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研究综述
南海问题论文 (4)
![南海问题论文 (4)](https://img.taocdn.com/s3/m/2e5689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c.png)
南海问题论文引言南海问题作为东南亚地区的一大热点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
南海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的海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因此成为多个国家之间的争议焦点。
本论文旨在探讨南海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以及各方的立场和解决途径,以期对南海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背景南海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海域,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涵盖了众多岛屿、礁石和浅滩。
南海地区被誉为世界各大海洋中最为重要的海域之一,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鱼类资源以及重要的海上航道。
然而,南海问题的产生源于对领土主权、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权的争议。
产生原因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历史、法律和利益等诸多因素。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产生原因:1.历史因素:南海地区古代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海上活动长期存在,并形成了一些历史性的争议。
不同国家对南海地区的历史纪录和定居点有不同的解读和主张,导致争议的继续存在。
2.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涉及涵盖了多个岛屿和岛礁,这些岛屿被多个国家声称拥有领土主权。
其中最著名的争议岛屿包括中国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越南的西沙群岛和东沙群岛,菲律宾的南沙群岛等。
3.海洋划界问题:南海地区的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海洋划界问题,即如何划定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各国根据不同的法律和国际公约提出了不同的划界主张,导致了争议的产生。
4.利益驱动:南海地区的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包括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等。
各国在南海地区的资源探测、开发和利用上存在着利益的争夺。
各方立场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的立场:1.中国:中国坚持自己拥有南海绝大部分岛屿的主权,并主张根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原则划定海洋划界。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南海争议,坚决反对任何一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化行动。
2.越南:越南对南海地区拥有的岛屿主权主张与中国存在重叠,因此与中国之间存在比较激烈的争议。
越南主张通过国际法解决南海争议,反对任何一国在南海地区扩大势力和军事化。
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_曾勇
![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_曾勇](https://img.taocdn.com/s3/m/55a9afd089eb172ded63b79e.png)
一、 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
由于近代中国的衰落, 南海诸岛逐渐成为东西 民国以来, 中国学者的南 方列强觊觎的目标。因此, 海研究就与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紧密结 有关著作有胡晋接、 程敷锴编绘的《中华民国地 合, 《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 》 、 之 陈 理新图》 《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 》 、 王龙兴《法 天锡主编的 、 占南海诸小岛事件 》 白眉初绘制《中华建设新图 》 58
注清末以来直至新中国建国前中国政府维护和有效 并特别重视抗战胜利后 行使南海诸岛主权的史实, 雄辩地指出南海诸岛从来都 收复南海诸岛的过程, 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政府不仅从未放弃对其行使主 权, 其合法权利还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公认 。 随着研究的深入, 一批关于关于南海问题萌芽 期、 形成期的论文陆续面世。 代表作为郭渊《20 世 纪 50 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政府对南海权益的 《 20 世纪 80 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 和 维护》 、 《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 、 王传剑 徐 海权益的维护》
《现代国际关系》 2012 年第 8 期
(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 论集》 广东省地名委员会编 《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 》 等。 这些著述主要集中 强调史料搜集、 实地调查和史实考 于南海史地考证, 证, 有效地服务了当时的南海主权宣示政策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一批更加细致、 紧扣南海 局势的历史研究成果问世。 其中, 代表性著作有韩 《南海诸岛史地研究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振华 1995 年版) 、 (科 刘南威《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 》 吴士存《南海问题文献汇编 》 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 ( 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 ) 、 李国强《南中国海研究: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 和孙 历史与现状 》 《南海诸岛外来 地 名 的 命 名 背 景 及 其 历 史 影 冬虎 , 响》 等等。这些著述运用语言学、 民俗学和国际关 研究更加详细、 精准, 对南 系学诸学科的研究方法, 海的历史地理研究更加科学。 林金枝的论文《1912 - 1949 年中国政府行使和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斗 ( 1991 年) 则开研究近代、 尤其是民国时期中国 争》 关于南海主权维护的先河。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吕 《近代中国政府 和 人 民 维 护 南 海 诸 岛 主 权 概 一燃 ; 郑德全、 论》 刘金源《1946 年中国军队进驻南沙群 ; 侯强 《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的鸟粪开发 》 ; 岛始末》 《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 》 ; 邢增杰《略述 吴士存 ; 郭渊《从近代国际法看晚 民国政府对西沙的开发》 ; 徐志良《民国海疆版图 清政府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
南海问题调查报告
![南海问题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e5c2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5.png)
南海问题调查报告南海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南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战略地位的海域,南海的争端牵动着多个国家的利益。
为了深入了解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立场和主张,本文将对南海问题进行调查报告。
二、南海地理背景南海位于东南亚地区,被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多个国家所声索。
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航运通道。
