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二)等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二)等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二)等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路志正中医世家,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干燥综合征,也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属中医“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

路老认为,临床诊治时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分证分期辨证治疗。

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

湿热郁遏,津液失调证表现为口眼干燥,涎腺肿大,口苦口臭,口中黏腻不适,疲乏困倦,四肢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如湿热并重,可选用藿香、佩兰、薏苡仁、白豆蔻、杏仁、清半夏、苍术、厚朴、连翘、滑石、茵陈、秦艽、木瓜、海风藤;若湿偏重,可选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加减;若热偏重,则选用黄芩滑石汤加减;若病程迁延较长或久治不效,可适当增加紫苏梗、砂仁等以醒脾调气、升清降浊,以助化气祛湿。

三仁汤方药: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4克,杏仁、半夏各10克,生薏仁、飞滑石各12克。

用法:水煎(水5杯,煮取3杯),每日1剂,分2次服。

藿朴夏苓汤方药:半夏8克,藿香、川朴花、茯苓、杏仁、薏苡仁、大豆卷、泽泻、红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肝肾不足,痰淤痹阻证属阴虚者,表现为腰膝酸软或疼痛,口眼干燥,唾少泪少,两颧潮红,盗汗咽干,失眠多梦,血液黏度增高,面部色素沉着,皮下结节,或皮下紫癜,大便干结,尿显微黄。

方用一贯煎、杞菊地黄丸、桃红四物汤等加减。

如属阳虚者,则见畏寒怕冷,面色白而无华,有色斑,大便稀烂或溏薄,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或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薄白。

方用金匮肾气丸、右归饮、金刚丸等加减。

(以上方剂具体剂量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单方治病本期主持:郭剑华主任中医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头痛(二)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头痛,如颅内疾病、五官科疾病、颈椎病、感冒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等。

中医认为外感风寒、风热,或内伤肝、脾、肾及气血失调等,均可引起头痛。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11期主任医师王豪(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南昌330080)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故又被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

其特点为泪腺和唾液腺分泌减少,形成干燥性角膜炎和口腔干燥,可同时累及其他器官,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干燥病”等范畴,又称“燥毒证”“燥痹”等。

以素体阴虚为基础,肾阴虚又为全身阴虚的根本。

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时根据所病清窍、兼夹外邪及阴阳从化的特点,分别进行恰当的治疗。

阴虚津枯,清窍失养证证见口干、咽干、目涩,视物模糊,吞咽难下,伴腰酸膝软、体倦乏力、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偏瘦,苔薄而少,脉细。

治宜滋阴润燥、填精益髓。

方药一贯煎合大补阴丸加减。

生地黄、枸杞子、龟甲胶(先煎)各12克,麦冬、玄参、沙参各15克,杭菊花、茺蔚子各9克,百合20克,太子参30克,五味子(打)6克,猪脊髓2条。

加减纳食减少,加焦三仙各10克,砂仁6克,陈皮、厚朴各10克,以运脾利气;如出现阴虚火旺,加知母15克,黄柏10克,等。

该方亦可作为治干燥病的基础方。

阴虚津枯,燥邪外袭证证见口鼻干燥,皮毛枯燥,咳嗽,痰少质黏难出或无痰,伴头痛发热、胸痛、周身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宜滋阴润肺、轻宣外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生石膏30克,桑叶、参须、甘草、炙枇杷叶、杏仁、阿胶(烊化)各10克,麦冬、沙参、火麻仁各15克。

加减兼有风热,恶风,发热汗出,咳嗽痰黄或黄白相间,加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牛蒡子9克,前胡、桔梗各6克,以发散风热;兼有风寒,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头痛恶寒,加金钱草9克,防风10克,紫苏叶、白前各6克,以发散风寒;大便秘结者,加玄明粉(冲服)3—6克,以通便。

