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简述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1.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
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2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323.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334.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1)胎教的内容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②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内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③注意环境的影响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逸以节”(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5.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①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6.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
7.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学前教育史形考辅导二(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实行______。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
3、__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
5、福禄倍尔强调以______为课程,蒙台梭利强调以教具作为课程,都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6、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
7、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 __相结合'。
8、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______和家庭教育。
9、古希腊各城邦中,______人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10、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上。
11、法国柯夏托儿所虽然模仿英国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注重对幼儿进行智育训练的做法,但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______特点,坚决反对体罚。
12、19 世纪80 年代开始设立的'______幼儿园'促进了日本乡村和边远地区幼儿园的普及。
13、1972 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______》,提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学前教育中,与托儿所相比,______主要服务于富裕阶层的儿童。
15、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日本幼儿教育研究活跃;著名研究者有井深大和_____。
二、单选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______。
()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2、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用______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
()a、幼稚园保育知识;b、幼稚园教养知识;c、封建纲常名教;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3、清末民初,______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影响最深。
学前教育史简答题
简答题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
2.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游戏始终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儿童教育中,游戏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儿童游戏的种类繁多,常有骑竹马、斗草、荡秋千、捉迷藏等。
讲故事:这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子女的最普遍的方式,尤其对幼小的孩子更是一种好的教育形式。
体罚:体罚就是扑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流行广泛。
3.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
4.请简要回答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保姆由乳媪和节妇训练而成。
训练保姆的方法,使在育婴堂和敬节堂中,选一识字妇女当教员,如堂内无识字的,可以请一识字老妇人入堂任教。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歌子《家政学》。
5.请简要回答蒙养院的保教要旨。
"章程"规定,蒙养院保育教导要旨如下:(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
"(2)"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之疲乏过度之业。
"(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使趋端正。
"(4)"儿童性情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义也。
分析这个保育教导要可以看出,蒙养院对儿童的教育,包含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的内容,在教育原则上,提出了应该照顾儿童情性及心理特点,指出教育要量力适度,还要利用榜样的教育作用。
6.请简要回答蒙养院师资的培训。
1904年,清政府颁发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教育上打破了女禁。
女子师范学堂担负培养女子小学堂教员的同时,也兼训练蒙养院保姆。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简述
中国古代教育原则和方法
中国古代教育原则和方法
中国古代教育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方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以身作则:中国古代教育强调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学生的学习。
教师需要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让学生能够模仿和学习。
3. 分数至上:中国古代教育非常注重考试成绩,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教师会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评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4. 私学传统:中国古代教育重视私学,即私人教育机构。
私学通常是由家庭或个人出资开办,用于传授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
私学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5.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教育中还存在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场,考
生需要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得科举进士资格,成为朝廷官员。
中国古代教育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也为后来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学前教育史-2014版(第一章)
学前教育史单元综合测试(一)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提出者是()A.勾践B.孔子C.孟子D.韩非子1.【答案】C(P30)【考点】慈幼之政的了解【解析】连年战乱人口骤减,为鼓励生育国家推行慈幼之政,也被当时的政治思想家看作是“仁政”的标志。
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是王道的实质。
2.不属于蒙学作品,识字类的文章的著作是()A.《千字文》B.《百家姓》C.《三字经》D.《学校系统令》2.【答案】D【考点】对课本的熟悉【解析】对蒙学作品,识字类的文章的了解,以及所属朝代的兴盛。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是()A.邸舍B.慈幼局C.及幼堂D.京师育婴堂3.【答案】C(P31)【考点】对慈幼机构的了解【解析】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4.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弓矢纸笔等物品供其抓取,古代称这种慈幼礼仪为A.试儿B.洗儿会C.命名D.接子4.【答案】A(P32)【考点】对慈幼礼俗的了解【解析】试儿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在小儿一岁时,摆上各类器物让小儿自己抓取,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贫廉愚智。
5..提出胎教理论,为我国古代胎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A.贾谊B.孙思邈C.王明清D.魏源5..【答案】B(P33)【考点】对胎教理论的了解【解析】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专门列出一门“养胎”,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胎教原理,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6.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蒙养教材的是()A.《千字文》B.《三字经》C.《百家姓》D.《兔园册府》6.【答案】D(P42)【考点】对古代蒙养教育的了解【解析】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
入《高厚蒙求》《名物蒙求》《史学提要》《龙文鞭影》《兔园册府》等。
7.宋代问世的经典蒙学读物是()A.《千字文》B.《三字经》C。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有所有答案)
学前教育史试题1一、填空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____。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
3、__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效劳,教育与___相结合'。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老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
