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魏淑梅同课异构研究过程

合集下载

化学教研活动同课异构

化学教研活动同课异构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也日益丰富。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化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同课异构,共探教学新思路”,旨在通过教师间的同课同构,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准备1. 确定课题:本次活动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为课题。

2. 分组准备:将参与活动的教师分为两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负责组内教师的备课、磨课和课堂展示。

3.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时间安排、评价标准等。

4. 确定评委:邀请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和教研组长担任评委,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

三、活动过程1. 课堂展示(1)第一组:教师A教学思路: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环节:①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实验探究:设置多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③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④应用拓展:结合实际生产、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组:教师B教学思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教学环节:①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等。

③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

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2. 评课议课(1)评委点评:评委们分别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教学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

(2)教师反思:两位教师针对评委的点评,进行了自我反思,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3. 总结交流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同课异构”活动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共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3篇)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研共进”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

3.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确定同课异构主题: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选定了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研讨内容。

(2)分组:将参加活动的教师分成两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

(3)教学设计:每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展示(1)第一节课:由第一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第二节课:由第二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 评课交流(1)听课教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4. 总结反思(1)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努力和成果。

(2)教师们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总结1. 本次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2. 教师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采,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3.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5.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五、活动建议1. 建立长期稳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机制,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异构的理解与教研流程]同课异构教研记录

[同课异构的理解与教研流程]同课异构教研记录

[同课异构的理解与教研流程]同课异构教研记录同课异构是指教师在同一个教学年级、相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下,通过合作互助、相互制约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并记录和分析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方法。

同课异构的目的是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确定教研主题。

教师要明确自己需要研究和改进的教学问题,确定具体的教研主题。

2.制定教学方案。

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同课教学。

教师们按照事先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同课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教学观摩。

教师们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了解彼此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并进行比较与分析。

5.交流讨论。

教师们在教学观摩后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彼此的教学心得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6.反思总结。

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思考如何改进。

7.总结成果。

教师们将教研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形成教学研究报告或者教学方案,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同课异构的教研流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相互观摩和讨论,教师们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同课异构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我提升的机会,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可以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同课异构的教研流程还可以与其他教研活动相结合,比如课题研究、小组讨论等,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外,教研成果也可以上传至教育平台或者专业论坛进行分享,与更广泛的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促进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法,通过教师的合作与互助,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教育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教研活动数学同课异构(3篇)

教研活动数学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课堂教学,探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探索不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为课题,由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四、活动过程1. 第一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生活中的分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第二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为切入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拓展”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活动总结1.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A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B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同课异构 整体共进——“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报告

同课异构 整体共进——“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报告
《 四川教育) 0 1 2 1 年第 2~ 期 3
赫 教 学 毫 题
刘硗翠 si67 2 . r c 0 @16c n Y o
管理 小组 结合每期 学校工作 的特点 . 制定 出具体 活动方案 。
活动 方案 明确 “ 同课异构” 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 主题 的确定主要 来 自两个层 而 : 教育局对课堂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师在实际教学 中
作为主要研究学科 。紧跟着确定研究活动的年级和上课课题 , 在 课题确定的同时嗣绕研究主题制定统一的教学 目标 。 这正 是我 们 对“ 同课异构” 活动中“ 同课” 的深入理 解 , 要求教 师根据 自己的教
学风格和对教材的理解 . “ 在 同课 ” 的情况下 , 展开“ 异构 ” 教学 , 提 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和对 比性 , 引发参 与者智慧 的碰撞 。最后 确

代 华 王 荣 良


“ 同课异构” 旨在促进教师 队伍整体提升
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共进 , 提升学校办学效益 。
二、 同课异构 ” “ 的校本管理和科学实施 根据 教师 队伍实际情况 和学 校发 展规 划 , 学校决 定主要采用
“ 同课异构 ” 校本教研是在课程改革 形势 下 , 力提 升学校教 着
馈表i 录 一反馈 表主 要从教学 中“ 值得 借鉴地 方”需 要改进 之 “
处” 达 成共识 ” 和“ 这_= 面, 方 在比较 中进行 反思 。听课结束后 . 将
进行 交流 , 交流中进行碰撞 、 升华 , 回归到“ 同课异 构” 研究本质
— —
“ 互补 振 ”促使参 教师对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 .
定教学研 究的学科 , 学科 尽量 多样 , 目前我校 主要 以语文 和数学