阴虚火旺,毒邪阻结证证见口咽干燥,舌下或颌下腺肿,或龋齿,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孟如教授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孟如教授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21 年第 3 卷第 1 期 00 1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7
孟 如 教授 辨治 干 燥 综 合 征 经 验
杨坤 . 寻 ( 南省 陆 良县 中医 医院,云 南 陆 良 6 5 0 ) 云 5 6 0
关键词 : 孟如 ; 医药 疗 法 ; 燥 综 合 征 中 干
1 ( 5g 烊化H ) E 枣皮 1 ,I 子 1 。随证加减 : 5g 川 楝 5g 内热甚者 加
身关节疼痛 、 心悸 、 不欲食 , 上腹胀满 , 左 时有肠鸣腹 痛 , 可、 纳
症见 : 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稠 、 以咯 出, 干 难 口 眠差 , 便 2次 / l 先 干 后 溏 , 痛 则 便 , 干 红 、 干 黯 红 、 大 E, 腹 唇 舌
2 1 燥 邪 伤肺 .
干咽燥 , 常伴发热恶 寒、 节肿痛 等症 , 关 舌质 红 、 苔薄 黄而 干, 脉浮数 。治则 : 清肺 润 燥 止 咳。方 药 : 清燥 救 肺 汤 化裁 。组 成: 桑叶 1 , 5g 杏仁 1 , 2g 石膏 1 , 5 银花 1 , g 2g 连翘 1 , 5g 沙参
地 骨 皮 1 , 蒿 2 。 5g 青 0g 2 4 脾 胃 阴虚 . 症 见 : 干 咽 燥 , 干 不 欲 多 饮 、 干 、 脘 口 口 眼 胃
中 图分 类 号 : 5 . R24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O 7 3 92 1 )2 O 7 2 1¨ —2 4 ( 0 0 1 一O 2 —0 0
外邪入里化热 , 使阴津耗伤而发本病 。 总之 , 本病为阴津亏虚 , 病位在 口、 眼等 清窍 , 亦可 累及全 身, 与肺 、 胃)肝 、 脾( 、 肾密 切相关 、 则可 累及皮 肤 、 肉、 甚 肌 关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体内水分不足或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这些症状包括口干、皮肤干燥、眼干、喉咙干燥等,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传统中医学认为,干燥综合征与体内阴液不足或阳气亢盛有关。

因此,中医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的原理和常用的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所致。

体内的阴液不足或是阳气亢盛,导致体内水分的调节紊乱,从而引发干燥综合征。

因此,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关键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常用的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养生。

首先,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知母、沙参、麦冬等,这些药物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恢复体内的阴液平衡。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常用疗法之一。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太阳穴、液门穴、合谷等。

通过针灸疗法的刺激,可以促进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中医养生也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干燥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首先,患者应该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补水。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以免刺激肠胃引发口干症状。

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也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内阴阳平衡的关键。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针对病因,提倡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治疗的整体性和个体化,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式避免了一刀切的治疗方法,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当然,在进行中医治疗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23

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23

SS患者需注意用 眼及口腔卫生,增 加工作及生活环境 的湿润度,避免张 口呼吸,定时漱口, 正确刷牙,使用牙 线,牙间隙刷等。
临床问题9:干燥综合征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调摄? 推荐意见 9.2
由于SS具有病程长、难治性和高度异质 性等特点,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焦 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建议加强对患者的情志疏导及健康教育。
临床问题3:中医药如何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 推荐意见 3. 阴虚内热证
主症包括口干咽痛、眼干目赤; 手足心热、盗汗或午后热甚。 次症包括烦渴多饮、口角干裂; 鼻干鼻衄、干咳;心烦失眠;小 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或红绛有裂纹,舌苔干燥少 津,或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 症两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治法以养阴清热、润燥生津为主,推荐 方剂为一贯煎合青蒿鳖甲汤或清燥救肺 汤加减。推荐中药为北沙参、麦冬、当 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青蒿、 鳖甲、知母、牡丹皮、桑叶、石膏、甘 草、胡麻仁、苦杏仁、枇杷叶等。
临床问题3:中医药如何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 推荐意见 3. 燥瘀互结证
主症:口干不欲饮、眼干少泪;肌肤甲错或有瘀斑瘀点。 次症:鼻干、咽干;关节肌肉疼痛;肢端皮肤变白变紫;颐肿不消 或瘰疬。
主症:口渴不欲饮、目涩多眵;口中黏腻、脘痞 腹胀。次症:肢体沉重、周身倦怠;咳嗽、痰黏 难出;关节肿胀疼痛;尿频、大便黏滞不爽。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 症两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治法以润燥祛湿、行气散结为主,推荐方剂为甘露饮、乌梅丸、知柏地黄丸等加减治 疗,推荐中药为生地黄、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桔梗、枳实、香橼、佩兰、青 蒿、黄芩、黄连、黄柏、天冬、麦冬、乌梅、当归、连翘、浙贝母、路路通等。

阎小萍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菁

阎小萍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菁

阎小萍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菁前言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眼睛、口腔、皮肤等部位的干燥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阎小萍是一位拥有30年经验的中医治疗师,对于治疗干燥综合征有独到的经验和方法。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阎小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

中医防治干燥综合征阎小萍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发生是人体内阴精不足所致,治疗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药膳调理1.珍珠贝壳粥:取适量珍珠贝壳(研末),加冷开水煮沸至沸腾3分钟,捞出泡在温水中30分钟,再将珍珠贝壳渣挑出,取汁液,加水再煮成八宝粥加入枸杞、桂圆等调味品。

