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合集下载

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描写景物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以下是一些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1. 观察细致:要描写好景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注意景物的细节和特点,例如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等。

2. 运用感官: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景物的魅力。

3.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4. 选择合适的角度:选择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景物,可以让读者从不同的侧面了解景物的特点和魅力。

5. 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描写,让读者更加清
晰地了解景物的全貌。

6. 运用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景物或者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可以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点和魅力。

7.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描写景物时,语言要准确、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平淡或者晦涩的语言。

总之,描写景物需要观察细致、运用多种感官和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角度和顺序、运用对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景物描写文章。

描写景物的角度

描写景物的角度

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有哪些?描写景物的角度: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这件事,这样比较容易把握住景物的特点。

或者可以采用移步换景法。

先总述后分述,先概括再具体。

其次要找出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特点在文中反复出现,也就成了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

注意,景物描写时还要与人物的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另外,描写景物时不能孤立的进行描写,要与人物的活动相结合,从而使文章生动。

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不拘一格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不拘一格描写,可以写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社会风貌,如:假如我是什么,我将怎么做……描写景物的角度:按空间方位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远近结合,选取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来描写。

一般,运动的景物往往是由远及近地写的,相反静态的景物则是由近及远地写的。

远景是指:很远的景物,近景是指:比较接近的景物。

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描写,不必面面俱到描写景物的角度:分清主次描写景物的角度:先确定要表达的感情,要感叹什么,表扬什么,厌恶什么。

描写景物的角度: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描写景物的角度:选取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来描写,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优美。

所谓描写景物的角度是指对某个景物描写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材料的技巧。

其实就是指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去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艺术加工,力求把人物的形象和感情准确鲜明地描绘出来。

同时,它又是一种主题集中的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描写景物的角度:顺序是自然景物描写的一个基本要素。

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常用到顺序,顺序不外乎以下几种: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下到上,由外到内,由中间到四周,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具体到抽象等。

以上是关于描写景物的角度和作用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学习带来帮助!一个人描写景物的角度往往跟他看问题的角度有关,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景物,都是从你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的,这也就决定了你的角度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也不同。

景物描写的角度

景物描写的角度

景物描写的角度山上长着各种树木,大多是松树和柏树。

远处,青松挺立着,如同一个个哨兵在站岗;而那笔直的白桦树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士兵紧握枪杆保卫家园。

森林里还有各种鸟儿,它们有的在树枝间跳跃、歌唱,那清脆的叫声引来了无数小动物,有的在林间觅食,好似一个个侦察兵;有的驻足在树枝上放声高歌,还不时拍打着翅膀,仿佛一名优秀的歌手正在演唱会上给大家演奏;还有的鸟儿静静地栖息在树枝上,好像把我们带入到另一个世界,真是“百鸟争鸣”啊!再看一眼近处的野花,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有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真是千姿百态啊!他们有的紧挨着,互相扶持着;有的一簇簇地挨在一起,更显得美丽;还有的花瓣纷纷扬扬地飞舞着,轻盈柔美。

微风拂过,花儿便频频点头,还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对我们说:“春天到了,欢迎你们的到来!”草地上,草坪上到处都是一片绿,它们不像那些娇气的小花儿,它们很坚强,经历了风吹雨打,它们依然还活着。

仔细观察,绿色中还夹杂着一些深绿色,让人一眼望去十分舒服,我情不自禁地走到草地上,想躺下去。

刚躺下,就觉得腰酸背痛,哎,又要等几个月才能睡软绵绵的床了。

再看一眼远处的山峰吧,郁郁葱葱的,连绵不断,从高处往下看,感觉自己好像漂浮在云层之中,快乐极了!这时,太阳出来了,照在大地上,金灿灿的,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黄金;照在房屋上,就好像涂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粉;照在汽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绿油油的草地上像洒了一层厚厚的金子。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兔子,有的像猫,有的像羊……其实,它们也在不停地变换着形状呢!瞧,它们一会儿变成一条长长的龙,穿梭在森林之中,一会儿变成调皮的猴子,在树梢上荡秋千,一会儿又变成了机灵的小狗,在草地上玩耍。

