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题】陆游《沈园二首》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沈园①二首

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②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③,沈园柳老不吹绵④。

此身行⑤作稽山⑥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①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阳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③“梦断”句;诗人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④不吹绵:柳絮不飞。⑤行:即将。⑥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B.“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C.第二首诗次句是在写沈园昔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第三句“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

D.“犹吊遗踪一泫然”抒发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16.陈行在《宋诗精华录》评论:“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作为悼亡诗,这两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的“伤心”的?

参考答案:

15.C

16.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城上斜阳画角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些景物引发作者孤独伤心寂寥的心境。②衬托(对比)。第一首诗最后两句,“春波绿”依旧,但是“惊鸿照影”却早已不在,写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③虚实结合。第一首前两句以实为主,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引起“伤心”的回忆,后两句以虚为主。④比喻(以物喻人)。“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这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⑤直抒胸臆,“伤心桥下春波绿”“犹吊遗踪一泫然”,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伤心之情。

名师讲题: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昔日之景”错,应该是故地重游“即目之景”。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城上斜阳画角哀”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非复旧观的景物引发作者寥落的心境;“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而如今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只剩下诗人的孤独寂寥。

②衬托(对比)。第一首诗最后两句,物是人非之对比,“春波绿”依旧,但是“惊鸿照影”却早已不在,写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

③虚实结合。第一首前两句以实为主,他仍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后两句以虚为主。

④比喻(以物喻人)。“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这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

⑤直抒胸臆,“伤心桥下春波绿”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犹吊遗踪一泫然”,依然来此凭吊遗踪泪落潸然,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伤心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