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 学
1.牙合学:是关于咬合生理病理特性的科学,是以咬合的功能特点为中心,研究咬合的形态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咬合的生理病理特征及其与相关组织结构(例如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等)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牙合:是指上、下颌牙列间的接触关系。
咬合:是指上下颌牙列之间的接触动作或接触过程。
3.牙尖交错牙合(ICO):上、下颌牙达到其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牙合关系,包括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
(牙尖交错牙合可称为静态咬合。
动态咬合,指在各种咬合运动中上下牙之间的接触关系。
)4.上颌后牙舌尖和下颌后牙颊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
上颌后牙颊尖和下颌后牙舌尖的主要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在咀嚼过程中引导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
5.前止接触:上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和下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
后止接触:上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和下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
(前止接触和后止接触构成牙尖交错位稳定的前后向接触关系)6.牙合干扰:咬合高点阻碍或干扰了下颌在保持牙接触情况下所进行的平滑协调的各向运动,而迫使下颌发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接触。
7.早接触:下颌由姿势位闭合,到上下牙发生最初接触的颌位,如果只有少数牙甚至个别牙接触,而不是牙尖交错广泛的紧密接触,这种少数牙甚至个别牙接触,称为早接触。
8.(后退接触位(RCP):正常情况下RCP是一个张力性边缘位置,位于ICP的后下方,水平向距离约为0.5-1.5mm,垂直向约为1-1.5mm,距离的大小和方向与后牙的牙尖高度有关。
)9.铰链运动:指髁突的单纯转动运动。
范围为18-25mm(上、下颌切牙的切缘之间)10.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为同一个位置,这种现象称为一位,将具有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两个明显不同位置的现象,称为二位。
11.长正中:将CRP-CO的这种前后向相距约0.5mm的位置关系称为长正中。
(CRP,正中关系位。
(即RCP)CO,正中牙合位(即ICP))正中自由域:从RCP到ICP的前后向及左右向的运动范围称为正中自由域。
牙合 学讲义一章二章
上下颌骨
2. 下颌骨(mandible) 下颌骨( ) 颌面部诸骨中唯一能动者。 颌面部诸骨中唯一能动者。 下颌骨与颅骨没有骨性联结, 下颌骨与颅骨没有骨性联结,它 通过肌肉、 通过肌肉、韧带和其它软组织悬 吊在上颌骨及颅骨上, 吊在上颌骨及颅骨上,这保证了 下颌骨在功能运动中的灵活性。 下颌骨在功能运动中的灵活性。
前言 四、研究及学习牙合 学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非常强的发展中学科 理论与实践结合 发展的观点 五、考试方法 复习题中抽取试题
前言 六、参考书
• 王毓英(1985),《牙合 学》 王毓英( ),《 ), • 徐樱华(1989),《实用牙合 学》 徐樱华( ),《 ), • 王惠芸(1990),《牙合 学》 王惠芸( ),《 ), • 马绪臣(1998),《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 马绪臣( ),《 ), 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 • Jeffrey P.Okeson(1998)
讲座二: 讲座二: 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学运动机制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
1. 下颌骨髁状突
前面观
前斜面较小为功能面, 前斜面较小为功能面,是
关节的负重区, 关节的负重区,许多关节病最 早破坏此区
后面观
外侧斜面是关节压力集 中处, 中处,它的改建活动大于
内侧斜面
颞下颌关节
2. 颞骨关节面 颞骨鳞部的关节面, 颞骨鳞部的关节面,包括关节窝和关节结节
牙合
学
occlusion
概念 学是一门以咬合为中心, 牙合 学是一门以咬合为中心,口颌系 统的生理病理学。 统的生理病理学。 咬合(occlusion)即牙合,指上、下牙 咬合( )即牙合,指上、 列间的接触关系,包括运动和静止的。 列间的接触关系,包括运动和静止的。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03Z8课程名称:《牙合学》(Occlusion)课程性质:选修(考查课)学分:0.5学分总学时:8学时理论学时: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口腔医学基础课和相关口腔专业课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参考教材:易新竹《牙合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牙合学的主要内容是以咬合的功能特点为中心,研究咬合的形态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咬合与相关组织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既包括有关临床医学的内容,又包括有关基础医学的内容。
口腔医学生的培养应该让他们对咬合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咬合形态的关系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掌握合学理论,从而正确地治疗咬合,预防咬合相关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生通过讲课等环节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能使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各专业临床工作能够重视咬合问题,解决咬合引起的相关疾病。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在理论课上讲授,为考查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教师进行选择性讲授,未讲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是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亦可选择性讲授,但不在考试范围内。