10、大约19世纪______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 2 月公布?______?,这是红色政权公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__锋利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开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
这种_____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中。
12_学前教育史问答
四、简答题(每题 7分,共 21分)1、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1、(1)教儿宜早;(2)教子义方;(3)信而勿诳(4)潜移默化(5)量资循序(6)有教有爱;(1分)2、、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1)目的论: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书本万能的旧观念则形成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
(3)方法论: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 分)3、文革中,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受到严重的歪曲。
主要表现在:(1)科学、合理的种种体育设施和措施都被当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予以批判;(2)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都被作为'智育第一'受到批判;(3)德育的全部内容被代之以空头政治,日常的行为规范被代之以'极左'的政治口号。
(4)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音乐、美术、文学都只能作为政治教育的工具,而不能作为美育的手段。
五、论述题(每题 12分,共 24 分)1、1、比较分析人文主义教育家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及其主导下的教育。
(1)中世纪的教会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
人文主义教育家则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父母要热爱、培养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然、愉快、积极、健康地成长。
(4 分)(2)教会对儿童的教育,是对他们灌输宗教意识,麻醉和禁锢他们的头脑,使儿童死气沉沉、贫乏无知。
人文主义教育家则强调通过智育、体育、美育和道德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4 分)(3)在教学方法上,中世纪教会教育要儿童盲目信仰宗教、死记硬背教条、压制儿童独立思考。
人文主义教育家则强调幼儿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以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4 分)2、2、试论近代美国公立幼儿园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这些原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下面我将从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和特点四个方面来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教育的目标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目标具体而微,一方面是建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则是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使其成为有用之人。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家长常常强调孝顺、忠诚、廉洁、谦虚和勤奋等品德,以及尊师重道、知书达礼等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灵魂,使他们拥有一颗仁爱、宽容、慈悲的心。
这些原则在中国家庭教育中被普遍遵循,它们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
二、教育的方法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强调家长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对于优秀的学生更加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升华。
家长往往利用各种方式来开发学生的潜力,如刻苦功读书、小品陶冶情操、举办活动拓展视野等方法。
家长还常用谆谆教导、讲书传经、以身作则等方式指导学生,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在帮助学生发展和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教育的内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语文数学和文学艺术等基础学科之外,家长还重视传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家长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德智体美全面的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四、教育的特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强调以道德教育为重点,其次则是注重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
家长常常带有严厉的口吻和要求,也正是这种严厉的要求孩子良心受伤而必然身心健全的执着追求,塑造出了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心灵气质的优雅底蕴。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这些原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现代社会中,它们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具有严格的纲要和规范,家长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子女,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前教育历史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历史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试题1一、填空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公养公育____。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颜之推_____。
3、康有为__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蒙养院_____。
5、福禄倍尔强调以__恩物____为课程,蒙台梭利强调以教具作为课程,都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6、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健康____。
7、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___相结合’。
8、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_宫廷教育_____和家庭教育。
9、古希腊各城邦中,雅典______人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10、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思想上_____上。
11、法国柯夏托儿所虽然模仿英国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注重对幼儿进行智育训练的做法,但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人道主义______特点,坚决反对体罚。
12、19 世纪80 年代开始设立的’简易______幼儿园’促进了日本乡村和边远地区幼儿园的普及。
13、1972 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_教育白皮书_____》,提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15、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日本幼儿教育研究活跃;著名研究者有井深大和铃木镇一_。
二、单选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______。
()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2、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用______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
()a、幼稚园保育知识;b、幼稚园教养知识;c、封建纲常名教;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3、清末民初,______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影响最深。
学前教育史试题考试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1、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 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是根据1929 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修订而成的,1936 年再次作了少许修正。
(1 分)它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分)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1 分)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
(2 分)2、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一般由乡镇政府为主举办。
(1 分)其任务是对本乡镇各村幼儿园起示范带头、辅导促进作用。
(2 分)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核心,房舍、师资、设备等条件一般比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于本乡镇各村的幼儿园。
(2 分)3、预成论:一种沿自古代的儿童观,在中世纪与性恶论儿童观相并存,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
(1 分)这种观点认为,新生婴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年化了,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
(1 分)这种观点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别是后者)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和阶段性。
