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构成要素是什么?概念: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

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二、谈谈你对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和扩大印象的理解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主要是指贫困群体、脆弱群体和其它弱势群体。

贫困群体主要是指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困境者,他们缺乏基本的、正常的生活物资条件,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脆弱群体是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缺乏应对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和伤害的群体。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中处于弱势、其权利和利益后搜到严重伤害的群体。

2、社会工作的扩大群体是指有需要的人群,即其基本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日常生活和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人群,就是指向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客观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三、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扮演哪些角色?请说明其中4种角色的承担工作内容。

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治疗者、倡导者、教育者、行政管理者、资源获取者、调解者、政策影响者、调研者。

承担的工作内容:(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这的基本职责就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这里的服务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者自立或自我发展。

(3)调解者:调解者的角色就是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纷争,目的是帮助处于冲突中的各方对于冲突问题达到共识。

对于作为调解者的社会工作者来说,他是处在中立的立场上,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而对于冲突的对方以及达成的共识没有任何既得利益。

(4)资源获取者: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系其它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工作:(1)定义一: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2)定义二: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

二、简答: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提供物质帮助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工作对象给予心理支持社会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促进能力发展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合法权益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什么?基本对象——最需要帮助的人。

如流浪者、儿童、老人。

(原因:基本道德决定,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三、论述:联系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的要点: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是利他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演进一、名词解释: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汤因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二、简答: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是什么?济贫法建立了英国往后三百年的济贫基本模式,助人自助的思想开始形成。

这种亲属责任,教区救助原则,以及政府以税收支应的济贫原则,成为以后社会救助的主要参考架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仍以此为本。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1、什么是社会工作?怎样理解它是一门科学、专业、艺术、制度化的社会事业?(1)、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实践活动。

社会工作的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问题;目标——福利;本质——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手段——专业方法和技术;性质——科学、事业。

(2)、科学的事业: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社会科学,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上。

专业:格林伍德专业的5方面特征: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被社会认可、具有专业权威、职业群体内部的伦理守则、专业文化。

在大学,有自己的独立教育体系,在社会上有专门的职业领域和服务机构,在职业领域内部有同业自律机构,包括从业和专业资格认证、专业水平评估和对违规者的惩处。

艺术: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助人服务来增强个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功能,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解决的问题又相当复杂,工作者需要运用知识去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工作者有创造性地艺术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归类;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也常遇到一些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冲突,这是怎样减少冲突,实现工作目标也是一种艺术。

制度化:社会工作过程是制度化的,对社会工作者也有一系列的制度约束。

2、社会工作对象包括哪些人群?划分基本对象与扩大对象的意义何在?简述社会工作的范围。

工作对象:正常生活发生困难的人群,社会中的脆弱群体,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

最困难的群体——社区——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意义: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处于社会边缘,从道义上讲最应得到帮助的人,划分基本对象,一方面有社会认同的基本道德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决定的。

由于社会福利的相对短缺,运用社会福利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就应首先选择需要帮助的贫弱者,这有利于实现福利效益的最大化,最能体现社会正义。

而扩大对象的划分则对于扩展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发展,预防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英译汉:Client案主 social group/team work小组工作社区工作Social work practice社会工作实务 do-gooders受人助人者、行善者The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慈善组织 the settlement movement睦邻组织运动 Toynbee Hall汤因比馆Hull House霍尔馆The Elizabeth Poor Law伊丽莎白济贫法 Social Diagnosis社会诊断 Social welfare社会福利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美国全国社会工作委员会Human behavior人类行为 domestic violence家暴elder abuse虐待老人 social issues社会问题vulnerable group 弱势群体 migrant workers农民工social assistance社会救助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功能视角looking-glass self境中我 social correction社会矫正person in situation/environment人在情境中 community Services社会服务Psychological Counseling心理咨询 Social diagnose社会诊断Personality disorders个性障碍 the only child独生子女A single parent family单亲家庭 women empowerment妇权Codes of ethics道德准则 social justice社会正义Social inequality社会不平等 social intervention社会介入/干预Gender stereotypes性别刻板 social relief社会援助Social work counselor社会工作顾问 social case work个案工作Strength/advantage perspective优势视角professional social work专业社会工作The generalist social work/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专业社会工作者Humanitarianism人道主义 altruism利他主义 empowerment theory赋权理论Physical(biological)needs生物性需要 the psychosocial method心理社会方法Freud’s psychoanalysis theory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 community care社区照顾values and dignity人的价值和尊严 life cycle of the human人类生命周期汉译英社会工作Social Work案主Client 社会工作实务Social Work Practice接案T ake the case评估Assess使能者Enabler个案工作social case work 小组工作social group/team work社区工作social community work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 干预(介入)Intervention社会救济Social Relief功能模式Function Mode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 needs利他主义altruism 社会工作学士(硕士)Bachelor ofSocial Work(Master)简答:1.简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主要历史性标志。

