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一目的要求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划线分离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菌落(活菌)计数法。
2.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学会微生物的一般培养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1) 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平板分离法。
在食品发酵工业中,通过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选育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食品卫生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必须将微生物单一分离出来,加以鉴别和研究。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和接种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使得微生物实验毫无意义。
三实验材料1.菌种: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毛霉、曲霉、青霉等含菌样品。
2.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斜面、平板)、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蔡氏琼脂培养基(斜面、平板)。
3.土壤(自带)或其他物品;无菌水,无菌培养基,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瓶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微生物的分离技术1. 平板划线分离法借助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在平板的表面分散开,以获得单个菌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倒制平板→制备含菌样品稀释液→划线→倒置适温培养→观察记录(1)倒制平板:将固体培养基熔化→冷却至 50-55℃→注入培养皿内 15ml(无菌操作)→旋匀→静置凝固→即成平板→在皿盖边贴标。
(2)含菌样液制备:样品少许(1-10g),加入盛有无菌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菌悬液即可,能直接划线的样品(如体液、黏液、污水等),可省去这操作。
(3)划线:左手持平板,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取样,迅速将接种环伸入培养皿,轻轻划线(切勿把平板表面划破)。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37℃,培养24-48 小时,观察平板上出现的现象,注意菌落的形状,并做记录。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
放线菌的观察
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 孢子。
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 假根、吸器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其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例如:青霉的繁殖菌丝无顶囊,经多次分枝,产生几
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青色分生孢子,孢子
四、实验报告
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绘图并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1) 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2) 绘制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并 注明各部位名称。
五、思考题
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所观察的几 种霉菌? 2、在平皿培养微生物时,为何要将平板倒置? 3、 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 生菌丝?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和掌握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及其特征。
2.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以链霉 属为例: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细(<1μm,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当其 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 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 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 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 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或称二级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 (spore-bearing mycelium),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 分生孢子(conidia,spore)。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孢子丝依 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钩状、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 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 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真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
题目:真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动物科学1204班聂孝明 20121546 指导教师:邹玲摘要: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及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还有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和载片培养,学习真菌水浸片的制备及形态观察。
本实验通过真菌的固体培养,酵母菌水浸片旳制备观察及划线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形态观察。
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到A菌落成绿色比较光滑、有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为青霉。
