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数组的应用(1)

合集下载

C++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二实验五

C++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二实验五

C++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二实验五上机实验5:数组应用程序设计一、实验内容有如下程序:#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std;intmain(){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具有6个元素的整形数组dint data,i=0.// data用于暂存每一个输入数据,i记录已插入数据的个数。

cout<<"请输入6个整数:";do{ //输入并处理6个数据cin。

data;int j=i。

//j是候选的插入位置while(j>0){ //若j==0,它就是第一个数据的插入位置,无需进入循环。

if(data>=d[j-1]) __________。

//若找到插入位置,退出循环。

d[j]=d[j-1]。

//否则数据后移一个位置j--;}d[j]=data。

//数据插入到位置j处i++。

//i记录已插入数据的个数}while(________)。

//若缺乏6个数据,连续输入。

for(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ut<<d[i]<<' ';//表现数组中的6个数据cout<<endl;return 0;}此程序输入6个整数保存到一维数组d中,使得输入的数据在数组中始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后顺序输出数组中的数据。

例如,若输入是5 7 4 29 3,程序的输出是:2 3 4 5 79.二、实验要求读懂步伐,弥补步伐中下划线处缺失的部分,上机测试,直至产生精确的输出成效。

三、实验结果截图。

实习五 虚拟存储器实验报告

实习五 虚拟存储器实验报告

实习五虚拟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虚拟存储器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中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虚拟存储器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页式存储管理、地址转换、页面置换算法等。

同时,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涉及到的计算机系统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三、实验原理1、虚拟存储器的概念虚拟存储器是一种利用硬盘等辅助存储器来扩充主存容量的技术。

它将程序和数据按照一定的页面大小划分,并在需要时将页面从硬盘调入主存,从而实现了使用有限的主存空间运行较大规模的程序。

2、页式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将主存和辅存空间都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

程序的地址空间被分成若干页,主存也被分成相同大小的页框。

通过页表来记录页面和页框的对应关系,实现地址转换。

3、地址转换当 CPU 执行指令时,给出的是逻辑地址。

通过页表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才能在主存中访问相应的数据。

4、页面置换算法当主存空间不足时,需要选择一个页面换出到硬盘,以腾出空间调入新的页面。

常见的页面置换算法有先进先出(FIFO)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定义页面大小和主存、辅存的容量。

实现页表的数据结构,用于记录页面和页框的对应关系。

编写地址转换函数,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2、实现页面置换算法分别实现 FIFO 和 LRU 页面置换算法。

在页面调入和调出时,根据相应的算法选择置换的页面。

3、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生成一系列的访问序列,模拟程序的运行。

统计不同页面置换算法下的缺页次数和命中率。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

五、实验过程与结果1、页式存储管理系统的实现我们将页面大小设置为 4KB,主存容量为 16MB,辅存容量为 1GB。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组的概念和基本使用方法;2.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赋值及基本运算实现;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理论部分数组是一些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集合,在程序设计中它是一个变量列表,由若干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组成。

通常用一个名字和一个下标来表示,下标可理解为数组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编号。

数组的特点:数组是根据顺序排列的元素的集合;所有的元素必须是相同类型。

数组的定义方法:1. 定义数组,数组元素类型 + 数组名[元素的个数];2. 元素的个数必须是整型常量或变量,定义时必须明确、指定元素的个数;3. 声明一个数组时,除了要指定数组的类型外,还要指定数组的名称;4. 数组定义完后,需要对其中的每个元素进行初始化。

可以在定义数组时赋初值,也可以通过赋值符号,对数组元素逐个进行赋值。

数组的初始化:1. 元素个数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1个元素后无逗号;2. 支持部分元素初始化;3. 定义和初始化可以一步完成。

二维数组数组可分为一维和多维数组。

一维数组可以看作是包含多个元素的向量,而二维数组可以看做是包含了多个一维数组的矩阵。

二维数组有行号和列号,因此,它同样需要两个下标。

数组元素类型数组名[行数][列数];数组元素类型数组名[ ][ ] = { {元素1, 元素2, ……}, {元素1, 元素2, ……}, ……{元素1, 元素2, ……}}2.实验代码**问题1:**定义一个一维数组a,包含有5个元素,分别为1,2,3,4,5;**问题2:**定义一个一维数组a,接收用户从键盘输入的5个数值,分别打印存储的各个元素。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分析:定义了一个5个元素的一维数组a,并初始化了各个元素的值,其元素分别为1,2,3,4,5.循环遍历一遍数组a,并打印数组元素。