这使得南海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三、历史背景南海争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殖民时期。
当时,西方列强开始在南海地区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并侵占了许多岛屿和海域。
这些行为为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四、各方主张1. 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南海拥有主权,并以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为依据。
中国声称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并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南海问题。
2. 越南立场越南也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并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越南认为自己对南海的主张得到了国际法的支持,并强调应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
3. 菲律宾立场菲律宾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并以国际法为依据。
菲律宾提起了对中国的仲裁案,并在2016年获得了一定胜利。
菲律宾主张通过国际法解决争端。
4.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立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南海问题持中立立场。
他们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五、国际社会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争端各方之间的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南海问题持有立场,并通过军事行动和外交斡旋来影响局势。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对南海问题表达了关切,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和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六、解决途径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妥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1. 对话和谈判:各方应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2. 国际仲裁:有争议的各方可以通过国际仲裁来解决争端,接受国际法的裁决。
3. 合作共赢:各方可以通过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合作打击非法渔业和保护环境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国内南海问题相关研究概述
![国内南海问题相关研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c66f726a32d7375a4178052.png)
南 海 问题是 南 海 周 边 有关 国家 采 取 各 种 手 段 与
表 性 的著作包 括 : 厦 门大 学南 史 组 ( 后 改名 为 南 洋 研
中 国争 夺南 海 地 区海 洋 权 益 的一 个 复杂 而 敏 感 的 问
题 。长期 以来 , 南海 问题研 究一 直 是 国 内研 究 的一 个 重点 , 近几 年来 , 更 是 成 为一 个 热 点 。相 关 的研 究 成 果 大 致可 以分 为 四类 : 南海 问题 的史 地 维 权 研 究 、 南 海 问题 的法律 依 据研 究 、 南 海 问题 的 国 际 因素 研 究 、
究所) 主编 的《 南 海 诸 岛历 来 就 是 中 国 的领 土》、 《 广 东 省西 沙群 岛第 二次 文物调 查 简报》 以及 台湾 学者 沈 鹏 飞 主编 的《 调查 西沙 群 岛 报告 书 》、 《 中 国今 日边 疆 问题》 等。 …这 些著 作 收 录 了 大量 关 于 南 海诸 岛史 地 研 究 方面 的论 文 、 资料 及 译 文索 引 , 为南 海 问题 的史 地研 究奠定 了坚实 的基 础 。2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 , 最 具代 表性 的著作 则有 韩振华 主 编 的《 南 海诸 岛史地 考 证论 集》、 厦 门大 学 南 史 组 主编 的 《 西 沙 群 岛和 南 沙 群 岛 自古 以来 就是 中 国的领土 》 以及 广东 省地 名 委 员
南海 问题 的 中 国对策 研究 。由于 成果 数 量 多而 庞杂 , 本文 只选取 其 中有代 表性 的一 些论 著 进行 梳 理 , 意在
摸 清 同内研 究 的动 向 , 也 为我 国解 决南 海 问题 提供 分 类 理论 参考 。
会编纂的《 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 等。 ¨ 这些研究
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3aa538df121dd36a32d82c4.png)
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摘要进入2000年,南海问题依然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学者们从各角度提出了处理南海问题的思路,如防止问题的国际化、多边化,促成共同开发,加强实际控制等。
不过,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南海问题的界定尚有争议,对策的可操作性有待思考,行为的动因分析有待深入。
关键词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2000年后,南海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有了升级的趋势。
在这种情势下,如何看待和处理南海问题,学者们给出自己的答案。
本文献综述,通过整理有关的文献,对观点和思路作一归类,希望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一、南海问题的界定南海问题的界定,主要讨论的是南海问题是什么,何时产生?哪些因素导致南海产生了问题?(一)南海问题是什么何为南海问题,有以下几种论述,(1)“所谓的南海问题,是指南海水域以及其中岛屿谁属的争执”和“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对南海主权的纷争却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这主要强调的是整个南海的主权归属问题。
(2)“南海问题,不光是南沙群岛的主权和领土争端,还有着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海洋管辖区域的划分问题”或“南海问题主要涉及海洋划界问题和海洋资源开发问题,但本质上是划界问题、即海洋主权权利归属问题”。
这类定义把海域划界和海洋资源开发问题也列入其中。
(3):南海问题主要指的是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领土争议,如“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南海问题实质是南沙争端”。
(二)南海问题何时产生学者们的论述并没有具体的一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或全部或部分地提出了领土要求”,作者认为这是南海问题的开始。
有学者认为“南海领土争议由来已久,但其真正成为问题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以前南海的争议还算不上问题,直到70年代初。
与这一致有“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公开承认或默许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
(三)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观点如下:“南海争议源自1951年《旧金山和约》,是美英插手亚太事务留下的祸根”。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论文2000字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论文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14638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0.png)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论文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论文2000字南海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