D菌落有大量直立菌丝并且顶部发黑、有孢子囊、菌丝无横隔为根霉。
B菌落大而光滑、显微镜下菌体较大、有假菌丝并且出芽生殖的为酵母菌。
关键词: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分离培养引言: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
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径比细菌大10倍左右,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无性繁殖为出芽生殖,可以形成假菌丝,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用美蓝染色液制成水浸片可以观察期外形和区分细菌的死活。
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支的丝状体,较大,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不同的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细胞易收缩变形,孢子容易分散。
利用培养在玻璃纸上的霉菌作为观察材料,可以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种:酵母菌,青霉,根霉的斜面培养菌种1.1.2试剂:沙堡培养基、美蓝染色液、70%酒精、无菌水等1.1.3其他:解剖针、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显微镜等1.2方法1.2..1真菌的划线分离培养培养基:将沙堡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45摄氏度,注入无菌平皿中,每皿15~20ml,做成平板备用。
接种:取待分离的材料少许,投入无菌水试管中,振荡,使分离菌悬浮于水中,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后冷却,取上述悬液,进行平板划线分离。
培养与观察:划线完毕后,置于28摄氏度温箱培养2~5天,待形成子实器官后,取单个菌落部分,制片镜检。
若只有一种菌,既得纯培养物。
如有杂菌可取培养物少许制成悬液,用作划线分离,有时反复多次可获得纯种。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常见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菌丝状,有的形成孢子团,还有的形成菌盖和菌柄。
为了更好地了解真菌的形态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真菌的菌丝观察我们从周围的环境中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菌丝观察。
首先,我们将土壤样品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然后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经过几天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菌丝的形成。
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还发现菌丝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物质,这是真菌分泌的黏液,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实验二:真菌的孢子观察为了观察真菌的孢子形态,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黑曲霉进行实验。
我们将黑曲霉菌丝划过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黑色孢子形成。
这些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孢子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孢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形成新的菌丝。
实验三:真菌的菌盖和菌柄观察为了观察真菌的菌盖和菌柄结构,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蘑菇进行实验。
我们将蘑菇培养在适宜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我们观察到了蘑菇的形成。
蘑菇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
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菌柄内部有空心结构,这有助于蘑菇的支撑和养分输送。
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我们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真菌的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
真菌的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
真菌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
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
这些形态特征不仅有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为我们研究真菌的分类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训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
实训五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出芽繁殖;2、掌握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染色技术;3、学会水浸制片观察酵母菌。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一般呈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分枝状的假菌丝。
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菌体较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在高倍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胞内有明显的细胞核和内含物。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无性繁殖大多是以出芽的方式进行,也有分裂繁殖;有性繁殖则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母细胞经过一系列的芽殖后,如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成为假丝酵母。
用生理盐水(或水-碘液染色液)制作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繁殖方式。
用美蓝染色液制水浸片可鉴别酵母细胞的死活状态。
