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西方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差别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西欧和中国都曾经存在过封建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种封建制度在许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一、政治制度差异西欧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权力基于君主制,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是由上帝授予的。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国王的权力逐渐向贵族阶层和教士阶层分散。
在贵族阶层中,最有权力的是领主,他们拥有自己的封地和私人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于国王的统治。
教会的权力也与国王相当,因为教会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国王信徒的心灵,所以教会可以对国家和政治产生影响。
与此不同,中国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权力基于皇帝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是天赋的。
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享有绝对权力,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他进行挑战。
封建社会中,王侯将相、州县官吏、地方豪强和士人等群体都与皇帝的权力有关,他们在政治上的角色和议程都由皇帝控制。
二、社会结构差异西欧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是以种姓制度和贵族制度为基础的。
人们分为三个阶层:贵族、平民和农奴。
贵族是社会最顶层的人,他们通常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
平民是介于贵族和农奴之间的人,他们通常是手艺人、商人和自由农民。
而农奴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拥有极少的权利,被视为财产,可以随时被买卖。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是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
人们被分成九个等级:皇帝、官僚、士人、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奴隶、佃农和神职人员。
在这些等级中,官僚、士人和商人通常享有较高的地位和财富,而农民和佃农则占据社会大多数人口。
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共同影响,社会上的流动性比西方社会低得多。
西欧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结构通常是由一位大地主或贵族领导的,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家产,雇用许多农奴和仆人。
家庭成员包括大地主、家族成员、仆人和农奴。
在这些家庭中,大地主或贵族通常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力,决定家族的政治和经济命运。
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结构也非常重视家族的传统和家长的权威。
西欧封建制度(范文)
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篇一: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
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
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
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
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
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
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
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
中世纪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之比较
中世纪西方社会与中国产生差异的原因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1000多年,中国已经经历了有东晋到明朝的发展。
漫长的历史,成就了无数个政权,无论是大还是小,这些政权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西方正呈现着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一面。
封建制度的行成、发展、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线。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在西欧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追求统一。
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望。
自唐宋以来便具有的非世袭官僚制、财产均分制、士农工商身份的不固定等特质,它起到了相互扶助和宗族内“保险共同体”的作用,明清的宗族制度就是在这些特质的背景下构成的具有典型性的一种制度;而儒教中的政治、经济思想,即大同的“公”思想和土地所有制的“均平”思想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中国典型的制度和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一直呈现着一种一元化的发展特点。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结构已明显与中国古代社会不同.中国多搞一元化,中世纪西欧则呈现明显的二元化倾向:政治上是等级领主制,小国林立,没有统一的大帝国,当各民族国家形成时,又有议会与王权的对立;经济上是城市自治体与领主庄园的对立;社会上则是政教分离,并实行阶级世袭和家庭的长子继承制。
在同一时期,两种不同的社会,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为什么呢?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
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
而在中国,普遍都奉行“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
并且中国古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能共垂否?为臣能极谏否?父慈子孝,夫义妻柔,知其所止,乃於至善”这种说法使众者按其名而行其事,大家各司其职,不应越位。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
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
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
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
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
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
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
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
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
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
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欧洲历史与中国历史的比较