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
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
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
目前,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
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无视我国主权,开始分别在所占据的`岛礁上修建飞机跑道,建渔港、灯塔和旅游观光点,并纷纷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
一些国家自从涉足这一海域后,短短十几年时间,已从南海获取了重大经济利益,有的甚至从贫油国变成了油气资源出口国。
各国对中国渔业资源的掠去是惊人的,并且还经常抓捕中国渔民。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南海问题事关国家安全。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缘价值,它是我国东南部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47e2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e.png)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南海拥有广阔的海域。
然而,南海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1、主张领土主权的历史纷争南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曾通过各种方式对南海进行控制,例如航行、贸易和领土统治等。
但是,在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的崛起和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破坏。
去殖民化和抗战时期,日本曾单方面宣称对南海的主权。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九段线图》,宣布对南海拥有主权。
2、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在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是所有沿海国家的主权线。
领海宽度在12海里以内,海洋渔业和石油勘探等资源属于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
领海以外的200海里内,是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这意味着,沿海国家至少在12海里范围内对该海域拥有绝对管辖权和权利。
3、国际市场清晰性南海拥有丰富的能源、渔业和其他自然资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
沿海国家都主张自己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认为,南海是其领土,并进行了海洋勘探和开发。
而中国也主张自己对南海有主权要求。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1、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洋争端始于20世纪90年代。
越南主张其在南海的主权,反对中国把海洋领土划为“九段线”。
2009年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域出现了严重摩擦,中国公开发表了有关南海问题的白皮书,认为该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越南则认为中国的主张是违反国际法和标准的。
自此,在南海的海域,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逐渐恶化。
2、中菲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海洋争端源于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的争议。
2012年,菲律宾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申请,要求判定菲律宾在南海的领土和经济权。
然而,中国拒绝接受这项申请,并坚持其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85ba0952ea551810a687a6.png)
关于《从国际法角度看南海主权争端》的文献综述众所周知,整个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向为中国领土。
这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大量史料、文件、地图和文物可作证明,而且也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广泛国际舆论所承认。
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南海地区资源的勘探,一些周边国家开始凯觑这一地区,并开始陆续蚕食其中的一些岛礁。
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是刺激了周边国家对于南海的分割与占领。
他们对《海洋法公约》进行断章取义,只从其中找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条款来解释占领行为,使得南海问题的解决更加步履维艰。
除了牵涉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五国六方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区域外势力也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亚太战略需要出发,插手南沙争端,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复杂和涉及国家最多的争端之一。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后,南海形势有所缓和。
但是,南沙争端复杂化、长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
目前,我国南海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权益被侵蚀的局面依然如故,南海权益之争和冲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2009年2月,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中国的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领土。
随后,马来西亚总理登上我国的弹丸礁“宣示主权”,南海的形势骤然紧张。
因此,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下,研究南海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在对南海争端的研究上,国内学者从历史地理、解决前景及外部影响因素、国际法角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学术专著和论文,证明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
笔者将相关研究作以下综述。
1. 关于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韩振华的著作《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较具代表性,他将“时代研究法”和“问题研究法”结合起来,对南海史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该书研究了以下主要问题:我国历史上南海海域及其界限、近代以前南海诸岛作为中国领土的古籍记载、宋代的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南沙群岛自宋代归属中国的历史考证、宋元时期有关南沙群岛的史地研究等。
南海问题论文(1)
![南海问题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2237a3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a.png)
南海问题论文一、引言南海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中国的近邻国家,南海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也存在着争议和纷争。
本文将对南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历史背景、主要争议点以及国际社会的立场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历史背景南海的争议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都主张对南海拥有领土主权,并且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古代地理和文化依据。
