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医学讲义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医学讲义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血栓与止血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血液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医学讲义中,通常会详细介绍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以下是一个超过1200字的讲义示例,涵盖了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各个方面。
一、血栓检验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外源凝血通路的指标,也常用于观察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比较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参考范围的比值,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一般来说,INR低于1表示凝血功能正常,高于1则表示凝血功能异常。
PT的正常范围通常为11-13秒。
2.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是评估内源凝血通路的指标。
类似于PT,APTT的正常范围通常为30-40秒。
延长的APTT可能与继发性凝血因子缺乏或特定抗凝药物(如肝素)的使用有关。
3.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用于评估凝血酶浓度,以及血浆中抗凝因子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凝血酶时间为15-20秒。
4.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降解纤维蛋白过程的产物,因此,它的水平可用于评估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分解程度。
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表明存在血栓形成或者纤维蛋白分解增加。
因此,D-二聚体被广泛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塞的可能性。
5.血小板计数与活化血小板计数常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凝聚能力。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通常在150-450×109/L之间。
此外,血小板功能的评估可以通过使用成熟的血小板活化试剂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方法进行。
6.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在凝血过程中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血浆蛋白,也是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为2-4g/L。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可能与出血或血栓形成有关。
二、止血检验1.出血时间出血时间是评估止血过程的指标之一、此测试方法通常通过在特定部位划开一小段皮肤,并观察血液停止流出所需的时间。
血栓和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 临床上常作的试验:主要有出血时间
(bleeding time,BT)、血小板计数 (platelet count,PLT)和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血液检验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
主要涉及凝血因子和抗凝血物质的异常,用于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筛查的试验较多,常用的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 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试管法凝血 时间(clotting time,CT)。
原发性/继发性 遗传性 / 获得性 遗传性/获得性 遗传性/获得性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功能缺陷 vWF缺陷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液检验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
二期止血缺陷:是指血液凝固和纤溶 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若临床出现不同程 度的出血时,筛检试验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血液检验
同时检测APTT和PT对二期止血缺陷的应用
血液检验
第三节 凝血因子的检测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 1. 原理:Clauss法以凝血酶作用受检血浆中
纤维蛋白原(Fg),使其形成纤维蛋白而使 血浆凝固,测定凝固时间。纤维蛋白的量 与凝固时间成负相关,检测结果与参比血 浆制成的标准曲线对比,可得出纤维蛋白 原的含量。 2.正常参考值:2—4g/L。
血液检验
等。
血液检验
(2)减低 ①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 ②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均可使纤维蛋白原减 少。 ③DIC:因纤维蛋白原消耗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纤维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 ④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⑤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⑥恶性贫血及肺、甲状腺、子宫、前列腺手术。 ⑦天门冬酰胺酶治疗白血病。 ⑧监控:溶栓治疗的监控范围:~, 低于时引起病人出血。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一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出血血栓止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止血作用⏹血液凝固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血管按管径分:大血管:管径>100μm ,在血栓止血机制中作用不明显小血管:管径<50μm,参与止血作用的主要血管,分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微循环血管。
血管壁的结构:内膜层:主要由内皮细胞粘合质组成,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容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连接蛋白(Fn),层素(Ln),纤容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表面有糖萼,是多种受体所在的部位。
内皮细胞之间由粘合性物质连接,试内皮细胞信息传递和维持血管通透性的物质基础。
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等构成。
内皮细胞和中膜层还含有组织因子(TF)、前列环素(PGI2)合成酶和ADP酶。
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
1 主要是内膜层的内皮细胞的止血作用⏹参与小血管的收缩⏹激活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血液凝固的调节作用2 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调节血管松弛和舒张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血液凝固和调节作用3 血管内皮的异质性⏹何谓异质性?不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特性,有的很活跃,有的很安静;有的呈扁平状,有的较肿胀;还有的具有高生物合成能力。
