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焓变、反应热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课时内容是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模块一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
2.学业要求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中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的多样性,通过宏观辨识认识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通过微观探析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理解反应热是如何产生的,培养学生以变化的观念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学习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基本知识,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温度感官变化,以及宏观总能量的变化判断吸热放热反应,了解一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例。
在选择性必修阶段,需要带领学生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深入理解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学生的薄弱之处在于利用键能进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结合图形分析和计算相关反应热。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与反应焓变之间的关系。
3.从宏观角度辨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4.从微观角度探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能根据键能定量计算反应热。
【评价目标】1.通过对真实情境中能量转化形式的辨识诊断学生对能量转化多样性的掌握程度2.通过解释内能和焓变的关系,诊断学生对焓变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定量描述反应热的掌握程度。
3.通过焓变及图形辨认定性描述反应热,诊断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通过焓变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4.通过键能定量计算反应热,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设计11:1.1.1 焓变 反应热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ΔH为“一”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
5.Δ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Δ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Δ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Δ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
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
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焓变与反应热教案
焓变与反应热教案教案标题:焓变与反应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焓变和反应热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掌握计算焓变和反应热的方法。
3. 理解焓变和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室设备和材料,包括烧杯、热力计、试管、温度计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如燃烧、溶解等,引发学生对焓变和反应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焓变和反应热有什么了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概念解释(10分钟)1. 教师给出焓变和反应热的定义和概念解释,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解释。
2. 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焓变和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将一定质量的铜粉与稀硝酸反应,观察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 教师使用热力计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计算出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热。
3. 教师解释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
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a. 如何计算焓变和反应热?b. 焓变和反应热的单位是什么?c. 焓变和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解答。
知识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焓变和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焓变和反应热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焓变和反应热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实验,并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计算焓变和反应热。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焓变和反应热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撰写研究报告。
《焓变_反应热》教学设计
《焓变_反应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焓变、反应热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了解焓变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得出化学反应的焓变。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焓变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焓变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实验中的数据测量、处理和计算。
2.学生对焓变与化学反应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量筒,融化炉,量热器,氢氧化钠固体,盐酸,硫酸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化学反应的概念及计算相关的知识。
2.提问:你们是否曾经听说过焓变这个概念?如果有,请问你们对焓变的理解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焓变的初步认识。
二、理论讲解1.介绍焓变及其定义:焓变是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热量变化,它表示了单位物质发生反应时吸热或放热的量。
2.讲解焓变的计算方法:焓变等于生成物与原料的焓差。
如果生成物的态比原料的态包含更多的热能,反应就是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如果生成物的态比原料的态包含更少的热能,反应就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
3.分析焓变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组成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三、实验操作1.实验一:回流法测定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焓变。
a.实验步骤:(1)准备好氢氧化钠固体和盐酸溶液。
(2)在量热器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
(3)用融化炉加热至约80℃。
(4)在量热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5)记录温度变化。
b. 计算焓变:ΔH = mcΔT2.实验二:间接测定硫酸与铁粉反应的焓变。
a.实验步骤:(1)准备好硫酸溶液和铁粉。
(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硫酸溶液。
(3)加入一小块铁粉。
(4)记录温度变化。
b. 计算焓变:ΔH = mcΔT四、实验数据处理和讨论1.学生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焓变和硫酸与铁粉反应的焓变。
教学设计8:1.1.1 焓变 反应热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授课班级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Δ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Δ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ΔH 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ΔH 为“一”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
5.ΔH 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ΔH=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ΔH=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2HI(g);ΔH=-14.9 kJ·mol-1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ΔH 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引导】在化学反应H2 +Cl2 ===2HCl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何?【投影】【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从两个角度来考虑: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与能量有什么关系?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的大小【图像分析】1 mol H2和1 mol Cl2反应得到2 mol HCl要放出183 kJ的能量;断开1 mol H—H键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断开1 mol Cl—Cl键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形成1 mol H—Cl键能放出431 kJ的能量。
反应热焓变的教学设计
反应热焓变的教学设计引言:热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反应热焓变则是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理解和掌握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判断反应的热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设计一节关于反应热焓变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实验测量反应热焓变的基本步骤。
3. 了解反应热焓变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需要的器材和试剂:电子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热量计、蒸馏水、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2. 实验操作流程的设计。
