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课件
养成亲社会行为
思考:1、小华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 2、小华在疫情前后为传递爱心付出了许多努力,是否值得?如果 不值得,他失去了什么?如果值得,小华收获了什么? 值得。他培养了爱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3、小华为传递爱心做了许多事情,这告诉我们今后在传递爱心方 面应该怎么做? 多多关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投入得到具体的实践中帮 助他人,服务社会
生物人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
社会人
(2)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
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
会和他人的行为。
表现
谦让
分享
帮助 他人
关心社 会发展
养成亲社会行为 初中生小华的家乡因暴雨而受灾,当地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前来抢险, 在泥水中奋战18个小时围堵圩堤。面对消防的无私奉献小华深受感动。于 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小华开始给消防官兵送煮好的鸡蛋;组织群众帮忙 装沙袋。疫情结束后,小华决定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人。在生活中,他 积极为班级贡献,扶老人过马路。还会关注社会新闻,利用零花钱为偏远 地区的小朋友捐图书。他的这些行为深受肯定,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他还 和同学们创立了小小爱心服务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制定更好的规划,努 力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事后被问辛苦吗,小华微笑回答:不辛苦,既可 以帮助别人,也可以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很有意义。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社会化过程
自然人
父母的抚育 知识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社会的关爱
社会人
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名师课件
新课学习
几个同学的学农日记分享
“参加这次学农活动,虽
然很辛苦,但也让我认识到做任 何事情,要想做好都要付出艰辛 的努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 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不付出努
力,只想获得回报,无异于是等
着天上掉馅饼。”
新课学习
思考:学校为什么要组 织类似于学农活动的社会实 践活动。意义是什么?你参 加此类活动吗?说一说你的
新课学习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 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
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
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 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
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
格的社会成员。
仔细观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
新课学习
我们使用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社会上的哪些职 业或行业发生联系?
新课学习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 抚养 ,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 玛拉,小的叫阿玛拉。第二年阿玛 拉死了,而卡玛拉也只活了九年。
狼孩儿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图为狼孩儿—姐姐卡玛拉 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
新课学习
“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 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 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 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 离了人 类的集体 生活就形成不了 人所固有的特点。
两岁。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例“狼孩儿”。
新课学习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
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 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用牙齿
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 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勉强地学 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大 概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优质课件
相互宽容对方的缺点,乃是通向天堂之门。
(英国诗人 布莱克.W.)
关键点拨
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 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 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 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 社会行为。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
社会化
•1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2021/10/222021/10/222021/10/22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2021年10月 2021/10/222021/10/222021/10/2210/22/2021 •1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2021/10/222021/10/22October 22, 2021 •19、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22021/10/222021/10/222021/10/22
(2)亲社会行为在 人际交往 和 社会实践 中养成。 (3)我们只有主动 关心 社会,积极 融入 社会, 倾力 奉献 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社会中成长》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衣
食
住
行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 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 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 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 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 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 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了解社会,亲近社会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社会化
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 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作为现代的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接收过快递,2020年我国快递量累计 833.6亿件,快递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亲爱的少年
风
家
声
事
雨
国
声
事
读
天
书
下
声
事
声
事
声
事
入
关
耳
心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我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 ) A.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B.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C.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D.脱离社会,独立生活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你知道快递是怎么 到自己的手中吗?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2)观看视频,绘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优质教学课件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 分享 帮助他人 关心社会发展
探究与分享
社会体验
志愿服务
➢ 结合图片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 身于社会实践。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 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 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 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 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
➢ 你是否有与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 你的付出和收获。
打扫卫生
主动让座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的 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能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社会经 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付 出的快乐与收获的欣喜。
父母
同学
老师
法律
2、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
的过程?P7
(1)途径 :
父母的抚育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社会的关爱
国家的培养
父母 同伴
老师
社会 国家
(2)表现 :
(3)结果 :
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探究与分享
教材7页
衣
食
住
行
思考:学校为什么要组织类似于学农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意义是什么?你参加此类活动吗?说一说你的收获。
养成亲社会行为
1.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 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 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优质教学课件
笔记区
养成亲 社会行 为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 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本课小结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在社会课堂
中成长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在社会中成长
思考一:狼孩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多个单词。
提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3 探究一:个人离不开社会
对比“狼孩”的故事,想一想,你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哪些成长?通过什么方式 获得的?
