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核苷酸互相转变

合集下载

中医大-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

中医大-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

中医大 -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单选题1.复制产物为 5′ -GCTAGAT-3′ 它的模板是( C)A.5′ -GCTAGAT-′3B.5′ -CGATCTA-′3C.3′ -CGATCTA-′5D.3′ -GCTAGAT-′5E.5′ -CGAUCUA-3′2.关于糖、脂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C)A.糖分解产生的乙酰 CoA 可作为脂酸合成的原料B.脂酸合成所需的 NADPH 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C.脂酸分解产生的乙酰 CoA 可经三羧酸循环异生成糖D.甘油可异生成糖E.脂肪分解代谢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糖代谢的正常进行3.大多数处于活化状态的真核基因对DNaseI:( A)A.高度敏感B.中度敏感C.低度敏感D.不敏感E.不一定4.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尿中胆素原排泄减少?(D)A.肠梗阻B.溶血C.肝细胞炎症D.胆道梗阻E.贫血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 DNA 后产生( B)A. 3 磷酸基末端和 5 羟基末端B. 5 磷酸基末端和 3 羟基末端C. 3 磷酸基末端和 5 磷酸基末端D. 5 羟基末端和 3 羟基末端E.3羟基末端、 5 羟基末端及磷酸6.能合成前列腺素的脂酸是( D)A.油酸B.亚油酸C.亚麻酸D.花生四烯酸E.硬脂酸7.在磷脂酰胆碱合成过程中不需要( D)A.甘油二酯B.丝氨酸C.ATP和 CTPD.NADPH+H+E.S-腺苷甲硫氨酸8.与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相似,在尿素循环中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的物质是(A)A.鸟氨酸B.瓜氨酸C.氨甲酰磷酸D.精氨酸E.精氨酸代琥珀酸9.梗阻性黄疸尿中主要的胆红素可能是:(B)A.游离胆红素B.葡萄糖醛酸胆红素C.结合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D.胆红素- Y 蛋白E.胆红素- Z 蛋白10.氨基酸活化的特异性取决于( E)A.tRNAB.rRNAC.转肽酶D.核蛋白体E.氨基酰 -tRNA 合成酶11.转录是( D)A.以前导链为模板B.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C.以编码链为模板D.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E.以 RNA 为模板12.引起血中丙酮酸含量升高是由于缺乏(A)A.硫胺素B.叶酸C.吡哆醛D.钴胺素E.NADP+13.关于呼吸链组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E)A.复合体Ⅰ、Ⅱ、Ⅲ和Ⅳ均横跨线粒体内膜B.NADH-泛醌还原酶的辅基为 FADC.每分子含有 Fe4S4的铁硫蛋白可传递 4 个电子D.细胞色素氧化酶仅含有铁卟啉参与电子传递E.泛醌在线粒体内膜中的活动范围较大14.tRNA 的叙述中,哪一项不恰当( D)A.tRNA 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活化了的氨基酸B.起始 tRNA 在真核原核生物中仅用于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作用C.除起始 tRNA 外,其余 tRNA 是蛋白质合成延伸中起作用,统tRNA称为延伸D.原核与真核生物中的起始 tRNA 均为 fMet-tRNAE.tRNA对其转运的氨基酸具有选择性c 阻遏蛋白结合乳糖操纵子的是( B)A.P 序列B.0 序列C.CAP结合位点D.I 基因E.Z基因16.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 B)A.部分遗传信息B.整套遗传信息C.可转录基因D.非转录基因E.可表达基因17.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解偶联剂?( A)A.二硝基苯酚B.氰化钾C.抗霉素 AD.粉蝶霉素 AE.鱼藤酮18.增强子( D)A.是特异性高的转录调控因子B.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蛋白C.原核生物的启动序列在真核生物中就称为增强子D.是一些较短的能增强转录的 DNA 重复序列E.在结构基因的 5'端的 DNA 序列19.延伸进程中肽链形成叙述中哪项不恰当( D)A.肽酰基从 P位点的转移到 A位点,同时形成一个新的肽键, P位点上的 tRNA 无负载,而 A 位点的 tRNA 上肽键延长了一个氨基酸残基B.肽键形成是由肽酰转移酶作用下完成的,此种酶属于核糖体的组成成分C.嘌呤霉素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发生在转肽过程这一步D.肽酰基是从 A位点转移到 P位点,同时形成一个新肽键,此时 A位点 tRNA 空载,而 P 位点的 tRNA 上肽链延长了一个氨基酸残基E.多肽链合成都是从 N 端向 C端方向延伸的20.苹果酸为底物时,加入抗霉素 A 至离体线粒体悬液中( C)A.所有电子传递体处于氧化态B.所有电子传递体处于还原态C.细胞色素 c 处于氧化态D.细胞色素 a 大量被还原E.呼吸链传递不受影响21.cAMP 对转录的调控作用中( C)A.cAMP 转变为 CAPB.CAP转变为 cAMPC.cAMP 和 CAP形成复合物D.葡萄糖分解活跃,使 cAMP 增加,促进乳糖利用,来扩充能源E.cAMP 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与转录无关22.关于“基因表达”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A)A.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B.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C.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分子D.某些基因表达产物不是蛋白质分子E.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 RNA 分子23.可与谷丙转氨酶共同催化丙氨酸和α -酮戊二酸反应产生游离氨的酶是(A)A.谷氨酸脱氢酶B.谷草转氨酶C.谷氨酰胺酶D.谷氨酰胺合成酶E.α-酮戊二酸脱氢酶24.不对称转录是指( D)A.同一 mRNA 分别来自两条 DNA 链B.两相邻的基因正好位于两条不同的DNA 链C.DNA分子中有一条链不含任何结构基因D.两条 DNA 链均可作为模板链,不同基因的模板链不一定在同一条DNA 链上E.RNA聚合酶使 DNA 的两条链同时转录25.与 CAP位点结合的物质是( C)A.RNA聚合酶B.操纵子C.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D.阻遏蛋白E.cGMP26.呼吸链存在于( A)A.线粒体内膜B.线粒体外膜C.线粒体基质D.细胞核E.胞质27.DNA 分子的腺嘌呤含量为 20%,则胞嘧啶的含量应为( B)A.20%B.30%C.40%D.60%E.80%28.在糖酵解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B)A.己糖激酶B.磷酸甘油酸激酶C.磷酸果糖激酶 -1D.葡萄糖激酶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29.有关原核生物 mRNA 分子上的 S-D序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A.以 AGGA 为核心B.发现者是 Shine-DalgarnoC.可与 16S-rRNA近 3′ -末端处互补D.需要 eIF 参与E.又被称为核蛋白体结合位点30.嘌呤霉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制是( E)A.抑制氨基酰 -tRNA 合成酶的活性 ,阻止氨基酰 -tRNA的合成B.其结构与酪氨酰 -tRNA 相似 ,可和酪氨酸竞争与 mRNA结合C.抑制转肽酶活性D.可与核糖体大亚基受位上的氨基酰 -tRNA 形成肽酰嘌呤霉素E.可与给位上的肽酰 -tRNA 形成肽酰嘌呤霉素31.蛋白质分子在 280nm 处的吸收峰主要是由哪种氨基酸引起的?(B)A.谷氨酸B.色氨酸C.苯丙氨酸D.组氨酸E.赖氨酸32.下列氨基酸中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B)A.甘氨酸B.蛋氨酸C.酪氨酸D.精氨酸E.组氨酸33.关于草酰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哪项?(B)A.草酰乙酸在 TCA循环中无量的改变B.草酰乙酸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C.草酰乙酸与脂酸合成有关D.草酰乙酸可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草酰乙酸可由丙酮酸羧化而生成34.