四、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构成:考勤20%+卷面80%五、课程基本内容:【理论课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牙合(一)目的要求:1.掌握合学的定义及合学研究的内容;2.熟悉合学与其他口腔临床学科之间的关系;3.了解我国合学的研究状况,了解合学的诞生与发展史;4.掌握动态咬合、静态合接触特征;5.熟悉后牙合面承载的特点;6.了解合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合学的诞生与发展;2.合学的基本观点与研究内容;3.我国合学的研究状况;4.研究及学习合学的基本方法;5.合的功能解剖;6.合的生物力学;7.合的分类;8.颌位;9.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10.合的检查。
牙合学 教案
牙合学教案教案标题:牙合学教案目标:1. 了解牙合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牙合学的相关术语和理论知识。
3. 能够识别和分析牙合学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培养学生对牙合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具,引起学生对牙合学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咬合方式?为什么牙合学对我们的口腔健康很重要?”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他们对牙合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知识讲解:1. 介绍牙合学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中的重要性。
2. 解释牙合学的基本术语,如中线、牙弓、咬合关系等,并通过示意图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介绍牙合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牙合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内容。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典型的牙合学问题案例,如牙齿拥挤、错颌畸形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供专业建议。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牙合学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答案,加深对牙合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牙合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牙合学,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和资源。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其他牙合学相关的内容,如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
2. 提供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牙合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领域。
教案评估:1. 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问答题作为教案评估工具,检验学生对牙合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牙合学的知识。
牙合学终极
1.牙弓:牙按照一定的顺序、位置和方向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2.牙合平面:是指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3.解剖学牙合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象平面。
4.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5.上颌牙列的纵合曲线: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6.牙合关键其原因主要有:①第一恒磨牙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其面形态复杂,尖窝多,因而在上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达到接触以后,易于保持稳定。
②第一磨牙的牙根多、粗壮、长大。
上颌第一磨牙位于骨质致密的上颌骨颧弓根的颧牙槽嵴内,这也使得该牙萌出后位置比较恒定,可成为引导其余牙在正常位置萌出的引导因素。
③第一磨牙位丁牙列的前后方向的中段,接近咀嚼肌在颌骨上附丽部位,各肌的合力作用点与该牙很接近,使该牙承受的力最大。
而且由丁该牙的形态特征(面大、尖窝及斜面较多、牙根粗壮),使其成为牙列中承受咀嚼负荷的最重要的牙。
由于以上这些特点,第一磨牙的关系成为牙尖交错的最重要的标志。
7.覆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8.覆盖: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前后水平距离。
9.牙尖交错牙合正常标志:(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当不存在牙列拥挤时),正对着上颌唇系带。
(2)除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触。
(3)尖牙关系正常,即: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
(4).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侧)楔状隙。
牙科学教学大纲
牙科学教学大纲一、简介牙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同时也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大纲旨在规范和指导牙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知识;2. 掌握口腔医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3. 能够熟练运用口腔医学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临床实践操作;4. 养成终身学习和专业素养提升的习惯。
