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11-3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统计与概率-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人教A版)
第3课时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
考纲下载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 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 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3.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 2×2 列联表)的基本思想、 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4.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y2 总计
x1
a
x2
2
总计 b
21 73 25 27 46
则表中a、b处的值分别为( )
A.94、96
B.52、50
C.52、54
D.54、52
答案:C 解析:a=73-21=52,b=a+2=54,故选C.
5. [原创]某医疗研究所为了了解某种血清预防感冒的 作用,把 500 名使用过血清的人与另外 500 名未使用血清 的人一年中的感冒记录作比较,提出假设 H0:“这种血清 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利用 2×2 列联表计算得 K2 ≈3.918,经查临界值表知 P(K2≥3.841)≈0.05.则下列结论 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x1 x2 总计
y1 a c a+c
y2 b d b+d
总计 a+b c+d a+b+c+d
随机变量 K2=(a+b)(cn+(da)d-(bac+)c2)(b+d), 其中 n=a+b+c+d 为样本容量.
(3)独立性检验 利用随机变量 K2 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
个分分类类变变量量有有关关系系”的方法称为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
nn
(xi - x )(y i- y )
ii==11
为:^b=
, ^a=y-y---^b^bx-x- .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2排列、组合应用题(第1课时)
• 4.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 ⑤ 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 并成一组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 5.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 ⑥ _____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元 所有组合的个数 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⑦ m Cn ____ . m n n 1 n 2 n m 1 A=⑧ ____________________. n • 6. m n n 1 n 2 n m 1 C =⑨ ____________________. • 7. n m m 1 m 2 2 1
14
题型2
• • • • • • • • •
(2)方程要有实根,需Δ=b2-4ac≥0. 当c=0时,a、b可在1、3、5、7 2 中任取2个,有 A 4 个; 当c≠0时,b只能取5、7. 2 b取5时,a、c只能取1、3,有 A 2 个; b取7时,a、c可取1、3或1、5, 2 有2 A 2 个. 故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共有 2 2 2 A4 A2 2 A2 18 个.
A5 A4
5 4
6
• 2.若2n个学生排成一排的排法数为x,这 2n个学生排成前后两排,每排各n个学生 的排法数为y,则x、y的关系为( ) C • A. x>y B. x<y • C. x=y D. x=2y • 解:第一种排法数为 ,第二种排法数 2n A2 n 为 n n = 2 n ,从而x=y.
25
• 2.元素相邻用“捆绑法”,即将必须相邻的元 素“捆”在一起当作一个元素进行排列. • 3.元素相离用“插空法”,即把可相邻元素每 两个元素留出一个空位,将不能相邻即相离的 元素插入空位中进行排列. • 4.定序元素用“除法”,即n个元素的全排列 中若有m个元素必须按一定顺序排列,这m个 元素相邻或不相邻都可以,
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11-3推理与证明
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11-3推理与证明基础巩固强化一、选择题1.(文)观察下列各式:72=49,73=343,74=2401,…,则72011的末两位数字为()A.01B.43C.07D.49[答案] B[解析]75=16807,76=117649,又71=07,观察可见7n(n∈N*)的末二位数字呈周期出现,且周期为4,∵2011=502×4+3,∴72011与73末两位数字相同,故选B.(理)(2012·江西理,6)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A.28B.76C.123D.199[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归纳推理能力,∵1+3=4,3+4=7,4+7=11,7+11=18,11+18=29,…,47+76=123,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时,可能因为分析不出右边数字与前两式的数字关系,从而无从下手,导致无法解题或错选,要注意训练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2.(2013·烟台质检)命题“有些有理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整数是有理数,所以整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是假命题,推理错误的原因是()A.使用了归纳推理B.使用了类比推理C.使用了“三段论”,但大前提错误D.使用了“三段论”,但小前提错误[答案] C[解析]三段论的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此推理过程是三段论,但大前提是特称命题.3.(文)将正整数排成下表:则在表中数字2014出现在( )A .第44行第78列B .第45行第78列C .第44行第77列D .第45行第77列 [答案] B[解析] 第n 行有2n -1个数字,前n 行的数字个数为1+3+5+…+(2n -1)=n 2.∵442=1936,452=2025,且1936<2014,2025>2014,∴2014在第45行.2014-1936=78,∴2014在第78列,选B.(理)已知“整数对”按如下规律排成一列:(1,1),(1,2),(2,1),(1,3),(2,2),(3,1),(1,4),(2,3),(3,2),(4,1),…,则第60个“整数对”是( )A .(7,5)B .(5,7)C .(2,10)D .(10,1) [答案] B[解析] 依题意,把“整数对”的和相同的分为一组,不难得知每组中每个“整数对”的和为n +1,且每组共有n 个“整数对”,这样的前n 组一共有n (n +1)2个“整数对”,注意到10(10+1)2<60<11(11+1)2,因此第60个“整数对”处于第11组(每个“整数对”的和为12的组)的第5个位臵,结合题意可知每个“整数对”的和为12的组中的各对数依次为:(1,11),(2,10),(3,9),(4,8),(5,7),…,因此第60个“整数对”是(5,7),选B.4.(2012·长春调研)类比“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形式,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S (x )=a x -a-x,C (x )=a x +a -x ,其中a >0,且a ≠1,下面正确的运算公式是( )①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②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③2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④2S (x -y )=S (x )C (y )-C (x )S (y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 B[解析] 经验证易知①②错误.依题意,注意到2S (x +y )=2(a x +y -a-x -y),S (x )C (y )+C (x )S (y )=2(a x +y -a-x -y),因此有2S (x +y )=S (x )C (y )+C (x )S (y );同理有2S (x -y )=S (x )C (y )-C (x )S (y ).综上所述,选B.5.(文)n 个连续自然数按规律排成下表:根据规律,从2012到2014的箭头方向依次为()A.↓→B.→↑C.↑→D.→↓[答案] A[解析]观察图例可见,位序相同的数字都是以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从2012至2014,其位序应与012相同,故选A.(理)已知函数f(x)=sin x+e x+x2010,令f1(x)=f′(x),f2(x)=f1′(x),f3(x)=f2′(x),…,f n+1(x)=f n′(x),则f2014(x)=()A.sin x+e x B.cos x+e xC.-sin x+e x D.-cos x+e x[答案] C[解析]f1(x)=f′(x)=cos x+e x+2010x2009,f2(x)=f1′(x)=-sin x+e x+2010×2009x2008,f3(x)=f2′(x)=-cos x+e x+2010×2009×2008x2007,f4(x)=f3′(x)=sin x+e x+2010×2009×2008×2007x2006,由此可以看出,该函数前2项的和成周期性变化,周期T=4;而f2014(x)=f′2013(x),此时其最后一项的导数已变为0.故求f2014(x)的值,只需研究该函数前2项和的变化规律即可,于是,f2014(x)=f(2+4×503)(x)=-sin x +e x.6.(文)定义某种新运算“⊗”:S=a⊗b的运算原理为如图的程序框图所示,则式子5⊗4-3⊗6=()A.2 B.1C.3 D.4[答案] B[解析]由题意知5⊗4=5×(4+1)=25,3⊗6=6×(3+1)=24,所以5⊗4-3⊗6=1.