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文化与微积分的联系
初探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
有着 光辉灿 烂的数 学 史, 事 实上 中国古代 教 学中也 同样蕴含 着初步 的微 积分 思想.
微积 分的 产 生一般 分 为三 个阶段 : 极 限概 念 . 求积 的 无限 小方 法 , 积 分 与 微 分 的 互
逆 关 系. 最 后一 阶段 是 由牛 顿 、 莱布 尼兹 各 自独 立 完成 的. 对 于前 两个 阶段 的 工作 , 欧 洲的 大批数 学家甚 至 可一 直追 溯 到 古 希 腊 的 阿基 米德 都 做 出过 不 同的 贡 献. 在这 方
足 下. ” 比喻 事情 的 成功是 由小到 大逐 渐积 累的. 如 果我 们单从 比喻 的 本 身来说 明定 积
分 的 微 元 法 是 再 合 适 不 过 的 了. 这里 面蕴 涵 着深刻 的微 积分 思 想. 立足传 统 文化 , 将 会 使 我 们 收 获 人 类 文 明 成 果 的 行 程 变得 更 有 意 义 .
移
爷 , 刊 首 。 ● 一 - A Ⅳ - ● s , ■ ■ , ● ●
初 探 中 国 古 代 数 学 中 的 微 积 分 思 想
刻 画静 态现 象的数 与 刻 画动 态现 象的 函数都 是数 学 中非 常重要 的概 念. 随 着对 函 数 研 究 的不 断深 化 . 产 生了微积 分 , 它是 数 学 发展 史上 继 欧 氏 几何 后 的 叉一 具 有 划 时
于不 可割 . 则 与 圆周合体 而无所 失 矣. ” 这 其 中正体 现 了“ 以直 代 曲 、 无 限逼 近 ” 的 微 积
分 的 核 心 思 想.
学. - j 立体 几何 时 , 我 们 都 知 道球 的 体 积 公 式 、 / 球一 ÷ R。 . 中 国古代 将 球 称 为 立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影响。
微积分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也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在数学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渗透。
微积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数学家阿基米德和亚历山大的伊拉蒙纳,通过对几何形状的切割和重组,他们发现了微积分的一些基本思想。
这些古代数学家的创造不仅仅是数学的进步,也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
微积分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和古印度的代数学对微积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微积分教学中,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微积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且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微积分展示了数学的丰富性和抽象性,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微积分中的极限概念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积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这正是数学文化所强调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是通过数学家们的创新来发展的,学生在学习微积分的过程中也能够体验到这种创新精神的魅力。
学生在学习微分和积分的时候,不仅仅要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和性质,还要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微积分教学中也融入了一些数学文化的历史和故事。
通过讲述数学家们的故事和他们在微积分发展中的贡献,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学生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数学家们的努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也能够明白数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困难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微积分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也是应用数学和各学科的重要工具。
微积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古希腊和古印度,但是它的现代形式是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发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积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完整和复杂的数学体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微积分是通过符号和方程式来表示的。
但是,微积分在数学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渗透。
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数学家们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因此,微积分的研究不仅是数学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微积分中的数学概念、历史和哲学等角度来探讨微积分在数学文化中的渗透。
一、微积分中的数学概念微积分中的许多概念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背景。
例如,微积分中的无限小、极限、导数和积分等概念,都反映了当时的数学家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极限和无限小。
极限极限是微积分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微积分的核心。
极限反映了数学家们关于自然界中变化率的研究思路,同时也反映了数学家们对于自然界变化无止境的认识。
在微积分中,极限被解释为一个数列或者函数在一个给定点上的限制值。
这个限制值可以用符号“lim”来表示,例如,当x趋近于a时f(x)的极限为L。
无限小二、微积分中的历史微积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古希腊和古印度,但这些早期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几何领域。
直到17世纪,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才开始被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
这两位数学家在相同的时间对微积分进行了独立发现和研究,从而致使微积分的历史发展出两套不同的符号体系。
牛顿的符号体系使用了差分法,它将无限小分为两个极限,即“微小量”和“区分”。
这套符号体系直到今天在物理学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与之相对,莱布尼茨提出的符号体系更加简洁,他使用了微积分中最基本的符号“dx”和“dy”表示微小量的变化。
这套符号体系是微积分教学中最为普及和流行的一种。
微积分中的概念和方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引言: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是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所必不可少的数学工具。
在微积分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并从历史、艺术和哲学等方面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一、历史文化的渗透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历山大港学派和希波克拉底学派,如阿基米德的曲线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等,这些都是微积分发展的历史渊源。
在微积分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贡献和成就,帮助学生了解微积分的发展历程,增强他们的学科自信心。
历史文化的渗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微积分知识。
二、艺术文化的渗透微积分中的很多概念和方法都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解释。
曲线的求导和积分可以通过图形的剧变和面积的计算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使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微积分的概念和应用。