程序执行正常。

3.针对问题3:定义一个二维数组a,由4行3列组成,每个元素初始化为0,打印存储的各个元素;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四、实验总结:该实验主要是通过对C语言数组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进行练习,加深了对数组的了解和掌握。

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总结.doc

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总结.doc

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五使用数组的程序设计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验证性实验输入已编好的源程序,然后进行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观察运行结果。

(1)某数列前两项为0,1,以后各项均为前相邻两项之和,输出该数列前20项。

#include&lt;stdio.h&gt;main(){long i,x[20];x[0]=0;x[1]=1;for(i=2;i&lt;20;i++)x[i] =x[i-1]+x[i-2];for(i=0;i&lt;20;i++)printf(&quot;% ld\t&quot;,x[i]);}输出结果:(2)从键盘输入N个自然数,然后按升序进行排列。

用;比较法;#include&lt;stdio.h&gt;#define N 10main(){int a[N],t,i,j;for(i=0;i&lt;N;i++) /*本循环输入N个原始数据*/scanf (&quot;%d&quot;, &amp;a[i]);for(i=0;i&lt;N-1;i++) /*本循环完成排序*/for(j=i+1;j&lt;N;j++) /* x[i]与它后边所有元素逐一比较,大则交换*/if (a[j]&lt;a[i]) {t=a[j];a[j]=a[i];a[i]=t;}for(i=0;i&lt;N;i++) /*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printf(&quot; %d&quot;,a[i]);}输出结果:2、完成以下程序,并进行调试(1)从键盘输入一个班(全班最多不超过30人)学生某门课的成绩,当输入成绩为负值时,输入结束,分别统计下列内容:a)统计不及格人数并打印不及格学生名单;b)统计成绩在全班平均分及平均分之上的学生人数并打印其学生名单;c)统计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及所占的百分比程序代码:#include&lt;stdio.h&gt;int F1(int i,int sum,int *a,int *counter){int j;printf(&quot;不及格学生名单:&quot;);for(j=1;j&lt;i-1;j++){sum+=a[j];if(a[j]&lt;60){printf(&quot;%3d&quot;,j);counter[0]++;}}return sum;}F2(int i,float average,int *a,int *counter){int j;printf(&quot;average=%f,成绩大于等于平均分的学生名单:&quot;,average);for(j=1;j&lt;i-1;j++){if(a[j]&gt;=average){printf(&quot;%3d&quot;,j);counter[11]++;}}}F3(int i,int *a,int *counter){int j;for(j=1;j&lt;i-1;j++){if(a[j]&lt;=10) counter[1]++;else if(a[j]&gt;10&amp;&amp;a[j]&lt;=20) counter[2]++;else if(a[j]&gt;20&amp;&amp;a[j]&lt;=30) counter[3]++;else if(a[j]&gt;30&amp;&amp;a[j]&lt;=40) counter[4]++;else if(a[j]&gt;40&amp;&amp;a[j]&lt;=50) counter[5]++;else if(a[j]&gt;50&amp;&amp;a[j]&lt;=60) counter[6]++;else if(a[j]&gt;60&amp;&amp;a[j]&lt;=70) counter[7]++;else if(a[j]&gt;70&amp;&amp;a[j]&lt;=80) counter[8]++;else if(a[j]&gt;80&amp;&amp;a[j]&lt;=90) counter[9]++;else if(a[j]&gt;90&amp;&amp;a[j]&lt;=100) counter[10]++;}printf(&quot;各分数段人数: 百分比:\n&quot;);for(j=1;j&lt;=10;j++)printf(&quot;%d %f\n&quot;,counter[j],(float)(counter[j])/(i-2)); }main(){static int a[31],counter[12],flag;int i=1,j=1,sum=0;float average;printf(&quot;请输入学生成绩并以负值结束: &quot;);do{scanf(&quot;%d&quot;,&amp;a[i]);if(a[i]&lt;0)flag=1;i++;}while(flag==0);sum=F1(i,sum,a,counter);printf(&quot;不及格人数=%d\n&quot;,counter[0]);average=(float)sum/(i-2);F2(i,average,a,counter);printf(&quot;大于等于平均分人数=%d\n&quot;,counter[11]);F3(i,a,counter);}运行结果:(2)编写一个程序,利用字符数组实现两个字符串的比较。

c语言实验报告模板

c语言实验报告模板

c语言实验报告模板引言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C语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编程语言。

作为一种通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它具有简洁、高效、可移植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系统编程、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所在的学院进行了一系列C语言实验。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我在C语言实验中的学习和体会,同时提供一个实验报告的模板,以供其他学生参考。

