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1. 背景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财产、环境损失的物、人、事、物质、能源等各种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查找潜在的危险源,了解危险源产生的机理和危害后果,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具备以下几个步骤:2.1 确定辨识范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往往十分广泛,因此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明确具体的辨识范围。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设施:包括生产车间、设备、工具等。

•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工艺流程等。

•劳动者:包括岗位工人、管理人员等。

2.2 确定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风险评估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点、后果等进行评估,确定危险等级。

•事故分析法:通过对过往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事故发生的共性和原因,以此推断潜在的危险源。

•经验法: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实践,将类似危险源进行归纳和总结,再加以分析。

•专家咨询法: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分析。

2.3 辨识记录和分析在辨识危险源时,需要将发现的危险源及其危害后果、发现时间、概述和危险源的所在地或部位等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后续的危险源排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 隐患排查隐患排查的目的是发现生产过程中潜藏的危险和隐患,消除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劳动防护、安全设施及使用、值班交接、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

3.2 重点人员培训和宣传企业必须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企业还需要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

这两项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二)危险源的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比如,高压电、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气体等。

2、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等。

例如,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恶劣的工作环境等。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交谈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危险情况。

2、现场观察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查看设备、操作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3、查阅有关记录查看过去的事故报告、安全检查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从中发现可能的危险源。

4、安全检查表法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按照表中的项目逐一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确定工作活动和场所明确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工作区域。

2、分解工作活动将复杂的工作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步骤。

3、识别危险源运用上述的方法,对每个工作步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4、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记录危险源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危险源清单。

二、隐患排查(一)什么是隐患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五章 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五章 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节危险源辨识、评估一、危险源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潜在的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日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镦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二、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危险源划分为根源危险源(又称第一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又称第二危险源)。

①根源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作用于人体的过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根源危险源,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根源危险源来处理。

②状态危险源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就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

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应该能够可靠地控制能量,防止能量意外地释放。

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屏蔽措施并不存在。

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措施可能失效,甚至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状态危险源,它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

添加标题
复查验收:对整改后 的区域进行复查,确 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添加标题
总结经验:对排查过 程进行总结,提炼经 验教训,不断完善排 查工作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和标准 建立隐患排查档案 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治理效果
危险源辨识是隐患 排查治理的前提
危险源辨识与隐患 排查治理相互促进
建议和措施: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加强环保 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危 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 行调整和完善。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供反馈。
实现危险源辨识与 隐患排查治理的有 机结合:通过建立 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确保两者在实践中 相互融合,提高安
全管理效果。
危险源辨识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 隐患排查治理是危险源辨识的延伸 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排查计划:明确 排查目标、范围和时 间
添加标题
组织专业人员:组建 专业团队,具备相关 知识和经验
添加标题
现场排查:对生产场 所、设备、工艺等进 行全面检查
添加标题
隐患评估:对发现的 问题进行评估,确定 隐患等级
添加标题
制定整改措施:针对 不同等级的隐患,制 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添加标题
整改落实:按照整改 措施进行整改,确保 消除隐患
加强宣传培训: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培训,提高 企业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记录与报告
对排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向上 级汇报,同时存档备查。
实施排查
按照计划进行排查,确保不漏检、 不漏查任何一个环节。
整改与验收
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整改完 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效果符合 要求。
03
危险源与隐患的关系
危险源与隐患的关联
危险源是隐患存在的前提
危险源是可能产生隐患的源头,是隐患产生的先决条件。
危险源辨识流程
进行初步辨识
根据经验和已知的危险源清单 ,对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初步 辨识。
制定应对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制定相 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强培训、 更换设备等。
确定辨识范围
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 ,确定需要辨识的危险源范围 。
进行详细辨识
通过现场观察、专家咨询等方 法,对初步辨识的结果进行核 实和补充。
定期更新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危险源 清单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其 准确性和完整性。
02
隐患排查
隐患定义与分类
隐定义
隐患是指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可 能导致事故或危害的不安全因素。
VS
隐患分类
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后果的不同,隐 患可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两类。
隐患排查方法
01
02
03
定期排查
引入新技术
积极引入先进的检测、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危险源辨识 和隐患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科学 性。
强化培训
加强对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危险源辨识和 隐患排查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建立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的危险源预警机制,通过对危险源数据的监测和 分析,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果断措施处理潜在危险因 素,避免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潜在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发展 趋势,将预警级别划分为不同等 级,如一级预警、二级预警等。
预警措施实施
针对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相应 的预警措施,如启动应急预案、 通知相关人员、限制人员进入等 。同时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 测和巡查,确保预警系统的有效 性。
04
危险源及隐患管理制度和措 施建议
危险源识别
通过上述方法,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伤害 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
处理措施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制定操作规 程、加强培训等。
02
隐患排查
隐患定义及分类
隐患定义
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 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管理上的缺陷。
04 监测与预警
加强对危险源及隐患的监测和预警 ,及时掌握安全风险的变化情况, 为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专家调查法是一种定性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收 集各方面的意见,对事故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
工程分析法
通过对事故的工程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物理本 质和过程本质的原因,从而确定事故隐患。
隐患排查流程
制定排查计划
开展排查工作
分析排查结果
制定整改措施
实施整改措施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排查计划,明确排 查的目的、范围、时间 、人员等。
03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预警
重大危险源概述
1 2
重大危险源定义
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 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 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分类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执行落实情况。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经营销售运输环节安全管理情况。
安全管理情况,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管理情况,以防冻、防凝、防静电、防粉尘爆炸、防年底抢进度、抢产量为重点,防止四季度出现“三超”和“三违”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2009年5月7日,“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6名相关责任人在山东省济南市受审。 路运输法院第一审判法庭,公诉机关青岛铁路运输检察院对“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的6名相关责任人以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提起公诉, 被告中郭吉光为原济南铁路局主管运输的副局长,其他5名被告分别为2名调度员、1名车站值班员、1名车站助理值班员和1名火车司机。
[执法检查的配合义务] 第十三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统计分析·报送时限]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2
3
4
5
6
1、排查范围与方法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2、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2)第二类危险源:存在的、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健康损害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或管理因素等。