微积分的部分概念和方法与音乐、绘画和建筑等艺术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艺术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微积分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哲学文化的渗透微积分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数学的哲学思考,例如极限的概念、无穷小的概念等都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在微积分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哲学思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
哲学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结语:微积分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艺术和哲学文化外,还可以通过数学竞赛、数学课外活动、数学科普等形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增强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
希望未来在微积分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微积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领略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趣,增强数学之情。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探究
272学苑论衡微积分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数学界讨论与探究的重要话题。
但在微积分的相关资料中,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多会在定理的前面加上某某外国人的名字,几乎没有反映我国对于微积分所作出的贡献,世人应该尊重和承认我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总所周知,牛顿与莱布尼兹通过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才发明了微积分,而在产生微积分的必要条件中,有些是我国很早以前就发现的。
一、微积分思想简介微积分是探究微分和积分性质与运用的重要数学工具,也是高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函数、极限、微分、积分,在微积分学中极限是基础思想,函数是基础知识。
许多数学家通过大量的思考与探究,终于总结出了微积分学,我们通过了解微积分的理论可以知道,极限是发展微积分的重要思想。
如果说概念与定理是组成微积分学的小成员,那么极限思想就是组建微积分学的关键性结构。
极限思想对不同的数学思想进行整合,为极限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极限思想是众多微积分学思想中最主要的思想,对微积分思想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条件。
极限思想的本质是通过极限概念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其中无穷分割的极限思想最为主要,曲面图形面积是引发无穷分割理论思考的另一因素。
数学家曾探究过在求平面图形面积时利用无穷小求和的思想,还有在求圆的面积时利用内切多边形的方法,简称割圆术,是现如今极限思想的体现。
二、中国古代数学中微积分思想的发展高等数学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常用函数表示动态现象,用数表示静态现象,根据函数思想的深入探究与分析,进而得出了微积分的理念,对高等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微积分相关教材的研究,以及分析微积分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许多数学定理被冠名,体现了数学家对微积分做出来巨大的贡献,我国数学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历史,实际上在我国古代数学中就蕴藏着微积分思想。
微积分的发展分为:极限概念、利用无限小求面积、微分与积分间的关系。
在极限概念和无限小求面积的探究中,绝大部分是欧洲数学家合作探究得出的,微分与积分的关系是由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探究完成的,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透视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
透视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作者:弓月来源:《新高考·高二数学》2015年第12期刻画静态现象的数与刻画动态现象的函数都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随着对函数研究的不断深化,产生了微积分,它是数学发展史上继欧氏几何后的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被誉为数学史上的里程碑.翻阅微积分教材与介绍微积分发展史的著述,容易发现,大多数定理的前面都冠以某某外国人的名字,鲜有反映中华民族对于微积分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内容.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事实上中国古代数学中也同样蕴含着初步的微积分思想.微积分的产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极限概念,求积的无限小方法,积分与微分的互逆关系.最后一阶段是由牛顿、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完成的.对于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欧洲的大批数学家甚至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都做出过不同的贡献.在这方面,古代中国并不逊色于西方.如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刘徽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正多边形的面积越接近于圆面积的原理,创立了一个符合“极限存在准则”的不等式.他计算了圆内接正3072边形面积,得到π≈3927/1205化成小数是3.1416.祖冲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密地推算到3.1415926学习立体几何时,我们都知道球的体积公式v球=4/3πR³.中国古代将球称为立圆.祖暅所用的开立圆术是与求球体积有关的一种方法.在这一方法中,祖暅指出“夫迭幂成立积,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这里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与积分概念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它比卡瓦列里原理要早1200多年.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国古代数学的微积分思想同样也在哲学、文学等中折射出来.庄子在《天下篇》中讲:“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把这句话和“求数列an=1/2n当n→∞时的极限”联系起来的话,无不为古人深邃的极限思想而折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如果我们单从比喻的本身来说明定积分的微元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里面蕴涵着深刻的微积分思想.立足传统文化,将会使我们收获人类文明成果的行程变得更有意义.。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文化是指在数学领域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成果、历史和价值观念。
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学中也融入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使得微积分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从微积分的历史渊源、数学文化的渗透和微积分教学的特点等方面,探讨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微积分的历史渊源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
微积分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一些微积分的雏形。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在其著作《圆的度量》中使用了类似微积分的方法来对圆的面积和体积进行研究。
古印度的数学家也在《数学经典》中提出了微积分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而在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的基本理论,从而开创了微积分的正式发展。
这些丰富的历史渊源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微积分教学时,可以通过讲述微积分的历史渊源来引导学生对微积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微积分的发展和应用。
微积分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文化也体现在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上。