然而,在现代国际法框架下,南海问题不仅涉及领土争端,还牵涉到海洋权益、资源开发以及航行自由等复杂问题。
三、主要争议点在南海问题中,涉及到的主要争议点包括岛屿主权、海洋划界、资源开发和航行自由等问题。
1. 岛屿主权南海拥有许多岛屿,其中一些岛屿被中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主张拥有主权。
这些岛屿主权的争议是南海问题的核心,不同国家在岛屿主权问题上持不同立场。
2. 海洋划界南海的海域划界问题涉及到各国的海洋权益。
根据国际法,沿岸国家有权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然而,在南海问题中,各国在划界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议。
3. 资源开发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等。
各国都希望能够获得在南海的资源开发权。
然而,由于存在岛屿主权和海洋划界等问题,资源开发成为南海问题中的另一个主要争议点。
4. 航行自由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航道之一,航行自由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原则。
然而,在南海问题中,与航行自由有关的争议也屡屡出现。
有国家主张在南海设立航行限制区或引入更严格的船舶审查制度,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四、国际社会的立场对于南海问题,国际社会的立场各不相同。
一方面,有国家支持中国主张的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认为中国有权在南海进行资源开发和维护航行自由。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国家支持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主张,认为他们在南海拥有合法的权益。
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南海争议,遵守国际法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原则,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五、发展趋势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仍然不确定。
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
![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cbf69fcba0d4a7302763a5e.png)
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断通过宣誓主权、军事占领、实际控制等方式,强占我国南海岛礁和海域。
南海争端涉及六国七方,加之区域外大国力量的介入,使这一争端日益复杂化、国际化。
对此,国内学者大量著述,为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许多的建议和参考方案。
本文通过对这些建议和参考方案进行总结,以期使现阶段南海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更加全面和清晰的呈现,并为最终解决争端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南海问题解决方案国际法综述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089—02一、南海问题研究南海,国际上一般称为南中国海,北靠中国大陆,东临菲律宾群岛,西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南接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周边共有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和泰国9个国家。
南海诸岛由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四大群岛组成。
南海海域的生物、油气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同时,南海在海上交通和战略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南海巨大油气资源的探明以及在国际海运中战略地位的日益重要,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强占我国南海岛屿,域外势力出于各种意图,也急于插手南海事务。
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
根据国际法的原则以及相关规定,发现和占领是取得领土的有效方式之一。
南海诸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管辖的海岛,这构成了法理上的有效占有,因而中国当然地拥有南海诸岛及其特定海域的主权。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有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可资佐证的,已故的南海问题专家韩振华先生的著作《南海诸岛史地研究》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李国强等编辑的《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论著资料索引》,收录了从清朝末年到1991年国内(包括台港澳地区)报刊、论文集中的有关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方面的论文、资料和译文的索引,并收录了少量日文、英文等外文论著篇目目录,为南海历史地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资料整理。
新形势下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
![新形势下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4bcc226ed630b1c59eeb566.png)
新形势下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摘要:在南海争端日益升温和逐渐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对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学者们从外交手段、法律途径、军事手段、经济手段等解决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以上的研究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这些角度都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争端;外交;法律;军事;经济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48-02南海,国际上称为南中国海(southchinasea),在一千多年前就是中国渔民的捕鱼场所。
从公元1世纪开始,中国历代的书籍和地图上均有记载南海的证据。
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发现和占领是取得领土的有效方式之一。
但是,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使之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窥伺之物,他们提出了所谓的“无主地”、“近邻原则”等各种荒谬理由,曲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原则,欲图霸占属于中国的南海诸岛。
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亦加入南海纷争或加强干预程度,使得南海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化。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学者们各抒己见,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本文献综述对各种解决的模式进行分类和整理,希望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
一、政治外交手段政治外交手段,就是通过官方渠道,采取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这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解决争端的方法。
拥护政治途径解决争端的学者不在少数。
另外,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于2002年11月4日在金边签署的政治文件《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解决南海问题确立了和平的法力框架和行动原则,给进一步化解南海困局创造了条件。
(一)国外学者的观点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艾伦·卡尔森(2012)认为,中国在南海的对抗性立场已达到上限。
