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一、相关术语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

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

(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

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 三种时态

(1) 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 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 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 三种状态

(1) 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 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3) 紧急状态(事故):指不能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的重大危害,如地震﹑火灾﹑爆炸、倒塌等。

3. 两个种类

(1)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缺陷等。

4. 四个方面

按新《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改为四类,包括: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危险源识别完毕后,应参照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危险源一旦失控可能导致哪种类别的事故。GB6441中明确的以下20类事故: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同时还应考虑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

在进行风险描述的时候,应描述每一风险的详细信息,信息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风险类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或概率;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等。

(三)风险分析

在风险辨识阶段,应该首先针对排查确定的各类安全风险,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列举这个风险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情况,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致灾因子、薄弱环节等,判断其可控程度、预判其可能性等;对已经分析和排查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筛选、排除和调整,形成安全风险清单。辨识、分析风险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在这个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继而实现对风险的分级管控。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1. 方法介绍

(1)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2)特点:

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③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改措施的实施。

④缺点: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作业的局部评价,不能普遍适用。

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及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