3. 教师准备好实验操作的演示和解释。
4. 学生准备带上实验所需的物品,并阅读实验操作流程及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出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实验部分:a.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实验测定反应热焓变的实验。
b. 实验流程:将所需浓度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通过计量筒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并将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然后将两个烧杯的溶液迅速倒入20 mL 热量计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热量计的温度变化。
c. 实验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计算反应热焓变。
3. 实验结果讨论:a.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结果比较和讨论,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加深对反应热焓变的理解。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影响反应热焓变的因素。
4. 理论讲解:a. 教师简要讲解反应热焓变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b.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与教师共同探讨反应热焓变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5. 学生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a.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b.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2:1.1.1焓变 反应热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物质的能量来进行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辩证分析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教学思路:采用逐层递进的思路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新意
复习高中(人教)化学必修二的相关知识:物质不同能量是否相同?回答问题
从已有的旧知识出发能把学生
的认知情绪激发起来。
总结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质能方程学生听,并进行熟
悉物质的能量比
较(学生热烈地讨
论着自己熟悉的
物质和可能具有
的能量大小关系,
能自己得出能量
高低与物质稳定
性的粗浅关系)
用爱因斯坦引入物质所具有的
能量,会让学生有一种接近伟
大人物的情绪,这样会让课堂
活起来。
并能增加学生的知识
面,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气
氛。
课后反思:
关于化学热力学的问题是高中学生的认知上的一个难点,我想我的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并能简化学学生的认识难度,通过课堂和课后学生的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焓变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焓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焓变》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认识和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然后从反应物及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角度和键能角度解释了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重点介绍了体现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热化学方程式,这也是热化学最核心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例如:《必修2》中计算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为了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质,而《化学反应原理》中键能与焓变的计算还需正确的体现在热化学方程式中,而且这个化合反应的例子竟然是个吸热反应。
本节内容是讨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
其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或放热)是讨论温度对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平衡体系的影响的重要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是判断某一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本单元涉及的盖斯定律、标准燃烧热和热值的学习也为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热化学方程式提供了保障。
二、学情分析在高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掌握了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定性的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初步学习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经过一年的共同学习,师生间了解、融洽,有较好的沟通交流基础;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逻辑思维还不成熟,部分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信心不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了解焓变与键能的关系2.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与研讨”的互动,加强获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2.通过“问题解决”的体验,体会正确应用新知识的细节和技巧;3.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量计算,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焓变”教案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焓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与焓变的概念。
2.掌握焓变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能够计算简单的化学反应的焓变。
4.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理解。
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定义和类型。
2.焓变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4.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焓变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能够计算简单的化学反应的焓变。
难点:理解焓变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掌握计算焓变的方法。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复习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焓变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化学反应热效应与焓变的概念,如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2.讲授新课:讲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定义和类型,引出焓变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3.巩固练习:给出几个化学反应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其焓变。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热效应与焓变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和口头反馈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与焓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课文,整理笔记。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焓变和反应热
一. 教学内容:焓变反应热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几种概念模型法。
2. 理解反应热的含义,能判断某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3. 能从微观角度,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模型及其应用理解反应热的含义、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模型及其应用理解反应热的含义、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四. 知识分析:(一)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和催化剂等概念模型及其应用: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多出来的那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或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称为活化能。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和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说明:1、分子或原子等微粒间的碰撞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发生反应的充分条件。
有效碰撞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必要条件。
2、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间的差值,它与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无关。
不同的化学键的能量不一样,因此,破坏或减弱化学键以便启动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也就不一样,不同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差别很大。
测量活化能的主要方法是测量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几乎为0,是因为在反应前反应物已经成为自由的离子或原子,不再需要用来破坏或减弱化学键以便启动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缘故。
4、升温或降温可以提高或吸收能量,可影响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使分子活化;光、超声波等也可以改变分子的能量,使分子活化。
它们是通过外界提供能量,使部分能量比较低的物质获得能量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加快反应速率。