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时呈蓝色,还原后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时,活酵母细胞因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胞内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将进入细胞的美蓝还原,使得细胞呈无色。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而老化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呈淡蓝色,死细胞则失去还原能力,被染料染成蓝色。
三、实验材料1、菌种:啤酒酵母或葡萄汁酵母(制成斜面培养物或液体培养物)2、试剂:0.1%吕氏美蓝染色液、0.05%吕氏美蓝染色液、水-碘液染色液(革兰氏染液用碘液:水=1:3)、0.85%生理盐水3、仪器及其他: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酒精灯、蒸馏水、吸水纸等四、实验时间2课时五、实验步骤(一)生理盐水浸(封)片(酵母菌的形态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1滴无菌生理盐水(不宜用无菌水制作水浸片,否则细胞易破裂),然后以无菌操作从斜面培养基上用接种环取少量啤酒酵母菌苔与生理盐水混匀,使其分散成云雾状薄层。
2、用镊子取洁净盖玻片,先将其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及出芽情况。
实验五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
实验五微⽣物菌落形态观察实验五微⽣物菌落形态观察1、本次实验的⽬的和要求(1)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三⼤类微⽣物具体菌落的形态特征。
(2)总结三类微⽣物菌落的⼀般特征并能识别。
(特征描述:形状、⼤⼩、颜⾊、边缘、隆起、光泽、质地等。
)2、实验内容或原理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平⾯培养基上⽣长繁殖形成的⾁眼可见的群体。
区分和识别各类微⽣物可从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胞形态(个体形态)两⽅⾯进⾏,菌落形态是⽆数细胞形态的集中反映,因此每⼀⼤类微⽣物都有其⼀定的菌落特征,可通过这些特征差异区分和识别。
特征描述:形状、⼤⼩、颜⾊、边缘、隆起、光泽、质地等。
细菌菌落特征:凝胶状、表⾯较光滑、湿润、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取,正反颜⾊⼀致。
酵母菌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 :⽐细菌⼤⽽厚,不透明,表⾯光滑、湿润、粘稠,易⽤针挑起。
多呈乳⽩⾊,少数呈红⾊。
霉菌的菌落特征:⽐细菌菌落⼤,由菌丝组成疏松的绒⽑状、絮状或蜘蛛⽹状,有的⽆固定⼤⼩,延⾄整个培养基中,产⾊素,使菌落显⾊。
3、需⽤的仪器和试剂(1)培养基:PDA培养基、⽜⾁膏蛋⽩胨培养基、YEPD培养基(2)菌落观察:(a)霉菌:⿊曲霉、⿊根霉、青霉、犁头霉、⽑霉(b)酵母菌:酿酒酵母菌(c)细菌:⼤肠杆菌4、实验步骤1.细菌菌落形态观察包括:菌落⼤⼩、颜⾊、形状(圆形、不规则、假根形)、边缘(整齐光滑、叶状、波浪状、锯齿状、丝状)、隆起(扁平、低凸起、⾼凸起)、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光泽(⾦属光泽、油脂性光泽)、质地(油脂状、膜状、粘稠状)、表⾯状态(光滑、褶皱、颗粒状、龟裂状)等。
2.⼤多数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相似,呈圆形,湿润有粘性,不透明,表⾯光滑,有油脂光泽。
多数为⽩⾊或乳⽩⾊,少数为红⾊,培养时间长了,颜⾊会变暗。
与培养基结合不紧,易被挑起。
质地粘稠,边缘皱褶状。
3.霉菌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菌丝粗⽽长,形成菌落疏松,菌丝有绒⽑状、棉絮状、蜘蛛⽹状,菌落很⼤是细菌的⼏⼗倍,表⾯蔓延,有多种颜⾊,菌落正反⾯颜⾊多有不同。
实验五 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五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形态的方法。
内容:
1.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染色装片
2. 观察放线菌、青霉、根霉、曲霉、酵母菌永久装片。
3. 观察枯草杆菌活菌
4. 观察大肠杆菌活菌
二. 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斜面菌种。
装片:细菌三种形态的染色装片,青霉、曲霉、根霉、酵母菌永久装片。
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滴管
三. 操作步骤:
1、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用低倍镜、高倍镜、油镜,观察球菌、杆菌、螺菌的染色装片、并分别在油镜下绘图。
2、观察霉菌、放线菌的永久装片并绘画。
3、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形态的观察
1)按无菌操作,用单染色发制成临时装片进行形态观察。
操作步骤(略)
2)观察枯草杆菌活菌
用压滴法(略)
四.注意事项:
1.观察完毕。
必须将镜筒上升,才能取下装片。
放入另一装片后,要按油镜使用要求重新操作,不能在油镜下直接取下和替换装片。
2.无菌操作过程中,接种环灭菌后不能触及其他物品.挑取细菌不能过多。
3.演示无菌操作过程
五.实验报告
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个体形态视野图。
1、细菌三型形态图
2、根霉形态图
3、青霉形态图
4、曲霉形态图
5、放线菌形态图。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9月10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观察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1. 实验前准备1.1 真菌培养基的制备1.2 器皿消毒2. 真菌培养2.1 摘取真菌样品2.2 消毒培养器皿2.3 培养3. 观察真菌形态3.1 用显微镜观察3.2 记录观察结果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1 制备天然培养基,将其灭菌后冷却备用。
1.2 器皿通过高压蒸汽法灭菌。
2. 真菌培养2.1 从已知真菌培养物中取一株单一的真菌菌落,移植到培养皿中。
2.2 将培养皿通过高压蒸汽法灭菌。
2.3 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不同的真菌物种。
3. 观察真菌形态3.1 把真菌转移到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3.2 观察及记录真菌的微观结构、菌丝、孢子的形态特征等。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真菌种类 | 菌丝形态 | 孢子形态 | 备注---|---|---|---| Aspergillus flavus | 光滑,细长,无色 | 橙色,单胞,椭圆形 | -|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 细长,有色,非分枝型 | 枝状,无色,球形 | -| Fusarium solani | 粗糙,非分枝型,无色 | 棕色,有芒突,弯曲| 孢子芒上有环鞘实验结果:1. 经过观察,我们成功分离并培养了多种真菌菌株,并观察了它们的形态特征。
2.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每个真菌物种的菌丝和孢子具有不同的形态,有的菌丝细长光滑,有的则较为粗糙;有的孢子椭圆形,有的则弯曲。
3. 经过实验,我们也掌握了基本的培养技能及观察方法,收获了对真菌的更深层次的认知。