4.四个方面1)设备、机器、工具等物理因素;2)化学品、危险物质等化学因素;3)人的行为、状态等生物因素;4)管理、安全制度等管理因素。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和可能性,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等级,从而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等。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考虑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针对风险评价结果,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对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过程。

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身防护措施。

在选择控制措施时,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管控是生产经营单位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

每个部门或作业场所都应该进行事故隐患排查,但如何确定重点部位呢?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历史事故发生情况:对于曾经发生过事故的部位,需要更加重视,进行更加细致的排查。

2.作业条件: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条件,需要进行重点排查,比如高温、高压、高空等。

3.设备状态:对于老化、损坏或未经维护的设备,需要进行重点排查。

4.作业人员:对于缺乏专业知识或经验不足的作业人员,需要进行重点排查。

5.管理制度:对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的部位,需要进行重点排查。

排查重点部位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排查方案,明确排查内容、时间、责任人等。

同时,排查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作业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危险源辨认及排查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认及排查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认及排查制度范文第一条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和整治,实现对安全生产隐患的规范管理、超前防范,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危险源指安全事故隐患(源)、劳动安全伤害源和其它危险源,以下简称为危险源。

第三条安全事故隐患(源),是指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潜在设备、管理缺陷和非常作业行为。

第三条劳动安全伤害源,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可能造成从业人员伤害的设备、设施、作业、作业场所等。

第四条其它危险源是指易燃、____、有毒物质的贮罐区、库区;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作业场所;承压锅炉和一、二、三类压力容器;高压变电、配电设备、设施;其它固有的危险源。

第五条根据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整治责任的不同,危险源分为a、b两个等级。

其中a类源点是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需由镇级以上政府重点监督检查;由村(居)、企业单位自行解决的为b类源点。

a、b类源点的现场控制责任均在基层单位。

第六条危险源的排查、辨识和等级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安全系统工程,应____作业者、专业科室、专业主管部门、安监等有关人员,对每个工艺过程、作业环节、设备设施、作业处所及管理现状认真进行分析、查找,必要时可采取检验、测量、化验等手段。

第七条为提高对危险源辨识的科学性、严密性,应学会运用安全评价的方法对危险源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发生事故的几率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由各基层单位和各专业主管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排查出安全问题和隐患,____力量进行梳理、分类和____,凡暂时无法解决,被认定为属于危险源范畴的,应及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第八条危险源源点录入要求。

危险源源点由村(居)等基层单位负责录入。

各基层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对排查出的源点及时录入上报;根据变化情况及时对源点内容进行动态修改;对各类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需纳入危险源管理的及时录入;源点整改完毕后,及时纳入历史源点库。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前言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方面之一,而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根本,是长期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企业管理角度入手,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必要性、具体做法和防范措施。

危险源辨识的必要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场所或环境等。

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关系到企业生产安全的稳定和持续。

危险源辨识是一项重要的防范措施,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筛查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危险源辨识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做法危险源辨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产环节进行全面分析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案。