瞧,它们又变成了两只可爱的小熊,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呀!我觉得有意思极了,就坐在石头上,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等待着夕阳的到来。

突然,耳边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我耳边“哭诉”。

远近高低各不同!手把手教你多角度描写景物

远近高低各不同!手把手教你多角度描写景物

远近高低各不同!手把手教你多角度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是一项写作基本功。

要想把景物写好,除了要抓住景物特征,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对景物展开生动描摹外,更应注重从不同角度着笔,立体呈现景物各个方面的特征,让景物更加鲜活生动,惹人喜爱。

那么,如何多角度写景呢?一是俯仰生姿。

就是从不同观察角度写景,或俯视,或仰视,或近观,或远望,把所观景物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其在变化中摇曳生姿,引人注目。

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不一会儿,缆车便把我们带到了黄山半山腰。

低头俯看,悬崖峭壁犹如利剑,寒气逼人;抬头仰望,山顶缭绕着悠悠的白色云雾,恍若仙境……我们终于登上了莲花峰。

一棵百年青松屹立在眼前,令人赞叹不已。

极目四望,峰峦起伏,淡淡云雾中,一个个峰顶,就如一座座海岛。

这段描写,有俯看,有仰望,有近观,有远望,将登山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所见到的景物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令读者心随文走,仿佛也登了一回黄山。

二是有声有色。

就是在写景过程中,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入笔,把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地描摹出来,使景物更丰满,让读者更喜爱。

如果在描写景物的形、色、声等特点时能再抓住其变化,动态地进行展现,那就更美了。

请看一个作文片段:近了,更近了,它的声音回响在我耳畔,是那样真实,那样猛烈;近了,更近了,我看见了它的顶端,那是一股洪流,倾泻而下。

经过与岩石的猛烈撞击,水流变得更为强劲,激荡出白色的泡沫,显得汹涌澎湃,蕴含着一股激情;近了,更近了,我分明感受到了空气中的潮湿,凉凉的,直入心底。

这段描写,有瀑布巨大的声响,有水流飞泻而下的壮观,有泡沫的白,有水汽的凉……作者借助于不同的器官,将参观瀑布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写得特别精彩。

三是动静搭配。

即在写景过程中,既注重描写静态的景物,更有意去写动态的景物,甚至化静为动,让笔下景物充满生机。

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从水泥大道的尽头拐弯向北,那里有我们学校最美的“景观带”。

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迎春花的叶子与柳树的叶子有几分相 像,只不过肚子大了些,像我那喝醉了酒的 爸爸。 同学们围着这美丽的迎春花,有的在仔 细地观察,有的在捡落下的花瓣,放在鼻尖 认真地闻了闻。有的完全沉醉在她的美丽之 中,不由得发出一声声赞叹。 终于来到了董园顶端,整个校园尽收眼 底。站在石椅上,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啊, 这美丽的董园!啊,这美丽的平阳县小!
写 作 技 巧 多角度描写景物
作文理论
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 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 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 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 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 呢?
多角度描写景物
作文理论
角度,描写的视角。根据表达需要运
用。
远观或近觑, 仰视或俯视.。
作文理论
• 前思后想
《我的老师》教我们跳舞,吃蜂蜜,教读诗,排 除我的纠纷。 《爸爸的花儿落了》赖床,挨打,爸爸送衣服和 铜板,爸爸爱花,给叔叔寄钱。
《芦花荡》一天夜里,带大小菱到芦花荡,玩水, 挂花,自责,第二天中午痛打鬼子。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器官, 作文指导 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
作文理论
2.移步换景(左顾右盼)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 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
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
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如《春》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 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 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如《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 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 却还以为船慢。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 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 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 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 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 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远近结合,各显异彩。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度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度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度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景物描写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景物描写啊,就好比给大自然画画儿,得有技巧、有角度,才能画出那让人惊艳的“大作”来。