父母的抚育
同伴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 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老师的教诲 社会的关爱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 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第二目
养成亲社会
行为 02
3 探究二:亲社会行为含义
一路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பைடு நூலகம்
路边行人围观并发表感慨。
“这是谁呀?”
“真是太可怜了!”
“这人好象不行了哦!”
“身体不好,还出来混,真是自找倒霉呀!”
“我以后可要注意了!”
这路人慢慢的动了几下,痛苦的结束了人生 。 由于没有报警,也没有打120,致使这个病人错过
A.不同角色都承担着相同责任 B.这是弘扬爱岗敬业精神的要求
D
C.服务社会,能够体现人生价值
D.养成亲社会行为,需要努力学习
4 本课小测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青少年,要体验认识新生活,
应做到( ) ①适应社会变化,积极融入社会
B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优秀教案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知识目标: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反思评价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1.重点:(1)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掌握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
2.难点:在生活和学习中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白方礼》。
【内容简介】白方礼,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
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
蹬三轮车近20年,35万元善款,圆了300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视频中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
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太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创设情境,亲切自然而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什么是社会化?2.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中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学课件
①他们乐于助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他们服务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③他们急人所急,为的是赢得他人的赞许和肯定
④他们热心公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收获了哪些知识呢?
下课了!
•你的收获感有多大,我的满足感就有多强烈!
1.2 在社会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父母的抚育 老师的教诲 国家的培养 父母 同伴 老师 社会 国家 同伴的帮助 社会的关爱
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 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 社 会 化”
含义
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 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 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 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 社 会 化 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同学学唱歌,她又改学唱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出题4 / 5
选择你的答案进入下一题
4.武汉封城期间,5名来自不同行业的热心武汉人自发组成“W大武汉紧急救援 队”,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医院的待产孕妇,在他们的帮助下,有23位武汉留 守孕妇顺利到医院生产,无一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对5名热心人的行为下列评价 正确的是( )
成
长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拓展作业:我与社会
请你从自己生活的小区入手,调查一下各方面情况, 看看还存在哪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自己能够为 解决这些问题做些什么?
我发现的问题:__例如:垃圾分类执行不到位 我提出的建议:__加大宣传力度,提出惩戒 我能做的事情:__从自身做起,周末做义工分类
《在社会中成长》课件 2022年人教部编版道法课件
梦想的特点
Ø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Ø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 国梦密不可分。
中国梦
点击图片播放
目标导学二: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与现实
05 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
实中开花
04
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
03 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 方向
(German Philosopher)
道德是个人心目中的群居本能。
(德国哲学家 尼采.F.)
Mutual forgiveness of each vice, such are the gates of Paradise.
(William Black, British poet)
相互宽容对方的缺点,乃是通向天堂之门。
3.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材料一 海伦·凯勒有这样的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 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 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 弗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 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 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 梦想还有意义吗?
朗诵《我为少男少女 们歌曲歌唱》
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梦想的重要性
Ø 有梦想,就有希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的 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Ø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 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 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拴拴与羊为 伴6年多照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PPT优品课件(优品)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________的社方会方面面发生着 千丝万缕的________。人联的_系___________也生离存不和开发社展会,每 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________支持和__物__质____滋养。
精神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03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
01
怎样理解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新知先学
1.怎样理解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___社__会__化_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 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________不断丰富,知能识力不断提高, ______________不断增强规,则__意__识________日渐养成,我们逐步
社会大课堂是北京市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几 年来,北京市的社会大课堂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课内外、校内外 有机结合的育人环境,为广大师生打开了广阔的学习实践天地。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问题探究
(1)这位校长的话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启迪?
[答案]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通过社会大课堂,我们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合 格的社会成员。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 滋养。
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
(3)社会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吗?为什么?
[答案]社会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 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 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在社会中成长)教育教学课件
你听说过吗?
1920年10月,一 位印度传教士辛格 (Singh,丄A. L.)在 印度加尔各答的丛 林中发现两个狼哺 育的女孩。 大的女孩约8岁, 小的1岁半左右。 据推测,她们是在 半岁左右时被母狼 带到洞里去的。
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 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 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 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 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的怪声。
针对训练
3.亲近社会必须养成亲社会行为,包括 ( A)
①自觉维护社会、服务社会 ②克服“看客”心态
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④遵守公德和社会秩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爱护环境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其行为(A )
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有利于塑造 健康的人格 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④有利 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在社 会 课 堂 中成长
一
“我”的成长
父母的抚育
老师的教诲
国家的培养
父
同老社
国
母
伴师会
家
同伴的帮助
社会的关爱
1.为什么要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 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 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 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 会成员。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在社会中成长》
观点分析:
A有一些人认为他不需要社会
B有一些人认为社会离他很远
小结:亲近社会就是要我们主动了解社会的两面性,主动谦让,分享,关心帮助他人,主动关注社会发展。
(三)主动服务、奉献社会一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展示图片一奇迹火神山,一个多月抗战疫情成功的背后...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册
八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
难点名称
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奉献社会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学生要在把握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奥亲近社会,服务、奉献社会,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和把握好这层关系。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思考:说说你会如何主动服务、奉献社会?
