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合集下载

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第1章 绪论

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 信号转换和处理包括电压匹配、极性转换、脉冲整形等,对 于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而言,必须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或数 字信号变换为可用于计算机运算的数字量。数据处理的另一 个重要作用是去伪存真,即从带有随机扰动的信号中筛选出 反映被测量的真实信号,去掉随机的扰动信号,以满足控制 系统的需要。 •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是信号滤波,模拟控制系统常采用模拟 器件构成的滤波电路,而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往往采用模拟 滤波电路和计算机软件数字滤波相结合的方法。
GD2 4gJ ;
n——转子的机械转速(r/min),
60 m n . 2
第1章 绪论
•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就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对于直 线电动机来说就是控制速度和位移。由式(1-1)和式(1-2) 可知,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 磁转矩Te,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因此,转矩 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 为了有效地控制电磁转矩,充分利用电机铁心,在一定的电 流作用下进可能产生最大的电磁转矩,以加快系统的过渡过 程,必须在控制转矩的同时也控制磁通(或磁链)。因为当 磁通(或磁链)很小时,即使电枢电流(或交流电机定子电 流的转矩分量)很大,实际转矩仍然很小。何况由于物理条 件限制,电枢电流(或定子电流)总是有限的。因此,磁链 控制与转矩控制同样重要,不可偏废。通常在基速(额定转 速)以下采用恒磁通(或磁链)控制,而在基速以上采用弱 磁控制。
第1章 绪论
• 1.2 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 直流电动机电力拖动与交流电动机电力拖动在19世纪中叶先后诞 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1890年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利用尼古拉· 特斯拉的专利研制出第一台交流 同步电机;1898年第一台异步电动机诞生),在20世纪前半叶, 约占整个电力拖动容量80%的不可调速拖动系统采用交流电动机, 只有20%的高性能可调速拖动系统采用直流电动机。20世纪后半 叶,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带动了带动了新一代的交流调速 系统的兴起与发展,逐步打破了直流调速系统一统高性能拖动天 下的格局。进入21世纪后,用交流调速系统取代直流调速系统已 成为不争的事实。 • 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简单,转矩易于控制。其换向器与电刷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3.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2.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2.1 模拟运动控制系统2.2 数字运动控制系统2.3 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3. 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1 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2 运动控制系统在技术中的应用3.3 运动控制系统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2. 多媒体课件:PPT、动画、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案例、新闻报道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第5-8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第9-12课时: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13-16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引出运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青科大运动控制系统模拟题

青科大运动控制系统模拟题

5、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转速调节器输出限幅值的主要作用是

6、改变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可以通过

实现。
7、在PWM直流调速系统中,脉宽调制器UPW的作用是:

二、简答题
1、说明反馈控制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2、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引入转速电流双闭环系
统? 3、采用光电编码盘进行数字测速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逻辑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逻辑控制器的输入控制信号是什 么?输出信号的控制作用是什么? 5、简述位置随动系统的任务及特征。
依据信号有 Ublf

Ublr 。
二、简答题
1、在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改变给定电压能否改变电动机 的转速?为什么?如果给定电压不变,调节测速反馈电压的分压比能 否改变转速?为什么?如果测速发电机的励磁发生了变化,系统有无 克服这种干扰的能力?
2、转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引入双闭环 直流调速系统? 3、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什么参 数?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行不行?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 倍数KS行不行?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系统中的什么参 数? 4、位置伺服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简述位置伺服系统与调速系统的不
(1)在V-M双闭环系统实验过程中说明如何整定系统的零位(即, 使Uc=0时,n=0)?
(2)在图3所示双闭环系统中,设当Un*=2V时,转速应为
n=1600r/min,若此时该关系不对,应调整哪一个电位器,为什么? 2、当转速反馈极性接反时,会出现什么现象?试分析此时各调节器的 工作状态。 图3 双闭环系统原理图
的是

运动控制系统考试简答题

运动控制系统考试简答题

绪论1、运动控制系统:以机械运动的驱动设备——电动机为控制对象,以控制器为核心,以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为执行机构,在自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组成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矩、转速和转角,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运动机械的运动要求。