食用时温热即可。

2.羊肉藕汤:取适量羊肉和藕片,加水煮沸,加入姜片、蒜头等调味品,煮至羊肉熟烂、味道鲜美即可。

3.桔核莲肉汤:取适量桔核和莲肉,加水煮沸,加入猪骨等调味品,煮至汤汁浓郁即可。

中草药治疗1.六味地黄丸:补肾养阴,适用于眼干口渴、头晕耳鸣等症状,每次3-6克,每日2次。

2.麦冬绿豆汤:润肺清热,适用于咳嗽干燥、口渴等症状,每次20克,每日2次。

3.橙皮花椒鸡肉汤:散寒祛湿,适用于手脚冰凉、膝盖疼痛等症状,每次20克,每日2次。

养生方案及注意事项除了中医防治外,平时的养生也十分重要。

以下是阎小萍的建议:1.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2.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去喝;3.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过大;4.注意眼部护理,每天热敷眼睛10-15分钟,多做眼保健操;5.口腔护理,平时多喝水、多嚼口香糖,避免食用过酸、过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结语以上就是阎小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撷菁,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不要盲目自药,应听从医师的建议。

祝愿每个患者都能早日康复。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蛎 3 , 草 1 , 枣 5枚 。水 煎 服 , d1剂 。 服 0g 甘 0g 大 1
患 者 , ,0岁 ,0 5年 1 女 2 20 1月 2 日初 诊 。主诉 : 全 身起 红色 风 团伴 瘙痒 3a 。现病 史 : 者于 3a 余 患 前 无 明显诱 因全 身 出现 红 色风 团 , 自觉 剧烈 瘙痒 , 每 遇 夜 晚或晨起 , 阴雨天 或接 触凉水 后加 重 , 到多 家医
肺虚 卫表 不 固 , 寒 乘 虚 侵 入 , 营 卫 不 和 而 至本 风 致
病 。治 宜益 气 固表 、 和 营卫 、 风散 寒 止 痒 , 调 祛 给予
文 章 编 号 :0 1 6 1 (0 2 1 0 5 0 10 — 90 2 1 )2— 0 8— 3

临 床 经 验

中 医治 疗 干燥 综 合 征 经 验
王 慧 莲
( 南 中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南 郑 州 4 0 0 ) 河 河 5 0 0
摘 要 干 燥 综 合 征 属 中 医学 “ 症 ” 燥 痹 …‘ 毒 症 ” 畴 , 燥 “ 燥 范 临床 以 口干 、 眼干 , 肤 干 燥 、 干 、 干 、 音 嘶 哑 、 节 疼 皮 鼻 咽 声 关 痛 等 主 要表 现 , 完 素 在 《 问 玄 机 原 病 式 ・论 燥 》中有 “ 刘 素 诸
1 注 重 补 益 肝 肾
品 为 主 , 用 苦 寒 之 品 , 免 用 辛 热 之 品, 时关 注 情 志 因 素 慎 避 同
“ 为 泪 ” 《 问 ・宣 明 五 气 篇 》 , “ 液 肝 (素 )肾于 中年 女 性 , (难 )本
散益气 固表 , 桂枝 汤 调 和 营 卫 , 风散 寒 止 痒 , 药 祛 诸 相伍 , 直切病 机 , 故药 到病 除 。

名老中医治干燥综合症医案

名老中医治干燥综合症医案

名老中医治干燥综合症医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干燥综合症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问题。

干燥综合症是指身体内部和外部的水分不足,导致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眼干等症状。

虽然这些症状看起来并不严重,但是它们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治疗干燥综合症非常重要。

在中医中,治疗干燥综合症的方法非常丰富。

以下是一些名老中医的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医案,供大家参考。

医案一:刘老中医的玉屏风汤刘老中医是一位有着50年经验的老中医,他的玉屏风汤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经典方剂。

这个方剂由玉屏风、杏仁、生地黄、天冬、麦冬和甘草等草药组成。

这些草药的功效是滋阴润燥、清热生津、益气补血等。

这个方剂可以缓解干燥综合症的各种症状,使人感觉舒适。

医案二:张老中医的蜜汁炙甘草张老中医是一位有着30年经验的老中医,他的蜜汁炙甘草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经典方剂。

这个方剂由甘草、蜂蜜和水组成。

这个方剂的作用是滋阴润燥、清热生津、止咳化痰等。

这个方剂可以缓解干燥综合症的咳嗽、口干舌燥等症状。

医案三:王老中医的麦冬桂枝汤王老中医是一位有着40年经验的老中医,他的麦冬桂枝汤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经典方剂。

这个方剂由麦冬、桂枝、黄芩、甘草、生姜和大枣等草药组成。

这些草药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益气生津、调理脾胃等。

这个方剂可以缓解干燥综合症的各种症状,使人感觉舒适。

以上这些医案都是治疗干燥综合症非常有效的方法。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避免干燥综合症的发生。

例如,我们可以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房间的湿度等。

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预防干燥综合症的发生。

总之,治疗干燥综合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干燥综合症,也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预防干燥综合症的发生。

只要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保持健康、舒适的生活。

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吴斌主任医师是一位中医内科专业的临床医师,他在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他的经验,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燥热阴虚,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下面是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一、辨证论治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病症,不同的人体质和不同的病情表现需要针对性的辨证论治。

临床中,吴斌主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症状表现、舌脉象等进行具体辨证,灵活运用多种中药组合进行治疗。