社工考试复习资料初级

社工考试复习资料初级

社工考试复习资料初级社工考试复习资料初级社工考试是社会工作者必须经历的一道关卡,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从而合法从事社会工作。

考试内容涵盖了社会工作理论、实践技巧、伦理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考生来说,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级社工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社工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复习社会工作理论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2.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规范: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社会正义、重视人际关系和社区参与等。

社工在实践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包括保密原则、尊重个人选择、权责平衡等。

3. 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社工在实践中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沟通、问题解决、危机干预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有助于社工与个人、家庭和社区建立有效的工作关系,推动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

二、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实践是社工考试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在复习社会工作实践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对象:社会工作的领域包括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家庭福利等。

社工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家庭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群体。

2. 社会工作的流程和方法:社工在实践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工作,包括需求评估、制定计划、实施干预和评估反馈等。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社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个案管理、团队工作、社区参与等。

3. 社会工作的案例分析:社工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案例分析题,考察社工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复习时,可以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练习,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三、社会工作相关知识除了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社工考试还会涉及一些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如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心理学等。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1.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是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

⏹社会工作的科学性表现在:A 工作态度的客观性 B 工作方法的科学性C 工作程序的合理法与严密性⏹社会工作的实用性⏹社会工作的综合性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对象: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那些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

“最需要帮助的人”一方面是由社会所认同的基本道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所制约的。

领域: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社会工作实施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范围。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4.社会工作的目标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服务对象和社会层面两个部分:在服务对象中实现: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在社会层面中实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5.社会工作的功能功能的涵义:功能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部分对整体的贡献。

功能的分类:①谁的功能和对谁的功能②正功能和反功能③显功能与潜功能6.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①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②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①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②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③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工作?试比较世界各国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①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

②A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B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C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D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E 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用自己的话比较概括。

社会工作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2.四大范式(理论假设、是什么、特点?):范式是公认的模型或模式,从事某一科学3.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本我自我超我、防卫机制架构):心理动力理论是站在“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自体心理学”的肩膀上。

·人格结构三个部分:○1本我:原始、本能和遗传而来的非意识的人格功能部分,是粗糙、动物性、混乱的,不认识任何法律,也不服从任何规则,不受任何束缚;是人格的原始系统,基于本能,由无意识决定。

遵循快乐原则。

以反射性行为去自动回应引起不快的源头,表现为非逻辑性、非理性和幻想性倾向的思维方式,甚至不能阻止冲动,不能分辨现实和非现实、我与非我。

○2自我:直接从本我中产生,是本我与超我的中间人。

作用是肯定有机体的安全和维持有机体的决定。

通过学习、思考、辩证、观感、决定、记忆等去分辨在脑海中的和在外在世界或现实的东西。

遵循现实原则。

因此需要考察现实情况,只在环境条件合宜时才去满足本我。

以较抽象的思维过程去做合乎现实的、逻辑的思考和计划。

○3超我:最后发展的部分。

是把父母和其他人的教育内化后的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根据内化的标准来判断是非对错。

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良心(即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二是自我的理想(即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

·防卫机制架构:1.利他,自我牺牲服务他人而获得满足;3.否认,不接受关于自己的感情、冲动、思维或体验的现实;如当小孩打破东西时,用手蒙眼睛;9.退行,为了回避目前的焦虑,返回到早期发展的阶段、功能水平和行为方式;10.压抑,对不适的情感、冲动和体验视而不见,压抑到潜意识中去;15.投射,将不能接受的感觉和冲动赋予他人;如不忠的丈夫认为是妻子不忠在先。