测定酶活性时,在反应体系中,叙述正确的是( E)A.作用物的浓度越高越好B.温育时间越长越好C.反应温度以 37℃为佳D.pH 必须中性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35.摆动配对是指下列哪个碱基之间配对不严格:( A)A.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与密码子第三个碱基B.反密码子第三个碱基与密码子第一个碱基C.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第一个碱基D.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第三个碱基E.以上都不是36.直接针对目的 DNA 进行筛选的方法是( D)A.青霉素抗药性B.分子筛C.电源D.分子杂交E.氨苄青霉素抗药性37.DNA 复制的体系不包括( A)A.CTPB.ATPC.dNTPD.DNA 聚合酶E.DNA模板38.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C)A.转氨基作用B.还原性脱氨基作用C.联合脱氨基作用D.直接脱氨基作用E.氧化脱氨基作用39.影响离子通道开关的配体主要是(A)A.神经递质B.类固醇激素C.生长因子D.无机离子E.甲状腺素40.管家基因的表达( B)A.不受环境因素影响B.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C.极少受环境因素影响D.有时受,也有时不受环境因素影响E.特别受环境因素影响41.关于原核生物切除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A)A.需要 DNA-pol Ⅲ参与B.需要 DNA 连接酶参与C.是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方式D.可修复紫外线照射造成的 DNA 损伤E.需要 UnrA,UvrB,UvrC 蛋白参与42.激活的 G 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 E)A.蛋白激酶 AB.蛋白激酶 CC.蛋白激酶 GD.磷脂酶 AE.磷脂酶 C43.核酶( E)A.以 NAD+为辅酶B.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是由 sn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有茎环结构和随后的寡聚 UE.能催化 RNA 的自我剪接44.肽类激素促使 cAMP 生成的机制是( D)A.激素能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B.激素能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C.激素-受体复合物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D.激素-受体复合物使 G 蛋白结合 GTP而活化,后者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E.激素激活受体,然后受体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45.抗脂解激素是( E)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D.胰高血糖素E.胰岛素46.有关亲水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的描述中有哪项是错误的?(E)A.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胶粒大小范围为1- 100nmB.变性蛋白质的粘度增大C.蛋白质分子表面具有水化层D.它不能通过半透膜E.分子形状越对称,其粘度越大47.冈崎片段是指( B)A.DNA 模板上的不连续 DNA 片段B.随从链上生成的不连续 DNA 片段C.前导链上生成的不连续 DNA 片段D.引物酶催化合成的 RNA 片段E.由 DNA 连接酶合成的 DNA 片段48.下列哪种受体常与 G 蛋白偶联?( B)A.环型受体B.蛇型受体C.催化型受体D.非催化型受体E.胞内受体49.在真核细胞中,经 RNA 聚合酶Ⅱ催化的转录产物是( D)A.18SrRNAB.tRNAC.全部 RNAD.mRNAE.28SrRNA50.基因表达过程中仅在原核生物中出现而真核生物没有的是(E)A.tRNA 的稀有碱基B.AUG用作起始密码子C.冈崎片段D.DNA 连接酶E.σ 因子、单选题(共 50道试题,共 100 分)1.在体内能分解为β- 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C)A.CMPB.AMPC.TMPD.UMPE.IMP2.基因表达过程中仅在原核生物中出现而真核生物没有的是(E)A.tRNA 的稀有碱基B.AUG 用作起始密码子C.冈崎片段D.DNA 连接酶E.σ 因子3.下列有关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金属离子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E.酶的必需基因都位于活心中心之内4.冈崎片段是指( B)A.DNA 模板上的不连续 DNA片段B.随从链上生成的不连续 DNA片段C.前导链上生成的不连续 DNA片段D.引物酶催化合成的 RNA片段E.由 DNA连接酶合成的 DNA片段5.属于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的是( C)A.ArgB.LysC.PheD.AspE.Met6.结合酶表现有活性的条件是( C )A.辅酶单独存在B.有激动剂存在C.全酶形式存在D.亚基单独存在E.酶蛋白单独存在7.摆动配对是指下列哪个碱基之间配对不严格:( A )A.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与密码子第三个碱基B.反密码子第三个碱基与密码子第一个碱基C.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第一个碱基D.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第三个碱基E.以上都不是8.正常生理状况下大脑与肌肉细胞中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A.血糖B.脂肪酸C.酮体D.氨基酸E.核苷酸 A9.影响离子通道开关的配体主要是( A)A.神经递质B.类固醇激素C.生长因子D.无机离子E.甲状腺素10.在磷脂酰胆碱合成过程中不需要( D)A.甘油二酯B.丝氨酸C.ATP 和 CTPD.NADPH+H+E.S- 腺苷甲硫氨酸11.有关亲水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的描述中有哪项是错误的?( E)A.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胶粒大小范围为1- 100nmB.变性蛋白质的粘度增大C.蛋白质分子表面具有水化层D.它不能通过半透膜E.分子形状越对称,其粘度越大12.氨基酸是通过下列哪种化学键与 tRNA 结合的 ? (C)A.糖苷键B.磷酸酯键C.酯键D.氢键E.酰胺键13.糖酵解时,提供 ~P 能使 ADP生成 ATP的一对代谢物是(B)A.3- 磷酸甘油醛及 6-磷酸果糖B.1,3- 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3- 磷酸甘油酸及 6-磷酸葡萄糖D.1- 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1,6- 双磷酸果糖及 1,3- 二磷酸甘油酸14.兼可抑制真、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是( E)A.放线菌酮B.四环素C.链霉素D.氯霉素E.嘌呤霉素15.疯牛病是由朊病毒蛋白的下列哪种构象变化引起的?( C)A.α- 螺旋变为β-转角B.α- 螺旋变为无规卷曲C.α- 螺旋变为β-折叠D.β- 折叠变为α-螺旋E.β- 转角变为β-折叠16.催化可逆反应的酶是( C)A.己糖激酶B.葡萄糖激酶C.磷酸甘油酸激酶D.6- 磷酸果糖激酶 -1E.丙酮酸激酶17.与 CAP位点结合的物质是( C)A.RNA 聚合酶B.操纵子C.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D.阻遏蛋白E.cGMP18.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尿中胆素原排泄减少?( D)A.肠梗阻B.溶血C.肝细胞炎症D.胆道梗阻E.贫血19.DNA复制的体系不包括( A)A.CTPB.ATPC.dNTPD.DNA 聚合酶E.DNA 模板20.能合成前列腺素的脂酸是( D)A.油酸B.亚油酸C.亚麻酸D.花生四烯酸E.硬脂酸A)21.可与谷丙转氨酶共同催化丙氨酸和α- 酮戊二酸反应产生游离氨的酶是(A.谷氨酸脱氢酶B.谷草转氨酶C.谷氨酰胺酶D.谷氨酰胺合成酶E.α- 酮戊二酸脱氢酶22.下列何者是抑癌基因?( C)A.ras 基因B.sis 基因C.P53 基因D.src 基因E.myc 基因23.蚕豆病患者的红细胞内缺乏( E )A.内酯酶B.磷酸戊糖异构酶C.6-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D.转酮醇酶E.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24.关于“基因表达”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A)A.