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论文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5篇
关于⼼理健康的论⽂3000字5篇⼼理健康教育是提⾼公民健康和健康⽣活⽔平的有效措施,为帮助居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为习惯和⽣活⽅式,改善环境,降低危险因素,促进⼈们的健康⽔平不断提⾼。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关于⼼理健康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理健康的论⽂篇1摘要:当前⼤学⽣⼼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泛关注,⼤学⽣群体的⼼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
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学⽣⼼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学⽣⼼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学⽣⼼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建议。
关键词:⼤学⽣⼼理健康⼼理问题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益充裕,⼈们关⼼的焦点从传统的⾐⾷住⾏等⽣理需求逐步转向对⼈的⼼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上来。
尤其是对不管是⽣理还是⼼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学⽣来说,个⼈⾓⾊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学⽣群体的⼼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益得到社会的⼴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学⽣⼼理问题的进⾏的抽样调查显⽰,被调查的12.6万⼤学⽣中,近五分之⼀的⼤学⽣存在着各种程度的⼼理问题,这些⼼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学⽣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卑感强、⼈格丧失、⼼理承受能⼒弱、⼈际交往障碍等⽅⾯上。
这也是影响当代⼤学⽣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
当代⼤学⽣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学⽣群体的⼼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学⽣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
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学⽣⼼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学⽣⼼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学⽣⼼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建议。
⼀、⼤学⽣⼼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环境巨变引起⼼理不适应现在⼤学⽣多出⾝于独⾝⼦⼥群体,⾃理能⼒较差,缺乏独⽴⽣活的能⼒。
⼀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全⽅位照顾的环境进⼊到⼤学,⼀切⽣活起居皆要开始⾃⾏处理。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论文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论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都保持平衡和健康的状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群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将探讨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对心理健康定义的认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通常与其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些大学生认为当他们没有遭受严重的心理问题时,他们就是心理健康的。
另一些大学生将心理健康等同于身体健康,认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拥有心理健康。
然而,心理健康远不止于此。
心理健康应包括积极的心理状态、灵活应对压力的能力、良好的社交关系以及合理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明确这一定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交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因此,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至关重要。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帮助。
学校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多样化,常见的有焦虑、抑郁、情绪波动、人际关系困扰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焦虑是指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事件的过度忧虑,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学业、就业等压力,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抑郁是一种持续的情绪低落和对生活失去兴趣的状态,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惑时更容易陷入抑郁。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1. 提倡积极心态:大学生应培养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心理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学论文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8.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9.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10.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11.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12.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2]。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标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 1、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1]总而言之,健康的心理就是做出正常思维,行为标准,人性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心理健康论文正确认识并保护自己
心理健康论文正确认识并保护自己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并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1.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功能。
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使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作出正确认识,并且能够适应各种生活事件和压力。
心理健康不仅包括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认知,也包括对他人情绪和感受的关注和理解。
2. 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独特的。
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人们应该学会观察自己的心理状态,例如情绪的波动、压力源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方式等。
通过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3.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在于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许多心理健康问题起初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对待,它们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更严重的问题,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4. 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建议,供人们参考:4.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应该注意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人们维持平衡的心理状态。
4.2 学会管理压力压力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源头之一。
人们应该学会适当地管理压力。
可以通过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和舒缓压力的方式来减轻压力,例如运动、冥想和社交活动等。
4.3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应该与亲友保持联系,关心他人并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缓解负面情绪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4.4 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在面对较大的心理压力和问题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精选
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精选(2)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篇三:《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摘要:本论文主要注重介绍心里健康标准的基本定义,心理健康的基本认识,什么是异常心理,对于出现异常心理时该进行何种治疗,以及对于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相关意见。
