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合集下载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作文一: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找好材料,这个材料就是论据啦。

那怎么选论据呢?就拿写“我的好朋友”来说吧。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明,他特别乐于助人。

有一次,在学校里,有个小同学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好多人都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可是小明急忙跑过去,把小同学扶起来,还带他去医务室。

这个事情就可以当论据,因为它能很好地说明小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选论据要选那些真实发生的事情,不能自己瞎编。

要是写自己勇敢,说自己打败了大怪兽,这就不行啦,因为根本没有大怪兽。

而且论据要和我们要表达的主题相关。

如果写的是好朋友的善良,就不能说他数学考了一百分的事,这和善良没关系。

那怎么使用论据呢?我们要把论据清楚地写出来。

还是说小明的事,我们不能就简单说小明乐于助人,要把他怎么帮助小同学的过程写出来,像他怎么跑过去,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小同学当时哭没哭,这样别人看了就知道他真的是乐于助人了。

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很生动,也能让别人相信我们说的话。

作文二:写作文的时候,论据可重要啦。

那要怎么选呢?比如说写“我爱我的家乡”这个题目。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可清啦,能看到河底的小石头和小鱼。

夏天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去河边玩水。

河边还有好多垂柳,长长的柳枝就像小姑娘的辫子。

这就是很好的论据,因为它能让大家感受到家乡的美。

选论据要选那些自己熟悉的。

像我对我家的小猫特别熟悉,它每天都在院子里晒太阳,还会追着自己的尾巴玩。

要是写“有趣的小动物”,这就是很棒的论据。

如果选一个自己都不太了解的动物,就写不好。

使用论据的时候呢?要把论据写得有趣。

就像写小猫的时候,我可以说“我家小猫晒太阳的时候,四脚朝天地躺着,肚子一起一伏,眼睛眯成一条缝,那模样可搞笑了。

”这样写出来,大家就能想象到小猫可爱的样子了。

论据就像做菜的调料,放得好,作文就会很有味道。

作文三:写作文要用到论据,那怎么挑合适的论据呢?有一次我们写“难忘的一件事”。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之一:论据就像食材,得挑好再下锅》咱写作文就跟做菜似的,论据呢就像是做菜的食材。

那怎么挑食材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作文“大餐”呢?首先,论据得新鲜。

我记得上次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我就可不想老拿那种烂大街的故事,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不是说这故事不好,就是用得太多了,就像老是吃同样的菜,就算好吃也腻味。

我就想起了我和我朋友小李的事儿。

那时候刚开学不久,我在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疼得我龇牙咧嘴的。

周围同学大多只是过来简单问问就走了,只有小李,他个子小小的,但是特别有劲儿,二话不说就把我背起来往医务室跑。

他那背虽然不宽阔,但是我觉得特别踏实。

我一路上哼哼唧唧的,他还不停地安慰我,说“没事儿,有我呢。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特别铁的朋友。

这个事儿发生在身边,是新鲜热乎的,用来阐释友谊就特别生动和有感觉。

其次,论据得贴切。

如果我写一篇关于努力就会成功的作文,就不能拿一个完全靠运气成功的例子。

就像是不能拿你买彩票中奖了的例子来证明努力的重要性一样。

再说说我自己选择素材的经历,我要写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我隔壁家的大哥哥就是个好例子。

他上学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他就想考好大学改变命运。

每天晚上我们都能看到他那屋的灯亮到很晚。

夏天的时候,蚊子多,他也只是随便拿个扇子扇扇,继续埋头苦学。

冬天手都冻肿了,还是坚持写字。

最后啊,他真的考上了好大学。

这就是努力的成果,这种例子放在关于努力的作文里,就很贴切。

最后啊,论据要适量,别一股脑儿全往里塞。

你写作文要是堆满了论据,就像做菜放了一大堆食材,成大杂烩了。

有次看同学的作文,他为了论证一个观点,一下子列举了五六个例子,每个例子就简单地说了几句,看的我眼花缭乱,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啥主题了。

所以啊,咱得精心挑选论据,合适就成,别整太多。

就像做菜的时候,放适量的食材,精心烹饪才能做出美味,写作文用适量的论据才能论述清楚观点。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 (精选范文)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 (精选范文)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事实论据的运用一、概念: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虚构的材料。

