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发展地主港模式的SWOT分析与建议
我国港口推行地主港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港口推行地主港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摘要:地主港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已在世界各国有所推行,我国的个别港口也开始实施地主港经营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探讨。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主港的模式及推行这种模式的意义。
接着分析了我国港口推行地主港模式的现状。
继而探讨我国港口推行地主港模式的可行性。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地主港模式港口管理一、引言港口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为推动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港口的管理模式朝着“公私合作”关系的方向过渡,港口重新构建组织系统,港口管理机构以“地主”身份出现,即地主港模式代表了港口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地主港模式的概念所谓“地主港”模式,就是政府通过规划界定港口的区域范围,委托港口管理机构代表国家拥有港区及后方一定范围内土地、岸线和基础设施的产权,对该范围内的土地、岸线、航道等进行统一开发,并以租赁方式把码头租赁给港口企业经营,实行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政府收取岸线、土地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出租费用,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滚动发展,而码头的上部设施,如库场、机械、设备等经营性设施则由经营人自己建设、配备、维护、管理和使用。
从概念上讲,政府所委托的港口管理机构,首先不能是港口经营企业。
而是代表政府行为的港口管理部门,当然,也可以由港口管理机构通过组建政策性投资,公司来负责筹集资金,建设港口的社会性或公益性基础设施,形成的资产和债务归港口管理机构所有,然后将建成的泊位区通过市场公开招标方式出租给码头经营企业,再通过收取的租金和土地开发所得偿还基础设施建设债务。
因此,依据《港口法》第6条”……依照前款确定的对港口具体实施行政管理的部门。
以下统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界定来说,地主港模式管理的执行主体就是各港口所在市、县的港口管理局,而不是经营性的企业。
三、我国推行地主港模式的意义“地主港”模式是美国和欧洲、亚洲~些国家主要的港口融资建设方式。
港口行业的分析

港口行业的分析港口行业是指集装箱、散货、油气等不同类型的货物在港口中装卸、储存、运输和管理的全过程。
港口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到国内外贸易、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
下面就港口行业的市场规模、竞争状况、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首先,港口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港口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港口吞吐量约为16亿吨。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港口行业发展迅速,港口吞吐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球港口行业的重要力量。
其次,港口行业竞争激烈。
由于港口资源有限,各个港口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大型港口通常具备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完善的设施和更高效的物流能力,因此更具竞争力。
此外,港口行业还面临来自海上货运、铁路货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竞争。
再次,港口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智能化。
多元化体现在港口服务范围的扩大,除了传统的货物装卸、储存、运输之外,港口还逐渐涉足金融、保险、贸易等领域。
智能化体现在港口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比如自动化堆场管理系统、智能巡航引航系统、大数据分析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港口的运作更加高效、安全。
最后,港口行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港口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较大,需要采取更多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港口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港口是国家的重要物资和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对港口安全要求非常高,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
再次,国际贸易摩擦和经济衰退等因素可能对港口行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港口行业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发展趋势多元化和智能化,面临环境保护、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挑战。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增加,港口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且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关于当前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关于当前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当前我国沿海港口的发展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贸易和物流的关键基础设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沿海港口的竞争力和效率,以下是对当前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 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港口设施和设备,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
特别是要加强港口的码头、航道和堆场等关键设施的建设,提高货物吞吐量和装卸效率。
2. 推动港口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港口信息平台,实现港口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港口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数据安全防护,确保港口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增强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加强港口与内陆交通的衔接,建设多式联运体系,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网络的衔接,打通港口与内陆各个地区的物流通道。
4. 推动港口的智能化发展。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港口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港口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港口的智能调度和自动化装卸。
5. 加强港口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港口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港口周边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提高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 提高港口的服务质量。