微积分是研究变化的一门数学科学,它是一种关于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和方法的集合。
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数学的各个领域,它不仅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物理、工程、经济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元素,它反映了人类对于变化和量的认识和探索,也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微积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微积分中的思想和方法,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微积分中的数学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微积分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样的。
在微积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微积分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探讨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文化的讨论和探索等方式来渗透数学文化元素。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微积分中的名人故事、引用数学家的名言警句、开展数学文化的科普宣传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微积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引言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科学、工程和经济学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工具。
其概念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精深的思维方式和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在微积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旨在加深对微积分的理解,促进微积分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一、数学文化对微积分的历史影响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
数学文化对微积分的历史影响主要体现在微积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在17世纪,微积分的开创者牛顿和莱布尼兹提出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系统地建立了微积分学的基本框架。
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抽象和概括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还在于推动了微积分学的发展和应用。
数学文化中的许多杰出数学家,如高斯、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也都为微积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数学家对微积分的研究和探索,深刻影响了微积分学的发展轨迹,为微积分的理论建设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文化对微积分教学的教学方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微积分教学注重概念讲解和定理证明,学生容易陷入机械记忆和死板应用的误区。
而数学文化强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微积分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数学文化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将微积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的能力。
在微积分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数学文化对微积分教学的教学资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学文化积淀了大量的数学经典著作和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对微积分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微积分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研读数学经典著作和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深奥,培养学生对微积分学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
2019第1期中(总第288期)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微积分学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主要作用就是研究微分以及积分性质与运用的一种数学工具,微积分学是为了满足数学需要而存在的,也是高等数学的基本组成内容,其主要包含了极限、函数、微分学、积分学及应用,函数是微积分学的基础知识,极限是微积分应用的基础思想,微分与积分是具有特殊过程与特殊表现形式的极限。
一、微积分思想介绍微积分学是很多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思考与研讨总结出的一项数学知识,通过对微积分学的发展历程与微积分理论可以知道,微积分学发展到今天实际上都是由极限思想支撑的。
如果说微积分学当中的每一条概念与定理是组成数学这大家庭的小成员,极限思想就是组织这些小成员成为一家人的关键性任务。
其规整的将这些不同的数学思想连接起来,为极限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而为完善微积分学的思想与方法提供了前提条件,虽然微积学当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数学思想,但是极限思想却是最主要的思想。
极限思想的本质是利用极限概念来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尤其是无穷分割的极限思想能直接决定微积分思想,然而能够激起关于无穷论理的思考的另一种因素是曲边图形的面积。
有著名数学家曾发表过关于此思想的文章,文章主要记载了利用无穷小求和思想来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还有其他数学总结出利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来判断圆面积的方法,简称割圆术,但是用如今的数学名词来形容就是极限思想。
二、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发展用数来表述数学中的静态现象与用函数表述数学中的动态现象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见的情况,根据对函数思想的深入研究而产生了微积分,这也是数学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有纪念价值的思想。
对微积分教材以及微积分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很多数学定理都被冠名,也就是说代表了这些数学家对与微积分数学思想的形成做出的贡献,我国数学发展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实际上我国古代数学中还蕴藏着微积分学的初期思想。
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形成的贡献
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形成的贡献陈顺清(四川文理学院数学系四川达州635000)[摘要] 文章介绍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特别是微积分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对数学分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微积分,无限数,实数系,进前取。
[中图分类] O175.8 MR(2000)主题分类34B15对于近代数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微积分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无疑是数学界的重要话题。
翻开有关微积分的教材和介绍其发展历史的著述,无论是外国人编写的,还是我国的作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多数定理的前面都冠之以某某外国人的大名,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反映中华民族对于微积分的形成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大量历史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我国是人类数学的故乡之一。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对世界数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民族功不可磨,理应受到世人的承认与尊重。