"同课异构"课例研修活动管窥

"同课异构"课例研修活动管窥
2 0 1 0 学年初 2 . 3 A . 2 0 1 l 学年初三3 人 2 0 1 0 学年3 A -
物 理
化学
历史
地 理
2 0 1 0  ̄正3 A
2 0 1 0 学年3 A - 2 0 1 0 学年3 人 2 0 1 1 学年2 . K
从2 0 1 0 学年至 今 .笔者 所在 学校尝 试开 展 了以备课 组 为单位 的 “ 同课异构”课例研修 活动 ( 详见表 1 ) 。两年来 , 参与活动 的教师人数达6 3 人 次 ,其中临近退休教 师4 人 。所 有学科 都参 与了该项 活动 ,涉及备课 组 、学 科组 1 9 个 ,有
示 [ J ]. 外 国教 育研 究 ,2 0 1 1( 2 ).
i n l f u e n c e o f e mo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s o n l e a r n i n g i n p h y s i c s i n s t r u c t i o n [ J ].
1 2 / 2 0 1 2 - 1 2 - 2 1 ]. h t t p :/ / w w w. P i s a . o e c d . o r g / s c i e n c e / p r o e e s s . h t m.
[ 5 ]C e n t r e f o r E d u e a t i o n l R e s e a r c h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 P I S A As s e s s —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2 0 0 8 ,3 0( 8 ) :1 0 7 5—1 0 9 3 .
P I S A 2 0 0 6 [ J ]. S o u r c e 0 E C D E d u c a t i o n& S k i l l ,2 0 0 6 , ( 1 1 ) :1 -

同课异构式教学实践探究(3篇)

同课异构式教学实践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同课异构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探讨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某中学英语课堂为例,探讨了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实施效果及启示。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探究一、引言同课异构式教学是一种以相同教学内容为基础,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式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同课异构式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以某中学英语课堂为例,探讨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实施效果及启示。

二、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实践过程1. 确定教学内容以某中学英语课程为例,选取同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如“旅行”主题。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2. 教师分组将参与同课异构式教学的教师分为两组,每组教师分别负责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

3. 教学设计每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2)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

(3)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4)教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4. 教学实施两组教师分别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亮点。

5. 教学反思课后,两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三、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实施效果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式教学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同课异构式教学的启示1. 注重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同课异构式教学应确保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探究(3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通过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实施步骤和效果分析,探讨其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方式,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活动通过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的1.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4. 探索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实施步骤1. 确定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确保参与活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共同的基础。

2. 分组讨论:将参与活动的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如何实施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3. 教学实践: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4. 反思与评价:教学实践结束后,所有教师进行集体反思,评价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与推广: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教学案例,并在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中推广。

四、效果分析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3. 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有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探索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五、结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学期“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下学期“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下学期“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是为了丰富教师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背景如今,教师们普遍面临着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

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分析和改进课堂教学,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教师自愿报名参与活动,每位参与的教师需提交一份自己的教案,并选择一个教学重点来进行研讨。

2. 每位教师随机组成3-4人的“同课异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相同的教学重点,但教学方式、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3. 每位教师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内讲授一节课,其他成员担任观摩教师,观摩教师需要提前准备观摩表格,以便在课后进行评价和讨论。

4. 每节课后,观摩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教师根据观摩教师的评价和讨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改进。

6. 研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将成果整理成一份教学改进手册,并在学校内部分享。

四、活动安排1. 报名时间:活动开始前一周,教师自愿报名参加。

2. 小组组建:活动开始后一周,随机组建“同课异构”小组。

3. 教师讲课:每位教师须在活动期间讲授一节课,并邀请其他成员作为观摩教师。

4. 观摩评价:每节课后,观摩教师填写观摩表格,并在课后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教学改进:根据观摩教师的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反思和改进。

