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数学教案
立体几何职业高中数学教案
立体几何职业高中数学教案
主题: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立体几何中体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 能够计算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计算几何体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2. 能够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
2. 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 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 讲解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教科书《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3. 尺规、圆规、铅笔等绘图工具。
评估方法:
1. 课堂练习的成绩;
2. 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中职数学教案高中上册人教版
中职数学教案高中上册人教版课题:高中数学上册课时安排:本课时为高中上册数学教学的第一节课,总共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高中上册数学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高中上册数学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数学上册人教版。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3.其他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巧妙的引导,引入本课的主题,并简要介绍高中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课堂导入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数学知识点、解题方法和习题练习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Step 3: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高中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Step 4:实例讲解以具体的例题为例,讲解解题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纠正错误答案。
Step 6:反馈与总结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与总结,梳理归纳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及时批改与回访。
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中数学上册课程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和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师在本堂课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跃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高中数学函数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函数教案
教学对象:高职数学专业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常见的函数类型及其图像
3. 能够求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
4. 能够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常见函数类型: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3. 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4. 求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
5.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函数的概念,讲解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讲解线性函数及其图像,让学生练习画出线性函数图像
3. 练习题:求线性函数在不同点的函数值
第二课时:
1. 讲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2. 练习题: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和对称轴
3. 讲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三课时:
1. 讲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2. 练习题:求三角函数的周期和振幅
3. 讲解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的求法
第四课时:
1. 讲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练习题: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做一次小测验
教学评估:
1.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2. 学生在小测验中能够正确解答问题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函数的知识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握达到预期目标。
职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定积分的积分法解题。
教学重点: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复杂函数的定积分求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讲解
1. 定积分的概念:介绍定积分的定义及性质。
2. 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步骤:先求不定积分,再进行区间替换。
3. 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技巧:常用积分公式及换元积分法。
三、练习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解答和讲解。
四、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用积分法求解。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定积分的重要性及应用。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作业本。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定积分的积分法求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职业高中数学数列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数列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3. 能够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 能够利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及性质;
2. 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材和教具;
2. 学生练习题和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老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字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意义。
二、讲解理论知识(20分钟)
1. 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分别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三、练习与实践(25分钟)
1.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给学生几道实际问题,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知识结构。
五、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数列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通过实例练习和实际问题来深化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列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通项公式进行求解问题。
职业高中数学配方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配方教案
教学内容:配方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配方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配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配方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配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例题演练。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材、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联想到配方的概念,在讨论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配方的概念和基本公式。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如何应用配方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注意配方中各项的含义和作用。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配方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错误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和解释。
四、拓展(10分钟)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配方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引导学生探索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五、总结(5分钟)
通过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有所梳理和理解。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配方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配方的概念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中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高中数学和角公式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和角公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角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 能够应用角的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和性质;2. 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角的和差、倍角、半角公式;4.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角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角的定义和相关公式的推导及应用;难点:理解和运用角的和差、倍角、半角公式。
教学资源:1. 课本;2. 多媒体教学资料;3.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角度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角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 角的定义和角度制;2. 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3. 角的对应角、相互补角、相等角。