一、我国古代数学对于微积分形成的贡献众所周知,在牛顿与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前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一个世纪的酝酿阶段。
“作为产生微积分的必要条件中,有些是在我国早已有之,而为希腊式数学力所不及的。
”1无限数概念的萌芽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
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从数和形的侧面来反映和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无限性。
(1)对宇宙无限性的认识例如,《尸子》中对“宇宙”的阐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说明“宇”是包括东西、南北、上下的三维空间;“宙”是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维空间。
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又如,《墨经》也指出:“《经上》:宇,弥异所也。
”、“《经说上》:宇、东、西、家、南、北。
”、“《经上》:久(宙),弥异时也。
”、“《经说上》:久,古、今、旦、莫(暮)。
”、这里看出,墨翟与尸佼认为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这样的理解已经包含着对时间与空间无限性的思想。
另外,在《庄子·天下篇》中说:“南方无穷而有穷”。
在《墨经》中也有,“《经说上》:久,有穷、无穷。
微积分的历史与发展
微积分的历史与发展微积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经济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微积分的历史与发展,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古代对微积分的探索古代的数学家们通过几何学的方法进行了对曲线和面积的研究,这可以看作是微积分的雏形。
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多克斯提出了求解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称为欧几里得几何。
他将面积问题转化为与角度、线段有关的问题。
进一步的发展出现在17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提出了方法求解圆的面积,这也是微积分的基础之一。
然而,在古代,微积分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学分支并未得到完全的发展。
二、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发现17世纪末,英国的牛顿和德国的莱布尼茨几乎同时独立发现微积分。
牛顿将微积分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莱布尼茨则将其应用于工程和计算学。
牛顿发现了微积分的两个核心概念:导数和积分。
他用导数来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用积分来求解曲线下的面积。
他的工作被收录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对后来的数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符号体系则更加直观和易于应用。
他引入了微积分中的核心概念:微分和积分。
莱布尼茨的符号体系后来成为了微积分的标准符号,并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
三、微积分的发展与应用微积分在18世纪逐渐发展成熟。
欧拉、拉格朗日等数学家进一步推动了微积分的应用和发展。
欧拉是微积分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复变函数概念,并将微积分应用于力学、光学等领域。
19世纪,微积分经历了一次革命。
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数学家对微积分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和建立了新的理论基础。
微积分的发展使得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准确。
在现代社会,微积分已经成为科学与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从物理学中的运动学和力学到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和优化问题,微积分的应用无处不在。
总结:微积分作为一门数学分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的几何学为微积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牛顿和莱布尼茨则几乎同时发现了微积分的核心概念。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对学习的启发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对学习的启发摘要:微积分是一些列数学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高等数学的基本组成内容,也是我们大学生必须要学习的科目。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许多智慧也对微积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对中国古代数学中有关微积分的发展进行探讨,并希望从中提取到对我们学习的启发。
关键词:微积分;古代数学;高等教育;学习方法17世纪时,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
数学首先从对运动的研究中引出了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函数。
紧接着函数概念的采用,产生了微积分。
微积分的问题至少被十七世纪的十几个最大的数学家和几十个小的数学家探索过,其创立者一般认为是牛顿和莱布尼兹。
但实际上,在牛顿和莱布尼兹做出他们的冲刺之前,大量微积分的知识已经积累起来了。
17世纪的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在这方面的研究,古代中国丝毫不逊于西方。
一、微积分的主要思想微积分是很多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思考与研讨总结出的一项数学知识,其产生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极限概念、求积利用无限小方法、微分与积分之间存着着互逆的关系。
通过对微积分学的发展历程与微积分理论可以知道,微积分学发展是由极限思想支撑的。
极限思想将不同的数学思想连接了起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而为完善微积分学的思想与方法提供了前提条件。
虽然微积学当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数学思想,但是极限思想仍是最主要的思想。
[2]二、古代数学中微积分的发展极限思想的本质是利用极限概念来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尤其是无穷分割的极限思想能直接决定微积分思想。
[3]而在中国,公元前7世纪老庄哲学中就有了无限可分性和极限思想;公元前4世纪《墨经》中有了有穷、无穷、无限小(最小无内)、无穷大(最大无外)的定义和极限、瞬时等概念。
刘徽公元263年首创的割圆术求圆面积和方锥体积,他的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是世界古代极限思想的深刻体现。
刘徽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趋于无穷大时,正多边形的面积将无限接近于圆面积的标准,创设了一项符合极限存在要求的不等式,还对圆内接整3072边形的面积进行了计算,推算得出了π,π的数值为3.14161250,π三位数之后的数值是由数学家祖冲之补充完成的,推算到了50位数之后,还得出3.1415926<π<3.1415927这个结果,这就是著名的割圆术。
中国古代 微积分
中国古代微积分中国古代微积分微积分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函数和它们的变化率、积分与微分的关系。
虽然微积分在西方数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类似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微积分思想和方法。
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术和几何为主,但是在一些数学著作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微积分的思想。
例如《九章算术》中有一些关于求解曲线面积的方法,虽然没有像微积分那样系统化的理论,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与微积分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中国古代的微积分思想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问题的求解上。