(理)若定义在区间D 上的函数f (x ),对于D 上的任意n 个值x 1、x 2、…、x n ,总满足f (x 1)+f (x 2)+…+f (x n )≥nf ⎝⎛⎭⎫x 1+x 2+…+x n n ,则称f (x )为D 上的凹函数,现已知f (x )=tan x 在⎝⎛⎭⎫0,π2上是凹函数,则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tan A +tan B +tan C 的最小值是( )A .3 B.23C .3 3 D. 3[答案] C[解析] 根据f (x )=tan x 在⎝⎛⎭⎫0,π2上是凹函数,再结合凹函数定义得,tan A +tan B +tan C ≥3tan ⎝⎛⎭⎫A +B +C 3=3tan π3=3 3.故所求的最小值为3 3.二、填空题7.(文)(2013·青岛模拟)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那么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x 1,x 2,…,x n ,都有f (x 1)+f (x 2)+…+f (x n )n ≤f (x 1+x 2+…+x nn ).若y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那么在△ABC中,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332[解析] 由题意知,凸函数满足f (x 1)+f (x 2)+…+f (x n )n ≤f (x 1+x 2+…+x nn ),∴sin A +sin B +sin C ≤3sin A +B +C3=3sin π3=332.(理)设f (x )定义如表,数列{x n }满足x 1=5,x n +1=f (x n ),则x 2014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解析] 由条件知x 1=5,x 2=f (x 1)=f (5)=6,x 3=f (x 2)=f (6)=3,x 4=f (x 3)=f (3)=1,x 5=f (x 4)=f (1)=4,x 6=f (x 5)=f (4)=2,x 7=f (x 6)=f (2)=5=x 1,可知{x n }是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x 2014=x 4=1.8.(文)(2012·陕西文,12)观察下列不等式 1+122<32, 1+122+132<53, 1+122+132+142<74,……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2+132+142+152+162<116[解析] 本题考查了归纳的思想方法.观察可以发现,第n (n ≥2)个不等式左端有n +1项,分子为1,分母依次为12,22,32,…,(n +1)2;右端分母为n +1,分子成等差数列,因此第n 个不等式为1+122+132+…+1(n +1)2<2n +1n +1,所以第五个不等式为: 1+122+132+142+152+162<116. (理)(2013·龙江模拟)已知f (n )=1+12+13+…+1n (n ↔N *),经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f (32)>72.则有________________.[答案] f (2n )≥n +22(n ≥2,n ↔N *)[解析] 因为f (22)>42,f (23)>52,f (24)>62,f (25)>72,所以当n ≥2时,有f (2n )>n +22.故填f (2n )>n +22(n ≥2,n ∈N *).9.(文)(2013·山西四校联考)已知x ↔(0,+∞),观察下列各式:x +1x ≥2,x +4x 2=x 2+x 2+4x 2≥3,x +27x 3=x 3+x 3+x 3+27x 3≥4,…,类比得x +axn ≥n +1(n ↔N *),则a =________.[答案] n n[解析] 第一个式子是n =1的情况,此时a =11=1,第二个式子是n =2的情况,此时a =22=4,第三个式子是n =3的情况,此时a =33=27,归纳可知a =n n .(理)椭圆与双曲线有许多优美的对偶性质,如对于椭圆有如下命题:AB 是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且不过原点的弦,M 为AB 的中点,则k OM ·k AB =-b 2a 2.那么对于双曲线则有如下命题:AB 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且不过原点的弦,M 为AB 的中点,则k OM ·k AB=________.[答案] b 2a2[解析] 设A (x 1,y 1),B (x 2,y 2),M (x 0,y 0),则有⎩⎨⎧x 0=x 1+x 22,y 0=y 1+y22.将A ,B 代入双曲线x 2a 2-y 2b2=1中得,x 21a 2-y 21b 2=1,x 22a 2-y 22b 2=1, 两式相减得x 21-x 22a 2=y 21-y 22b2,即(x 1-x 2)(x 1+x 2)a 2=(y 1-y 2)(y 1+y 2)b 2,即(y 1-y 2)(y 1+y 2)(x 1-x 2)(x 1+x 2)=b 2a 2, 即k OM ·k AB =b 2a 2.三、解答题10.(文)已知:a >0,b >0,a +b =1.求证:a +12+b +12≤2. [证明] 要证a +12+b +12≤2, 只需证a +12+b +12+2(a +12)(b +12)≤4,又a +b =1,故只需证(a +12)(b +12)≤1,只需证(a +12)(b +12)≤1,只需证ab ≤14.∵a >0,b >0,1=a +b ≥2ab ,∴ab ≤14,故原不等式成立.(理)(2013·鹤岗模拟)设数列{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S n 是它的前n 项和. (1)求证: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 (2)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解析] (1)证明:假设数列{S n }是等比数列,则S 22=S 1S 3,即a 21(1+q )2=a 1·a 1(1+q +q 2), 因为a 1≠0,所以(1+q )2=1+q +q 2,即q =0, 这与公比q ≠0矛盾,所以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2)当q =1时,{S n }是等差数列;当q ≠1时,{S n }不是等差数列,否则2S 2=S 1+S 3,即2a 1(1+q )=a 1+a 1(1+q +q 2),得q =0,这与公比q ≠0矛盾.能力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1.(文)观察(x 2)′=2x ,(x 4)′=4x 3,(cos x )′=-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 )A .f (x )B .-f (x )C .g (x )D .-g (x )[答案] D[解析] 观察所给例子可看出偶函数求导后都变成了奇函数,∵f (-x )=f (x ),∴f (x )为偶函数,∵g (x )=f ′(x ),∴g (-x )=-g (x ),选D.(理)甲、乙两位同学玩游戏,对于给定的实数a 1,按下列方法操作一次产生一个新的实数:由甲、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出现两个正面朝上或两个反面朝上,则把a 1乘以2后再加上12;如果出现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则把a 1除以2后再加上12,这样就可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2.对实数a 2仍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操作,又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3.当a 3>a 1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若甲获胜的概率为34,则a 1的取值范围是( )A .[-12,24]B .(-12,24)C .(-∞,-12)∪(24,+∞)D .(-∞,-12]∪[24,+∞) [答案] D[解析] 因为甲、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的可能情形有4种:(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所以每次操作后,得到两种新数的概率是一样的.故由题意得即4a 1+36,a 1+18,a 1+36,14a 1+18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由于当a 3>a 1时甲胜,且甲胜的概率为34,故在上面四个表达式中,有3个大于a 1,∵a 1+18>a 1,a 1+36>a 1,故在其余二数中有且仅有一个大于a 1,由4a 1+36>a 1得a 1>-12,由14a 1+18>a 1得,a 1<24,故当-12<a 1<24时,四个数全大于a 1,当a 1≤-12或a 1≥24时,有且仅有3个大于a 1,故选D.12.(文)已知2+23=223,3+38=338,4+415=4415,…,若7+a t=7a t,(a 、t 均为正实数),则类比以上等式,可推测a 、t 的值,a +t =( )A .48B .55C .41D .30 [答案] B[解析] 类比所给等式可知a =7,且7t +a =72·a ,即7t +7=73,∴t =48.∴a +t =55. (理)在实数集R 中,我们定义的大小关系“>”为全体实数排了一个“序”,类似地,我们在复数集C 上也可以定义一个称为“序”的关系,记为“⊳”.定义如下:对于任意两个复数z 1=a 1+b 1i ,z 2=a 2+b 2i(a 1、b 1、a 2、b 2↔R ,i 为虚数单位),当且仅当“a 1>a 2”或“a 1=a 2且b 1>b 2时,z 1⊳z 2”.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A .1⊳i ⊳0B .若z 1⊳z 2,z 2⊳z 3,则z 1⊳z 3C .若z 1⊳z 2,则对于任意z ↔C ,z 1+z ⊳z 2+zD .对于复数z ⊳0,若z 1 ⊳z 2,则z ·z 1⊳z ·z 2 [答案] D[解析] 对于A ,注意到1=1+0×i ,i =0+1×i,0=0+0×i,1>0,则1⊳i,0=0且1>0,则i ⊳0,因此有1⊳i ⊳0,A 正确.对于B ,由z 1⊳z 2得“a 1>a 2”或“a 1=a 2且b 1>b 2”;由z 2⊳z 3得“a 2>a 3”或“a 2=a 3且b 2>b 3”,于是有“a 1>a 3”或“a 1=a 3且b 1>b 3”,即有z 1⊳z 3,选项B 正确.对于C ,设z =a +b i ,由z 1⊳z 2得“a 1>a 2”或“a 1=a 2且b 1>b 2”,所以“a 1+a >a 2+a ”或“a 1+a =a 2+a 且b 1+b >b 2+b ”,即有z 1+z ⊳z 2+z ,因此选项C 正确.对于D ,取z =1-2i ⊳0,z 1=3,z 2=3i ,此时z ·z 1=3-6i ,z ·z 2=6+3i ,z ·z 2⊳z ·z 1,因此选项D 不正确.综上所述,选D.二、填空题13.