二、滋阴清热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主要手段是滋阴清热。

中医认为,燥热伤阴是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机。

因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首要目的是滋阴清热,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吴斌主任医师常用的滋阴清热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黄芪、枸杞子等。

这些中药有明显的滋阴清热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缓解干燥症状。

三、润燥生津
四、辅助治疗
在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过程中,吴斌主任医师也会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如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辅助治疗措施能够减轻干燥症状,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采取滋阴清热和润燥生津的中药组合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干燥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8T06:27:30.4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杜凤玲[导读]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杜凤玲赤峰市第四人民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以缓解症状,提升其健康水平。

近年来诸多医院均开始积极采用中西医疗法对患者实施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西医治疗;新进展干燥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对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而言,其唾液腺与泪腺功能会显著降低,还会同时存在口干、眼干等症状,并且血清中包含诸多自身抗体与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目前临床中中西医疗法是医生主要采取疗法,可获得显著的效果[1]。

为此本研究将对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如下的论述。

1.干燥综合征的西医治疗1.1局部治疗对于存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采取局部睑板腺光脉冲系统治疗可在较大程度上恢复其正常的分泌功能,并且可使泪膜的性能保持稳定。

之后为患者佩戴含水的多功能眼罩与湿房护目镜,可显著的改善其眼干、眼涩症状。

若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则可对其实施暂时或永久性的泪点封闭手术,可使其症状得到缓解。

对于存在明显的口干症状的患者,可对其实施人工唾液疗法;若口干症状严重,则可对其实施胆碱能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2]。

1.2糖皮质激素治疗依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可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良好的控制。

依据龚小玲[3]的研究可知,作者对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使用常规及在常规基础联合使用激素冲击治疗,通过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

依据其他学者的研究可知,将糖皮质激素与强氯喹或艾拉莫德进行联合使用能够使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水平(RF)、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外周血CD19+、CD27+、B细胞百分率、ESSPRI、ESSDAI评分显著降低,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Schirmeri试验值与唾液流率。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思路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思路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思路【摘要】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理论基础包括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在选择穴位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一般会选择足三里、太冲等穴位。

操作技巧包括灸法、刺血等,需要注意卫生、针灸器具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要避免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定期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思路应该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综合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思路、原理、穴位选择、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疗效评估、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口腔、眼睛等黏膜干燥、瘙痒等不适感。

干燥综合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环境因素等。

其临床表现各异,治疗策略也需因人而异。

传统中医学认为,干燥综合征主要是气血不足、津液耗伤所致,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调和气血、扶正固表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思路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选择穴位、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对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原理、穴位选择、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和疗效评估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思路。