虽然近期南海局势不太可能进一步稳定,但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同样微乎其微[1]。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2012)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必须认识到自己是亚洲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应以积极与和平态度推动与亚洲国家关系,韬光养晦不是不作为,而是以尊重他人的姿态促进自身发展。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cdde930d79563c1ec5da7169.png)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一、南海问题综述(一)“南海问题”及其影响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南海问题实质上是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主权归属上的争议,其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二是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认为,在中国的国家安全体系中,南海问题的存在与发展将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一个重要因素。
南海问题特别是南沙群岛的岛礁的主权之争,很有可能导致中国与涉及争端的国家间的武装冲突,从而引起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恶化。
就我所知,使中国卷入军事冲突的可见危险有两个:一个是台湾“独立”问题,另一个是石油问题。
一旦中国在南海争端中使用武力,“中国威胁论”在这些国家间又将沉渣泛起。
这使中国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南海问题亦是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随着东盟国际地位的提高,它已被认为是亚太地区继美日中俄四大国之后的第五极力量,地位更加突出。
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依托,而南海问题有可能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其次,南海问题将对我国的石油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加快了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在南海地区开采一滴石油。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中国石油安全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南海航线的战略价值也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地区,来源过于集中。
而且,我国石油运输以海运为主,多走印度洋—马六甲—南海这条运输线。
随着亚洲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国际石油贸易从波斯湾向东亚的不断转移,南海海洋运输通道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性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南海问题研究综述
![南海问题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6e17258f01dc281e53af047.png)
南海问题研究综述法政学院 09思政2班罗丹萍 2009644239 追溯南海问题历史渊源:厦门大学教授李金明对记者表示,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主张海洋划界应根据公平原则,其中历史管辖是重要的因素。
对南海问题的历史渊源有深入研究的李金明介绍,我国在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
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
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南海诸岛。
1946年,国民党当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
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即“九段线”。
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
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北纬118°划界,以北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
李金明还介绍,菲律宾相关法律将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
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介绍,“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李金明还认为,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也有关。
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
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而此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已经在我国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在南海争端的现状、影响及其解决前景研究方面,厦门大学的李金明教授的研究较具代表性。
浅析我国南海问题
![浅析我国南海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3e38e65ef7ba0d4a733bb2.png)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
南海北边是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
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南海岛礁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渔业资源、航道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
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
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
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
南海主要构成为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四个部分。
其中西沙以及中沙由大陆实际控制;东沙由台湾实际控制;南沙由230个大小岛礁组成,目前由多国控制。
自从大量勘探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及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被视为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点之一,环绕南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政治实体宣称对南海诸岛或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
最近有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摆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很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被其他国家非法占领,成了“中国搁置争议、别人单独开发”。
更有美韩两国不顾中国反对多次涉及我国海域进行军事演习。
2012年4月10日下午,外交部边海司司长邓中华与网友在线交流南海争端、钓鱼岛问题、帕劳渔民被扣事件等,表示坚持谈判解决问题不是放弃立场,更不是示弱,中国不会放弃自己的哪怕是一寸的土地。
中国提出南海共同开发是过渡性务实安排。
另外,中国与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这8国存在海上争议,有岛礁主权之争、海洋划界争端两类。
史学视域下的国内南海主权问题研究综述
![史学视域下的国内南海主权问题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b4e98fdda38376baf1fae5a.png)
史学视域下的国内南海主权问题研究综述袁航*陈梁芊〃提要基于特殊的地缘环境,南海主权问题自近世以来一直存在,近年来则呈现复杂化、扩大化、国际化的趋势。