例如在《算法统宗》一书中,提到了如何求解曲线的面积。
其中的方法是通过将曲线分成许多小的线段,然后计算每个小线段的长度再求和,最终得到曲线的面积。
这种方法与微积分中的定积分有着相似之处。
另一个重要的微积分思想在中国古代是求解曲线的斜率。
在《大明算经》一书中,提到了如何求解曲线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其中的方法是通过取曲线上两点,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斜率,再将两点无限靠近,最终得到曲线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这种方法与微积分中的导数有着相似之处。
除了上述的一些思想,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其他与微积分相关的数学方法。
例如在《数书九章》一书中,提到了如何求解曲线的弧长。
其中的方法是通过将曲线分成许多小的弧段,然后计算每个小弧段的长度再求和,最终得到曲线的弧长。
这种方法与微积分中的曲线积分有着相似之处。
虽然中国古代的微积分思想和方法没有像西方那样系统化和完善,但是在某些特定问题上,仍然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这些古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推动数学的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也有一些与微积分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虽然这些思想和方法没有像西方那样系统化和完善,但是在一些特定问题上仍然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这些古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推动数学的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这些古代的微积分思想,为数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文化是指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学术观念和学术风气,是数学学科的精神内涵与学科人文性的体现。
而微积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到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更需要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文化的素养。
微积分教学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微积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牛顿和莱布尼兹的时代,他们的贡献使微积分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微积分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的数学家和学派。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体会到微积分的重要性和深层次的思想,培养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微积分教学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的渗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微积分中有许多概念和定理,它们可能在抽象的符号中显得枯燥和难以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来渗透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
可以通过数学家的传记、数学小说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生平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还可以通过数学与文学、数学与艺术的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微积分的美和思想。
微积分教学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微积分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这些领域又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微积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例如物理学中的牛顿力学、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等。
通过跨学科的渗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其他学科的问题中。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历史文化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数学思维;通过文学艺术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跨学科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
微积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其在学习和应用微积分时更加全面和深入。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微积分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是现代科学和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微积分的核心思想是“极限”,即通过取极限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微积分所涉及的概念和方法对于深入理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微积分教学中,单纯强化概念定义和公式推导,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微积分理论的视角和方法出现狭窄的认识。
因此,数学文化的渗透对于微积分教学至关重要。
数学文化是指包括数学知识和方法、数学思想和美感、数学史和哲学等在内的数学文化素养体系。
在微积分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历史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对微积分的发展历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微积分的概念始于17世纪,当时的数学家利用巧妙的方法逐步发现了微积分的本质,后来微积分成为了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了解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充满贡献的过程,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介绍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数学家的微积分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对微积分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进而对于微积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够更加全面深刻。
其次,从文化背景出发,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于微积分的发展和应用的影响。
从欧洲到亚洲、非洲,各个文化都在微积分的发展史中留下了印记。
例如,在中国,秦九韶、李冶等古代数学家在微积分发展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通过介绍不同文化的微积分发展历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微积分理论与不同文化的相互关系,能够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与应用能力。
第三,从数学思想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积分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方法。
微积分的本质思想方法是通过把问题化归为连续的微小变化来研究问题的本质。
这种思想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而且通过数学美感的体验,如极限在微积分运用中的重要作用,角度及光滑的函数曲线美感及其使用,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思维,拓宽思路,进而实现创意和创新。
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形成的贡献
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形成的贡献中国古代数学在微积分形成方面,发挥着众多的贡献。
在古代,中国数学成就独步世界,许多数学家留下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世人推崇。