2. 正文2.1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原理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平衡阴阳,以达到养血润燥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干燥综合征多与气血不足、阴液亏虚有关,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流动,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调节气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和循环,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其次是调整阴阳平衡,针灸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达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再者是滋养阴液,针灸可以促进阴液的生成和润泽,改善阴液亏虚导致的干燥症状;最后是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调节人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临证经验•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孙敬宣,马凯,张家惠,黄沛森,王四平(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050200)摘要:第乂届网叹大师个I•懋教授学术体系以“平脉辨证”为核心 r•燥综合征在临床丨:多以滋阴润燥法治疗,但有时疗效并不显著,李老治疗本病时结合“平脉辨证",首分虚实,实者有热盛伤津、瘀血阻塞等证,虚者有阴津亏虚、阳气不足等证,还有虚实夹杂如阴虚火旺证,在治疗中并不拘泥于证型,以“平脉辨证”进行系统准确的辨证论治,做到“守绳堪而废绳墨”,对我们学习、临床实践均有重要的指导总义关键词:国医大师;李丨•懋;平脉辨证;十燥综合征;首分虚实;临证经验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筲理局第二届闺医大师传承T.作室建设项HTCM master LI Shi-mao’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jogren’s syndromeSUN Jing-xuan,MA Kai,ZHANG Jia-hui,HUANG Pei-sen,WANG Si-ping(Basic Medical College,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ijiazhuang 050200, China)A b s t r a c t:Professor LI Shi-mao is the second TCM master, whose academic system is centered on 'diagnosis pulses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Sjogren's syndrome is mostly treated by nourishing yin and moistening dryness in the clinic,but the curative effect is not good. When professor LI treats the disease, he combines 'diagnosis pulse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The first point is to dislinguish the deficiency and excess. The excess ones have heat-excessive injury-fluid, bloodstasis obstruction, the deficiency has body fluid deficiency, deficiency of yang-qi, and deficiency and excess of yin and excess,such as deficiency of yin and excess of fire. Syndrome type, with 'diagnosis pulse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to conduct systematic and accurat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o guide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to achieve 'treat as his wishes*. Ithas a strong guiding signiHcance in the clinic for us.K e y W o r d s: TCM master; LI Shi-mao; Diagnosis pulse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Sjogren's syndrome;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eficiency and excess first; Clinical experienceF u n d in g*The Second TCM Master Inheritance Studio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周身 的外分泌腺,并伴随慢件炎症,主要症状包括涩、阴道干涩、皮肤干燥、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 病变、肝肾功能损伤等m中医古籍文献中虽然找不 到对应的病名记载,似根据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的 复杂多样性可将其归属到多种中医病证:口鼻十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等症为“燥证”范畴,曰久出现的关节炎症属于“痹证”,肺间质病变、肝 功能损伤、肾小管病变等属于“五脏痹”。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疫病者 为 继 发 性 干燥 综 合 征 ( S ) 2 S 。本 病 发 病 率 高 , 多发 于 4 5 0~ 5岁 女 性 。其 病 理 机 制 主 要 是 由于 自身 免疫 的过度 应答 反应 , 造成 外分 泌腺 体 大量 淋 巴细胞 、
浆 细胞 浸润 , 腺 体 细胞 破 坏 , 能丧 失 , 而 出 现一 使 功 从 系列临 床症 状与 表现 。 2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光明 中医2 1 0 0年 1 2月 第 2 5卷 第 1 2期
C G C D cmbr 00 V l 5 1 JM M ee e 1. o 2 .2 2
・2 9 ・ 2 5
服 。每 日均取 上 方 药渣 湿 热 敷 。 平 卧 患 肢 抬 高 3 。 0,
治疗 1 5天 诸 症 皆 消 而 痊 愈 。 体 会 急性 血栓性 静 脉炎 , 于 中医“ 蛇 毒 ” “ 脉 ” 属 青 、赤 、 “ 脉 ” “ 鳅 痈 ” 畴 。 病 因病 机 : 由湿 热 蕴 结 , 恶 、黄 范 多 寒 湿 凝 滞 , 浊 瘀 阻 ,脾 虚 失 运 , 伤 血 脉 等 因 素 致 使 气 痰 外 血运行 不 畅 , 置脉 中而 发 病 。病 位 : 肢 为 多见 , 留 下 次
助 于局 部炎 症消 退 。
参 考 文献
[ ] 于 晓芳 , 文 超 . 1 郭 四妙 勇 安 汤 加 T P照 射 治 疗 下 肢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D 炎 1 3例 [ ] 山 东 医 药 ,0 0 1 5 ) 7 . J. 2 1 , (0 :9
为胸腹 壁 。《 医宗 金鉴 ・ 外科 心 法 》 : 此 证 生 在小 云 “
血 清丙 种球 蛋 白、 疫 球 蛋 白 G显 著 升 高 , 体 低 下 免 补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之我见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之我见
疗 尤应 注重 以下几 个方 面 。
1 润肺 燥 , 胃热 , 清 先治 其标
清热泻火 、 凉血解毒 , 以滋阴润燥 。病情难 以控 佐
制者 , 可酌加 小剂 量雷公 藤 。
2 养肺 胃 , 滋肝 肾 , 固其本 以
本 病 病 变脏 腑 责 之 于肝 、 、 、 , 以肝 肾 肾 肺 胃 尤 阴虚 多见 。究其 原 因 , 一是 以肝 为本 , 藏血 , 阴 肝 体 用 阳 , 子多有 经 产乳 育之 苦 , 女 易耗 伤 阴血 ; 二是 现
代 医学认 为 , 本病的发病与遗传 因素有关 , 而肾为 先天之本 , 主藏精 , 调节一身之阴阳平衡 , 各脏腑之 阴均赖其滋养。故该病病理关键在于阴虚 , 轻则肺 胃阴虚 , 重则肝 肾阴虚。肺在上焦 , 喜润降, 主宣发
而布散津 液 , 司肃 降 而 通 调 水 道 。肺 为 “ 之 上 水
过 , 阴败 胃。 伤
和泪腺为主 的慢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目 其病 因 前
和机 制 尚未完 全 明 了 , 至今 无 特效 疗法 。干 燥综 合 征在 中 医学文 献 中无 相似 的病 名记 载 , 但其 临 床表 现在 许 多 古 典 医籍 中有 类 似描 述 。无 论是 原 发 或 继发 者 , 因其 往 往 伴 发许 多 脏 腑 病 变 , 出现 不 同 的 临床 表 现 , 而 归 属 于不 同 的疾 病 范 畴 , 从 因此 很 难 明确 其 属 于某 一 病 证 。一 般 认 为 , 病 宜 归 属 “ 本 燥 证” 范畴 ; 关节 疼 痛属 于 “ 证 ” 因其 可累及 周 身故 痹 , 又称 为 “ 周痹 ”有 脏腑 损 害者 如 肾 、 等受 损 , , 肝 可称
血 所 致 。 表现 以燥 热偏 盛 、 热 上 炎 为 主 , 治 宜 火 故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一)辨证分型治疗1.燥邪犯肺证:主症: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