实验一:C语言基础知识在第一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C语言的基础知识。

包括C语言的语法结构、变量和数据类型的使用、运算符和表达式的应用等。

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如打印"Hello, World!"等,我们熟悉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译运行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掌握了如何使用编译器进行错误调试,提高了我们的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

实验二:C语言数组和字符串的应用实验二主要涉及C语言中数组和字符串的应用。

通过练习,我们掌握了数组的定义和声明,以及数组与指针的关系。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数组进行排序、查找等操作,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几个经典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插入排序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字符串的表示和处理方法,并实现了字符串的拼接、复制等功能。

实验三:C语言函数和指针的应用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C语言中函数和指针的应用。

通过编写函数来实现特定的功能,我们掌握了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函数的参数传递机制,包括按值传递和按引用传递。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指针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包括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指针与数组的关系等。

通过实验,我们强化了对函数和指针的理解,并在编程实践中加深了对其应用的熟练度。

实验四:C语言文件处理实验四是关于C语言文件处理的实验。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C语言读写文件,并实现了文件的复制、合并等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文件指针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熟悉了文件操作函数,如fopen、fread、fwrite等。

攀枝花学院Java实验五 常用类

攀枝花学院Java实验五 常用类

实验报告附页String s7 = new String("123.678");int n1=Integer.parseInt(s6);//将s6转化成int型数据。

double n2=Double.parseDouble(s7); //将s7转化成double型数据。

double m=n1+n2;System.out.println(m);String s8=String.valueOf(m); //String调用valuOf(int n)方法将m转化为字符串对象position=s8.indexOf(".");String temp=s8.substring(position+1);System.out.println("数字"+m+"有"+temp.length()+"位小数") ;@SuppressWarnings("unused")String s9=new String("ABCDEF");char a[]=s8.toCharArray(); //将s8存放到数组a中。

for(int i=a.length-1;i>=0;i--){System.out.print(" "+a[i]);}}}运行结果:将上面程序按如下要求修改,并运行:(1)程序中的s6改写成String s6=new String(“1a12b”);运行时提示怎样的错误?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ng.NumberFormatException: For input string: "1a12b"at ng.NumberFormatException.forInputString(Unknown Source)at ng.Integer.parseInt(Unknown Source)at ng.Integer.parseInt(Unknown Source)at xiti2.xiugai.main(xiugai.java:39)(2)请用数组a的前3个单元创建一个字符串并输出该串。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用C 语言编写简单程序一、实验目的1. 熟悉VC6.0的编程环境,掌握运行C 程序的基本步骤。

2. 了解C 程序的基本框架,模仿例题编写简单的C 语言程序。

3. 正确书写算术表达式、赋值表达式和关系表达式。

4. 掌握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正确调用C 语言提供的数学库函数。

5. 掌握简单的单步调试方法。

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1.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句子“What is a computer?”。

2.求华氏温度150F 对应的摄氏温度。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 表示摄氏温度;f 表示华氏温度。

3.输入x ,计算下列分段函数的值(保留2位小数),请调用sqrt 函数求平方根,调用pow 函数求幂。

4. 输入一个正整数m (0100)m ≤≤,求100i m i =∑。

四、实验要求1. 将上机验证正确的源代码写到实验报告上。

2.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认真填写实验分析和实验心得以及问题和建议。

3.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553299c f =⨯-⨯21(1)2 x<02()0x x f x ⎧+++⎪=≥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关系表达式的使用。

2.熟练掌握使用else-if 语句实现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1.输入x ,计算并输出下列分段函数sign(x)的值。

2.输入月薪salary ,输出应交的个人所得税tax (保留2位小数)。

按照2011年开始实行的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计算公式为:tax = rate*(salary-3500)-deduction 。

当salary≤3500时,rate=0、deduction=0当3500<salary≤5000时,rate=3%、deduction=0当5000<salary≤8000时,rate=10%、deduction=105当8000<salary≤12500时,rate=20%、deduction=555当12500<salary≤38500时,rate=25%、deduction=1005当38500<salary≤58500时,rate=30%、deduction=2775当83500<salary 时,rate=45%、deduction=135053.输入一个正整数n ,再输入n 个学生的百分制成绩,统计各等级成绩的个数。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实验五:数组实验目的:1.掌握数组的定义和使用;2.熟悉数组在函数中的传递;3.练习编写使用数组的程序。

实验原理:数组是一组相同类型的变量的集合,这些变量称为数组的元素。

数组的名字是一个指针常量,它存放的是数组首个元素的地址。

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可以通过下标访问每一个元素。

数组的定义:数组的定义格式为:数据类型数组名[数组长度];数组的初始化:数组可以在定义时进行初始化,也可以在定义之后通过赋值进行初始化。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数组可以作为函数的形参进行传递,可以通过指针传递整个数组,也可以传递数组的部分元素。