欧洲历史与中国历史的比较欧洲历史与中国历史的比较介绍:欧洲历史和中国历史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体系,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欧洲历史与中国历史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一章:政治制度比较1.1 欧洲历史的政治制度1.1.1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1.1.2 罗马帝国的帝制制度1.1.3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1.1.4 近代的君主立宪制度1.1.5 现代的民主制度1.2 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1.2.1 古代的封建制度1.2.2 皇帝的尊号与权力1.2.3 中央集权制度1.2.4 现代的共和制度1.2.5 中共党的领导体制第二章:经济发展比较2.1 欧洲历史的经济发展2.1.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农业经济2.1.2 中世纪的农业封建经济2.1.3 工业革命对经济的影响2.1.4 三个经济体系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2.2 中国历史的经济发展2.2.1 古代的农耕经济2.2.2 商业与海洋丝绸之路2.2.3 中世纪的海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2.2.4 现代化的工业化进程2.2.5 经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章:文化传承比较3.1 欧洲历史的文化传承3.1.1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与艺术3.1.2 基督教与宗教艺术3.1.3 文艺复兴对文化的影响3.1.4 现代的艺术与文化3.2 中国历史的文化传承3.2.1 古代的文人雅士与文化传统3.2.2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价值观3.2.3 古代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3.2.4 现代的文化创新与国际交流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相关的附件包括有关欧洲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图表、统计数据、历史事件图谱等。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但不限于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封建制度、股权制度、农耕经济等,这些名词均有固定的定义和解释。
封建时代的东方和西方
封建时代的东方和西方——中、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讨论中国是属于世界的,首先,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点。
然而,我们在比较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度差异的时候,要将二者放在一个平等的位臵上来。
从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世界的前进、人类文明的前进在阶段顺序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阶段和时间长度的问题。
除此之外,不同的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同阶段也存在因为历史、地理原因而产生的差异:比如社会伦理、生产方式、分配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本文在比较中、西方封建制度时要重点比较的方面。
在西方(具体说是西欧),封建社会开始于中世纪九世纪左右的时候;而在中国,西周(前1066一前771)时期周天子对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分封产生封建制度的雏形。
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而西方封建制度结束于大革命时期,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代表事件;而中国封建制度随着清朝的结束而开始落下帷幕。
由此看来,西方的封建制度存在的时间要比中国短了一千年。
我认为,这样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由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长久的十分缓慢的相对稳定的存在和发展,此外,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臵相对封闭,所以同外界的交流也少了许多,同时受到外界变革的影响也少了很多,所以能够“稳定的”发展;但是在西方世界,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及激化的矛盾,发展常常伴随着战争、动乱。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方社会有更多的尝试的机会、以及更多探索发展的尝试。
这就是中、西方封建社会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社会关系构成方面,西方的君主在获得土地以后,实行有条件的采邑分封制。
受封着称为陪臣或附庸。
得到封地的臣属必须为领主尽一定的义务。
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之上,西欧的封建国家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关系制度。
但是在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伴随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全“天下”的土地归这个最大的“地主”所有;实际上在“国家”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小的“地主”,这一少部分人拥有土地,而农民从地主手中租用土地,地主获得巨大的“租金(粮)”。
谈中国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差异
谈中国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差异1114班田芸芸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从此时起,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直至辛亥革命才被彻底的推翻。
中国的封建史也就是一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史,根深蒂固。
反观西欧,政治版图支离破碎。
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公元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43年帝国一分为三个封建国家。
然而它们长期四分五裂,迟迟建立不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直至15世纪,英、法两国才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甚至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才建立起封建性很强的军事专制统治。
为什么西欧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出现得如此之晚?这就不得不谈到西欧中世纪与中国同时期政治体系的差异。
一、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同奴隶社会时期的中国有着类似的分封制度。
在西欧,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层层分封,形成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他们拥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数量不等的庄园,农田和武装。
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他们的势力很大,甚至向国王提出挑战,威胁到了皇权。
而在中国的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同时,宗法制规定由嫡长子继承,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策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体现了中央集权,而西欧社会中,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附庸的附庸,这样一来,国王的权利没有得到集中,自然有诸侯会发展自己的势力来夺得王权。
二、提起中世纪西欧,就不得不说到教会,从5-6世纪开始,教会势力迅速增长。
国王为了神话自己的统治,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以示“君权神授”,本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教皇与封建君主常常明争暗斗。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封建制度是指在统治者的统治下,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和西欧的历史上,都有着强烈的封建制度。