常伴有胸痛、发热头痛,周身不爽等,舌红苔薄黄而干或舌干苔薄白,脉细数或浮数。

治法:清燥润肺止咳。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10g,石膏20g,甘草10g,人参须10g,火麻仁15g,阿胶10g,麦冬20g,杏仁10g,枇杷叶10g,茯苓20g,南沙参、北沙参各10g。

加减:兼有风热表证者,宜疏风润肺,方用桑杏汤。

2.阴虚内燥证:主症:口干咽燥,目涩而干,咽部胀梗,头昏且痛,耳鸣耳聋,形弱体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腰膝关节疼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或光剥质于,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补肝益肾。

方药:一贯煎合杞菊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15g,沙参12g,麦冬12g,枸杞子12g,川楝子10g,当归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2g,泽泻10g,茯苓12g。

加减:若关节痛者可加秦艽、独活、寄生以祛风胜湿,舒筋活络。

3.气阴两虚证:主症:口唇干燥,声音嘶哑,双目干痒,视物模糊,鼻干不适,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舌淡红苔少质干,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

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党参15g,白术12g,甘草10g。

加减:若症见低热持续不退,可加银柴胡、鳖甲、青蒿、胡黄连、地骨皮等以清退虚热。

4.血虚生燥证:主症:头晕目涩,面色无华,唇淡舌干,皮肤干燥,经血稀少,心烦不寐,脉细数。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0g,枸杞子15g,百合20g,阿胶15g,莲子15g,炒枣仁10g,甘草5g。

加减:眼干涩,视物模糊者,加石斛;口燥咽干甚者酌加芦根、乌梅等。

5.气滞血瘀证:主症:口干舌燥,双目异物感,胁肋胀满,刺痛阵发,面色晦暗,皮肤可见紫红色斑丘疹,按之不褪色,关节疼痛麻木,腹部不适或可触及症积包块,腹满而胀,时而作痛。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i n g a n d p a i n nd a me r i d i a n b l o c k a g e. t h e d i s e a s e i s n a me d“ ry d p a r a l y s i s ”i n mo d e m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干燥综合征( S j o g r e n S s y n d r o m e , S S ) 是一种 以 外 分 泌 腺 病 变 为 主 的慢 性 炎 症 性 自身 免 疫 病 , 除
外 口眼干燥 、 皮肤 干燥 、 腮腺肿 大 、 关节 疼痛等 主 要临床表 现… , 尚可影响其他脏 器 、 系统 , 如心脏 、 肺脏 、 肾脏 、 神经 系统 、 血液 系统等 。中医 尚无 与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6 N o v , 2 0 ( 1 1 )
. 2 0 1 3.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临床研 究进展
王桂珍 , 黄传兵 , 谌曦 , 汪元 , 张皖东 , 刘健 ( 安徽 中 医药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风 湿病科 , 安徽 合 肥 2 3 0 0 3 1 )
痹” 。该文从干燥综合征 的中医病 因病 机 、 辨证论治等 角度论述 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
关键 词 : 干燥综合征 ; 中医药 ; 临床 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6 4 6 9 . 2 0 1 6 . 1 1 . 0 0 2

干燥综合征治疗的方法

干燥综合征治疗的方法

干燥综合征治疗的方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睛、口腔、鼻腔、皮肤等黏膜干燥,导致不适和疼痛感。

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自身免疫、用药、疾病和环境因素等。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常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工泪液、唾液替代品、润喉糖、泌尿抗感染药物等。

人工泪液可以缓解眼部干涩和疼痛感,唾液替代品可以舒缓口腔干燥的不适感,润喉糖可以增加口腔分泌,泌尿抗感染药物可以减少尿道感染的发生。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诊,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2. 保湿治疗:保湿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持室内的湿度是保湿的基本措施,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的湿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保湿霜、润唇膏等外用药物来保护皮肤和唇部的湿润。

对于口腔干燥的患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喝一些温水,或者使用含有神经过敏药物的牙膏来刺激口腔分泌。

3.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免疫调节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以减少自身免疫反应,改善干燥症状。

常用的免疫调节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减少自身免疫损伤。

4.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也可以作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辅助方法。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与虚火过盛、阴液不足有关,因此可以选择滋养阴液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沙参、麦冬、玄参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疗法,以调整患者的气血和阴阳平衡。

总结起来,干燥综合征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保湿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史,以及医生的建议。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2008-1-21 9:13:19来源:《中医药导报》作者:史丽萍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又称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以口腔干燥症、干燥性角、结膜炎和胶原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同时还可累及肺、脾、肝、甲状腺等多种器官,部分患者可向恶性淋巴瘤发展。

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单纯见口眼干燥而无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后者合并有结缔组织疾病或其它内科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据报道,本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处于风湿病中第2位,可达O.5%;在我国虽没有完整的统计学资料,但据北京协和医院对万余人的临床调查中发现,本病的患病率为0.29%一0.77%。

该病的发生以30—60岁女性居多。

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其与HLA—B8,HLA—DR3,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采取措施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进展,以及继发性感染。