虚构的材料如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名著等,因为这些材料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因而也可以作事实论据。

二、论据运用的基本要求1、一致性——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要和论点一致。

请作简要分析。

刘备为求贤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第一次拜访,他失望了。

正是面对挫折失败时的坚强,使刘备成为一代君王。

(摘自2008年高考四川作文《壁虎蜘蛛》中心:用事例阐述坚强的话题)阅读思考: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与论点是否具有一致性,而归。

第二次也不如他意。

第三次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确:作者用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例来阐述坚强这一话题,显得过而不是他的“坚强”。

2、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这段文字选择梅兰芳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是否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是否够典型?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

“四大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

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

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

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寻踪觅影。

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也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

因为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于牵强附会,因为“三顾茅庐”所体现的是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

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明确:这段文字用梅兰芳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这一分论点。

文段叙述了天生“一双死鱼眼“的梅兰芳为了实现理想,用喂鸽子、养金鱼的方式来练眼睛,使其灵动,仰望长空紧追鸽子,俯视水底寻觅金鱼的苦练正是“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的最好的诠释。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

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

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

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

“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

(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

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

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

高分议论文写作之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高分议论文写作之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高分议论文写作之论据的选择与使用【学习清单】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方法主要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一、论据的选择1、准:具有针对性2、真:具有可靠性3、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多样性)4、新:具有鲜活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时代气息)二、论据的使用1、裁:概括论据2、理:分析论据①正反分析法:“没有……,而是……”“不仅没有……,反而”②假设分析法:“试想……”“如果(倘使假如)……,那么(就)……”“若无……,怎能……”③因果分析法:“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④引申类比法:“都如那样”“......尚且如此,……又何尝不是这样……”“依此类推”3、缝:组合论据排比组合:“从……到……”“当……的时候”“无论……还是……”对比组合:正反选论据,细淘漉,恰恰啼在当紧处;用论据,巧裁缝,时时舞出春满文。

一、论据的选择议论文有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一篇文章一般会有一个中心论点和若干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证明和补充。

论点一般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也可提出论点。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包括:1.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如果说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根基,那么论据就是这篇议论文的枝叶。

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论据的选择和运用论据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础,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有说服力。

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论据的选择和运用已经变得更加复杂。

文学家们越来越关注论据的选择和运用,以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活跃起读者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达成有利于作者意图的结论。

在文章的叙事中,选择正确的论据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不同,论据也会有所不同。

若果作者想论证某一点,他需要挑选符合这一目标的论据。

例如,作者想要让读者意识到犯罪的猖獗,他可以提供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力证据,如历史统计数据、新闻报道或者受害者的见证。

这些证据有助于增强作者论点的可信度,同时也是证明作者正确思想的有力依据。

此外,在文章中论据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展现。

通过比较和对比,作者可以表明某一复杂的观点,或者作者论点的优劣。

例如,假设某文章要报道社会上正在上演的经济文明斗争,作者可以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人文等差异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论据的运用更多的是指在文章中如何将论据有效地置入句子之中。

具体来说,当给出论据时,应该使用恰当的句型和措辞,以使读者能够更友好地接受论据。

同时,文章中的论据也应该和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以使文章紧凑而有条理。

最后,除了论据本身外,还应该关注文字表达中的修辞手法。

例如,有时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从根本上体现作者的思想。

总而言之,论据的选择和运用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们应该重视论据的选择和运用,以使文章具有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度,最终实现作者的意图。

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论据,才能够避免文章中的误解和糊涂,从而有效传达作者的思想。

议论文写作中事实论据的运用

议论文写作中事实论据的运用

议论文写作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分析一、论据的选择:论据的选择,要由论点决定,根据论点的需要,看它能否证明论点。

首先,论据的选用要紧扣论点,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二、论据的概括:例:以“要认真学好语文”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

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论点:要认真学好语文事例的叙述: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

由于刻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献。

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

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

后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

为此,他深深感到,科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明确:事例真实、典型、确切。

能够证明论点。

但叙述不够概括,不符合议论文的叙述要求。

可概括叙述为: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为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人们看不明白而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

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

为此,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语文。

总结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更不能篡改材料。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需要一个好的观点,还需要运用论据来证明观点。

因此,运用论据材料(尤其是事例论据)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该如何运用呢?首先是选例。