三、课程设置1. 口腔解剖学:包括口腔组织结构、功能、发育等内容;2. 口腔生理学:涉及口腔各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3. 口腔病理学:学习各类口腔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4. 口腔医学影像学:掌握口腔X线摄影、CT、MRI等检查技术;5. 口腔内科学:学习全身疾病对口腔的影响和口腔病变可能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2. 实践教学:开展实验操作、临床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3. 实习实训:在临床实践中巩固和提升专业技能。
五、考核评价1.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3.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选用权威教材和参考书籍,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源;2. 实验室设备:配置口腔模型、X线机、牙科椅等相关设备;3. 临床实习基地:与口腔医院和诊所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七、总结牙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口腔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口腔医学人才。
希望通过大纲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促进口腔医学教育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最新《口腔医学牙合学》课件PPT第0章绪论讲学课件
六、霍妮
著作:《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精神分 析的新道路》、《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 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一)霍妮生平
(二)主要观点
1、基本焦虑 2、神经质性格:依从性格、攻击性格、离群性 格
3、理想化自我
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生平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桑代克生平及主要观点
为。
2、对个体行为的解释。(S-R:stimulus-response) 3、心理学研究方法。 (1)条件作用实验法。 (2)测验法。 (3)口头报告法。 4、对天性与教养问题的看法。 5、对复杂行为的解释。 (1)情绪 (2)人格 (3)语言与思维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发展 (二)马斯洛生平及主要观点
临床研究:
TMD: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类、诊断、治疗
磨牙症:同上
牙合学与其他口腔临床科学之间的关系 正畸 正颌外科 充填术 口腔修复 。。。。。。
我国牙合学的发展状况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八十年代 咀嚼系统生理病理学研究 颞下颌关节病以及磨牙症的咬合病因、诊断与治疗研究 咀嚼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现代牙合学研究体系建立
铰链轴理论及其意义 下颌边缘运动 生理与病理牙合的研究
现代牙合学研究体系建立
铰链轴理论及其意义
是否存在并可以记录、再现开闭口运动的轴?
——————铰链轴
1866 Balkwill
解剖学
1936 McColllum 面弓的发明
1939 Stuart
新型牙合架再现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特点:铰链运动 滑动运动
学习牙合学的基本方法
牙合学复习提纲
功能性外斜面(functional outer aspect,FOA)支持尖外斜面在ICP时仅有一小部分与对颌牙接触,另有约1mm范围,在下颌侧方运动或咀嚼运动时才与相对应的引导尖内斜面接触,这一部分称之,有保护颊舌软组织的作用。
支持尖(功能尖,捣碎尖)为下颌后牙颊尖,上颌后牙舌尖。
支持颌间距离,捣碎食物。
引导尖(非功能尖,剪割尖)为下颌后牙舌尖,上颌后牙颊尖。
下颌侧向运动或咀嚼运动时引导支持尖离开和返回ICO,并有剪割食物的作用。
前止接触(anterostopper,AS)或闭合终止点(closure stopper)上颌牙的远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近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
后止接触(posterostopper,PS)或平衡点(equalize)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
颌位下颌骨对上颌骨乃至颅部的位置关系,决定牙合的接触状态。
牙尖交错位ICP(牙位、最大牙间交错位、正中牙合位)上下颌牙齿处于尖窝交错接触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牙位(tooth position)/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al intercuspation,MI)牙尖交错位可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又称之牙位。
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al position,COP)因多数人ICP位于正中,ICP又称正中牙合位。
肌接触位(muscular contact position, MCP)/肌位(muscular position, MP)下颌从开口至闭口过程中,下颌随升颌肌群作用的方向运动,其运动轨迹被称为肌力闭合道。
肌力闭合道的终点为肌接触位,也称肌位。
下颌后退接触位RCP(韧带位、后退边缘位、铰链位、终末铰链位、正中关系位)下颌骨位于正中,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韧带位(ligamentous position)由于髁突从ICP后退的程度受到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的限制,韧带被拉紧的位置即RCP,故RCP又称韧带位。
现代 牙合 学 第一章