主要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但副作用多且疗效不肯定。

目前通过中医药治疗,对缓解病人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1 中医病名本病在中医文献中元相似的病名记载,大多数医家根据该病“燥象丛生”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入“燥证”范畴。

姜氏认为此病病证表现极为顽固,绵延难愈,虽“燥胜则干”之象无以复加,轻投滋阴润燥之剂往往治之罔效,故称此病为“顽燥”。

而秦氏等将其归于“虚劳”范畴;近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称本病为“燥痹”。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其病因病机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2.1 正虚感邪外邪,包括六淫邪气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致病因素。

六淫邪气外侵,风、火、暑邪为阳邪,消灼津液;寒、湿邪气为阴邪,但亦可直入体内化热而耗伤阴津;燥邪则会直伤阴液。

现代医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噪声、电磁波对人体的干扰等,亦可成为外来之燥。

2.2 燥盛成毒《类证治裁》说:“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

外燥与内燥合而侵袭人体,耗伤气血津液,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生理或病理产物堆积体内过多,败坏形体而成毒。

2.3 血虚、血瘀燥邪为病,伤津耗液,日久必由津液亏竭渐致血液枯少,这是由于“津血同源”。

所以,燥邪伤津,亦致血虚;加之气虚无力推动,形成血瘀。

血虚、血瘀故不能营养口、目、肌肤、脏腑,更加重干燥,可见口渴不欲饮,甚则手指青紫,皮肤缺乏弹性。

2.4 气阴两虚《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开窍于口,口干乃脾胃失运,津液生成不足,则有唾液减少的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阴伤则目涩。

所以“燥证”以肝胃阴伤为主。

脾气虚不能推动津液输布,干燥更加明显。

病久入肾,致阴虚难复,且肾主骨,肾亏故关节疼痛;齿为骨之余,可见牙齿齐根脱落,齿根发黑的“猖獗齿”表现。

肺为娇脏,肺阴受损则输布津液功能更弱,燥邪更盛,累及肺脏多见咳嗽,胸口隐痛,皮肤干燥皲裂。

故本病责之于肺、肝、脾、肾4脏的阴虚及脾气虚,病本在肾阴虚。

2.5 女子冲任失调本病的发病以40岁以上女性居多,盖因女子以阴血为本,每有经产乳孕之苦,精耗血损在所难免,复加40岁以后女子天癸渐竭,冲任空虚,抗邪能力显著减低,燥邪乘虚而入。

故女子冲任失调是本病的潜在因素。

3 辨证论治刘氏等将本病归纳出8种相应治法:(1)养胃生津法为治疗口干燥的主要方法;(2)滋肝明目法为治眼干燥症的主法;(3)补肾填精法适用于各种燥证;(4)益气养血法为燥证兼气血虚者;(5)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各种燥证;(6)清热凉血法用于燥证兼有热象者;(7)化痰软坚法适用于燥证兼瘿瘤结块者;(8)通痹活络法适用于燥证兼痹证者。

杨南陵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病分为3种证型:(1)阴虚内燥证:治以滋阴生津、解燥,慎用温燥耗液、滋腻碍脾之品,方以一贯煎和六味地黄丸加减;(2)气阴两虚证:以益气、温阳、布津为法,方选一贯煎和补中益气汤加减;(3)脾阳虚损证:治以温阳益气,佐以生津润燥之品,用附子理中汤合益胃汤加减。

杨氏将本病分为风热犯肺型,方用桑杏汤疏风清热、润肺生津;脾肾阳虚型,方用丁蔻附桂理中汤“阴中求阳”;气血亏虚型,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补养气血,润燥生津;肝肾阴虚型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滋补肝肾,养阴生津。

董振华不仅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本病,还根据此病对不同系统的损伤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辨证分型治疗将本病分为4型:(1)阴虚津亏证,自拟养阴生津方加减;(2)气虚失运证,用补中益气汤加减;(3)瘀血内阻证,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4)阴虚夹湿证,用甘露饮加减。

根据系统性损害进行辨证;(1)皮肤黏膜受损,分血虚寒凝证,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血热瘀阻证,方用清热地黄汤合三紫汤(傅宗翰方)加减。

(2)呼吸系统受损,分虚热肺痿证,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虚寒肺痿证,方用升陷汤加减;痰热阻肺证,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

(3)消化系统受损,分阴虚气滞证,方用益胃汤加味;肝胆湿热证,方用逍遥散加减。

(4)肾脏损害,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加麦门冬、五味子、益智仁等治之。

4 单方验方4.1 李氏拟东垣清燥汤方药组成:黄芪人参五味子柴胡升麻白术苍术泽泻猪苓茯苓陈皮甘草神曲黄连黄柏当归生地麦门冬。

临证时,-一般原方加葛根一味,根据身体状况重在剂量上增减,有瘀血征象或病程过长者,加活血化瘀药。

4.2 中氏拟六味地黄汤合增液汤方药组成:熟地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麦冬天花粉牡丹皮沙参乌梅。