6. 教学改进手册: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整理成果,形成教学改进手册,并在学校内部分享。

五、评估与总结1. 活动评估:活动结束后,组织参与教师进行活动效果评估,了解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教师的收获感受。

2. 活动总结: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活动总结,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六、活动保障1. 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室和教学设备。

同课异构活动教研(3篇)

同课异构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载体,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议课,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

2. 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以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为例,选取了三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一)教师A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文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课文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5)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拓展:教师总结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教师B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

(2)游戏法:设计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为例,由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观摩和研讨。

二、活动过程1. 课堂教学展示教师A:采用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拼搭三角形,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B: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三角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课后研讨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研讨过程中,大家首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两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肯定的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例如,教师A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教师B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

三、活动反思1. 同课异构,异彩纷呈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

这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活动的魅力,也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2. 关注学生,注重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同课异构教研总结反思

同课异构教研总结反思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二、活动过程1. 教师分组活动开始前,我们按照学科和年级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又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确定课题各小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确定一个共同研究的课题。

例如,语文组选择《草原》一文进行同课异构教研。

3. 教学设计各小组在确定课题后,分别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过程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

4. 课堂教学各小组完成教学设计后,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上,教师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教学反思课后,各小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其他教师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改进教学。

6. 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交流,分享自己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活动收获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教师们学会了如何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使教师们能够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优化教学资源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发现和整理优秀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反思与改进1.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更好地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放异彩异构教研活动(3篇)

同放异彩异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开展了“同放异彩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 培养教师创新精神,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热情。

三、活动内容1. 课堂观摩(1)观摩优秀教师课堂。

邀请校内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让全体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组织教师分组观摩。

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观摩不同学科的课堂,以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交流。

2. 教学研讨(1)教学案例分享。

邀请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专题研讨。

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教学竞赛(1)教学设计竞赛。

要求教师根据指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方案。

(2)课堂教学竞赛。

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评委根据教学效果进行评分。

4. 教学反思(1)教师个人反思。

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团队反思。

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

四、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3. 招募志愿者,协助筹备组完成活动准备工作。

4. 发布活动通知,邀请全体教师参加。

5. 活动期间,做好记录、拍照等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五、活动效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观摩、研讨、竞赛等活动,教师们不断学习、借鉴、创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 教研氛围浓厚。

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同课异构的理解与教研流程

同课异构的理解与教研流程

同课异构的理解与教研流程同课异构的理解与教研流程1、对同课异构的理解所谓同课异构。

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依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实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同课异构”就是让不同的老师面对相同的教材,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受、学问背景、情感体验、教学风格等进行共性化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共性化课堂,即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老师用自己的才智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呈现教学思想,在异构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

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所听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受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预备上这堂课进行其次次备课。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老师们供应了一个面对面沟通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沟通彼此的阅历,共享胜利的喜悦。

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沟通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2、同课异构的教研流程“同课异构”,即面对同一教材,不同老师进行不同设计构想,然后施教,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其流程一般为:定课——讨论教材——同学状况及资源分析——撰写教案——上课——比较性反思。

或者备课组确定主题——对应课程标准——落实三维目标——老师个人备课——相互听课——评课——改进策略方法。

3、开展同课异构的留意点第一,同课异构”活动中对教学的不同设计、授课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不同是一种客观存在,“异构”的目的是要求老师依据同学和老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为“求异”和找差别,更不是有意找出不同授课人的水平凹凸。

开展这样的活动要避开消失老师简洁的利用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洁照搬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

异构同课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异构同课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异构同课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和背景本次活动旨在探索和促进异构同课教学的实施,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效果。

异构同课教学是指在不同班级中的同一个教学环节,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能力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养。