中国古代数学所涉及的问题,既有几何、代数方面的研究,也有微积分方面的探讨,尤其在微积分的形成过程中,中国数学家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数学家在微积分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古代中国几何学古代中国的几何学,主要以《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为代表,对于现代微积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周髀算经》中描述的“双正三角形”问题,是对概率论中“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最早探讨;《九章算术》中,解决两数乘积等于定值的最大差问题,不仅是数学的成就,而且在探寻极值问题方面也有所裨益。
另外,《几何原本》中的“马鞍曲线”等形状的研究,也为微积分学中的曲线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二、数学家李冶中国古代数学家李冶,其著作《大衍算经》不仅是数学界的经典之作,对于现代微积分学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该著作中,李冶提出了积分与微分的概念,并对微积分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在该书中,李冶以“天元”与“地元”的概念为基础,将微积分中的积分与微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同时,李冶还尝试用微积分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充分展示了其对微积分思想的深刻理解。
三、数学家秦九韶中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其著作《数书九章》中也包含有不少微积分的思想。
在该著作中,秦九韶以“术数”的概念为核心,对微积分做出了一定的探讨。
在《数书九章》中,秦九韶提出了对“系数”与“根数”进行分离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解决了一些方程问题。
通过对方程实例的研究,也为微积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数学家祖冲之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被誉为“数学皇帝”,他在微积分的研究中,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祖冲之主要研究曲线问题,他通过构造新的方法,将曲线问题转化为如何解决二次方程的问题。
同时,祖冲之也研究了球、圆柱、圆锥等物体的体积问题,以及更复杂的“曲面体积”问题。
中国对微积分的贡献
中国对微积分的贡献微积分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但是,微积分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数学家们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
在微积分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数学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会介绍中国数学家在微积分领域的贡献。
一、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微积分思想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在微积分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数学家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在古代,中国数学家主要以几何为基础,通过几何方法来研究微积分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家是刘徽。
刘徽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的代表作是《九章算术》。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三省”方法,即“省察、省思、省言”。
这种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微积分领域,他提出了“无限小”和“无限大”这两个概念,这是微积分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他认为,无限小是一个比任何数都小的数,无限大是一个比任何数都大的数。
这种思想在微积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二、中国数学家对微积分的贡献1、李善兰李善兰是中国近代数学家,他对微积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微分”和“积分”这两个概念,这是微积分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他还研究了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和微积分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对微积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微积分、数论、代数学等多个方面。
在微积分领域,他提出了“广义函数”这一概念,这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还研究了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定理和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对微积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陈省身陈省身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微积分、数论、代数学等多个方面。
在微积分领域,他提出了“陈省身公式”和“陈省身定理”这两个重要的定理。
这些定理在微积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他还研究了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定理和方法。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渗透微积分是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在微积分教学中,除了传授具体的数学定理和方法外,数学文化的渗透也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数学活动中的思想或行为,它包括人们对数学的态度、观念、价值观念、传统和风俗等。
在微积分的教学中,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对微积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数学学科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微积分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微积分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微积分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历程,从而增强学生对微积分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讲授牛顿、莱布尼兹等伟大数学家对微积分的贡献,以及微积分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2. 传统与创新并重。
微积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传统的微积分理论和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微积分的经典问题和定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并通过证明和实例验证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3. 结合文化背景,增进交流互动。
在微积分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微积分问题,比如古代中国数学家如何求解曲线的长度、面积等问题,或者讲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微积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些文化背景的引入,可以增进学生对微积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国际化的数学视野和交流能力。
二、数学文化在微积分教学中的价值1. 提高学生对微积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引入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微积分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微积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对数学的理解、欣赏和应用。
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国际化的数学视野和交流能力。
微积分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微积分的诞生,和中国文明有没有关系?
