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遗传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方面的基础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基因型分析实验1.1 实验目的通过PCR扩增,测序和数据分析,确定个体基因型。

1.2 实验过程1.2.1 DNA提取使用玉米叶片提取DNA,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1.2.2 PCR扩增使用特异引物扩增目标基因型。

1.2.3 测序和数据分析使用Sanger测序方法测序PCR产物,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2.4 结果分析分析个体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区别,并解释不同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

2. 遗传图谱实验2.1 实验目的通过建立家系分析,构建遗传图谱。

2.2 实验过程2.2.1 家系分析建立家谱,确定参与者亲缘关系。

2.2.2 DNA提取和PCR扩增使用参与者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目标序列。

2.2.3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根据反应条带得到基因位点的分离和定位。

2.2.4 图谱构建根据家系分析和基因位点的分离和定位,构建遗传图谱。

2.3 结果分析分析遗传图谱中的基因座的连锁分离关系,并解释家系中不同基因型的遗传规律。

三、实验设计和要求1. 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不超过4人。

每组至少进行一次基因型分析实验和一次遗传图谱实验。

2. 实验要求2.1 实验前需要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训练。

2.2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条件的稳定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3 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材料和设备1. 实验材料PCR试剂盒、琼脂糖、琼脂糖电泳缓冲液、显微镜、PCR扩增仪、凝胶电泳仪、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

2. 实验设备个人电脑、实验室标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台和仪器设备。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人安全,并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

2.使用PCR扩增仪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防止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发生。

2024年度-医学遗传学理论教案

2024年度-医学遗传学理论教案

实例
唐氏综合4
医学遗传学应用与实践
15
临床遗传学服务
01
遗传病诊断
通过基因测序、基因突变筛查等 技术手段,对遗传病患者进行精 确诊断。
遗传病治疗
02
03
遗传病预防
根据遗传病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基因 治疗、药物治疗等。
通过遗传咨询、婚前检查、孕期 筛查等手段,降低遗传病发病率 ,提高人口素质。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通 过讨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验操作
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手操 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6
02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7
遗传物质基础
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复制与转录等。
基因的概念与结构
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结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基因的表达与 调控等。
22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23
课程总结
01
02
03
04
05
医学遗传学基本 概念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群体遗传学
介绍了遗传物质、基因、 DNA、RNA和蛋白质等基 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医学 遗传学中的意义。
详细阐述了DNA复制、 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等 分子生物学过程,以及基 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 表达的调控等遗传现象。
18
05
现代医学遗传学进展与挑战
19
基因诊断技术与应用
基因诊断技术
包括基因突变筛查、单基因遗传病诊断、基因组 测序等。
应用领域
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 域。

现代遗传学教学大纲

现代遗传学教学大纲

现代遗传学教学大纲现代遗传学在大三第一学期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开设。

课程名称(中/文):现代遗传学/ Modern Genetics课程代码:BI310学分 / 学时:4/64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后续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开课院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基地班、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的知识。

本课程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基因表达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系统地介绍D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重组和分子进化等过程的基本机制。

2、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说明中的A5.2.1,B2,C7的要求,通过对遗传学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当前遗传学的概貌、基本原理和遗传学方法,及其与生命科学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并为他们进一步在更深入的层次上了解遗传学的遗传机制打下基础。

通过对遗传学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系统地掌握遗传学的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 遗传学中的三个里程碑,2. DNA是遗传物质,3. 遗传和进化,4. 遗传分析的层次,5. 遗传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掌握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掌握中心法则,掌握遗传分析的方法,熟悉遗传学研究中的三个里程碑,了解遗传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孟德尔理论:遗传的基本原则2学时教学内容:1. 孟德尔遗传的研究,2. 孟德尔原则的应用,3. 遗传假说的建立和测试,4. 孟德尔原理在人类遗传学中的应用教学目的:掌握孟德尔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掌握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家系图谱中的各种符号的含义;熟悉各种遗传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了解遗传咨询的应用范围。