咱先说说方法。

就好像你要给一个人画像,你得先观察他的五官、身材、神态,对吧?描写景物也一样,你得仔细去看,去感受。

比如说那山,你得看看它的形状,是高耸入云呢,还是平缓绵延;颜色呢,是郁郁葱葱的绿,还是光秃秃的褐。

还有那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是清澈见底呢,还是有些浑浊。

描写的时候呢,你可以用各种形容词呀、动词呀,让那景物活起来。

比如说“那棵大树笔直地站立着”,你看,这“笔直地站立”就让大树有了人的姿态,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再比如说“风呼呼地吹着,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这“呼呼地吹”“沙沙作响”就让风有了声音,树叶有了动作,多有意思呀!还有啊,你可以用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

比如说“那朵云像一只绵羊”,这就是比喻,把云比作绵羊,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出云的样子。

再比如“花儿在风中欢快地舞蹈”,这就是拟人,把花儿当成会跳舞的人,多有趣呀!说完了方法,咱再聊聊角度。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景物呀。

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就拿那片森林来说吧,从远处看,它可能是一片黑压压的;走近了,你能看到一棵棵大树的模样;再走近,你能看到树干上的纹路,树叶的形状。

从高处看,那森林就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从低处看,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小虫子在树叶间穿梭。

你还可以从不同的时间去描写呀。

早上的太阳和傍晚的太阳可不一样,春天的花和秋天的花也不一样。

就好像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样子。

你想想,如果你能把这些方法和角度都用上,那你描写出来的景物得有多美呀!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比如说描写一个小湖,咱可以这样写:“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湖波光粼粼,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湖岸边,垂柳依依,仿佛是一群优雅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沉睡的巨龙。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学习了本单元的景物描写方法,让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尝试着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吧。

一、直接描写1。

抓特征写具体1。

先观察,再具体描绘。

描写前,同学们可以先观察校园里的景色,在脑海里将它们的特点形象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描述。

如:春天,校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耀下来,照在教室里,使教室更加明亮;阳光照在水池上,像是一面大镜子,反射出蓝天白云。

2。

用动作、语言描述。

抓住某个特点,让人想像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出来,即为动作描写。

例如:看着小表弟那有趣的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

3。

利用场景气氛衬托。

春风拂面,柳条随风飘舞,树上的嫩芽都探出头来。

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班主任李老师非常爱笑,她就经常用笑声感染我们。

她高兴时总是笑着说:“瞧你们多精神啊!”于是,教室里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如:金黄的向日葵像一个个巨大的金盘,闪着耀眼的光芒。

远处的山头,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二、间接描写4。

时间的变化与推移。

让人感受时间的流逝。

季节的变化。

例如:秋天,北雁南飞,大雁排着“人”字队伍从我们头顶飞过。

鸟儿归林,给静谧的校园带来无限生机。

湖边的水草变绿了,碧波荡漾,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大玉。

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各种美丽的景色。

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校园的景色千变万化。

三、对比衬托5。

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衬托。

例如:从高空往下俯视,校园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令人赞叹不已。

远处的操场好像一块平坦的绿色大理石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反射出蓝天、白云、红旗的颜色。

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站在那里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每当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像一群小鸟飞向操场,顿时,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四、托物言志6。

诗人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喜欢茉莉花,因为它的纯洁和芬芳。

喜欢桂花,因为它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一、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有:1、移步换景,变化角度: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所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观察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景物的视觉形象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能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的是秋山近景。

再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关于发现小石潭的描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小石潭记》中第四段对潭中气氛的描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小石潭记》中第三段写小潭清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运用比喻)4、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沁园春 .雪》中“山银蛇,原驰蜡象。