史学视域下的南海主权问题研究自民国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是当下南海问题研究的“显学”。
本文从地名与图籍考证、主权交涉、开发管理、条约体系构建、断续线划定、南海诸岛收复以及《更路簿》主权价值等角度桄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并 指出现存问题,为今后南海主权的历史研究提供改进思路。
关键词南海主权问题南海诸岛南海图籍南海研究南海作为典型的边缘海、半闭海,®几乎全部是由周边6个国家的领 海和专属经济区构成的海域。
受此自然条件所限,南海周边国家自然会出 现因主张的管辖海域重叠而产生的主权问题。
追溯历史,南海主权问题早 已有之。
20世纪上半叶,日、法等国曾侵占我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1960 年代以来,随着南海海域内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储量的探明,南海周 边国家抢占岛礁、争夺资源的情形愈演愈烈;近年来,美国强化在南海区 域的前沿存在和军事活动、南海周边各国大力开展的岛礁建设、菲律宾提 请的南海仲裁都使南海地区的局势瞬息万变,呈现复杂化、扩大化、国际 化的趋势。
因此,维护南海主权、妥善处理争端是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关于南海主权的研究越来越受 到学界的重视,已逐渐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
学界试图从不同视域来研*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
①边缘海即位于大陆和大洋边缘的海洋,其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以海峡与大洋沟通;半闭海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所环绕并由一个狭窄的 出口连接到另一个海或洋,或全部或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构成的海湾、海盆或海域。
254民国研究(2018年春季号总第33辑)究,为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提供有力的证据,为争端的解决建言献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9129469011ca300a6c39027.png)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F OCEAN UNIV ERSIT 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年第3期NO.3.2006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3刘中民 滕桂青(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问题、法律问题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大量著述,从各个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了阐述。
对近十余年国内南海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能够进一步推动南海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南海问题;历史地理研究;法理研究;现状与前景研究;外部影响因素研究中图分类号:D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5X(2006)0320015205 一、关于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研究在南海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厦门大学已故的南海问题专家韩振华先生的著作《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较具代表性,[1](P1-270)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南海诸岛进行历史研究的典型著作。
该书以专题论文的形式系统研究了以下主要问题:我国历史上南海海域及其界限、近代以前南海诸岛作为中国领土的古籍记载、宋代的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南沙群岛自宋代归属中国的历史考证、宋元时期有关南沙群岛的史地研究、南沙群岛古地名考、南海九岛和九洲洋、南沙群岛史地研究札记、海南栅(西沙群岛)与青廉头(中沙群岛最北部)考、郑和航海图所载有关东南亚各国的地名考释。
该书是韩先生20世纪80年代出版关于南海问题研究著述的继续,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提供了丰富而又确凿的历史佐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李国强等编辑的《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论著资料索引》,[2](P1-296)收录了从清朝末年到1991年国内(包括台港澳地区)报刊、论文集中的有关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方面的论文、资料和译文的索引,并收录了少量日文、英文等外文论著篇目目录,根据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民族史、地方史、历史人物、考古等编为九大类,计4000余条,并附有有关海南及南海诸岛的古籍、地图以及参考书刊一览表,为南海历史地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资料整理。
南海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南海问题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025e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b.png)
南海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正确了解南海问题,理智维护国家主权,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南海问题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课题名称:关于处理南海问题的办法研究意义:研究报告及感受:1:南海的前瞻意义:(一)、丰富的资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南海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
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
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
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二)、地处“两洋”接合部,对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瞻价值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
从军事前瞻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
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
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
彻底的收复南海,对于我国保证运输航道的安全,冲破第一岛链的包围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瞻意义。
(三)、南海方向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前瞻缓冲区南海具有十分广阔的地域空间,同时,中国在南面需要宽大的前瞻缓冲区。
如果能有效地控制南海,那么,整个中国华南地区的前瞻纵深就可以延伸大约1000海里;而如果只控制海南岛周边,中国华南地区的前瞻纵深就只有几十海里。
关于南海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关于南海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1b00a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4.png)
关于南海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描述:自19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及南海周边国家不顾历史事实,公然入侵我南海岛礁及海域,南海问题由此产生并不断演进,关于南海问题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总体而言,“南海问题”的研究以史地研究与法律研究为主线,并逐...摘要自19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及南海周边国家不顾历史事实,公然入侵我南海岛礁及海域,南海问题由此产生并不断演进,关于南海问题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总体而言,“南海问题”的研究以史地研究与法律研究为主线,并逐步实现多学科的融合,但是具体对策研究相对不足。