加强港口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
加强港口的通关服务,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加强港口的物流配送服务,提供全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7. 加强港口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港口合作,加强与国际港口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港口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推动港口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8. 完善港口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港口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港口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加强对港口的监管和执法,维护港口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9. 加强港口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国内港口物流发展态势及对策

国内港口物流发展态势及对策作者:吴杨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3年第04期港口是运输网络的主要组成之一,在国际贸易物流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有效发展港口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港口发展现状,展现、分析国内港口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港口物流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频繁,经济发展与贸易发展的依存度更体现在方方面面,相互促进、相互牵制。
作为贸易、物流网络的主要组成之一,国内主要港口在发展物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港口物流良好的优势使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内拥有海岸线共计3.2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内路河道近13万公里,沿海、江累计约有千处港口,近十分之一的内贸及近九成外贸运输仅通过由水运实现。
当前,国内可提供生产泊位约三万处,可提供大型(10000吨)泊位的近两千处,世界20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内共有8个港口进入行列。
2012年7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有关2011年度中国航运发展报告中指出,2011年度国内水运实现2亿吨规模载重突破,海运载重大幅提升,列居行业前五位;国内港口物流量实现百亿吨的突破,集装箱总量突破1.5亿TEU,均处于行业前甲。
港口物流在物流运输系统内的作用不断稳固,以大型沿海港口为主体、辅以内陆港口的模式已经形成。
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共计实现吞吐量超过五十亿吨单位,同比增幅近7%,其中,外贸和内贸货物吞吐量分别实现近十八亿吨和三十八亿吨,增幅分别达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
按新十二五规划,截止到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长期港口发展规划,对环沿海四大经济区域的港系资源整合,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开发建设,加快枢纽港的投入运营使用,提高港口规模化、电信化、系统集成化水平,加深主要沿海出港航道深度,促进泛海港区域配套进一步实现全方位运输的核心中枢。
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

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1上海港1.1上海港简介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
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1.2上海港现状2005年至2009年初,上海港吞吐量分别为:200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4.43亿吨,比2004年增长16.7%,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08万TEU。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亿吨。
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
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
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
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6亿吨,比上年增长4.2%,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15万标准箱,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跃居世界第二,明年有望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1. 空间有限:由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集聚,港口的土地资源有限,与此同时海运量持续增长。
这导致港口仓储和堆场的面积不足,无法满足物流需求。
2. 物流效率低下:我国港口物流环节繁多,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物流效率低下。
港口企业之间存在竞争,缺乏合作,增加了物流成本。
3. 港口设施落后:部分我国港口设施老化严重,难以适应现代物流需求。
港口设施维护和更新需要大量投资,但由于市场环境和政策制约,港口运营商在这方面投资不足。
4. 效能低下:一些港口的行政管理效能低下,各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的问题。
这阻碍了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策略:
1. 加强港口规划管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港口规划,合理规划港口用地和港口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加强港口管理,提高港口效能,加快物流运输速度。
2. 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建立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各港口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高物流环节效率。
加强港口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 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对港口设施的投资力度,对老化的港口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建设和运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健全港口监管体制,严格执法,加大对港口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港口运营商的监督。
加强港口环境保护,提高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可以克服这些困难,促进港口物流的健康发展。
对我国港口物流业的SWOT分析

对我国港口物流业的SWOT分析作者:周耀光孙乾来源:《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04期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它是具体分析一个企业或经济体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用于制定其发展策略。