一篇文章观点确定之后,应该紧扣论点,选择典型、有说服力的事例。

列宁说过:“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

因为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

”(《统计学和社会学》)正因为如此我们选择事例要尽量有权威性。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并为大家熟知的人和事,尤其要选择一些名人名事。

尽量不要选择本校本班的事或者影视剧的内容作为论据,这样的事例缺乏典型意义。

同时选例要注意多角度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给人的感觉总是饱满的。

因此我们要在论据的多样性上下功夫。

即在选择和运用论据时考虑古今中外引例,不同领域引例(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正反引例,排比引例。

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能增加文章内容的广度,更有说服力。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嬴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

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

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不同身份(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文字的信息量是丰富的,论据显得厚实而饱满。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3、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了论据与论点的一致,避免论据与论点缺少内在联系;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例1:请看下面三个材料: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扞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例2:高考作文中,要求写“诚信”结果考生用了下面的事例: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毅然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张海迪,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没有灰心,毅然自学……例3:常言道:勤能补拙论点;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真实性原则——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切忌张冠李戴;例一:一位考生写到: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此考生误将培根写成莎士比亚;又有一位考生写到:哥白尼曾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又是误将布鲁诺写成哥白尼;例二:发明、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汗水、勤奋、刻苦……——爱迪生爱因斯坦友情提醒:使用论据时可以“一材多用”;写议论文,我们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观点和写作角度都准备好论据材料,即使时间允许,操作上也是不可能办到,因此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例1: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例2:“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将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说明三个论点,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就可使论据和论点完全一致: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3、位卑末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选择论据的角度也有变换,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有时候材料过于庞杂,就需要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候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分析引用,即把论据材料中的原话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灵活剪裁的目的,就是为论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二、论据叙述的要求一,论据叙述要概括;议论文与记叙文不同,它不能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盖在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如下面一位同学的议论文克制中这段叙述概括性就很强: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还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二,要突出侧重点;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可作如下叙述: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这样的叙述,侧重点就很明确,又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第三,引用言论,要注意叙述的简明;要看清哪些对证明论点是重要的,把它们的精华部分选出来;“生活对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人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玛丽·居里精华部分选出后为: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有信心,树立起信心,并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每件事;第四、事实论据的叙述要有针对性病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分析:且不说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差,单说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叙述的很好:“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论据的分析运用一、学生在运用论据时最大的缺点;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例1:以叙代议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 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例2: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病例:“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缺点:“观点+论据”格局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修改例文:“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高考经验: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泥”,墙就不牢固;二、分析论据的方法论证方法一、假设说理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信服;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说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例1: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反例正说例2: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正例反说例3: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 ”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 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着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 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反例正说 ——08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例4:在这类问题上出差错,诸葛亮并非第一次;赤壁之战后,他明知关羽与曹操有知遇之恩,曹操若经华容道,关羽必然放他过去,但他在关羽一番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之后,就“留这人情”,让他移兵拦守;结果,关羽果然让曹操逃之夭夭;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的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挥泪斩了马谡;可是这只能是明乎法而已了,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的实现,都无可奈何了;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正例反说二、因果分析法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 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修改: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例2: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 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对比分析法这里所说的正反对比不仅仅是指作文里一正一反的例子,也指举一个含有正反两种因素的例子;举完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而不是例子;例1:正反两例对比:刘备之子阿斗与唐太宗李世民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论点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太宗李世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些都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例2:一例含正反因素对比:孙膑的两种境遇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正反对照分析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四、例后解说法举例后,可能会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的认识会不会和我的不一样例子跟观点的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使它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例1:由所举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或可能性,设想出某种结果,然后就着这个苗头朝结果引申出去;例文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身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让他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看出苗头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引申结果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例2:当所举例子比较长的时候,这个例子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需要通过解说来过渡;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解说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①④适宜,②③不行,②③只是“勤〞,不能表达“补拙〞。

所以写议论文选素材时要想好,选准,下手!2、论据要真实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历史事实。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证明作者的见解、观点。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小结: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3、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名言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能更充分地证明中心。

“名人效应〞。

题为?生命的重要性?,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

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得了一种病。

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

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

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时机也没有,就等死。

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要做。

他满头大汗,很是紧张。

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外表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