”// 《山居秋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入若耶溪》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静写动,化动为静——《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挂”字,化动为静。

5、展开想象,虚实结合: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欧阳修《踏莎行》上阙写实:“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得淋漓尽致。

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

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

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一、虚实角度:二、绘画角度:三、人体感官方面: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

四、从空间变化角度:五、从炼字、修辞角度:六、辨别下列诗句用了什么景物描写方法。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8、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9、分析下面两首诗描写方法的不同。

秋夜独坐(节选)夜深唐•王维宋•周弼独坐悲双鬓,虚堂人静不闻更,空堂欲二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门外不知春雪霁,灯下草虫鸣. 半峰残月一溪冰。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0、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1、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问: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中的看法。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一、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有:1、移步换景,变化角度: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所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观察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景物的视觉形象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能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的是秋山近景。

再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关于发现小石潭的描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小石潭记》中第四段对潭中气氛的描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小石潭记》中第三段写小潭清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运用比喻)4、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沁园春.雪》中“山银蛇,原驰蜡象。

”//《山居秋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入若耶溪》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静写动,化动为静——《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挂”字,化动为静。

5、展开想象,虚实结合: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欧阳修《踏莎行》上阙写实:“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写景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可以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在写景创作中,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写景的角度选择和写景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写景的角度选择。

1. 主题角度。

主题角度是指写景时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

选择主题角度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来决定,比如如果要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可以选择广阔的视角,将山川河流尽收眼底;如果要表现温馨和宁静,可以选择细致的视角,描绘细小的花草树木。

因此,在写景时要根据主题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角度,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视角角度。

视角角度是指写景时所选择的视角。

视角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景物的感知和理解。

可以选择鸟瞰式的视角,俯瞰整个景色;也可以选择低角度的视角,近距离地观察景物的细节。

因此,在写景时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和表现手法来选择合适的视角,以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

二、写景的方法。

1. 用典角度。

用典是指在写景中运用典故或典型的形象来进行描绘。

可以借用历史典故或文学经典中的形象来进行写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可以借用“烟波浩渺”的典故来描绘江水的宽广和深远;也可以借用“花开富贵”的典故来描绘花草的娇艳和生机。

因此,在写景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典故和典型形象,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2. 对比角度。

对比是指在写景中进行对比描写,以突出景物的特点和情感。

可以通过对比来表现景物的美丽和壮丽,也可以通过对比来表现景物的柔美和细腻。

比如可以通过对比来描绘春夏秋冬的景色,以突出四季的变化和特点;也可以通过对比来描绘山水的对立和融合,以突出山水的壮美和神秘。

因此,在写景时可以适当地进行对比描写,以丰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总结,写景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方法对于写景创作至关重要。

在写景时要根据主题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角度,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同时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和表现手法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一、描写角度(一)视觉角度1. 形状描写可以详细描绘景物的轮廓、外形等。

例如“那棵老槐树,树干粗壮得需两三人合抱,它的树冠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不规则地向四周伸展着枝叶。

”2. 颜色描写通过描写景物的色彩来增强画面感。

如“春天的田野像是一块五彩斑斓的画布,嫩绿的麦苗随风摇曳,金黄的油菜花灿烂夺目,还有那星星点点的粉色桃花点缀其间。

”3. 大小描写明确景物的规模大小。

“那座古老的城堡矗立在山顶,高大而雄伟,它的城墙足有十几米高,绵延数千米,仿佛一个沉睡的巨兽。

”4. 远近高低描写远近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地描写景物,可以营造出一种空间感。

例如“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幅水墨画。

渐渐地走近,才看清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林间还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声。

”高低描写景物的高低错落,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那片竹林,高大的竹子直插云霄,而在竹林的脚下,是一丛丛低矮的野草,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二)听觉角度1. 自然声音描写描写风声、雨声、鸟鸣声等自然声音,能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夜晚,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雨滴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偶尔还能听到远处池塘里传来的蛙鸣声。

