周。
- C组:给予肺癌脑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包括全脑放疗和手术切除。
- D组:给予肺癌脑转移患者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4.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根据RECIS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
- 安全性评价: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放射性损伤等。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预后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四、实验结果1. 临床特征:肺癌脑转移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岁。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ffda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0.png)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丁程;姜博伦;赵晨光;郭惠琴【摘要】原发性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其中80%~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部是NSCLC的常见转移部位,NSCLC患者中脑转移的发生率为10%~50%,且10%~30%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了脑转移.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这是肺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技术不断发展,为NSCLC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诸多选择.本文对NSCLC脑转移的概况及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回顾与总结.【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4页(P367-370)【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作者】丁程;姜博伦;赵晨光;郭惠琴【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73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73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73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占80%~85%[1]。
脑部是NSCLC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2-3],NSCLC脑转移的预后较差,有研究指出,即使进行了全脑放疗,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7个月[4]。
因此,如何有效诊治NSCLC脑转移备受业内关注。
本文对NSCLC脑转移的概况及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回顾与总结。
据统计,脑部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10%~50%的NSCLC患者在病程中发生脑转移。
增强MRI、MRI功能成像等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SCLC脑转移的诊断率。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4d3f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1.png)
肺癌脑转移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 学检查,观察颅内是否存 在异常病灶,有助于诊断
肺癌脑转移。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 ,检测其中是否存在肺癌 细胞,有助于确诊肺癌脑
转移。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 水平,如癌胚抗原、神经 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有 助于诊断肺癌及其脑转移
特点
肺癌脑转移通常是肺癌晚期的表现,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重影响。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
血液传播
肺癌细胞通过血液系统进入颅内,在脑实 质或脑膜上形成转移病灶。
淋巴系统扩散
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颅内淋巴组织, 导致淋巴转移。
直接浸润
肺癌病灶直接侵犯颅骨或硬脑膜,进而扩 散至颅内。
新型药物类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类型如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临床试验进展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肺癌脑转移治疗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05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
总结词
手术联合放化疗是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肺部肿瘤和脑部转移灶,结合放疗和化疗, 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肺癌脑转移概述 •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现状 • 肺癌脑转移治疗进展 •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案例分享
01
肺癌脑转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或 淋巴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颅 内生长和扩散。
脑转移癌的治疗新进展
![脑转移癌的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033190b02020740be1e9b1e.png)