下面对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的我国港口物流业目前的基本态势加以分析。
1优势分析。
(1)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恢复较快。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各国的港口物流业都受到巨大冲击,我国也深受影响。
据统计,2008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0.22亿吨,增速比上年回落5.5个百分点;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9.86亿吨,增速回落7.2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1.28亿国际标箱(TEU),增速回落10.2个百分点。
尽管我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明显放缓,但相比之下,还是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
以2008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为例,在世界主要港口中。
我国上海、深圳、青岛、香港等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均处于世界前列,见表1。
从2008年9月我国港口物流业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但随着我国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2009年第2季度情况便开始有所好转,并形成回升的势头。
(2)内贸运输成为港口发展的巨大动力。
从2002年开始,我国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率由33.4%降低到2007年的16v8%,2008年回落到6.6%。
而同期我国的内贸集装箱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即使在2008年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仅为3%的形势下,我国集装箱吞吐量仍有12%的增长速度,其中内贸集装箱增长35%。
在全面拉动内需成为当前经济社会主旋律时,广阔的国内市场将成为港口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
(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物流业的第一个规划,为今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物流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
本文将针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挑战一:港口容量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量不断增加,而现有的港口容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严重超负荷运转,甚至达到了危险的程度。
这不仅对港口设施和设备造成了压力,也严重影响了港口的效率和运营质量,甚至会造成货物积压和船舶等待。
应对策略:扩建港口设施针对港口容量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大对港口设施的扩建和改造力度,通过加大投入,提升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提高港口的效率和运营质量。
还可以通过建设新的港口来分流货物,减轻现有港口的压力。
二、挑战二:港口协同作业不足我国的港口协同作业水平相对滞后,港口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程度低,导致货物在港口之间的转运和联运效率低下。
这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也增加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三、挑战三:港口管理水平不高一些港口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包括港口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手段不丰富、港口设施陈旧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港口的运营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提升港口的竞争力。
应对策略:提升港口管理水平为了解决港口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加强港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可通过加强港口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港口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对港口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提升港口的运营水平和竞争力。
四、挑战四:港口安全风险增加随着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港口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随着恐怖袭击事件频发,港口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点问题。
港口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国内外海运企业对港口的信任,也影响了我国海上贸易的稳定进行。
我国港口发展地主港模式的SWOT分析与建议

负责港 口的规 划 , 制定 法 律 规定 , 租赁 管理 , 造 建
・
1 ・ 0
维普资讯
港 口科技 ・ 口探 索 港
的优势 ( t nts 、 势 ( a n s) 机 遇 ( p Sr g ) 劣 e h Wek es 、 O— p r nt s 和威 胁 ( het) 从 而 清楚 地 看 出其 ot ie) u i T ra , s
和维护 港 口基 础设施 , 障港 内安 全 , 保 监督船 舶动 态 , 督装 卸质 量及 环境 保护 等工 作 。港 口管理 监
局将 码头 及基础设施 租赁 出去 , 由企业经 营 , 口 港
管理 局按 时收取管理 费和租金 。对 于港 口的 主营 业务— — 货物装卸 、 存储 、 流等则 完全 由港 口内 物
p p rito uc s t e c n e to e ln o d p r ,a ls st e sr n t s a e nr d e o c p ft a dlr t nay e h te gh ,we k e s p run— h h o a n s ,o p t i o te n r a so h a d o d po tmo e . On te b sso e e,i t o wa d s me s g e — is a d t e t ft e ln lr r d 1 h a i ft s h h tpusf r r o u g s
是 按地 主港模式 的原 则来 管理 的 , 种 模式 代 表 这
着 当今世 界港 口发 展 的方 向和先 进 的 管理 模 式 。 港 口作业 的 民营化和 国际化 以及 港 口向 国际通行 港 口管理方 式 的靠 拢 , 于 国际货 物 的进 出 口操 便 作 , 于港 口之间相互 学习先进 的经验 。 便 2 2发展 地 主港 模式 的弱势 ( A N S ) . WE K E S