二、活动内容1. 选择同一个教学环节:活动的第一步是选择同一个教学环节,例如阅读理解、数学运算等,确保各位参与教师有共同的教学重点。

2. 制定教学方案:每位参与教师根据自己的班级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

可以包括选取不同的教材、引入不同的教具或工具,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等。

方案需提交给组织者审核。

3. 实施教学方案:参与教师按照各自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在同一个教学环节中,展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观摩和反思:每位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

观摩时,可以注意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学效果等。

观摩结束后,参与教师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5. 研讨和总结:参与教师进行研讨,分享教学方案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效果等。

通过交流和讨论,获取更多的教学灵感和经验。

最后,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经验。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本次活动将在每周五下午两点至四点进行,共计4周时间。

- 地点:活动将在学校会议室进行,会议室提供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四、活动参与者及责任分工- 组织者: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协调工作,负责审核教学方案和收集反馈意见。

- 参与教师:每个年级选派一名优秀教师参与活动,负责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

- 学生:每个参与教师所在班级的学生将参与异构同课教学活动,感受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预期效果1.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拓宽教学思路。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教学资源共享的氛围。

3. 启发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议程(3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议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展示教学风格,激发教学灵感,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活动主题以“同课异构,共研共享”为主题,探讨不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8:30-8:40)- 校长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 教学展示(8:40-10:40)- 第一课时展示:1. 第一节课由张老师执教,课题为《古诗二首》。

2. 第二节课由李老师执教,课题为《古诗二首》。

- 第二课时展示:1. 第一节课由王老师执教,课题为《圆的周长》。

2. 第二节课由刘老师执教,课题为《圆的周长》。

3. 教学反思(10:40-11:10)- 张老师、李老师分别对第一节课进行反思,分享教学心得。

- 王老师、刘老师分别对第二节课进行反思,分享教学心得。

4. 教学研讨(11:10-11:50)- 参会教师围绕“同课异构”主题,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 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5. 总结发言(11:50-12:00)- 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六、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需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教学反思材料。

2. 参会教师需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

3. 活动期间,请保持会场秩序,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七、活动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对“同课异构”教学策略的认识和理解。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活动组织1. 主办单位:学校教务处2. 承办单位: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3. 协办单位:其他教研组九、注意事项1. 请各位参会教师按时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同课异构的教研步骤

同课异构的教研步骤

同课异构的教研步骤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教研步骤“同课异构”的活动的综述一、“同课异构”的定义及其解决的问题“同课异构”又称为“一课多讲”,而集体备课的模式是“一个备课,多人享用”其优点是大大的减轻了教师的备课的负担,提高了教师的自主性、教师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及其方法实际应用到自己的备课当中,缺点是偷懒模式,教师不能全方位的参与到本学期内所有的教学设计当中,教师个人参与度不高,只是各自为阵,教学完成之后反思力度不强。

“同课异构”的做法简要的说就是一节课由各人去单独备课,在对比当中进行教案的改写,留下记录。

为下一次打好准备。

同课异构的实施基础是“课同”,即遵循同一教学文本。

让教者在同一主题之下,进行比较式、探究式、发散式的研讨。

通过“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的辩证渐进的过程,对文本进行科学解读,架构“殊途同归”的课堂教学程序,形成对相同文本的多样解读和教学设计。

由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者不同的教学理解与实践,形成不同风格的教学预设结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自然便会生成不同教学实践课。

但是不同的课堂建构都必须遵循相同的教学准则和教学规律,保证异构不异法。

虽然在“同课”下主题相同,内容相同,但更需要倡导教者的个性化教学。

同样一节课,一样的教案,一样的练习,但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有着不同的教学个性,多样的处理手法,加上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激发,必然有着不一样的精彩生成。

总之,“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既是一个“背靠背”的教研预设活动,也是一个“手拉手”教研协助活动,更是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体验活动。

我们教者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均衡教育和自身的专业成长服务。

构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为:方案设计→课堂行动→评议反思→方案修正→再次反思→撰写案例。

方案设计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两个阶段: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大致构想,“同课异构”的许多有关“同”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得以清晰,确保“同课”。