微积分的诞生,和中国文明有没有关系?微积分的诞生,究竟和中国文明有没有关系?从微积分成为一门学科来说,是在十七世纪,但是,微分和积分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
而微积分的产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极限概念;求积的无限小方法;二,积分与微分的互理关系。
第三步是由牛顿、莱布尼兹完成的(其实和牛顿没关系,他只是盗窃莱布尼茨的成果),前两阶段的工作,教科书告诉我们:欧洲的大批数学家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就是那位撬地球的神人:阿基米德。
关于第一个阶段的极限概念,我们把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做个对比:“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是庄子的好朋友、名家人物惠施的命题之一。
这个命题就有极限概念,它记载在《庄子天下篇》中,而名家是墨家的分支(墨家又出现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尺之锤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如是“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它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所以万世不竭。
而古希腊的芝诺同样提出了这个悖论,它讲一个善跑健将永远都追不上一只近在咫尺的乌龟。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
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他速度为乌龟十倍,乌龟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
当阿基里斯追到100米,乌龟的出发点时,而乌龟已经又向前爬了10米。
于是,一个新的起点产生了。
就这样,乌龟会制造出无穷个起点,它总能在起点与自己之间制造出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但只要乌龟不停地奋力向前爬,阿基里斯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那么我们把惠施和芝诺的极限概念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这是同一个二分法问题的不同表述。
看过我前面一二三贴的网友,脑海中恐怕已经冒出剽窃一词。
我在前文中早已得出结论,但凡古希腊思想知识跟中国古代撞衫,就必是剽窃。
如果各位还不能肯定的话,继续看:芝诺还提出一个飞矢不动的悖论:芝诺问它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与微积分的联系
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曾诞生过众多
学派和杰出的思想家。
同时古代的中国人善于发现自然界中的数学现象和事物联系,利用智慧和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数学规律,这逐渐发展出了中国古代数学。
毫无疑问,数学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将中国的文明水平推向
高峰。
本文从先秦时期几位著名思想家出发,浅析中国古代思想在高等数学,特
别是在极限理论学和微积分学中的体现。
在高等教育思政课的教育理念背景下,
这既可以给注重理论和逻辑的高等数学增添趣味性,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数学
史甚至是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自信。
1.
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极限思想
1、庄子的极限思想萌芽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子在他的著作《南华经》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这作为大部分高等数学入门的经典名言,也展现了中国古典
极限思想的萌芽。
从数学角度来分析这句话,对于一个单位长度的木棒,在进行“日取其半”后,它的长度会不断地缩短。
在经过“万世”的时间之后,它的长
度会接近于零,但却永远不等于零,故此称“万世不竭”。
但是我们将目光放远,如果时间无限长,那么长度是否也就可以无限接近于零?但是时间“无限”是我
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所以长度的极限为零也是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
我认为,极限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动态的结果。
2、刘徽的极限初步应用
无独有偶,南北朝时期的古典数学家刘徽,也在他的《九章算术注》中写道“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刘徽利用割圆术对圆周率及圆的面积进行有效推算。
在不断推算的过程中,分割
的程度影响了结果的准确度。
刘徽说到“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其中的“不
可割”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
只有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多边形的面积才能和圆的面积完全相等。
这和庄子的思想不谋而合,都揭示出了
极限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动态的结果。
刘徽在庄子思想的基础上,更
深层的注明了“割之又割”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极限理论的最早的应用。
3、老子的无穷小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远在庄子之前的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也在无穷小,即极限
方面有过积极的探索。
他的著作《道德经》是道家思想重要来源,对科学、政治
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文中曾提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针见血的点明
来了对极限的研究,都可以转化为对无穷小量的研究。
即对于以任意常数为极
限的函数,都可以转化成一个的无穷小量。
无穷小的定义和性质恰恰
是极限学理论的基础部分。
同时,庄子还曾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成万物”。
既然我们已
知“有生于无”,那么有如何生于无?那就是“道”。
道,指道理,原理,规律。
生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科学技术发展有特定的学科规律。
从极限的角度来说,
无穷小是最基本的概念,是极限学理论中的道,它遵循着四则运算法则,构建起
来极限学的基本框架。
1.