通过相关的基本介绍让大家对心理健康有所了解,以及引起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关键字: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认识,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健康标准的定义: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健康的基本认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智力正常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作文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作文篇1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许多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利于青少年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
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
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
青少年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
关于⼼理健康的论⽂⼼理健康是指⼼理的各个⽅⾯及活动过程处于⼀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家庭的教养⽅式,对⼼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
⼼理健康突出在社交、⽣产、⽣活上能与其他⼈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活中发⽣的各种情况。
关于⼼理健康的论⽂1 ⼈⼀⽣中,每进⼊⼀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盾。
⼈类成长智慧启⽰我们:成长中的⽭盾,正是推动我们进⾏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的⼒量。
本篇将择要介绍⼤学⽣⼼理健康的⼀般问题。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正确的健康观、⼈⽣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化与⾃我的⽅法,学会有效筹划⾃已的⼤学⽣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态、顽强的意志⾛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平的整体发展,⼈们的物质⽣活⽔平迅速提⾼,⼈们在追求⾝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理健康,作为天⼦骄⼦的⼤学⽣也不例外。
现今的⼤学⽣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活⽅式,充滿着⾊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临着新的⼼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的第⼀财富。
对作为天⼦娇⼦的⼤学⽣来说,⼼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活快乐的基础。
⼼理健康是由⼼理卫⽣的概念延伸过来的。
⼼理健康通常是指⼀种积极的⼼理状态,⼼理卫⽣则是指⼀切维护⼼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理健康的学问。
⼼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际关系、良好的⼈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理⾏为等。
⼼理键康与⼀个⼈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
⼼理健康是⼤学⽣成才的基础。
⼀、⼤学⽣⼼理健康的标准: ⼼理健康⽔平的评定,⼀般参照四个标准:经验标准,即当事⼈按照⾃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已的健康,研究者凭⾃已的经验对当事⼈⼼理健康进⾏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多数⼈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是否适应常态⽽进⾏⼼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量正常⼼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个常模,把当事⼈的⼼理与常模进⾏⽐较; ⾃⾝⾏为标准,每个⼈以往⽣活中形成稳定的⾏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800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800大学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良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和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压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课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学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导致很多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困扰。
由于交往圈子扩大、人际关系复杂化,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友情、爱情等方面的问题,容易造成心理压力。
再次,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处于身份转变的时期,容易迷茫、矛盾重重,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存在困惑。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相对不足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心理咨询服务相对薄弱,很多大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应对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提供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学校和家长要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可以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心理发展情况,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健康心理学论文篇一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出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较为成熟、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人类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潜能等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观念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该过程中挖掘个体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幸福感受的各种因素。
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优点和价值,主张用积极的理念审视人的潜力与价值,使人的积极品质得到培养,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发,人格优势和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它以关怀全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素,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
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具有规范作用,它指导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增进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预防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学生的各种外显和潜隐的积极体验,并在实践中扩展和深化这些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3篇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第一篇: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没有异常表现,即个体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是人的整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不仅与个人的幸福感、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承担、能力发挥、事业和财富的创造密切相关。
失去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幸福、社会交往和晋升,同时还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甚至严重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心理健康的社会水平是评价一个社会文明建设水平和社会心态的重要标志。
一个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社会,通常具有较良好的社会秩序、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平和较低的社会矛盾,是一个具有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每个人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积极的心理保健与干预,更好地维护和提高个人和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第二篇: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人们通常将其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方面,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基本素质如遗传、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性格、认知风格、自尊心、社交能力和情感状态等。
因为这些因素是与个体本身的生理或心理素质相关的,它们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基础性的影响,也是更为稳定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方面,包括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如家庭关系、工作环境、生活压力、社会支持、文化传统等。