(文)(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以下是对命题“若两个正实数a 1,a 2满足a 21+a 22=1,则a 1+a 2≤2”的证明过程:证明:构造函数f (x )=(x -a 1)2+(x -a 2)2=2x 2-2(a 1+a 2)x +1,因为对一切实数x ,恒有f (x )≥0,所以Δ≤0,从而得4(a 1+a 2)2-8≤0,所以a 1+a 2≤ 2.根据上述证明方法,若n 个正实数a 1、a 2、…、a n 满足a 21+a 22+…+a 2n =1时,你能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证明).[答案] a 1+a 2+…+a n ≤n(理)(2013·长沙模拟)已知P (x 0,y 0)是抛物线y 2=2px (p >0)上的一点,过P 点的切线方程的斜率可通过如下方式求得:在y 2=2px 两边同时对x 求导,得2yy ′=2p ,则y ′=py ,所以过P 的切线的斜率k =p y 0.类比上述方法求出双曲线x 2-y 22=1在P (2,2)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 2x -y -2=0[解析] 将双曲线方程化为y 2=2(x 2-1),类比上述方法两边同时对x 求导得2yy ′=4x ,则y ′=2x y ,即过P 的切线的斜率k =2x 0y 0,由于P (2,2),故切线斜率k =222=2,因此切线方程为y -2=2(x -2),整理得2x -y -2=0.14.(文)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地砖依照下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形,则按此规律,第100个图形中有白色地砖________块;现将一粒豆子随机撒在第100个图中,则豆子落在白色地砖上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503503603[解析] 按拼图的规律,第1个图有白色地砖3×3-1(块),第2个图有白色地砖3×5-2(块),第3个图有白色地砖3×7-3(块),…,则第n 个图形中有白色地砖3(2n +1)-n 块,因此第100个图中有白色地砖3×201-100=503(块).第100个图中黑白地砖共有603块,则将一粒豆子随机撒在第100个图中,豆子落在白色地砖上的概率是503603.(理)(2013·福州模拟)对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将它分割成3×3方格,接着用中心和四个角的5个小正方形,构成如图①所示的几何图形,其面积S 1=59;第二步,将图①的5个小正方形中的每个小正方形都进行与第一步相同的操作,得到图②;依此类推,到第n 步,所得图形的面积S n =(59)n .若将以上操作类比推广到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则到第n 步,所得几何体的体积V n =________.[答案] (13)n[解析] 将棱长为1的正方体分割成3×3×3=27个全等的小正方体,拿去分别与中间小正方体的六个面重合的6个小正方体和分别与中间小正方体有1条棱重合的12个小正方体,则余下的9个小正方体体积V 1=13,第二步,将余下的9个小正方体作同样的操作,则余下的9×9个小正方体的体积V 2=(13)2,故到第n 步,所得几何体的体积V n =(13)n .15.(文)经过圆x 2+y 2=r 2上一点M (x 0,y 0)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类比上述性质,可以得到椭圆x 2a 2+y 2b 2=1类似的性质为:经过椭圆x 2a 2+y 2b2=1上一点P (x 0,y 0)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x 0x a 2+y 0yb 2=1 [解析] 过圆上一点M (x 0,y 0)的切线方程是把圆的方程中的x 2、y 2中的一个x 和一个y 分别用x 0、y 0代替,圆和椭圆都是封闭曲线,类比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可以得到,过椭圆上一点P (x 0,y 0)的切线方程也是把椭圆方程中的x 2、y 2中的一个x 和一个y 分别用x 0、y 0代替,即得到切线方程为x 0xa 2+y 0y b2=1. 例如过椭圆x 24+y 2=1上一点(1,32)的切线方程为x 4+32y =1,即x +23y -4=0.(理)已知命题: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且a m =a ,a n =b (m ≠n ,m 、n ↔N *),则a m +n =bn -amn -m ;现已知等比数列{b n }(n ↔N *),b m =a ,b n =b (m ≠n ,m 、n ↔N *),类比上述结论,得出在等比数列{b n }中,b n +m =________.[答案] n -m b na m[解析] 等差数列中的bn 和am 可以类比等比数列中的b n 和a m ,等差数列中的bn -am 可以类比等比数列中的b na m ,数列中的bn -am n -m可以类比等比数列中的n -m b n a m ,故b m +n =n -m b na m.证明如下:设b n =b 1q n -1,则b n +m =b 1q n+m -1,∵b m =a ,b n =b ,∴b n a m =b nn b m m =(b 1q n -1)n (b 1q m -1)m =b n -m 1·q n (n -1)-m (m -1)=b n -m 1·q (n -m )(n +m -1), ∴n -m b na m =b 1q n +m -1=b m +n . 三、解答题16.(文)观察①sin 210°+cos 240°+sin10°cos40°=34;②sin 26°+cos 236°+sin6°cos36°=34.由上面两题的结构规律,你能否提出一个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解析] 观察40°-10°=30°,36°-6°=30°,由此猜想: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 证明: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 =1-cos2α2+1+cos (60°+2α)2+12[sin(30°+2α)-sin30°]=1+12[cos(60°+2α)-cos2α]+12sin(30°+2α)-12=1+12[-2sin(30°+2α)sin30°]+12⎣⎡⎦⎤sin (30°+2α)-12 =34-12sin(30°+2α)+12(sin30°+2α)=34. (理)(2012·福建理,17)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①sin 213°+cos 217°-sin13°cos17°; ②sin 215°+cos 215°-sin15°cos15°; ③sin 218°+cos 212°-sin18°cos12°; ④sin 2(-18°)+cos 248°-sin(-18°)cos48°;⑤sin 2(-25°)+cos 255°-sin(-25°)cos55°.(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 (1)选择(2)式,计算如下:sin 215°+cos 215°-sin15°cos15°=1-12sin30°=1-14=34. (2)推广后的三角恒等式为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 证明如下: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sin 2α+(cos30°cos α+sin30°sin α)2-sin α(cos30°cos α+sin30°sin α)=sin 2α+34cos 2α+32sin αcos α+14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 =34sin 2α+34cos 2α=34. 解法二:(1)同解法一.(2)三角恒等式为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 证明如下: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1-cos2α2+1+cos (60°-2α)2-sin α(cos30°cos α+sin30°sin α) =12-12cos2α+12+12(cos60°cos2α+sin60°sin2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 =12-12cos2α+12+14cos2α+34sin2α-34sin2α-14(1-cos2α) =1-14cos2α-14+14cos2α=34.考纲要求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4.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5.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补充说明1.推理的概念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得出一个新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叫推理,推理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前提和结论.2.合情推理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形式,它是前提为真时,结论可能为真的推理,这种推理叫做叫合情推理,数学中常见的合情推理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3.假言推理假言推理的规则是:“若p⇒q,p真,则q真”.它的本质是,通过验证结论的充分条件为真,从而判断结论为真.4.关系推理推理规则是:“如果aRb,bRc,则aRc”(其中R表示具有传递性的关系),这种推理叫关系推理,如:由a∥b,b∥c,推出a∥c,若a≥b,b≥c,则a≥c,都是关系推理.5.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法则等,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6.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每步推理都是寻求使每一步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纳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为止.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每步推理都是寻找使每一步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7.