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一、统治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差异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封建君主统治着整个国家,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中国的君主制度是建立在天命思想的基础上的,是传承于宗法社会的一种制度。
君主有绝对的权力,子民则必须恭敬顺从。
此外,中国的封建制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宗族制度。
宗族是由血缘关系联系的人们所组成的整体。
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宗族制度是比官僚制度更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而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统治结构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
在西欧,封建君主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其他领主共享。
这些领主们可以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甚至与封建君主对抗。
封建领主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西欧封建制度中的主要特点。
此外,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公教制度(教会的组织结构)也极为重要。
教会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掌控君主和领主们。
二、土地制度差异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土地主要是私有制。
封建君主赋予封建领主土地作为封地,这些封地的经济收益需要被领主自行支配。
在官府和地主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在整个封建制度中,土地主权仍然是封建领主的。
与此不同的是,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土地制度主要是农奴制。
封建领主需要从农奴那里萃取出粮食和工具。
这种制度极为残酷,农奴们的生活极为苦难。
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农奴主要是在庄园内工作,而自由劳工则可以旅行并在各个地区工作。
同时,大规模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也使得自由劳工越来越多。
三、社会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欧的封建制度所体现的社会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传统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主要是在传统思想和家族牢固的掌握下发展而来的。
孝道、礼仪、忠诚这些传统美德被认为是封建文化的基础。
此外,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摘要: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中西方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异同点。
关键词: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西方封建制度制度异同封建制度是中古时代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制度。
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结束,这个体系便在中央权力崩溃和社会动乱中逐步发展起来。
效忠强人的等级制度,代替皇帝、元老、行省、城市和城镇等的罗马体系。
同时封建制度也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
,在中国,封建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在西方,封建制度指的是欧洲中世纪与贵族骑士相对应的法律地位及军事责任制度,主要围绕着三个中心:领主、封臣及土地。
时间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一般认为于春秋战国之交开始,持续时间约2100年。
而西方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萨利克法典的颁布,西欧封建制度持续时间1000多年。
综上所述,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的早并且持续的时间久。
农耕方面,我国封建制度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特点:1、允许土地买卖。
2、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3、通过收缴地租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在西方封建制度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它有三特点:1、逐级分封,2、领地世代相袭,3、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为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不仅要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同时还需要无偿为领主耕种保有地。
中国封建制度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
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历史背景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在夏商周那种具有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特征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试析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及社会性质
国先秦的封建到秦汉以后被大一统帝国所取代,而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在西罗马帝国瓦解以后才出现。
21 经济关系。西方土地所有者与耕种者之间是
一种相互的契约关系,双方彼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和
义务。附庸必须遵守封建契约中规定的各种应尽义
务,否则就是犯了“大罪”,有可能失去采邑(封地) 。
文化断裂。而中国古
代封建制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豫西晋南的陶寺
文化(距今约3900 年~4500 年) 。它所具有的中原
早期文明的包容性和创造力,使得早在夏商时期,中
央王朝就开始向控制区域内外施加文化影响,营造
[摘 要]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存在自然经济背景、社会根源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宗教、人身自由和政治制度
方面的不同点。从古到今,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结构都与西方世界不同。因此与其牵强附会地说秦以
后的社会是封建社会,不如说是郡县社会更准确。同时,中国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反对的是发展到顶点
的、衰败的郡县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既没有奴隶社会,也没有封建社会,当然也就不
英国贵族“手里攥着扎紧国王钱袋的那根绳子”[4 ] 。
于是,政权和经济暗中合一,一个领主庄园实际上就
是一个集军事、司法、行政、财政的权力共同体。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则可以
对中国封建制上通下达的官僚体制略见一斑。相对
于西方封建制,中国封建官僚制度从经济上切断了
地方官员与任职地的经济联系,地主统治权力绝对
是封建城市、行会和议会的源头。相对于西方,中国
来自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关系,则成为封建制社会