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B.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C.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分子D.某些基因表达产物不是蛋白质分子E.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 RNA分子25.引起血中丙酮酸含量升高是由于缺乏(A)A.硫胺素B.叶酸C.吡哆醛D.钴胺素E.NADP+26.关于腐败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A.是肠道细菌对蛋白质或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作用B.主要是氨基酸脱羧基、脱氨基的分解作用C.主要在大肠进行D.腐败作用产生的都是有害物质E.是细菌本身的代谢过程,以有氧分解为主27.肽类激素促使 cAMP生成的机制是( D)A.激素能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B.激素能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C.激素-受体复合物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D.激素-受体复合物使 G蛋白结合 GTP而活化,后者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E.激素激活受体,然后受体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28.原核细胞在 DNA模板上接近转录终止区域往往有( A)A.较密集的 GC配对区和连续的 AB.多聚 A尾巴C.很多稀有碱基D.σ 因子的辨认区E.TATATA 序列29.关于草酰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哪项?( B)A.草酰乙酸在 TCA循环中无量的改变B. 草酰乙酸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C. 草酰乙酸与脂酸合成有关D. 草酰乙酸可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 草酰乙酸可由丙酮酸羧化而生成30. 关于糖、脂、氨基酸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乙酰 CoA 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物B.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C. 当摄入糖量超过体内消耗时,多余的糖可转变为脂肪D. 当摄入大量脂类物质时,脂类可大量异生为糖E. 糖、脂不能替代蛋白质31. 下列嘌呤核苷酸之间的转变中,哪一个是不能直接进行的?( E ) A. GMP →IMPB. IMP →XMPC. AMP →IMPD. XMP →GMPE. AMP →GMP32. 关于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外显子在 DNA 模板上有相应的互补序列,内含子没有B. hnRNA 上只有外显子而无内含子序列C. 除去内含子的过程称为剪接D. 除去外显子的过程称为剪接E. 成熟的 mRNA 有内含子33. 最常出现在 β- 转角的氨基酸是(A ) A. 脯氨酸B. 谷氨酸C. 甘氨酸D. 丝氨酸E. 天冬氨酸34. Km 是指 ( B )A. 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 半时的酶浓度B. 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 半时的底物浓度C. 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 半时的抑制剂浓度 D. 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 半时的 pH 值E. 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 半时的温度35 cAMP 对转录的调控作用中 ( C )A. cAMP 转变为 CAPB. CAP 转变为 cAMPC. cAMP 和 CAP 形成复合物D. 葡萄糖分解活跃,使 cAMP 增加,促进乳糖利用,来扩充能源E. cAMP 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与转录无关36. 苹果酸为底物时,加入抗霉素 A 至离体线粒体悬液中 (C )A. 所有电子传递体处于氧化态B. 所有电子传递体处于还原态C. 细胞色素 c 处于氧化态D.细胞色素 a 大量被还原E.呼吸链传递不受影响37.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C)A.甘氨酸B.色氨酸C.天冬氨酸D.赖氨酸E.丝氨酸38.在真核细胞中,经 RNA聚合酶Ⅱ催化的转录产物是( D)A.18SrRNAB.tRNAC.全部 RNAD.mRNAE.28SrRNA39.管家基因的表达( B)A.不受环境因素影响B.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C.极少受环境因素影响D.有时受,也有时不受环境因素影响E.特别受环境因素影响40.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解偶联剂?( A)A.二硝基苯酚B.氰化钾C.抗霉素 AD.粉蝶霉素 AE.鱼藤酮41.下列关于 DNA复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 D)A.需 RNA指导的 DNA聚合酶参加B.以 NTP为原料C.不需要引物D.属半保留复制E.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42.复制产物为 5′ -GCTAGAT3-′ 它的模板是(C)A.5 ′ -GCTAGAT3- ′B.5 ′ -CGATCTA3- ′C.3 ′ -CGATCTA5- ′D.3 ′ -GCTAGAT5- ′E.5 ′ -CGAUCUA3-′43.胆色素中无色的是:( C )A.胆红素B.胆绿素C.胆素原D.尿胆素E.粪胆素44.不对称转录是指( D)A. 同一 mRNA 分别来自两条 DNA 链B. 两相邻的基因正好位于两条不同的 DNA 链C. DNA 分子中有一条链不含任何结构基因D. 两条 DNA 链均可作为模板链,不同基因的模板链不一定在同一条E. RNA 聚合酶使 DNA 的两条链同时转录45. 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C )A. 转氨基作用B. 还原性脱氨基作用C. 联合脱氨基作用D. 直接脱氨基作用E. 氧化脱氨基作用46. 关于蛋白质结构的下列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C )A. 是至少有 100 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 每一蛋白质都含有 2 条以上的多肽链C. 蛋白质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其生物学活性随之丧失D. 不同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相同E. 每种蛋白质都有种类不同的辅基47.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 E )A. 其中的必需基因B. 其中的辅基C. 与底物结合部位D. 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部位E. 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 48. 氮杂丝氨酸能干扰或阻断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化学结构类似于A. 丝氨酸B. 谷氨酸C. 天冬氨酸D. 谷氨酰胺E. 天冬酰胺49. PKA 主要使哪种氨基酸残基磷酸化?( E )A. 酪氨酸B. 甘氨酸C. 酪氨酸 / 甘氨酸D. 甘氨酸 / 丝氨酸E. 苏氨酸 / 丝氨酸50. 抗脂解激素是 ( E )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肾上腺皮质激素D. 胰高血糖素E. 胰岛素中国医科大学 2013 年 7 月考试《生物化学 (本科)》在线作业 DNA 链上 D )一、单选题1.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C)A.甘氨酸B.色氨酸C.天冬氨酸D.赖氨酸E.丝氨酸2.催化可逆反应的酶是( C)A.己糖激酶B.葡萄糖激酶C.磷酸甘油酸激酶D.6-磷酸果糖激酶 -1E.丙酮酸激酶3.关于“基因表达”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A.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B.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C.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分子D.某些基因表达产物不是蛋白质分子E.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 RNA 分子4.