作为青少年,我们讲到奉献并不是一定要牺牲自我,一件微小的事也可以谈及奉献,不要小看一件小
如果每个青少年都能在小事上为社会尽一份力■,那一股股力■聚集起来可是很庞大的,这次疫情的种种奇迹就可以证明奇迹是靠每一个人主动服务、奉献社会的这股力・造就的,我们不如把它称之为社会之爱。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视频观看:平凡与伟大一向他们致敬
展示内容为社会服务奉献的事迹。
思考:这些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他们是被迫无奈才做这些的吗?
小结:服务、奉献社会是主动的。你愿意为一件事情或一个人服务、奉献自我是在你足够信任和了解
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也是如此,我们首要做的就是主动了解它,亲近它。
(四)情感提升
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理解奉献、服务社会的前提是主动亲近社会,了解社会。上到这里,同学们现在可以来说说你会如何亲近社会、服务、奉献社会?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优质课件教学设计(部编版)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说故事并思考
(1)你还记得鲁滨逊漂流到岛上做了什么吗?
(2)你认为鲁滨逊是真的脱离了社会而存活下来的吗?
分享、思考。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情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出关键词亲社会。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观看视频并思考
(1)你认为志愿者活动的给她的人生带来了什么?
(2)你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一段怎样的历程?
2、观看视频并理解
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3、想一想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都来自哪里?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什么?
4、知识小结: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成长是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设置思考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感受人生选择与收获,在思想交流中得到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梳理
讲述
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分享、交流
讨论、分享
阅读、思考、分析、归纳
回归生活讨论、归纳
通过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以及感受,引导学生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社会生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明白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借助林万东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的我们自身的选择对我们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将自身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过渡到“养成亲社会行为”。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在社会交注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课件
食品的生产过程
插秧
收获
食品加工
书的生产过程
① 伐木
② 纸浆生产
③ 成品纸 ④ 创作
⑧ 成品书
⑦ 装订
⑥ 印刷
⑤ 编辑
服装的生产过程 摘棉花
纺纱
织布
加工服装
结合下图,说一说:食物、学习用品、衣服和电视机 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它们分别满足了我们的什么需求?
物质 支持
精神 滋养
“我们吃别人种的 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 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 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 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 传授给我们的……”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小城发现了“狼 孩”,他们被取名为卡玛拉和阿玛拉。
据记载,阿玛拉约两岁时被发现,于第二年死去;卡玛拉七八岁时被 发现,一直活到16岁左右。刚被发现时,他们的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 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 吃饱就睡,不吃素食,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 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经过教化后,他们也很难适应人类的生活方 式,卡玛拉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4年内只学会6 个词,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在最后的3年中,卡玛拉终 于学会在晚上睡觉,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 迈进时,她死去了。据估计,卡玛拉死时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朋友关系
交警和路人 关系
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父母的抚育
老师的教诲
朋友的帮助
社会的关爱
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 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做一个有没有养宠物的小调查,提问:如果有人说你是动物,你能接受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的生物性、社会性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社会化的问题,导入新课讲解。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点拨: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进化。
二、新课讲授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一: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人的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并播放“盘点那些被动物养大的人”视屏,从反面验证人的社会化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教师点拨: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二:教师出示图片,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物品的功能?结合鲁滨逊的故事,提出问题:鲁滨逊能够生存与社会有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社会话题的讨论,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教师点拨: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三: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认识亲社会行为含义,为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教师引导:我们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活动四:结合学生参与的研学活动图片谈收获,谈谈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和认知,切实认识到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培养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任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活动五:教师出示一系列学生可以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教师点拨: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活动六:教师出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公益活动广告,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成功人物学习?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公益活动的探究,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培养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板书设计:
二、在社会中成长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2)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
(3)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教学反思:
《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
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与人为善、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提倡多样化教学,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注意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