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翻译与解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翻译与解读上善若水01。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02,故几于道03:居善地04,心善渊05,与善仁06,言善信07,政善治08,事善能09,动善时10。
夫惟不争,故无尤矣11。
今译上善之人有水的美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利;有近乎得道圣人的品德:能随遇而安,心境沉静,施而不求报,言而有信,善治政事,做事干练,应期行动而不失天时。
只有不争名利,所以才无怨尤。
评议此章是讲人生的道德修养问题。
老子采用比喻手法,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美德比喻“上善”之人。
老子认为“上善”之人与水一样:身居卑下,能随遇而安;心境沉静,而不浮躁;施物与人,而不求回报;言而有信,能取信于民;治国有方;办事干练;行动适时。
“上善”之人,与世无争,所以没有怨尤。
老子赞扬“上善”之人有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美德,即是呼吁世人要学习“上善”之人,淳化社会风尚。
严灵峯先生对本章“居善地”七句的看法,有失妥当。
援引如下,供读者参考。
严先生说:“仁”字,傅奕本、景龙本、河上公本、邓锜本、李嘉谋本俱作“人”。
马叙伦曰:“人、仁,古通。
”疑即七十九章下文:“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诸句,因文字脱佚,仅存“与善人”三字,校者不察,又涉“言善信”一句,遂臆改“人”作“仁”。
并妄置于“心善渊”句下也。
按此“善”字七句,考与全书文例不合;盖《老子》文,凡对偶三字句,多系偶数,殊少奇数……且老氏思想,不重“仁”字。
如原第五章云:“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原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原十九章:“绝仁弃义。
”原三十八章:“失德而后仁。
”故“与善仁”句,疑为错简复出,当删。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不难看出,严先生所说,想当然成分居多,难能成立。
所谓《老子》“对偶三字句,多系偶数,殊少奇数”,而疑“与善仁”句,“为错简复出。
”这也只是自疑而已,并不等事实就是如此。
上善若水是啥意思
上善若水是啥意思
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成语详细讲解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意思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意思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第八章。
它被认为是道家哲学重要的思想之一,也被
广泛运用于不同领域。
上善,指的是高尚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
而若水,则是一个比喻,在此处指的是柔弱、顺流而下、不争不斗、适应万物,给予万物生命
和帮助。
泽被,是指润泽着万物,是一种无私的付出。
因此,“上善若水,泽被万物”意为高尚的品德与行为应该像水
一样柔软、顺流而下,不与世界争斗,而是以无私的精神润泽着万物。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能够造福于世界上
的每一个生命,帮助他们成长和茁壮发展。
这句话所传达的思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不管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我们都应该怀着无私
的精神,温柔而又刚健地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上善若水解析
“上善若水”解析“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臵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几与道矣的“几”,接近、靠近之意。
善,重点字,美好的,吉祥的,有良心的等意思。
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指“居、心、与、言、政、事、动”都应如水“善”一般——上善若水。
“居善地”不是居住在美好的地方之意,下同。
“居善地”正确理解应是:居住要随遇而安,要像水利万物而不争一般。
动善时,若理解为“行动要善于选择时间”——择时而动,那么就与“夫唯不争故无尤”唱反调了。
老子的这几个“善”用的太精炼、太滑头、太想象、太意会。
还真不容易直译。
译文:上等的、最好的义举、义行(善)就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有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处于大众所不屑之地,所以接近”道“的.本来意义了。
(所以人就应该像不争的水一样)随遇而安而居,心灵如平静之渊,给与行善也要随机而为,非刻意为之,如水般利万物而不争,(像滴水穿石一样)言而有信,为政为而无为,为事如能(能者熊属也,忍也),行动随机为善、无意不择。
(凡事)只有不争,就没有过错、灾难。
老子的“上善若水”说其实是一种养生之道,是一种处世哲学。
告诫人们人生在世,无处不以“水”为榜样。
水何德何能?老子如此崇拜水呢?水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在方是方,在圆则圆;淡而无味,糖盐咸甜;沸点则化,零下则冰;身往下游,无路则止;死水一潭,亦能滋养生灵;柔若无骨,滴水穿石;遇风则起,汹涌澎湃,奔腾咆哮,摧枯拉朽;水本清洁,被污则污,默默无言,静候沉淀;无力回天之时,同流合污何妨?静待阳光,蒸腾为云,再复为雨,清纯故我。
为或无为,毫不忸怩,利万物而不争。
于是,居住,心灵,给与,言语,为政,行动,能如水一般不争无为,随遇而安,随机而为,则万事无尤了。
世间大事,无非吃喝拉撒睡,本当如水一般,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拉的拉,该睡的睡,自然也就无虞了。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几与道矣的“几”,接近、靠近之意。
善,重点字,美好的,吉祥的,有良心的等意思。
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指“居、心、与、言、政、事、动”都应如水“善”一般——上善若水。
“居善地”不是居住在美好的地方之意,下同。
“居善地”正确理解应是:居住要随遇而安,要像水利万物而不争一般。
动善时,若理解为“行动要善于选择时间”——择时而动,那么就与“夫唯不争故无尤”唱反调了。
老子的这几个“善”用的太精炼、太滑头、太想象、太意会。
还真不容易直译。
译文:上等的、最好的义举、义行(善)就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有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处于大众所不屑之地,所以接近”道“的.本来意义了。
(所以人就应该像不争的水一样)随遇而安而居,心灵如平静之渊,给与行善也要随机而为,非刻意为之,如水般利万物而不争,(像滴水穿石一样)言而有信,为政为而无为,为事如能(能者熊属也,忍也),行动随机为善、无意不择。
(凡事)只有不争,就没有过错、灾难。
老子的“上善若水”说其实是一种养生之道,是一种处世哲学。
告诫人们人生在世,无处不以“水”为榜样。
水何德何能?老子如此崇拜水呢?水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在方是方,在圆则圆;淡而无味,糖盐咸甜;沸点则化,零下则冰;身往下游,无路则止;死水一潭,亦能滋养生灵;柔若无骨,滴水穿石;遇风则起,汹涌澎湃,奔腾咆哮,摧枯拉朽;水本清洁,被污则污,默默无言,静候沉淀;无力回天之时,同流合污何妨?静待阳光,蒸腾为云,再复为雨,清纯故我。
为或无为,毫不忸怩,利万物而不争。
于是,居住,心灵,给与,言语,为政,行动,能如水一般不争无为,随遇而安,随机而为,则万事无尤了。