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部分港口空间布局同质化,影响岸线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二、临港产业的重化工发展特征,威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三、油品和石化码头数量与仓储量快速增长,环境风险加大四、港口建设与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加剧五、关键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缓慢六、港口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鉴于沿海港口发展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建议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港口空间布局二、加大治污力度,防止港口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三、加强沿海溢油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建设四、建立港口行业环境准入机制,切实确保生态岸线五、研究解决突出环保技术问题,树立生态示范港口工程样板六、建立新型港口环保管理体系,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astal por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ence and Suggestions First, part of the port space layout homogenization, the effective use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ffect shoreline Seco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t industry, threatening offshore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rd, the number of oil and petrochemical terminals with storage capacity of rapid growth, the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d riskFourth, port construction and offshore areas of conflict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tensifiedFift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ke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dvance slowlySixth, 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port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we recommend First, strengthen planning guidance, optimize the layout of the port spaceSecond, increase pollution control efforts to prevent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oastal waters harborThird, to strengthen coastal oil spil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risksFour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ort industry environmental access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ecological coastline Fifth, study and solve outstand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issues and establish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model port project Sixth, establish a new por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entire process总之,港口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主流,港口未来朝着自动化、专业化进一步延伸,现在推行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港口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一道理。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港口物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
1. 运力短缺: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港口物流的运力需求也不断增长。
然而,
目前我国运力资源短缺,特别是货运船只和集装箱堆场等物流设施不足,导致港口物流运
营效率低下。
2. 竞争压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我国港口物流服务市场也面临着越
来越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港口物流企业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保持竞
争优势。
3. 信息化建设落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服务
的主流趋势。
但在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
用还不充分,这阻碍了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
针对这些挑战,我国港口物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的运力和
保障能力,实现运输效率的提高。
2.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
满意度,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3. 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港口物流信
息化水平,提高港口物流的效率和竞争力。
4. 加强行业合作:加强港口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业整体实力。
总之,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很多,但只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行业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就能够逐步克服这些挑战,实现港口物流
的快速发展。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简述

2 我 国港 口物流发 展 劣势分 析
2 . 1 港 口物 流 发 展 不 协 调
近 年 来 ,我 国港 口物 流 事 业 在 发展 过 程 中 出 现 了不 协 调 的现 象 , 具
集疏运的方 式主要有三种 : 公路、 水路和铁路 , 而依据调 查显 示, 通常采
用公路、 水路 、 铁 路 集 疏 运 方 式 的 比例 分 别 是 : 7 8 %、 2 0 %、 2 % 。 由此 可 以 看出 , 当前 我 国 港 口集 疏 运 的 主 要 方 式 仍 然 是 公 路 , 铁 路 和 水 路 的方 式
意识 , 对 于 客 户 的服 务 没 有 足 够 的重 视 , 并且 服 务类 型 不够 多样 化 , 虽 然
半 。2 0 1 4年 据 统 计 , 该 上 半 年 我 国 沿 海港 口的集 装 箱 吞 吐量 都 是 名 列
前茅 的, 上海港 口以绝对优势暂居第一 , 深 圳港 口则是第二 , 宁波港 口紧 随其后 , 它们排在 了前三 , 并且港 口吞吐量还在逐渐 上升。而沿海港 口作 为我 国物流链行业 中的主要枝干 , 沿海 港 口的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 的发
2 . 2 港 口物 流 基 础 设 施 薄 弱
当前,我 国港 口物流发 展中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完善 的基础 设施 , 同 时专业化程度较低 。就我 国几个 大型的港 口而言 , 像青 岛港 、 深 圳港 、 天 津港 以及上海港 , 这些均是 国 内综合水平较 高的港 口, 在 国 内众 多港 口
2017617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刀朝文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南沙镇政府云南元阳6624001引言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成分情感教育指的是语文教师针对实际的教学目的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情感体验推动学生情感朝着更为高级的方向发展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忱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浅析我国港口发展与竞争形势