反证法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綈q⇒r⇒…⇒t,而t与已知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定綈q为假,推出q为真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出发,通过正确、严密的逻辑推理,由此引出一个新的结论,而这个新结论与已知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一种间接证明方法.这里所谓的“与已知矛盾”主要是指:(1)与假设自相矛盾.(2)与数学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定义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3)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矛盾.(4)使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准确地做出反设(即否定结论),是正确运用反证法的前提,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列表如下:(5)用反证明证题时,要首先搞清证题的思路步骤;否定原命题时要准确无误;原命题的反面不只一种情形时,要逐个排除.备选习题1.(2013·临沂二模)对于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n 的二次方幂有如下分解方式:22=1+3,32=1+3+5,42=1+3+5+7,…,根据上述分解规律,对任意自然数n ,当n ≥2时,有____________.[答案] n 2=1+3+5+…+(2n -1)2.(2013·温州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已知cos π3=12, cos π5cos 2π5=14, cos π7cos 2π7cos 3π7=18, ……(1)根据以上等式,可猜想出的一般结论是________;(2)若数列{a n }中,a 1=cos π3,a 2=cos π5cos 2π5,a 3=cos π7cos 2π7cos 3π7,…,前n 项和S n =10231024,则n =________.[答案] (1)cos π2n +1cos 2π2n +1·…·cos n π2n +1=12n (n ↔N *) (2)10 [解析] (1)从题中所给的几个等式可知,第n 个等式的左边应有n 个余弦相乘,且分母均为2n+1,分子分别为π,2π,…,n π,右边应为12n ,故可以猜想出结论为cos π2n +1·cos 2π2n +1·…·cos n π2n +1=12n (n ∈N *). (2)由(1)可知a n =12n ,故S n =12[1-(12)n ]1-12=1-12n =2n -12n =10231024,解得n =10.3.(2012·温州适应性测试)若数列{a n }的各项按如下规律排列:21,31,32,41,42,43,51,52,53,54,…,n +11,n +12,…,n +1n,…,则a 2012=________. [答案] 6459[解析] 依题意得,将该数列中分子相同的项分成一组,第n 组中的数出现的规律是:第n 组中的数共有n 个,并且每个数的分子均是n +1,相应的分母依次由1增大到n .由于1953=62×(62+1)2<2012<63×(63+1)2=2016,又2012=1953+59,因此题中的数列中的第2012项应位于第63组中的第59个数,则题中的数列中的第2012项的分子等于64,相应的分母等于59,即a 2012=6459.。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理)人教A版-第23讲 正(余)弦定理
1 2 2 = ×4R sinAsinB× 2 2 3π = 2R sinAsin( -A) 4
2
1 2 π = R [ 2sin(2A- )+1]. 2 4 3π π π 5π 因为 0<A< ,所以- <2A- < , 4 4 4 4 π π 3π 所以当 2A- = ,即 A= 时,S△ABC 取最大值. 4 2 8 2+1 2 (SR,它的内接△ABC 中,有 2R(sin2A-sin2C)=( 2a-b)sinB,求角 C 和△ABC 面积 S△ABC 的最大值.
a b c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sinA= ,sinB= ,sinC= , 2R 2R 2R a2 c2 b 则 2R( 2- 2)=( 2a-b)× , 4R 4R 2R 即 a2-c2=( 2a-b)b, a2+b2-c2 2 π 3π 所以 cosC= = ,于是 C= ,A+B= . 2 4 4 2ab 1 所以 S△ABC= ab· sinC 2
π π π asin -C 2RsinAsin -C sinAsin -C 6 6 6 (3) = = b-c 2RsinB-2RsinC sinB-sinC 31 3 cosC- sinC 2 2 2 = π sin -C-sinC 3 3 3 cosC- sinC 4 4 1 = = . 2 3 3 cosC- sinC 2 2
1 1 3 【解析】由 S= bcsinA,即 3= ×1×c× ,所以 c=4. 2 2 2 所以 a= b2+c2-2bccos120° 1 = 16+1+2×4×1× 2 = 21. a 21 所以 2R= = =2 7. sinA 3 2 a+b+c 2RsinA+sinB+sinC 所以 = = 2R = sinA+sinB+sinC sinA+sinB+sinC 2 7.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3单元-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理科)
6
理解 了解 掌握 理解 掌握
2011课标全国11 2011安徽9 2011山东6
2011浙江6 2011辽宁7 2011天津6 2011辽宁4
8
6
第三单元 │ 高考纵览
题 型 三角 函数 与 三角 恒等 变换 解三 角形
考点统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 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义
第三单元 │ 使用建议
(6)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题经常出现在高考中.解三角形 的实际应用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的三角形中测量出一些角度 和距离,通过在可解三角形中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把求 解目标纳入到一个新的可解三角形中,再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加以解决,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 时要把这个基本思想教给学生,这是解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的 本质所在.
图16-1
第16讲 │ 问题思考 问题思考
► 问题1 角的概念的推广 ) )
(1)小于90° 的角是锐角;(
(2)第一象限的角一定不是负角.(
[答案] (1)错
(2)错
[解析] (1)小于90° 的角也可以是零角或负角;(2)第 一象限的角可以是负角,如α=-300° 就是第一象限的 角.
第16讲 │ 问题思考
第三单元 │ 高考纵览 高考纵览
题 型
三角 函数 与 三角 恒等 变换 解三 角形
考点统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 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义
考查 频度
8
考查 要求
了解
考例展示
2011课标全国5 2011山东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节 第二课时 导数与函数极值、最值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得 f′(1)=0,即 1-a=0,解得 a=e. e
思考:对函数求导后参数a对导数值正负有什么
影响?
(2)f′(x)=1-eax, ①当 a≤0 时,f′(x)>0,f(x)为(-∞,+∞)上的增函数, 所以函数 f(x)无极值. ②当 a>0 时,令 f′(x)=0,得 ex=a,即 x=ln a. x∈(-∞,ln a),f′(x)<0;x∈(ln a,+∞),f′(x)>0, 所以 f(x)在(-∞,ln a)上单调递减,在(ln a,+∞)上单调 递增,
在[1a, 2]上是减函数.又 f(2)-f(1)=ln 2-a,∴当12<a<ln 2
时,最小值是 f(1)=-a; 当 ln 2≤a<1 时,最小值为 f(2)=ln 2-2a. 综上可知, 当 0<a<ln 2 时,函数 f(x)的最小值是-a; 当 a≥ln 2 时,函数 f(x)的最小值是 ln 2-2a.
②当 a>0 时,令 f′(x)=x1-a=0,可得 x=1a, 当 0<x<a1时,f′(x)=1-xax>0; 当 x>1a时,f′(x)=1-xax<0, 故函数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a, 单调递减区间为1a,+ ∞.
提示:讨论极值在区间[1, 2]内、外确定最值!
解:由 f′(x)=1-ax=x-x a,x>0 知: (1)当 a≤0 时,f′(x)>0,函数 f(x)为(0,+∞)上的增函数,函数 f(x)无极值; (2)当 a>0 时,由 f′(x)=0,解得 x=a. 又当 x∈(0,a)时,f′(x)<0; 当 x∈(a,+∞)时,f′(x)>0, 从而函数 f(x)在 x=a 处取得极小值,且极小值为 f(a)=a-aln a, 无极大值.
【高考调研】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 导数的应用课件 理 新人教版
探究 1 给定解析式求函数的图像是近几年高考重 点,并且难度在增大,多需要利用导数研究单调性知其变 化趋势,利用导数求极值(最值)研究零点.
思考题 1 (2011·安徽文)函数 f(x)=axn(1-x)2 在区间 [0,1]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n 可能是( )
A.1 C.3
B.2 D.4
探究 2 ①本题是将不等式证明转化为求函数的最 值,体现了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②借助函数单调性、最值、恒成立等知识证明函数不 等式是近几年高考热点.
思考题 2 (2011·辽宁)设函数 f(x)=x+ax2+blnx,曲 线 y=f(x)过 P(1,0),且在 P 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2.
(1)求 a,b 的值; (2)证明:f(x)≤2x-2.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专题研究 导数的应用
题型一 导数与函数图像 例 1 (2011·山东)函数 y=2x-2sinx 的图像大致是( )
【解析】 y′=12-2cosx,令 y′=0,得 cosx=14, 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可知这个方程有无穷多解,即函数 y =2x-2sinx 有无穷多个极值点,函数是奇函数,图像关于 坐标原点对称,故只能是选项 C 的图像.
