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考研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
1.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2.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的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3.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4.耐性定律: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上限和下限(或称“阀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
5.△生活型: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生物长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6.△生态型: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群,长期存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遗传的类群。
7.生境: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8.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9.△生物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同种生物的集合体)。<它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生物群落和种间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构成的基本单位〉
10.△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和生境中各种生物群落所构成的集合。
11.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记作r m
12.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最大容纳量。用K表示。
13.化感作用: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领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或促进的作用,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14.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入侵,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演替。
15.群落的稳定性:指群落在一定过程时间中维持物种的相互结合及各种数量关系的能力,以及受到扰动的情况下恢复原状的能力。(包括四个含义:现状的稳定,时间过程的稳定,抗变动能力和变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16.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主要有: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7.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
18.边缘效应:在交错地带,环境条件明显区别于两个斑块的内部核心区域。生物种类和系统结构都有明显的变化,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两个斑块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形成明显的边缘效应。
19.△食物链: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食物链是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
20.食物网:生态系统不同种类的生物总是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21.△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作用又称食物链的浓缩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的现象。
22.△初级生产:指自养生物利用无极环境中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首次把环境的能量转化为有机体化学能并贮存起来的过程。
23.次级生产:次级生产是指导异养生物的生产,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能量进行同化,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
24.生态效率:通常指食物链各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
25.成本外摊:是指生态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自然资源成本和利用了自然环境成本,但没有在系统的经济核算中得到反映的现象。
26.收益外泄:指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增殖了自然资源,改善了自然环境,但没有在系统的经济核算中得到反映的现象。
27.△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进行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28.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的运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29.逆生演替:逆生演替就是至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简单,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
30.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因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之间的转移,循环途径。(包括: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
31.生态金字塔:指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小于前一个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或所含能量就是呈类似的埃及金字塔形分布。
32.能量转移: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生产食物能,食物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33.生态入侵:指外源生物引入本地区,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其他土著种类濒临并伴生其他严重危害的现象。
34.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35.物质循环的库与流:库即为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流即为物质在库与库之间转移的运动状态。
36.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的固定,转化太阳能和其他营养物质,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
37.农业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活动所利用的或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
38.生态效益:指农业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效果。
3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各种化学元素包括生命有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内,沿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