浅析我国港口发展与竞争形势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班级:工商092姓名:刘玉婷学号:200910731045写作日期:2011.4.8摘要:港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地域形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让港口获得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带来港口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
本文在分析我国港口发展的优劣势基础上,将从我国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的港口竞争入手,分析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内容以及港口争夺腹地货源的竞争,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自身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集装箱港口经济发展腹地货源竞争港口竞争新焦点一.港口概述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
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结点。
(一)港口经济港口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进出口贸易不断发展情况下我国沿海区域出现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
港口经济是指以港口为中心,以相关区域和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形态,是陆地和海洋经济的结合,港口经济具有强烈外向性和开放性。
而我国航运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增长的对外与对内贸易使得界面上的物资和信息交换日益密集,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目前,港口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内容,按照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港口对应的腹地区域,我国已经形成了五大沿海港口群,即青岛港、大连港、天津港三足鼎立的环渤海经济圈港口群;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港口群;以厦门港、福州港为核心的东南沿海两岸经济圈港口群;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港口群;以及以湛江港、防城港为核心的西南沿海港口群。
港口经济的基本特性可概述为: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实现一个大进大出的港口吞吐的开放系统;以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是临港工业的基地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以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有机综合体,由多种因素构成。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港口能力不足、竞争压力加大、物流效率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港口能力不足是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港口拥堵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来增加港口的吞吐能力。
可以增加港口航道的深度,提高港口的装卸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货物需求。
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港口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港口的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港口的服务质量来提高竞争力。
可以加强港口的管理与运营,提高港口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港口的合作,建立多式联运体系,提高整体的物流运输效率。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还面临着物流效率不高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货物的运输时间长、货物损耗大、配送效率低等方面。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可以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动。
通过建设铁路专线、提高公路网络覆盖率等方式,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提高物流的整体效率。
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物流效率。
通过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物联网技术等,实现货物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物流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还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港口物流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环保措施。
可以加强港口的污染治理工作,建设港口的污水处理设施、粉尘治理设备等,减少港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还可以推动港口物流的绿色发展。
通过采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等,降低港口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港口能力不足、竞争压力加大、物流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的服务质量、加强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动、采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物流效率、加强港口的环境保护等。
关于当前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关于当前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的意见与建议我国沿海港口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起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沿海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我对于当前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第一,加强港口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沿海港口的设施质量对于港口的效率和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因此,应加大港口设施建设的力度,尤其要加强码头、堤防、航道、库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港口的通行能力和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货运时间。
第二,加强港口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
应认识到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港口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港口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将是未来港口发展的重要方向。