实验步骤: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管理。

要求如下:-使用一个数组保存学生的成绩;-能够动态添加学生的成绩,并显示添加成功的信息;-能够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显示;-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学号查找对应学生的成绩,并显示。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对一组整数进行排序。

要求如下:-首先自定义一个整数数组,数组元素个数为用户输入;-编写一个函数,实现对数组进行排序,要求使用选择排序算法;-在主函数中调用该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后显示。

实验结果与分析:1.学生成绩管理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1]添加学生成绩[2]计算平均成绩[3]查找学生成绩[4]退出系统请输入选项:1请输入成绩:90添加成功![1]添加学生成绩[2]计算平均成绩[3]查找学生成绩[4]退出系统请输入选项:1请输入成绩:85添加成功![1]添加学生成绩[2]计算平均成绩[3]查找学生成绩[4]退出系统请输入选项:2平均成绩为:87.5[1]添加学生成绩[2]计算平均成绩[3]查找学生成绩[4]退出系统请输入选项:3 [1]添加学生成绩[2]计算平均成绩[3]查找学生成绩[4]退出系统请输入选项:4退出系统。

```2.整数排序程序运行结果如下:```-------整数排序-------请输入待排序的整数个数:6请输入第1个整数:5请输入第2个整数:3请输入第3个整数:9请输入第4个整数:2请输入第5个整数:7请输入第6个整数:1排序前的整数序列为:539271排序后的整数序列为:123579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数组的原理和用法,并且掌握了数组在函数中的传递。

C++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二实验五

C++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二实验五

上机实验5:数组应用程序设计一、实验内容有如下程序:#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具有6个元素的整形数组dint data,i=0; // data用于暂存每一个输入数据,i记录已插入数据的个数。

cout<<"请输入6个整数:";do{ //输入并处理6个数据cin>>data;int j=i; //j是候选的插入位置while(j>0){ //若j==0,它就是第一个数据的插入位置,无需进入循环。

if(data>=d[j-1]) __________; //若找到插入位置,退出循环。

d[j]=d[j-1]; //否则数据后移一个位置j--;}d[j]=data; //数据插入到位置j处i++; //i记录已插入数据的个数}while(________); //若不足6个数据,继续输入。

for(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ut<<d[i]<<' ';//显示数组中的6个数据cout<<endl;return 0;}此程序输入6个整数保存到一维数组d 中,使得输入的数据在数组中始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后顺序输出数组中的数据。

例如,若输入是5 7 4 29 3,程序的输出是:2 3 4 5 7 9。

二、实验要求读懂程序,补充程序中下划线处缺失的部分,上机测试,直至产生正确的输出结果。

三、实验结果截图(请将实际上机运行的结果截图并上传)。

实验五 数组实验

实验五  数组实验

实验五数组的使用一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数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数组初始化的方法。

3学会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应用。

4 学会用数组名作函数的参数。

二有关概念1 只有静态数组和外部数组才能初始化。

2 引用数组时,对下标是否越界不作检查。

如定义int a[5];在引用时出现a[5],不给出错信息,而是引a[4]下面一个单元的值。

3 字符串放在字符数组中,一个字符串以‘/o’结束,有一些字符串函数如strcpy,strcmp,strlen等可以方便一进行字符串运算。

4 如有如下定义:char *str=“I love china”;表示 str是一个字符型指针变量,它的值是一个字符数据的地址。

不要认为str是字符串变量,在其中存放一个字串“I love china”。

5 用数组名作函数实参时,传到形参的是数组的首地址。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定义三个数组int a[5];int b[2][2];char c[10];(1)分别在函数体外和函数体内对它们进行初始化,然后输出它们的值。

(2)在程序中再加一语句,输出a[5],b[2][2] ,分析结果。

(3)对C数组改为用赋值语句给各元素赋初值:c[0] ~ c[9]各元素分别为:…I‟, …‟, …a‟, …m‟, …‟, …b‟, …o‟, …y‟。

然后用printf(“%s”,c)输出字符串,分析结果。

参考程序如下:(1)main(){ int i,x,y;static int a[5]={1,2,3,4,5};static int b[3][2]={{3,4},{6,7},{9,5}}static char c[10]={ …i‟, …l‟, …p‟, …q‟, …k‟, …s‟, …d‟, …e‟, …a‟};for(i=0;i<5;i++)printf( “%5d”,a[i]);for(x=0;x<3;x++)for(y=0;y<2;y++)printf(“%5d”,b[x][y]);for(i=0;i<10;i++)printf(“%3c”,c[i]);}(2)结果无此值,在上面程序中要输出a数组第5个元素,和b数组的第3行第2例元素,应加此程序行:Printf(“%d”,a[4]);Printf(“%d”,b[2][1]);2 有一数组,内放10个整数,要求找出最小的数和它的下标。

数组实验报告实验小结

数组实验报告实验小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组作为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在编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组的相关知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数组实验。