第一章牙合牙合(occlusion)也称为咬合(articulation),是指上、下牙列间的接触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tion,ICO)也称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CO),是指上、下牙合达到其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牙合关系,是许多下颌运动的起始或终止点,常被作为检查、评价咬合以及个体间进行比较的基准,我们可称其为静态咬合(articulation),指在各种咬合运动中上下牙之间的接触关系,例如前伸、后退以及侧向咬合运动中的咬合接触关系。
顾名思义,动态咬合的特点是在咬合运动中上、下牙的接触部位在不断变化,其生理意义是通过咬合面之间的相对滑动运动捣碎或磨细食物。
本章将对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的接触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作一系统介绍。
第一节牙尖交错牙合的基本形态特征牙尖交错牙合是上下牙列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咬合关系。
上、下牙列分别由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位置排列而成。
牙构成了牙列,进而构成了咬合。
本节主要叙述与牙尖交错牙合有关的牙、牙列及咬合的基本形态特征。
一、牙的基本形态特征与牙尖交错牙合有关的牙基本特征主要是切牙的切缘、舌面、尖牙的牙尖及后牙的牙合面形态特征。
在咀嚼功能中,前牙的主要作用是摄食,后牙的主要作用是嚼碎食物,因此在形态上,前牙牙冠呈楔型,有一个切缘(切牙)或牙尖(尖牙),后牙牙冠则呈立方体形,有一个宽大的牙合面。
牙合面不是平面,而是由许多规则的沟、窝、嵴、尖等凸凹结构构成。
二、牙列的基本形态特征牙并不是垂直地排列在牙槽骨中,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牙长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排列形成弓形,形成牙列(或称牙弓)。
㈠牙的近远中向倾斜排列规律从牙弓的唇侧或颊侧方向观察,前、后牙具有不同的倾斜表现,这种倾斜称为近远中向倾斜。
一般以牙冠的倾斜方向来表示牙长轴近远中倾斜情况,以牙长轴与垂线冠方交角的大小表示牙近远中倾斜程度的大小。
正常情况下,上颌侧切牙是上前牙中向近中倾斜最大者,上颌尖牙近中倾斜程度介于二者之间;下颌切牙和尖牙的近远中倾斜程度均比较小;上、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在近远中方向的倾斜度相对较小,牙长轴较正;上、下颌第二及第三磨牙向近中倾斜的程度依次增大。
牙合学
牙合学牙合学课件1合学occlusion殷新民绪论一、合学的定义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合与颌位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TMD的病因及治疗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合学与牙体修复合学与牙周合的基本理论一、定义: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正常牙列的生理意义:牙列与衬托面部丰满度有关牙列为弓形,与舌、唇、颊的运动相协调,对保证咀嚼、发音、讲话及吞咽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利于咀嚼,各牙齿互相邻接、互相支持,利于分散合力防止食物嵌塞2、牙的倾斜近远中向的倾斜上颌 123倾斜度:2 > 3 > 1下颌123倾斜度:3 > 2 > 1倾斜度:较直上颌78倾斜度:微向远中下颌78倾斜度:仍向近中唇舌向及颊舌向倾斜唇倾约600唇倾约650较直456 较直颊倾舌倾牙齿倾斜的生理意义衬托面部丰满度便于舌的运动构成纵合、横合曲线,为咀嚼运动所必须3、合平面和合曲线合平面(occlusal plane):为一假想平面,实际上是曲面,该平面通过下中切牙近中切角与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尖顶这三个点。
牙合 学
第一章牙合第一节牙合的功能解剖1、牙尖交错牙合的接触特点(1)上学颌牙列中线齐下颌尖牙牙尖位于上合侧切牙及尖牙的舌侧外展隙,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相对。
支持尖与引导尖的解剖特点:从牙冠的颊舍向测量,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55%-60%,有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
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
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牙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
*牙尖交错牙合时支持尖的功能性外斜面不与对颌牙接触。
引导尖的外斜面是没有作用的(功能上的作用)——保护颊舌功能尖的外斜面是指整个功能尖引导内斜面——上颌前牙舌面前牙的接触特征下颌切牙切缘及唇侧与上颌切牙的舌面和舌脊接触。
后牙的接触特征下颌后牙颊牙合交界线和上颌后牙舌牙合交界线是一条连续的假想线:上下后牙的中央窝相连,则连成一条连续的中央窝线。
上颌的舌牙合交界线(舌尖)与下颌的中央窝线接触,下颌的颊牙合交界线(颊尖)与上颌的中央窝连线。
尖--窝接触形式是最稳定的接触形式。
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闭合终止点;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平衡点。
尖--边缘嵴接触(两个以上接触点)牙尖顶--窝或边缘嵴接触(一个接触点)尖--卵圆窝接触:躲在牙体充填物或修复体上。
下颌前伸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上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
或上后牙远中斜面与下后牙近中斜面接触。
下颌侧方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工作侧接触,尖牙保护牙合的舌窝及切嵴与下颌尖牙的唇面和切嵴接触。
非工作侧接触,是在上颌牙舌尖的内斜面与下颌牙颊尖的内斜面之间接触。
下颌后退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正常牙合:没有错牙合的咬合关系。
病理牙合:前伸牙合干扰,侧向牙合干扰,co-cr牙合干扰。
牙合干扰:前伸,侧方,后退,早接触,牙合形态异常适应牙合:功能正常的咬合。
不适应牙合:狭义:个别牙错位,牙列异常。
广义:颅面关系不调,畸形。
颌位: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ORAM1012
课程名称:口腔修复学
英文名称:Prosthodontics
实验室名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专业实验室