有关部门应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升港口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提高港口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使港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港口的生产和经营管理。
第三,推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世界环保形势严峻,推动港口可持续发展,应成为沿海港口建设的重要任务。
有关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港口绿色发展的步伐,采取合理的环保管理措施,降低港口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货运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加强港口国际化建设。
随着国际贸易交流的不断深入,沿海港口应加强港口国际化建设,实现港口与国际贸易的便捷连接。
一方面,应不断完善港口设施的国际化、通用化和智能化,提高海关监管水平和放行效率,使港口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户。
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国际港口合作,提升航线网络,促进海上贸易和人员往来,实现港口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综合而言,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环节。
有关部门应加强港口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加强港口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港口可持续发展,加强港口国际化建设,实现港口的高效智能化、安全节能化和开放国际化,从而提高我国港口综合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物流作为中国海上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港口吞吐能力不足、港口设施老化、港口环境污染等问题。
要想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面认识并分析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港口吞吐能力不足我国港口的吞吐量一直处于高位运行,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港口吞吐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一些繁忙的港口,吞吐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导致了船舶排队等待、货物滞留等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港口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针对港口吞吐能力不足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加大对港口设施的投资,完善港口设施,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2. 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
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3. 推动港口协同发展。
加强港口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港口布局,实现港口的协同发展。
二、港口设施老化我国的一些港口设施建设时间较早,设施老化,且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吞吐需求。
港口设施老化直接影响了港口的效率和安全性,也给港口物流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 积极推进港口设施改造。
对老化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设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2. 鼓励私营资本参与港口建设。
引入私营资本,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港口建设,加快港口设施的更新换代。
3. 加强对港口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加强对港口设施的维护管理,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确保港口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港口环境污染随着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港口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量的船舶排放和港口作业产生的废气、废水等废弃物,对港口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应对港口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环保监管。
加大对港口环保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确保港口作业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中国港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中国港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一、我国大陆港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争建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以及干线港。
在我国大陆,随着开放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北到南许多港口都在奋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或集装箱枢纽港以及干线港。
如在环勃海湾地区,20个左右城市遥相呼应,60多个港口星罗棋布,大连、天津、青岛港的发展目标都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到2010年的发展计划是,大连港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50万TEU,天津港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TEU,青岛港吞吐量达到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00万TEU,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已经形成。
预见,长江口航道整治成功后,水深达到12.5米,第四代集装箱船或5万吨级海船候潮可直达南京港,在南京港及下游地区凭借其良好的货源依托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地方的强力支持,可能会产生一座或几座干线港。
此外,还有一些沿海地区,不管如何,都要建大港口,形成干线港,实施以港兴市战略。
国际航运中心和枢纽港以及干线港的建设热潮正在大陆沿海兴起。
2.重规模,轻效益。
在追求航运中心或枢纽港、干线港的目标下,港口业界普遍存在唯吞吐量为大的倾向,有的偏面地认为,似乎吞吐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就称得上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干线港。
为了吞吐规模,为了争取货源,不惜相互间杀价竞争,不论是大宗散货,还是集装箱运输,都有这种现象。
据有关资料介绍,以集装箱为例,国外港口每TEU的利润为200美元,而国内港口仅有100元人民币左右,有的港口甚至还在亏损。
3.竞争有余,合作不足。
各地港口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必要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在微观上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有的港口只靠降价来吸引客户,只会带来无序竞争和港口企业正常利益的流失,也不利于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只讲竞争不谋合作,宁愿把箱子运到国外中转,也不愿到国内有关港口中转,在“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心理驱使下,只会使我国大陆的货源流向周边国家,不仅延缓大陆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的建设进程,而且让周边国家港口从中受益。