本次实验报告将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数组的创建、访问和操作方法;3. 熟悉数组在编程中的应用;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数组的定义与创建2. 数组的初始化3. 数组元素的访问与修改4. 数组的排序与查找5. 数组的应用实例四、实验过程1. 数组的定义与创建实验一:定义一个整型数组,并初始化为10个元素。

代码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rr[10];// 初始化数组for (int i = 0; i < 10; i++) {arr[i] = i 2;}// 打印数组元素for (int i = 0; i < 10; i++) {printf("%d ", arr[i]);}printf("\n");return 0;}```2. 数组的初始化实验二:使用初始化列表直接初始化数组。

代码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rr[] =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印数组元素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printf("\n");return 0;}```3. 数组元素的访问与修改实验三:访问和修改数组元素。

代码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rr[5] = {1, 2, 3, 4, 5};// 访问数组元素printf("The first element is: %d\n", arr[0]);// 修改数组元素arr[0] = 10;printf("After modification, the first element is: %d\n", arr[0]); return 0;}```4. 数组的排序与查找实验四: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

C语言实验报告

C语言实验报告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一:c语言环境的开发与使用1.实验目的:上机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逐步了解c语言运行的程序步骤2.实验内容:在turboc3.0的环境下调试简单的c语言3.实验清单:输入一行字符(如“hello!”)Ex513_11.c#include<stdio.h>Int main(){printf(“hello!\n”);return 0;}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将其平方和输出(用函数关系求平方和)Ex513_12.c#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t main(){int a,b,c;printf(“\n input a=”);scanf(“%d”,&a);printf(“\n input b=”);scanf(“%d”,&b);c=sqre(a,b);printf(“sqre=%d”,c);return 0;}int sqre(x,y)int x,y;{return x*x+y*y;}从键盘输入三个整数,将其最大值输出。

(用函数求最大值)Ex513_13.c#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a,b,c,d;printf(“\n input a=”);scanf(“%d”,&b);printf(“\n input c=”);scanf(“%d”,&c);d=max(a,b,c);printf(“max=%d”,d);return 0;}int max(x,y,z);int x,y,z,t;{if(x>y) t=x;else t=y;if(z>t) t=z;return t;}输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将其面积输出(用函数求面积) Ex513_14.c#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t main(){double a,b,c,s,area;a=3.67;b=5.43;c=6.21;s=(a+b+c)/2;area=sqrt(s*(s-a)*(s-b)*(s-c));printf(“a=%f\tb=%f\t%f\n”,a,b,c);printf(“area=%f\n”,area)return 0;}4运行结果及分析程序:Ex513_11.c结果:输出hello!分析:掌握输出一行字符的写法程序:Ex513_12.c结果:输入1,2输出5分析:编写正确,但不够简洁程序:Ex513_13.c结果:输入-3,1,2输出2分析:程序运用了函数程序:Ex513_14.c结果:输入3,4,5输出6分析:编写不够简洁实验二:顺序结构设计1.实验目的:了解什么是常量和变量及种类掌握整型,实型,字符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及输出规律掌握七个运算符的运算法则及其混合运算规律2.实验内容:假如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百分之九,计算十年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现在相比增长多少?Ex513_21.c#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t main(){float p,r,n;r=0.1;n=10;p=pow(1+r,n);printf("p=%f\n",p);return 0;}用编好的scanf函数输入数据,使a=3,b=7,x=8.5,y=71.82,c1=’A’,c2=’a’Ex513_22.c#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a,b;float x,y;char c1,c2;scanf("a=%d b=%d",&a,&b);scanf("%f%e",&x,&y);scanf("%c%c",&c1,&c2);printf("a=%d,b=%d,x=%f,y=%f,c1=%c,c2=%c\n",a,b,x,y,c1,c2);return 0;}设圆半径r=1.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用C 语言编写简单程序一、实验目的1. 熟悉VC6.0的编程环境,掌握运行C 程序的基本步骤。

2. 了解C 程序的基本框架,模仿例题编写简单的C 语言程序。

3. 正确书写算术表达式、赋值表达式和关系表达式。

4. 掌握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正确调用C 语言提供的数学库函数。

5. 掌握简单的单步调试方法。

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1.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句子“What is a computer?”。