遗传学电子教案

遗传学电子教案

遗传学教案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科教材与参考数目:教材:朱军主编2002年遗传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参考数目:1.徐晋麟,徐沁,陈淳编著,现代遗传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2.刘祖洞主编:遗传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13.方宗熙编著:普通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794.赵寿元,乔守怡主编,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王亚馥戴灼华: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浙江农业大学主编,遗传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7.WilliamS.Klug.MichaelR.Cummings.EssentialsofGenetics.(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Winter,G.I.《遗传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9.D.PeterSnustad.MichaelJ.Simmons.PrinciplesofGenetics.(ThirdEdition).JohnWiley&Sons,Inc.2003《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直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学科,而且《遗传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

现根据以上情况将该课程教案设计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以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与变异的辩证统一关系为重点,论述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时说明遗传学与生命科学中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一、目的和意义1.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遗传学的概念。

2.熟悉遗传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3.了解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4.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传学的应用。

二、重点内容:1、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的辨证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生物如果没有变异,那么生物就不能进化,而遗传只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遗传下去,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

遗传学(II)教学大纲

遗传学(II)教学大纲

遗传学(Ⅱ)Genetics (Ⅱ)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遗传学发展的概况,获得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在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实践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遗传学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言:(课堂讲授1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在遗传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关键性实验。

1. 遗传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2. 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

3. 遗传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遗传物质与染色体(课堂讲授4学时,实验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物遗传物质的分布和存在形式,理解染色体的结构、组成和数目特点‚掌握真核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生殖等生命活动中的规律性行为及其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1.遗传物质的分布:细胞结构;遗传物质的分布和存在形式。

2.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类型;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的核型与核型分析;特化染色体。

3. 细胞分裂与生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有性生殖。

4. 生活周期: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

实验:实验一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涂抹制片(2学时);实验二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压片法(2学时)。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课堂讲授6学时)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关于性状、表现型、基因型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两个遗传规律的内容和细胞学实质,理解基因间作用与性状表现的关系,了解统计学原理在遗传学中的应用方法。

1. 分离定律: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分离现象的解释;基因型和表现型;分离规律的验证;经典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显性的表现类型;分离定律的应用。

2. 独立分配定律: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独立分配定律的验证;多对基因的自由组合;独立分配定律的应用。

3. 统计学原理在遗传学中的应用:概率原理的应用;卡平方检验的应用;4. 基因互作:无互作;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

大学现代遗传学教案

大学现代遗传学教案

大学现代遗传学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现代遗传学二、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介绍现代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遗传学的现代探索,拓宽学生们对生命科学的视野,让学生们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的遗传机制,以及如何应用遗传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本门课程也将介绍一些遗传学的前沿研究进展,让学生们了解遗传学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三、教学内容:1. 遗传学初步:基因、染色体和遗传物质的组分和结构2. 基因和遗传密码:遗传密码、DNA复制和转录、RNA翻译3. 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4. 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缺陷性突变、染色体易位等5. 遗传分析方法:分离育种、重组DNA技术、蛋白质组学等6. 人类遗传学:人类遗传学史、人类基因组计划、疾病的遗传基础等7. 模式生物与遗传学:酵母、果蝇、线虫、小鼠等8. 基因工程与应用:转基因、基因检测、个体医疗等四、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理解生命科学中基因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 了解遗传变异及其对生命的影响,掌握基因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

3. 了解人类遗传学的现状,以及遗传学在疾病诊断、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4. 了解不同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和优势。

五、教学方法:1. 前置知识讲解:对于必要的前置知识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理论基础。

2. 讲授理论:重点讲授现代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强调其应用前景和实际应用场景。

3. 多媒体教学:串联理论与实际应用,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遗传学实验和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实验研究:选择适当的遗传学实验进行学习与实践,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遗传学,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实验技能。