我国港口的现状_问题和对策

我国港口的现状_问题和对策我国港口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撰文/陈正才建国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港口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基本扭转了过去长期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港口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不断提高,无论港口码头的技术装备情况,还是港口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情况都发生了历史巨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认真回顾我国港口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经验,审视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对于促进我国港口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缓解港口码头能力不足状况早在1973年,针对当时我国港口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需要的情况,周恩来总理发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港口建设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经过几年建设,到1980年,全国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3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42个,码头岸线长度7万余米,综合通过能力2 2亿吨。
但港口发展状况仍然严重滞后,港口通过能力不足,压船、压货和压港现象经常发生。
1981年到1985年曾连续三次发生港口严重堵塞。
一时间港口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
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加大了对港口建设的投入, 1980年以后的5年间,在沿海先后建设深水泊位54个,新增能力1亿吨,建成了一批5万吨级、10万吨级的石油、煤炭、矿石专用码头和3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
在长江上也建设和改造了一批码头泊位。
80年代末期,交通部根据我国能源和外贸运输的需要,提出了主要针对解决煤炭、矿石、集装箱和客货滚装运输需要的沿海运输系统发展规划。
经过10年奋斗,一大批现代化的煤炭、石油、矿石、粮食和集装箱专业码头相继建成投产,逐步形成大中小港口合理搭配和相互补充、专业与通用泊位配套齐全的全国港口网格局,从而基本缓解了现阶段港口码头能力紧张的状况。
目前,我国吞吐量超过万吨的港口有2000余个,其中对外开放港口130多个;全国沿海和长江55个主要港口拥有码头泊位1446个,岸线长度51万米,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9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港口发展地主港模式的S WOT 分析与建议华 宜 徐大振 黄 伟(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0135)摘要:地主港模式是世界港口发展的趋势。
介绍了地主港的概念,分析了实行地主港模式的优势、弱势、机会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地主港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地主港 模式 S WOT 分析法An S WOT Analysis on Developi n g the M odel of Landlord Porti n Chi n ese Ports and So me Suggesti onHua Y i Xu Dazhen Huang W e i(Shangha iM ar iti m e Un i versity, Shangha i 200135)Abstract:The landl ord port model is the devel op ing trend of the port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intr oduces the concep t of the landl ord port,analyses the 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 2ties and threats of the landl ord port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se,it puts f or ward s ome sugges 2ti ons .Key words:landl ord port model S WOT analysis method1 地主港模式的概念港口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为推动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多年来,各国政府渐渐减少了对港口的管理与营运,港口的管理模式朝着“公私合作”关系的方向过渡。
港口重新构建组织系统,港口管理机构以地主身份出现。
这也代表了当今港口的发展方向。
地主港(landl ord port )模式中的港口管理局实际上相当于一级政府机构,它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
它主要负责港口的规划,制定法律规定,租赁管理,建造和维护港口基础设施,保障港内安全,监督船舶动态,监督装卸质量及环境保护等工作。
港口管理局将码头及基础设施租赁出去,由企业经营,港口管理局按时收取管理费和租金。
对于港口的主营业务———货物装卸、存储、物流等则完全由港口内的私营公司来完成。
企业在租用土地码头后可建设其他设施和配置必要的生产设备,如吊车、房屋等。
但租期到时,要以原样交回或者将所租土地上所有财产都交回。
程序类似于过去的地主收租,故得名地主港模式。
2 S WOT 分析法分析地主港在中国得发展S WOT 分析是在目前广为应用的一种战略选择方法,S WOT 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某一战略方案・01・港口科技・港口探索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 eakness)、机遇(Op2 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从而清楚地看出其强势和不足,以便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下面即用S WOT分析法分析地主港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2.1发展地主港模式的优势(ST RE NGT H)地主港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2.1.1兼顾了政府和企业的利益。
政府减轻了财政负担,减少了顾虑,政府可集中精力搞好港口的总体规划、实施港口法规、保证港口作业安全。
政府不仅投入较少,而且可免除原来每年对企业的补贴和其他负担。
2.1.2提高了港口效率。
实行纯私有化经营模式的港口,从开始就树立了以企业盈利为宗旨的经营战略,体制上摆脱了政治和官僚作风的约束,并借鉴优秀私营部门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一个相对自由的业务环境,对用户的需求反映快捷,服务周到,为港口基础设施快速适应港口业务需求变化提供了机会,为几乎所有的船舶、旅客及货物服务提供者增加了在港内相互竞争的可能性。
2.1.3确立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长远的固定投融资渠道。
避免了港口投资者的大量资金的投入,又有效地将归入港口项目的投资风险分散给了与项目有关的用户、工程公司以及其他投资者。
它只是承诺提供正常使用港口设施和支付的固定投融资渠道,完成港口的扩建工作,从而保证了项目的长期市场,不需要各级政府的直接投入,极大地减轻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对港口的长远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了保障。