这些因素相对于个体因素来说较为灵活和可变化,它们能通过合适的干预和改变而具有更明显的调整和影响作用。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都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的内在素质决定了能否应对压力的能力和程度。
而环境因素则是压力发生时的“触发器”,可以对个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平衡和稳定,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和自信。
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许多人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平衡和稳定。
当我们的心理状态良好时,我们能够处理和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状况。
同时,心理健康是和生理健康不可分割的。
当我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时,我们的身体也会受到影响。
心理健康不同于心理疾病。
虽然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心理健康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罹患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需要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而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和寻求支持来缓解。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保持心理健康。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锻炼身体锻炼身体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锻炼,我们能够释放焦虑、压力和紧张情绪,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每周至少进行三次30分钟的间歇训练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
2、保持社交关系人是社交动物,我们需要和他人建立联系和交往。
保持好的社交关系对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我们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和同事聊天或进行某种共同活动来保持社交联系。
这有助于减轻孤独、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3、学习新技能和爱好学习新技能和爱好可以让我们保持活跃,同时也能提高自信。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妨碍我们前进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压力。
4、采取积极的管理策略采取积极的管理策略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采取积极的管理策略:•设立目标和计划,并制定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这有助于提高自信和积极性;•学会放松和冥想技巧,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压力和调节情绪;•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这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
5、寻求帮助和支持当我们无法自己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应该寻求帮助和支持。
有关于2019论心理健康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
有关于2019论心理健康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2019论心理健康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关于2019论心理健康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一)所谓青春期就是泛指10-20岁的青少年,这一段时期都是人的发育第二高峰期,我们的身高会不断增加,并且在身体上也会有一些变化。
但这些都是身体上的变化,而家长则恰恰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变化。
心理变化是什么?其实,心理变化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变化,因此家长也不易察觉,但是只要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在青春期的变化,比较常见的有:焦躁、抑郁、喜欢和异性接触、内向、易怒……笔者今天主要围绕三点来描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早恋问题早恋问题恐怕是青春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在孩子一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开始如临大敌,开始不断关注孩子的社交,有没有和女生有过激的行为……家长的担心其实并非没有道理,毕竟他们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人,都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但是如果过分干预就会导致适得其反。
青春期早恋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体内的雄性激素(荷尔蒙)就开始飞快的增加,从而导致对女生有一种本能的青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笔者所处的班级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比如一个女的和一个男的只要稍稍靠近一点,全班就会开始沸腾起来,然后流言蜚语就开始四起。
而一些男生却是也对一些女生有好感,而班级同学的这些呼叫声,就会导致正常的同学交涉都无法进行下去。
班级同学的流言蜚语是一方面,更大的压力来源于家长,一旦步入青春期,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不要早恋!学习重要!”但是,这样反而会引发孩子在青春期的“禁果效应”就是和你对着干,因此,家长教育也要适当。
孩子在青春期产生心理上的变化,非常正常,但是早恋事情就严重了,为此,笔者总结了早恋会带来的几个坏处:(一)因为孩子在青春期对于男欢女爱的了解非常的肤浅,如果爱上了一个异性内心就会进入纠结状态,不知道是和她表白好还是不表白好。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3篇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第一篇: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处于正常、稳定、平衡和积极向上的状态。
它是人的正常心理状态的表现,也是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和心理稳定的表现。
心理健康包括思维、感情、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因素。
具体表现为感觉愉悦、情绪稳定、思维清晰、适应能力强、自我肯定等。
心理健康是人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状态。
它既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也与人的精神和社交能力息息相关,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健康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它是独立于身体健康的一种状态,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保持和提高,如运动、音乐、社交活动、良好的家庭和工作环境、心理咨询等。
心理健康不单是个体的问题,也是社会整体的问题。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会直接影响周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因此,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多个维度考虑,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1. 情绪调节能力:指个体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情绪做出适当的调节,避免消极情绪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2. 适应性:指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会受到压力等因素的负面影响,而发生情绪失控等问题。
表现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乃至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3. 知情/认知:指个体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推理的能力,能够判断、辨别信息的准确程度。
4. 社会支持:指在心理困境中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包括精神上的、物质上的等,能够使个体重建信心,从而能够更好的活在当下。
5. 自我认知能力:指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因素和行为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分析、梳理和调整。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涉及到个体和社会的互动,人际关系,安全感等因素。
只有在各方面得以充分考虑和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
第三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做法:1. 积极面对生活:不管生活中出现什么困难和挫折,要寻找积极的方式和方法去面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
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论及心理健康标准,必须首先从心理健康概念上进行把握,这样才能获得科学性认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篇一《心理健康标准的争论与整合》摘要: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本文首先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复杂性和学术界存在的争论进行了概述,然后以儒家的“大人”、“君子”、“小人”的人格等级划分等思想为启发,在将分歧和争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以心理健康指数和心理健康结构图来补充心理健康标准,以更灵活地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督导,更全面地发挥心理健康“安其不安,医心和心理治疗;安其所安,安心和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和心性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标准;争论;整合“心理健康――新认识,新希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度卫生报告的主题,报告指出:“心理健康――被忽视得太久了,它是个体、社会和国家健康的关键因素,必须被赋予新的认识。