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微分思想
1、现代微分思想的创建
微分是高等数学的一个全新内容,是微积分理论的核心。
16世纪的法国数学
家费马借助微小增量作切线,在《求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的手稿中,记述了一
个求曲线切线的方法。
之后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的创立了微积分,特别是莱
布尼兹所发明的书写符号,至今仍在被我们所使用。
2、荀子《劝学》中蕴含的微分思想
然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曾写道“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用来勉励学生及后人在学习、
教育的过程中保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跬步”指的是半步,跨一脚,引申为极
近的距离。
这句话解释了一个再小的距离,经过无数次的积累,可以变成一个很
大的距离。
从极限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一个无穷小量,经过无数次相加,有可
能得到一个常数甚至是无穷大量。
在微积分中,微分描述的恰恰是一个非常小的
改变量,就是来刻画跬步的;积分就是描述千里的。
荀子的铭言以身边的事物为例,已经初步具备了微分和积分的启蒙思想。
3、生活中的现象与微分-唐代诗人韩愈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描述了远远望去草色依稀连成一片,但走到近前仔细分辨时
却显得稀疏零星,像完全没有了一样。
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画面,初春来临,草
木萌生,春日暖暖。
每一株小草刚刚钻出地面,显得如此不起眼以至观察时仿佛
还不存在,但是远远望去,许多小草连成一片,将大地染成绿油油的一片。
这也
不谋而合的反映出了微分和积分的关系。
每一株小草就是一个无穷小量,是整片
草原的微分;而无数个微分相加,就得到了积分。
1.
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积分思想
1.
老子的积分思想起源
微分和积分是同时而生,相辅相成的。
有了微分,那积分也就应运而生了。
与微分不同的是,积分更注重于结果,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是我们能直接
观察到的事物。
微分常常是手段,而积分则是我们的目的。
正如《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在告诫我们要踏实付出、积极行动。
无论我们要做任何事情,都
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基础打好。
另一方面也是说,再庞大的工作量、
或者再麻烦的难题,是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问题来解决的。
我们要达到千里的
目的,就要注重跬步的积累。
这些话也说明,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即使只是一
滴水,也能累积成一片汪洋。
2、三国时期的定积分思想
定积分是积分在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
定积分的思想,就是在有限的
积分区间内,无穷小量可以求积分和从而得到积分结果。
《三国志·蜀志传》中
写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定积分启迪给我们无穷小量的
累积也是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同为三国时期的曹冲,在幼年时代所提出的“曹
冲称象”的奇妙办法,在后人津津乐道曹冲的聪明才智之外,也蕴含了“化整为零,以不变为代表,积零为整”的定积分思想。
3、祖暅原理-定积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刘徽等数学家的工作基础上,祖冲之及其子祖暅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并提
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
这样的思想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因为即使在目前的科技
水平下,我们也难以做到准确测量每一个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
祖暅的工作就
是利用了定积分中的面积微元思想,将面积微元进行定积分得到立体图形的体积。
这样的方法直至两千年后我们还在使用,可以说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微积分发展的
一个高峰,并且领先了西方世界一千一百多年。
1.
结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思想博大精深,百家齐鸣。
在中华历史
的长河上,各位思想家和科学家各司其职,大放异彩。
可以自豪的说,古代中国
凭借先进的数学水平,发展出了高水平的科学技术,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在造船业,天文学、农业手工业方面的应用,大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务实踏实的优良传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数
学的发展。
以老子、荀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和以刘徽、祖冲之为代表的数学家未
能进行不同领域的有效整合,而数学家的研究未能突破现实应用的禁锢,未成形
完整的理论数学体系,再加之清代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我国在近代已经逐渐落
后于西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参考文献]
[1]魏海瑞,赵东红,孙芳.微积分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探索[J].中国冶
金教育,2021(4):90-92.
[2] 林敏.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J]. 科技教育,2020(8):167-169.
[3] 吴珞.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推进方法初探 [J].高教学刊,2020(4):72-74.
[4] 李经文.微分学与积分学的发展及其历史评价 [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