三、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5分钟)1.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 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3. 通过例题演示应用。
四、角的和差、倍角、半角公式(15分钟)1. 角的和差、倍角、半角公式的定义;2. 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通过例题演示应用。
五、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角公式解决问题。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
八、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探究其他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引导学生应用角公式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以上是一份职业高中数学和角公式的教案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职业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
2. 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
3. 能够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2. 集合的运算规则;
3. 通过实例巩固集合知识。
教学难点:
1. 集合的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 教材:职业高中数学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班级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引入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
二、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空集、子集等;
2. 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规则:并集、交集、差集等。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出示几道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基本概念;
2. 给学生出示几道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集合的应用领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
教案结束。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上教案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上教案教学内容: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教学目标:1. 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代数式、方程与函数;2. 掌握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代数式的化简、方程的求解和函数的运算;3. 能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教学难点:代数式的化简与方程的求解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 学生参与:提前复习代数基础知识,准备课堂参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代数的概念,说明代数在数学中的作用;2. 提问学生对代数的了解,引发学生兴趣。
二、讲解代数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代数式、方程与函数的基本概念与区别;2. 示范代数式的书写与识别;3. 解释代数式中字母的含义与数值的关系。
三、讲解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15分钟)1. 讲解代数式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法则;2. 示范代数式的化简过程,包括合并同类项等;3. 讲解方程的解法,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给学生布置代数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与化简;2. 引导学生在化简与解题过程中,发现代数运算中的规律与技巧;3.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讲解代数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勾股定理等;2. 引导学生思考代数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题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2. 总结代数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鼓励学生多多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但仍需加强练习与巩固。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代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3篇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3篇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应用.难点:向量的构造.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与回顾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1)力 (2)功 (3)位移 (4)力矩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二、学习新课例1(书中例5)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例2(书中例3)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向量法[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现(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例3(书中例4)[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二、巩固练习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km/h.(1)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 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 km/h.(2) 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三、课堂小结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四、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课本P73, 练习8.4 4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①函数的概念②y=f(x)中各变量的意义2.同学们在物理课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vt和t=(其中速度v是常量),在S=vt中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在t=中,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t=是函数S=vt 的反函数.什么是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3.板书课题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拨去"反函数"这一概念的神秘面纱,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1.问题组一:(用投影给出函数与;与()的图象)(1)这两组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这两组函数有什么关系?(生答: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与()的图象也关于直线y=x对称.是求一个数立方的运算,而是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它们互为逆运算.同样,与()也互为逆运算.)(2)由,已知y能否求x?(3)是否是一个函数?它与有何关系?(4)与有何联系?2.问题组二:(1)函数y=2x 1(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 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2)函数(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 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3)函数 ()的定义域与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3.渗透反函数的概念.(教师点明这样的函数即互为反函数,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其特点) 从学生熟知的函数出发,抽象出反函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这两组问题,为反函数概念的引出做了铺垫,利用旧知,引出新识,在"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直观的粗略印象,为进一步抽象反函数的概念奠定基础.三、师生互动,归纳定义1.(根据上述实例,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反函数的定义)函数y=f(x)(x∈A) 中,设它的值域为 C.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x,y 的关系,用 y 把 x 表示出来,得到 x = j (y) .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 = j (y),x在A中都有的值和它对应,那么, x = j (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 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 x = j (y)(y∈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记作: .考虑到"用 x表示自变量, y表示函数"的习惯,将中的x与y对调写成.2.引导分析:1)反函数也是函数;2)对应法则为互逆运算;3)定义中的"如果"意味着对于一个任意的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4)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x=f(y)的值域、定义域;5)函数y=f(x)与x=f(y)互为反函数;6)要理解好符号f;7)交换变量x、y的原因.3.两次转换x、y的对应关系(原函数中的自变量x与反函数中的函数值y 是等价的,原函数中的函数值y与反函数中的自变量x是等价的.)4.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函数y=f(x)函数定义域AC值域CA四、应用解题,总结步骤1.(投影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y=3x-1 (2)y=x 1【例2】求函数的反函数.(教师板书例题过程后,由学生总结求反函数步骤.)2.总结求函数反函数的步骤:1°由y=f(x)反解出x=f(y).2°把x=f(y)中 x与y互换得.3°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简记为:反解、互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例3】(1)有没有反函数?(2)的反函数是________.(3)(x0)的反函数是__________.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揭示反函数的定义,学生有针对性地体会定义的特点,进而对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自己的预设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反函数.