4.移情(什么是移情?)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社工复习资料

社工复习资料

社工复习资料社工(社会工作)是一门专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祉的学科。

社工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社会工作。

为了帮助社工学生和从业人员复习和巩固他们的知识,以下是一份社工复习资料,涵盖了社工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技巧。

一、社工的基本概念1. 社工的定义:社工是一种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问题和改善福祉的职业。

2. 社工的核心价值观:社工的工作基于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正义、人权和个人自主权。

3. 社工的职业道德:社工应遵循职业道德准则,包括保护客户的权利和隐私、保持专业边界、维护客户利益等。

二、社工的理论框架1. 系统理论:社工通过理解个人、家庭和社区在社会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来解决问题和推动变革。

2. 生态系统理论:社工关注个人、家庭和社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改变环境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3. 社会正义理论:社工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

4. 资源导向理论:社工通过发现和利用个人和社区的资源,来解决问题和增强福祉。

三、社工的实践技巧1. 评估和干预技巧:社工需要掌握评估客户需求和问题的技巧,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2. 沟通和倾听技巧:社工需要善于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并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3. 危机干预技巧:社工需要学会处理紧急情况和危机,提供紧急援助和支持。

4. 群体工作技巧:社工需要具备组织和管理群体的能力,以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变革。

5. 资源协调技巧:社工需要了解社区资源,并协调不同机构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四、社工的实践领域1. 儿童和家庭服务:社工在儿童保护、家庭支持和家庭治疗等方面提供服务。

2. 老年人服务:社工在老年人福利、长期护理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服务。

3. 社区发展:社工在社区组织、社区参与和社区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服务。

4. 医疗和精神健康:社工在医院、诊所和精神健康机构等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理论前沿

社会工作理论前沿

《社会工作理论前沿》复习资料【课件篇】- 何为社会工作专业?1、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2、社会工作拥有独特的专业理论、知识、价值观、工作方法及应用技巧;3、社会工作是一个国际认可的专业;4、社会工作亦是一个职业及工作岗位。

-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之关系一、简答题- 老年人服务(Services for the aged )期末考试题型:1、简答题 ——4道(中英文各两题,老人、家庭和儿童) 40%2、翻译题——儿童、学校 30%3、综合分析题——优势视角、生态视角、增能视角、寻解视角 30%•Ten objectives of the act to secure1. an adequate income;2. Best possibl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3. Suitable housing;4. restorative services(康复服务) for those who require institutional care;(机构照料)5. opportunity for employment;6. retirement in health, honor, dignity;7. pursuit of meaningful activity;8. efficient community services.9. Immediate benefit from research knowledge to sustain and improve health and happiness;10. Freedom, independence, and the free exercise of individual initiative(个体主动行动) in planning and managing their own lives.•Four goals for making life more rewarding for the elderly1.An adequate income;2.Appropriate living arrangements;3.Institutional responsiveness(机构回应) and a new attitude toward aging;4.Independence and dignity.•Nursing homes(护理院) employing professionally trained social workers provide such essential services as;1.Interpret the program to patient and family;2.Explain the nature of the illness;3.Discuss ways of coping with the problem;4.Provide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family to share their grief(悲痛) and to express guilt (愧疚)and concerns;5.Assist with the mobilization(动员) by the family of resources needs to sustain the family and the patient.•Institu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a new attitude toward aging1. Alternatives to nursing home care(护理院之外的选择)p288 见以下几点2. Home health services;3. Food service programs;4. Homemaker service(主妇)-家庭和儿童福利服务(family and child welfare services)The family is recognized as humanity’s basic institution(fundamental to society)家庭被市委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制度。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提纲 (1)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提纲 (1)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名词解释:1.抗逆力: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是个人自我纠正取向,是弯曲而不折断或弯曲时可以反弹的能力。

是从优势视角挖掘案主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

2.优势视角(大题):在社会工作者过程中,所应该做的一切都要从发现、开发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出发,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和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话语的控制。