2、分类(1)按被控量分:以转速为被控量的系统——调速系统以角位移或直线位移为被控量的系统——位置随动(伺服)系统。

(2)按驱动电机的类型分:直流电机带动生产机械——直流传动系统交流电机带动生产机械——交流传动系统(3)按控制器类型分:以模拟电路构成的控制器——模拟控制系统以数字电路构成的控制器——数字控制系统(4)按控制系统中闭环的多少分:单环、双环、多环控制系统3、运动控制系统的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一方面按控制量的大小将电网中的电能作用于电动机上,调节电动机的转矩大小,另一方面按电动机的要求把恒压恒频的电网供电转换成电动机所需的交流电或直流电;4、反抗性恒转矩负载不是转矩作用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吗?那为什么n>0时T>0,n<0时T<0?答:n>0,T>0 和n<0,T<0意味着电机目前处于正转电动和反转电动状态,这个和负载转矩没有关系。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直流电动机的稳态转速调节转速方法Φ-=eKIRUn2、直流电动机点数两端的平均电压 三种改变输出平均电压的调制方法:(1)T 不变,变 ton —脉冲宽度调制(PWM)(2)ton 不变,变 T —脉冲频率调制(PFM)(3)ton 和 T 都可调,改变占空比—混合调制(两点式控制)。

当负载电流或电压低于某一最小值,开关器件导通,当高于某一最大值时,使开关器件关断。

3、UPE 是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变换器,其输入接三组(或单相)交流电源,输出为可控的直流电压,控制电压为Uc 。

UPE 变换器的器件选择:中、小容量系统,多采用IGBT 或P-MOSFET 构成较大容量系统,采用GTO 、IGCT 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特大容量系统,则常用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4、 系统稳态参数计算例: 用线性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作为电压放大器的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如图1-28所示,s s ond ρU U T t U ==5、PID调节器的类型和功能比例微分(PD):由PD调节器构成的超前校正,可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并获得足够的快速性, 但稳态精度可能受到影响;比例积分(PI):由PI调节器构成的滞后校正,可以保证稳态精度,却是以对快速性的限制来换取系统稳定的;比例积分微分(PID):PID调节器实现的滞后—超前校正则兼有二者的优点,可以全面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但具体实现与调试要复杂一些。

MTC101-运动控制系统基础PPT课件

MTC101-运动控制系统基础PPT课件

Servo Drive
Motor Brake
Mechanical Brake Option
Vertical Applicatio
n
Gravity
Mass
.
11
伺服驱动Servo Drive
Motor with Feedback
Motor Power
Position Feedback
Servo Drives 伺服驱动 接受运动控制器的指令信号,控制 电机所提供的速度和扭矩(电流),要完成这些,驱动器需 要将主进线电能转换成电机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以完成营 工控制要求。
Position Feedback
•存储和执行运动程序 •控制运动 •存贮配置参数
Servo Drive
Command Signal Position Feedback
.
Motion Controller
Motion Software
14
课程内容
2. 运动控制产品
.
15
单体伺服驱动解决方案
Index 运动解决方案
1) Single CPU (Logix) for PLC / Safety and Motion applications including Kinematics
2) Single programming package (RSLogix5000) (for PLC/Motion applications and also for all Logix controllers, Tag based addressing, Alias addressing and program data scoping, Auto creation of structures (easier to install / program / maintain)

运 动 控 制 系 统

运 动 控 制 系 统

基于稳态模型的交流调速系统动态性能无法与直
流调速系统相比;基于动态模型的交流调速系统 (矢量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动态性能 良好,取代直流调速系统。 同步电动机交流调速系统 同步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源频率严格保持同步, 机械特性硬。 电力电子变频技术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阻碍同 步电动机调速的失步和启动两大问题。
负载可能是多个典型负载的组合,应根据实际负 载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1、 恒转矩负载 负载转矩的大小恒定,称作 恒转矩负载 TL 常数 a)位能性恒转矩负载 b) 反抗性恒转矩负载
图1-3 恒转矩负载
2、 恒功率负载