2.求华氏温度150F 对应的摄氏温度。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 表示摄氏温度;f 表示华氏温度。

3.输入x ,计算下列分段函数的值(保留2位小数),请调用sqrt 函数求平方根,调用pow 函数求幂。

4. 输入一个正整数m (0100)m ≤≤,求100i m i =∑。

四、实验要求1. 将上机验证正确的源代码写到实验报告上。

2.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认真填写实验分析和实验心得以及问题和建议。

3.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553299c f =⨯-⨯21(1)2 x<02()0x x f x ⎧+++⎪=≥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关系表达式的使用。

2.熟练掌握使用else-if 语句实现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1.输入x ,计算并输出下列分段函数sign(x)的值。

2.输入月薪salary ,输出应交的个人所得税tax (保留2位小数)。

按照2011年开始实行的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计算公式为:tax = rate*(salary-3500)-deduction 。

当salary≤3500时,rate=0、deduction=0当3500<salary≤5000时,rate=3%、deduction=0当5000<salary≤8000时,rate=10%、deduction=105当8000<salary≤12500时,rate=20%、deduction=555当12500<salary≤38500时,rate=25%、deduction=1005当38500<salary≤58500时,rate=30%、deduction=2775当83500<salary 时,rate=45%、deduction=135053.输入一个正整数n ,再输入n 个学生的百分制成绩,统计各等级成绩的个数。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C 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和掌握 C 语言中数组的概念、声明、初始化以及基本操作。

通过实际编写代码,熟练运用数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内容1、数组的声明和初始化声明一维数组,如`int arr10;`。

初始化一维数组,包括全部初始化,如`int arr5 ={1, 2, 3, 4, 5};`,以及部分初始化,如`int arr5 ={1, 2};`。

声明二维数组,如`int arr34;`。

初始化二维数组,如`int arr23 ={{1, 2, 3},{4, 5, 6}};`。

2、数组元素的访问和操作使用下标访问数组元素,如`arr0` 。

对数组元素进行赋值和修改操作。

遍历数组,使用循环打印数组元素。

3、数组的应用实现数组元素的排序,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

查找数组中的特定元素,如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等。

四、实验步骤1、数组的声明和初始化打开 Visual Studio 2019,创建一个新的 C 语言项目。

在源文件中,编写以下代码来声明和初始化一维数组:```c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rr110;int arr25 ={1, 2, 3, 4, 5};int arr35 ={1, 2};printf("未初始化的数组 arr1 的元素:\n");for (int i = 0; i < 10; i++){printf("%d ", arr1i);}printf("\n");printf("全部初始化的数组 arr2 的元素:\n");for (int i = 0; i < 5; i++){printf("%d ", arr2i);}printf("\n");printf("部分初始化的数组 arr3 的元素:\n");for (int i = 0; i < 5; i++){printf("%d ", arr3i);}printf("\n");return 0;}```编译并运行代码,观察输出结果,理解数组的声明和初始化方式。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1~6)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1~6)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简明版)**大学软件学院**年**月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C编译环境、简单C程序结构及书写方式、以及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运行、调试的步骤;2、掌握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输入输出格式,以及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3、掌握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特别是自增、自减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符、逗号运算符的使用;4、掌握C语言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流程、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使用顺序结构,画出程序的算法流程图,设计出逻辑合理、思路清晰、结果正确的顺序结构程序。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实验内容包括8道题目,分为基本内容和选做内容两部分。

要求:(1)基本内容中的实验题目是必须要完成的,选做内容中的实验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或全做(越多越好,适当加分);(2)在实验之前编写出基本内容、选做内容中的所有程序,实验前检查(视未完成情况适当扣分);(3)对于设计型题目,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传统流程图和N-S图);(4)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注意总结和体会上机步骤(编辑、编译、连接、运行、调试、结果分析),注意培养观察、分析和排除编译错误、连接错误和程序逻辑错误的初步能力;(5)上机结束后,应按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格式见附件)。