目前,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国际化,南海问题研究呼唤海洋政治分析,即需要研究我国如何在国家层面对内对外积极主动实施综合性国家行为战略,否则必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823 000平方公里。
典型的热带植物资源、丰富的水产资源、奇异的海岛资源、潜力无限的海底资源,显示着这片区域特别的价值。
南海问题其实并非新问题,从19 世纪始,西方殖民者及南海周边国家不顾历史事实,入侵我南海岛礁及海域,南海问题便产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且伴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区域巨大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自然资源储量被侦查确定,南海周边国家在此区域资源争夺的公开化,南海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不断复杂化、国际化。
与此对应,我国南海问题相应研究横纵推进,通过梳理,大致可以发现两条研究主线:史地研究与法律研究,并逐步呈现多学科交叉相融的态势。
面对夹杂有领土争端、资源开发、共同安全、权力角逐、国际卷入的繁杂现实,更高层面的海洋政治分析研究,即积极主动实施综合性国家行为战略,以海洋科技为先导、以发展海洋经济为目标、以有效的海洋管理为保障、以具有威慑力的海上武装力量为后盾,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国家海洋利益,呼之欲出。
南海问题的发展阶段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问题研究综述法政学院 09思政2班罗丹萍追溯南海问题历史渊源:厦门大学教授李金明对记者表示,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主张海洋划界应根据公平原则,其中历史管辖是重要的因素。
对南海问题的历史渊源有深入研究的李金明介绍,我国在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
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
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南海诸岛。
1946年,国民党当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
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即“九段线”。
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
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北纬118°划界,以北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
李金明还介绍,菲律宾相关法律将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
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介绍,“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李金明还认为,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也有关。
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
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而此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已经在我国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在南海争端的现状、影响及其解决前景研究方面,厦门大学的李金明教授的研究较具代表性。
在《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一文中,作者在回顾1995年以来南海发生的数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指出,进入21世纪后南海主权争议的突出问题将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南海疆域研究将出现新动向,即在继续从事历史主权研究的基础上,把着重点转向以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研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划界问题。
作者最后指出尤其要加强对南海断续线与历史性水域问题、菲律宾“条约界限”①问题、南海自由航行问题、共同开发问题的研究,以捍卫我国的南海疆域不受侵犯维护我国合法的海洋权益。
在《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一文中,作者指出如何解决与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无疑是当前解决南沙权争端的关键;海洋法公约有关岛屿制度的规定对解决南海主权争端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文章分析了当前南沙主权争端复杂化的主要表现:周边国家不断扩充军备与加强合作;周边国家继续在其占据的南沙岛礁上建造设施;菲律宾提出南海“行为准则”并不断以把南沙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要挟;美国的插手与日本的“关注”等应该引起中国高度重视。
在《南沙海域的石油开发及争端的处理前景》一文中,作者分别介绍了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在南沙海域的石油开发,并对菲律宾提出的南海石油开发应该采用“南极公约模式”②进行了批判,指出其目的意在否定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所拥有的“历史性所有权”,把南沙群岛等同于南极无主地,以对南沙群岛及其资源进行再分配。
其实质是把南沙问题推向国际化,把南沙群岛宣布为“国际海洋保留区”。
岳德明的《中国南海政策刍议》一文有区别于其他同类文章的特色,该文总结了中国南海政策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并且进行了若干反思,同时前瞻了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
文章首先叙述了20世纪70年代前新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宣示,然后重点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南海政策及其演变:20世纪70—80年代为主权宣示与有限自卫;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搁置争议、友好协商、双边谈判、推动合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中越矛盾下降,中菲矛盾上升;(二)南海周边邻国开始在东盟内部就南海争端进行协商;(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始生效,争端由岛礁扩展至海域;(四)区外大国开始介入南海问题;(五)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得到改善并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与前一时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搁置争议、友好协商、双边谈判、推动合作”成为中国南海政策的实际指针,“多交友,少树敌乃至不树敌”成为中国南海政策中实际坚持的一条策略。
对于中国南海政策的前景,作者指出应该特别注意两点:(一)中国目前的南海政策并没有改变中国南海主权权利受侵犯日益严峻的局面,因此,中国应本着务实灵活的精神,寻求最终解决南海问题的途径。
(二)应理清中国统一与解决南海问题的关系,也就是台湾问题的解决与南海问题的解决两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骆莉、袁术林的《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南海问题初探》则从中国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了南海问题日趋国际化尤其是区外势力的渗透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40]以及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应该采取的对策。
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应采取的对策包括:首先,“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是我国解决南沙争端的一项正确政策。