家族制和宗法制的起源。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论: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从今展望古代,在以前,无论是身处东方的中国,还是处于西方的其他地区,都有过一段历史,即:社会是封建制的。
何为封建制度,它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它的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
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
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
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
在中国,我认为西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
众所周知,夏朝乃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由禹所建立的,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而由于夏朝没有具体文字的记载,所以它的具体情况我们无法获知,但我们知道,是禹的儿子启,建立军队,创立刑法,最终掌握大权,是禅让制更替为世袭制。
而社会也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
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而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
经历17代31个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而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
所以,它肯定也不是封建时代的典型,而只是到达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秦朝(前221—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齐、楚、赵等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他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差异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差异古代中国和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可以从政治,经济,家庭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首先,在政治方面,古代中国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由君主统治。
中国的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皇帝和朝廷,其它官员通过考试制度来选拔。
相比之下,古代西方社会采用的是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
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通常是分散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但实际的政治权力往往由议会或选举产生的政府拥有。
这种差异导致了权力在中国被集中在皇帝身上,而在西方被分散在各个政府机关中。
其次,在经济方面,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属于农业社会。
社会结构以农民为基础,农民拥有土地并进行耕种。
土地被认为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只有皇帝可以分配它。
经济生活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封建领主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
相比之下,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更加多样化,以手工业和贸易为主导。
城市在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市民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再次,在家庭方面,古代中国强调家族观念,家庭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中国家庭通常是多代同堂的,有着强烈的家族纽带,家族长辈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相比之下,古代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家庭结构更加核心化。
家庭成员通常是核心家庭单元,独立生活和独立决策是更常见的。
最后,在文化方面,中国的社会结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
社会地位主要通过君主赋予的官职和考试制度来决定。
相比之下,古代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社会流动性。
个人的才能和成就被认为是获得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和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家庭和文化等方面。
中国采用封建制度,政治权力集中在皇帝和朝廷;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家庭强调家族观念;文化上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社会等级和秩序。
相比之下,古代西方社会采用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政治权力更加分散;经济更加多样化,城市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更加核心化;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社会流动性。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社会结构的不同价值观和组织原则,为我们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较
.实用文档.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形相近而神迥异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中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是王权强盛的反映。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⑧。
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所有者,是天下“共主〞。
而西欧的封建制度却不是这样,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都效仿国王实行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度。
等级越低,人数越多,组成一座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
在这个统治结构内部,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土〔封君〕和附庸〔封臣〕的关系,彼此负有义务。
但是,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条常规。
实际上,每个封建主都是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
第二、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相联系。
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由嫡长子继承。
宗法制度的根本精神是以宗子为中心,依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所以,西周初期,“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
〞而一般平民与贵族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纷争不已,所以盛行尚武之风,当骑士是莫大的荣耀。
从一份公元1002-1023年的有关诺曼底征服前的英国社会史料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一个平民开展顺利,拥有属于自己的足足五海得土地,一座钟楼和一座城堡,在国王会堂里有他的席位和专职,那么,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
……如果一个武士开展顺利,成为伯爵,那么,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