结合酶表现有活性的条件是( C)A.辅酶单独存在B.有激动剂存在C.全酶形式存在D.亚基单独存在E.酶蛋白单独存在5.蛋白质分子在 280nm 处的吸收峰主要是由哪种氨基酸引起的?(B)A.谷氨酸B.色氨酸C.苯丙氨酸D.组氨酸E.赖氨酸6.与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相似,在尿素循环中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的物质是( A)A.鸟氨酸B.瓜氨酸C.氨甲酰磷酸D.精氨酸E.精氨酸代琥珀酸7.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 6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 B)A.16. 0gB.3. 75gC.6. 40gD.9.60gE.6. 25g8.在重组 DNA 技术领域所说的分子克隆是指( B)A.建立单克隆技术B.无性繁殖 DNAC.建立多克隆抗体D.有性繁殖 DNAE..构建重组 DNA 分子9.在磷脂酰胆碱合成过程中不需要( D)A.甘油二酯B.丝氨酸C.ATP和 CTPD.NADPH+H+E.S-腺苷甲硫氨酸10.引起血中丙酮酸含量升高是由于缺乏( A)A.硫胺素B.叶酸C.吡哆醛D.钴胺素E.NADP+11.氮杂丝氨酸能干扰或阻断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化学结构类似于(D)A.丝氨酸B.谷氨酸C.天冬氨酸D.谷氨酰胺E.天冬酰胺12.正常生理状况下大脑与肌肉细胞中的能量来源主要是(A)A.血糖B.脂肪酸C.酮体D.氨基酸E.核苷酸 A13.延伸进程中肽链形成叙述中哪项不恰当(D)A.肽酰基从 P位点的转移到 A 位点,同时形成一个新的肽键, P位点上的tRNA 无负载,而 A 位点的 tRNA 上肽键延长了一个氨基酸残基B.肽键形成是由肽酰转移酶作用下完成的,此种酶属于核糖体的组成成分C.嘌呤霉素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发生在转肽过程这一步D.肽酰基是从 A 位点转移到 P 位点,同时形成一个新肽键,此时 A 位点tRNA空载,而 P 位点的 tRNA 上肽链延长了一个氨基酸残基E.多肽链合成都是从 N 端向 C 端方向延伸的14.下列哪种受体常与 G 蛋白偶联?( B)A.环型受体B.蛇型受体C.催化型受体D.非催化型受体E.胞内受体15.氨基酸是通过下列哪种化学键与 tRNA结合的? (C)A.糖苷键B.磷酸酯键C.酯键D.氢键E.酰胺键16. 1 分子软脂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多少分子 ATP?( B)A.108B.106C.32D.30E.1017.兼可抑制真、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是( E)A.放线菌酮B.四环素C.链霉素D.氯霉素E.嘌呤霉素18.在真核细胞中,经 RNA 聚合酶Ⅱ催化的转录产物是( D)A.18SrRNAB.tRNAC.全部 RNAD.mRNAE.28SrRNA19.在体内参与脂酸合成的葡萄糖代谢的直接中间产物是(C)A.3-磷酸甘油醛B.丙酮酸C.乙酰 CoAD.磷酸二羟丙酮E.草酰乙酸20.关于糖、脂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C)A.糖分解产生的乙酰 CoA 可作为脂酸合成的原料B.脂酸合成所需的 NADPH 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C.脂酸分解产生的乙酰 CoA 可经三羧酸循环异生成糖D.甘油可异生成糖E.脂肪分解代谢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糖代谢的正常进行21.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C)A.转氨基作用B.还原性脱氨基作用C.联合脱氨基作用D.直接脱氨基作用E.氧化脱氨基作用22.脂酸β -氧化的限速酶是( B)A.脂酰 CoA 合成酶B.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肉碱脂酰转移酶ⅡD.脂酰 CoA 脱氢酶E.β-酮脂酰 CoA 硫解酶23.呼吸链存在于( A)A.线粒体内膜B.线粒体外膜C.线粒体基质D.细胞核E.胞质24.核酶( E)A.以 NAD+为辅酶B.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是由 sn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有茎环结构和随后的寡聚 UE.能催化 RNA 的自我剪接25.不对称转录是指( D)A.同一 mRNA 分别来自两条 DNA 链B.两相邻的基因正好位于两条不同的 DNA 链C.DNA分子中有一条链不含任何结构基因DNA 链上D.两条 DNA 链均可作为模板链,不同基因的模板链不一定在同一条E.RNA聚合酶使 DNA 的两条链同时转录26.在糖酵解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B)A.己糖激酶B.磷酸甘油酸激酶C.磷酸果糖激酶 -1D.葡萄糖激酶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27.激活的 G 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 E)A.蛋白激酶 AB.蛋白激酶 CC.蛋白激酶 GD.磷脂酶 AE.磷脂酶 C28.胆色素中无色的是:( C)A.胆红素B.胆绿素C.胆素原D.尿胆素E.粪胆素29.提供嘌呤环 N-3 和 N-9 的化合物是( E)A.天冬氨酸B.甘氨酸C.丙氨酸D.丝氨酸E.谷氨酰胺30.快速调节是指酶的( A)A.活性调节B.含量调节C.酶的变性D.酶降解E.酶区域性分布31.下列有关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金属离子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E.酶的必需基因都位于活心中心之内32.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 B)A.部分遗传信息B.整套遗传信息C.可转录基因D.非转录基因E.可表达基因33.转录是( D)A.以前导链为模板B.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C.以编码链为模板D.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E.以 RNA 为模板34.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解偶联剂?( A)A.二硝基苯酚B.氰化钾C.抗霉素 AD.粉蝶霉素 AE.鱼藤酮35.摆动配对是指下列哪个碱基之间配对不严格:( A)A.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与密码子第三个碱基B.反密码子第三个碱基与密码子第一个碱基C.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第一个碱基D.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第三个碱基E.以上都不是36.增强子( D)A.是特异性高的转录调控因子。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一)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两个酶:①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 ②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反应: 腺嘌呤 + PRPP
APRT
AMP + PPi
次黄嘌呤 + PRPP
鸟嘌呤 + PRPP
HGPRT
HGPRT
IMP + PPi
GMP + PPi
*人体内还有腺苷激酶,能使腺嘌呤核苷磷酸化,生成AMP 腺嘌呤核苷
(三)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五)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为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充当竞争性抑制剂, 干扰或阻断合成代谢,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嘌呤类似物: 6-巯基嘌呤(6MP) 6-巯基鸟嘌呤 8-氮杂鸟嘌呤 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重氮丝氨酸) 与谷氨酰胺类似 6-重氮-5-氧正亮氨酸 N-羟-N-甲酰甘氨酸 与天冬氨酸类似 (羽田杀菌素)
H2O+O2
H2O 2
H2O+O2 H2O2 (人类和灵长类动物、 爬虫、鸟类)
(灵长类以外的哺乳动物) 尿酸氧化酶
尿囊素
尿酸
H2O (植物)
尿囊 素酶
CO2+H2O2
尿囊酸酶
2H2O+O2
(鱼类、两栖类)
尿囊酸
尿素
2H2O
+
乙醛酸
H2O
脲酶
4NH3 + 2CO2
(海洋无脊椎动物)
别嘌呤醇作用的机理:
⑴ 5-磷酸核糖→ →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PRPP— 核苷酸核糖磷酸部分的供体
关键酶
IMP合成的特点:
IMP是在磷酸核糖 分子上逐步合成的, 而不是首先单独合成 嘌呤碱,再与磷酸核 糖结合的。