同中有异异中求同——同题异构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同中有异异中求同——同题异构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同中有异异中求同——同题异构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程稚蔚
【期刊名称】《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李艺教授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一书中就提出信息技术教育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本文以"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型,旨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展现创新的教学特色,希望广大教师能从中受益.
【总页数】1页(P70)
【作者】程稚蔚
【作者单位】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省21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8
【相关文献】
1.立足课堂,教无定法——关于《游褒禅山记》同题异构的几点思考 [J], 孙雁群;
2.两节体育“同题异构”课观摩之后的几点思考 [J], 张庆华;宋军
3.两节体育“同题异构”课观摩之后的几点思考 [J], 张庆华;宋军
4.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由“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引发的思考 [J], 方淑华
5.由一节英语课展开的联想——参加“岷县城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J], 后宗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课同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记录

“同课同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记录

“同课同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记录上周五接到组长通知,叫我在本周做一个教研的讲座。

于是,我在就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的概念,给他们做了一堂讲座,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记录如下:讲座内容:(一)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WINDOWS画图软件”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内容相同,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同。

异构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1、确定内容——2、个人准备——3、前集中研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思想碰撞)——4、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并实施,同备课组成员进行教学观察(授课、听课)——5、后集中研讨(备课组对所有课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教学有效性)——6、自我反思,进入下一轮教研活动(二)同课同构:指同一教研组内的不同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课件、甚至是相同的板书进行执教,听课者对相同环节不同教师的课堂引用语言、启发的方式、采用的激励评价手段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记录,课后进行教学效果等的测试。

再组织教研组成员对相关的记录情况和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最佳的课堂教学调控机制,并在新一个班级或新一课教学中进行推广实施。

基本特征:对比性:相同的内容和课前预设,但由于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教学机制,便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而通过对这些不同的比较,能够使教师明白课堂上怎么做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反思性: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对于同课同构教学记录情况的分析、比较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反思的过程。

合作性:同课同构的前提是集体备课,体现了教研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合作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英语M2U2 Reading: The Olympic Games教学设计(初稿)课题:Reading for speaking: How to carry out an interview?设计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魏淑梅授课时间:2013. 11. 28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的阅读文章是一篇采访体。

实录了古希腊作家Pausanias 对奥运会志愿者关于现代奥运会的采访。

作为一篇采访实录,它的采访结构完整合理,采访环节充满互动又紧扣主题。

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设计从语体出发,以本文为范本分析如何合理地实施采访。

二、学情分析1. 学生以前接受的阅读课教学大多从内容理解出发,很少从语体角度学习并通过阅读获取文章结构来训练口头表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采访有较多感性认识,但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追问和互动性语言的重要性,容易陷入一问一答的简单模式。

他们也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采访”。

因此,本课在指导“如何做”的基础上分析“为什么这么做”,使学生更理性牢固地掌握采访的基本注意事项。

2. 所教授班级为重点班,接受能力较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采访三要素:采访者,被采访者,采访目的。

2. 学生了解什么是追问(2)能力目标:1. 学生懂得如何礼貌地采访。

2. 学生学会根据采访目的准备问题,并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追问和有效地互动。

3. 学生在课堂输出训练中能礼貌,得体而充满互动地对指定话题开展采访。

(3)情感目标:学生学会礼貌、得体、充满互动地与他人交流,提高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分析范本并归纳采访结构,让学生依据采访结构对指定话题进行采访训练。

教学难点:采访的中间环节,即如何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进行追问,和使用互动性的语言使采访流畅自然。

五、教学步骤1. 介绍Pausanias 的身份(希腊作家,曾写过古代奥运会),并通过图片介绍古代奥运会。

2. Pausanias 想写关于现代奥运会,所以派他的助理May(由于课程设计需要杜撰的人物)穿越到中国采访一个人,获取现代奥运会的信息。

并要求她把采访实录写下来供Pausanias参考。

但Pausanias 看后非常不满意。

3. 把May 的采访实录发到学生手里,人手一份。

(May 的采访实录由老师准备,特意安排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为什么Pausanias 不满意。