这就是说,在当时,财产和武艺是进入贵族行列的主要依据,跟血统关系不大,很多国王的侍卫,最后开展成为贵族。
因此,在西欧贵族和平民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中西封建制度的差异及封建法的影响
中西封建制度的差异及封建法的影响作者:古杨冈绍夫认为,封建主义就是一套制度,它们制造并规定了附庸对领主的服从和役务,以及领主对附庸提供保护和生计的义务。
当然,领主和附庸都是自由人。
布洛赫采用更广义的定义,他说,依附农民、附有义务的佃领地(即采邑)而不是薪俸的广泛使用、专职武士等级的优越地位、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服从——保护模式的附庸关系、必然导致混乱状态的权力分割、在所有这些关系中其他组织即家族和国家的存留等等。
这些就是欧洲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
无论如何,西欧的封建化是建立在采邑的分封和领主—封臣忠诚关系的基础上的。
随着采邑的盛行,领主和封臣间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逐渐国家化,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这是一种类似金字塔的结构,君主是最高的封建领主,拥有最高权力,他将土地分给贵族领主,各领主保留自己的土地后,将其余部分分封给其下属的封臣,其中,不同等级的领主都对上是封臣,对下是领主,下级的封臣要在相应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效忠领主,最底层则是以农奴为主体的农民阶级。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领主封臣关系中,双方的权利义务逐渐明确化。
领主有权征收赋税,传召贵族组建法庭,审理案件,同时有义务保护封臣的生命和土地。
作为封臣,应以一定的骑士为领主临阵作战,并以金钱援助领主,还须应召出席法庭,参与或接受“同等人”的审判。
在这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任何一方都不得破坏。
比如,英国封建时期的约翰横征暴敛,英国的贵族联合教会与市民,同国王进行抗争,1215年迫使国王在《大宪章》签字。
受“秦废封建而置郡县”的说法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自商周开始,中国就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如果采用此种理解,那么对比商周分封制和欧洲封建制,二者同样承认君主的权威,都是以封土为媒介建立的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
区别在于,欧洲的王权要比商周君主的权力弱小,欧洲的封建制度是领主与附庸自发形成的隶属关系,而商周的分封则是君主自上而下的行政建制活动;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封土采邑为媒介,通过领主与附庸之间的私人契约形式,建立起来有契约性质的个人依附关系,附庸除了对领主负有契约规定的义务之外,并没有对国家的任何义务。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西方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差别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主要差异封建国家经济的主要依托是对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
封建社会的产品分配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此密切相关。
法国地处西欧,中国地处东亚。
法国的封建体制也就是西欧的封建体制,而中国的封建体制则代表了传统的东方政权。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政治差异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皇权至上是其主要特征。
它既是夏、商、西周奴隶社会那种专制主义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进入封建社会后自然经济的集中反映。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很弱,小生产者始终有赖于封建政权的庇护;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也需要专制主义为其统治利益服务。
历代统治者因此以天子自居为所欲为,力图使其一家天下永存。
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官田和民田。
皇室、贵族占有的土地如明代皇庄,国有土地如屯田等为官田,其它地主和农民占有的土地为民田。
即使照这一看法,国家、皇室直接占有大量土地,以至成为古代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可说明中国古代国家土地所有制之发达和中国封建国家经济之强大。
事实上,现在人们所说的“民田”在宋代以前,即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所有权也并不属于民人即一般地主和农民,而是属于国家,也就是说,国家不但对官田有所有权,对民田也拥有所有权。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及其经济,不仅体现在国家对部分土地的直接经营管理上,也体现在占田制、均田制方面。
均田制授予的土地分永业田(北魏称桑田,北齐亦称业田)、口分田(北魏称露田)。
历代均田制的法令规定,国家授予的口分田是要“身死入官”的。
很明显,当时民人分得的这部分土地,其所有权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
对永业田,国家也掌握着一定的所有权。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有很大不同。
西欧封建社会,尤其在前期,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力量远远不能与中国的封建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相比。
在西欧,封建君主只是许多贵族中的一员,封建国家远没有中国封建王朝那样巨额的赋税收入。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摘要: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中西方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异同点。
关键词: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西方封建制度制度异同封建制度是中古时代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制度。
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结束,这个体系便在中央权力崩溃和社会动乱中逐步发展起来。
效忠强人的等级制度,代替皇帝、元老、行省、城市和城镇等的罗马体系。
同时封建制度也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
,在中国,封建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在西方,封建制度指的是欧洲中世纪与贵族骑士相对应的法律地位及军事责任制度,主要围绕着三个中心:领主、封臣及土地。
时间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一般认为于春秋战国之交开始,持续时间约2100年。
而西方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萨利克法典的颁布,西欧封建制度持续时间1000多年。
综上所述,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的早并且持续的时间久。
农耕方面,我国封建制度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特点:1、允许土地买卖。
2、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3、通过收缴地租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在西方封建制度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它有三特点:1、逐级分封,2、领地世代相袭,3、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为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不仅要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同时还需要无偿为领主耕种保有地。
中国封建制度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
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欧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何异同?