嘌呤分解途径

嘌呤分解途径

嘌呤分解途径
嘌呤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常存在于DNA和RNA等核酸中。

人体内嘌呤的代谢需要经过复杂的嘌呤分解途径,包括嘌呤核苷酸的降解和嘌呤碱基的降解两个方面。

嘌呤核苷酸的降解是指嘌呤核苷酸在体内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分解成为单独的嘌呤碱基和磷酸等物质。

在此过程中,首先是脱氨作用,将嘌呤核苷酸中的氨基团剥离,形成嘌呤核糖。

嘌呤核糖再被进一步转化为嘌呤碱基,常常是通过嘌呤核苷酸酶家族的作用完成的。

这个过程产生的废物包括尿酸和其他次生物质。

除了嘌呤核苷酸的降解,嘌呤碱基的降解也是嘌呤分解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嘌呤碱基的降解产生的废物是尿素和一种叫做异黄嘌呤酸的物质。

异黄嘌呤酸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在人体内被转化为尿酸。

总的来说,嘌呤分解途径是人体内代谢嘌呤的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到多个酶的作用和多个废物的生成。

嘌呤分解途径的正常进行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 1 -。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什么意思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什么意思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什么意思嘌呤核苷酸循环,指的是人体骨骼肌里面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的作用方法,也就是转氨耦联杯amv循环脱氧的作用。

在做氨基的作用里,能够生成天冬氨酸和次磺嘌呤核苷酸。

这样能够保持人体的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水平保持平衡,这样能够保证核酸合成的需要,对人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合成途径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①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novo synthesis),是体内的主要合成途径。

②利用体内游离碱基或核苷,经简单反应过程生成核苷酸的过程,称重新利用(或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在部分组织如脑、骨髓中只能通过此途径合成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主要补救合成途径是嘌呤碱与5'-PRPP(5'-磷酸核糖焦磷酸)在磷酸核糖转移酶作用下形成嘌呤核苷酸。

★合成过程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早在1948年,Buchanan等采用同位素标记不同化合物喂养鸽子,并测定排出的尿酸中标记原子的位置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合成嘌呤的前身物为:氨基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酰胺)、CO2和一碳单位(N10甲酰FH4,N、N10-甲炔FH4)。

随后,由Buchanan和Greenberg等进一步搞清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出人意料的是,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并非先合成嘌呤碱基,然后再与核糖及磷酸结合,而是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AMP和GMP。

下面分步介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从头合成的调节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从头合成是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途径。

但此过程要消耗氨基酸及ATP。

机体对合成速度有着精细的调节。

在大多数细胞中,分别调节IMP,ATP和GTP的合成,不仅调节嘌呤核苷酸的总量,而且使ATP和GTP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嘌呤核苷酸循环步骤

嘌呤核苷酸循环步骤

嘌呤核苷酸循环步骤
一、腺嘌呤转化为AMP
在嘌呤核苷酸循环的第一步中,腺嘌呤(A)被转化为腺嘌呤核苷酸(AMP)。

这一步是由核苷酸酶催化的,需要消耗一分子ATP。

在这个过程中,腺嘌呤与磷酸基团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核苷酸——AMP。

二、AMP转化为IMP和副产物氨
在第二步中,腺嘌呤核苷酸(AMP)被转化为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这个过程是由腺苷酸脱氨酶催化的,结果是释放出一个氨分子。

氨是一种具有高度毒性的物质,它必须被转运出细胞以防止毒害。

这一步反应对于将氨基从细胞中清除十分重要。

三、IMP转化为S-AMP(腺苷酸琥珀酸盐)
第三步中,IMP被转化为腺苷酸琥珀酸盐(S-AMP)。

这个过程是由腺苷酸激酶催化的,需要消耗一分子ATP。

在此反应中,IMP的磷酸基团与一分子三磷酸焦磷酸(PPP)结合,生成腺苷酸琥珀酸盐。

四、S-AMP转化为AMP和副产品富马酸盐
在第四步中,腺苷酸琥珀酸盐(S-AMP)被转化为腺嘌呤核苷酸(AMP)和副产品富马酸盐。

这个过程是由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催化的,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

在这个反应中,S-AMP裂解为AMP和富马酸盐。

五、富马酸盐进入克雷布斯循环并进入电子传输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能量)
最后一步中,副产品富马酸盐进入克雷布斯循环,这是一个涉及三羧酸循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富马酸盐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被氧化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些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被用于驱动ATP合酶合成ATP。

通过这种方式,嘌呤核苷酸循环将氨基从细胞中清除,同时生成了用于细胞功能的ATP。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AMP+PPi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I/G+PRPP
IMP/GMP+PPi
(三)抗代谢药物对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抑制:
➢能够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一些抗代谢药物。 ➢通常是属于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的类似物。 ➢主要通过对代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来干扰 或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因而具有抗肿瘤治疗 作用。
尿苷胞苷激酶
ATP
ADP
UMP/CMP
脱氧胸苷激酶
TdR
dTMP
ATP
ADP
(三)抗代谢药物对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抑制
➢能够抑制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药物也是一 些嘧啶核苷酸的类似物,通过对酶的竞争性抑制 而干扰或抑制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主要的抗代谢药物是5-氟尿嘧啶(5-FU)
5-FU在体内可转变为F-dUMP,其结构与dUMP 相似,可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 抑制胸苷酸的合成。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核苷酸(nucleotide)是构成核酸(nucleic acid)的基本单位,人体所需的核苷酸 都是由机体自身合成的。
➢食物中的核酸或核苷酸类物质基本上 不能被人体所利用。
胃 核蛋白
HCl
蛋白质
小肠
小肠 磷酸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 10步反应
5,-磷酸核糖
PRPP→→→→IMP
ATP
⑵ 腺苷酸及鸟苷酸的合成:
NAD+(受氢体)
IMP
Asp(NH3)
黄苷酸 (XMP)
腺苷酸代琥珀酸 (AMP-S)
Gln(NH3)
GMP
AMP