”2. 人为声音描写如果场景中有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也可以进行描写。

“集市上热闹非凡,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那铁匠铺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三)嗅觉角度1. 香味描写描写花朵的芬芳、食物的香气等。

“走进花园,一股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那香味甜丝丝的,让人陶醉。

”2. 异味描写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异味也是景物描写的一部分。

“那间废弃的仓库里弥漫着一股腐臭的味道,混合着潮湿的霉味,让人忍不住捂住鼻子。

”(四)触觉角度1. 温度描写描述景物的冷热感觉。

“清晨,走在沙滩上,沙子还带着夜晚的凉意,海水轻轻涌来,冰冷的海水漫过双脚,让人不禁打个寒颤。

”2. 质地描写描写景物的质地,如粗糙、光滑等。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描写景物,就像是在给大自然上色,咱们常常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让读者“看”到眼前的美景。

今天,就跟我一起聊聊常见的几种方法,咱们也试着用点儿口语化的表达,让你更轻松地了解。

1. 视觉角度视觉角度就是用眼睛看到的方式来描述景物。

这个角度最直接,最容易理解。

1.1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把景物的每一部分都给细细捋一遍。

比方说,当你看到一朵花,你可以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纹路。

比如:“那朵玫瑰花开得正艳,花瓣像丝绸一样柔软,每一片都带着微微的波纹,红得像火一样。

”这种描写方法能够让读者对景物有一个生动的印象,就像眼前的画面一样。

1.2 整体描写整体描写则是从远处看,概括性的描述整个景物的样子。

举个例子:“远远望去,那座山脉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

山顶还挂着几片积雪,仿佛是龙的银须。

”这种方式可以给读者一个全貌的印象,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的画面。

2. 听觉角度听觉角度通过声音来描写景物。

这种方法很有趣,因为声音能传达很多信息。

2.1 环境声音环境声音能让景物变得更有生气。

比如:“溪水哗哗作响,像是大自然在唱歌。

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好像在和水声对话。

”通过声音的描写,读者能感受到那种生动的氛围,仿佛自己也在现场。

2.2 动物声音动物的声音也能给景物增添不少色彩。

比如:“林子里,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举行了一场热闹的派对。

”这样的描写能让景物更有生命力,增加趣味性。

3. 嗅觉和触觉角度嗅觉和触觉虽然不如视觉那样直接,但也能极大地丰富景物的描写。

3.1 嗅觉嗅觉可以通过气味来感知景物的独特性。

比如:“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方式能够唤起读者的嗅觉记忆,让他们更容易沉浸在描写的场景中。

3.2 触觉触觉则是通过感觉来描述景物的质感。

比如:“那片草地柔软得像毯子,踩上去仿佛被包裹在温暖的怀抱中。

”通过对触感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真实质感,仿佛亲身体验了一样。

写景常用手法技巧

写景常用手法技巧

写景常用手法技巧
常见的七种写景技巧有:
一是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是动与静的结合。

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三是声与色的结合。

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四是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实景是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五是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六是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
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七是白描手法。

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角度

描写景物的角度

描写景物的角度我们知道,作文要想表达出你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认识,就必须把握住观察景物时的特点。

掌握了描写景物的角度,也就是说学会了抓住景物独有的特征进行描写,那么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请同学们先看下面的例子:1、描写景物的角度(1)时间,地点,季节(2)气候(3)颜色,形状,声音,气味(4)动静,大小(5)远近,高低,上下(6)左右,里外2、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例句:山,隐约浮现在天边。

……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它像一座古老的火山,休眠了千万年,一朝醒来,喷射出十万道灼目的火光。