在剖析定义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并对数学的符号语言有更好的把握.通过动画演示,表格对照,使学生对反函数定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消化理解.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的步骤上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题目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定义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五、巩固强化,评价反馈1.已知函数 y=f(x)存在反函数,求它的反函数 y =f( x)(1)y=-2x 3(xR) (2)y=-(xR,且x)( 3 ) y=(xR,且x)2.已知函数f(x)=(xR,且x)存在反函数,求f(7)的值.五、反思小结,再度设疑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反函数的定义,以及反函数的求解步骤.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将在下节研究.(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适时点拨)进一步强化反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求出反函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落实程度.具体实践中可采取同学板演、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六、作业习题2.4第1题,第2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说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本节教案通过一个物理学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反函数,进而又通过若干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加以诱导剖析,最终形成概念.反函数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其本身较为抽象,经过两次代换,又采用了抽象的符号.由于没有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的支撑,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去把握反函数的概念.为此,我们大胆地使用教材,把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系预先揭示,进而探究原因,寻找规律,程序是从问题出发,研究性质,进而得出概念,这正是数学研究的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概念的建立与形成.另外,对概念的剖析以及习题的配备也很精当,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分析,互逆探索,动画演示,表格对照、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在探究与剖析的过程中,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
职业高中数学区间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区间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区间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不等式表示区间;
3. 能够解决各种数轴上的区间问题。
教学重点:
1. 区分开区间、闭区间的概念;
2. 应用数轴上的不等式表示区间;
3. 解决数轴上的区间问题。
教学准备:
1. 数轴模型;
2. 区间练习题;
3. 讲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区间的概念,并通过数轴模型向学生展示区间的表示方法。
二、讲解(15分钟)
1. 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
2. 如何使用不等式表示区间;
3. 区间的运算:并集、交集。
三、练习(20分钟)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区间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通过讨论解答问题,加深对区间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区间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区间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数轴模型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区间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区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职高数学教案第二册
职高数学教案第二册教案标题: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利用函数图像解决问题的方法;3.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特点;2.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决问题;2.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教学准备:1.教材:职高数学教材第二册;2.工具:计算器、黑板、粉笔;3.教学辅助工具: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表和实例。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提问:你们还记得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样子的吗?请画出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图像。
Step 2:介绍二次函数的特征(15分钟)1.函数的对称性:提问学生对函数的对称有什么了解?请画出二次函数在x轴、y轴和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图像。
2. 函数的最值:提问学生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函数的系数a的关系。
给出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结论。
3.函数的零点: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解释一元二次方程零点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相交点的关系。
Step 3: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基础运用: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商品销售曲线的二次函数图像,让学生通过图像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如最大销售量、最佳售价等。
2.综合运用:给出另一个实际问题,如工程的抛物线形状,求解工程设计的相关参数,如最高点坐标等。
Step 4: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5分钟)1. 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2 + bx + c = 0,并引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让学生观察公式中各个部分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解析求解:通过示例和步骤,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思考解的意义。
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包括标准形式和一些实际问题中的方程。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
职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法;
2. 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函数的简单运算;
3. 能够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法;
2.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1. 函数的符号表示和字母表达法;
2. 函数的运算与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一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 学生:提前预习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复习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明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二、讲解
1. 讲解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
2. 讲解函数的运算方法,包括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等;
3. 举例说明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函数的基本运算和应用;
2. 辅导学生解答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
四、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1.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习题;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课堂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函数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函数应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职业高中双曲线数学教案
职业高中双曲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双曲线的方程及其图形特征
3. 能够应用双曲线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
1. 双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双曲线的方程及其图形特征
3. 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
2. 双曲线的渐近线及其性质
3. 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椭圆和抛物线的相关知识,引入双曲线的概念,并提出双曲线的特点和应用。
二、知识讲解
1. 双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参数方程
3. 双曲线的焦点、渐近线及其性质
三、示例演练
教师通过几个实例演示如何求解双曲线的方程、图形特征和相关问题解决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
四、练习测试
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完成一些练习题和测试题,检测他们的掌握程度。
五、课堂讨论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双曲线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双曲线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梳理知识结构。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应用双曲线进行更多实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双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双曲线的方程及图形特征,并能够应用双曲线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氛围活跃。
下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双曲线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职业高中思政教案数学
职业高中思政教案数学