最新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9核苷酸代谢讲解学习

最新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9核苷酸代谢讲解学习

O=C
H2O
H
O CC
C N H
O
N
N
CH
FH4
10
转甲酰基酶
K+
H2N
N10-甲酰FH4
C
C C
R-5'-P
H2N
N CH N R-5'-P
9
延胡索酸
5-甲酰胺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FAICAR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第二阶段:由IMP生成AMP和GMP
胰核酸酶
核苷酸
核苷
胰、肠核苷酸酶
磷酸
碱基
核苷酶
戊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三、核苷酸的代谢包括合成和分解代谢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of Purine Nucleotides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Asp,ATP,Mg2+
N CC H
C H2 N
R-5'-P
N
CH N R-5'-P
5-氨基咪唑核苷酸,AIR
5-氨基咪唑-4-羧酸核苷酸,CAIR
N-琥珀酰-5-氨基咪唑-4-甲酰胺 核苷酸,SAICAR
O
C HN
C
N
HC C CH
N H
N
R-5'-P
次黄嘌呤核苷酸, IMP
11 H2N
IMP合酶
ATP
_
_
IMP
腺苷酸代 琥珀酸
XMP
AMP ADP ATP GMP GDP GTP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3535)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3535)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95分,每题5分)1. fMettRNAmefMet与MettRNAmMet的合成由同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

()答案:正确解析:fMettRNAfMet与MettRNAmMet的合成由同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

2. 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共同中间体的作用。

()答案:正确解析:3. 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答案:正确4. 单细胞生物体内的端粒酶活性比多细胞生物中体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高。

()答案:正确解析:单细胞生物体内的端粒酶活性很高,否则将导致物种灭绝。

5. 在NDP转变为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dNDP)的过程中硫氧还蛋白和谷氧还蛋白起电子载体的作用。

()答案:正确解析:6.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相同,即先合成碱基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成核苷酸。

()答案:错误解析:7. 琥珀酸脱氢酶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掺入线粒体内膜的酶。

()答案:正确8. 缩短磷脂分子中层脂酸的碳氢链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山东大学2016研]答案:正确解析:磷脂分子中脂酸的碳氢链长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碳氢链越长,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

9.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由3′端向5′端进行翻译。

()答案:错误解析:10. 线粒体DNA的复制需要使用DNA引物。

()答案:错误解析:线粒体DNA为双链环状分子(纤毛虫的线粒体DNA除外),其复制方式为D环式,复制的引物为RNA。

11. DNA复制时,前导链按5′→3′合成,滞后链则按3′→5′合成。

()[厦门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解析:DNA复制时,以5′→3′走向为模板的一条链合成方向为5′→3′,与复制叉方向一致,称为前导链;另一条以5′→3′走向为模板链的合成链走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称为滞后链,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先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冈崎片段),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前导链与滞后链的合成方向都是5′→3′。

腺嘌呤的互变异构

腺嘌呤的互变异构

腺嘌呤的互变异构1.引言1.1 概述腺嘌呤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中起着关键的生理功能。

它是核苷酸的组成部分,与DNA和RNA的合成密切相关,也参与了多种细胞代谢过程。

腺嘌呤分子结构特殊,存在多种异构体,并且这些异构体之间能够通过互变异构的方式相互转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腺嘌呤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腺嘌呤的异构体及其互变异构过程。

首先,我们将对腺嘌呤的化学结构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分子式、键合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腺嘌呤的物理性质也将进行阐述,包括其溶解性、熔点等方面的特性。

通过对腺嘌呤的结构和性质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随后,将重点介绍腺嘌呤的异构体及其互变异构过程。

腺嘌呤的异构体主要包括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两种形式,它们在结构上存在微小的差别,但对生物体的影响却是有着显著差异的。

这些异构体之间能够通过互变异构的方式相互转化,这种转化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和影响。

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影响因素,并探究它们对腺嘌呤互变异构的具体作用机制。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腺嘌呤的互变异构过程及其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腺嘌呤的互变异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机制,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腺嘌呤互变异构在药物设计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对腺嘌呤互变异构的全面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腺嘌呤的互变异构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章节组成和各章节的内容安排。

该部分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大致框架,还能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腺嘌呤的互变异构这一主题的背景与意义。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嘌呤核苷酸在人体内可以发生多种分解途径。

首先,细胞中的嘌呤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嘌呤核苷。

然后,嘌呤核苷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磷酸解成自由的嘌呤碱基及核糖-1-磷酸。

这些嘌呤碱基可以参加核苷酸的补救合成,也可以进一步水解。

人体内,嘌呤碱基最终分解生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

具体的分解反应过程为:AMP 生成次黄嘌呤,后者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氧化成黄嘌呤,最后生成尿酸。

GMP生成鸟嘌呤,后者转变成黄嘌呤,最后也生成尿酸。

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引起关节疼痛、尿酸结石和肾病,可能与嘌呤核苷酸的代谢酶缺陷有关。

除了上述的分解途径,嘌呤核苷酸还可以在核苷一磷酸水平被脱氨基,生成相应的核糖-1-磷酸及次黄嘌呤或鸟嘌呤。

这些反应在鸟苷酸激酶及腺苷酸激酶的催化下进行。

此外,嘌呤核苷酸还可以在核苷二磷酸水平被脱氨基,生成相应的核糖-1,5-二磷酸及次黄嘌呤或鸟嘌呤。

这些反应在腺苷酸脱氨酶及鸟苷酸脱氨酶的催化下进行。

在人体内,次黄嘌呤及鸟嘌呤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

尿酸的排出与肾小球滤过率有关,也随个体差异及膳食中蛋白质的量而异。

肾小管也能分泌少量尿酸。

只有脑脊液中尿酸浓度与血尿酸浓度比较接近,其余各组织中尿酸含量很少。

核苷酸代谢习题

核苷酸代谢习题

一、是非题1.嘌呤核苷酸的脱氨过程主要由嘌呤脱氨酶催化嘌呤碱脱氨。

2.腺嘌呤和鸟嘌呤脱去氨基后,分别生成次黄嘌呤和黄嘌呤。

3.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因为该酶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尿酸生成。