5、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原来没有达到活化分子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加快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一、焓变反应热1.焓与焓变(1)焓(H):与□01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2)焓变(ΔH):生成物与反应物的□02焓值差,决定了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反应热(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03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2)与焓变的关系:□04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3)单位:□05kJ·mol-1。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微观角度(1)化学反应的本质:(2)以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2.宏观角度1.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吗?提示: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因为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可能完全相同。
2.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怎样理解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中的“183 kJ”?提示:从微观上看,断裂1 mol氢氢键和1 mol氯氯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2 mol氢氯键释放的能量少183 kJ。
从宏观上看1 mol H2(g)和1 mol Cl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Cl(g)所具有的总能量多183 kJ。
3.H2(g)和Cl2(g)在光照条件下也可以发生上述反应,那么该反应的ΔH是否发生变化?提示:焓变不发生变化,ΔH仍为-183 kJ·mol-1;因为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
一、焓变反应热1.ΔH=H生成物-H反应物。
2.影响ΔH大小的因素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强;反应体系中物质的聚集状态。
[即时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反应热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
( )(2)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能量高低的物理量。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请学生们先看书P5的焓变内容。
我们来讨论一下焓的概念和特征。
讲解:从“焓”的字体结构可以看出,左边的“火”意味着能量,右边的“含”意味着贮存、含藏。
也就是说“焓”就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讨论(1):焓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2):焓与反应物所处的压强,温度有没有关系?引出:热力学中的标准状况:学生看书,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讨论可以得出:(1)同一物质在相同状态下,质量加倍,焓加倍。
(2)同一物质,高温状态能量比低温能量高。
指导学生看书,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养成自学的习惯。
让学生调出自己脑子里已有的相关知识,融会到新的知识中。
加深对101kPa,298K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我们通常用“焓变”来表示反应的反应热。
讲述:由于通常状况下,大气压强的变化忽略不计,如果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那么:ΔH= Q P讨论:焓变和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
ΔH =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ΔH < 0 反应放出热量放热反应ΔH > 0 反应吸收热量吸热反应如果是气体,质量相同,温度相同,压强不同,能量不同。
压强大,能量大,压强小,能量小。
学生结合高一所学反应放热、吸热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自然可以得出焓变和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
新知识的认可和理解。
高中化学焓变的计算教案
高中化学焓变的计算教案
授课内容:焓变的计算
一、知识概述
1. 焓变定义: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焓变。
通常用ΔH表示。
2. 焓变的计算:焓变可以通过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值差来计算,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等于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3. 焓变的计算公式:ΔH = H(产物) - H(反应物)。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焓变的概念。
2. 掌握焓变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焓变。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个化学反应,并询问学生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如何计量和表达的。
2. 讲解:介绍焓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焓变的概念及其在热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个具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焓变,并进行示范计算。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几道简单的计算题目,巩固焓变计算方法。
5. 总结:总结焓变的计算方法,重点强调在热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意义。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焓变的计算方法。
2. 设计一些简单的案例题考查学生对焓变的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实践,深入理解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焓变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焓变计算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探讨不同物质的热化学反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燃烧、溶解等过程中的焓变变化。
教学设计13:1.1.1 焓变 反应热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2)热化学方程式一.教材分析: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学情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回顾∆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学生回答)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那么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的变化?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对比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并填写表格。
H2(g)+1/2 O2(g)== H2O(I)∆H = -285.8 kJ/ molH2+1/2 O2点燃H2O学生回答: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2.热化学方程式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化学方程式不用。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1.1反应热焓变教案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反应热、焓变【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
2.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的表示。
3.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知道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重难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复习]在必修第二册我们已经学过化学反应与热量,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的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我们学过的内容。
[师]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
产生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微观角度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的断裂会吸收热量,新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热量,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放出的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在宏观角度看,则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大家举例我们学过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总结][设疑]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带着问题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来测定反应热。
2.新课讲授[板书]一、反应热[教师活动]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放热反应为例,讲解反应体系与环境热量的热量交换,请学生们设计实验测定此反应的反应热,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实验误差,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 C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
[过渡]化学反应为什么会产生反应热?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体系的内能(符号为U)发生了变化。
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为了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科学上引人了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一焓,用符号H表示。
高中化学选修4反应热焓变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第 1 周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反应热、焓)课的类型新课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学习了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讨论后回答练习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焓变、反应热教案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焓变反应热1.概念(1)焓变(ΔH)①定义: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ΔH)决定。
②常用单位:kJ/mol(或kJ·mol-1)。
(2)反应热: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因此常用ΔH 表示反应热。