并给出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四人一组讨论:一、May的采访对象(家庭主妇)是否合理。

二、采访用语是否礼貌。

三、采访是否脱离主题,是否获取了想要的信息。

四、采访者是否积极响应被采访者的回答。

五、采访过程是否轻松愉快。

4. 让小组回答他们的讨论结果。

5. 老师点评并概述采访注意要点。

6. 由于May的采访不成功,Pausanias 打算亲自穿越到现代采访。

让学生阅读reading, 并完成表格:Pausanias 得知的现代奥运会情况,包括奥运会类型,运动员,奖励等等。

7. 提问: Pausanias 是否达到了他的采访目的。

他是如何做到的?分析:采访对象(奥运会志愿者,接受过培训),采访礼貌(先自我介绍,说明采访意图,最后感谢),采访知识储备(熟知古代奥运会),根据被采访者回答寻找新的提问问题,问题富有逻辑性,问题紧扣主题。

8. 两人一组练习采访,采访内容:假设你是BBC 体育频道的主持人,你将策划一期采访节目“My story about my sports career”,采访前让学生思考:采访谁,问什么问题,并提醒采访的过程是否有效成功将影响节目的收视率。

9. 让学生上台表演,并点评。

10. 作业:让学生继续完善课内采访练习,写成采访实录上交,下节课将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教案修改意见:科组长陈晓云老师:1. 课程的导入虽然新颖,但是导入时间过长,进入阅读步骤缓慢。

2. 课程的导入采用从错误中得出正确做法的方式,不符合学生掌握规律的基本步骤,而且学生并不知道采访的正确做法是什么,所以无法判断导入环节的采访是否合理。

3. 最后的采访练习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无话可说,可以换成与学生生活更相关的话题。

4. 教案步骤的书写规范仍需改进。

人教版高中英语M2U2 Reading: The Olympic Games教学设计(二稿)课题:Reading for speaking: How to carry out an interview?设计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魏淑梅授课时间:2013. 11. 28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的阅读文章是一篇采访体。

实录了古希腊作家Pausanias 对奥运会志愿者关于现代奥运会的采访。

作为一篇采访实录,它的采访结构完整合理,采访环节充满互动又紧扣主题。

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设计从语体出发,以本文为范本分析如何合理地实施采访。

二、学情分析1. 学生以前接受的阅读课教学大多从内容理解出发,很少从语体角度学习并通过阅读获取文章结构来训练口头表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采访有较多感性认识,但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追问和互动性语言的重要性,容易陷入一问一答的简单模式。

他们也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采访”。

因此,本课在指导“如何做”的基础上分析“为什么这么做”,使学生更理性牢固地掌握采访的基本注意事项。

2. 所教授班级为重点班,接受能力较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采访三要素:采访者,被采访者,采访目的。

2. 学生了解什么是追问(2)能力目标:1. 学生懂得如何礼貌地采访。

2. 学生学会根据采访目的准备问题,并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追问和有效地互动。

3. 学生在课堂输出训练中能礼貌,得体而充满互动地对指定话题开展采访。

(3)情感目标:学生学会礼貌、得体、充满互动地与他人交流,提高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分析范本并归纳采访结构,让学生依据采访结构对指定话题进行采访训练。

教学难点:采访的中间环节,即如何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进行追问,和使用互动性的语言使采访流畅自然。

五、教学步骤二稿教案修改意见及磨课后建议:科组长陈晓云老师:1. 教案整体思路清晰,紧扣课堂主题。

但需要注意细节处的微调。

如导入环节,学生做每项活动都应带着目的。

因此观看杨澜视频也应该先抛出问题:采访者、被采访者和采访主题分别是什么?看完后请同学回答。

对于简单问题可以让学生集体回答,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活跃气氛。

2. 每一个分析的结果应调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老师主讲,学生变成接受者。

比如,分析采访的开头部分,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如何开始采访和礼貌的重要性。

3. 关于处理文章的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划出Pausanias 的问题,并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已准备问题,哪些是根据回答的追问。