思考题 3 (1)(2011·辽宁文)已知函数 f(x)=ex-2x+a 有零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原函数有零点,可将问题转化为方程 ex-2x+a=0 有解问题,即方程 a=2x-ex 有解.
令函数 g(x)=2x-ex,则 g′(x)=2-ex,令 g′(x)=0, 得 x=ln2,所以 g(x)在(-∞,ln2)上是增函数,在(ln2, +∞)上是减函数,所以 g(x)的最大值为:g(ln2)=2ln2- 2.因此,a 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 g(x)的值域,所以,a∈(- ∞,2ln2-2].
2013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三篇 导数及其应用专题一 高考函数与导数命题动向(人教A版)
2013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三篇导数及其应用专题一高考函数与导数命题动向高考命题分析函数是数学永恒的主题,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主干知识之一;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函数与导数不仅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还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而且函数的观点及其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高考对函数的考查更多的是与导数的结合,发挥导数的工具性作用,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证明不等式问题等,体现出高考的综合热点.所以在高考中函数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高考考查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阵地.高考命题特点函数与导数在高考试卷中形式新颖且呈现出多样性,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其命题特点如下:(1)全方位:近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中,函数的知识点基本都有所涉及,虽然高考不强调知识点的覆盖率,但函数知识点的覆盖率依然没有减小.(2)多层次:在近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中,低档、中档、高档难度的函数题都有,且题型齐全.低档难度题一般仅涉及函数本身的内容,诸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周期性、图象等,且对能力的要求不高;中、高档难度题多为综合程度较高的试题,或者函数与其他知识结合,或者是多种方法的渗透.(3)巧综合:为了突出函数在中学数学中的主体地位,近年高考强化了函数与其他知识的渗透,加大了以函数为载体的多种方法、多种能力(甚至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综合程度.(4)变角度:出于“立意”和创设情景的需要,函数试题设置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断创新,重视函数思想的考查,加大了函数应用题、探索题、开放题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从而使函数考题显得新颖、生动、灵活.(5)重能力:以导数为背景与其他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等)交汇命题.利用导数解决相关问题,是命题的热点,而且不断丰富创新.解决该类问题要注意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应用.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高考动向透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既是高中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函数的基础知识涉及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表示方法、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内容.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对函数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下,在解答题中主要与多个知识点交汇命题,难度中等.【示例1】►(2011·安徽)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2x 2-x ,则f (1)=( ).A .-3B .-1C .1D .3解析 法一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x ≤0时,f (x )=2x 2-x ,∴f (1)=-f (-1)=-2×(-1)2+(-1)=-3.故选A.法二 设x >0,则-x <0,∵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x ≤0时,f (x )=2x 2-x ,∴f (-x )=2(-x )2-(-x )=2x 2+x ,又f (-x )=-f (x ),∴f (x )=-2x 2-x ,∴f (1)=-2×12-1=-3,故选A.答案 A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的求值,解题思路有两个:一是利用奇函数的性质,直接通过f (1)=-f (-1)计算;二是利用奇函数的性质,先求出x >0时f (x )的解析式,再计算f (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考对指数函数的考查有升温的趋势,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函数的应用问题.对于幂函数应重点掌握五种常用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此时,幂的运算是解决有关指数问题的基础,也要引起重视.对数函数在新课标中适当地降低了要求,因此高考对它的考查也会适当降低难度,但它仍是高考的热点内容,重点考查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其应用.【示例2】►(2011·天津)已知a =5log 23.4,b =5log 43.6,c =⎝ ⎛⎭⎪⎫15log 30.3,则( ).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c >a >b解析因为c=5-log30.3=5log3103,又log23.4>log33.4>log3103>1>log43.6>0,且指数函数y=5x是R上的增函数,所以a>c>b.故选C.答案 C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对数式的大小比较.一般是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进行比较.对数式的比较类似指数式的比较,也可以寻找中间量.函数的应用函数的应用历来是高考重视的考点,新课标高考更是把这个考点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相对于大纲的高考,新课标高考无论在考查内容上还是力度上都有所加强,这主要体现在函数与方程方面,函数与方程已经成为新课标高考的一个命题热点,值得考生重视.【示例3】►(2011·山东)已知f(x)是R上最小正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且当0≤x <2时,f(x)=x3-x,则函数y=f(x)的图象在区间[0,6]上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为().A.6 B.7 C.8 D.9解析由f(x)=0,x∈[0,2)可得x=0或x=1,即在一个周期内,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在区间[0,6)上共有6个交点,当x=6时,也是符合要求的交点,故共有7个不同的交点.故选B.答案 B本小题考查对周期函数的理解与应用,考查三次方程根的求法、转化与化归思想及推理能力,难度较小.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将f(x)=x3-x进行因式分解,结合周期函数的性质求出f(x)=0在区间[0,6]上的根,然后将方程f(x)=0的根转化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问题.导数的概念及运算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解决该类问题必须熟记导数公式,明确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切点既在切线上又在曲线上.【示例4】►已知点P在曲线f(x)=x4-x上,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3x -y=0,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函数f(x)=x4-x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3,即f′(x0)=4x30-1=3,∴x0=1,将其代入f(x)中可得P(1,0).答案(1,0)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及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最值问题已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解决该类问题要明确:导数为零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导函数的变号零点才是函数的极值点;求单调区间时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求最值时需要把极值和端点值逐一求出,比较即可.【示例5】►已知函数f(x)=x3+ax2+bx+c,曲线y=f(x)在点x=1处的切线l不过第四象限且斜率为3,又坐标原点到切线l的距离为1010,若x=23时,y=f(x)有极值.(1)求a,b,c的值;(2)求y=f(x)在[-3,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1)由f(x)=x3+ax2+bx+c,得f′(x)=3x2+2ax+b.当x=1时,切线l的斜率为3,可得2a+b=0.①当x=23时,y=f(x)有极值,则f′⎝⎛⎭⎪⎫23=0,可得4a+3b+4=0②由①②解得a=2,b=-4. 设切线l的方程为y=3x+m由原点到切线l的距离为10 10,则|m|32+1=1010,解得m=±1.∵切线l不过第四象限∴m=1,由于切点的横坐标为x=1,∴f(1)=4,∴1+a+b+c=4∴c=5.(2)由(1)可得f(x)=x3+2x2-4x+5,∴f′(x)=3x2+4x-4.令f′(x)=0,得x=-2,x=2 3.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在x=23处取得极小值f⎝⎛⎭⎪⎫23=9527.又f(-3)=8,f(1)=4,∴f(x)在[-3,1]上的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95 27.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函数最值与极值的区别.求解函数的最值时,要先求函数y=f(x)在[a,b]内所有使f′(x)=0的点,再计算函数y=f(x)在区间内所有使f′(x)=0的点和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最后比较即得.突出以函数与导数为主的综合应用高考命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数学学科的整体意义,加强对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中学数学的内容可以聚合为数和形两条主线,其中数是以函数概念来串联代数、三角和解析几何知识,我们可以把方程看作函数为零,不等式看成两个函数值的大小比较、数列、三角则是特殊的一类函数.所以,高考试题中涉及函数的考题面很广.新课标高考对有关函数的综合题的考查,重在对函数与导数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重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相关知识的相互联系,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较强的运算能力,体现了以函数为载体,多种能力同时考查的命题思想.【示例6】►(2011·福建)已知a,b为常数,且a≠0,函数f(x)=-ax+b+ax ln x,f(e)=2(e=2.718 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实数b的值;(2)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3)当a=1时,是否同时存在实数m和M(m<M),使得对每一个t∈[m,M],直线y =t 与曲线y =f (x )⎝ ⎛⎭⎪⎫x ∈⎣⎢⎡⎦⎥⎤1e ,e 都有公共点?若存在,求出最小的实数m 和最大的实数M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由f (e)=2得b =2.(2)由(1)可得f (x )=-ax +2+ax ln x .从而f ′(x )=a ln x .因为a ≠0,故①当a >0时,由f ′(x )>0得x >1,由f ′(x )<0得0<x <1;②当a <0时,由f ′(x )>0得0<x <1,由f ′(x )<0得x >1.综上,当a >0时,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单调递减区间为(0,1);当a <0时,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为(1,+∞).(3)当a =1时,f (x )=-x +2+x ln x ,f ′(x )=ln x .由(2)可得,当x 在区间⎣⎢⎡⎦⎥⎤1e ,e 内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又2-2e <2,所以函数f (x )⎝ ⎛⎭⎪⎫x ∈⎣⎢⎡⎦⎥⎤1e ,e 的值域为[1,2].据此可得,若⎩⎨⎧m =1,M =2.则对每一个t ∈[m ,M ],直线y =t 与曲线y =f (x )⎝ ⎛⎭⎪⎫x ∈⎣⎢⎡⎦⎥⎤1e ,e 都有公共点; 并且对每一个t ∈(-∞,m )∪(M ,+∞),直线y =t 与曲线y =f (x )⎝ ⎛⎭⎪⎫x ∈⎣⎢⎡⎦⎥⎤1e ,e 都没有公共点.综上,当a =1时,存在最小的实数m =1,最大的实数M =2,使得对每一个t∈[m ,M ],直线y =t 与曲线y =f (x )⎝ ⎛⎭⎪⎫x ∈⎣⎢⎡⎦⎥⎤1e ,e 都有公共点.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6课时 空间向量及运算
y2-y1,z2-z1). _________________
6.向量 a 与 b 的夹角 设 a=(a1,a2,a3),b=(b1,b2,b3),则
Cos<a,b>=
a1b1+a2b2+a3b3 2 2 a2+a2+a2· b1+b2+b2 1 3 2 3
.