实验总结:真菌形态观察是一项比较基础的实验,也是对真菌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初学者的基本培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地制备培养基并培养真菌。
同时,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加深了我们对真菌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技能。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霉菌定义及用途⏹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培养皿;⏹干:外观干燥,不透明;⏹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
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一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称为基内菌线或营养菌丝。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 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 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本实验采用插片法来观察放线菌的菌丝形 态。
2.酵母菌:酵母的菌落形态与细菌的相仿, 由于酵菌细胞比细菌的大,细胞内有许多分化 的细胞品,细胞间隙含水量较少,不能运动, 帮菌落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不透明,菌 落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矿烛色。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 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分布 于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 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 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 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1. 放线菌形态观察: A.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 养基切下一小块,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 B. 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火焰上微热后,盖在 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孢丝或 孢子)粘附在后一块载玻片中央,有印迹的一 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 C. 用番红染液覆盖印迹,染色约1min后水洗 D. 干后用油镜观察
3. 霉菌的形态观察: A. 先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 B. 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1%的美蓝染液; C. 用解剖针或镊子从霉菌菌落底部小心挑取少 量已经产孢子的霉菌菌丝; D. 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 E. 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 高倍镜。
实验五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细菌、酵母菌
实验五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细菌、酵母菌在斜面、平板及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特征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说明培养特征是指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后,所表现出的群体形态和生长情况。
它包括菌落(菌落指个体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落)特征、斜面培养特征、液体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半固体和明胶穿刺培养特征等,是人认识微生物和对微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方法步骤1.细菌培养特征的观察(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①细菌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表现主要观察细菌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特征。
菌落的观察通常用肉眼或放大镜,必要时也可用低倍显微镜进行。
观察的内容(参照图5-10)主要有:a.大小以菌落的直径为多少毫米表示。
b.形状斑点状(直径在1 mm以下)、圆形、不规则状、放射状、卷发状、根状等。
c.表面光滑、皱、颗粒状、同心环状、辐射状、龟裂状等。
d.边缘光滑整齐,锯齿状、波状、裂叶片、有缘毛、多枝等。
e.隆起形状扩展、凸起、中凹台状、突脐形、台状等。
f.透明程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g.颜色黄色、乳白、乳黄等。
若是鲜血琼脂平板,还应看其是否溶血,溶血情况怎样。
图5-10 细菌菌落形态1.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2.不规则状;3.边缘波浪状;4.边缘锯齿状;5.同心环状;6.边缘缺刻状、表面呈颗粒状;7.丝状;8.假根状②细菌在琼脂斜面上的生长表现主要观察斜面中央划直线接种菌苔(多个菌落连在一起即形成片状)特征。
观察的主要内容(参照图5-11有):a.生长不生长、微弱生长、中等生长、旺盛生长。
b.形状丝状、有小突起、有小刺、念珠状、扩展状、假根状、树状等。
c.表面光滑、不平、皱褶、瘤状突起。
d.颜色菌苔颜色(即非水溶性色素)、培养基颜色(即水溶性色素)。
e.透明程度透明、不透明、半透明。
图5-11 细菌斜面培养特征1.丝状;2.有小突起;3.有小刺; 4.念珠状;5.假根状;6.树状;7.散点状(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主要其表面性状(有无菌膜或菌环)、混浊程度、沉淀情况、有无气泡和颜色等(参照图5-12)。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真菌分离培养应考虑所分离真菌的特性,配制合适的培养基,选择所需的气体环境。
同时, 由于真菌分离材料常污染有大量细菌,所以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素并在分离培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目的要求1.掌握真菌分离培养方法。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真菌载片培养法。
4.掌握观察真菌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操作步骤—、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1.取适合真菌的琼脂培养基融化,冷至45℃,注入无菌平皿中,每皿15~20ml,制成平板待用。