再进而分析追问的重要性。

4. 采访中除了追问很重要,互动性语言也非常重要。

因此也应该着重强调互动性语言。

5. 对采访的总结过于粗糙。

学生看了总结可能仍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采访。

最好总结采访的步骤,让学生对采访的头中尾有更全面的了解。

6. 采访练习任务过多文字,可简化为对三要素的说明,并给出一些采访问题的提示。

练习的评价需要给出评价标准,让学生知道好的采访应注意什么。

高二备长刘清华老师:1. 导入的视屏只用于得出采访三要素,利用度不高,可再次播放让学生总结什么是好的采访。

2. 可以采用对比有无的方法得出互动性语言的重要性。

3. 授课中老师主讲的太多,应让学生总结体会。

4. 前面对如何开展采访的讲解铺垫推进得太快,学生并没有有效掌握采访的注意事项,学生的采访练习没有很好的展示本堂课的授课精华。

高一备长罗双老师:1. PPT的制作不够美观,重点不醒目。

层次逻辑性可以更强一些。

适当整合PPT,如把分析采访的开头和结尾放在一起。

2. 授课中应先过渡授课语言,再转换PPT,这样课堂会更连贯,学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于听讲或看PPT,而不是需要同时注意两者。

3. 授课风格应更活泼一些,充满激情,调动课堂气氛。

4. 授课板书欠缺,可在总结阶段简要板书采访步骤,既突出重点,又能让学生在采访练习中有所参考。

5. 授课的站位不应只在讲台上,可适当在课桌走廊巡走,融入学生群体,增强亲和力。

高一备课组刘晨晖:1. 追问follow-up question 比unprepared question 用语更贴切一些。

2. 采访练习中可列出一些采访问题,让学生知道一般需要获取什么信息。

3. 采访练习前呈现采访的评分标准有利于学生预知怎么做才能完成一个好的采访。

4. 发出指令要明确,不要在学生进入操作环节后再补充指令。

教学实录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S: Nice to meet you too!T: Today we will learn a new unit –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but our main topic in this lesson is interview.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you are expected to carry out an interview. While what is interview? Do you know Yang Lan?S: Yes.T: Yang Lan is a famous host. And now we are going to watch a video about her. While watching, please find out the interviewer, interviewee and the topic of the interview, ok? Let‟s watch it!(Watching a video)T: You please, who is the interviewee?S:Yang LanT: And who is the interviewer?S: That gentleman.T: What‟s the topic of this interview?S: They are talking about Yan Lan …s career.T: Well done! Interviewee, interviewer and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view. The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ree factors of an interview. Well, we have also a very interesting interview in this unit. So please turn to page 9 and read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Try to find out the three factors in this interview. You will be given three minutes to finish it.(Reading)T: Who is the interviewer?S1: Pausanias.T: What‟s his identity?S1: He is a Greek writer.T: Who is the interviewee?S2: Li Yan.T: What does she do?S2: …T: Can you help him?S3: She is a volunteer in Beijing Olympic Games.T: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view?S4: To find out the present Olympic Games.T: Well, we have found out the three factors in this interview, but how did Pasanias carry out his interview? We can divide it into three parts: the beginning, during the interview and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 How did Pausanias start and end his interview? Let‟s read these parts together, ok? Begin!(Read aloud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T: Let‟s analyze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 Look at what Pausanias said. My name, I live in, I used to write about… What was he doing? S: He introduced himself.Y: Yes, he made a self-introduction.T: Ok, go on. I have come to,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Why did he say such things?S: Purpose.T: Very good, he wanted to make his purpose clear. Let‟s look at what he said at last,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So, is Pausanias polite enough?S: Yes, he is very polite.T: So when we start and end an interview,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oliteness. Well, what did Pausanias do after he started the interview?S: Ask questions.T: Yes, you are right. He asked questions, so could you read the rest of the interview and underline his questions. You have five minutes to do this task. (Reading and underlining)T: XX, could you read your underlined questions for us?S: 1.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Olympic Games?2. How often do you hold your Games?3. Winter Games? How can the runners enjoy competing in winter? And what about the horses?4. Do you mean the Greek world?5. Where are all the athletes housed?6. Does anyone want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7. Did you say the medals?T: Well done, so let‟s look at these questions. Are they prepared questions orfollow-up questions? Please tell them apart. So do you know what follow-up questions are? Follow-up questions are those which are rais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ee‟s answers. So the first question?S: Prepared question.T: The second one?S: follow-up question.T: the third one?S: Prepared, follow-up…T: So you disagree over this question, actually it is a follow-up question, we will analyze it later.T: How about the forth one?S: follow-up question.T: The fifth one?S: follow-up question.T: The sixth one?S: follow-up question.T: The last one?S: follow-up question.T: Well, so many follow-up questions. How did Pausanias come up with follow-up questions?Let‟s look at this dialogue.