3.社会学习:观察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通过强化而获得或学习新行为的过程。

4.赋权: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减少基于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的无力感。

它涉及辨识导致这一问题的权利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力障碍的影响和减少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的特定策略的发展实施。

5.社会工作理论: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结构的总称。

6.合理化作用:个体遭遇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

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7.胜任能力:是指由个人与环境之间的成功交流经验建构个人有效掌握环境的能力。

8.灵性:我们关于自己和世界的信仰。

9.证据为本:任何实践要立足于已有的科学证据,所有的理论必须由研究证明其有效性才能实践于主人情景。

10.栖息地:是指个人所在文化脉络中物理及社会情景。

11.生态视角:对案主的适应性潜能和他们的环境的滋养性品质需要给予双重和即时的关注。

12.退化:当遭遇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

13.系统脱敏:也称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

主要运用交互抑制原理或“对抗条件作用的原理,在系统的程序下,从轻而重的,逐渐消除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的治疗方法。

14.本土发展:聚焦于本地的传统、资源、优势、资产和习俗,致力于将社会发展立足于“地方性知识”。

15.缺陷视角:指我们审视案主时,总是把案主的问题个人化、病态化,并贴上问题的标签,假设案主有存在的问题障碍都是案主个人原因造成,因而解决之道就在于个人,而非环境,在原因和治疗存在线性简单关系。

社会工作者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者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者复习资料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工作领域从事专门工作的人员,他们以实际行动帮助和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旨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改善社会的环境。

为了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学习建议,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一、社会工作原理和理论- 社会工作原理的核心概念- 人权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者应当维护人权和追求社会正义,帮助那些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群。

- 综合性和系统性:社会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职业,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 社会服务和社会控制:社会工作者既要提供社会服务,又要通过社会控制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 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流派- 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工作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 人类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推动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 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社会工作方法- 个体工作:针对个人的问题进行咨询、辅导和治疗等。

- 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支持。

- 组织工作:在组织和社区层面上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社会环境。

二、社会问题和干预- 贫困和社会排斥- 贫困的定义和分类:贫困是指人们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可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 解决贫困的策略:提供经济援助、就业培训、教育机会和社会福利等。

- 暴力和虐待- 家庭暴力和儿童虐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庇护所、法律援助和心理辅导等支持。

- 精神健康和心理问题- 重大心理障碍和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等。

- 社会公正和人权- 平等和包容的原则:促进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实现,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发展。

三、法律和伦理问题-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伦理:社会工作者应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准则,保护客户的权益和隐私。

- 法律和法规:社会工作者需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确保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资料

: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描述、解释、预测、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蒂姆斯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础(外借理论)和实施理论两个层次。

外借理论:来自其他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医学、经济学等,它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来自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直接用于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与达成社会工作的目标。

指的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由若干相关的理论模式所构成的一个理论取向,它们共享一组基本的理论假设,使得研究者在心理上形成的共同信念。

(最基本、最主流的社会科学理论范式)建立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之上,证据为本。

实证主义的理论观:经验至上;证据为本;客观现实;价值中立。

(既是基本亦是边缘)全人的观点,尊重个人对自己经历的理解。

人本主义的理论观:以人为本;意义和阐释;尊重价值观;高度的个别化。

从结构的层面推进社会变迁。

激进主义的理论观:对实证主义的全面宣战;价值无涉是不可能的;实证主义本身是一种政治,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顺从、维持现状;不同的话语体现不同的政治利益。

强调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变化的动力来自发现,讲述新的故事或探索优势。

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观: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客观事实,所有的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人们总是习惯于依照社会一致认定为正确的理论去理解我们周遭的事物;理论是相对的,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历史也是非连续的,充满了偶然。

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法和感受;很容易变成意识的潜意识;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又无从觉察的心理过程。

口欲期( 0-1 岁 )、肛门期( 1-3 岁 )、生殖器崇拜期( 3-6 岁 )、潜伏期( 6-12 岁)、生殖期(青春发动期)人们适应和应对世界的手段,自我承载着能量和动机。