教学内容:解方程与不等式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解方程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方程或不等式,通过解题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进行求解;
3. 讲解应用解方程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
三、示范(10分钟)
教师通过多个例题,演示如何解方程与不等式,并解释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练习(20分钟)
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2. 针对不同难度题目,采取小组合作解题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五、讨论(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讨论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对解方程与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应用解题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2. 学生互动参与度高,小组合作解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3. 针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职高数学教师教案模板
职高数学教师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但对于复杂概念和逻辑推理需要进一步指导。
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每周2课时。
四、授课教师职高数学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资质和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数学概念和公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 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 核心概念和公式的深入理解;- 解决数学问题时的逻辑推理和运算技巧;- 学生对于数学实际应用的认知和情感态度的转变。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与新课相关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新知识的引入创造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简洁的语言,配合板书和多媒体演示,对新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 通过例题的讲解,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关键步骤和易错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探究问题或任务。
-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职业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2)了解函数的几种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3)能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3)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及性质;(2)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函数概念的抽象理解;(2)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函数性质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性质;4.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初中数学中对应的概念;(2)引入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课(1)讲解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2)举例说明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3)小组讨论:分析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案例,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距离与速度的关系等;(2)引导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解题思路等;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测试,评估学生对函数性质的应用能力。
职业高中数学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利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确定圆和圆心的概念,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并应用圆的切线和弧两段角的性质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课本、作业册
3. 圆规、圆规尺
4. 圆形物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中的圆形,了解什么是圆
2. 引出圆的定义:任意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二、讲解
1. 圆的重要概念:
- 圆心、圆周、半径、直径、弧、切线等
2. 圆的性质:
- 圆内角和定理、圆周角定理、异圆定义等
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 C=2πr, S=πr²
三、练习
1. 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巩固圆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圆的性质进行解答
四、归纳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2. 强调学生要多实践、多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课后复习课本内容,做好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总结
1. 确保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
2. 督促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评估方法:
1. 课堂表现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3. 考试成绩等
拓展阅读:
1. 《数学之美》
2. 《圆周率的故事:从圆里说出的常数之美》
以上是一份关于圆的性质的职业高中数学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启发。
职业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图像的概念,掌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2)了解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3)能够根据函数性质判断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函数图像的感知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2)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
2. 教学难点:(1)函数图像的绘制技巧;(2)根据函数性质判断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函数的概念,回顾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基本性质;2. 提出问题:如何直观地表示函数的性质?引入函数图像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1)展示函数图像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特点;(2)讲解函数图像的绘制步骤,包括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绘制坐标系,选择适当的函数图像等;(3)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巩固所学知识。
2. 函数的性质:(1)对称性:讲解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如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性;(2)奇偶性:讲解函数图像的奇偶性,如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3)单调性:讲解函数图像的单调性,如单调递增、单调递减;(4)周期性:讲解函数图像的周期性,如周期函数、非周期函数。
(三)课堂练习1. 练习绘制函数图像,巩固所学知识;2. 分析函数性质,判断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和函数的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五)布置作业1. 绘制以下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1)y = x^2 - 2x + 1;(2)y = sin(x);2. 思考:函数图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职高数学模板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教学设计职高数学模板一、教学背景职业高中的数学教育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以就业能力为目标,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掌握职业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计算技巧;b. 理解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c.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b.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c.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a. 培养学生的数学信心和积极态度;b.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职业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函数与方程的应用;3. 数据分析与统计;4. 金融数学与投资;5. 数理逻辑与证明。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热身在教学开始时,通过提问、引入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点讲解和示范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种教学资源、教具等,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并通过示范计算等方式,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学生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 个性化拓展与巩固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设置不同的拓展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学习任务,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展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高中数学教案
【篇一:职高数学教案第一册】
科目:数学教案(第一册)
初中知识复习(1-4)
第一节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重点:和(差)的立方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及应用,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试根法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教学过程:
一、乘法公式
引入:回顾初中常用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从项的角度变化)那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呢?