世间大事,无非吃喝拉撒睡,本当如水一般,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拉的拉,该睡的睡,自然也就无虞了。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前言《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尊称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中有一段著名的句子被称为「老子河上公章句」,它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本文将详细解读这句话的内涵,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句子解析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原文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给人一种水流形象,将水的品质与道德价值联系起来。
进一步分析可得到以下解读:1.上善若水:水是一种柔软而无形的物质,具有无所不入、滋润万物的特性。
上善即高尚的善行,与水的品质相类比,表示高尚的善行应该像水一样具有柔软、善解人意的特质。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能够无私地为万物提供生命所需,而不期待回报,也不与其他物体争夺。
这句话强调了无私奉献的价值,并与传统观念中的争夺、竞争相对立。
含义解读老子河上公章句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旨在传达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奉献社会的道德观念。
以下是其深层含义的解读:1.柔弱胜刚强:水的柔软性和无形性使其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强大的包容力。
我们应该在与他人相处时,不以强凌弱,而是用柔和、宽容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2.无私奉献:水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期望和回报,它只是默默地为万物提供滋润。
我们应该学会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不计较得失。
3.和而不同:水与各种事物相融相合,但并不改变自身的本质。
我们在与他人合作时,应该保持自己的本真和独特性,同时追求和谐共处。
4.反思争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提醒我们,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成功并非唯一目标。
争夺和竞争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破坏,我们应该反思争夺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应用老子河上公章句中所述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该句子在现代社会的应用:1.领导力:在领导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向水一样以柔和、谦和的方式引导他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同时,我们应该明白领导不是一种竞争的过程,而是通过无私奉献和协作来达成。
2.个人发展: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追求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保持自己的本真和独特性。
上善若水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成语详细讲解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道德经》上善若水
学习小结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释义为上善之人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
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的就是两个字——“道”和“德”,主要思想是无为,这个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在家坐吃等死,而是以无为而无不为。
那怎么理解呢?以天地为例,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生存的,天地孕育万物,而不居功自傲,一直在默默地生养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故因其无私成就其长久。
这是一种境界,在生活节奏很快的当下,我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远胜过了对精神满足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淡化,礼乐慢慢被边缘化,这用当年孔子的话说不就是礼崩乐坏吗?其实老子早就意识到了这个情况,所以才说了“大道废有仁义”。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怎么处世呢?老子也给出了答案,我们做上善之人,勇于处下,当然这个处下也不是让人甘居末尾不求上进的意思。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本意是我们应该有理想,努力向着远大的理想前进。
是的,我们要向着理想前进,但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呢?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为而治,要学习水的精神,懂得向下。
水为什么向下呢?“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期善下之……”因为万物之根在下面,水处下才能养其根,引申一下就是说,我们做事要懂得放低姿态,这样才能知道处理事情的根本所在。
放低姿态可以处理很多事情,领导人放低姿态会给自己的人民以亲近感,人民能自然接受其统治,普通人放低姿态,因其诚意能够获得同龄人或者长者的信任,才能学习更多的处事之道。
我们惊颤能看到文章里写一名清洁工扫地,旁边过来一个人,很生气的说:“你眼瞎啊?没看见人过来吗,把握衣服弄脏了你赔得起吗?”然后那个清洁工阿姨其实是某个公司CEO乔装出来检查员工人品,当然那个骂人的人就被裁员了呗!这故事虽然充满戏剧性,但是道理很明确,俗话说“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哪怕看上去不如自己的人可能品行、道德或者经历经验上比自己丰富更多,如果愿意放低姿态去学习,那有可能获得人生信条。
关于老子哲学“上善若水”的领悟与解读
关于老子哲学“上善若水”的领悟与解读
最近,利用闲暇时刻看了中国哲学史,里面有老子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在这里,老子说到了水的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我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水纳百川,水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礼物,因为地球有了水孕育了人类,平衡了生态环境。
我们在生活中做人做事也应该是充满正能量,充满阳关,向上的心态,为人处事应该随和,像水一样柔和,宽容,大度。
无论是暴风雪雨还是人生逆境,都应该用宽大的心态处理它。
对当今世人来讲,老子讲的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样要求实在太难、太苛刻了。
不过可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典范,完善的人格也应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
我们做事做人当如水,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地方,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尽其所能地贡献力量帮助别人,而不要与人争功争名利。