(2 分)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教育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爱好和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1 分)4、"白板说"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提出的观点,反对天赋观念,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
(1 分)他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
(1分)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而成长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父母和教师就是使儿童的精神得以成长的决定者。
(1 分)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1 分)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分)三、名词解释5、"行为课程" :我国现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6套
学前教育史试题1一、填空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公养公育____。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颜之推_____。
3、康有为__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蒙养院_____。
5、福禄倍尔强调以__恩物____为课程,蒙台梭利强调以教具作为课程,都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6、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健康____。
7、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___相结合'。
8、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_宫廷教育_____和家庭教育。
9、古希腊各城邦中,雅典______人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10、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思想上_____上。
11、法国柯夏托儿所虽然模仿英国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注重对幼儿进行智育训练的做法,但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人道主义______特点,坚决反对体罚。
12、19 世纪80 年代开始设立的'简易______幼儿园'促进了日本乡村和边远地区幼儿园的普及。
13、1972 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_教育白皮书_____》,提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学前教育中,与托儿所相比,幼儿_园_____主要服务于富裕阶层的儿童。
15、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日本幼儿教育研究活跃;著名研究者有井深大和铃木镇一_。
二、单选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______。
() 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2、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用______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
学前教育史试题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史试题平时作业(一)一、填空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公养公育____。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颜之推_____。
3、康有为__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蒙养院_____。
5、福禄倍尔强调以__恩物____为课程,蒙台梭利强调以教具作为课程,都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6、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健康____。
7、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___相结合'。
8、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_宫廷教育_____和家庭教育。
9、古希腊各城邦中,雅典______人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10、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思想上_____上。
11、法国柯夏托儿所虽然模仿英国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注重对幼儿进行智育训练的做法,但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人道主义______特点,坚决反对体罚。
12、19 世纪80 年代开始设立的'简易幼儿园'促进了日本乡村和边远地区幼儿园的普及。
13、1972 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_教育白皮书_____》,提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学前教育中,与托儿所相比,幼儿_园_____主要服务于富裕阶层的儿童。
15、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日本幼儿教育研究活跃;著名研究者有井深大和铃木镇一_。
二、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20 分)1、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是根据1929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修订而成,1936年再次做了少许修正。
明清时期启蒙教育的有
明清时期启蒙教育的有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教育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明清时期的启蒙教育主要包括私塾教育、家庭教育和官办学校教育三种形式,这些形式共同构成了当时的启蒙教育体系。
首先,私塾教育是明清时期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私塾教育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教育形式,几乎每个城镇都会有一些私塾。
私塾通常由一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师负责教学,学生们则聚集在一起学习诗词、文章、算术和经义等内容。
私塾教育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儒家经典的学习尤为重视。
通过私塾教育,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古代经典著作,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道德品质。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明清时期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尤其是男孩子的教育。
父母会亲自教导孩子识字识数,传授家庭的行业技艺,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孝道、家训和家风的传承,通过家庭教育,孩子们能够在家庭的温暖氛围中接受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最后,官办学校教育是明清时期启蒙教育的另一种形式。
在这个时期,一些大城市和重要的行政中心都设立了官办学校,由政府出资招收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官办学校的教育内容相对更加系统和全面,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学习儒家经典,还会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算术、书法、礼仪等。
官办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高,因此备受社会重视。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启蒙教育在私塾教育、家庭教育和官办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体系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为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的启蒙教育对于中国教育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家庭教育网上作业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知子莫如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特点。
A. 针对性B. 权威性C. 群众性D. 感染性2. ()给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A. 遗传素质B. 学校教育C. 环境D. 个人努力3. 古代的中国,有许多的思想家、政治家论及家庭教育问题,()是我国最早谈及家庭教育问题的思想家。
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管仲4. 不属于封建社会家庭教育内容的是()A.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B. 普遍实行封建家长制C. 读书无用论D. 灌输乐知天命、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5.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
A. 家庭环境B. 社会环境C. 朋友影响D. 学校教育6. ()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丝染,使之直黑。
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7.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他提出了一整套的学制,他认为从出生到二十四五岁,是学习时间。
他把早期家庭教育正式列入教育体制之中,这在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A. 孔子B. 夸美纽斯C. 颜之推D. 陈鹤琴8.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十分迅速,也是智力发展的()。
A. 平稳期B. 完备期C. 关键期D. 缓慢期9. ()说过,家长的权威,“主要基础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
”A. 马卡连柯B. 夸美纽斯C. 陈鹤琴D. 卢梭10. 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 ),是“做父母的必读之书”。
