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 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 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48ca225acfa1c7aa00cc61.png)
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句式表达上的特点。
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及要素。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学习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观看图片)师: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说)哦,原来他们都是各式各样的桥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桥有关的课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桥》(板书课题)课文仅用一个“桥”字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关注老师提出的要求:(出示课件)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开始读,读完以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生读老师巡视)好,课文读完了,全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27个)课文的字词你都认识了么?(认识)好,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词语:咆哮疯狂狞笑放肆揪出呻吟搀扶祭奠1.指名读。
2.理解个别词语。
3.齐读。
词语读的不错,谁来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谁呢?(老汉)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呢?三、深入文本感悟写法请大家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并思考:(出示课件)我们看到了一位()的老汉。
(生自由说)(例如:沉着冷静镇定爱民如子大公无私)师:老汉说的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他的沉着镇定、大公无私呢?1.品读句子,体会写法。
(1)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这是老汉说的话,是对老汉的(语言)的描写。
请大家关注句子的标点符号,看一看一共几句话?(3)每句后面都使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师:是啊!3句话,3个感叹号,强调了老汉说话的语气,简洁而又有条理,让我们体会到了老汉的镇定。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301462ef46527d3250ce04c.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
14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不已;15课《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令我们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党支部书记的感人故事。
一起读课题16 《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分段读课文。
2.检查读几个词语。
3.听写几个词语,咆哮搀扶祭奠4.第一排词语描写的是?第二排描写的是?(板书:洪水老汉)5.在每个词语的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把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谁想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板书: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3.自己练习朗读这些句子,读出洪水的可怕。
4.选择一句读给大家听。
(1)“黎明的时候……像倒。
”从哪里看出来雨大?谁还能读好这个句子?(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读到“受惊的野马”,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作者用了什么修辞?用拟人的修辞有什么好处?(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怎样的笑?带上表情,提高声音,齐读这一句。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301462ef46527d3250ce04c.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
14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不已;15课《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令我们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党支部书记的感人故事。
一起读课题16 《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分段读课文。
2.检查读几个词语。
3.听写几个词语,咆哮搀扶祭奠4.第一排词语描写的是?第二排描写的是?(板书:洪水老汉)5.在每个词语的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把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谁想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板书: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3.自己练习朗读这些句子,读出洪水的可怕。
4.选择一句读给大家听。
(1)“黎明的时候……像倒。
”从哪里看出来雨大?谁还能读好这个句子?(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读到“受惊的野马”,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作者用了什么修辞?用拟人的修辞有什么好处?(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怎样的笑?带上表情,提高声音,齐读这一句。
小学语文_16 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 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0e6f6a5770bf78a64295424.png)
《桥》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
(播放山洪视频)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
(大、猛、狂)(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
出示三个句子:(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
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
(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
(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自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
(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e10fb2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6.png)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本次学情分析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桥教学设计展开。
【学生背景信息】本次教学对象为一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约为40人。
学生年龄在8-9岁之间,性别比例大致平衡。
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扎实,掌握了基本的拼音和词汇,能够流利朗读课文。
然而,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桥段的理解和识别上。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课文、诗歌、故事等多种文本形式。
其中,桥教学设计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与桥有关的课文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桥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对桥的理解和认识,了解桥的作用和种类。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桥段的理解和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桥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内容】本次桥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桥的概念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桥的定义、作用和种类。
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2. 桥段的理解和识别:选择一篇与桥有关的课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讨论其中出现的桥段。
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桥段的含义和作用。