2.化学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的原因如图所示: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1)实质:①断裂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断裂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
②形成1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放出431 kJ的热量。
(2)结论: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2×431 kJ,吸收的能量为(436+243)kJ,故为最终放出能量的反应,两者的热量差为183 kJ。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形成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反应放出能量而使体系的能量降低。
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形成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破坏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反应吸收能量而使体系的能量升高。
ΔH为“+”或ΔH>0。
1.任何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吗?2.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吗?【提示】 1.一定。
2.不是。
因为这是个物理变化。
反应热与自身能量、化学键的关系及简单计算【问题导思】①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提示】放热。
②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有何关系?【提示】反应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③如何计算某反应的反应热(ΔH)?【提示】ΔH=生成物本身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本身具有的总能量=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1.反应热与自身能量的关系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新物质时形成新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二者的能量差,就决定了能量的变化。
(1)当E1>E2时,反应吸收能量;(2)当E1<e2时,反应释放能量。
< bdsfid="106" p=""></e2时,反应释放能量。
<>3.ΔH的计算方法(1)Δ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2)ΔH=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1.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越小,说明反应物越不稳定,本身的能量越高。
2.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生成物越稳定,本身的能量越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解析】焓变单位中的kJ·mol-1,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一定指参加反应的物质,A错;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释放能量,所以D错。
【答案】C本题易错选A,ΔH中的单位kJ/mol可理解为每摩尔的反应,是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相同,而不一定是每摩尔的物质。
1.已知拆开1 mol H2、1 mol O2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的能量分别为436 kJ、496 kJ,形成1 mol H—O键释放的能量为463 kJ。
试说明2 mol H2(g)在适量O2中燃烧生成水蒸气的能量变化。
【解析】先分别求出反应过程放出能量和吸收能量的大小,然后求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该反应断键吸收的能量为2×436 kJ+1×496 kJ=1 368 kJ,该反应成键放出的能量为4×463 kJ=1 852 kJ,因此共放出能量484 kJ。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比较①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常温下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吗?【提示】不一定。
②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有哪些?【提示】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8H2O与NH4Cl反应等。
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图示实例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的反应④燃烧反应⑤铝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③以C、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与条件无必然的联系。
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有的反应开始时需加热,但反应发生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能够维持该反应继续进行,如C+O2点燃,CO2。
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ΔH<0C.A具有的焓高于B和C具有的焓的总和D.A→B+CΔH>0,则B+C→AΔH<0【解析】本题考查焓变与放热、吸热反应的关系。
由图可看出,B 和C的焓之和高于A 的焓,则反应B+C→A一定是放热反应,ΔH<0;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 D1.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可用图示表示为:2.化学反应的过程也可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被释放出来的过程,或者是热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被“贮存”起来的过程。
3.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但不一定都以热能的形式放出,可能还有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的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与水反应【解析】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也就是说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水煤气的制取、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与CO2的反应等。
【答案】 A【教师备课资源】下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形导管中液面A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解析】Al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使锥形瓶中气压增大,导致S形导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答案】(1)2Al+6H+===2Al3++3H2↑Al片溶解,有气泡产生(2)下降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放热1.(2012·南昌三中高二月考)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能量高B.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解析】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故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高。
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则A、B、D都不正确。
【答案】 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大多数是吸热反应B.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燃料有足够的空气就能充分燃烧D.放热反应的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被释放出来的过程【解析】分解反应大多需提供热量破坏化学键,因而多数是吸热反应,A项正确;酸碱中和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B项正确;物质要燃烧,首先要达到着火点,即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其次要有足够的空气或其他反应物,C项错误;因化学反应的过程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或光能等释放出来的过程,或者是热能、电能或光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被储存起来的过程,D项正确。
【答案】 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是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值来决定【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A项错误;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项错误;只有在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才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因此C项错误;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的差值,也可以根据断键时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大小判断,D项正确。
【答案】 D4.已知H—H键键能(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或形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 kJ/mol,N—H键键能为391 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ΔH=-92.4 kJ/mol,可知NN键的键能是() A.431 kJ/mol B.946 kJ/molC.649 kJ/mol D.896 kJ/mol【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化学键键能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物键能总和)=-[6EN—H-(3×EH—H+EN≡N)],得EN≡N=6×EN—H-3×EH—H +ΔH=6×391 kJ/mol-3×436 kJ/mol-92.4 kJ/mol≈946 kJ/mol。
故选B。
【答案】 B5.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的“天宫一号”飞行器的外壳覆盖了一种新型结构陶瓷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氮化硅,该陶瓷材料可由石英固体与焦炭颗粒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应制得:SiO2+C+N2Si3N4+CO该反应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其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该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热ΔH________0(填“>”、“<”或“=”)。
【解析】(1)SiO2+C+N2Si3N4+CO,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氮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