(a+b+c)=a+b+c+2ab+2bc+2ac (从指数的角度变化)看看和与差
的立方公式是什么?如(a+b)=?,能用学过的公式推导吗?(平方―――立方)
3
2
2
2
2
那(a-b)=?呢,同理可推。
那能否不重复推导,直接从①式看出结果?将(a+b)中的b换成-b即可。
( b∈r)▲这种代换的思想很常用,
但要清楚什么时候才可以代换
3
(a-b)3
例1:化简(x+1)(x-1)(x-x+1)(x+x+1) 法1:平方差――立方差法2:立方和――立方差
(2)已知x+x-1=0,求证:(x+1)-(x-1)=8-6x
▲注意观察结构特征,及整体的把握
二、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与乘法运
算是互逆变形。
初中学过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等)(1)十字相乘法
试分解因式:x+3x+2=(x+1)(x+2)
22
3
3
2
2
3
3
2
2
3
3
3
2
2
2
33
要将二次三项式x+ px + q因式分解,就需要找到两个数a、b,使
它们的积等于常数项q,和等于一次项系数p, 满足这两个条件便可
以进行如下因式分解,即
x+ px + q = x+(a + b)x + ab = (x + a)(x + b).
用十字交叉线表示
a +b(交叉相乘后相加)若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呢?ax+bx+c(a≠0),如:2x-7x+3
2
2
2
2
2
如何处理二次项的系数?类似分解:3
1
-6 +-1 = -7
2x2-7x+3=(x-3)(2x-1)
整理:对于二次三项式ax+bx+c(a≠0),如果二次项系数a可以
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a=a1a2,常数项c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c=c1c2,把a1,a2,c1,c2排列如下:
a1 +c1
a2 +c2
a1c2 +a2c1 = a1c2 + a2c1
2
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1c2+a2c1,若它正好等于二次三
项式ax+bx+c的一次项系数
b,即a1c2+a2c1=b,那么二次三项式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
a1x+c1与a2x+c2之积,即2
ax+bx+c=(a1x+c1)(a2x+c2)。
〔按行写分解后的因式〕十字
相乘法关键:(1)看两端,凑中间;(2)分解后的因式如何写(3)二次项系数为负时,如何简化
5x+6xy-8y(3)例2:因式分解:(1)-6x+7x+5 (2)(x-y)(2x-
2y-3)-2
(2)分组分解法
分解xm+xn+ym+yn,观察;无公因式,四项式,则不能用提公因
式法,公式法及十字相乘法两种方法
练习:因式分解(1)x+9+3x+3x (2)x+4(xy-1)+4y
(3)x+3x-4 (试根法,竖式相除)归纳: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
3
3
2
2
2
222
作业:
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5x-6;(2)x-5x+6;(3)x+5x+6;(4)x-5x-6 (5)3x+2ax-a;(6)x-y-xy+xy;(7)2a-b+ab-2a+b (8)a-64;(9)x-(a+1)x+a
第二节二次函数及其最值
重点: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韦达定理,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难点: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教学过程:
一、韦达定理(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二次方程ax+bx+c=0(a≠0)什么时候有根(判别式≥0时),此时由求根公式得,
2
2222
22332222
62
2a
接从方程中看出两根和(积)与系数的关系吗,
-b+b2-4ac-b-b2-4acb
x1+x2=+=-
2a2aa-b+b2-4ac-b-b2-4acc
x1x2=?=
2a2aa
反过来,若x1,x2满足x1+x2=-
bc
,x1x2=,那么x1,x2一定是ax2+bx+c=0(a≠0)aa
的两根,即韦达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
作用:(1)已知方程,得出根与系数的关系
(2)已知两数,构造出以两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系数为1):x-(x1+x2)x+x1x2=0 例1:x1,x2是方程2x-3x-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①x1+x2 ②|x1-x2|③x1+x2
2
2
3
3
2
2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5-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
(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5)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
【教学过程】
*新阶段学习导入语
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特点等等.
同学们就要开始新的人生阶段了,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能够独立生存,能够成为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自我贡献的能工巧匠.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你脚踏实地的认真的学做人、学做事,那么现在请让我们从学习开始?? 1.学习——旅程
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且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未来的成功在现在脚下!
2.老师——导游
与大家一起开始这一段新的旅程、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快乐、一起体会成长与进步的滋味.
【篇二:中职数学教案】
第 1 页共 3页
第 2 页共 3页
第 3 页共 3页
【篇三:职高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1.3.2 并集
教材数学(基础模块高教社李广全主编)授课班级机械专业2014级2班班级人数 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