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管理的港口,还是由公共企业管理的港口,地主型港口无疑是促进港口持续、有序发展的有利模式,比较适应现代港口发挥经济带动作用之需,也对港口的持续滚动开发增加了动力。
2.1.4不仅可以满足港口企业的发展需求,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作用。
就我国现阶段情况而言,港口所占用的土地和港口土地的利用率远远没有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平。
土地问题也是今后困扰我国港口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港口投资者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利润,会主动的把精力放在如何开发内部潜力上,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率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2.1.5适应国际港口管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0个集装箱码头/港口中的大多都是按地主港模式的原则来管理的,这种模式代表着当今世界港口发展的方向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港口作业的民营化和国际化以及港口向国际通行港口管理方式的靠拢,便于国际货物的进出口操作,便于港口之间相互学习先进的经验。
2.2发展地主港模式的弱势(W E AK NESS)2.2.1国家管理难度加大。
港口实行地主港管理模式后,港口管理局和企业时有冲突发生,在管理时协调难度加大。
一些负责海运安全和港口规划的行政机构依然对港口的经营活动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港口管理局为维持各种行政机构的日常活动,也不得不征收额外的规费。
所有这些会影响到港口企业的经营活动。
2.2.2会出现垄断和同业联盟。
由于减少了行政干预和财政补助,导致港口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除了某些专业化程度高、处理货物种类单一的港口外,其他经营集装箱、杂货、散货、化工品等的港口之间的竞争一发而不可收。
港口业自然会出现垄断,而推行反垄断管理比在公共行业中执行起来更困难。
2.2.3私有企业前瞻意识短浅。
私有企业一旦拥有港口设施,通常会出现自用优先的情况,很难确保公用。
此外,私有企业也会出现再转让的情况,业务也会改变,这不利于港口管理局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控制。
私有企业会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如没有制度约束,私营港口可能会转向其他高利润业务,可能不利于国民利益。
2.3发展地主港模式的机会(OPP ORT UN I TY)2.3.1国家对于港口建设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有关法律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港口已实现了政企分开、管理权已下放到地方政府。
交通部已经将港口设施明确划分为非经营性基础设施、经营性基础设施、经营性设施三类,这种分类法减少了政府投资,为租赁、BOT等融资创造了条件。
“港口法”的颁布和实施使港口管理进入了法制化。
2.3.2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对水运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
特别是,我国加入W T O后给我国港口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具体表现在加入W T O 后我国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将会明显改善,引进外资的规模将逐步扩大。
国内法制建设、水运市场化建设将日趋规范。
对我国港口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及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国内外・11・港口科技・港口探索投资者提供了众多的投资机会,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和逐步与国际接轨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条件。
2.3.3我国港口建设发展速度很快,积累了丰富的融资、管理、经营的经验。
如上海港早在1989年批准颁布了“上海港口专用码头管理办法”,多年来对专用码头管理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深圳港是全国最早实行政企分开运作的港口,对于不同体制的港口企业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浙江省舟山港在港口管理局下成立了一个港口开发公司,通过整治岸线、航道、港池后,将可建码头的岸线出让给码头经营人去建设码头泊位,从事码头经营业务这种与地主型港口融资方式相类似的做法。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其他港口学习和借鉴.2.3.4我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拥有众多的自然条件优良国际性港口。
这些港口地理位置和水深条件优越,经济腹地条件好,港口后方的集疏运系统良好,能吸引国际班轮公司选择作为挂靠港,良好的货源和船源有利于地主港模式的推行。
2.3.5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地主港模式,我国培养了一批依法办事、讲究信誉、讲究效率、能科学融资的高素质人才以及经营租赁评估机构。
这是发展地主港的一个坚实契机。
2.4发展地主港模式的面临的挑战(T HRE AT )2.4.1国际化越来越深入,我国周围国家和地区港口发展给我国港口带来巨大压力,我们在努力提高自身港口活力的同时,也要努力应对来自各港口的竞争。
如何解决地主港模式带来的缺乏统一规划,港口各自为战成为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
2.4.2有些地方政府有拿来主义,只要看到好东西拿来就用,无论是否适合自己。
对于地主型港口管理模式不能一哄而上,应就具体的情况具体解决。
例如长江有些老港口规模小、设施陈旧,已无多少资产,个别港口甚至已资不抵债,且后方的腹地无法支持港口的扩大发展。
对于这样的港口应分析实际情况加以解决。
这对我国的一些管理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2.4.3监管力度不够,造成有些经营者只注重利润的获得,对于港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
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事故频出.同时港口经营者对于环保的认识不足,无法做到港口的持续和谐发展。
3 对我国发展地主港模式的建议3.1“政企分开”是实现多元化融资的保证也是实现地主港模式的保证。
我国港口已经实现了政企分开,但从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当前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中重政轻企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必须要坚持“一城一港一政”的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应该从港口的日常经营中脱身出来,从事投资建设规划,维护港口基础设施和日常管理,服务及远期规划,对港口进行监督和协调,而把日常经营运作乃至经营性设施的投资交给港口经营企业来做,只有这样地主港模式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3.2完善立法,进行必要的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现行的港口法规体系不健全,法规滞后,执法机构设置不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完成。
因此难以为港口地主化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政府监督控制。
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积极研究国外港口相关立法,为我国的港口地主化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
建立必要的法律制度规范是有效运营地主港模式的前提。
对政府来说,一定限度的保证是必要的,如给予投资者经营期的保证、适当受益保证等,为政府保证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防止政府的不当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