负载转矩与转速成反比, 而功率为常数,称作恒功 率负载
TL
m
PL

信号检测
电压、电流、转速和位置等信号 信号转换 电压匹配、极性转换、脉冲整形等 数据处理 信号滤波
二、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使交流
调速系统取代直流调速系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直流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简单,转矩易于控制。 换向器与电刷的位置保证了电枢电流与励磁电 流的解耦,使转矩与电枢电流成正比。 交流调速系统 交流电动机(尤其是笼型感应电动机)结构简单。 但动态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性质, 比直流电动机复杂得多。
1、电动机——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
从类型上分
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 和交流同步电动机。 从用途上分 用于调速系统的拖动电动机和用于伺服系统的伺服 电动机。 2、 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 半控型向全控型发展 低频开关向高频开关发展 分立的器件向具有复合功能的功率模块发展
电力拖动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之间 的能量转换。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 是:通过控制电机的电压、 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 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 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 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 运行,以满 足生产工艺及 其他应用要求。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第五章,主要讲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包括控制算法、反馈控制和开环控制等基本原理。

3.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包括在工业、数控机床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应用,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工业为例,介绍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运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6. 板书设计: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题目:分析下列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1)数控机床;(2)电动汽车;(3)工业。

2. 答案:(1)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一种采用数字控制技术进行运动的机床。

通过控制器预设机床的运动轨迹,执行器按照控制器的指令进行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2)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通过控制器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实现车辆的运动控制。

PMAC运动控制系统

PMAC运动控制系统
PMAC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功能
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
编程语言
PMAC运动控制系统支持多种编程语 言,如C、C、Python等,方便用户 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进 行开发。
开发环境
PMAC提供完整的集成开发环境(IDE ),包括代码编辑器、编译器、调试 器等,方便用户进行软件开发和调试 。
运动控制算法
控制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具有高速运 算和控制能力。
控制器可以实现多轴联动控制,支持多种运动模式和轨迹规划,满足复杂 运动控制需求。
伺服驱动器
伺服驱动器是连接控制器和 伺服电机的桥梁,负责接收 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将其 转换为适合伺服电机运行的
电压或电流信号。
伺服驱动器具有过载保护、 速度控制、转矩控制等功能 ,能够确保伺服电机在各种
PMAC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数控机床的改造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设备, 通过改造数控机床,使用PMAC运动 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加工 效率和加工质量。
PMAC运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 的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同时具有强 大的编程和调试功能,可以根据不同 的加工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
自动化生产线控制
自动化生产线
用于控制生产线的传送带、机械臂等设备的 运动,实现自动化生产。
机器人
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实现机器人的 精确轨迹跟踪和动作控制。
激光加工
用于控制激光切割、焊接和打标设备的运动 ,实现高精度的激光加工。
PMAC的发展历程
1980年代
PMAC的原型问世,主要用于高 精度机床的控制。
1990年代
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伺服驱动器还具有多种反馈 接口,可以与传感器配合使 用,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和速 度控制。

运动控制期末复习

运动控制期末复习

一、填充题:1. 运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机、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控制器及相应的传感器等构成。

2. 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磁链控制与转矩控制同样重要。

3. 生产机械常见的三种负载是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和平方率负载。

4. 某直流调速系统电动机额定转速1430/min N n r =,额定速降115/minN n r ∆=,当要求静差率30%s ≤时,允许的调速范围为5.3,若当要求静差率20%s ≤时,则调速范围为3.1,如果希望调速范围达到10,所能满足的静差率是44.6%。

5. 数字测速中,T 法测速适用于 低速,M 法测速适用于高速 。

6. 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转速控制的要求有 调速 、稳速和加减速 三个方面。

7.直流电机调速的三种方法是:调压调速、串电阻调速和弱磁调速。

8.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为 电流上升阶段、恒流升速阶段和 转速调节 三个阶段。

9.单闭环比例控制直流调速系统能够减少稳态速降的实质在于它的自动调节作用,在于它能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的 改变电枢电压,以补偿电枢回路电阻压降的变化。

1.恒压频比控制方式是指给异步电动机供电的电压和 频率 之比为常数。

10.异步电机基于稳态模型的控制方法有调压调速和变压变频调速;基于动态数学模型的高性能控制方法有FOC 和DTC 。

11.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控制特性曲线中,基频以下调速称为恒 转矩 调速,基频以上调速称为恒功率调速。

12.控制变频器逆变部分的常见的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有(1)以追求电压正弦为目的的SPWM 控制技术,(2)以追求电流正弦为目的的CFPWM 控制技术,(3)以追求磁链正弦为目的的SVPWM 控制技术。