i ra e n s Th r p a te ml e r m mp r a oe r i ra i t n o t r i h r p t g rs i e n t tme t. e ea y W s sr a i d fo e i c wh l b n ir d a o r se od t e y o a g e sv n il a i a p ro aie u g c r ame t o do u g r . Ad a c s i h mo h rp a le d p mie e p o n ss esn zd sria t t n rr isrey l l e a v n e n c e t e y h d ar a y o t z d t rg o i. a i h T a sa o a e e r h i e a e u d p tn al r g a f r e d a c n te a e . r n lt n r s ac n t r a wo l oe t ly b i u t ra v n e i r a i l h i n h h
逐 步 完 善 。进 一 步加 强脑 转 移 癌 的I 与 基 础 相 关 问题 研 究 , 能 导 致 脑 转 移 癌 诊 疗 的更 大 进 步 。 临床 可
关 键 词 : 转 移 癌 ; 脑 放 疗 ; 疗 ; 术 治 疗 ; 体 定 向 放 射 外 科 脑 全 化 手 立
中 图分 类 号 : 7 05 R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7 6 8 9 (0 8 O 一 C 4 0 12 — 12 2 0 )1 OI — 5 6
手 段 的进 步 。 多种 原发 性 肿 瘤 、 其 是恶 性 肿 瘤 病 尤 人 的生 存 期延 长 , 使得 脑 转移 癌 的 发生 率 升高 。 流 行 病 学调 查 表 明 。全 身肿 瘤 发 生 继 发 性脑 转 移 癌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8c0e316f78a6529647d535d.png)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 o1.17 No.4932投稿邮箱:sjzxyx6666@1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是通过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在分子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通过封闭受体、抑制血管生成、阻断信号传导通路等方法作用于肿瘤细胞的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使肿瘤细胞加速凋亡。
所以靶向治疗与传统的化疗相比较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毒副作用小。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因为小分子抑制剂的出现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4]。
下面将介绍治疗NSCLC 的各类分子靶向药物。
1.1 Crizotinib (克唑替尼)2007年,日本学者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首次发现了EML4-ALK 融合基因,后来针对EML4-ALK 融合基因阳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发了一种口服的靶向抑制剂Crizotinib(克唑替尼)。
Crizotinib 的出现是分子靶向治疗NSCLC 的极其重要的里程碑[5]。
Crizotinib(2011年)是ALK 受体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抑制剂,它的作用机制是可以选择性竞争三磷酸腺苷(ATP),阻断磷酸化而发挥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
在Solomon BJ、Cappuzzo F、Felip E、Blackhall FH、Costa DB、Kim D-W 的报告中,PROFILE 1014是ALK 阳性NSCLC 的3期前瞻性研究,与BM 患者的化疗相比,一线氯吡啶组的颅内疾病控制率(IDCR)显示较高。
虽然颅内进展时间改善,但并不显著[6]。
在BM 患者中,Crizotinib 与化疗相比,PFS 大大改善。
患有BM 的患者的IDCR 与化疗相比显着高于对照组。
无法避免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渗透或肿瘤生物学变化,大脑是Crizotinib 耐药最常见的部位。
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高达70 %的患者中新发颅内病变的进展是对Crizotinib 的获得性抵抗的常见表现[7]。
脑转移放射治疗规范
![脑转移放射治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390a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6.png)
脑转移放射治疗规范引言脑转移是指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转移到大脑的现象,通常是进展期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脑转移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其中,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脑转移的控制,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脑转移放射治疗的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适应症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包括以下情况:1.单发转移:指在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发现的唯一的肿瘤转移灶。
2.多发转移:指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发现的多个肿瘤转移灶。
3.原发癌控制:指放射治疗作为辅助治疗,用于防止脑转移的发生。
放射治疗技术脑转移放射治疗有多种技术可供选择,包括以下几种常用技术:1.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通过广泛照射全脑,用于治疗多发和广泛分布的脑转移。
2.局部鞭打放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通过准确照射脑转移灶,用于治疗单发和少量脑转移。
3.局部放疗(Partial Brain Radiation Therapy,PBRT):通过选择性照射部分脑转移灶,用于治疗单发和少量脑转移。
放疗计划设计在进行脑转移放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放疗计划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用于确定脑转移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等。
2.靶区划定:根据脑转移的位置和数量,确定放疗的靶区范围。
3.辐射剂量:确定每次放疗的辐射剂量,以及总体的治疗剂量和分次治疗的次数。
4.辐射技术:选择合适的辐射技术,如3D-CRT、IMRT等,确保准确的照射。
治疗期管理脑转移放疗的治疗期管理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管理措施:1.症状管理:对于脑转移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如休息、按摩等。