第八章
第6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 1→ 1 → → 解析 FG= AC= (BC-BA), 2 2 → → 1 → → → ∴FG· = (BC-BA)· BA BA 2 1 → → →2 1 1 1 = (BC· -BA )= ×( -1)=- . BA 2 2 2 4
第八章
第6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第八章
第6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5.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 a=(a1,a2,a3),b=(b1,b2,b3)则 ①a+b= ; (a1-b1,a2-b2,a3-b3) ②a-b= ;
2 a1b1+a2b2+a3b3 , a2+a2+a2 ; 3 ③a· b= 特殊地 a· a= 1 a1 ④a∥b⇔ a1=λb1,a2=λb2,a3=λb3(λ∈R,b≠0)或b1
|a|cos<a,e>,e 为单位向量
;
b=0 ; ②a⊥b⇔ a·
a ③|a|2= a· .
第八章
第6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如下运算律:
b) ①(λ· b= λ(a· ; a)·
②a· b= b· a ③a· (b+c)=
(交换律);
高考数学总复习(一轮)(人教A)教学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11节 圆锥曲线中的证明与存在性问题
解:(2)假设存在点M(t,0)(t<0)满足题设条件.
由(1)知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F(2,0).
设Q(x0,y0)(x0>1)为双曲线C右支第一象限上一点.
当x0=2时,因为∠QFM=2∠QMF=90°,
所以∠QMF=45°,于是|MF|=|QF|=3,
所以t=-1,即M(-1,0).
看
谢
感 您的观
当 p<0 时,x=± -,则 2 -=4 ,
解得p=-4,故C的方程为x2=8y.
(2)设P为C的准线上一点,过P作C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B,直线PA,PB
的斜率分别为k1,k2,且直线PA,PB与y轴分别交于M,N两点,直线AB的
斜率为k0.证明:k1·k2为定值,且k1,k0,k2成等差数列.
(2)证明:由(1)可知C的准线方程为y=-2,
不妨设P(m,-2),A(x1,y1),B(x2,y2),
由题意,过点P且与C相切的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设为k,
则l:y=k(x-m)-2,且k≠0,
= (-)-,
2
联立
得 x -8kx+8(km+2)=0,
= ,
2
2
则Δ=64k -32(km+2)=0,即 k -mk-1=0,
|| ||
,证明:∠ANC=2∠AMC.
=
|| ||
(2)证明:由(1)可知 M(-8,0),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my-8,其与椭圆
E:+=1 的交点为 B(x1,y1),C(x2,y2),
+
=
,
2
高考数学(理)一轮【专题一】《函数与导数综合题的解答》ppt课件
y=f′(x)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
C
(
聚焦考向透析
考向一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象
方法分析 解题过程 回归反思
例题精编
(2013· 高考浙江卷)已知函数 y=f(x) 的图象是下列四个图象之一,且其导函数
①题目条件: 导函数 f′(x)的图象变化 特征.
y=f′(x)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
方法分析 解题过程 回归反思
Hale Waihona Puke 例题精编(2012· 高考北京卷)已知函数
f(x)=ax2+1(a>0),g(x)=x3+bx.
(1)若曲线 y=f(x)与曲线 y=g(x)在它们的交点 (1,c)处具有公共切线,求 a,b 的值; (2)当 a2=4b 时,求函数 f(x)+g(x)的单调区 间,并求其在区间(-∞,-1]上的最大值.
C
聚焦考向透析
考向三 不等式证明及参数范围问题
方法分析 解题过程 回归反思
例题精编
(2013· 高考辽宁卷) (1)证明:当 x∈[0,1]时, 2 2
x≤sin x≤x;
(2)若不等式
ax+x2+
x3
2
+2(x+2)cos x≤4 对
x∈[0,1]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C
聚焦考向透析
C
聚焦考向透析
考向二
回归反思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
方法分析
解题过程
a a 当- <-1,即 a>6 时,函数 h(x)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 6 6 2 2
a a
a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 ,-1上单调递增, 6 a 1 1 2 - 又因为 h -h(-1)=1-a+ a = (a-2)2>0, 4 4 2 a 所以 h(x)在区间(-∞,-1]上的最大值为 h- =1. 2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课件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2-11 板块一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ppt版本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11讲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板块一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必备知识] 考点1 函数的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 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1)若f′(x)>0,则f(x)在这个区间内 单调递增 ; (2)若f′(x)<0,则f(x)在这个区间内 单调递减 ; (3)若f′(x)=0,则f(x)在这个区间内是 常数函数 .
1
-
a.
∴
f′(x)
=
1 x
-
ax
+
a
-
1
=
-ax2+1+ x
ax-x.①若
a≥0,当
0<x<1
时,f′(x)>0,f(x)
单调递增;当 x>1 时,f′(x)<0,f(x)单调递减,所以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②若 a<0,由 f′(x)=0,得 x=1 或 x
=-1a.因为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所以-1a>1,解得-
命题角度2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范围
例2 已知a≥0,函数f(x)=(x2-2ax)ex,若f(x)在[-1,1]
上是单调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34
C.34,+∞
B.12,34 D.0,12
[解 析 ] f′(x)= (2x- 2a)ex + (x2 - 2ax)ex = [x2 + (2 - 2a)x-2a]ex,由题意知当 x∈[-1,1]时,f′(x)≤0 恒成立, 即 x2+(2-2a)x-2a≤0 恒成立.
①当-a2≤1 时,即-2≤a<0 时,f(x)在[1,4]上的最小
值为 f(1),由 f(1)=4+4a+a2=8,得 a=±2 2-2,均不符
高三数学 第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课件11-3
• 【答案】 45
(2)(2010·全国卷Ⅱ)若(x-ax)9 的展开式中 x3 的系数是 -84,则 α=________.
• 法三:(基本原理法)将(1+x+x2)8写成八个因式乘积的形 式(1+x+x2)8=(1+x+x2)·(1+x+x2)·(1+x+ x2)·…·(1+x+x2)(共8个).
• 这八个因式中乘积展开式中形式x5的来源有三:①有两个 括号各出一个x2,其余六个括号中恰有一个括号出一个x, 这种方式共有C82C61种;②有一个括号出一个x2,其余七 个括号中恰有三个括号各出一个x,共有C81C73种;③没 有一个括号出一个x2,恰有五个括号各出一个x,共有C85 种.