2.取要分离的材料(如田土、混杂的或污染的真菌培养物、真菌)少许,投入盛无菌水的试管内,振摇,使分离菌悬浮于水中。
3.将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并冷却后,蘸取上述菌悬浮液,进行平板划线(同细菌的划线法)。
4.划线完毕,置温箱中培养2~5d,待长出菌落后,钓取可疑单个菌落先作制片检查,若只有一种所需要的真菌生长,即可进行钓菌纯培养。
如有杂菌可从单个菌落中钓少许菌制成悬液,再作划线分离培养,有时需反复多次,才得纯种。
另外,也可在放大镜的观察下,用无菌镊子夹取一段待分离的真菌菌丝,直接放在平板上作分离培养,可获得该种真菌的纯培养。
(二)稀释分离法1.取盛有无菌水的试管5支(每管9ml),分别标记1、2、3、4、5号。
取样品(如田土等)1g,投入1号管内,振摇,使悬浮均匀。
2.用1ml灭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法,从1号管中吸取1ml悬浮液注入2号管中,并摇匀;同样由2号管取1ml至3号管,依此类推,直至5号管。
注意每稀释一管应更换一支灭菌吸管。
3.用2支无菌吸管分别由4号、5号试管中各取1ml悬液,并分别注入2个灭菌培养皿中,再加入融化后冷至45℃的琼脂培养基约15ml,轻轻在桌面上摇转,静置,使冷凝成平板。
然后倒置温箱中培养,2~5d后,从中挑选单个菌落,并移植于斜面上。
二.真菌培养性状观察(一)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1 .酵母菌菌落: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多呈油脂状或蜡脂状,表面光滑、湿润、黏稠,有的表面呈粉粒状、粗糙或皱褶。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霉菌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霉菌的常规培养方法,培养出真菌菌株。
实验材料:1. 感染性霉菌(如:麦角菌、白色念珠菌、鼠李糠霉等)。
2. 培养基(如: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配制糖酵母汤等)。
3. 恒温培养箱(28℃)。
4. 显微镜。
5. 盖玻片、载玻片、恒温水浴槽、升级滴管等。
实验步骤:1. 每个菌种需要分别制取接种物,用无菌棉签在菌落上插取的接种物涂于琼脂平板上。
2. 放到恒温箱中,在28℃的环境下孵育。
3. 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形态、菌落颜色及其他特征,如球状、点状、菌丝状等。
4. 取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使用无菌镊子将菌落切取一小块放置在载玻片上。
5. 在玻片上滴入少量的100%甘油,用盖玻片覆盖住,观察微镜下菌落的形态,如直链菌丝、弯曲链菌丝、无菌膜等。
6. 将制做好的预备液取出一滴,放置于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液体涂片法需要先将菌落取出来悬浮在液体中,然后将悬浮液放在载玻片上。
在玻片上先滴上液体悬浮物,再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7. 通过对霉菌形态学的观察,结合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明确不同霉菌菌株的分类。
实验结果:霉菌是一类微生物,主要生长在植物、动物有机物上,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对不同菌株的观察,发现它们各具特色,有些是球状的,有些是菌丝状的,有些则是点状的。
当我们加入甘油后,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细致的形态特征。
观察下来发现,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态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人们通过对霉菌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对霉菌进行了分类,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不同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生长情况,对不同霉菌菌株进行了初步分类。
同时本实验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了霉菌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环境,形态变化等,如今霉菌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如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技术等行业,为我们所知的现代科技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不同菌落特征的观察方法,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实验原理:放线菌和真菌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观察和描述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微生物并进行分类鉴定。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菌液和培养皿等实验用品。
2.放线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放线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X字形标记。
b.将放线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放线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3.真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真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O字形标记。
b.将真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真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真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4.其他微生物菌落的特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其他微生物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其他形状标记。
b.将其他微生物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不同菌落的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的差异。
实验五 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链霉菌),真菌(酵母、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2.真菌[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呈圆形、卵形、椭圆形或柠檬型。
各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大而厚,湿润光华,颜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似细菌落。
繁殖方式包含无性繁殖(芽殖或裂殖)与有性繁殖(形成子囊与子囊孢子)。