火光照亮了沉沉夜空,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田。

3、运用好下列修辞手法,将某处风景写得生动形象。

用拟人手法描写青山:太阳初升,微露笑脸,青山似羞涩的少女,半遮半掩,偷偷露出秀美的身段;清晨,一切都显得清幽宁静。

用比喻手法描写风景:红得像火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落下,真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草坪上镶嵌着无数颗宝石,发出璀璨的光芒;小河清澈见底,可以看到鱼儿和小虾在快乐地嬉戏……用比拟手法描写风景:春雨细如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如“农历八月十五日,桂花飘香,人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无不喜笑颜开”等。

三、自由写作,感受语言之美,完成练笔。

(1)将本次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你眼中的风景。

要求:用上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注意语言的优美性。

(两篇范文)(3)把你写的句子读给爸爸妈妈听,并从他们的反应中发现他们的欣赏角度。

1、前门里大街是北京最著名的商业区,是多国建筑的汇集地,它汇聚了各式风格的特色建筑,精巧别致。

经典语段:走进北京的胡同,您会被色彩斑斓的房屋所吸引,红色,蓝色,白色,灰色,绿色,黄色,灰色,橙色……无不让人眼花缭乱。

时间,地点,季节,气候,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动静,大小,远近,高低,上下,左右,里外2、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例句:山,隐约浮现在天边。

小学语文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写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关键在于文章中要有重点描写的景物,而每个景物都非蜻蜓点水般地描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一、有角度,分层次。

任何一处的景物都不能一眼尽览,总需要多角度地审视,才能给人留下总的印象。

我们要把景物完整地再现出来,就需要多角度来描绘。

1、把整体分解开来描写。

这种方法如同剪贴画,由一块一块的部分拼凑成一个整体,让读者领略其全貌。

对于春光来说,我们都领略过美,但我们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现这个似实实在在但又很抽象的精灵。

朱自清的《春》就用分解法来描写,分解成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的图画,然后组合成整个春的景象。

2、超越时空的描写。

许多景物的特色与全貌,并不是作者一时一地能完全掌握的。

比如四时的变化,方圆几十里的地貌状况等,但要想反映它们的特色,就需要超越时空来描写了。

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样,读者不仅了解了一时的景色,而且四季佳景,晦明变化都能一一观赏到。

3、恰当的顺序。

我们观看景物一般是从外到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

我们描写景物,目的就是让读者和我们一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写景时,我们应考虑到并尊重观赏者的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去描写。

二、突出特征,工笔细描。

人们对西湖、玄武湖和昆明湖都流连忘返,究其原因就是它们各有自己的个性。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景物的独特的个性与风采了。

姚鼐《登泰山记》有一段关于日出的描写: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一、正与侧的结合;
二、动与静的结合;
三、声与色的融合(视与听到的融合);
四、虚与实的结合;
五、点与面的融合;
六、时空角度;
七、主客观角度。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绘可以从负面抓起,轻易描绘景物的特点,并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负面景物抓起,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下起至,去阐明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够提供更多给读者多样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融合运用,可以并使景物的特点,更加独特更加注重。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绘,动静融合就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并使“境界全系列出来”。

比如说像是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一棵,僧敲打月clades”的“发推”“敲打”采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蓝江南岸”的“蓝”字的形容词用做使动动词,都就是动态描绘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采用上为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三、声与色的融合(视与听到的融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感官、视觉、嗅觉等角度回去写下,这就建议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妥当。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
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
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 “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
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
就突出了。

四、虚与虚的融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
忆与现实。

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
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
哪是实、哪是虚。

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

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
关系。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
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五、点与面的融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
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
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六、时空角度
时间上,一天当中时光或一年当中时光的变化。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
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
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
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看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相同,角度相同,俯瞰,仰头,眺望,将近看看,
视觉形象可以呈现出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相同角度描绘,可以并使读者对所描绘的景
物产生更加全面的重新认识,赢得更轻松的体会。

七、主客观角度
从描绘景物的主客观角度,多运用拟人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