课程学时:162实验学时:10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缺损的一门学科,实践性很强。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紧密结合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类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和操作要领,不断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为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
口腔临床模拟治疗系统(16台),快机(20把),慢机(16把)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见《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
2、考核方式: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实验作品的打分为准。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主编王嘉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参考书:《口腔修复学》主编赵铱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牙合学(2)
《牙合学》第一章一、何谓支持尖与引导尖及其解剖特点是什么?支持尖:下后牙颊尖和上颌后牙舌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
引导尖:而下后牙舌尖和上后牙颊尖的主要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在咀嚼过程中引导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
1、从牙冠的颊舌向测量,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55%--60%,有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
2、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
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
二、为什么说尖---窝三点接触是最稳定的接触形式?1、颊舌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A、B、C接触点):从冠状面观察,牙尖交错位时,上颌颊尖舌斜面与下颌颊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A点;上颌舌尖颊斜面与下颌颊尖舌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B点;上颌舌尖舌斜面与下颌舌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C点。
当A、B点接触C点无接触,或B、C点接触A点无接触时,由于接触点上所承受的咬合力方向有明显的夹角,使得整个牙的接触比较稳定,咬合关系比较稳定,而当A、C接触B点无接触时,咬合关系不稳定。
因此B点的接触十分重要。
ABC接触点为颊舌向的稳定点。
2、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终止点和平衡点):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又称为闭合的终止点和平衡点。
上颌牙的远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近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闭合终止点;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平衡点。
如果在闭合时,平衡点与闭合终止点同时接触,则闭合的力相等而方向相反,达到稳定;若平衡点先于终止点接触,平衡点则成为闭合的偏移点。
三、试述下颌运动中咬合的接触特点?咀嚼运动咬合期的牙合接触是以ICP为中心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接触时间很短每天上下牙平均接触时间仅为17分钟左右。
咬合动态接触的主要特征是有咬合面的引导作用,除尖牙保护牙合者的引导作用外。
其他多个牙的引导,通常在建牙合初期,机体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性磨耗,来建立这种一致的咬合引导模式。
牙合学PPT演示课件
3
牙合
左侧颞下 颌关节
神经 肌肉
右侧颞下 颌关节
下 颌 运 动 的 四 个 因 素 控 制
(The four controlling elements of mandibular movement)
34
下颌侧移有三种属性
时相(Timing)
幅度(Amount) 方向(Direction)
35
根据非工作侧髁突最初前伸4mm范围内的 侧移时相为特征,将侧移分为五个类型
在下颌侧向运动刚开始时, 非工作侧髁突直接向内侧移, 侧移迅速接近完成。 迅即 侧移 非工作侧髁突侧移 的大部分发生在侧 向运动的初期。
RCP:下颌后退接触位 ICP:牙尖交错位
F:最前伸位
R:下颌姿势位 E:最大开口位 B:正中关系界 h:习惯性开闭口运动轨迹
菱形体的正中矢状剖面,即切点边缘运动 轨迹矢状面观——Posselt图形
45
边缘性运动的水平剖面
LC:咀嚼运动后期咬合范围 EC:咀嚼运动前期咬合范围 L:向左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 R:向右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 EEP:对刃牙合位 A:最大前伸位
64
一、牙合面过度磨损的病因
两种基本方 式
指围绕一个轴进 行的运动,这个 轴可能位于运动 物体之中,也可 能位于运动物体 之外,物体转动 时,其各点的运 动幅度方向都可 能不同。
22
下颌运动分析常用的标志点和三维观测面
(The identification marker and surveying anglecommonly used in mandibular movement analysi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合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Gnathology
总学时:16 讲授学时:16
学分:1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一、课程简介
《牙合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
它是以咬合为中心阐述咀嚼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功能、功能异常和临床应用等;也是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牙合学理论是口腔医务工作者处理咬合的准则和依据。