4 血管内皮的生长及调控⏹肝素结合生长因子(HBGF):对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和趋化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促进内皮更新作用⏹转化生长因子(TGF):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
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具有相应受体的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1)血小板的结构:正常血循环中,静止的血小板呈双凸碟形,平均直径2-4μm ,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表面有一些小的凹陷,称开放管道系统(OCS)。
临床血液学检验 血栓与止血检验(含出血性疾病)
提醒:复习血栓与止血检验部分时,不可仅仅看《临床血液学检验》教材,因为还有不少内容在《临床检验基础》教材上,注意后者的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部分的第四节:血栓与止血一般检查(P71~P81)血栓与止血(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是机体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动态平衡失调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一、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关检查(一)出血时间测定(Bleeding time, BT)是指毛细血管刺伤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需的时间。
此过程反映了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粘附、激活、释放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反应,当血管和(或)血小板功能有异常时,出血时间可出现变化。
【测定方法】:血压计束缚于上臂,成人40mmHg,儿童20mmHg;消毒皮肤后,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或采血针穿刺皮肤,血液自然流出,开始记时;每间隔30s用滤纸吸干流出的血液,直到血液不再流出,停止计时。
【参考值】:各种方法略有差别;出血测定器:8min分钟以内。
采血针法(IVY法):2-7min。
采血时间测定器法伤口大,操作较复杂,但是灵敏度和准确性好,是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方法。
IVY法的影响因素多,准确性和重复性不如出血测定器法。
【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表示一期止血缺陷常见于:(1)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等;(3)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一般凝血因子缺乏BT不延长;(4)药物干扰,主要阿斯匹林、非类固醇抗炎药及其它抗血小板药物、抗菌素如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等也可使BT延长。
(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用物理学方法,于上臂加压,给毛细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皮肤出血点来判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又叫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当毛细血管本身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质和量以及体液因子有缺陷或受到某些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的作用时,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血栓与止血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被检者PT/正常人PT,参考值1.
• 整个凝血过程分为三期 2)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标本采集:同APTT,枸橼酸钠抗凝血2ml,mlml血液混匀,两者是1∶9关系。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 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黏附(GPI、VWF、胶原)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小板血栓 聚集 血小板血栓 聚集 释放反应Ⅰ ADP
释放反应Ⅰ 其肝抗素凝 :的是主一要种机酸制性在粘于多它糖能,结主合要血由浆肥中大的细一胞些和抗嗜凝碱蛋性白粒,细使胞这产些生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ADP
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 凝血途径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
。
• 分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因子Ⅱ(凝血酶原)激活成Ⅱa(
凝血酶);因子Ⅰ(纤维蛋白原)转变成Ⅰa(纤维蛋白)。
瀑布学说
•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通过一系列的
作用,直至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
• 纤维蛋白形成期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除因子Ⅳ(钙)外,均为蛋白质。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若血管臂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浆vWF因子等有缺陷,则血管臂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出血点增多。
•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Ⅶ与因子Ⅲ组成复合物,在有Ca2+
(一)血栓和止血检验
血管的血止管壁受损血作用
体液因素
胶原暴露
组织因子释放
血小板粘附 聚集释放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外源性 凝血途径
血小板血栓
凝血酶
初期止血
纤维蛋白沉积
二期止血
8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血小板: 静息状态下,呈双凸碟状,90%以上静寂,
血管损伤使血小板活化,发生形态改变,释放 大量内容物,表面表达一些特殊蛋白,作用于 止、凝血过程。
46
病理性变化
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
➢ 生成减少 :再障、急性白血病等 ➢ 分布异常及稀释:脾肿大 、输库存血等 ➢ 过度破坏:ITP、脾功能亢进、SLE等 ➢ 消耗增多:DIC、TTP等 ➢ 其它:先天性
47
血小板增多(Thrombocytosis)
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等
同来源组织凝血活酶的参考物。
69
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ISI)
表示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纵坐标)与每一批组织凝血活酶 (横坐标)PT校正曲线的斜率。 ISI值越接近1.0,试剂越敏感
41
血小板计数
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范围:(100.0~300.0)×109/L
42
检测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直接法:破坏红细胞计数法(草酸铵溶血法) 间接法:根据红细胞与血小板的比例计算
相差显微镜法 利用光线通过透明物体时产生的相位差而转化
为光强差,识别血小板形态。 血液分析仪法:电阻抗法、光散射法
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蛋白质
30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讲义第二十章_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第二十章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三、血管壁检验四、血小板检验五、凝血因子的检测六、抗凝物质测定七、病理性抗凝物检测八、纤溶活性测定九、血液流变学检测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1. 出血时间( bleeding time,BT)( 1)原理:测定在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为出血时间。