临证需加减,水煎服,l周5剂,服6个月,治疗30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0%。

4.3 万氏拟益气养阴生津法治疗22例原发性ss患者,基本方:黄芪20 g麦门冬30 g玄参25 g生地15—20 g升麻10 g葛根20 g当归10 g天花粉20 g。

结果总有效率为95.4%。

4.4 常用单味药4.4.1 雷公藤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信半萜类及糖类。

性苦辛温,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

有抗炎、抗菌、抗炎免疫、抗肿瘤、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作用,同时对免疫功能有影响。

黄华锋等用雷公藤治疗SS,患者症状有一定好转。

4.4.2石斛主要成分为生物碱与多糖。

性味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滋阴除热的功效。

有增强T细胞及巨嗜细胞免疫活性及免疫增强的作用,抗衰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赵振兴等以石斛治疗SS 15例,服药30日为l疗程,总有效率为93.3%。

4.4.3枸杞子有效成分为枸杞多糖,性味甘平,有滋补肝肾及润肺的功效。

既是免疫增强剂,又是免疫调节剂,增强或促进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对IL一2活性有增殖作用,可提高常规及快速LAK活性,抗肿瘤,抗过氧化,抗衰老,促进造血等。

临床观察发现20位老人服用枸杞子提取剂合剂3周后,2/3以上人T细胞转化功能及IL一2活性分别增加3.28倍、2.26倍,精神、食欲、性功能等均有好转。

5 其他疗法5.1 针刺疗法周敬佐点刺金津、玉液穴,再刺上星、印堂、迎香、睛明、太溪、合谷穴。

“平补平泻”行针时嘱其做吞咽运动,治疗口鼻干燥综合征18例,患者均获效验,除2例患者好转后中断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获痊愈。

5.2 中西医结合疗法管志江采用胸腺肽配合川芎嗪、黄芪治疗早期Ss 20例,痊愈6例,好转14例。

易俊斌等以干扰素5万u、胸腺肽5 mg隔日交替肌注。

结合中药:黄芪生地麦冬天冬石斛当归丹参连翘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水煎服,每天3次,每次25ml,治疗sS 12例。

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

唐云平等用生津液配伍左旋咪唑治疗ss 36例,中药:沙参玄参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茯苓党参甘草各9 g鲜石斛12 g。

左旋咪唑15-45 mg/次,3 0:/d,每周连服2 d。

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6.11%。

6 展望干燥综合征是病因病机均较复杂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作为目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手段,通过辨证施治从总体上把握该病,能改善病人症状,存在很大优势。

然而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大宗病例研究的缺乏,没有多中心的临证医学依据。

(2)许多有效单方验方的具体有效成分不清楚,缺乏对其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

(3)研究方法缺少客观指标,缺乏疗效标准的评判依据。

希望今后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进一步探讨中药对ss的影响,深入研究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机体的影响;药物作用的靶点及途径等等。

同时要加快中医药对此病的临床研究,建议临床研究中可采用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标准,探索病机规律,采用有效方药,制定合理的量化指标,评价中药疗效。

干燥综合征病机及中医治疗论文2009-02-16 13:54:08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中医尚无与之完全相对应的病名,大多数医家将此病归为“燥症”范畴,也有人将其命名为“燥痹”、“虚劳”、“痹证”、“燥毒证”。

中医在该病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缓解病人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病机和发病机理1.1 西医免疫学病机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唾液腺和泪腺病变为主的全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以口干、眼干为特征,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外分泌腺有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伴有自身抗体(抗Ro/SS-A抗体、抗La/SS—B抗体)的产生和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ogren Syndrome,SSS)。

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29%--0.77%[1],男女比例为l:9,是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第二常见结缔组织疾病。

1.1.1 抗SS-A和抗SS-B抗体:SS患者体内通常无高亲和力的抗唾液腺和抗泪腺抗体,而抗SS-A和抗SS-B抗体在PSS中阳性率较高(70%一80%)[2]。

SS-A和SS-B是不同基因编码的核蛋白,TNF-a和EBV感染等因素可以促进SS-A和SS-B蛋白的表达。

1.1.2 T细胞与干燥综合征:SS患者唇腺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CD3+)为主,CD4+/CD8+明显增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腺体浸润的炎症细胞另一个明显变化是B 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人[3]。

因此推测由于CD4+T细胞增多,导致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使组织结构破坏,腺体功能丧失,这一假说在鼠模型中得到证实。

[4]1.1.2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SS患者的免疫紊乱和组织功能的破坏,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调节。

泪腺、唾液腺的免疫组化和PCR研究发现,IL-l、IL-2、IL-6、IL-10、INF-α和NINF-β表达增加,这些细胞因子无酪氨酸活性受体,故可以营养神经细胞和免疫母细胞,而类胰岛素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具有酪氨酸酶活性受体,可以影响免疫反应和腺上皮生长[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