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

明确:这那么材料不典型,特别啰嗦不凝练,缺乏以说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说服力。

所以我们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事例,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

而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经常一提笔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邻居〞“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过一那么笑话〞“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么他怎么能„„呢?), 因此(由此可见),„„
分析论据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
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
例1: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 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 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 箱书。 分析: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 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 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
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
分析论据
3、例后比较
Hale Waihona Puke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的几件事例进
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
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
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分析论据
(一)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 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 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 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
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
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论据表述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
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 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 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 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 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 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

议论文训练之三:论据的选择和分析

议论文训练之三:论据的选择和分析

议论文训练之三:论据的选择和分析第一课时:作文指导一、什么是论据1、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2、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3、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

二、论据的选择1、论据的选择要紧扣论点;2、论据要准确、可靠;3、论据要力求新颖;4、论据要典型。

三、论据的使用1、论据的叙述要简明扼要;2、论据的叙述要详略得当;3、叙述论据之后要有分析说理的文字4、叙述论据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四、正文部分注意事项1.事例与事理要有机结合光有事例,文章变成堆砌材料,光有事理,文章则变成空洞反复。

叙述事例时不要太具体,太详细,应运用概述的方式表达(概述事例,以分析议论为主)。

既有具体事例,又有理论的广度。

2、列举事例论证法(1)选例。

要和观点保持一致,能够证明论点;同时,要选择典型、有代表性、时代感强、令人信服的事例。

(2)引例。

在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时观点和事例之间要有一些过渡的话,能避免观点和事例断裂脱节。

(3)叙例。

对例子的叙述。

要简练概括,使人能了解事情的实质或特征即可,切不能在细节上花费过多笔墨,进行不必要的肖像、动作等描写。

(4)议例。

对所举例进行分析议论,阐明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和观点水乳交融,起到扣题的作用,避免“观点+材料”的弊病。

五、议论文论据与分析1、例后假设例: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的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分析:衔接不紧,缺内容修改: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2、例后评论例: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 例子5: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 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 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 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 盖茨的微软公 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 “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 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 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 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 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 越自己。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 接下来要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 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 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 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 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 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 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
• 3、事例高度概括,不宜展开。(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多不胜数。 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 列举事例(虎父犬子) 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 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 归纳共性(依靠祖荫) 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 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论据)这些“犬 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 思进取。他们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创造 属于自己的人生。(评析)无论出身如何,我们 都要靠自己编织未来。(论点) 揭示实质(不懂自立)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上课用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上课用

材料:去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 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 成功获救。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 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 的危险。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 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 自行动。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 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 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 行为点赞。
充分发挥纽带的作用,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说纽带》节选
在横线处,再补写两个假设句。
尝试,是进步的开始,是发现的先声,更是创造的原动力。尝试,是 勇于尝试的可白尼撕破了宗教神学伪科学的外衣,将统治天文学界两 千多年的托勒密体系打翻在地;尝试,是大胆尝试的瓦特为人类找到 了新的动力,将人类的历史粉刷一新;尝试,更是奋力尝试的哥伦布 发现了美洲的新大陆,将人类的视野拓宽……人类的历史总是在“尝 试一失败一再尝试”中才得以发展,人类的文明进程也正是在这样的 历程中得以辉煌。如果怯于尝试,居里夫人永不会在明知放射性元素 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仍然孜孜以求;
3.材料要典型,选用名人名事,而不是我邻居家的大伯等 身边亲朋好友的缺乏说服力的事例。
二、选例要紧扣论点
选例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例:要论证“勤能补拙”的观点,下面的例子合适 吗?问题在哪里? “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 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 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 中外的艺术大师。”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全国卷三)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 1981