3.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他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桥的特点和功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桥的外观和功能。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4bed7d4e53a580216fcfefc.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16《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板块式教学设计,四个板块的教学环节既并列,又逐层深入。
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时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能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崇敬等感受。
在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品读中能够感受文章的中心,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
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16课《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8b5e0e58fafab069dc02f3.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突然、凶猛;读出老汉的威严、镇定及对老汉敬佩之情。
2、通过追问的方法梳理情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入情入境地读等方法感受老汉形象,体会文中老汉的崇高精神。
3、领悟小说设置悬念、环境描写、矛盾冲突等表达特点及作用;领悟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4、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5、学习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高度的责任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老汉形象及精神品格,体会课文在表达情意上的特点及作用、效果。
难点:寻找矛盾冲突,及其原因、解决办法、结果、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包括相关音乐、视频。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课文中描写洪水和老汉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读小说吗?读过哪些小说?(找两个学生回答)问最后一个学生,你平时都用什么方法读小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小说,属于小说的一种,相信你学完之后掌握更多读小说的方法。
齐读课题《桥》。
二读情节,把握主要内容1.师:有人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既然是读故事,我们就要学会带着好奇心去追问,当故事开始以后,(课件出示:开始,接下来,然后,最后)接下来会怎样?然后呢?最后呢?请大家浏览课文,按这种方法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人们慌忙逃生,来到木桥前,老汉组织人们有序过桥,人们过了桥,老汉和小伙子却被洪水吞没了,最后一个老太太来这里祭奠。
)三读环境感受洪水的肆虐1.师: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是这场洪水,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把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画出来了。
2.谁来说这场这场洪水有什么特点?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
3.学生汇报交流。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让学生感受“像泼。
像倒。
”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两个句子都是两个字成句。
小学语文_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d078ddbceb19e8b8f6ba64.png)
《桥》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桥》是一篇小小说,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文章展现了小说的一些表达特点: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除了小说体裁体现的这些特点以外,课文还重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在这里既可以进行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多读感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既感受小说的以上表达特点,同时感悟人物高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村支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突破:聚焦老汉,通过朗读关于老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感悟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7e700d3b3567ec102d8a83.png)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补白想象描述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多层次回环朗读,感悟文章的表达,体察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
感受情感的冲击。
【教学重难点】1、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
2、体会文章的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都有哪几篇?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
【设计意图:这样预测,既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二、初读课文,验证猜测1、快速读课文,看看你刚才的想法与作者写的内容有没有吻合或者相似之处?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
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的更快。
】4、检查生字认读和书写,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要求学生把字写的均匀美观。
5、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老师相机板书“老汉”)【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1、想一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3、全班回报交流。
【课堂预设】“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4d9dcbf0722192e4436f662.png)
16《桥》精读引领课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师:课前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播放歌曲《为了谁》),仔细听,这首歌熟悉吗?是不是优美的旋律中透着些忧伤。
对,它的歌名叫《为了谁》,这首歌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好,同学们上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桥》(提前板书课题)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好,同学们《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所以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那么它的表达究竟有哪些特色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首先,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上面,文中一次次地写到大雨和洪水,(板书:洪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ppt)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一)品读洪水,感受可怕师:孩子们,知道吗?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你们读的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让我欣赏到这么美妙的声音,谢谢你们。
那现在找几位同学读一下你画的句子。
生1:生回答。
生2师:同学们都找了这么多,看来都读的非常认真,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句子。
(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段话。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读清楚了吗?读仔细了吗?真的吗?那老师要提问了,请听题。
哪一段中有最简短的句子?生(异口同声):第一段。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师:在哪儿?生(读):像泼。
像倒。
师:两字就是一句。
那泼,倒给你什么感觉?生1:大。
师:那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1读师:还给你什么感觉?生2刺激师:那请你读得刺激些!生2(读):像泼。
像倒。
师:让我们一起来泼得再快些,倒得再猛些,一起来。
(生再读)师:看!就这样简短的两个字,简短的一句话!却写出了雨的大,刺激,有力。
这就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种特色。