12 个自我功能:现实检验、判断、关于自我和世界的现实感、规范和控制、客体关系、思维过程、适应性退行、防卫机制、刺激障碍、自主功能、自我掌控感、综合 /整合功能。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提纲1、Payne的三分模型:(简答)他将社会理论分为三类:反思性—治疗性理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

反思性—治疗性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贡献在于增进和案主成长和自我实现,努力实现个人、团体和社会可能拥有的最大福利。

案主与他人持续不断的互动改变着他们自己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人,正是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赋予了社会工作的治疗性作用。

社会工作的治疗作用使得人们获得能力以控制自己的感觉和生活方式,能够克服或摆脱痛苦和不利的情况。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争辩说,社会工作应致力于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互助,从而让最受压迫和最弱势的人们获得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能力,社会工作要增强人们参与和合作过程的能力,这一过程会创造出所有人们都可以拥有并参与和其中的体制。

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施舍或工作为社会中的个人提供福利服务的一个组成,他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而提高整体福利服务水平。

努力进行社会变革使之更为平等,或通过个人提高和社会实现个人或者社会标准目标是社会工作的宗旨,因此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层面的改变成为聚焦。

2、不同理论范式对“什么是有效地实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论述)实证传统在实践部分,社工的早期有科学诊断之说。

这一实践观遵循问题—评估—介入—评鉴的路径,案主被视为一个问题的集合体,社工要以现行的因果关系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即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就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人本传统在宏观层次,人本主义致力于从人的尊严和价值出发建构制度和政策,从而实现Goroff归纳的基于人本主义的社会的以下特征:每个人都被视为具有内在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剥削性的、合作性的和平等的;人类经由劳动而创造的资源应该按照符合他们的需要的原则予以分配;每个人都有权去发展自己的潜能。

这样的特征无疑符合社会工作的宗旨。

激进传统倡导结构分析。

P24,上课时不知道为什么这没听,没有划出重点。

社会建构传统老师也没有具体说实践部分是什么。

中级社工综合能力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中级社工综合能力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本章重点•理论的含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社会工作理论的两种分类•六种社会工作理论:主要观点对社会工作的借鉴意义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复习要点)考点:社会工作的理论分类重点: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社会工作的理论分类难点: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知识点一、什么是理论p87知识点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知道服务实践的发展;•发展新的理论知识点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提供理论基础)人及社会本质的理论\ 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 社会结构、规则、制度•社会工作理论关于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二)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行为是具有规律并可测量的;强调实验研究。

•后现代理论——知识是权利的反映;行为是个体化的无规律;经验不能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

本节学习提示:本节考点与第十章内容联系密切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复习要点)考点: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难点: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知识点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内容回顾人格发展阶段治疗理论——知识点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心灵构成--人的心灵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构成•意识是可以觉察的想法和感受•前意识是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二)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平衡,人格完善三者失衡,人格失调(三)焦虑、防卫与转移•焦虑: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焦虑,焦虑是痛苦的情绪体验;•防卫机制:为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采取防御机制以调试自我;•关键词: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社工复习资料

社工复习资料

社工复习资料
社工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社会工作理论:包括社会工作的定义、原则、价值观、伦理规范等基本概念。

2. 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的评估、干预、支持、协调、宣传等具体方法。

3. 社会工作实践:包括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社会工作实践案例。

4.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包括社会问题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相关
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

5. 社会工作与多元文化:包括社会工作与种族、文化、性别、性取向、宗教等
多元文化因素的关系。

6.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工作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报告
撰写等方法。

7.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包括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国内外社会工作的现状与趋
势等内容。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参考书籍、学术期刊、社工考试辅导资料等来获取社
工复习资料。

同时,可以参加社工培训班、社工考试模拟题训练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复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理论: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理论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社会工作理论:蒂姆斯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础(外借理论)和实施理论两个层次。

外借理论:来自其他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医学、经济学等,它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实施理论:来自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直接用于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与达成社会工作的目标。

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式(四个理论范式)什么是范式:指的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由若干相关的理论模式所构成的一个理论取向,它们共享一组基本的理论假设,使得研究者在心理上形成的共同信念。