2.辅助治疗:放疗期间可以结合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3.定期随访:放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以监测治疗效果和发现潜在并发症。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23c81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a.png)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引言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是发展迅速并且易于出现远处转移。
其中,脑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同时也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挑战之一。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情况、病变的性质以及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等因素。
本文将探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对于肺癌脑转移单发且较小的患者,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通过开颅手术或者经导向技术进行,具体选择取决于病变的大小和位置。
手术切除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提高生存率。
然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考虑手术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整体情况,并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手术不可行的患者。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线性加速器或伽马刀进行,可以选择局部放射治疗或整脑放疗,具体选择依据病变的数量、大小和位置等因素。
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脑转移病变的进展,并且具有较少的副作用。
然而,放射治疗可能对脑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三、化疗化疗是一种常规的治疗肺癌的方法,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同样适用。
化疗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抗肿瘤药物进行,也可以选择性地注射到脑腔内,以增加药物的局部浓度。
化疗可以通过杀灭癌细胞来控制病变的进展,但是化疗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在进行化疗时需要监测病人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四、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靶向治疗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具有特定靶点突变的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治疗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靶向治疗的药物多种多样,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在进行靶向治疗时,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病变是否存在靶点突变,以及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
脑膜转移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脑膜转移癌的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6c64376561252d380eb6e49.png)
系统 。 目前常规用于经脑脊 液化疗药物主要有 甲氨蝶呤 、 阿糖胞苷 、 阿糖胞苷脂质体和噻替 哌。 系统性化疗既要对原发 肿瘤组织学类型敏感 , 还要能透 过血一 脑屏障 、 血一 脑脊液屏障 , 而且全身毒副作用小 , 机体耐受性好。近些年随着分子 靶 向治疗药物的开发 , 其在 L M的治疗中也 有许 多尝试 。 关键词 : 脑膜转移癌 ; 经脑脊液化疗 ; 系统性化疗 ; 靶 向治疗
—
2 3 9 l 3 . h t ml
[ 4 】万 勇. 甲型流感病毒不 同亚 型混合感染分 析及 N 9 亚型流感病毒 N A基因进化分析[ . 天津医科大学 , 2 0 1 5 .
[ 5 ]J a m e s Ma h o n y , S y l v i a C h o n g , Da v i d B u l i r ,A l e x a n d r a R u y t e r , K e n
ma t e r s ,a r a c h n o i d ma t e r s a n d s u b a r a c h n o i d s p a c e c a u s e s d i v e r s e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d e i f c i t s . As o n e o f
作者简介 :张立伟 , 本科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脑转移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脑转移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d358452b160b4e767fcf90.png)
【 要】 目的 探 讨 恶 性 滋 养 细 胞 肿 瘤 脑 转 移 的 临 床 特 点 、 疗 方 法 和 疗 效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6 9例 恶 性 滋 养 细胞 肿 摘 治 2 瘤 中 发 生 脑 转 移 的 4 例 患者 的 临 床 资 料 。结 果 脑 转 移 发 生 率 7 7 ,9例 患 者 经 正 规 化 疗 后 缓 解 率 8 . 2 , 生 脑 转 9 .9 3 4 6 发 移时未曾化疗 、 曾行 化 疗 和耐 药 患 者 的 缓 解 率 分 别 为 8 . 5 、2 7 和 0 结论 恶 性 滋 养 细 胞 肿 瘤 脑 转 移 预后 极差 , 期 O 9 7 . 3 。 早
能 障碍 。
3 讨 论
临 床 体 征 包 括 眼 球 运 动 障 碍 ( 11 ) 1 .4 、肢 体 瘫 痪 (5 5 % ) 感 觉 异 常 ( 1 5 ) 步 态 或 肢 体 共 济 失 调 3.8 、 7. 2 、
(. ) 构音 或吞 咽 障 碍 (9 1 )跌 倒 发 作 ( . 2 ) 偏 74 、 2.0 、 O 9 、
给 家 庭 及 社 会 造 成 了 沉 重 的负 担 。 头 颅 MR 、 IMRA 在 临 床