小学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68c80c6650e52ea541898a1.png)
16《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就在某个黎明时分,就在这座桥边,发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节课,让我们踏上这座桥,感悟一段往事,追忆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共产党员。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小组长带领组员认读生字新词,汇报一下哪些字词出现了问题。
指名学生读词语。
2、老师把本课的词语大致地进行了分类,你们有什么发现?它们在文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桥》是一篇小小说(板书)。
第一组是写洪水的,小说中这属于环境描写,第二三组分别是写乡亲们和老汉的。
这些词语是作者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像桥这类题材的文章,一般具有环境、人物和故事情节三大要素。
3、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课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细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凶猛。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单上的提示,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认真读,仔细想,看看透过这些描写,你觉得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单的写一写。
生默读自学。
(5分钟)师查看。
表扬会做批注的同学。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先说你划到了哪些句子?再结合重点词语,说说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1、句子一:【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师:结合重点词语,具体说说吧?『方案一』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老支书是个沉着冷静的人。
『方案二』我从他像一座山中感受到他是个镇定的人。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97c4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0.png)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桥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搭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桥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学情分析在进行桥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学情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桥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相对较薄弱,对于字词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在桥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桥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桥教学的设计提供支持。
以小学三年级的《小燕子衔泥》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燕子为了筑巢而辛勤努力的故事。
在教材分析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燕子的生活习性和筑巢过程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桥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燕子的生活视频、展示燕子筑巢的图片等方式,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反思桥教学的效果需要通过课后反思来进行评估和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在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语文桥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篇小短文的写作。
通过这个任务,教师希翼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在合作中表现得比较被动,没有积极参预。
因此,教师在课后反思中认识到,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桥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5c2327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3.png)
小学语文_16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桥教学设计为例,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进行详细探讨。
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指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
在进行桥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1 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进行桥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从而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
1.2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设计桥教学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的反应,了解他们对于不同题材的学习兴趣。
1.3 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也是进行桥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喜欢听课,有的学生喜欢看书,有的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指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解教材的特点、结构和难点,从而为桥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教材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包括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的内容安排、教材的语言风格等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教材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桥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2 教材的结构教材的结构包括教材的章节划分、单元划分和知识点的安排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学设计《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感受老汉和小伙子的对话,深刻体会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1、ppt课件2.背景音乐3.山洪灾害视频教学过程:大家已经把上节课各组的分数汇总在这里了,老师希望这节课你们有更好的表现。
{意图:对上节课的总结,激发本节课的志气}(一)谈话导入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你知道什么样的桥呢?(桥的图片板书)生:石拱桥、木桥、天桥、~~~~(预设)师:这都是我们看的见的桥,那生活中还有看不见的桥,如生命桥、心灵桥。
你知道我们学过哪一篇生命桥呢?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很好)师:请仔细观察课题,作者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到底想写些什么?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文本找到答案。
(开始引出问题,文章最后解决这个问题)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课文,解决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新任务要完成呢?生:读学习目标(课件出示)(二)回顾预习,感受洪水的凶猛师:我们已经预习找出了关于描写洪水和大雨的句子,谁先来分享一下?(配乐)生1:大家请看第一自然段。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从“像泼。
像倒”中我能感受到雨的大、急。
师:还有吗?生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从“咆哮”“受惊的野马”可以看出洪水的凶猛。
师:恩,你真厉害。
还能找到吗?生1:大家请看第三自然段。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你从这里能感受到什么?生1:嚣张师:从哪个词得出的?生1:跳舞师:是的,跳舞本来是一件欢快的事情,可洪水跳舞了就是··生:嚣张(齐答)师:有谁还能找到关于描写洪水的句子呢?生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从“狞笑”中可以看出洪水正在步步紧逼,让我感觉到害怕。
师:嗯,这位同学分析的真到位啊,把洪水来临时的可怕现象描述的淋漓尽致。