[2]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在细胞的一端初生小突起,如芽状,逐渐增大。
细胞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进入小突起,经细胞壁缢缩。
芽体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新个体。
若芽体不脱离母体而有继续生出新芽,而芽细胞聚集形成芽簇,芽簇细胞伸长呈丝状或藕节状,称做假菌丝。
[3]美兰染色法: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蓝色变成无色。
染色后,酵母活细胞无色,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4]酵母菌肝糖粒碘液染色:肝糖粒是酵母细胞的内含物,属于碳源及能源性贮藏物。
用碘液染色,菌体呈淡黄色,肝糖粒呈红褐色。
[5]霉菌:由菌丝体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宽度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制片时滴加乳酚油,防止干燥,可保持菌丝体原形。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核生物,由于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的实验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的方法,对真菌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活方式和特征,并为真菌分类以及真菌感染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这需要分离的真菌样品、琼脂、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等设备。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首先,将真菌样品取自已知感染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果蔬、土壤等。
在避免空气污染的条件下,将样品放入无菌培养皿中。
接下来,将琼脂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C之间,充分利用光照。
然后,观察培养皿中真菌生长的情况。
因为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数天到数周的时间,才能够观察到真菌菌丝的生长。
当看到真菌菌丝在培养皿上完全生长成一个菌落后,可以通过无菌锋利的刮片,将菌落刮取到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
接着,将这个纯化的菌落培养到新的培养皿中,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然后根据菌落形态的变化,将不同的菌株区分开来。
最后,进行真菌的形态观察。
首先,将培养好的菌落切取一个小片段置于显微镜下,用扩大眼镜观察菌丝的结构,细胞是否有产孢器,产孢器的形态以及孢子的特征等。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对真菌进行初步的分类。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分离培养出纯化的真菌菌株,并进行形态观察。
真菌形态观察的结果对于真菌的鉴定和分类非常重要,同时也对研究真菌的生活史、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在真菌分类以及真菌相关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获取真菌的纯化培养物,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为深入研究真菌提供基础。
但需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免引入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学会使用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实验技术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培 养基配方和制备方法。
无菌操作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外来 杂菌污染。
微生物接种与培养
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包括划线法、涂布法、倾 注法等,并控制适当的培养温度和湿度。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
采集方法
根据微生物生长环境的不 同,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 如挖掘、过滤、无菌操作 等。
样品保存
采集后的样品应立即进行 保存,以保持微生物的活 性,常用的保存方法有低 温、干燥、真空等。
微生物的分离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 如破碎、研磨、离心等, 使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 来。
培养基选择
根据分离的微生物种类和 实验目的,选择适宜的培 养基,以满足微生物生长 的需求。
实验设计不够严谨
本实验在对照设置方面存在不足,未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排除非特异性污染的影响。在未来的实验中,应完善实验设计 ,增加对照组以增强实验说服力。
实验结果分析不全面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只关注了微生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未对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建议在后续实验中增加相关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
培养结果分析
根据观察结果,对微生物的生长情 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总结词
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运动性等。
详细描述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例如,细菌呈球形、杆形或螺旋形,大小通常在0.5-5微米之 间;霉菌呈丝状或网状结构,有分枝和无分枝,大小因菌种而异;原生动物通常比细菌大,形态多样,如变形虫、 草履虫等。对未来实验的展望Fra bibliotek1 2
真菌的分离培养
第 1页
பைடு நூலகம்
1.方法: 取标本
第 2页
①体表真菌的标本(如毛发、皮屑等),分离前常先 以75%乙醇浸泡数分钟杀死杂菌;
第 3页
②深部真菌的标本根据情况取溶液、渗出物及各种分 泌物等;标本采取后,以无菌操作接种于葡萄糖蛋白 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置于20℃左右孵育,每周观察 2~3 次,通常7~14d生长良好。某些标本应分别置 于37℃和25℃培养。如疑为放线菌,需用不加抗生素 的培养基,且需厌氧培养,观察至少2~3周。菌落出 现后,须经常观察和检查。
第 6页
谢谢大家!
第 7页
第 4页
2.菌种鉴定 根据菌落生长速度、大小、表面形态、质地、颜色是 否产生色素、有无下沉、边缘形状、镜下结构,特别 是孢子和产孢结构的特点可鉴定菌种;有时须配合其 他鉴别培养基和生化反应方法决定。
第 5页
