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物资料
指各类凭证、票据、文物、多媒体资料
等,其中凭证、票据、文物等在志书中 都以照片的形式反映。实物资料通过对 实地、实物的考察、测绘、拍照、录像 等,形象生动,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事 件和事物的面貌、本质和特征。 实物资料的作用是揭示历史文化信息。 一张照片胜过若干文字。
第二节
资料的要素

三、地方志是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的体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历史上统一的中央政 权,如何掌控国家版图,除派驻军队,迁徙百 姓屯耕生产外,统治者了解国情地情制定治国 方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依靠地方记录。自隋 唐以后,地方记录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图经时 期。到了宋代,由于国别史、地记、图经相互 渗透融合的发展,导致集三者特点为一体的方 志的出现。元代,方志的编写,进入稳步发展 期。元代方志编修,大体上继承了宋朝的成规, 《大元一统志》开了后世编修一统志的先河。
工作。地方志书的资料工作是修志过程 的重要环节,包括:资料工作的组织与 计划,资料收集的分类与分工,资料人 员的学习与培训,等等。所以,资料工 作组织到位与否,质量优劣与否,进展 快慢与否,直接影响地方志书编纂工作。
二、地方志书志书编纂工作由四个阶段
构成: 第一,制定资料收集篇目。原则是门类 齐全、统属得当,同时兼顾可行性和可 操作性,以便于资料的搜集。 第二,搜集与整理资料。即根据篇目涉 及的范围和要求,按志书编纂计划(或 资料搜集大纲)查找、搜集各种资料;
有关报道、文章等。报刊资料中也可寻觅到历 史活动的真实记录,虽然新闻报道的体裁与志 书不同,但它也是基于真实事件基础上完成的。 不仅能提供资料,还可为资料收集工作提供重 要线索。 总之,图书报刊是编志所需资料的重要来源。 旧志书、史书、资料汇编或资料工具书年鉴、 私人撰著、族谱、各种报纸杂志,都有对地方、 自然和社会不同程度的记述,“群书采录”, 从中可以汇集起丰富的资料。
第三,撰写初稿。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 一步调整和完善资料收集篇目,使之逐 步成为撰写初稿的篇目。同时将整理后 的资料,按照志书编纂方案要求,经过 科学编排、撰写,使之成为志书初稿。 第四,总纂成书。从资料的整体性、科 学性、准确性入手,解决志稿中体例、 行文,特别是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最 终使志稿成为志书。

二、地方志是地方实力强大的产物。春秋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称国别 史。 秦以后,中国实行了郡县制,有了正式的 地方行政区划。于是,所谓方志,就是某一地 方行政区划的综合记载。又称“郡书”、“郡 国之书”、“郡县之志”。宋朝人郑兴裔称 “郡之有志,尤国之有史”。东汉以后,世家 大族为了巩固其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与特权, 维护门第制度,普遍重视编写地情记录, “郡 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人自以为乐 土,家自以为名都,竞美所居” 。这时期的地 方记录,史称“地记”。某种程度上说,郡书 是郡望、乡邦意识浓厚的产物。
志书资料主要来源于文字资料,而文字
资料主要来源于档案资料、报刊资料和 图书资料。文字资料以其数量大、内容 丰富而成为编修地方志的重要资料或称 基础资料。按种类划分主要包括5种:档 案资料、资料性图书、报刊杂志、私人 著述、统计资料。
档案资料:是来源于机构
、组织 、个人 的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 价值的历史记录。
二、资料工作的步骤
1、制订资料收集篇目。按本系统或单位 职能和业务范畴制订资料收集篇目,使 资料收集工作规范化、条理化。 2、按篇目内容向各相关部门分配资料收 集任务。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组织一支资 料收集队伍。 3、开展资料收集人员业务培训。可以参 加市地方志办组织的培训,也可以自行 开展培训。
清代是我国旧体方志编修的全盛期。清代方志 编修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最高顶峰。据《中国地 方志联合目录》,现存清代方志有5701种,约 占现存全国方志总数的百分之七十。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旧方志编写的转型期。民国 三年(1914),浙江省设通志馆,续修通志, 首开续修方志先河。民国十八年(1929),国 民党政府内务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要求 各省建立通志馆。民国二十三年,内务部又颁 布《地方志书纂修办法》,规定省志30年一修, 市县志15年一修。

纵观历史,中国历代政府重视修志,是
因为修志有用,修志可以明一统。我国 是修志大国,编修方志源远流长,历史 上编纂的传统方志其数量达8500余种, 约占整个中华古籍的1/10。
新中国成立后历代领导人对地方志的重视
毛泽东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一 是找各方面人士谈话,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 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二是到基层走访, 直接接触人民群众,拉拉家常。三是通读地方 志,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政权沿革、人文掌 故、风土人情等等。 关心重视修志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对湖 北省荆门县委书记梅白同志说过:“‘官不修 衙而修志’,我们党现在有的地方修大楼、讲 阔气。他对当时"不重修志重修衙"的不良官风 进行了批评。

4、鉴别和整理资料。要求随时鉴别,随 时整理和保存,若有条件,可编纂年鉴。 在资料收集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可以编纂 资料长编、大事记等,为日后撰写志稿 做好充分准备。 5、选用资料。按照志书既定的篇幅和主 题需要选用资料,要选用记述客观事实 的资料,不选用评述、议论或描述等的 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对资料 进行补充调整。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
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 市志指导处 运子微
前言
中国的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
地Fra Baidu bibliotek文化载体。西方没有地方志,受中 国影响很深的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 越南也没有地方志。编修地方志,在中 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的地方志是研 究中国古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
英国当代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的多
口述资料