5. 小组讨论:每个主题完成后,组织小组讨论,搜集大家的想法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六、教材:《现代遗传学》(第12版)——朱立民、张新民、陈正昭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平时考勤、听课表现、作业和讨论等(占课程总分20%)2. 期中考试:闭卷,覆盖课程前三个部分(占课程总分30%)3. 期末考试:闭卷,覆盖整个课程内容(占课程总分50%)八、参考资料:1. 《遗传学原理》——格里菲思2. 《人类遗传学》——快乐科普3. 《遗传学》——杰出的科学家之路4. 《遗传学的历史》——生命科学研究基金会五、总结:本门课程是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应用价值。

遗传学教案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科

遗传学教案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科

遗传学教案-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科第一章:遗传学概述1.1 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和基因1.3 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第二章: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2.1 DNA的结构和组成2.2 基因的概念和结构2.3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第三章:遗传变异与突变3.1 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3.2 突变的概念和类型3.3 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和应用第四章:遗传规律与遗传连锁4.1 孟德尔遗传规律4.2 染色体遗传规律4.3 遗传连锁与基因定位第五章:遗传工程与基因编辑5.1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2 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 5.3 遗传工程的应用和伦理问题第六章: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6.1 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6.2 基因组结构和大小6.3 比较基因组学与物种演化第七章:表观遗传学与非编码RNA7.1 表观遗传学的定义与机制7.2 非编码RNA的种类与功能7.3 表观遗传学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第八章:遗传性疾病与基因治疗8.1 遗传性疾病的类型与特点8.2 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技术8.3 基因治疗的应用案例与挑战第九章:进化的遗传学9.1 种群遗传学的基本原理9.2 自然选择与遗传多样性9.3 分子进化与生物地理分布第十章:遗传学的实验技术与应用10.1 遗传学实验技术概述10.2 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10.3 遗传学技术的应用领域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重点:DNA的结构和组成、基因的表达和调控难点: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掌握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二、遗传变异与突变重点: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突变的概念和类型难点:区分遗传变异的不同类型,理解突变的发生机制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遗传规律与遗传连锁重点: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遗传连锁与基因定位难点: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理解染色体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了解遗传连锁与基因定位的原理。

四、遗传工程与基因编辑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难点:理解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掌握CRISPR-Cas9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的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和分析,揭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特点。

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技术,并应用这些技术解决现实生物学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探讨遗传学实验第二版的设计方案和实践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学原理和实验技术,增强其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遗传学实验基本理论和技术;2.熟悉基因转化和筛选技术;3.理解遗传学实验的常用方法和技术;4.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5.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实验守则意识。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理论教学1.遗传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技术;2.基因转化和筛选技术;3.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4.实验守则和科学研究应用。

实验操作1.基因转化和筛选实验;2.影响基因转化和筛选效率的因素;3.遗传学实验的常用方法和技术;4.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四、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教学时间为两周,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时,总共96学时。

五、教学评估课程评估采用综合考评,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答问等方面。

最终评定成绩,包括学习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两部分,按照50:50的比例计算。

六、教学资料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为《遗传学实验第二版》,同时还提供以下教学资料:1.讲义和课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部分;2.实验操作指南和实验手册:提供具体实验步骤和操作说明;3.实验报告模板:规范实验报告格式和撰写要求;4.实验数据分析软件:提供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

七、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教师组成,负责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

同时,学校实验室提供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支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课程设计画布

课程设计画布

课程设计画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知识目标包括:•能够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能够解释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能够阐述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在现代遗传学中的应用。

•能够描述基因突变和其对生物体影响。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够使用实验数据来验证遗传学假说。

•能够通过绘图或模型制作来解释遗传学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对生命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尊重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态度。

•认识生物技术的意义和潜在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将依据《高中生物》教材的第三章,详细安排如下:1.基因与遗传:介绍基因的定义,解释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特性。

2.DNA的结构与复制:阐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演示DNA复制的过程。

3.孟德尔遗传定律:详细讲解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4.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的类型、原因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5.遗传学实验技术:介绍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技术,如杂交实验和基因工程。

三、教学方法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基础理论和概念。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遗传学案例进行讨论,促进深入理解。