师: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生2:请大家看第14自然段。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从“窜”“放肆”可以看出水上升的非常快,非常的嚣张猖狂。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眨眼水就爬上了胸膛,让我为老汉捏一把汗,胆战心惊。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们能感受到洪水的突如其来让人们害怕,你能再读一下吗?读出气势。
生2:读句子师:嗯,读的真有气势啊。
把洪水的嚣张、胆战心惊读了出来。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吧!(课件出示)从大家的朗读中能知道洪水是凶猛、可怕的!那你见过真正的洪水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真面目。
{意图:通过生读、分析句子、合作朗读、观看视频,切实感受洪水的凶猛可怕。
}(三)品词析句,感受村民的恐慌。
师:老师从刚才同学的表情和感叹连连中,我们能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如果你是这个村的村民,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生:跑、救命(预设)师:我们文章中的村民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快速默读找出村民反应的句子。
师:请土星组来说。
生:读句子(“似”读音读错)从‘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这三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的---(慌张)。
生:纠正读音。
师:正当人们惊慌失措的让前跑的时候,他们找到生路了吗?生: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师:这是我们平时遛弯散步的桥吗?是什么桥?生:是生命桥,承载着一百多号人的生命。
师:这是唯一可以求生的桥,所以人们~~~生:跌跌撞撞的向那木桥拥去。
师:正当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是谁?生:他们的党支部书记-老汉。
师:老汉又有什么反应呢?{意图:以村民恐慌的反应为下文老汉的沉着、镇定做铺垫。
}(三)品味语言,激情诵读,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表现老汉关键词、句,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师:大家找的这么速度呀!那哪个小组最先展示?生:大家请随我看第八段。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这里运用的比喻和对比的写作手法,与村民的反应做对比,可以看出老汉的临危不乱。
师:“山”给你什么感觉?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吗?生:自由说师: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不说话,就像一座山矗立在那里,那你能感受到老汉是什么样的?师:还有哪些句子更能表现“他像一座山”呢?(自主解决)生1:大家请随我看第几段。
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生1:我能感受到老汉的威严,震慑力。
师:你能再次读出老汉的威严吗?生1:读句子师:谁可以再读一下?生2:读句子师: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根据语境去读课文,读语气。
(指导朗读技巧)师:这时候,谁发话了?生1:读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谁能再读一下,读出凶得像只豹子的语气?生2:读句子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读中,我能感受到老汉真是发火了啊!党员都得排到后面去,让村民先走。
师:再回到文本,这个小伙子是谁?生:老汉的儿子。
师:这里能体现老汉对他儿子是什么感情?生:不徇私情师:你们觉得难道老汉不爱他的儿子吗?(爱)找出老汉爱他儿子的句子?生:请看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师:都是吼?两次有什么区别?(同桌交流解决问题)师:哪个小组最积极?生:第一次“吼”是小伙子违背了党员的职责,第二次是老汉想把儿子的生命留住。
(预设)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前面不让小伙子上木桥,而现在却把小伙子腿上木桥?有什么环境变化?生:前面有一百多人的生命,他是党员不能先走;现在只剩老汉和他儿子两人,老汉要把这生的希望给他儿子。
所以不矛盾。
师: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练习老汉和小伙子的对话。
(朗读技巧:读中要注意语气,有感情朗读。
)师:小组展示(pk模式)、讲台前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小组评价(把动作加入)师:同学们课堂氛围活跃,课下多加练习,下一节课再来展示。
师:交流想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老汉会喊什么?3生展示(及时评价){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体会老汉的精神品质。
}(四)入情入境,升华情感(播放悲怆、凄婉的背景音乐)师:读课文最后的4个自然段,风呜咽着,云低垂着,老太太被人搀扶着,全村村民有秩序的走到老汉和小伙子的墓碑前,他们说:老汉,你就是我们全村人的桥啊!师:这是一个如泣如诉的结尾,这是一个惊天地的故事。
让我们带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轻声读这段。
生:读句子(五)解读题目“桥”师:回顾一下,想一想这是什么桥?生1:生命桥、希望桥、(板书)师:还有吗?同组补充生2:党群桥(板书)师:老汉和儿子是党员,他们为了群众总结,所以,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是生命桥、希望桥、生死桥~~~~{意图:与文本对话,解决伊始的桥的含义。
}(六)发挥想象,小练笔把你对老汉说的话或者赞美老汉语言的话写一写!(配乐)(写作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生1/2展示(及时评价)生3:展示师:生3说的多完整啊,把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了起来。
(板书:生的希望-别人死的危险- 自己对儿子-不徇私情){意图: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老汉精神内化。
}(六)拓展延伸,升华党员精神(播放“为了谁”音乐)师:感情朗读《一座山》。
生:小声跟读师:是啊,老汉和小伙子都是普通的共产党员,正如这些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廖俊波、黄大发、杨珂璋同志一样,他们都是用自己的付出奉献给了群众。
总结:所以,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党员“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坊记》”(课件出示)做到先人后己,这正是老汉挺身而出,在危难之际党员的最高境界。
{意图:延伸党员事迹,深刻体会党员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
}(七)课后作业1、观看《2017感动中国》,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2、写一写你本节课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生命桥桥党群桥生的希望别人不徇私情死的危险自己《桥》学情分析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基本适应了高年级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对自然灾害---山洪暴发,认识还是简单,不够深刻,与作者产生共鸣较难。
同时,学生对党员的认识不够充分,因此,我采取创设情境,播放山洪暴发视频说明,激发学生想象等教学手段来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对于《桥》这篇课文,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内容,并初步了解主要人物老汉的沉着冷静、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但对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所表现出的坚守党性的崇高精神缺乏深刻认识,对题目“桥”的深刻内涵理解有困难,需要老师引导帮助。
另外,从文学角度来说,《桥》作为一篇微型小说,学生对这样的体裁还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小说的写作特点还需要老师引导提炼。
在情感方面,学生对党比较陌生,正好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军民鱼水情》的内容,为孩子做了认识军队,认识党的介绍。
使学生对党有了一些了解,为这篇课文的学习扫清了认知方面的障碍。
《桥》效果分析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执教者紧紧抓住小小说语言简洁、环境渲染、结尾巧设悬念这样三个特点来组织教学。
通过学习描写老汉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简洁的特点;学习描写洪水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环境衬托的作用;通过体会“老汉像一座山”,深化人物形象,小练笔的方式感悟老汉的精神品质,再以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尚境界进一步升华党员精神。
纵观整堂课,指向的是“教语文”,但又不失情趣,言意兼得,水乳交融。
通过品味、朗读、小练笔、交流等多种方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老汉的光辉形象,又领悟到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课堂上时而声情并茂地朗读,时而又静悄悄地圈画、书写,时而活跃的小组合作交流。
在课上,执教者主要是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性给学生,授鱼不如授之以渔,一直在教授方法而非内容。
而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内容学习和表达领悟的高度统一,这个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桥》教材分析《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