议论文写作(三)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

议论文写作(三)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
——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还是牛刀小试
• 观点:智慧可以战胜强大的对手 • 材料:诸葛亮 空城计 •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将该材料写成一段 结构完整的议论段落。
范文: (观点)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弱势的一方如果 能借助智慧,那么往往可以扭转败局。(材料) 三国时司马懿引军十五万急攻西城。此时城中无 将无兵,敌强我弱,“智近于妖”的诸葛亮利用 司马懿的多疑,大开四门,自己焚香抚琴。司马 懿中计,果然退兵。(分析)如果当时诸葛亮选 择硬拼或者弃城而逃的话,那么西蜀的命数恐怕 就止于此了。正是孔明运用智慧,从不可能中寻 找到了一线生机,挽救了自己,也挽救了蜀国。 (结论)看来,智慧确实可以令弱者拥有强大的 优势,进而战胜看似不可战胜的对手。
《谦让的力量》
分析论据的方法之三
意义分析法
列举事例,通过揭示论据所蕴含的意义, 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 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雷锋,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做过 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自始至终 做了许多平凡的小事。正是从这许多 平凡的小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高尚、 纯洁的灵魂。他的一生闪耀着时代的 光芒。他像一个闪光的路标,指引着 人们去做好事。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 的精神文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
《智慧比强大更重要 》
存在的问题:
1、材料介绍过多, 以叙代议。 2、材料分析不透,简单堆砌且未进行充 分分析。 3、论证结构不清晰,缺乏层次感与完整性。
高考满分作文片段
甩掉包袱,才能创造人生辉煌。无臂钢琴师 刘伟,当双臂被截去后,面临种种人生的挑战。 为了活得精彩,他甩掉了父母的呵护和怜悯,甩 掉了挑战奥运金牌和参加高考的机会,选择了音 乐这条路。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的执著和坚 强、聪明与智慧却造就了一双属于他自己的完美 的脚。他用这双完美的脚,拥抱音乐、拥抱世界。 在音乐的殿堂中,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让世界见证了一个残疾人生命的价值。

议论文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高中语文

议论文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高中语文

议论文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一、【议论文事实论据使用常见三大问题】1、论据选择偏离中心论点例:要论证“勤能补拙”的观点,对比下面两个例子,哪个适合?理由。

“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分析:仔细想想,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与补拙毫无粘边,因为王羲之并不拙“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2、叙述太细,生搬硬套合理压缩裁剪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不使用描写,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如果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论点,下面的材料该怎样叙述?(请注意压缩裁剪)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

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

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分析:这段材料比较长,它由下面的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句;努力的经过:②句;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句;炸药的作用:⑤句。

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具有三个要素:A经历了失败、经过不懈努力,B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C最终取得了成功。

材料与论点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

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

修改后: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

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

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

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

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

“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

(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

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

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策略议论文写作中,论据是支撑论点的重要基石。

恰当选择和运用论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那么,如何进行论据的选择与运用呢?一、论据的选择1、相关性论据必须与论点紧密相关,能够直接支持论点。

如果论据与论点风马牛不相及,那么不仅无法增强说服力,还会让文章显得混乱无序。

比如,若论点是“读书能够开阔视野”,选择“某人通过坚持锻炼获得健康体魄”这样的论据就毫无关联。

2、准确性所选取的论据要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

虚假的论据会让整个论证失去可信度。

在引用事例、数据时,要确保其来源可靠,不能道听途说或随意编造。

例如,在论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时,引用未经权威证实的污染数据,就可能导致论证的失误。

3、典型性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论据,能够更好地反映问题的本质。

典型的论据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能够以一当十。

比如,在论证“勤奋出人才”时,选取诸如爱迪生、牛顿等著名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就比列举身边普通同学的例子更具典型性。

4、新颖性尽量选择新颖、独特的论据,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文章更具活力。

避免总是使用那些老生常谈的例子,如“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匡衡凿壁偷光”等。

可以关注当下的时事热点、社会现象,或者挖掘一些不为人知但具有价值的事例。

5、多样性论据的类型应丰富多样,包括事例论据、数据论据、名言警句等。

不同类型的论据相互配合,能够从多个角度支撑论点,使论证更加全面、有力。

比如,在论述“诚信的重要性”时,可以既有“商鞅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又有关于企业因诚信经营而成功的具体数据,还可以引用“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样的名言。

二、论据的运用1、简洁明了在叙述论据时,要简洁清晰,突出重点。

不要冗长繁琐地描述细节,以免冲淡了论点。

例如,在讲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时,不必详细描述勾践所受的每一种苦,而应重点强调他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的精神与最终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根据”“事实”“道理”就是我们说的论据。

2.论据的分类依据论据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是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 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五国抵抗秦国。