道德经赏析第八章上善若水
道德经赏析第八章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è),故几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原来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
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最高的智慧就如同水这种能生万物,同时也能毁灭万物的自然力量,通过疏导、引导、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它所有有利的能量,那么自然界和人类就可以达到平衡的目的了如果一个人或一个集体能将自己放在一个智慧或说是明智的位置,将心放在一个明智而对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洞察力和为他人着想的位置,对人能以合适与体贴的态度,说话能有实际的信用,管理事物能中道而行,做事能多动脑子考虑周全、量力而行,有什么计划能够审时度世,那只有平衡的世界了,哪还有什么因为不平衡而起的争端呢?如果真能这样就没有什么值得痛苦和相互伤害的了。
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二、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首先我们来看第8章上善若水,说起上善若水,大家耳熟能详,QQ好友、微信好友不止一个叫上善若水的,如果不备注真名,还真分不清谁是谁了,而《上善若水》的书法作品比比皆是,那么问题来了,“上善若水”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呢?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经》第8章,探个究竟吧。
【句释】 1、上善若水。
善:一种解释为“品性、良善”,“上善”是“至高无上的善”。
还有一种解释是“善于”的意思,“上善”指的是最佳的行为选择,也就是最善于做什么,是行为选择的利与弊,而不是行为的善与恶,老子在这里讲的是智慧,是行为学,而不单纯是道德。
“善”在《道德经》中出现49次。
大多都是“善于”的意思,指智慧的行为。
若:像。
句意:最佳的行为选择就像水一样。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处:停留、居住之意。
几:接近。
句意: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善:善于。
渊:深的意思。
与:与人交往。
仁:真诚友爱。
句意:居住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友爱,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4、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过失。
句意:正因为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
【译文】最佳的行为选择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
因此,最佳的行为选择就像水一样,居住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友爱,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像水那样不争,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这句话源于《老子》,出自“道德经”中的第六十四章:“水之长也,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句话一般被解读为:我
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像水一样,不论强弱,无动于衷,善良而谦恭,
以此来超越对立,化解冲突。
上善若水这句话最初指的是水的特性,可以看成对水的形象描述。
它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水从不急不忙,但是却有着无穷的力量,它没
有意识到弱小、不够强大,没有惧怕抗争和反抗,它只是主宰着自己
的如来,在必要时可以淹没一切,但也可以在柔和的天气中流淌,无
声无息地前行。
水有之所以能够赢而不战,而能够随波逐流而不忘自
我的特性,其实也正是老子所强调的“无为”的道理。
在实践中,“上善若水”也是一种修养,有助于人们放下心中的
过分自负,谦虚谨慎,获得自我安定、低调去应付现实,避免在人生
道路上受阻与挫折,从而实现自我增值和进取心,把握生命的真谛。
上善若水一句话说明了水的高贵性格,应在人际关系中超越对立、化解冲突,真正做到与众不同。
它告诉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又要学会宽容,以善良的心调和争执。
我们要懂得做到柔软的外表,
坚定的内心,学习水的柔韧性,行动谨慎,担负责任,与人为善,勇
于承担,冷静处理,量力而行,实现平衡。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是一句中国传统的谚语,出自《老子》老子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仁者的心态像水,水能够有效地帮助万物,但又不引起任何冲突,即便处在不被赞同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完美的体现了“道”的精神。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主要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尽自己所能去助人的
好人,像水一样温和、柔顺,虽然我们处境不好,但我们要体现出去
和平,不论身处何方都应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
“上善若水”有另外一个更浅显的含义,就是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学会宽容,不能总是妄自菲薄,遇到困难,要像水一样,退而不逃,
自问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总之,“上善若水”的全句解读是,任何时候都要像水一样,和
蔼可亲、宽容大度,它提醒我们以平淡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一切,尤
其是面对困境,要学会宽容,坚决不放弃,再努力去办法。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_道德经的意思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_道德经的意思“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上善若水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
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
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翻译】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引语】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
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
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
(完整版)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解读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解读: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
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
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道德经》第08章:上善若水,水...