国外牙合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是口腔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牙合(3学时)
教学内容:
1.1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
1.2牙合的接触特征
1.3牙合的分类
1.4牙合紊乱
1.5牙合的检查
教学要求:
1. 掌握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
2. 掌握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的关系。
3. 了解咀嚼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4. 掌握静态咬合接触特征。
5. 掌握形态学分类及临床分类。
6. 了解功能分类。
7. 理解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二章颞下颌关节及其生物力学(1学时)教学内容:
2.1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
2.2颞下颌关节软骨
2.3颞下颌关节盘、盘后组织及其生物力学
2.4颞下颌关节囊、关节韧带及其生物力学
2.5颞下颌关节的改建
教学要求:
1.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
2. 理解关节软骨的结构、成分和代谢。
3. 理解关节盘的形态、组成和结构。
4. 理解关节盘后组织的结构与生物力学。
5. 掌握关节硬、软组织的改建。
6. 了解颞下颌关节的形态改变和关节退行性变。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三章咀嚼肌(1学时)
教学内容:
3.1咀嚼肌的功能特点
3.2牙合、颅面形态与咀嚼肌
3.3咀嚼肌的肌电特征及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
1. 了解咀嚼肌纤维构成与分布。
2. 了解咀嚼肌的收缩特性及神经反射。
3. 理解牙合、颅面形态对咀嚼肌的作用。
4. 理解咀嚼肌对牙合、颅面形态的作用。
5. 了解肌电原理及其信号处理。
6. 掌握肌电图检查的方法、检查内容及正常范围。
7. 了解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颌位与下颌运动(4学时)教学内容:
4.1颌位
4.2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
4.3下颌运动的测量分析
4.4牙合架
教学要求:
1. 掌握后退接触位与铰链运动。
2. 掌握下颌姿势位与最小电位颌位。
3. 掌握牙尖交错位与肌接触位。
4. 了解下颌运动的三维描述与测量。
5. 了解下颌运动分析常用的标志点和观测角度。
6. 了解髁突运动轨迹、磨牙运动轨迹。
7. 掌握切点运动轨迹。
8. 掌握牙合架的分类及选用牙合架。
9. 理解面弓及颌位转移技术。
10. 了解牙合架主要构造的功能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2学时)教学内容:
5.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
5.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表现
5.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检查及分类诊断
5.4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教学要求:
1. 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
2. 掌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表现。
3. 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检查及分类诊断。
4. 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六章磨牙症(1学时)
教学内容:
6.1磨牙症的病因
6.2磨牙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6.3磨牙症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要求:
1. 了解磨牙症的病因。
2. 掌握磨牙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3. 了解磨牙症的诊断及治疗。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七章咬合治疗(2学时)
教学内容:
7.1咬合板治疗
7.2天然牙列的调牙合
教学要求:
1. 掌握咬合板的作用及其机制。
2. 掌握咬合板的类型及适应证。
3. 了解咬合板治疗应该考虑的问题。
4. 了解调牙合的适应证、目的、步骤。
5. 掌握早接触和牙合干扰的调改方法。
6. 理解调牙合的注意事项。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八章临床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2学时)教学内容:
8.1牙体、牙髓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8.2牙周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8.3修复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8.4正畸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8.5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教学要求:
1. 了解牙体、牙髓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2. 了解牙周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3. 掌握修复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4. 了解正畸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5.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课堂出勤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其中作业和出勤各占10%。
2.期末考核:占总成绩80%,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易新竹主编.《牙合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二)主要参考书:
1.皮昕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韩科主编.《牙合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