3.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污染。 (2)培养阳性既可确立癣症的诊断,阴性者须孵育3 周方可报告。 (3)同时培养数管或多次培养,以确保菌种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真菌分离培养应考虑所分离真菌的特性,配制合适的培养基,选择所需的气体环境。
同时, 由于真菌分离材料常污染有大量细菌,所以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素并在分离培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目的要求
1.掌握真菌分离培养方法。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真菌载片培养法。
4.掌握观察真菌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操作步骤
—、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1.取适合真菌的琼脂培养基融化,冷至45℃,注入无菌平皿中,每皿15~20ml,制成平板待用。
2.取要分离的材料(如田土、混杂的或污染的真菌培养物、真菌)少许,投入盛无菌水的试管内,振摇,使分离菌悬浮于水中。
3.将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并冷却后,蘸取上述菌悬浮液,进行平板划线(同细菌的划线法)。
4.划线完毕,置温箱中培养2~5d,待长出菌落后,钓取可疑单个菌落先作制片检查,若只有一种所需要的真菌生长,即可进行钓菌纯培养。
如有杂菌可从单个菌落中钓少许菌制成悬液,再作划线分离培养,有时需反复多次,才得纯种。
另外,也可在放大镜的观察下,用无菌镊子夹取一段待分离的真菌菌丝,直接放在平板上作分离培养,可获得该种真菌的纯培养。
(二)稀释分离法
1.取盛有无菌水的试管5支(每管9ml),分别标记1、2、3、4、5号。
取样品(如田土等)1g,投入1号管内,振摇,使悬浮均匀。
2.用1ml灭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法,从1号管中吸取1ml悬浮液注入2号管中,并摇匀;同样由2号管取1ml至3号管,依此类推,直至5号管。
注意每稀释一管应更换一支灭菌吸管。
3.用2支无菌吸管分别由4号、5号试管中各取1ml悬液,并分别注入2个灭菌培养皿中,再加入融化后冷至45℃的琼脂培养基约15ml,轻轻在桌面上摇转,静置,使冷凝成平板。
然后倒置温箱中培养,2~5d后,从中挑选单个菌落,并移植于斜面上。
二.真菌培养性状观察
(一)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1 .酵母菌菌落: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多呈油脂状或蜡脂状,表面光滑、湿润、黏稠,有的表面呈粉粒状、粗糙或皱褶。
菌落边缘有整齐、缺损或带丝状。
菌落颜色有乳白色、黄色或红色等。
2. 霉菌菌落:将不同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5d,可见霉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等。
菌落大小依种而异,有的能扩展到整个固体培养基,有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mm或更小)。
很多霉菌的孢子能产生色素,致使菌落表面、背面甚至培养基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黄色、绿色、青色、黑色、橙色等。
(二)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
1. 酵母菌注意观察其混浊度、沉淀物及表面生长性状等。
2. 霉菌 霉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一般都在表面形成菌层,且不同的霉菌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三. 真菌的形态观察
(一)真菌水浸片的制备及观察
常用美兰染色液制备真菌水浸片来观察真菌的菌体形态,并且活细胞能还原美蓝为无色,故可区别死细胞、活细胞。
1. 酵母菌水浸片的制备
将美兰染色液一滴滴加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如不染色则加蒸馏水一滴,用接触环以无菌操作取培养48h 左右的酵母菌体少许,在液滴中轻轻涂抹均匀(液体培养物可直接取一接种环培养液于玻片上)并加盖干净盖玻片。
为避免产生气泡,应先将其一边接触液滴,再慢慢放下盖片。
然后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进行观察,注意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芽体,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2. 霉菌水浸片的制备
在干净载玻片上加蒸馏水或美兰染色液一滴。
取培养2~5d 的根霉或毛霉、培养3~5d 的曲霉、青霉或木霉、培养2d 左右的白地霉同上法制片。
霉菌要选择有无性孢子的菌体,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菌丝体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将玻片置于解剖镜下,细心地用解剖针将菌丝体分散成自然状态,然后加盖玻片,注意不要让其产生气泡,盖后不再移动玻片,以免弄乱菌丝。
制好片后,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时注意它们的菌丝有无隔膜、孢子囊柄与分生孢子柄的形状、分生孢子小梗的着生方式、孢子囊的形态、足细胞与假根的有无、孢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的形状和颜色、节孢子的形状和特点等。
并且要区别根霉与毛霉、青霉、曲霉、木霉之间的异同点以及白地霉的特点。
(二)霉菌封闭标本的制备
霉菌的封闭标本,常用乳酸石炭酸液封片,其中含有的甘油使标本不宜干燥,而石炭酸又有防腐作用。
在封片液中,还可加入棉蓝或其它酸性染料,以便于观察菌体。
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少许带有孢子的菌丝于染液中,再细心地把菌丝挑成自然状态,然后用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在温暖干燥室内放数日,让水分蒸发一部分,使盖玻片与载玻片紧贴,即可封片。
封片时,先用清洁的纱布或脱脂棉将盖玻片四周擦净,并在盖玻片周围涂一圈加拿大树胶或合成树胶,风干后即成封闭标本。
(三)真菌的载片培养
真菌的载片培养法不仅可克服水浸片制片的困难,还可使对菌丝分枝和孢子着生状态的
观察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取直径7cm 左右圆形滤纸一张,铺放于一个直径9cm
的平皿底部(图5-1),上放一U 形玻棒,其上再平
放一张干净的载玻片与一张盖玻片,盖好平皿盖进
行灭菌。
挑取真菌孢子接入盛有灭菌水的试管中,
摇振试管制成孢子悬液备用。
用灭菌滴管吸取灭菌
后融化的真菌固体培养基少许,滴于上述灭菌平皿
内的载玻片中央,并以接种环将孢子悬液接种在培
养基四周,加上盖玻片,并轻轻压贴一下。
为防止
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干燥,可在滤纸上滴加灭菌20%
甘油液3~4ml ,然后盖上平皿盖,即成所谓湿室载
片培养。
放在适宜温度(多数真菌为20~30
℃)的
图5-1真菌的载片培养 1.培养皿;2.U 形玻棒;3.滤纸; 4.载玻片;5.盖玻片;6.固体培养基
培养箱内培养,定期取出在低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孢子萌发、发芽管的长出、菌丝的生长、无隔菌丝中孢子囊柄与孢子囊孢子形成的过程、有隔菌丝上足细胞生长、锁状联合的发生、孢子着生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