A. 《家庭教育》B. 《家庭教育论》C. 《母育学校》D. 《教家要略》11. 家庭教育的性质是指家庭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属性,从家庭教育的性质看,家庭教育是()。
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6套
学前教育史试题1一、填空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公养公育____。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颜之推_____。
3、康有为__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蒙养院_____。
5、福禄倍尔强调以__恩物____为课程,蒙台梭利强调以教具作为课程,都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6、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健康____。
7、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___相结合'。
8、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_宫廷教育_____和家庭教育。
9、古希腊各城邦中,雅典______人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10、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思想上_____上。
11、法国柯夏托儿所虽然模仿英国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注重对幼儿进行智育训练的做法,但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人道主义______特点,坚决反对体罚。
12、19 世纪80 年代开始设立的'简易______幼儿园'促进了日本乡村和边远地区幼儿园的普及。
13、1972 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_教育白皮书_____》,提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学前教育中,与托儿所相比,幼儿_园_____主要服务于富裕阶层的儿童。
15、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日本幼儿教育研究活跃;著名研究者有井深大和铃木镇一_。
二、单选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______。
() 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2、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用______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
启蒙教育 古时候
启蒙教育古时候在古代,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古时候的启蒙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初步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能够逐渐了解世界、认识自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影响了个体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古代启蒙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师傅传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教育者,他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学习。
同时,师傅传授也是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许多手艺人都会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幼的学徒,通过实践和观摩,使学徒逐渐掌握一门手艺,并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古代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
在道德教育方面,古人非常重视孝道、礼仪、忠诚、诚实等传统美德的培养,他们认为这些美德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在知识教育方面,古代的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经书、诗词、典故等方式,使孩子们了解历史、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情怀。
此外,古代启蒙教育也非常注重技能培养,例如书法、绘画、音乐、武艺等,这些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古代启蒙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
它不仅是对个体的成长有益的,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益的。
通过古代启蒙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艺精湛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以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古代启蒙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对今天的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格、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过程,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总之,古代启蒙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包括了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通过家庭教育和师傅传授的方式,使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古代启蒙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对今天的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格、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过程。
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篇一: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
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
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
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
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
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
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就更全面地阐述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思想。
因此,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成为优良传统。
二、重视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
正如颜之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简述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想道德、文化认同和社会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是传递家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古代家庭教育的历史背景、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的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制度。
在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礼仪制度、家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
在古代中国,礼仪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和礼节,成为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同时,家族传统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家族的传承和宣传,将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传递给后代。
此外,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不断地教育,使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礼仪制度、家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
其中,礼仪制度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和礼节,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族传统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家族的传承和宣传,将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传递给
后代。
同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不断地教育,使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家庭教育的方式
古代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言传身教、故事传说、祖训家规等。
其中,言传身教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不断地教育,使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故事传说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它通过讲述各种寓言故事和传说故事,让子女从中领悟道理,明白行为准则。
祖训家规则是一种严格的家庭教育方式,它通过家族的传承和宣传,将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传递给后代。
四、结语
古代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想道德、文化认同和社会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是传递家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
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礼仪制度、家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
同时,家庭教育的方式也非常多样,主要有言传身教、故事传说、祖训家规等。
古代家庭教育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