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

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

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

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这段文字叙述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尽管遭受谗言被罢职流放,但仍然不肯离开楚国,最后抱石投江的事实作为论据,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叙述事实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其次,在叙述了事实之后,还要紧扣论点善于分析和推理。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从而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过程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应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2)道理论据,就是选用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典名言、公理、定律以及尽人皆知的道理等等来作论据,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引用理论材料作论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可信性原则。

作为论据的依据,被引用的理论材料一定要确凿可信,不论是引用名人的原话,还是引用大意,首先应搞清作者是谁,不可张冠李戴,把孔子的话当做他人的话来引用。

如果是引用原文,一定要核对原文不要抄错;如果是引用大意,一定做到对原文内容能够正确概括,做到准确可信。

②针对性原则。

引用理论材料的目的是为论证某个观点服务的,切切不可牵强附会,无的放矢,架空议论。

③引申性原则。

这是说在引用精当的材料作论据后,不能就此完事,不作分析,这样有引无证,不能充分发挥论据的作用。

正确的做法是在引用理论材料之后,紧跟着就要对理论材料进行科学的推论,从中推导出新的含义,生发出新的思想,进而推动文章的论证。

如: 外国有句俗话:玻璃被铁锤击碎,钢铁被铁锤锻造。

如果你是钢铁,身体的缺陷永远不会击垮你。

可以说一个坚强的人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绝不会被缺陷打倒,只会化缺陷为前进的动力从而走向成功。

(张伟《正视自己的缺陷》)其中“如果你是钢铁,身体的缺陷永远不会击垮你”就是对引用的话“玻璃被铁锤击碎,钢铁被铁锤锻造”进行解说,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一个坚强的人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绝不会被缺陷打倒,只会化缺陷为前进的动力从而走向成功”的结论。

④简明性原则。

引用理论材料作论据,目的是证明观点的正确,如果引用过多的理论材料,以引代论,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论据的选择1.阅读教材中尹方荣《论度量》,思考:(1)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2.论据的来源:①从生活中选择论据。

每一个人都在现实中生活着,看着自然的山川河流,听着社会的奇闻轶事,感受着丰厚的风土民情,与不同的人打着交道,与不同的事发生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并且对自己的地位、名声、理想、愿望有着深刻的心理体验。

这一切都能成为论述自己观点的论据资源。

②从阅读中选择论据。

我们课本上,不乏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感人心魄的名人故事、奇特异样的域外文化、饶有趣味的科学发明等。

此外,我们看报纸,听广播,进网络,各种信息丰富多彩,这些都可以成为论据资源。

3.选择论据的基本要求:(1)论据要紧扣论点,正确,有针对性。

论据要紧扣论点包含两层意思:①论据必须与论点统一,与论点有密切关系。

②运用论据过程中切忌出现与证明论点无关的内容。

论据是用来支撑论点的依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必须为论点服务,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对论据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即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这是议论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

否则,就算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讨论1: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更没法和黑人比。

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

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

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都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讨论2:下面这段文字能否论证“勤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的观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然而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却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了回来。

他痛苦至极,打算把书稿付之一炬,妻子却夺过书稿,给他鼓励,于是他毅然走向第16家出版社。

这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不但马上决定出版,而且还同凡尔纳签定一个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凡尔纳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世界“科幻小说之父”。

(2)论据要典型,有多样性,能从不同角度支撑观点。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论据典型,能获得以少胜多的效果。

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

生活中偶然性的个别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典型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名人到普通人,从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些学生连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写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

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的普遍意义。

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这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

常见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等。

讨论1:下面这段文字能否论证“才能来自勤奋学习”这个论点?事例: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工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

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馆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

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讨论2:下面这段文字在论据的选择上有何特点?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嬴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黔首”,及其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

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

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3)论据新颖独特,有时代性,且要围绕论点进行叙述。

议论文中选用的道理和事实是作为论据使用的,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叙述,不应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

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准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达到高度统一。

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涵要旨的细微差异。

另外,要使论据新颖,一要视野开阔,选取大众少有涉及的地域或领域存在的言论和发生的事件,二要关注社会发展,从自身现实经历和媒体报道中发现新的材料。

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银子,而不是石子。

讨论1:下面这则事例能否论证“要认真学好语文”这个论点?该怎样叙述才可以?事例的叙述: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

由于刻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献。

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

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

后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

为此,他深深感到,科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