广 泛 应 用 , 临 床 评 估 后 循 环 血 管 及 脑 卒 中 的 风 险 提 供 了 有 为
参 考 文 献
[ ] 中 国 后循 环 缺血 的 专 家 共 识 组 .中 国 后 循 环 缺 血 的 专 家 共 识 1 E] J .中 华 内 科 杂 志 ,0 6 4 ( ) 767 7 2 0 ,5 9 :8 —8 . C] 安荷娣, 2 黄东 雅 .后 循 环 缺 血 的 MRA 表 现 及 临床 特 点 E] J.神
经 损 伤 与 功 能重 建 , 0 8 3 3 : 6 6 . 2 0 , ( )1 51 6 ( 稿 2 1-82 ) 收 0 10 — 1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d0469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f.png)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从原发灶经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脑部的过程。
肺癌脑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约有30%-50%的晚期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
治疗肺癌脑转移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期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目前常见的方法有头颅MRI和CT扫描,可观察到转移病灶的位置、数量和大小等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胸部CT、腹部CT、骨扫描、PET-CT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评估病情,了解是否有其他器官的转移。
对于较小和局限性的脑转移病灶,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经过手术切除后,可以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的进展,但注意术后的恢复治疗和预防复发。
对于手术切除难以达到的较大和多发性脑转移病灶,可选择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通过使用传统的外科放射治疗或者放疗手术联合治疗来控制转移病灶,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化疗。
化疗是通过给予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减缓病情进展的方法。
对于肺癌脑转移,可选用含顺铂和紫杉醇等的化疗方案。
此外,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如EGFR抑制剂和ALK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针对一些特定的突变基因表达的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肺癌脑转移的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
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领先产品,目前已经得到了临床应用和认可。
免疫治疗非常适合那些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或者对化疗无效的患者。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转移病灶的数量、转移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是否伴随其他器官的转移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此外,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来说,提供良好的支持性和护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肺癌脑转移是一种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且治疗效果难以预测的难点疾病。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及应用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3d36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6.png)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及应用恶性肿瘤是一种生命威胁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生存机会。
本文将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一、肿瘤治疗的常见方法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通常是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切除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切除,同时还可以进行术后的病理检查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化疗是利用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或者抑制其生长和繁殖,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及应用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热点领域,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激活或加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免疫治疗的常见方法包括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等。
1.检查点抑制剂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激活T细胞,让其攻击肿瘤细胞。
PD-1和CTLA-4是两个常见的检查点蛋白,它们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抑制T细胞的免疫应答。
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这种抑制作用,从而增强T细胞的活性,使其攻击肿瘤细胞。
目前已经有多种检查点抑制剂获得了肿瘤的治疗批准,比如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和CTLA-4抑制剂伊普利莫单抗等。