欧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何异同?一、社会结构欧洲的社会结构以封建制度为主,基于领主与农民的关系。
而中国则是以官僚制度为核心,基于君臣关系的统治体系。
两种体制之间的不同,决定了其社会结构的不同。
中国的封闭性很少,政治、文化上的多样性相对较小,而欧洲却有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在政治、文化上更具多样性。
二、宗教信仰欧洲和中国在宗教信仰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欧洲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而中国则有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
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欧洲和中国的道德准则也有所不同。
欧洲的道德规范是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而中国的道德规范则是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基础。
三、语言文字欧洲的语言文字体系比较复杂,有英语、法语、德语等众多语言,而中国则以汉语为主。
由于欧洲国家语言繁多,因此在欧洲的交流中,普遍采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在中国,则普遍使用汉语。
欧洲的语言文字体系比较分散,在某些方面缺少统一性;而中国却有统一的文字体系。
四、文化艺术欧洲和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欧洲的文化艺术源自于古希腊和罗马文化,有音乐、绘画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而中国的文化艺术,源自于中华文化,有诗歌、歌曲、戏曲等多个门类的艺术形式。
欧洲讲究个体的创作,强调独立性和自由性;而中国则注重集体的艺术表现,注重集体精神和协作精神。
五、科学技术欧洲和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欧洲在17世纪之后开始进入科学革命时代,成为了现代科学的发祥地;而中国的科技落后,没有在工业革命时期崛起。
欧洲的科技发展注重实验研究,而中国的科技思维注重理论上的探究。
欧洲的科学文化已从哲学思想发展为实际应用的工具,而中国的科学文化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的层面。
总结欧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无论是在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表明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也提醒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去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实现文化交流、融合和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主要差异封建国家经济的主要依托是对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
封建社会的产品分配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此密切相关。
法国地处西欧,中国地处东亚。
法国的封建体制也就是西欧的封建体制,而中国的封建体制则代表了传统的东方政权。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政治差异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皇权至上是其主要特征。
它既是夏、商、西周奴隶社会那种专制主义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进入封建社会后自然经济的集中反映。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很弱,小生产者始终有赖于封建政权的庇护;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也需要专制主义为其统治利益服务。
历代统治者因此以天子自居为所欲为,力图使其一家天下永存。
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官田和民田。
皇室、贵族占有的土地如明代皇庄,国有土地如屯田等为官田,其它地主和农民占有的土地为民田。
即使照这一看法,国家、皇室直接占有大量土地,以至成为古代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可说明中国古代国家土地所有制之发达和中国封建国家经济之强大。
事实上,现在人们所说的“民田”在宋代以前,即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所有权也并不属于民人即一般地主和农民,而是属于国家,也就是说,国家不但对官田有所有权,对民田也拥有所有权。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及其经济,不仅体现在国家对部分土地的直接经营管理上,也体现在占田制、均田制方面。
均田制授予的土地分永业田(北魏称桑田,北齐亦称业田)、口分田(北魏称露田)。
历代均田制的法令规定,国家授予的口分田是要“身死入官”的。
很明显,当时民人分得的这部分土地,其所有权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
对永业田,国家也掌握着一定的所有权。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有很大不同。