•(L: There are two main sets of Games –the Winter and the Summer Olympics…•P: Winter Games? How can the runners enjoy competing in winter? And what about the horses?)Could you read them together?(Reading loud)T: So Pausanias‟ questions are based on…S: Li Yan …s answers.T: Yes, they are based on Li Yan‟ answers above.T: So are there any benefits if you ask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ee‟s answers? And let‟s come to the reason of raising follow-up questions. Is it more logical?S: Yes.T: Can you dig out more information by asking follow-up questions?S: Yes.T: So these are the reasons why we ask follow- up questions. More logical and interactive and we can dig out further information. When we carry out an interview,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raise some follow-up questions. Apart from follow-up questions, 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make the interview more interactive? Yes, interactive words. Do you know what interactive words are? For example, “I see”. So could you find more interactive words, please underline them.(Underlining)T: xx, have you found more interactive words?S: Yes, Please wait for a minute! That sounds very expensive. You must be very expensive. Well, that‟s good news. How interesting!T: Well done! But why do we use interactive words in the interview? First of all, let‟s compare two groups of dialogue, one with interactive words, and the other without interactive words.L: It’s still all about being able to run faster, jump higher and throw further. That’s the motto of the Olympics, you know- “Swifter, Higher and stronger.”P1: Well, thank you for your time.P2: Well, that’s good news. How interesting! Thank you for your timeLet‟s read them, ok?(Reading)Which one is better?S: P2T:Why? Which one is more polite?S: P2T: Which one is more interactive?S: P2T: So with interactive words we can make the interactive words more polite and interactive.T: So far we have analyzed the beginning, the middle and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 So let‟s summar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view, OK?(write the structure on the blackboard)At the beginning we should…S: Introduce ourselves.T: And then?S: purpose.T: Yes, self-introduction and purpos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t the beginning. T: 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 should…S: Ask questions.T: How many kinds of questions have we mentioned?S: Prepared questions, follow-up questions.T: What should we say if we want to make athe interview more interactive?S: Interactive words.T: Very good. And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 we should say…S: Thank you.T: Good. This is the structure we carry out an interview. Now we will check if you have mastered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 Let‟s carry out an interview. This is pair work. The interviewer is a host from Guangdong TV. The interviewee is you,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Guangfu. You will talk about the after-school club-activities in Guangfu. The interviewer may want to know these information like “what, when, why, how often, teacher, benefit”and so on. T: Let‟s act, and you have eight minutes to prepare your interview.(Discussing and practice)T: Time is up, any volunteers to perform your interview on the platform?S: (Four groups students perform their interviews)T: Well done, before we judge your interviews, we…d better know about what interview can be called good interview. So look at the scoring standards:T: So which group‟ performance is the best?S: XX.T: Good, I think all of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All of you raised follow-up questions and used interactive words in your interview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grammar mistakes. All in all, you used well what we learned today, that‟s the most important. At last , I would like to assign your homework. Please do the same task we did today, but exchange the roles, OK? Class over, good bye!S: Good bye, Miss Wei.科组评课情况记录:高一、高二、高三各备课组分组讨论后,由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综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