《道德经》第08章:上善若水,水...【原文】上善若水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jī)于道③。
居善地④,心善渊⑤,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⑦。
【注释】①上善:最高等的善。
若:像。
②处:停留、居住之意。
③几(ji:一声):作“接近”解。
④地:低下、卑下的意思。
⑤渊:深的意思。
⑥正:行政的意思。
⑦尤:怨咎。
【译文】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
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按近于“道”。
上善的人总是甘居卑下的环境,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可亲,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
【导读】圣人之所以能“无尤”,是因为他们“不争”。
圣人的品格就像水那样,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泽被万物却不居功自傲。
他们的居所、思想、行为、言论、治理天下的理念,无不透着这种如水般的智慧。
【解析】在上一章里,老子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德之人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样:一是柔,二是居于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丽不与之争。
具备理想人格的人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之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而不会与他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上善若水”,上为至高,只有至高的东西才叫上;水的德行最高,虽然它的构成简单,但它是自然界里的生命之源。
上善若水,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具有善性的人就像水一样,老子这是要人们学习水“柔弱处下”的德行。
那么,水的德行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最柔弱最具善性的东西,它具有宽广包容的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是无声无息的。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意思《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咱们经常听到“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可它到底啥意思呢?其实啊,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良就像水一样。
水滋润着世间万物,却从不跟谁争个高低。
就拿咱们生活中的事儿来说吧。
比如说在一个班级里,有个同学学习特别好,还特别热心肠。
每次有同学问他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从不嫌烦,也不炫耀自己懂得多。
这就像水一样,默默地滋养着周围的人。
再比如说,在一个社区里,有位志愿者大爷,天天义务打扫卫生,不管刮风下雨,从来没抱怨过,也不图啥回报。
他就像那无声的水,为大家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还有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拼命救治病人,不图名不图利,只为了让大家都能健康。
这不也是“上善若水”的体现吗?所以啊,咱们都应该学学水的品德,多为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别老想着争这争那。
这样,咱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美好。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山。
半路上,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了。
大家都很着急,这时候,平时不太起眼的小明站了出来,他拿出自己的手帕,帮小伙伴包扎伤口,还一直安慰他。
一路上,小明都照顾着受伤的小伙伴,没有一句怨言。
这让我想到了水,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
还有啊,我家楼下有个卖早餐的阿姨。
每天早上,她都早早地出摊,做的早餐又好吃又便宜。
有时候,有人忘了带钱,她也笑着说没关系。
她就像水一样,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和方便。
咱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在马路上扶老人过马路的好心人。
他们都是像水一样善良的人。
咱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个善良的人,不争不抢,多为别人考虑。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听起来挺深奥,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
水啊,它能让花草树木长得茂盛,能让小鱼小虾欢快地游来游去,可它从来不说自己有多了不起。
就像我们村里的王奶奶,她自己日子过得挺紧巴,可看到隔壁的小孩子没衣服穿,就把自己做的新衣服送过去。
上善若水,下一句是啥
上善若水,下一句是啥
问:上善若水,下一句是啥?
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释:语出《老子道德经》,整段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整段翻译: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这句话出自《老子》,本义为“善若水,柔弱克刚”。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的精神追求和人生观念,也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被称为“柔胜刚”之说,旨在教导人们用软柔的方式来面对一切困难,从而实现更大的智慧和成功。
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它不仅表达了老子对柔弱克刚的理论,也是他看待人生的态度。
老子认为,当我们遇到困境或挑战时,以柔克刚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是智慧、智者所追求的,而暴力、强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老子用“上善若水”这句话来警醒我们,要明白一件事:一切都是渐变的,生活不是一个绝对的考验,而是一个无限的机会。
当你对事物采取柔软的态度,愿意去充分了解和理解它时,才能真正面对挑战,而不是一味地僵化,使得一切变得艰难而痛苦。
此外,这句话还蕴含着一种理念,即水的流动比硬物更加容易,这也体现了拥有忍耐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耐心是一个人能够解决问题并保持积极态度的基础,只有在挫折和挑战面前拥有耐心才能坚持到最后。
因此,如果你想获得成功,那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你必须采取柔顺的态度,像水一样,用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综上所述,老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不仅仅是柔弱克刚的哲学观点,而且也是一种人生观:要学会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采取柔顺、慈悲的态度,像水一样,像水一样地流淌,以实现积极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