BT 反映了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内皮下组织与血小板黏附(通过vWF的作用)、血小板第 1 页共 14 页的聚集和释放等反应,以及PGI2与 TXA2的动态平衡。
( 2)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贮存池病;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尿毒症、药物影响、异常蛋白血症、骨髓增生性疾病;血管性血友病;遗传性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病如艾- 唐综合征。
一般凝血因子缺乏出血时间不延长,但某些严重的因子缺乏(如因子Ⅹ和Ⅺ)及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以延长。
出血时间缩短见于某些严重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此外,出血时间还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前的出血筛选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控,以免发生出血。
( 3)注意事项:试验前一周患者应停服阿司匹林、噻氯吡啶等抗血小板的药物。
2. 束臂试验( tourniquet test或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1)原理:通过前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毛细血管以负荷,观察前臂皮肤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
(2)临床意义: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
②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第 2 页共 14 页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③血管性血友病(vWD)。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1)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人脑、兔脑、胎盘及肺组织等制品的浸出液)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一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出血血栓止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止血作用血液凝固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血管按管径分:大血管:管径>100μm ,在血栓止血机制中作用不明显小血管:管径<50μm,参与止血作用的主要血管,分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微循环血管。
血管壁的结构:内膜层:主要由内皮细胞粘合质组成,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容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连接蛋白(Fn),层素(Ln),纤容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表面有糖萼,是多种受体所在的部位。
内皮细胞之间由粘合性物质连接,试内皮细胞信息传递和维持血管通透性的物质基础。
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等构成。
内皮细胞和中膜)合成酶和ADP酶。
层还含有组织因子(TF)、前列环素(PGI2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
1 主要是内膜层的内皮细胞的止血作用参与小血管的收缩激活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血液凝固的调节作用2 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调节血管松弛和舒张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血液凝固和调节作用3 血管内皮的异质性何谓异质性?不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特性,有的很活跃,有的很安静;有的呈扁平状,有的较肿胀;还有的具有高生物合成能力。
4 血管内皮的生长及调控肝素结合生长因子(HBGF):对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和趋化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促进内皮更新作用转化生长因子(TGF):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
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具有相应受体的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1)血小板的结构:正常血循环中,静止的血小板呈双凸碟形,平均直径2-4μm ,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表面有一些小的凹陷,称开放管道系统(OCS)。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操作规程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操作规程血管壁与内皮细胞检验出血时间(BT)出血时间检测是指皮肤受特定条件的外伤后,出血自行停止所需的时间。
此过程反映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粘附,血小板活化和释放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反应。
1.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自肘前窝凹下二横指处,经常规消毒后,使刀片由“测定器”内刺入皮肤,启动秒表,每隔半分钟用干净滤纸吸干流出的血液,直至出血自然停止,按停秒表,记录出血时间。
2. Duke法,自耳垂或指尖取血。
【方法与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注意事项】测定器法:1. 采取部位应保暖,血液应自动流出。
2. 由于刺入皮肤的刀片长度和深度均固定,故“测定器法”的结果较为准确。
3. 滤纸吸干流出血液时,应避免与伤口接触。
4. 试验前1周内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免影响结果。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检验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血小板计数:目视计数法。
【标本】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方法与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试剂】1. 草酸铵法稀释液。
2. 许汝和稀释液。
【附注】1. 血小板稀释液要清洁。
防微粒和细菌污染。
试管和吸管也应清洁、干净。
2. 针刺应稍深,使血流通畅。
拭去第一滴血后,首先采血作血小板检测,动作要快,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
采取标本后尽快计数。
3. 血液稀释液充分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后,要静置10~15min。
室温高时注意保持计数池周围的湿度,以免水分蒸发。
4. 计数时光线要适中,注意有折光性的血小板与杂质灰尘相区别,附在血细胞旁边的血小板也要注意,不要漏掉。
血小板计数仪计数【标本】末梢血。
【方法与操作】使用血小板计数仪及与其相匹配的稀释液。