西欧封建社会,尤其在前期,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力量远远不能与中国的封建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相比。
在西欧,封建君主只是许多贵族中的一员,封建国家远没有中国封建王朝那样巨额的赋税收入。
如封建社会初期的法国,国王的领地很少,国王对全国公爵伯爵及其他封建主的领地既不派官吏管辖,更不能征取赋税。
连臣下对君主的军役、协助金都难以保证。
当时既没有土地国有、土地王有的概念,也没有近代领土主权的概念。
到封建社会中晚期,法国王室领地的扩大,则多是通过与英国争夺,甚至是花钱购得。
同时,又不断分封出去。
封建国家及君主所有的土地及其经济力量始终是很有限的。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延续了一千余年。
它在中世纪早期表现为各级封建主分掌各级政权,国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领袖。
每一等级之间都是领主和附属的关系,领主要保护附属,附属要向领主交纳一定的贡物,在打仗时自备鞍马应召出征。
但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国王的行政权力也只限于他的直辖领地,任何一级领主都无权干涉隔级附庸。
这样在西欧各国就构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等级权力体系,附庸对领主包括国王在内,都有很大的约束力。
它在中世纪中期的表现是等级代表会议和王权并存。
国王的权力虽然大大加强了,但仍要受到种种限制。
西欧封建专制制度的形成是在16至17世纪。
这时西欧封建社会正在走向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有较大发展。
国王在与贵族分裂势力和罗马教廷的斗争中,法国的波旁王朝,是就这样建立起封建专制制度的,并且在当时又都有着一定的进步性。
随着西欧封建化过程的逐步发展,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建立起来,布满西欧各地,代替了原来的农村公社,成为社会的经济细胞。
封建庄园的形成是封建领主侵吞村社土地的结果。
封建领主逐渐蚕食村社公用地和村社成员的份地,最后扩充到侵吞整个村社。
由于封建领主需要为他生产的劳动力,因此,保留原来村社的农民,并使他们牢固地附着于土地上。
也由于封建领主需要有人代他经营管理以及征收赋税,因此,也有意识地把原来的村社组织保存了下来。
村社组织虽然保存下来,但性质却起了根本变化。
庄园不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而是封建领主统辖之下的农村基层组织。
中国封建社会的私人经济,主要有身份性地主即贵族地主经济、非身份性地主即庶族地主经济以及所谓小农经济。
身份性地主经济是依附于封建国家经济之上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封建国家主要依靠身份性地主进行统治,国家给予身份性地主以土地世袭权,并依其名分赐予免役免课特权。
但即使如此,身份性地主的土地财产仍然随时有可能为国家追回。
非身份性地主即庶族地主及其经济长期受到封建国家以及身份性地主及其经济的压抑和打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婚宦,不按品类择配,便遭到非议。
庶族宦途多舛。
纵然偶至大官,登门拜见士族,按席而坐,犹被士族大族所拒绝。
非身份性地主经济也长期得不到允分发展。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明清时代,庶族地主经济才占较重要地位。
中国的农民长期没有土地的所有权。
封建国家通过土地所有权将小农纳入自己的控制。
同时,农民还不同程度地受到贵族地主和庶族地主的压榨,处在封建国家与地主的双重控制下,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封建社会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消极反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它是造成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是由于,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必然要建立庞大的国家机器。
冗官、冗费成为我国封建王朝的通病,而且一代比一代严重。
沉重的负担必然落在人民大众头上,这就严重破坏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加之周期性的战乱动荡,社会生产无法提高,社会财富无从积累,封建社会也就丧失了迅速发展的基础,因而只能停滞不前了。
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挥霍享用和军需装备,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几乎都曾推行过官营手工业政策。
这些官营手工业有如下的共同点:第一,产品只供给宫廷、皇族和政府各部门消费,不在市场上出售。
它大大缩小了民间商品生产的范围。
第二,集中了全国具有高超技艺的能工巧匠,但却给予奴隶般的待遇。
这既挫伤他们进一步改进技艺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民间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第三,本钱多、规模大、分工细。
民间手工业无力与之比翼,只能生产一些种类和质量上都相对差一些的产品。
因此官营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加之历代帝王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深恐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会动摇小农经济在社会中的支配地位,从而影响他们的财源和兵源,动摇其封建统治。