4.多数鱼类和两栖类的嘌呤碱分解排泄物是尿素,而人和其它哺乳动物是尿囊素。

5.嘌呤核苷酸和嘧啶的生物合成过程相同,即先合成碱基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成核苷酸。

6.ATP为GMP的合成提供能量,GTP为AMP的合成提供能量,缺乏ATP和GTP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另一种的合成。

7.当dUMP转变为dTMP时,其甲基供体是 N5,N10-亚甲基THFA。

8.尿苷激酶催化胞嘧啶核苷生成胞嘧啶核苷酸。

9.蛇毒磷酸二酯酶和牛脾磷酸二酯酶都是内切酶。

10.在细菌的细胞内有一类识别并水解外源DNA的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二、填空题1.核苷、核苷酸和核苷二磷酸,分别是核苷激酶、核苷酸激酶和核苷二磷酸激酶作用的底物,酶促反应的产物分别是、、和。

2.同位素标记证明,嘌呤碱的N1来自,C2和C8来自,N3和N9来自,C4、C5和N7来自,C6来自。

3.同位素标记证明,嘧啶碱的各种元素分别来自和。

4.嘌呤核苷酸合成的第一步是由酶催化和谷氨酰胺生成5-磷酸核糖胺的反应。

5.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产物是核苷酸,然后再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和。

6.嘧啶合成的起始物氨甲酰磷酸的合成需要作为氨的供体,尿素循环中的氨甲酰磷酸是由作为氨的供体,它们分别由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Ⅱ催化,前者存在于内,后者存在于胞浆中。

(错误)7.在E.coli细胞中,催化喀院核着酸合成的关键酶是,GTP 是该酶的调节物,ATP是该酶的调节物。

8.三磷酸核苷酸是高能化合物,ATP参与转移,GTP为提供能量,UTP参与,CTP与的合成有关。

9.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酶促反应,通常是以为底物。

催化该反应的酶系由、、和四种蛋白组成。

10.生物体内有些核苷酸的衍生物如,、、和可作辅酶。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差异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差异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核酸成分,它们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有着明显的差异,不仅在化学反应路径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调控机制和生物学意义上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化学反应步骤、酶的作用和功能等方面对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差异进行系统介绍。

1. 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是由嘌呤碱基和糖基以及磷酸组成的化合物,其合成途径主要包括de novo合成和嘌呤核苷酸废物再利用两种途径。

de novo 合成是指嘌呤碱基从简单的非核苷酸化合物开始,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废物再利用则是利用细胞内已经合成的嘌呤核苷酸,再次利用其中的嘌呤碱基和糖基合成新的嘌呤核苷酸。

在de novo合成途径中,共有10个酶参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包括鸟嘌呤和IMP的合成、AMP和GMP的合成、以及转变为ATP和GTP等步骤。

2. 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嘧啶核苷酸是由嘧啶碱基、糖基和磷酸组成的化合物,其合成途径主要包括de novo合成和废物再利用两种途径。

de novo合成是指嘧啶碱基从简单的非核苷酸化合物开始,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

废物再利用则是利用细胞内已经合成的嘧啶核苷酸,再次利用其中的嘧啶碱基和糖基合成新的嘧啶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的de novo合成途径比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简单,主要由6个酶催化的步骤组成,包括嘧啶核苷酸底物的合成、尿嘧啶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以及转变为dCTP等步骤。

3. 酶的作用和功能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中的酶包括Glutamine-PRPP Amidotransferase、AMP Synthetase、IMP Dehydrogenase、GMP Synthetase等,在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中则包括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II、Aspartate Transcarbamoylase、Dihydroorotase等酶。

嘌呤核苷酸代谢

嘌呤核苷酸代谢

N
C6氨基化
N
N
O
(Asp) GTP
R-5'-P
HN
N
AMP
N
N
C2氧化 (NAD )
氨基化 (Gln)
O
R-5'-P IM P
ATP
HN
N
H2N N
N
R-5'-P
GMP
HOOC CH CH2 COOH
NH
H2O
HN N
N
延胡索酸
AM P AMPS裂解酶 N
Asp AGMTPPS合成酶 IMP NAD+ + H2O
3. 叶酸类似物:
主要有氨蝶呤和氨甲蝶呤(MTX)等。 能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 不能还原成FH2和FH4。由此嘌呤合成原料 一碳单位得不到供应,从而抑制嘌呤核 苷酸的合成。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R-5-P
磷酸戊糖途径 PRPP 补救合成
H2O Pi
Pi R-1-P
核苷酸
核苷
嘌呤碱
核苷酸酶
构成辅酶:腺苷酸可参与组成NAD+、 FAD、辅酶A等。
活化中间代谢物:如UDPG、CDP-胆 碱等、SAM、PAPS等。
CONH 2
NH 2 N
N
+
N
H
H
O
O
N
N
CH2 O P O P O CH2 O
OH HO
OH OH
H
H
H
O
H
H
H
OH OH
NAD+
AMP
核苷酸代谢概况
合成代谢
从头合成途径 (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HGPRT 鸟嘌呤 + PRPP
GMP + PPi
2、利用现成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
腺苷激酶 腺嘌呤核苷
ATP ADP
AMP
生理意义:
1 .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比从头合成简单, 消耗ATP少,节省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2.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红细胞 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酶系,只能靠补救合 成方式合成核苷酸,以供合成核酸等的需要。
AR
H 2O Pi H 2O
脱氨酶
IR
NH
核苷酸酶
核苷酶
鸟嘌呤酶
GMP
GR
G
X
H 2O Pi
Pi R -1-P H 2O
Pi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
思考: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
B.尿酸
C.肌酐
D.尿苷酸
E.肌酸
人和猿类等缺乏分解尿酸的能力,因此尿酸是人、 猿、鸟类及爬虫类体内嘌呤碱分解的最终产物。 但在鸟类,尿酸则可继续分解产生尿囊素。
从头合成的调节
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可被IMP、 AMP、GMP抑制;
R-5-P增加PRPP合成酶活性,PRPP增加酰胺 转移酶活性。
AMP抑制AMP生成,GTP促进AMP生成; GMP抑制GMP抑制,ATP促进GMP生成。
(二)补救合成途径:
又称再利用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指利用分解代谢产生的自由嘌呤碱或嘌呤核苷, 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这一途径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
A.合成错误的DNA,抑制癌细胞生长 B.抑制尿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RNA的生物合成 C.抑制胞嘧啶的合成,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 D.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TMP合成

嘌呤核苷酸互相转变

嘌呤核苷酸互相转变

嘌呤核苷酸互相转变
嘌呤核苷酸之间的互相转变是细胞维持嘌呤核苷酸平衡的重要机制。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酶和底物的相互作用,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完成。