1、实证传统:(最基本、最主流的社会科学理论范式)建立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之上,证据为本。

实证主义的理论观:经验至上;证据为本;客观现实;价值中立。

2、人本传统:(既是基本亦是边缘)全人的观点,尊重个人对自己经历的理解。

人本主义的理论观:以人为本;意义和阐释;尊重价值观;高度的个别化。

3、激进传统:从结构的层面推进社会变迁。

激进主义的理论观:对实证主义的全面宣战;价值无涉是不可能的;实证主义本身是一种政治,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顺从、维持现状;不同的话语体现不同的政治利益。

4、社会建构传统:强调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变化的动力来自发现,讲述新的故事或探索优势。

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观: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客观事实,所有的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人们总是习惯于依照社会一致认定为正确的理论去理解我们周遭的事物;理论是相对的,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历史也是非连续的,充满了偶然。

第三章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法和感受;很容易变成意识的潜意识;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又无从觉察的心理过程。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口欲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崇拜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青春发动期)自我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自我功能:人们适应和应对世界的手段,自我承载着能量和动机。

12个自我功能:现实检验、判断、关于自我和世界的现实感、规范和控制、客体关系、思维过程、适应性退行、防卫机制、刺激障碍、自主功能、自我掌控感、综合/整合功能。

1、自我呈现:社会互动中任何旨在创造、修改和保持别人对自己印象的行为。

2、自我监控: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自我的呈现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程度。

3、自我控制:对冲动和欲望的控制、对思想和感觉的控制、对行为的控制。

防卫机制:每个人都会潜意识的以不同的防卫功能去保护自己受到伤害。

作用:积极的作用:调试消极的作用:当心理防御机制失效、使用不当、或过多的依赖,以致破坏了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被视为异常,甚至病态。

防卫机制内容:(15个)●利他:自我牺牲服务他人而获得满足●禁欲:抑制某些欲望从而避免焦虑和冲突●否认: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加以否定●移置:把关于某人的不可接受的感觉放置到另外的人或情景上●合理化:通过歪曲现实达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分离:将感觉和特定的内容分开●理想化:将自己赋予感情的人或事物完美化●反应构成:用对立的感觉或冲动替代不适的感觉或冲动●退行:为了回避目前的焦虑,返回到早期发展阶段和行为方式●压抑:对不适的情感、冲动和体验视而不见,把他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躯体化:不能接受的冲动或冲突被转化为躯体症状●升华:将不可接受的冲动和欲望通过某种高尚的行为转化为社会接受的东西●投射:将不能接受的感觉和冲动赋予别人自我掌控感:理解适应性行为的重要概念,一种使自我呈现最佳发展的能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3岁):信任与不信任●婴儿后期(1-3岁):自主与羞怯、怀疑●学前期(3-6岁):主动与负疚●学龄期(6-12岁):勤勉与自卑●青少年期(12-20岁):认同与认同混乱●青年期(20-40岁):亲密与孤立●中年期(40-65岁):精力充沛与颓废●老年期(65岁以上):完满与绝望自我心理学在社工实务中的运用基于自我心理学的社工实务将案主的问题界定为案主的自我功能失调主要做法:1、辨识案主的自我功能失调与当前问题的关联2、考察案主的问题、自我功能和外在环境的关联3、提升案主的自我功能(自我支持和自我修正)4、改变环境条件5、促进个人自我功能与环境之间的配合度第四章心理动力理论(下)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客体:源自弗洛伊德:仅指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对象。

广义上讲,客体指充当一个人情感或驱力的目标对象,重要的人或事物。

客体关系心理学中,客体主要是指重要他人、早期照顾者外在客体:真正的人(或真正的东西)。

被投注的情感能量的人物(地方或东西)。

内在客体:(客体表征):和他人(属于这些人物、地方、东西)有关的影像、想法、幻想、感觉或记忆。

自体表征:在与客体或者重要他人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自我的心理表征。

客体关系主要观点:(1)强调关系具有根本的重要性(2)强调早年关系的重要性【分离与个体化的过程:1)正常的孤独性2)正常的共生3)分离与个体化:分化亚阶段、实践亚阶段、和解亚阶段和客体恒定亚阶段】(3)强调关系对自体形成的重要意义(4)强调早期关系的内化(5)强调早期关系对当下的影响自身客体:是被自体经验为其自身的一部分,并为自体发挥某些重要心理功能的人或客体。