2.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全新肿瘤治疗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携带特异性抗原受体(CAR),能够直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CAR-T细胞疗法已经在治疗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中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3.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利用抗原特异性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的研发围绕着肿瘤相关抗原(TAA)展开,通过将这些抗原植入患者体内,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治疗手段 无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全脑照射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 外科切除(孤立性脑转移瘤) 全脑照射联合放疗外科[9]
肺癌颅内转移机理未完全明了。颅内转移的途径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肺癌生长速度快,且肺组织血供 相当丰富,癌细胞易经肺静脉进入体循环,随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上行到脑组织后形成转移灶。肺癌脑 转移瘤倾向于多发,多发者占 70%~86%,单发者仅占 14%~30%。80%~85%转移灶位于大脑, 10%~ 15%位于小脑,2%~3%位于脑干。脑膜侵犯不如脑转移常见,多见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硬脑膜转移较软 脑膜多见。癌细胞播散到软脑膜,经脑脊液扩散,可浸润皮质、颅、脊神经,同时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
20%~40%的脑转移瘤患者可能发生癫痫,为预防癫痫再次发作,可进行抗惊厥药物治疗。例如苯妥
12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英、卡巴咪嗪或苯巴比妥。然而,有时没有任何癫痫迹象的脑转移瘤患者也需要抗惊厥治疗,但这种预 防性治疗仍有争议,尤其对于未手术切除的脑转移瘤患者。
皮质类固醇激素与抗惊厥药物或患者应用的其他药物(例如化疗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一 种或两种药物的疗效均下降。例如:苯妥英可加快地塞米松和紫杉醇的代谢,地塞米松可降低苯妥英的 血浆浓度。 (三) 手术(颅骨切开术)
根据特殊预后因素选择患者,则更有可能达到治疗目标。手术切除的积极预后因素包括:①孤立性 脑转移。多发性脑转移瘤手术预后差。②可控制的原发性肿瘤。全身性播散者不适合手术。③KPS 体能 状态较好。④原发肿瘤确诊与脑转移瘤确诊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癌症的初次诊断至随后脑转移瘤确诊 之间的时间间隔成为预后因素的原因是可提供肿瘤侵袭性和脑转移瘤手术后复发风险的信息。⑤年龄相 对较小(<60 岁)。
二、 恶性肿瘤脑转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生脑转移的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有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 (SCLC) 、乳腺癌、恶性 黑色素瘤、结肠直肠癌、肾癌等。一般情况下,脑转移瘤的估计发病率为:20%的 NSCLC 患者,50%~ 80%的 SCLC 患者,15%的乳腺癌患者,20%~50%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4%的结直肠癌患者。与特殊实 体瘤相关的脑转移瘤患者数量取决于下列两个转移性肿瘤,肺癌颅内转移以小细胞肺癌为最多,依次为未分化大细胞癌、腺 癌、鳞癌。在确诊时约 10%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伴有脑转移,经治疗后生存 2 年以上的患者,则脑转移 发生率高达 80%。非小细胞肺癌经手术切除后约有 1/3 因脑转移而失败,尸检证实高达 50%以上的患者 存在脑转移,且主要是腺癌。即使病理证实为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Ⅰ期 NSCLC,在术后 3 个月内 可能有 5%的患者出现脑转移症状,提示术前已有无症状的微小脑转移灶存在。
上述预后因素仅为指导性,虽然新诊断孤立性脑转移瘤是手术切除的最佳指征,但下列情况下,对 多发性或复发性脑转移瘤也可能进行手术切除:患者具有威胁生命的病灶或较大病灶压迫周围脑组织引 起症状 (四) 放疗
放疗可能是新诊断多发性脑转移患者的推荐治疗措施,但也可用于孤立性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为判 断脑转移瘤的预后,肿瘤放疗组织(RTOG)根据预后因素(包括体能状态、年龄和多发性还是孤立性脑转移 灶)将患者分为三类。研究所用的特定分析方法称为“回归分割分析-RPA”,因此将基于 RPA 的分类称为 脑转移瘤的 RTOG RPA 分类。表 3 列举了三个 RPA 分类及其相关的中位生存期。
诊断脑转移瘤时应注意与原发性脑瘤,脑脓肿及脑血管病等鉴别,以免误诊。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 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现单个占位性病灶,首先应排除原发性脑瘤。11%的单发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非 转移性,有时需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才能作出明确诊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凝血 机制障碍,亦可发生严重脑血管病(如脑内及硬膜下血肿),大脑中动脉内如有大量瘤栓可引起脑软化,来 自肺癌的瘤栓及化脓性栓子可形成转移瘤内脓肿,这时根据临床表现和 CT 检查往往难以与脑转移瘤鉴别, 从而导致延误脑转移瘤的诊断,必要时可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手术探查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值得注意的 是,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可有神经症状,主要症状为痴呆、精神障碍, 重症肌无力症等,肺癌切除后或化 疗后,以上症状可自行消退或缓解。此外,精神神经症状尚可出现于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以及有严重的 心理精神疾病的患者。应避免把可以治疗的伴发症和并发症误为脑转移晚期而过早放弃必要的努力。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11
三、 当前的治疗选择
无论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瘤处理都比较棘手,当前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全脑放疗(WBRT)、立体 定向放疗、化疗、原发肿瘤的治疗、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以及支持治疗,其中 WBRT 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选择治疗方式时要综合考虑脑转移病灶数目、原发病灶特征及控制情况、脑转移 复发后的治疗以及原发病灶是否已知及得到有效控制等因素。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9