•实验法:指导学生完成遗传学相关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或模拟的遗传学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准备将包括:•教材《高中生物》及相关辅助阅读材料。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视频和动画资料。

•实验室设备,如显微镜、DNA模型等,用于实验教学。

•在线资源库,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和互动平台。

以上课程设计画布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展开,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有序、互动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对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内容的掌握情况,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参与度等评估学生的理解力和积极性。

《现代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genetics)课程编号:1912009(1923009)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后序课程: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总学分:3.5 其中实验学分:0.5总学时:64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现代遗传学是以基因结构和功能为主线,阐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同时体现遗传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本课程是生命科学各专业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对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生物学教学、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或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言(2学时)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遗传学的发展三、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第一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一、染色体的形态二、染色体的结构三、染色体的数目第三节染色体组型和组型分析一、染色体的组型二、染色体的组型分析第四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一、有丝分裂的概念及过程二、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第五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一、配子的形成二、配子的受精第六节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的生活周期本章重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难点: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原核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掌握染色体组型和组型分析,配子的形成和受精,以及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的生活周期,重点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4学时)第一节分离规律分离规律的相关概念及特点第二节独立分配规律独立分配规律的定义及特点第三节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第四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补充和发展本章重点: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难点: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教学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了解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大学遗传学教案模板

大学遗传学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遗传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基因的传递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基本类型。

- 理解遗传学在生物科学和医学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进行遗传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树立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基因的传递规律- 遗传变异的类型- 遗传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遗传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复杂遗传病的遗传模式分析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实验演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简要介绍遗传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解释遗传、变异、基因等基本概念。

- 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

2. 基因的传递规律- 讲解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 分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的传递方式。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基因传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变异的类型- 介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的类型。

- 分析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遗传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讲解遗传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介绍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现代医学技术。

三、实验演示1. 展示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结果分析。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和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 教科书- 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遗传学实验视频和课件- 网络资源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度-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备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现代遗传学概论 欢迎各位同学 选修《现代遗传学概论》课程

现代遗传学概论 欢迎各位同学 选修《现代遗传学概论》课程

第八章 基因社会学问题 3
浙江大学
第一章 绪论
4
主要参考文献
盛祖嘉,微生物遗传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刘祖洞,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刘祖洞等,遗传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方宗熙,普通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84。 Schulz-Schaeffer J. (刘大均译),细胞遗传学。江苏科学出版社,1986。 李国珍,染色体及其研究法。科学出版社,1987。 孙勇如等,遗传学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童克中,基因及其表达。科技出版社,1996。 王亚馥和戴灼华主编,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盛志廉和陈瑶生,数量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99。 马立人,蒋中华,生物芯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杨业华主编,普通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余其兴和赵刚,人类遗传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赵寿元和乔守怡主编,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Strickberger M. W., Genetics, 2nd edition, 1976. Suzuki D. T. and A. J. F. Griffiths,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s
Analysis, 1976. Herskowitz I.. J., Principles of Genetics, 2nd edition, 1977. Swanson C. P. et al., Cytogenetics. 2nd edition, 1981. Gardner E. J., M. J. Simmons and D. P. Snustad, Principles of Genetics.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
五、实验步骤 1.把载玻片置于双筒镜下。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一滴,取三龄幼虫放在 其中,操作者两手各握一枚解剖针,左手的解剖针压住幼虫后端 1/3 处,固 定幼虫。右手的解剖针按住幼虫头部,用力向右拉,把头部从身体拉开,唾 腺随之而出,唾腺是一对透明的棒状腺体(图 2-1)。 2.在载玻片上除去幼虫其他组织部分,还要把唾腺周围的白色脂肪剥离干 净,再把唾腺移到干净的、预先准备的滴有醋酸洋红的载玻片上。 3.固定染色 10 分钟后,盖上干净的盖玻片,用滤纸先轻轻压一下,吸去 多余的染液。然后放在平的桌子上,用大拇指用力压住,并横向揉几次(注 意:不要使盖玻片移动,用力和揉动是一个方向,不能来回揉!),用力和 揉动方向可因人而异,多做几次,可得较好的片子。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动、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掌握制片方法。
三、实验材料 蚕豆(Viciafa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用具: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大培养皿,立式染缸,酒精灯, 量筒,吸水纸,显微镜。 2.药品:无水乙醇,冰醋酸,洋红(carmine),甘油,松香石蜡。 Carnoy 固定液:无水乙醇 3 份,冰醋酸 1 份。 醋酸洋红:45%醋酸 100 毫升,加洋红 1 克,煮沸(沸腾时间不超过 30 秒),冷却后过滤即成。也可以再加 1—2%铁明矾水溶液 5—10 滴,色更暗 红。 封蜡:用等量的松香(balsam)和 52℃石蜡加热混合而成,所以又称松香 石蜡。
六、实验步骤 (一)蚕豆花的观察 1.采集刚现蕾的花序置于固定液内固定三小时后,换入 70%的乙醇中。若 需保存较久,可放在 70%乙醇一份、甘油一份的溶液中。 2.取已固定好的花序,按其花蕾大小,排列在小培养皿中。 3.剥开花蕾(先取中等大小的花蕾)取出花药,放在载玻片上。 4.加一滴醋酸洋红在花药上。