其一般做法诸如颁布惩办富商大贾的诏令,严格控制私营手工业的规模,实行商品专买,广设关卡课商品以重税,甚至封关禁海等。
在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下,皇帝和官僚们手中握有无限的权力。
贪赃枉法,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比比皆是。
历代统治者还奉行文化主义,推崇祖宗之法,顽固守旧。
不仅历史上文字狱屡见不鲜,而且很多有利于生产的应用技术也常常被斥之为奇技淫巧,禁止使用。
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开始落后了。
与之不同的西欧教会所拥有的土地一方面来自虔诚教士的捐献,同时教会还霸占皇家领地。
教会的土地及其经济也是独立于封建国家经济的。
教会的土地也往往很快即转而隶属于封建领主,因为领主在那里行使着政治、经济的权力。
许多教会领地即是真正的封地。
因而,即使在王权较强的中世纪后期的英国,其1215年大宪章的签订,主要内容仍强调保护贵族权利,使其免受国王侵犯。
如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向封建主勒索各种贡纳,不得随意逮捕贵族及没收其财产等等。
这些,都仍然反映出封建领主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
而这些,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是非身份性地主还是身份性地主,都是无法企及的。
西欧封建社会的王权微弱,没有全国的行政系统,没有统一的法律,没有全国的司法机关和常备军,也没有税收制度。
也就是说,在西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上面,不存在较强有力的政治经济的控制。
而封建领主在其经营的庄园内部,却握有多种经济、政治大权。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比起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来说,更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成长。
这是因为:其一,在封建国家的早期几百年里,设有靠国家养活的大批官吏和常备军队,各级封建主包括国王在内的一切开支,则统由他们自己的庄园解决。
这样就减少了向劳动人民的征税,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各级封建主也积极改进庄园手工业的经营管理,促进生产的发展来增强实力,以便在应召征战中夺得更多的战利品,发财致富。
其二,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没有专门为宫廷、皇族、官僚和军队服务的非商品性生产的官营手工业。
所以手工业生产不光是满足本庄园封建主和农奴的需要,还常常接受外来订货,这就推动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产量的不断提高。
既有利于改造自然经济,又能较快地产生资本主义的倾向。
其三,西欧封建社会中,各级封建主把政治统治权和领地所有权合为一体,对中央有很大的独立性。
结果是王权削弱,诸侯割据,封建主之间为争夺领地、附庸农奴而战的现象,充满了9至11世纪的西欧。
这些战争一方面加重了农奴的负担,农奴被迫举行武装起义,打击了封建统治,使封建主的剥削不得不遵从惯例,并从其直辖领地中划出份地,招来农奴,征收较低的税赋,农奴的轮作更有条件了。
三圃制在11世纪的广泛流行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发展了封建经济。
另一方面胜利者扩大了领地夺取了新的附属和农奴,逐渐形成大封建领地,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整劳动分工,发挥技术专长,提高产品质量。
其四,西欧封建社会不仅在封建等级制度的统治下,王权相对弱小。
在封建等级制度演变成封建专制制度以后,王权也不能至高无上。
在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也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或者可以说是个活跃的、带革命性的层次。
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城乡商品生产的发展,推动自然经济的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显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城市。
其一是郡县首府型城市。
这类城市占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的绝大多数。
它们是封建国家的各级政治统治中心或军事重镇。
在城市中,以达官、贵族、差役、仆从为主体,城市工商业经济主要是官府经营的,是封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达官贵族仆从等服务的,城市中私人工商业微不足道。
从农村流入这些城市的产品,尽管也经商人之手,但大量的是单向流通,没有与之交换的回头货,不是真正的商品。
另外,从城市布局来看,这类城市以官署为全城中心,一般商人、手工业者则居于城关。
因而,我国郡县首府型城市的繁荣与西欧封建社会新兴城市的繁荣,不属同一个层次。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中国郡县首府型城市也逐渐由政治军事重镇向经济中心转化,但这一转化过程在封建社会中,较之新经济中心城市的勃兴,要缓慢得多,其意义也稍逊于后者。
在中国城市史上,堪与西欧城市化时期新兴城市比较的是明清时期新的经济中心城市,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
与西欧城市的兴起一样,这类城市也是私人商业以及手工业兴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