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部分地理知识点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概述、荒漠化成因
一﹑荒漠化的概述
没有植被保护
土地缺少了 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 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极 易遭受风沙侵 蚀和水土流失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生产力 长期丧失, 形成如同荒 漠般的景观,
石质荒漠化
主要分布在在我国西 南喀斯特地貌区(贵 州、云南、广西)表 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 “次生盐碱化”,在我 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 华北地区。
红漠化
主要发生在我国 江南丘陵以红色 砂岩为主的地区。
3、 现 状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1续发展
使土壤中水分和 养分进一步流失
2、 发生地区 荒 本质 漠 化 形成原因 概 念 表现形式 内 涵 类型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土地退化
气候异常等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红漠化
土地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 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 积分布
1、河流流向及河流水系特点。 2、现代绿洲向河流上游迁移。原因是河流下游水资 2、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源短缺,甚至发生了断流,使荒漠化面积扩大。
问题探究:我国荒漠与世界热带地区有什么不同?
我 国
热带地区
热带荒漠
分布纬度 荒漠带类型 形成原因
北纬35°~50°之 大多分布在南北纬 间的内陆 15°~35°之间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寒漠化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降水少,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考点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
据此完成1~3题.1.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的山地、高原对海洋水汽具有阻隔作用;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植被稀少是干旱的表现。
2.新疆荒漠化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气候干旱少雨B.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D.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答案B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多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故B项正确。
3.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干旱的气候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答案B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点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多年来,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完成1~2题.1.希拉穆仁草原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旅游开发④过度樵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草原地区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旅游避暑胜地,旅游开发也会造成土地沙化。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放
超载
牧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草方格沙障 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存 活。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此阅读材料介绍了苏联垦荒区的自然背景、垦荒导致的严 重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是: 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 易而形成难。
如何调节农、林、牧三者的关系?特别是“退耕 还林”、 “退耕还牧”?还在如何解决农、牧民的 能源问题?
这些都是涉及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的必需,短期的 经济损失和给生活带来不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 府要给农牧民一定的补贴。在此之前,农民一时想不 通也是必然的,但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广造林种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
【课堂探究】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 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目前面 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 的防治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重要措施之 一。阅读课本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做到在该河流域 的水资源合理利用?
则、措施。
【课前预习】
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退化 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合理利用水资源
❖ 合理利用水资源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控制人口增长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讲解: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讲解: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知识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
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高中地理高二秋季期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类型以及在我国的分布 2.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 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以及形成原因 4.理解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
一、荒漠化
1.简述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的内
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
部差 气候: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塔里
异
木盆地,不足50毫米。
植被:由东到西,由温带草原—荒漠草
原—荒漠
区域特征 ——干旱
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பைடு நூலகம்程度最高的地带
自东向西降水和景观变化
深居内陆 距海洋远 水汽难以
位 置
干地 旱形
高原面积广大 山岭的层层阻 挡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请说出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人口 草地变 增加 成旱地
草地 缩小
牧场 转向脆 超载 弱地区
弃耕后 劳动力需求
荒漠化加剧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 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 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2.10,试提出一 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 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 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 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一、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原本有植被的草原、森林或半沙漠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被侵蚀,形成了裸露的沙漠化地带。
二、为什么会产生荒漠化荒漠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自然因素:干旱、风蚀等自然灾害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人为活动: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三、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情况我国西北地区有大量的草原、森林和半沙漠地区,但由于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
在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沙漠化:沙漠化区域面积逐年扩大,一些土地因为严重沙漠化,已经无法种植农作物。
2.风蚀:高速公路、铁路和建筑物等人类活动对草原和森林的破坏,导致风蚀现象越来越严重。
3.草原退化:过度放牧和采伐和垦殖导致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程度加剧。
四、如何防治荒漠化为了防止荒漠化的扩大和加剧,我们需要采取以下行动:1.加强生态环保: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国家重点保护地区加强保护。
2.限制开发活动:限制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保护生态环境。
3.实施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含水量,防止土地侵蚀。
4.加强水利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
五、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措施我国政府对荒漠化问题的防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了以下防治措施:1.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为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可以有效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减缓荒漠化问题。
2.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我国为减缓荒漠化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植树造林、禁牧、少草、荒草还草等,以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含义、成因与表现。
2.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荒漠化的概述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原因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4.现状(1)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5.干旱特征的形成(1)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地势: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阻挡。
6.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原则(1)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2.1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解析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问题导引】 1.怎样的自然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2.你知道应该怎样治理水土流失吗?
1.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 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 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域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宁夏平原一带。该地带是我国半湿
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甲地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是
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乙地是宁夏平原,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发
农业技术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 采取种树种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
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 草、封山育 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
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 林等植被绿 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
固定,使其不再继续 化的方法进 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
发生和发展
行治理
复种指数等
【误区点拨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生态问题,但是 其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不同。荒漠化的类型较多,其中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而水土流失必须有水参与,主要 发生在降水量大且降水变率大的地区。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 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的能 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
(2)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主要通过改变自 然条件而产生影响。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 伐等。
5.理顺答案:最后,在确定出所有的框中内容之后,按箭头连 结关系,重新理顺一遍,对应涉及的地理规律或原理,进行查 缺补漏,确保对应完整准确。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谈谈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谈谈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原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少、干旱程度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图所示:(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3)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三、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2.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3.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措施(2)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中国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对比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浑善达 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 。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 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点拨: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 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紧 紧 相 邻 的 沙 漠 和 绿 洲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 点拨: 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 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 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 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西北地区的经度差异
西
降水 海陆位置 载畜量
少
距海远 小
部
以下 200mm以上
荒漠化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 长;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 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 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 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2.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而在缺 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 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人教版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重点) 3、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对策 和措施。(重点) 4、以此案例分析方法为模式,学会分析其他生态环境问 题的成因。
(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平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
“三个过度和一个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
水资源利用不当。
3、一位生态学家在非洲某村落进行生态考察,他由水源所在地的 抽水井出发,向外前进。不久他发现这里的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 心圆式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二百米左右, 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到距井三百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再 向外到一千米左右,才有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根据 上述材料回答(1)~(2)题。
(1)过度樵采 过度樵采使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沙丘活化,荒漠化加剧。其关 系如下图所示:
(2)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导致土地沙 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 化和沙化的进程。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3.读图,回答(1)~(2)题。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27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2)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多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剧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三、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①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微点1“荒漠化”并非等同于“荒漠”荒漠化是多种原因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微点2荒漠化并不一定是沙漠化狭义的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而广义的荒漠化包含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多种形式。
微点3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微点4自然与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并不等同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自然因素是基础,人为因素起主要作用。
即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微点5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
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部分地理知识点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以
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x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原因:
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雨林生态
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热带雨林破坏
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
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