”我国正处在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时期。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面临许多心理压力与危机,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然成为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因为心理健康表的制定,心理健康的诊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等,无一不建立在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之上。
让我们打开眼界,看一看前人对这个既令人困惑又令人迷醉的问题提出的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见地。
一、心理健康概念论及心理健康标准,必须首先从心理健康概念上进行把握,这样才能获得科学性认识。
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年)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健康心理学论文2篇
健康心理学论文健康心理学论文第一篇: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摘要:健康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心理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本论文旨在介绍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期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心理健康、研究方法、应用一、引言健康心理学是指研究心理对个体健康和疾病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心理健康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健康心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本篇论文将介绍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二、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的健康状态,包括积极情绪、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评估常常通过量表和问卷进行。
2.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和心理干预三个方面。
研究者通过探索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疾病的成因、预防与干预等方面来加深对健康心理学的了解。
三、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健康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特定的干预或观察,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照组来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 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是健康心理学中常用的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来了解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相关因素。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 个案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个体或小群体的方法,通过详细描述和分析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经历和行为,来探索个体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因素和健康问题。
个案研究常常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
四、健康心理学的应用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护理、心理咨询等领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医学领域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论文一、心理健康的定义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
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一) 性格分析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
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
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
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
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
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
浅论心理健康论文
浅论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自身的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之间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视,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出现“精神分裂”、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性的关注点和热点问题。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人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过度的情感波动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
例如,常见的抑郁症状是压抑心情导致的食欲减弱、失眠、萎靡不振等生理现象,容易导致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出现异常,这样的长期摧残会对身体产生无法逆转的伤害。
同时,心理健康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无忧无虑地投入到各种生产活动之中并获取有效回报。
心理健康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社会各种复杂的环境,并开发潜能提升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如何维持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基础。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正常的睡眠、饮食、锻炼等基本需求。
乐观积极的心态也对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要学会接纳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问题,以此维持良好的生活心态。
除此之外,及时寻求心理健康医护专业人员的支持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经常面对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可以独立解决的,也有可能受到心理影响和精神因素的影响。
这时候,及时咨询心理或者精神科医生,接受其他专业的治疗就可以缓解问题并且避免问题恶化。
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发现一些大型的社会事件和长期的心理压力可以奠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陨落”。
例如,身处大城市中任何一个个体的内心都会感到内向和恐惧,“爱情自由和机会平等”这些诉求都在个人的内心中建立了某些基本的屏障。
当然,在某些公开事件中,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事件被大型社交媒体广泛转发,这时的个体可能会感到种种的顾虑和恐惧,从而各种心理问题便随之滋生。
例如,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间,“新型肺炎”这个患者疾病突出的关键词被大量转发,许多人产生种种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恐惧、担忧和绝望感是其中常见的问题,这时帮助他们稳定内心和发泄对话是不可缺少的。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良好状态,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拥有积极的情感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对个体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的保持和提升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个体积极主动地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个体应该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乐观的人更容易应对挫折和困难,更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个体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扰和挑战,个体需要学会通过适当的方法来缓解和排解压力,保持稳定的情绪。
例如,可以通过运动、放松和休息来缓解压力,通过与亲友交流和倾诉来释放情绪。
此外,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个体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来减轻孤独感和压力,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除了个体的努力之外,社会和环境的支持也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至关重要。
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此外,社会还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减少个体面临的不利因素和困扰。