又称“活”资料,是指存在于流传于人们口头 上的资料,能够为一些湮灭的史实提供重要线 索,成为修志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口述 资料主要来源是当事人回忆。有些事件发生年 代并不久远,但其经过情况却不见记载,或者 记述不清楚,而当事人或知情者仍然健在,他 们的回忆往往有助于廓清史实。但要注意的是 由于当事人回忆本身存在客观和主观原因,口 述资料需慎重采用。
第二节 资料工作的任务和步骤
一、资料工作的任务
第一,在篇目框架的要求下,最大范围地搜集 资料。 第二,规范地整理资料。整理后的资料在内容 上符合真实、完整、富有特色的要求,在形式 上符合条理化、系统化的要求。 第三,按篇目框架和撰写要求选取资料。选取 的资料符合志书时空范围和篇幅的要求, 第四,规范的保管资料。做好资料的登记、分 类、保存工作,供志书编纂过程中及结束后修 志机构对资料的研究、开发和使用。

第二章 地方志资料工作
地方志资料工作是贯穿修志全过程的一
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修志机 构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从而才能保证地方志书编修工作的顺利 进行,同时占有全面、系统、客观的地 情资料是编纂高质量志书的重要保障。
第一节 资料工作的特点
一、资料工作是编纂地方志书的基础性
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过程、结果。如果说资料是志书的生命, 那么时间就是资料的灵魂;而地点、事 件、人物、过程等则是资料的血肉。
一、时间: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范围:发端、 转折、阶段、结果。 二、地点: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范围:发端、 转折、阶段、结果。 三、事件:要给出权威的、准确的概念,重大 的政治事件要与党中央作出的定性保持一致。 四、人物:事件的主体,注重典型人物在历史 进程中的作用。 五、过程:用事实资料记述事件发生、发展以 及结果或阶段性结果的具体情况,注重典型事 件的记述。 六、结果:记述一个历史过程结束的资料。而 这个历史过程在断限内基本是一次性的。
私人著述:名人笔记、回忆录、传记等。
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当事人的社会活动 轨迹,可信度较高,与口述资料具有同 等价值,成为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也可归类于口述资料中。
统计资料:社会各业的统计资料,能准
确直观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和面貌,可以 有效的补充文字资料内容。统计资料包 括统计数字和统计图表。它是由统计部 门或企事业部门汇编的,具有一定的权 威性。统计数字、图表是观察、研究社 会或一个部门发展变迁的主要资料。
第一节
资料的种类
一部志书的内容是否翔实,其地方特点
和时代特色是否鲜明,取决于修志者是 否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和正确处理与运用 了资料。什么是资料?简而言之,志书 资料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地情信息。地方 志的资料来源广泛,多种多样。概括地 讲地方志资料主要包括三种:文字资料、 口述资料、实物资料
文字资料
第一章

地方志资料的基本概念
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 性文献。地方志的功能是资治、教化、存史, 其中存史是地方志最主要的功能。资治、教化 是在地方志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基础上实 现的,所以存史是地方志存在的根本。修志就 是要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忆,这就要求志书记录 的是第一历史,就是原始资料。因此搜集掌握 原始资料就是每一位资料工作者的使命。
资料性图书:对于地方志而言,所有具
备史料价值的书,都具有参考价值,特 别是资料性图书,其中包含大量第一手 资料。如《当代北京金融史料》、《北 京市情研究报告》、《北京园林绿化统 计资料》、《北京工业大事记》、《二 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等,还包 括资料性工具书,如名人辞典、地名辞 典等
报刊杂志:在断限范围内的各时期报刊上的

1959
年4 月,周恩来指示:新中国成立 以前的史料很值得收集。… … 现在当然 首先要研究现实问题,反映新的情况, 但对过去的东西也需要研究,新的东西 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编的 府志、县志保留了许多有用的史料。
1979
年10 月邓小平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负责人谈话中指示:“编辑出版 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 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节 资料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资料工作要有制度保障 。各级修志机构, 可制定资料工作细则,为资料工作人员“全面 地搜集资料”创造便利条件。 二、资料工作人员要专业化。一是严谨科学的 工作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不迷信,不盲从,顾全大局。二是敏锐 的资料意识。培养对资料的敏感性,能够随时 随地发掘身边有价值的资料,并及时收集积累。 三是弃而不舍的敬业精神。追求资料的真实、 系统、完整,尽量避免资料的遗漏、缺失和讹 误现象。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编纂社会主义
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 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 的千秋大业。”还指出:“修志工作是 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各级 领导要把修志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事业 来抓,并切实抓好。”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 号国务院令,发布《地方志工作条例》,这是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有关地 方志工作的行政法规,对地方志工作的内涵、 组织领导、机构职能、编纂质量、审查验收、 开发利用、奖励处罚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标志 着地方志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实现依法 修志,建立地方志工作的长效机制,保障地方 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2007年7月5日,王岐山市长签署第191号政府 令,公布了《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 办法》。《条例》和《实施办法》,共同构筑 了规范北京市地方志工作的法规体系。
明代是方志编写的迅速发展期。明成祖
永乐十年(1412),颁布《修志凡例》 十六条;十六年(1418),又颁发《纂 修志书凡例》二十一条。这是我国方志 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明令颁布的修志文件, 它对志书的体例、内容、要求和注意事 项,都有所规定,对于统一志书体例、 推动地方各级政府修志,起到了重大的 作用。
卷本《中国科技史》就征引了大量的地 方志资料,撰成举世闻名的学术巨著。为 此,这位学者感叹道:希腊的古代文化乃 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 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 了解中国的地方志。
一、地方志是中国纪事史学发达的产物。
史,记事者也。中国人的历史记录观念 特别强。在中国人眼里,山、水、寺院、 地方政区等,什么客体都有历史,都值 得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