组队课程设计

组队课程设计

组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在现代遗传学中的应用。

3.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基本类型及其预防措施。

4.学生能够运用遗传学原理分析生物的遗传特征。

5.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遗传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学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3.人类遗传病的基本类型及其预防措施。

4.现代遗传学技术及其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遗传与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遗传病的实例,加深学生对遗传学应用的理解。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遗传现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课本,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遗传学原理。

4.实验设备:DNA提取仪、显微镜等实验设备,用于开展遗传实验。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遗传与变异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

现代遗传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现代遗传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现代遗传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课程背景
现代遗传学是遗传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遗传学理论的前沿和最新发展。

现代遗传学探究基因组内部和基因组间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以及基因表达网络调控机制等问题。

本教学设计将介绍现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包括基因组预测、表观遗传学、系统生物学、人类基因组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了解现代遗传学在基因组预测、表观遗传学、系统生物学、人类基因
组等领域的应用。

4.掌握现代遗传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5.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研究型学习和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现代遗传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以现代遗传学为主要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遗传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概述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现代遗传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现代遗传学的基础、方法和应用,掌握遗传学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培养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遗传学基础、遗传分析、基因组学、系统遗传学和应用遗传学等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物质、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等;
2.熟悉遗传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流程,如DNA/RNA提取、PCR扩增、电泳
分析等;
3.掌握基于遗传学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的技巧,如遗传连锁分析、基因型
-表型关系分析等;
4.掌握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和现代基因组数据处理分析技术;
5.熟悉系统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6.了解应用遗传学在人类疾病、农业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章遗传学基础
1.遗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遗传变异及其类型;
3.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第二章遗传实验技术
1.DNA/RNA提取技术;
2.PCR技术及其变异形式;
3.电泳分析技术;
4.基因测序技术及其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第三章遗传分析
1.遗传连锁分析;
2.基因型-表型关系分析;
3.复杂性状分析方法。

第四章基因组学
1.基因组测序技术及其产生的数据;
2.基因组数据分析方法;
3.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应用。

第五章系统遗传学
1.种群遗传学基本概念;
2.进化与适应;
3.物种形成。

第六章应用遗传学
1.遗传咨询;
2.人类疾病遗传学;
3.农业遗传学;
4.生物工程。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操作为辅助。

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讲师演示及解析。

实验操作采用小班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科研思维能力。

评分标准
1.平时分: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分: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
3.考试分: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和实验考试等。

参考教材
1.《现代遗传学》(第二版)唐晔、冯亦宏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
2.《分子生物学技术手册》张本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生物信息学》林育祥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
总结
本课程是现代生物学专业必修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为学生
提供科学、实用、前沿的遗传学科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遗传学知识分析生物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打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