2、基本内容(1)[验证型]编辑下列程序,然后进行编译、连接和运行,观察结果,并简要总结简单C程序的结构、书写格式以及上机过程;#include <stdio.h>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n");return 0;}(2)[验证型]通过运行下列程序,分析各种格式符的使用方法。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 9, b = 2;float x = 32.8459, y = -792.451;char d = 'R';long n = 5461237;unsigned u = 65535;printf("%d,%d\n", a, b);printf("%3d,%3d\n", a, b);printf("%f,%f\n", x, y);printf("%-10f,%-10f\n", x, y);printf("%8.2f,%8.2\n", x, y);printf("%.4f,%.4f\n", x, y);printf("%3f,%3f\n", x, y);printf("%e,%10.2e\n", x, y);putchar(d);putchar('\n');printf("%c,%d,%o,%x\n", d, d, d, d);printf("%ld,%lo,%x\n", n, n, n);printf("%u,%o,%x,%d\n", u, u, u, u);return 0;}(3)[验证型]编辑下列程序,进行编译、连接和运行。

C语言上机操作指导实验五数组(1) 实验八函数(2)

C语言上机操作指导实验五数组(1) 实验八函数(2)

第 4页,共 14页
《C 程序设计》实验及课程设计项目报告
下标= a 2
0
1 8
2 16
3 14
4 1 10
5 8
6
7 16
8 4
9 20
10 6
部分源代码: k=0; if ( a[k]<a[1] ) 真 k=1; 执行 k=0; if ( a[k]<a[2] ) 假 for ( i=1; i<10; i++ ) k=2; 不执行 if ( a[k]<a[i] ) if ( a[k]<a[3] ) 真 k=i; k=3; 执行 相关知识:①删除数组元素的概念;②移动数组元素的算法;③求最大值位置的算法。 7. 以下 sy30.c 程序的功能是:从键盘上输入若干个学生的成绩,统计计算出平均成绩,并输 出低于平均分的学生成绩,用输入负数结束输入。请填空: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float x[1000], sum=0.0, ave, a; int n=0, i; printf ("Enter mark : \n") ; scanf("%f", &a); while (a>=0.0 && n<1000) { sum+= ; x[n]= ; n++; scanf("%f", &a); } ave= ; printf ("Output : \n"); printf ("ave = %f\n", ave); for (i=0; i<n; i++) if ( ) printf("%f\n", x[i]); } 8.打印如下杨辉三角形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编程点拨: 杨辉三角形有如下特点: 1 只有下半三角形有确定的值; 2 第一列和对角线上的元素值都是 1; 3 其它元素值均是前一行同一列元素与前一行前一列元素之和。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五参考答案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五参考答案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五参考答案实验五一维数值数组(参考答案)1、设计程序sy5-1.c,计算n门课程的平均分。

例如:若有5门课程的成绩是:90.5.72.80.61.5.55,则平均分是:71.80.算法分析:先求n门课的成绩总和,(累加求和),再用累和除以课程数。

参考答案:includevoid main()double score[30]。

sum=0,aver;int n,i;printf("Inputn:");scanf("%d",&n);printf("请依次输入%d门课程的成绩",n);for(i=0;i<n;i++)scanf("%lf",&score[i]);sum=sum+score[i];aver=sum/n;printf( "\nAverage scoreis: %5.2f\n"。

aver);运行结果:2、设计步伐sy5-2.c,对输入的10个整数按倒序寄存后输出成效。

算法阐发:利用“半数交流”算法,最前面的元素和末了面的元素交流,逐步向中央挨近。

可利用两个下标变量i和XXX。

参考答案:includeint main()int a[10]={1,2,3,4,5,6,7,8,9,10};int i,j,t;for( i=0,j=9.i<j。

i++,j--)//逐一向中,交换。

直到已没有元素没交换t=a[i]。

a[i]=a[j]。

a[j]=t;}// a[i]-数组前端的数,a[j]-数组后端的数printf("交流后数组元素是:");for(i=0;i<10;i++)printf("%5d",a[i]);//%5d,5透露表现宽度printf("\n");//输出完所有的数后换行return 0;运行结果:3、设计程序sy5-3.c,输入10个整数,找出其中的最大数及其所在的下标。

王中华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五版实验参考

王中华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五版实验参考

王中华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五版实验参考
本书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五版是一本数据结构方面的教材,包含了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的相关内容,本书也配备了相应的实验,以下是本书实验的参考内容:
实验一:线性表和数组
1. 实验目的
了解线性表和数组的相关概念、定义与实现,以及相关的操作和算法,掌握线性表和数组的基本运算,提高编程能力。

2. 实验内容
(1)线性表的实现
a. 手写链表的创建与销毁
b. 手写链表的元素插入、删除和访问
c. 链表的遍历与输出
(2)数组的实现
(3)线性表的排序算法
a. 插入排序
b. 冒泡排序
c. 快速排序
(4)数组的查找算法
a. 线性查找
b. 二分查找
3. 实验要求
(1)熟练使用C/C++等高级编程语言实现线性表和数组的相关操作和算法。

(2)在实验中使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适当的优化,提高程序的效率和运行速度。

(3)设计合适的测试用例,评估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调试。

实验二:栈和队列
(3)栈的应用
a. 括号匹配
b. 表达式求值
c. 进制转换
a. 循环队列
b. 优先队列