13.转差频率控制的两个基本特点是:(1)定子电压和频率比协调控制保持空隙磁通恒定,(2)气隙磁通不变时,电磁转矩与转差频率成正比。

14.电磁耦合是机电能量转换的必要条件,电流与磁通的乘积产生转矩,转速与磁通的乘积产生感应电动势。

人体运动控制系统正反馈机制解读

人体运动控制系统正反馈机制解读

人体运动控制系统正反馈机制解读人体运动控制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肌肉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身体各种运动的控制。

其中,正反馈机制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体运动控制系统中正反馈机制的原理和功能进行解读。

正反馈是指一个变量的增加将导致另一个变量的进一步增加的过程。

在人体运动控制系统中,正反馈机制的作用是增强和维持特定动作或姿势的稳定性。

这种机制通过一系列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和反馈回路实现。

在运动过程中,当我们执行某个肌肉动作时,大脑通过神经元发送相应的指令到脊髓,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

而在这个过程中,正反馈机制被激活。

一旦肌肉开始收缩,肌肉内部的运动传感器就会感知到这个变化,并通过神经元将这个信息反馈给大脑。

大脑接收到来自运动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后,会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

如果反馈信号与大脑预期的运动结果相符,大脑将继续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

这种情况下,正反馈机制会使得肌肉的收缩程度和力度增加,从而增强动作的稳定性。

然而,如果反馈信号与预期的结果不符,大脑将意识到当前的运动状态存在问题,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大脑可能会发送新的指令给相关的肌肉,以纠正姿势或调整运动的幅度。

这种调整过程本身也会产生新的反馈信号,从而触发新的正反馈循环,保持运动的平衡和稳定。

正反馈机制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稳定的姿势,使得我们能够进行精确的运动。

例如,当我们进行站立、行走或跑步等动作时,正反馈机制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平衡,防止摔倒。

在进行复杂的运动任务时,正反馈机制也可帮助我们调整和控制肌肉运动的精度和力度,以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除了运动控制外,正反馈机制在其他生理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正反馈机制在产程中的子宫收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子宫收缩通过神经元传递的信号触发更多的子宫收缩,从而推动分娩的进展。

正反馈机制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的调节和放大作用。

运动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运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的基本原理。

2.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硬件选型和软件开发等方面。

3. 运动控制系统硬件: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伺服电机、传感器、编码器、电机驱动器等的选型、安装和调试方法。

4.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包括PID控制算法、闭环控制、轨迹规划和插补算法等。

5. 运动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技巧,包括系统参数调整、误差分析和优化方法等。

6. 运动控制系统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讲解运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以上内容仅作为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的参考,实际的课程设置和深度还需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学生需求等因素进行具体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运动控制(Motion Control)是自动化技术中的部分内容,是指让系统中的可动部分以可控制的方式移动的系统或子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包括运动控制器(Motion Controller)、驱动器(Driver)、电机(Motor),可以是没有反馈信号的开环控制,也可以带有反馈信号的闭环控制,闭环控制也分为全闭环和半闭环控制。

控制器是可以产生控制目标(理想的输出或运动曲线),或是闭环控制系统中需要根据反馈信号运算调整执行速度和位置的器件。

驱动器是可以将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转换为提供给电机能量的器件。

电机是实际使物体移动的装置,是运动控制的执行端。

执行端还包含编码器、减速机、导轨丝杆等机械装置。

分类
1、开环控制系统
控制器传输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驱动电机运动,驱动器和控制器都无法知道电机是否达到预期的动作,典型的步进电机和风扇控制系统,是属于开环控制。

2、半闭环控制系统
对控制要求更准确的系统,在电机侧增加测量器件(如旋转编码器),反馈信号进入驱动器和控制器中,让驱动器或控制器根据反馈调整电机的动作,使实际与命令的误差降到最小,如普通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3、全闭环控制系统
需要比半闭环更精准的运动系统,在执行端增加直线编码器,直接测量运动的实际位置,使执行更加准确,如直线电机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初级)课件1.1.1-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初级)课件1.1.1-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初级)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主讲人:丁宝杰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运动控制就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进行实
时的控制管理,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的运动参 数进行运动。
倒立摆
五轴机床
二维运动平台
机器人 激光打标机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PV(标准版) √ √ √ * √ √ √ √ √ √ √ √ √ √ √ √