其中,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是由多个酶的共同作用,在细胞内按需合成。

首先,5-磷酸核糖在酶催化下活化生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

然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和黄嘌呤核苷酸(XMP)分别在肌苷酸脱氢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从IMP和XMP转变为AMP和GMP。

最后,AMP和GMP在腺苷酸激酶和鸟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生成ATP和GTP。

而嘌呤核苷酸的降解则是由三个主要的酶参与,将嘌呤核苷酸分解为氨基和嘌呤底物,然后进一步分解成尿酸。

首先,在腺苷酸脱氨酶的作用下,AMP 和GMP分别转变为IMP和XMP。

然后,IMP和XMP在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黄嘌呤核苷酸(XMP)和尿酸。

最后,XMP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尿酸。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调节机制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调节机制

嘌呤核苷酸是细胞内重要的组成成分,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精密调控,保证了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在适当的时间和数量上进行。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de novo合成和嘌呤核苷酸的再利用。

在de novo合成途径中,核苷酸酶通过ATP和GTP合成嘌呤核苷酸,而在再利用途径中,细胞内已有的嘌呤核苷酸被分解后再合成新的嘌呤核苷酸。

二、调节机制1.受限性酶的调节先验性限制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酶的活性受到细胞内氨基酸数量的调节,细胞内氨基酸过多会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从而保证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不会过量。

2.控制酶的调节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中,控制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控制酶的活性受到细胞内各种代谢产物的调控,如ATP、GTP等。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控制酶的活性,从而控制细胞中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

3.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还受到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

在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缺乏的情况下,相关基因的表达会得到增强,从而增加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保证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能够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4.代谢产物的调节在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还受到多种代谢产物的调节。

细胞内的一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影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

IMP合成酶通过ATP和GTP的反馈抑制,调控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

5.细胞内环境的调节细胞内环境的调节对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pH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率产生影响。

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还受到多种内在调节机制的控制,如酶的修饰、各种激素的调节等。

三、总结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控制,保证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在适当的时间和数量上进行。

这些调节机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协调,保证了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能够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

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

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
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过程,它在维持细胞内核苷酸平衡、提供能量和合成新核苷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嘌呤核苷酸被脱氨基,生成尿素和丙酮酸,同时释放出氨基,进一步参与到其他代谢过程中。

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酶和代谢产物。

首先,腺苷酸被脱氨基成为肌苷酸,然后肌苷酸再被脱氨基成为肌酸。

接下来,肌酸分解成肌氨酸和甲酰胺,其中甲酰胺进入三羧酸循环参与能量代谢,而肌氨酸则进入肝脏被转化成尿素。

最后,尿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的过程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这个过程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尿素循环障碍症等疾病。

例如,缺乏肌酸激酶会导致肌肉疲劳和无力,而缺乏精氨酸转移酶则会导致高血氨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了解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的过程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合理的膳食和营养补充,也可以帮助维持身体内核苷酸平衡和嘌呤代谢的正常进行。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的功能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的功能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的功能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简称GEF)是一类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GTP酶蛋白的活化,从而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过程。

具体而言,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能够将GTP酶蛋白的活化形式(GDP结合态)转变为非激活形式(GTP结合态)。

这一过程中,GEF将GDP与GTP酶蛋白结合,从而释放GDP 并使GTP酶蛋白结合GTP,达到活化的目的。

通过活化GTP酶蛋白,GEF可以调控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包括Ras、Rho、Rab等家族的小GTP酶,这些小GTP酶在细胞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具体来说,GEF通过活化小GTP酶,能够调控细胞质骨架的重组、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内运输以及细胞分化等过程。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部分GEF蛋白还能够与其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形成蛋白复合物,从而进一步调控GTP酶蛋白的活化和信号转导。

总之,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通过促进GTP酶蛋白的活化,能够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生物学过程的进行。

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的原因

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的原因

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的原因
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就会产生更多的嘌呤酸,导致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

2.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中含有较高的嘌呤,如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摄入过多这些食物会增加体内嘌呤含量,从而导致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

3. 代谢异常:某些人体内可能存在代谢异常,如指导酸尿、肾功能异常等,这些异常会导致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增强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例如利尿剂、呋塞米等利尿剂类药物会增加尿液中尿酸的排泄,进而增加嘌呤核苷酸分解。

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可能导致尿酸堆积过多,进而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疾病。

因此,对于嘌呤代谢异常的人群应该控制嘌呤摄入,并避免上述增加嘌呤代谢的因素。

如果存在痛风等相关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嘌呤核苷酸互相转变
嘌呤核苷酸是组成DNA和RNA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嘌呤核苷酸分为两类:腺苷酸(adenosine)和鸟苷酸(guanosine)。

这两类核苷酸之间有着互相转变的关系,在细胞内起着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作用。

首先来看一下嘌呤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嘌呤核苷酸由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和嘌呤碱基(腺嘌呤或鸟嘌呤)以糖苷键连接而成。

腺苷酸由腺嘌呤和核糖通过β-1,9-糖苷连接而成,含有葡萄糖基酸;而鸟苷酸则由鸟嘌呤和核糖通过β-1,9-糖苷键连接而成,含有磷酸基团。

嘌呤核苷酸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们是DNA和RNA的组成单元,能够传递、储存和复制遗传信息。

其次,嘌呤核苷酸能够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此外,嘌呤核苷酸还能够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及蛋白质合成等生物过程。

正因为嘌呤核苷酸的重要作用,细胞需要保持它们的合适浓度和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嘌呤核苷酸之间的互相转变是细胞维持嘌呤核苷酸平衡的重要机制。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酶和底物的相互作用,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完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是由多个酶的共同作用,在细胞内按需合成。

嘌呤核苷酸的降解则是由三个主要的酶参与,将嘌呤核苷酸分解为氨基和嘌呤底物,然后进一步分解成尿酸。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酶的协同作用。

首先,核糖酸和天然脱氧核糖酸通过存在缺陷的酶反应,形成底物IMP(次黄嘌呤核苷酸)。

IMP可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转变为腺苷酸或鸟苷酸。

具体过程中,IMP可转变为AMP(腺苷酸)或GMP(鸟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降解是为了保持细胞内的嘌呤核苷酸平衡。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它能够被排泄出体外。

尿酸的合成发生在嘌呤核苷酸的降解途径中,通过多个酶的催化反应,嘌呤核苷酸分解为尿酸。

一部分尿酸在人体内可以被再利用,而不需要通过排泄来维持嘌呤核苷酸的平衡。

总结起来,嘌呤核苷酸之间的相互转变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酶催化的反应。

通过这些反应,细胞能够根据需求合成和降解嘌呤核苷酸,维持其在细胞内的平衡浓度。

这种平衡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也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嘌呤核苷酸的互相转变的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