c.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实验三:树和图
掌握树和图的相关概念和算法,了解局部和全局搜索算法,提高编程能力。

c. 二叉树的遍历与输出(前序、中序、后序、层次)
(3)树和图的算法
c. Dijkstra算法
d. Floyd-Warshall算法。

2011C语言教学日历1

2011C语言教学日历1
理论
26
实验五指针的应用(一)—指向变量的指针的应用
实验
27
8.4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8.5结构体与函数
8.6链表8.7共用体
理论
P206(1)
28
实验五指针的应用(二)—指向数组的指针的应用
实验
14
29
第9章文件的操作与位运算
理论
30
实验五指针的应用(三)—指向字符串的指针的应用
实验
31
机动
32
理论
P102(3)(6)
P103(7)(9)
10
实验二程序流程控制应用(三)—循环嵌套的应用
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11
第5章函数与宏定义5.1函数的概念5.2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理论
12
实验三函数与宏定义的应用(一)—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实验
7
13
5.3递归函数的设计和调用5.4预处理5.5程序范例
理论
P138(1)(16)
14
实验三函数与宏定义的应用(二)—函数的递归的应用
实验
8
15
第6章数组6.1~6.3
理论
16
实验三函数与宏定义的应用(三)—宏定义的应用
实验
9
17
6.4字符数组6.5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6.6程序范例
理论
P167(6)(7)
18
实验四数组的应用(一)—一维数组的应用
实验
10
19
第7章指针7.1~7.2
理论
20
实验四数组的应用(二)—二维数组的应用
实验
11
21
7.3指针与数组7.4指针与字符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数组的应用(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用数组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准备:
1、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

2、VisualBasic软件使用预习。

3、设计出下面问题的程序。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1、静态数组的声明,语法格式如下:
Dim 数组名[(各维下标)] [As 数据类型],…
例如:Dim num(6) As Integer
定义了一个包含()个元素的数组,从()到()。

静态数组的上下标必须是(),如果希望数组下标下界默认从1开始,则可在窗体的“通用|声明”部分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句来改变默认值。

2、Array函数的使用。

Dim a() As Variant
A = Array(154,135,121)
请说明以上语句的作用,()。

Lbound函数和Ubound函数可以分别返回数组的指示维数的最小、最大可用下标。

3、应用一维静态全局数组求10个100以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方差。

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

4、利用数组排序。

按“生成随机数”按钮,在第一个文本框中生成10个10~99之间的随机数,然后按“按大小排序”按钮,将这10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放在第二个文本框中。

设计界面及运行结果如图1和图2 所示:
图1 设计界面
图2 运行界面
要求:
提示:
(1)设计窗体,添加控件:两个文本框(Text)、两
个按钮(Command)。

(2)如表1 所示设置窗体控件属性。

(4)自行编辑代码。

窗体通用声明代码如下:
Option Base 1
Dim a() As Integer
窗体控件代码自行编辑。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ReDim a(10) As Integer
Text1.Text = ""
Randomize
For i = 1 To 10
a(i) = Int(Rnd * 90 + 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Trim(Str(a(i))) & Space(2) Next i
End Sub
※比较交换法: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For i = LBound(a) To UBound(a)
For j = i + 1 To UBound(a)
If a(i) < a(j) Then
temp = a(i)
a(i) = a(j)
a(j) = temp
End If
Next j
Next i
Text2.Text = ""
For i = LBound(a) To UBound(a)
Text2.Text = Text2.Text & Trim(Str(a(i))) & Space(2) Next i
End Sub
※选择排序法: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For i = LBound(a) To UBound(a) - 1
p = i
For j = i + 1 To UBound(a)
If a(j) > a(p) Then
p = j
End If
Next j
If p <> i Then
temp = a(i)
a(i) = a(p)
a(p) = temp
End If
Next i
Text2.Text = ""
For i = LBound(a) To UBound(a)
Text2.Text = Text2.Text & Trim(Str(a(i))) & Space(2) Next i
End Sub
※冒泡排序法: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For i = LBound(a) To UBound(a) - 1
For j = i To LBound(a) Step -1
If a(j + 1) > a(j) Then
temp = a(j)
a(j) = a(j + 1)
a(j + 1) = temp
Else
Exit For
End If
Next j
Next i
Text2.Text = ""
For i = LBound(a) To UBound(a)
Text2.Text = Text2.Text & Trim(Str(a(i))) & Space(2) Next i
End Sub
5、实验的感受及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