运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伺服控制。早期的运动控制依赖于复杂的机械设计,随着电子元器件、微处
理器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计算机成为了主流设备。一个复杂、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可通过
一个被称作运动控制器的特殊计算机来实现。人们可以使用运动控制器软件完成电子齿轮、电子凸轮
等的设置,并运行程序,可以接收各轴的反馈,形成闭合回路,实现运动控制。
PV(标准版) √ √ √ * √ √ √

√ √ √ √ √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接上表
通用数字信号输入 通用数字信号输出
位置比较输出 模拟量输入
点位运动 同步运动 PT运动 PVT运动 插补运动 运动程序 滤波器 扩展模块
硬件捕获
安全措施
功能 16 路光耦隔离 16 路光耦隔离 2 路差分位置比较输出信号 8 路输入电压范围:-10V~+10V S-曲线、梯形曲线、Jog 运动、电子齿轮运动 电子凸轮运动模式 位置时间运动模式 位置、速度和时间运动模式 直线、圆弧、螺旋线等插补运动 在运动控制器上直接运行程序 PID+速度前馈+加速度前馈 支持数字量扩展和模拟量扩展 编码器零位信号 原点信号 探针信号 设置跟随误差极限 设置输出电压饱和极限

运动控制系统总结

运动控制系统总结
• 再按照控制对象确定电流调节器的类型,按动态 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电流调节器的参数。
• 电流环设计完成后,把电流环等效成转速环(外 环)中的一个环节,再用同样的方法设计转速环 为典型II型系统。
图3-26 双闭环调速系统内环和外环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I——电流内环 n——转速外环
(3)内、外环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比较 • 外环的响应比内环慢,这是按上述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多环控
• 准确的测速时间是用所得的高频时钟脉冲个数M2 计算出来的,即 Tt M2/ f0,
• 电动机转速为
n 60 60 f0 ZTt ZM2
(2-80)
• T(M法2-测1)速时的转分速辨的率变定化义量为,时钟脉冲个数由M2变成
Q 6f0 0 6f0 0 6f0 0 Z(M 21 ) Z2 MZ2 M (M 21 )
h
3
4
5
6
7
Hale Waihona Puke 89 1052.6% 43.6% 37.6% 33.2% 29.8% 27.2% 25.0% 23.3%
tr / T 2.4 2.65 2.85 3.0 3.1 3.2 3.3 3.35
ts / T 12.15 11.65 9.55 10.45 11.30 12.25 13.25 14.20
异步电动机传递的电磁功率
Pm
3I
'2 r
Rr'
s
机械同步角速度
m1
1
np
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机械特性方程式 )
Te
Pm
m1
3np
1
Ir'2
Rr' s
1Rs
3npUs2Rr' /s

运动控制工作原理

运动控制工作原理

运动控制工作原理
运动控制是一种基于电气和机械技术的系统,旨在实现对物体的运动、位置和力量的精确控制。

它通常由电动驱动器、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通过运动控制算法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控制。

运动控制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信号采集、处理和执行。

首先,传感器被用于采集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力量等信息,这些信息会被转化成电信号并传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会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所需的控制指令。

最后,控制器会将指令传递给执行器,执行器会根据指令控制电动驱动器,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运动控制。

在运动控制的过程中,控制器通常会采用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通过不断监测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与给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及时调整控制指令。

这种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纠正运动误差,提高控制精度,并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此外,运动控制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技术和算法,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等。

位置控制是通过控制目标物体的位置来实现运动控制,速度控制是通过控制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来实现运动控制,力控制是通过控制目标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来实现运动控制。

这些控制技术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选择和调优,以实现更加精确和可靠的运动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运动控制是一种基于电气和机械技术的系统,通过
传感器采集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力量等信息,并经过控制器的处理和执行器的控制,实现对物体的精确运动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技术和算法,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参考内容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运动控制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大纲:(1) 运动控制技术概述:介绍运动控制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 运动控制系统组成: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3) 运动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包括数学建模、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

(4) 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二阶系统、PID控制器等。

(5)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学习运动控制系统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等。

(6) 电机驱动技术:介绍电机驱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直流电机驱动、交流电机驱动等。

(7) 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方法,包括参数调整、响应性能评估等。

(8)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3. 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实践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调试和优化。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灵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要求:(1) 学生应熟悉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电路理论和控制理论知识。