操作详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测定【标本】根据仪器的要求用末稍血或静脉取血注入抗凝管(EDTA.Na2或肝素)【方法与操作】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均可检测血小板功能检验血小板粘附试验【标本】自静脉取血1.0~1.5ml。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练习第二十章_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2019第二十章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一、A11、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A、凝血酶原含量减低B、凝血酶原活性减低C、巨球蛋白血症D、组织液混入血浆E、低纤维蛋白原血症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延长见于A、心肌梗死B、脑血栓形成C、深静脉血栓形成D、原发性纤溶亢进症E、多发性骨髓瘤3、检查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是A、PTB、APTTC、TTD、FDP和DDE、以上都不是4、检查外源凝血途径的试验是A、PTB、APTTC、CTD、TTE、FDP和DD5、APTT试验中,加入白陶土的目的是A、激活因子Ⅻ或ⅪB、激活因子Ⅷ及(或)ⅨC、为凝血因子提供催化表面D、便于观察血浆凝固的终点E、激活因子Ⅹ6、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见于A、巨血小板综合征B、血小板无力症C、尿毒症D、肝硬化第 1 页共8 页E、口服避孕药7、凝血酶时间延长,加甲苯胺蓝可以纠正,提示受检标本的哪项异常A、血浆凝血因子Ⅰ含量减低B、有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存在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D、原发性纤溶E、肝脏病变8、下列关于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TT延长,不被甲苯胺蓝纠正,表示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B、TT延长,可因FDP增多或凝血因子Ⅰ减少C、TT延长,可见于AT活性明显增高D、Ⅷ:C增高主要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E、肝病时,TT也可延长9、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出现血块收缩不良的结果A、红细胞增多症B、血小板无力症C、血友病D、低纤维蛋白原血症E、多发性骨髓瘤10、下列哪项是血栓前状态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A、β-TGB、t-PAC、PAID、TATE、TM11、下列哪组纠正试验可以诊断血友病A、正常血清能纠正,硫酸钡吸附血浆不能纠正B、正常血清和正常新鲜血浆都能纠正C、正常新鲜血浆能纠正D、硫酸钡吸附血浆能纠正,正常血清不能纠正E、正常血清和硫酸钡吸附血浆都能纠正12、D-二聚体阴性见于A、静脉血栓B、恶性肿瘤C、肺栓塞D、继发性纤溶亢进E、原发性纤溶亢进第 2 页共8 页13、PAgT试验的质量保证要求不允许A、选用EDTA作抗凝剂B、采血顺利,避免产生气泡C、标本采集后应在3小时内完成试验D、试验前十天必须停用抑制血小板药物E、注意诱聚剂的质量和浓度14、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见于A、血管性血友病B、妊娠高血压C、肝硬化D、血小板抑制剂的使用E、尿毒症15、BT延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A、血小板减少症B、血小板无力症C、骨髓增生性疾病D、血友病E、血管性血友病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使用链激酶、尿激酶做溶栓治疗时,可用TT作为监护指标B、凝血酶时间延长是指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C、抗凝血酶活性增高见于血友病及白血病的急性出血期D、抗凝血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E、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17、哪种因子的测定在肝损伤和肝移植中应用较多A、因子ⅤB、因子ⅩⅢC、因子ⅡD、因子ⅨE、因子Ⅹ18、原发性纤溶时可见A、3P试验阴性B、纤溶酶原含量增多C、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D、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增高E、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19、在下列疾病中,3P试验阴性的是A、急性DIC早期第 3 页共8 页B、原发性纤溶C、人工流产D、外科大手术后E、严重感染20、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不包括A、PAIgGB、PAIgMC、PAIgAD、PAC3E、PAC42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呈阳性A、外科大手术后B、肾小球疾病C、晚期DICD、DIC的早中期E、原发性纤溶症22、下列哪种疾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可能增高A、糖尿病B、结缔组织病C、急性传染病D、重症肝炎E、急性心肌梗死23、血浆抗凝血酶水平增高,符合下列哪组疾病的诊断A、肝功能障碍及肝脏疾病B、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C、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D、DIC、心肌梗死E、肾病综合征24、INR即A、国际敏感指标B、国际标准化比值C、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D、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E、国际输血协会25、患者APTT明显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所纠正,常提示A、外源凝血途径有缺陷B、内源凝血途径有缺陷第 4 页共8 页C、循环抗凝物含量增高D、口服抗凝药所致E、DIC早期26、APTT反映的是A、共同途径凝血因子是否异常B、纤溶系统功能是否异常C、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D、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E、抗凝功能是否异常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TT主要反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的存在和血中FDP增高(DIC)。
医学资料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 要点1: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1)原理:测定在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为出血时间。
BT反映了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内皮下组织与血小板黏附(通过vWF的作用)、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等反应,以及PGI2与TXA2的动态平衡。
(2)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贮存池病;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尿毒症、药物影响、异常蛋白血症、骨髓增生性疾病;血管性血友病;遗传性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病如艾-唐综合征。
一般凝血因子缺乏出血时间不延长,但某些严重的因子缺乏(如因子Ⅹ和Ⅺ)及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以延长。
出血时间缩短见于某些严重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此外,出血时间还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前的出血筛选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控,以免发生出血。
(3)注意事项 试验前一周患者应停服阿司匹林、噻氯吡啶等抗血小板的药物。
要点2: 束臂试验(tourniquet test或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 (1)原理 通过前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予毛细血管以负荷,观察前臂皮肤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
(2)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3)临床意义 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 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