例如,对于一家化工企业而言,要对危险品的生产、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2.重点关注特殊设备和场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特殊设备和场所,例如化工生产车间、高温高压锅炉房等,这些设备和场所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这些设备和场所的安全监管,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3.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的学习,以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隐患排查治理的必要性隐患是指企业生产安全条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漏洞,尽管没有发生事故,但仍然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必须重视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一、相关术语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

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

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三种时态(1)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新版)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新版)
粉尘; 放射性物质; 化学物质;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危害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 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个人管理分析能力) ✓ 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
3)按物质及作业环境的危害
➢易燃易爆物质 ➢腐蚀性物质 ➢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粉尘
➢噪声 ➢辐射 ➢采光
➢振动 ➢高温、低温 ➢照明
有助于危害辨识的三个问题:
是否存在危害源? 谁会受到伤害? 伤害如何发生?
1、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1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参照事故类别
3
职业健康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
2009),分为四大类,15个中类。
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 害因素
物的因素 2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
四大类
管理的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危险源辨识及与隐患排查治理
——以贸易隐患评估实践为例
主 要 内 容
2
一、基本概念
3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 码
(GB/T 13861--2009)
危险和有害因素: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 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生产过程: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事故的物、人、事、质、环境等因素或条件。

而隐患是指存在于事物或现象中的、可能导致或者预示灾害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状态或者不安全成因。

为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更加顺利,下面将对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的重点进行讲解。

一、危险源辨识重点1. 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企业设备设施的安全问题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需要对设备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包括施工质量、材料质量、接地保护、线路绝缘、运转情况等多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的设备设施,需要重点关注其安全问题。

2. 人员操作的安全隐患:人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另一大因素,需对人员操作进行全面的分析。

如对工作操作规范及安全操作教育培训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建立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对于操作安全的警觉性和危机感。

3. 化学、物理、毒性危险源的辨识:企业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物质或者放射性等危险源,需统一做好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措施,从而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

二、隐患排查重点1. 火灾隐患的排查:火灾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隐患。

需要重点排查电气线路安全、用电、用气等方面的隐患,特别是在易燃易爆物品密集的区域,要把握好防范措施,以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 物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如对于设备的操作、维修、管理等是否符合操作规范,是否存在疏漏等方面,需要进行细致的排查,建立健全的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现有的安全隐患。

3. 卫生环境的隐患排查:企业的环境卫生问题,也是造成事故的一大因素。

需重视环境卫生问题,例如对企业生产环境的噪声、空气质量、温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建立环保检测常规,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和防范工作。

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较大风险的生产环节,需采取更为有效的逐级审核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行业和领域的危险源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工作成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并探讨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一、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概念危险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事故的物质、能量、设备、环境因素等。

危险源的特点是潜在性和隐蔽性,通常需要通过专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辨识和评估。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或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逐级递进法、事件树法、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知识库法等。

二、隐患排查的基本概念隐患是指在企业或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但尚未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隐患排查是指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发现,并采取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隐患排查的方法和工具也有很多,例如检查表、检查标准、隐患排查软件等。

隐患排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危险源并及时排除,预防隐患发生,保障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形势。

三、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步骤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辨识和排查的范围。

根据企业或单位的规模和情况,确定需要辨识和排查的区域、部门或场所。

2、获取辨识和排查的信息。

通过流程图、标准操作程序、事故记录、质量检验报告、安全检查报告和生产设备操作手册等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3、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

依据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方法和工具,对辨识和排查的范围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分析。

4、对危险源和隐患进行评估。

通过量化或定性的方法,对发现的危险源和隐患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危害程度和优先处理的顺序。

5、编制辨识和排查报告。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结果,编制辨识和排查报告,包括发现的危险源和隐患的描述、危害程度、应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和时间表。

危险源辨识原理及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原理及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原理及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辨识原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工作过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而隐患排查治理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消除或降低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原理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内容。

1.确定工作场所:首先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包括工厂车间、办公室、仓库等。

2.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工作过程、材料、设备、劳动者的工作方式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潜在的危险源。

3.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可能产生危险的源头。

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化学物质、高温、高压、高处、尘埃等可能对工人造成伤害的因素。

4.评估危险源:对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即对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将其进行等级划分。

常见的等级划分有高、中、低三个等级。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等级划分,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控制、组织控制和个体防护。