自身客体移情:人有三种基本需求,即另我或双生移情关系、理想化移情关系和镜像或夸大移情关系,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自身客体移情。

科胡特的自体三级与三类移情关系自体三极:人类共有的自尊抱负、理想、才智和技能的分享三类移情关系:●自尊抱负=夸大自体——与自身客体的镜映移情关系●理想=理想化自体——与自身客体的理想化移情关系●才智和技能的分享=另我自体——与自身客体的密友移情关系干预的技巧澄清:帮助案主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解释:使潜意识变为意识(根源解释、动态解释、阻抗解释、移情解释)修通:打破经验和记忆的禁锢,帮助案主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自我的重构第五章认知∕行为理论贝克认知疗法:1、负性自动思维: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常常不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

2、认知曲解的五种形式: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或过度泛化、夸大或缩小、走极端思维。

3.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功能失调性的认知假设是潜在的,通常不再进入意识接受审查,但它们却是支配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

功能失调性假设分三类:●成就(需要成功、高的表现标准)●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成为强者等)贝克认知治疗的一般过程:(一)初期会谈:主要是了解情况和进行初步治疗。

(二)识别负性自动想法:发展患者的识别能力。

引出负性自动思维的方法:●回忆最近的一个具体事例●心理想象或角色扮演●在病人出现强烈情绪反应时询问●了解对某些事件的看法●记录每天心境的变化及自动思想艾里斯ABC人格理论:A:即挫折本身,刺激性事件;B:个体的信念系统,人对挫折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的结果。

根据这一理论,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挫折感,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不合理认识D: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包括审视、界定、分辨、争辩;E: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

非理性信念:通俗地讲就是对挫折的不合理认识。

一般性的非理性信念并不多,但会细化。

非理性信念存在于前意识中,很容易进入意识。

非理性信念会导致情绪失调——自损思维:●糟糕至极●无法忍受●概括化●自我贬低第六章系统视角系统的分类:(1)微观系统任何参与者在其中进行面对面接触或直接接触的系统(2)中观系统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个人关系网络(3)外部系统影响个人系统更大的社会制度(4)宏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它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微观、中观和外部系统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反映社会的道德标准。

“人在情境中”社工理念下的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

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

(1)人具有思想、感情和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实体。

(2)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复杂完整的系统,每个系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特征和互动方式。

(3)人在其个人的生活事件中,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

第八章社会发展视角社会发展1、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的上升变动。

2、社会发展的概念——一个旨在改善作为整体的人口的福利并伴之以一个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过程。

(卡明斯)社会发展的定义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关注政治与经济体系●关注科学技术提高人类能力的方式●关注社会体制内福利的成败●关注确立自由与人道的社会政策途径●关注人类价值及其行为向更为人道的社会运作水平的转变●促进社会运作的“伙伴”合作关系社会发展的策略个人层面:即个人功能的提升、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更多有效的利用市场社区层面:社区发展、社区行动以及性别赋权的社区发展政府层面:大范围的社会计划和动员可观的资源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有控制的多元主义:市场、国家和社区组织的合力社会投资意味着再分配,特别是分配给社会项目的资源是具有生产性的,是投资取向的,是有利可图的,能够促进经济参与并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意义。

第九章存在主义焦虑是存在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焦虑来自生存的抗争,从而确保个体的存在,它是死亡、自由、隔离和无意义导致的结果。

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所讲的焦虑有何不同?(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焦虑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理论,焦虑是其理论核心概念,它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深入。

弗洛伊德早期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超我三分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即焦虑的信号说,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

(二)存在主义的焦虑对存在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而言,焦虑是问题的核心。

无论存在主义实践者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甚至每种之间相互矛盾,但他们都认为,焦虑是人类存在的中心。

以存在主义为指导的心理治疗者,他们认为焦虑是体验,这种体验对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