②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③血管性血友病(vWD)。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 要点3: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1)原理: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人脑、兔脑、胎盘及肺组织等制品的浸出液)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vWF :RC(血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检测)
vWF
PLT
PLT
正常血小板 (包被瑞斯托霉素)
聚集
vWF
vWF
待测血浆PPP(vWF)
PLT
vWF
PLT
15
RIPA(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聚试验)
PLT
待测富血小板血浆
vWF
瑞斯托霉素
PLT
vWF PLT
聚集
vWF
vWF
PLT
16
3、 vWF的功能分析
vWF :RC(血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检测) RIPA(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聚试验)
vWD患者缺乏vWF :RC、 RIPA减低或无聚集,但 2B型(与血小板结合增高,聚集能力强)例外。
vWF :CBc( vWF 的胶原结合能力) 高分子量vWF多聚体优先与胶原结合,有助于鉴别1 型与2型vWD分型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
临床意义
延长 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继发) 延长 正常 血管性血友病、遗传\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延长 增多 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正常 正常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单纯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
22
23
膜糖蛋白
血小板
1、膜蛋白与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PS) 2、骨架蛋白与收缩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TM升高:反映血管内皮损伤最好指标。 TM减少:TM缺乏症,血栓性疾病发病率高
19
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去甲6-酮-前列腺素F1α检测:
PGI2(半衰期短)
转变
6-酮-前列腺素F1α
血栓和止血实验检查
诱聚剂
PRP
PPP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意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聚集率减低 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小板 贮存池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 使用血小板抑制剂等。
聚集率增高 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性疾病、糖尿病、口服 避孕药、人工瓣膜移植术、吸烟等。
因子II、V、VII、X、Fg活性减低
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监测
高凝状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要保证止凝血检验的质量 必须做好以下十点:
❖ 1. 采血须顺利,尽量用大号针头,动作要轻柔; ❖ 2. 标本用加盖有刻度标记的塑料试管或硅化管收
集; ❖ 3. 抗凝剂用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与
因子VIII、IX、XI活性减低 肝素抗凝监测
高凝状态
APTT纠正试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于患者血浆中分别加入1/4 的正常新鲜血 浆、硫酸钡吸附血浆、正常血清,再作APTT 试验。
硫酸钡吸附血浆 VIII、XI、XII
正常血清
IX、XI、XII
新鲜血浆
VIII、IX、XI、XII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三、纤溶活性增强的的筛选检验 四、抗凝物质检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正常值:(100~300)×109/L
危险
PC<20×109/L
可引起自发性出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磷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资料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血栓与止血是与人体止血功能与凝血机制密切相关的医学领域。
下面
将介绍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血栓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凝块,它可以生理性存在在受伤血管内部以
维持止血作用,但也可能在异常情况下形成,导致血管堵塞或栓塞。
血栓
形成与抗凝机制紊乱、血管壁损伤、血液流动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血栓
的检验包括血栓指标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血栓指标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
这些指标可以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评
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它是用来评估外源凝血途径的活性,常用来
检测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异常。
正常值为11-14秒。
3.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它是用来评估内源凝血途径的活性,
常用来检测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和Ⅴ的异常。
正常值为25-35秒。
4.纤维蛋白原测定:纤维蛋白原是血栓最终形成的重要物质,测定纤
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评估血浆中凝血酶和抗凝酶的平衡状态。
正常值为
2-4g/L。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到血管内的血栓形态、大小和位置,进而评估血流情况和血栓的
病理改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精度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地
检测血管内血栓的存在与程度。
止血是人体维持循环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功能,它与凝血机制
密切相关。
止血检验可以评估止血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判断出血的原因。
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这两个指标的
延长可以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从而影响止血功能。
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它们可以粘附在血管
壁并参与止血过程。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止血功能异常。
3.凝血酶测定:凝血酶是血液凝固的最终产物,凝血酶测定可以评估
凝血功能的最后阶段是否正常。
4.弹性测定:弹性测定可以评估血浆的凝血参数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它可以反映全身止血功能的状态。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上述的凝血功能检测和止血功能检测。
通过这些方法,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凝血和止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栓或出血的风险。
同时,在临床实践中,这些检验结
果也对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选择适当的抗凝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