例如,建设愉快、和谐和有积极氛围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人性化的制度,为个体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个体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个体应该培养积极态度、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
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推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个体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通过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共同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享受更加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理概述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1)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只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前提,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依赖于客观现实。
因此,心理的产生必须具备脑与客观现实两个条件。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主观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带有主体自身特点的反映。
对同样的客观现实,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往往反映各不相同。
能动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
它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即意识)的主要特点。
人有意识,能自觉确立目的,制定计划,调节行动,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达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
2、人的心理现象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等统称为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成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
按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与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的实现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个性心理(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由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稳定地贯穿在他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预测他在某种情境中的表现。
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世界观,他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二、科学的健康观念关于健康内涵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那种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就是等于健康的观念正在被一种“立体健康观”所替代,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
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WH 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并进一步指出健康的新概念:(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6)体重得当,身材匀称;(7)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8)头发有光泽,无头屑;(9)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当人的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长期的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也易产生身体不适。
因此,健全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心理学家荣格就曾经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
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拓展,人们对心灵的提升却停止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方面却沦丧殆尽。
精神生活的深度不安折磨着现代社会中最敏感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问题,苦闷、孤独、焦虑、冷漠……甚至精神崩溃,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纪性”的问题,抑郁症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纪病”。
三、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1、什么是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心理卫生学者阿可夫(A br A rk of f)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的人,即:①有幸福感;②和谐(指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③自尊感(包含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④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⑤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行为);⑥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积极主动,能应变);⑦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⑧从环境中自我独立(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⑨有效适应环境。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含义有二:①无心理疾病(低层次的心理健康);②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有个“灰色带理论”,根据心理健康的程度,人分为纯白、浅灰、深灰、纯黑四个领域,纯白领域的人完全健康,相当于圣人了,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就是这种人了,我们是很难做到的。
大多数人都是性情中人,就是所谓浅灰色人群,比方说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感到紧张,遇到失恋或者一些感情上的纠葛,我们会感到痛苦。
如果痛苦时间持续时间很长,影响到工作、学习就会滑到深灰色人群,就是一些神经症。
而黑色的则与以上几种有质的区别,就是精神分裂症。
每个人生活中,大多数时候处于浅灰色,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接近健康,但如果我们生活中碰到一些压力、冲突时,就可能产生暂时性的心理失调,如果这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一些心理问题就会很快、顺利的解决,有的人把这叫做不定期的清理心理垃圾。
不定期的清理心理垃圾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添我们的生命活力,从这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
心理冲突成为心理问题的标准:①当事人感到精神上很痛苦,不能自拔;②妨害了人际关系,或者说,它是破坏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③持续时间长,一般在一年以上。
我们把这符合这些条件的心理冲突(严重心理冲突)称为神经症性心理冲突。
2、心理健康的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4种特质:①积极的自我观念(悦纳自己,体验自己存在价值,积极观念占优势);②恰当地认同他人(认为别人存在价值,认同别人又不依赖或强求别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考验);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对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或彷徨,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储存各种信息、知识、技能并能随时提出使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④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⑤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台湾学者王沂钊历经多年的研究,认识到唯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身体的健康,能在社会上保持较高的效能,而提出以下六项衡量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准则:①要有工作而且乐于工作(這是人性最高的心理需求,和快乐的来源);②要有朋友而且乐于与他人交往(透过与人分享心情,体会爱的幸福感,能够稳定情绪)③要适当的了解自己並且悦纳自己;④能客观地评估他人与认可他人;⑤能与現实环境维持良好的接触;⑥经常保持满意的心情。
以上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的理解,角度有所不同,但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从不健康到健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不象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
人的心理健康可以从相对不健康变得健康,也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很少自责、自怨、自卑、自我否定,心理相对平衡。
②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
③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④独立、自主、有责任心。
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⑤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是自己的心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