其次,要妥善处理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加强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
第三,要重视美日等区外大国的影响。
从战略层面来说,我国要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具有综合性、前瞻性的“南海大战略”。
柯山的《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其影响》一文除了探讨东盟国家全面的安全合作外,对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及其影响的分析构成了该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论文指出,冷战结束后,东盟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尤其敏感,并将其列为威胁东盟地区安全的首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东盟第25届外长会议通过《东盟关于南中国海问题的宣言》,是东盟集体首次在这一问题上进行合作,并采取共同立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马六甲海峡两岸的三个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在防范以海盗为主的“低烈度威胁”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合作;冷战后东盟积极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和加强彼此间的军事合作,背后含有某种所谓“中国威胁”的因素。
目前,对影响南海问题的外部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美、日、印三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因和影响及其与中国国家安全的关系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者完成。
王翔宇、黎文龙的《析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罗剑波的《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与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王传军的《区外大国对南海地区的渗透及其影响》、江洋、王义桅的《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南中国海问题》等论文都重点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变化。
以上论文一致认为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以冷战结束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冷战时期,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持不介入和不表态的立场,不支持任何一方的主权要求;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开始介入南海问题,极力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明显带有遏制中国的意味。
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直接用意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防范和制约中国;在军事上打造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经济上攫取南海丰富的石油资源。
美国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战略图谋在于:首先,避免有关各方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从而不影响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通道的正常航行;其次,确保任何最终解决办法不致使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单独控制这一海域,从而使“航行自由”的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美国手中;第三,通过保障南中国海“航行自由”的承诺加强和扩大对日安全保障及维系美国与东盟相关国家联盟与准联盟。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包括:加大了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于恶化;使亚太地区的战略均势出现了对中国不利的倾斜;美国的介入也恶化了我国周边环境,阻遏了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
关于美国南海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前景,学者们多认为,尽管中美两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但中美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双方为此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日本和印度也在不断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其战略意图在于:维护各自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借南海问题对我形成战略遏制,纷纷加强对该地区的渗透,通过拉拢东盟国家,利用南海问题来遏制和防范中国;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介入东盟事务、插手南海争端正日益成为美、日、印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区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影响在于:可能使南海问题成为中国与区外大国新的斗争焦点;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加快,使我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加大。
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的加大不符合中国双边和谈、独立解决南海争端的原则,使中国将来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难上加难。
环球网评论员海韬说:域外大国走向“前台”。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军售、对外援助、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显示其在南海的存在和地区主导权。
目前,美国在该地区开展的军事演习主要有4个,包括“卡拉”军演、“金色眼镜蛇”、“对抗虎”和“肩并肩”系列军演。
尽管近年来相关演习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应对恐怖主义、海盗、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等。
但仍然没有摆脱“地区干涉”的阴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5月至6月,美军出动“钟云”号、“查菲”号等“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参与“卡拉2009”年度演习。
该次演习不仅在规模上为历年之最,并且已经南海纠纷为假想背景。
据悉,卡拉演习是由美国海军西太平洋后勤补给群(第73任务特遣队)统筹,每年中旬开始,逐一与6个东南亚国家的海军部队展开演习。
6个东南亚国家分别为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及汶莱。
2009年度的卡拉演习第一站,已经在5月20日,在菲律宾展开。
KLS注意到,与往年不同的是,美国宣布今年派出多达四艘“宙斯盾”驱逐舰参加。
KLS还分析称,更多的美国“宙斯盾”舰出现在南中国海,昭示着东南亚国家有更多的机会与“宙斯盾”舰协同作战,熟悉与“宙斯盾”舰协同作战程序,而且美国海军的“宙斯盾”舰也将更熟悉南中国海的作战环境与海域。
显然,随着“中国海军日愈强化在海南岛的军事力量部署,南中国海周边国家争夺海上资源日益加剧”,美国也要设法确保自身在南中国海的“利益边疆”,而东南亚国家也发出了借助美国的力量对抗中国的声音。
目前,南海海域岛礁主权及海域划界争端错综复杂。
在周边各国相继亮出南海“主权”主张的大背景下,2009年上半年,南海相继发生中美“无暇”号事件、“约翰·麦凯恩”号拖曳声纳“碰撞”事件,这也许不仅仅是个巧合。
可以说,随着南海争端的不断公开化和国际化,美国在南海的角色也开始发生转变,正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
伦敦国王学院国际海洋公约研究学者:南海问题的变数在增加南海为何出现如此之多国家的旗帜?伦敦国王学院的国际海洋公约研究学者达德•史密斯解释说,这是因为南海的确是块“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