(2)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基础,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和调试。

(3) 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5. 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进行书面报告。

(3) 期末考试: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运动控制系统有哪些构成

运动控制系统有哪些构成

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组成包括:
1、运动控制器:用以生成轨迹点(期望输出)和闭合位置反馈环。

许多控制器也可以在内部闭合一个速度环。

运动控制器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PC-based、专用控制器、PLC。

其中PC-based运动控制器在电子、EMS等行业被广泛应用;专用控制器的代表行业是风电、光伏、机器人、成型机械等等;PLC则在橡胶、汽车、冶金等行业备受青睐。

2、驱动或放大器:用以将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常是速度或扭矩信号)转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更为先进的智能化驱动可以自身闭合位置环和速度环,以获得更精确的控制。

3、执行器:如液压泵、气缸、线性执行机或电机,用以输出运动。

4、反馈传感器:如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或霍尔效应设备等,用以反馈执行器的位置到位置控制器,以实现和位置控制环的闭合。

众多机械部件用以将执行器的运动形式转换为期望的运动形式,它包括齿轮箱、轴、滚珠丝杠、齿形带、联轴器以及线性和旋转轴承。

以上就是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

《运动控制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运动控制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1.什么是运动控制? 电力传动又称电力拖动,是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驱动生产机械的系统的总称。

运动控制系统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用以实现生产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它应用的要求。

2.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现代运动控制技术是以电动机为控制对象,以计算机和其它电子装置为控制手段,以电力电子装置为弱电控制强电的纽带,以自动控制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数字仿真或计算机辅助设计为研究和开发的工具。

3.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运动方程式:第2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晶闸管-电动机(V-M )系统的组成:纯滞后环节,一阶惯性环节。

2.V-M 系统的主要问题:由于电流波形的脉动,可能出现电流连续和断续两种情况。

3.稳态性能指标:调速范围D 和静差率s 。

D =??(1-??),额定速降??,D =????,s =????04.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静态特性、结构图?5.反馈控制规律和闭环调速系统的几个实际问题,积分控制规律和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积分控制规律:t 0n cd 1tU U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稳态精度高,动态响应快6.有静差、无静差的主要区别:比例调节器的输出只取决于输入偏差量的现状;而积分调节器的输出则包含了输入偏差量的全部历史。

比例积分放大器的结构:PI 调节器7.数字测速方法:M 法测速、T 法测速、M/T 法测速。

8.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原理:采用某种方法,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才接入电流负反馈以限制电流,而电流正常时仅有转速负反馈起作用控制转速。

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实现方法:引入比较电压,构成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9.脉宽调制:利用电力电子开关的导通与关断,将直流电压变成连续可变的电压,并通过控制脉冲宽度或周期达到变压变频的目的。

10.直流蓄电池供电的电流可反向的两象限直流斩波调速系统,已知:电源电压Us=300V,斩波器占空比为30%,电动机反电动势E=100V,在电机侧看,回路的总电阻R=1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运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控制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执行器,实现机械运动的系统。

它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下面将逐一介绍。

1. 控制器
控制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接收来自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计算出控制信号,再将信号发送给执行器。

控制器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PLC、单片机、DSP等。

2. 传感器
传感器是用来感知机械运动状态的装置,它可以将机械运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控制器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有编码器、光电开关、压力传感器等。

3. 电机
电机是运动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执行器,它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机械运动。

常见的电机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4. 驱动器
驱动器是用来控制电机运动的装置,它可以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机实现机械运动。

常见的驱动器有直流电机驱动器、交流
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驱动器等。

5. 机械结构
机械结构是运动控制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由各种机械零件组成,用来实现机械运动。

常见的机械结构有滑动轨道、旋转轴、传动装置等。

6. 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是用来与运动控制系统进行交互的装置,它可以显示机械运动状态、控制参数等信息,同时也可以接收操作者的指令。

常见的人机界面有触摸屏、键盘、鼠标等。

7. 通信接口
通信接口是用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装置,它可以将控制信号、反馈信号等信息传输给其他设备,同时也可以接收其他设备的指令。

常见的通信接口有串口、以太网口、CAN总线等。

运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传感器、电机、驱动器、机械结构、人机界面和通信接口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将它们合理地组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机械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