【答案】 -5
• (4)求(1+x+x2)8展开式中x5的系数. • 【解析】 法一:(通项公式法)(1+x+x2)8=[1+(x+
x2)]8展开后的通式公式是Tr+1=C8r(x+x2)r,则x5的系数 由(x+x2)r决定,而(x+x2)r的展开通项公式是T′k+1=Crkxr -kx2k=Crkxr+k,所以(1+x+x2)8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 C8rCrkxr+k,其中0≤k≤r≤8,r+k=5,r、k∈N.
答案
7n-1 6
5.(2010·江西卷,理)(2- x)8 展开式中不含 x4 项
的系数的和为( )
A.-1
B.0
C.1
D.2
• 答案 B
• 解析 由通项公式可得展开式中含x4项为T8+1=C88x4=x4, 故含x4项的系数为1,令x=1,得展开式的系数和S=1, 故展开式中不含x4项的系数的和为1-1=0.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9-3
考向二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2】►(2012· 武汉模拟)已知点P(x,y)在圆x2+(y-1)2=1上 y-1 运动,则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________. x-2 y-1 [审题视点] 找出 的几何意义,运用几何法求解. x-2
解析
y-1 设 =k,则k表示点P(x,y)与点(2,1)连线的斜率.当 x-2
基础梳理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 定点 的距离等于 定长 的点的轨迹是 圆. 2.圆的标准方程 (1)方程(x-a)2+(y-b)2=r2(r>0)表示圆心为 (a,b) ,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 (2)特别地,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r>0)的圆的标准方程
x2+y2=r2 . 为
3.圆的一般方程 方程x +y +Dx+Ey+F=0可变形为 D2+E2-4F .故有: 4 (1)当D +E -4F>0时,方程表示以 D2+E2-4F 为半径的圆; 2 (2)当D +E
解
法一
将x=3-2y,
代入方程x2+y2+x-6y+m=0, 得5y2-20y+12+m=0. 设P(x1,y1),Q(x2,y2),则y1、y2满足条件: 12+m y1+y2=4,y1y2= 5 . ∵OP⊥OQ,∴x1x2+y1y2=0.而x1=3-2y1,x2=3-2y2. -27+4m ∵x1x2=9-6(y1+y2)+4y1y2= . 5 -27+4m 12+m 故 + =0,解得m=3, 5 5
【训练3】 (2012· 广州模拟)在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 A(4,-3)为△OAB的直角顶点,已知|AB|=2|OA|,且点B的纵 坐标大于0. → (1)求AB的坐标; (2)求圆x2-6x+y2+2y=0关于直线OB对称的圆的方程.
解
→ → → (1)设AB=(x,y),由|AB|=2|OA|,AB· =0, OA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课件1 理
7 若将本例(2)中点 A 变为 A′( ,2),则|PA′|+|PM|的 2 最小值是多少?并求此时点 P 的坐标.
7 【解】 点 A′( ,2)在抛物线内部, 2 则|PA′|+|PM|≥|A′M|, 当且仅当 P、A′、M 三点共线即直线 PA′垂直于 y 轴时 取等号, 7 ∴|PA′|+|PM|的最小值为 . 2 此时点 P 的纵坐标 y=2. 代入 y2=2x,得 x=2,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2,2).
【解】 (1)将(1,-2)代入 y2=2px,得(-2)2=2p· 1, 所以 p=2. 故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4x,其准线方程为 x=-1.
(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 l,其方程为 y=-2x+t.
y=-2x+t, 由 2 得 y2+2y-2t=0. y =4x,
因为直线 l 与抛物线 C 有公共点, 1 所以 Δ=4+8t≥0,解得 t≥- . 2 5 . 5 |1×2-2×1-t| |t| 又点 A(1,-2)到直线 l 的距离 d= = , 5 5 另一方面,由直线 OA 与 l 的距离 d= |t| 5 = ,则 t=± 1. 5 5 1 1 因为-1∉[- ,+∞),1∈[- ,+∞), 2 2 ∴ 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 l 存在,其方程为 2x+y-1=0.
从近两年的高考看,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 质是高考的热点,且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中档 题目,有时也与向量、不等式等综合命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探究能力.
创新探究之九 以抛物线为背景的创新题 (2011· 湖南高考)已知平面内一动点 P 到点 F(1,0)的距离 与点 P 到 y 轴的距离的差等于 1.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过点 F 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 l1,l2,设 l1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A,B,l2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D,E, → EB → 求AD· 的最小值.
新课改地区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一章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12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课件新人教
2021/4/17
机变量及其分布112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课件新人教B
10
【常用结论】 1.(a+b)n的展开式的三个重要特征 (1)项数:项数为n+1. (2)各项次数: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n,即a与b的指数和为n. (3)顺序:字母a按降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n逐项减1直到0;字母b按 升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0逐项增1直到n.
2021/4/17
机变量及其分布112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课件新人教B
2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核心考点·精准研析 核心素养测评
新课改地区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一章计数原理概率随
2021/4/17
机变量及其分布112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课件新人教B
3
新课改地区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一章计数原理概率随
2021/4/17
机变量及其分布112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课件新人教B
23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4) kCkn=nCkn- 11 . (
)
(5) C
r an-rbr是(a+b)n的展开式中的第r项.
n
(
)
(6)二项展开式中某项的系数与该项的二项式系数一定相同. ( )
新课改地区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一章计数原理概率随
2021/4/17
机变量及其分布112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课件新人教B
13
提示:(1)√.
【解析】选C. (x 1 )12 的展开式的第4项
3x
T4=
C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2课时 排列、组合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解法一 直接法,可以从 4 台甲型电视机中取 2 台, 再从 5 台乙型电视机中取 1 台, 或者从 4 台甲型电视机中 取 1 台, 再从 5 台乙型电视机中取 2 台, 所以共有 C2· 1+ 4 C5 C1· 2=70 种选法. 4 C5 解法二 间接法,从 9 台电视机中取 3 台有 C3种取 9 法,从甲型电视机中取 3 台有 C3种取法,从乙型电视机 4 中取 3 台有 C3种取法,这两种取法不符合条件,所以符 5 合条件的取法为 C3-C3-C3=70 种. 9 4 5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1.两个概念 (1)排列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m≤n),按照 一定顺
序排成一列
,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
一个排列.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2)组合 从 n 个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 并成一组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叫做从 n
解析 据题意知 4 个不同的商业广告可排在中间的 4 个位置上共有 A4种方法,再将 2 个公益广告排在首末 2 4 个不同的位置共有 2 种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不同 的播放方式共有 2A4=48 种. 4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3.安排 7 位工作人员在 5 月 1 日到 5 月 7 日值班, 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 5 月 1 日和 2 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x=-1,则a0-a1+a2-a3+a4-a5+a6-a7=37.② (1)∵a0=C0=1,∴a1+a2+a3+„+a7=-2. 7
-1-37 (2)(①-②)÷ 2,得a1+a3+a5+a7= =-1 094. 2 -1+37 (3)(①+②)÷ 2,得a0+a2+a4+a6= 2 =1 093. (4)∵(1-2x)7展开式中,a0,a2,a4,a6大于零,而a1,a3, a5,a7小于零, ∴|a0|+|a1|+|a2|+„+|a7|=(a0+a2+a4+a6)-(a1+a3+a5+a7) =1 093-(-1 094)=2 187.
三条性质 (1)对称性; (2)增减性; (3)各项二项式系数的和; 以上性质可通过观察杨辉三角进行归纳总结.
双基自测 1.(2011· 福建)(1+2x)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等于( A.80 B.40 C.20 D.10 解析 Tr+1=Cr (2x)r=2rCr xr, 5 5 ).
当r=2时,T3=40x2. 答案 B
【训练1】
a 6 (2011· 山东)若 x- 2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60,则常 x
数a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二项式
a 6 x- 2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Tr+1=C r 6 x
x6-r(-
a)rx-2r=C r x6-3r(- a)r,当r=2时,Tr+1为常数项,即常数项 6 是C2a,根据已知C2a=60,解得a=4. 6 6 答案 4
(2)各项系数之和为a0+a1+a2+„+a9=(2-3)9=-1 (3)由(2)知a0+a1+a2+„+a9=-1, 令x=1,y=-1,得a0-a1+a2-„-a9=59, 59-1 将两式相加,得a0+a2+a4+a6+a8= 2 ,即为所有奇数项 系数之和.