技术控制包括对设备进行改进、改善工作条件、采用安全设施等,组织控制包括明确责任、制定操作规程、培训等,个体防护包括佩戴防护用品等。

6.落实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落实到工作场所实际中,包括安装安全设施、指导员工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进行安全培训等。

隐患排查治理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排查计划: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的对象和范围、排查时间等。

2.开展排查工作:按照排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排查工作,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安全设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3.发现隐患: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包括设备设施损坏、工作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员工操作不规范等。

4.隐患录入: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记录,包括隐患的具体情况、位置、等级、可能带来的危害等。

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多元化和个性化: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危险源辨识与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服务,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 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危险源辨识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将更加注重预防和预警,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确定排查人员:选择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员 进行排查,确保排查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根据排查目的和排查内容选 择合适的排查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 等。
做好记录和报告: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进 行详细记录,并撰写排查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汇 报。
PART FOUR
事故隐患治理原则:预防为主,注重实效 事故隐患排查:定期开展,覆盖全面 事故隐患评估:科学合理,准确客观 事故隐患治理:及时有效,确保安全
隐患评估: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评估,确定 其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
制定整改措施: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 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复查验收: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复查验收, 确保整改效果符合要求
确定排查目的:明确排查的目的和范围, 确保排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制定排查计划:根据排查目的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 包括排查时间、人员、排查内容和排查方法等。
案例二:某煤矿企 业应用危险源辨识 与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的实践
案例三:某电力公 司危险源辨识与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的 实践
案例四:某港口危 险源辨识与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的实践
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实践应用概述 实践应用中的难点和挑战 成功实践案例分享 实践应用经验总结与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 应用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一、相关术语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

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

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 三种时态(1) 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 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 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 三种状态(1) 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 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3) 紧急状态(事故):指不能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的重大危害,如地震﹑火灾﹑爆炸、倒塌等。

3. 两个种类(1)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缺陷等。

4. 四个方面按新《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改为四类,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危险源识别完毕后,应参照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危险源一旦失控可能导致哪种类别的事故。

GB6441中明确的以下20类事故: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同时还应考虑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

在进行风险描述的时候,应描述每一风险的详细信息,信息中应包括以下内容:——风险类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或概率;——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等。

(三)风险分析在风险辨识阶段,应该首先针对排查确定的各类安全风险,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列举这个风险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情况,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致灾因子、薄弱环节等,判断其可控程度、预判其可能性等;对已经分析和排查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筛选、排除和调整,形成安全风险清单。

辨识、分析风险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在这个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继而实现对风险的分级管控。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 方法介绍(1)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③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改措施的实施。

④缺点: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作业的局部评价,不能普遍适用。

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及作业风险等级判定(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b.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危险性,则为:D = L×E×C。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风险等级判定a.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

考虑一个系统的危险性,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情况不确切。

所以,以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人为地将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

在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

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四)风险管控所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明确对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蓝色的稍有危险,可接受。

黄色的需要控制整改。

橙色以上,需重点控制管理。

针对重大安全风险源,行业部门会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编制本行业重大安全风险源企业与属地政府“一对一”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三、事故隐患排查(一)事故隐患排查原则及主体责任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原则: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单位主责、政府监督、社会参与。

2. 排查治理主体责任需要排查发现事故隐患、整改治理事故隐患、保障隐患治理资金。

要求:1、横向到边,纵向到底;2、突出“一岗双责”;3、落实到人,加强考核;4、作业人员包括劳务派遣劳动者;5、责任制包括对相关方的现场、设备、作业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如何确定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1. 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应评价风险程度,通常将失控可能性大、后果严重的确定为本企业需重点控制的风险,并将风险所在部位确定为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应包括:(1)按照《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部位;(2)人的不安全行为频发、易发部位,如实习生、大量劳务人员或季节工等特殊人群所在的部位;(3)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频发、易发的部位,如采取新工艺、新设备,或设备试运行等部位;(4)设备及其作业风险较大的部位,如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危险作业、易燃易爆品使用部位;(5)可能造成急性职业病、突发群体性事故的部位,如使用苯溶剂易造成中毒的部位;(6)以前发生过事故,且原因未得到彻底根治的部位,其他根据企业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特点,需重点监控的其他部位等。

2. 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通常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人员组织,听取重点部位所在部门意见后,经过企业内部的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确定,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新。

3. 在确定重点部位时应同时确定重点部位的事故隐患排查责任部门、排查方法和频次等。

(三)隐患排查治理的八步法第一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第二步: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三步: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

第四步: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

第五步: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公示和上报。

第六步: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实施。

第七步:进行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和效果评价。

第八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