恶性肿瘤脑转移的诊治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 潘宏铭 诸静文 金 伟
脑转移(Brain 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通常临床处理比较困难。实体瘤脑转 移患者的数量是原发性脑瘤的 10 倍。大约 20%~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脑转移,意味着每年美国大约有 80, 000~170,000 例新诊断脑转移瘤。而欧盟的脑转移瘤相应发病人数高达 210,000。
1. CT:增强 CT 检查是目前诊断脑转移瘤最可靠手段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以 CT 为标准。CT 能清楚显示转移瘤的大小、部位及数目。脑转移灶在 CT 平扫时的典型表现为孤立的类圆 形团块,多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这与肿瘤的细胞成分、血供情况、坏死囊变程度以及是否出血和钙 化有关。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可使病灶更加清晰。值得注意的是颅脑 CT 检查的假阳性率可高达 11%,故 有人主张 CT 检出颅内病变后应行肿瘤活检。另外,CT 对小于 0.5cm 的病灶和幕下转移瘤的显示不满意。 因此,必要时需重复 CT 检查或进一步作 MRI 检查。
RPA分类
表3 脑转移瘤患者RPA分类的中位生存期
描述
中位生存期(月)
I
KPS ≥ 70
7.1
年龄< 65 岁
原发肿瘤可控制
无颅外转移
II
KPS ≥ 70
4.2
年龄≥ 65岁
原发肿瘤不可控制
其他部位转移
不满足I和III类的所有其他患者
Ⅲ
KPS < 70
2.3
KPS=Karnofsky 体能状态
患者治疗目的不同,其放疗的实施方法也不同,主要有:①单一放疗,或与地塞米松联合,以缓解 肿瘤脑内占位相关症状;②术后放疗以预防脑转移瘤复发;③与化疗联合以缩小肿瘤体积;④预防性放 疗—预防脑转移,尤其对于脑转移发病率很高的 SC LC 患者。
2. MRI:增强 MRI 对诊断脑转移最有价值。MRI 与 CT 相比有更佳的软组织对比度以及可多平面 多方位显示的优点,可更好地分辨颅内的解剖结构。所以 MRI 较 CT 更易于早期发现脑转移,有些脑转 移灶在 CT 未出现异常时即可显示。MRI 可更好显示多发灶,很多 CT 扫描单发者,经 MRI 检查证实为 多发,且增强后常发现病灶更多,瘤体更大。特别是对幕下转移灶,MRI 较 CT 更易检出。
患者相关因素 决策相关因素
表2 参数
脑转移瘤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
因素 体能状态 神经功能 年龄 症状 vs 无症状 孤立性 vs 多发性 新诊断 vs 复发性 脑转移瘤部位 脑转移瘤大小
(一)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大多数脑转移瘤患者需要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一般选用地塞米松,以减轻肿瘤周围脑组织的水肿
程度。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可能发生特殊类型的肺炎—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因此,患者(尤其是 50 岁以上)一般需要进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预 防性治疗。 (二) 癫痫的治疗和预防
10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转移灶周围的脑组织常由于局部机械性压迫或血供不足,产生缺血、水肿、坏死,甚至出血。较大肿瘤 常有中心坏死、囊性变。 (一) 诊断
根据原发恶性肿瘤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有关特殊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 (MRI)等发现颅内占位性病灶,排除原发脑肿瘤和其他肿瘤,临床诊断脑转移即可成立。有实体瘤病史者, 出现颅内压增高和/或精神神经症状,首先应考虑颅内转移瘤。在实体瘤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有无 颅内转移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及时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脑转移的诊 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若有异常应进一步作 CT 或 MRI 检查。对于易发生脑转移的恶性肿瘤或怀疑有可能 存在脑转移的患者,治疗前分期检查应包括头颅 CT 或 MRI,以排除仅有实体瘤局部症状而无任何颅内 高压症状的脑转移患者。脑转移诊断成立后需进一步明确转移范围及有无颅脑以外的转移存在,应同时 做全身有关检查,如腹部 B 超和 CT、骨骼 ECT 扫描等,必要时 PET 检查,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阐述实体瘤脑转移发生的现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实体瘤脑转移临床处理的一般原 则和个体化策略,肿瘤脑转移治疗的新进展。
一、 脑转移的临床表现
实体瘤脑转移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 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2)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 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3)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 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4)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 的脑瘤可破坏额叶,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 或无力: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觉、温觉、震动觉、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6) 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7) 偏瘫或踉跄步态:脑干或小脑部位病变更具特异性,即患者常在头痛、呕吐、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 或踉跄的醉酒步态。(8)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该表现 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