二项式定理给出的是一个恒等式,对a,b赋予一些特定的 值,是解决二项式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赋值法是从函数
归纳法推导二项式定理更具一般性和创造性,不仅可二项展 开,也可三项展开,四项展开等.
【示例】► 若多项式x3+x10=a0+a1(x+1)+„+a9(x+1)9+ a10(x+1)10,则a9=( ).
A.9 B.10 C.-9 D.-10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限时训练
3 2
27 2 C7=84,即xx- 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84.
x
难点突破23——排列组合在二项展开式中的应用 (a+b)n展开式可以由次数、项数和系数来确定. (1)次数的确定 从n个相同的a+b中各取一个(a或b)乘起来,可以构成展开式 中的一项,展开式中项的形式是mapbq, 其中p∈N,q∈N,p+q=n. (2)项数的确定 满足条件p+q=n,p∈N,q∈N的(p,q)共n+1组. 即将(a+b)n展开共2n项,合并同类项后共n+1项.
(2)增减性与最大值: 二项式系数 Ck ,当 n n+1 k< 2 时,二项式系数逐渐 增大 .由对称
性知它的后半部分是逐渐减小的; n 当 n 是偶数时,中间一项 C2n 取得最大值; n-1 n+1 当 n 是奇数时,中间两项 C 2 n,C 2 n 取得最大值.
0 1 2 n (3)各二项式系数和:Cn+Cn+Cn+„+Cr +„+Cn=2n; n
2 x- x
7
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是
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
2 7 2 7 3 原问题等价于求 x-x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 x-x 的
2r r 7-r 通项Tr+1=C 7 x - =(-2)rC r x7-2r,令7-2r=3得r=2,∴ 7 x x 的系数为(-2) 答案 84
5.(2011· 安徽)设(x-1)21=a0+a1x+a2x2+„+a21x21,则a10+ a11=________. 解析 Tr+1=Cr x21-r(-1)r=(-1)rCr x21-r 21 21 由题意知a10,a11分别是含x10和x11项的系数,所以a10=-C 11 , 21 a11=C10, 21 ∴a10+a11=C10-C11=0. 21 21 答案 0
4.(2011· 重庆)(1+3x)n(其中n∈N且n≥6)的展开式中x5与x6的 系数相等,则n=( ).
A.6 B.7 C.8 D.9 解析 Tr+1=Cr (3x)r=3rCr xr n n
6 由已知条件35C5=36Cn n
即C5=3C6 n n n! n! =3 5!n-5! 6!n-6! 整理得n=7 答案 B
考向三 二项式的和与积 【例3】►(1+2x)3(1-x)4展开式中x项的系数为________. [审题视点] 定理的形式. 解析 (1+2x)3(1-x)4展开式中的x项的系数为两个因式相乘而 得到,即第一个因式的常数项和一次项分别乘以第二个因式的
1 一次项与常数项,它为C0(2x)0· 1(-x)1+C3(2x)1· 014(-x)0,其 C4 C4 3 1 系数为C03· 1(-1)+C3· C4 2=-4+6=2.
2.若(1+ 2)5=a+b 2(a,b为有理数),则a+b=( A.45 B.55 C.70 D.80 解析
).
(1+ 2)5=1+5 2+10( 2)2+10( 2)3+5( 2)4+( 2)5=
41+29 2 由已知条件a=41,b=29,则a+b=70. 答案 C
3.(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若(x-1)4=a0+a1x+a2x2+a3x3+ a4x4,则a0+a2+a4的值为( A.9 B.8 C.7 D.6 解析 令x=1,则a0+a1+a2+a3+a4=0 令x=-1,则a0-a1+a2-a3+a4=16 ∴a0+a2+a4=8. 答案 B ).
考向二 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 【例2】►二项式(2x-3y)9的展开式中,求: (1)二项式系数之和; (2)各项系数之和; (3)所有奇数项系数之和. [审题视点] 值. 此类问题要仔细观察,对二项式中的变量正确赋
解 设(2x-3y)9=a0x9+a1x8y+a2x7y2+„+a9y9.
0 2 9 (1)二项式系数之和为C9+C19+C9+„+C9=29.
考向一
二项展开式中的特定项或特定项的系数
3 3 【例1】►已知在 x- 3 n的展开式中,第6项为常数项. x (1)求n; (2)求含x2的项的系数; (3)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 [审题视点] 键. 准确记住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解此类题的关
解
r r n-r r r r n-2r 通项公式为Tr+1=Cnx (-3) x- =(-3) Cnx . 3 3 3
第3讲 二项式定理
【2013 年高考会这样考】 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复习指导】 二项式定理的核心是其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复习时要熟练掌握 这个公式,注意二项式定理在解决有关组合数问题中的应用.
基础梳理 1.二项式定理
r (a+b)n=C 0 an+C 1 an-1b+„+C n an-rbr+„+C n bn(n∈N*)这个 n n n
1 的角度来应用二项式定理,即函数f(a,b)=(a+b)n=C 0 an+C n n
an 1b+„+C r an rbr+„+C n bn.对a,b赋予一定的值,就能得 n n 到一个等式.
-
-
【训练2】 已知(1-2x)7=a0+a1x+a2x2+„+a7x7. 求:(1)a1+a2+„+a7;(2)a1+a3+a5+a7;(3)a0+a2+a4+ a6;(4)|a0|+|a1|+|a2|+„+|a7|. 解 令x=1,则a0+a1+a2+a3+a4+a5+a6+a7=-1.①
一个定理 二项式定理可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也可根据次数,项数和系 数利用排列组合的知识推导二项式定理.因此二项式定理是排 列组合知识的发展和延续. 两种应用 (1)通项的应用: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可求指定的项或指定项 的系数等. (2)展开式的应用:利用展开式①可证明与二项式系数有关的等 式;②可证明不等式;③可证明整除问题;④可做近似计算等.
(3)系数的确定 展开式中含apbq(p+q=n)项的系数为C 数)因此(a+b)n展开式中的通项是 Tr+1=Cr an rbr(r=0,1,2,„,n) n
2 n (a+b)n=C 0 an+C 1 an-1b+C n an-2b2+„+C n bn这种方法比数学 n n
-
q n
(即p个a,q个b的排列
(3)字母a按 降幂 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n逐项减1直到 零;字母b按升幂 排列,从第一项起,次数由零逐项增1直到n.
0 1 (4)二项式的系数从Cn,Cn,一直到Cn 1,Cn. n n
-
3.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
- 数 相等 .即 Cr =Cn r. n n
(1)∵第6项为常数项, n-2r ∴r=5时,有 3 =0,解得n=10. n-2r 1 (2)令 =2,得r= (n-6)=2, 3 2
2 ∴x2的项的系数为C10(-3)2=405.
10-2r ∈ZZ.
10-2r 令 =k (k ∈Z),则 10-2r 3
C0+C2+C4+„=C1+C3+C5+„=2n 1. n n n n n n
-
一个防范 运用二项式定理一定要牢记通项Tr+1=C r an-rbr,注意(a+b)n与 n (b+a)n虽然相同,但具体到它们展开式的某一项时是不同的, 一定要注意顺序问题,另外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与该项的 (字母)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指C r ,而后者是字母外 n 的部分.前者只与n和r有关,恒为正,后者还与a,b有关,可 正可负.
求多个二项式积的某项系数,要会转化成二项式
答案 2
对于求多个二项式的和或积的展开式中某项的 系数问题,要注意排列、组合知识的运用,还要注意有关指数 的运算性质.二项式定理研究两项和的展开式,对于三项式问 题,一般是通过合并其中的两项或进行因式分解,转化成二项 式定理的形式去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