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原理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植
物
分 类
学
2. 平行检索索表 是把每一种相对特征的描写,并列在相邻的两行,每一条后面 注明接着向下查表的号码或者是植物名称。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多细胞构成的胚 … … … … … … … …(2) 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 … … … … … … … … … … … … … … … … … … … (4) 植物体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植物……… … … … …… … …藻类植物 植物体无叶绿素,如有叶绿素则为共生的复合体 … … … … … … … … … … … … (3) 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菌类植物 菌类和藻类形成复合体,营共生生活 … … … … … … … … … … … … … … 地衣植物 植物有茎、叶、而无真根 … … … ………… … …………………………………苔藓植物 植物有茎、叶和真根… … … … … … … … … … … … … … … … … … … … … …(5) 植物以孢子繁殖 ……… … … … … … … … …… … … … …………………蕨类植物 植物以种子繁殖… … … ………… … … … … …… … … … … … … … … … … …(6) 胚珠裸露,不为心皮包被……………… ………… …… …………… … … ……裸子植物 胚珠被心皮构成的子房包被 … … … ……… … … … … … … … ………… …被子植物
植
物
分 类
学
(2)掌状复叶与裂叶
掌状全裂
掌状浅裂
掌状深裂
裂叶
植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第一节概述地球上的植物有40多万种,其中高等植物30多万种,归属300多个科,绝大多数的科含有园艺植物。
据统计,全世界果树(含野生果树)大约有60科,2800多种,其中较重要的果树有300多种,主要栽培的有近70种;蔬菜约有30多科,200余种,我国栽培的蔬菜有100多种,其中普遍栽培的有40~50种;观赏植物远多于果树和蔬菜的种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增加。
一些含重要园艺植物的科及园艺植物(种)。
不论从研究和认识的角度,还是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
总体上来说,园艺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分类体系,一是科学分类法,即用植物学专业术语描述其性状特点和用世界上统一的拉丁学名命名,二是实用分类法,即除尽量参考植物学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按照从有利于生产管理、有利于营销等角度考虑,将用途或生产等方面相同或比较接近的归为一类,例如园艺植物分为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就是按照用途来进行实用分类的。
实用分类法最大的优点是方便人们应用,在分类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去考虑植物本身的特点,而实用分类法往往会出现一些交叉现象,比如银杏,其种子可供食用,其树型挺拔、叶型奇特,而且其叶片有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因此既是果树,又是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再比如百合和藕(荷花)既是观花植物,又是蔬菜植物。
另外,实用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覆盖较全面时分出的类别太多,不便于识记,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将某些植物归为其他类,而这一类中个体间特点各异,实际上还是没有全面地归类。
第二节植物学分类一、植物学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植物学分类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范畴,其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
传统的植物学分类是借助形态学、解剖学的证据,按照植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学分类可借助的资料来源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孢粉学、植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和数量分类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料。
第一章园艺植物分类
多是落叶果树,适宜在温带栽培,休眠期需要一定低 温。如苹果、梨、桃、杏、核桃、柿、樱桃等。
3.亚热带果树(subtropical fruit tree):
既有常绿果树,也有落叶果树,这些果树通常在冬季需 要短时间的冷凉气候(10℃左右)。如柑橘、荔枝、龙眼、 无花果、猕猴桃、枇杷等。枣、梨、李、柿等有的品种也 可在亚热带地区栽培。
二、园艺学分类(hoticultural classfication)
果树分类
(一)、按叶生长期的特性分类
1.落叶果树(deciduous fruit tree) 叶片在秋季和冬季全部脱落,第2年春季重新长叶。落
叶果树的生长期和休眠期界限分明。苹果、梨、桃、李、 杏、柿、枣、核桃、葡萄、山楂、板栗、樱桃等,这些一 般多在我国北方栽培的果树,都是落叶果树。
• 亚种(subspecies,subsp.)。种内类群,是指同一 种内由于地域、生态或季节上的隔离而形成的个 体群。
• 变种(variety,var.)。种内的种型或个体变 异,是指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 由于微生境不同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稳定 遗传的一些细微差异。如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 var.hispida (Thunb.) Hara〕为葫 芦〔L.siceraria(Molina)Standl.〕的变种。
•2
▲ 柑果类(hesperidium fruit trees):
这类果树的果实为柑果,如橘、柑、柚子、橙、柠檬、 枳、黄皮、葡萄柚等。 ▲ 浆果类(berry fruit trees):
果实多汁液,如杨桃、蒲桃、连雾、人心果、番石榴、 番木瓜、费约果等。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1
叶多为网脉
花常4~5 基数(少3)
叶平行脉或弧形脉
花常3基数(极少4)
花粉3个萌发孔
花粉具单个萌发孔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双子叶植物中也有1片子叶的 (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报春花科、罂粟科、胡椒科、伞 形科)
2、双子叶植物也有须根系(毛茛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 )
3、双子叶植物也有茎星散维管束(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 4、单子叶植物也有网脉(天南星、百合科) 5、双子叶植物也有花3基数(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
单性、木本、风媒、单被原始
单子叶植物在双子叶植物之前
1964年更正。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恩格勒系统: 认为被子植物分为: 1 双子叶植物纲: (1)原始花被亚纲(离瓣、单瓣、无被) (2)合瓣花亚纲 2 单子叶植物纲: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2、哈钦松系统:英国1926年 《有花植物科志》
真花学说 两性、花部分离、虫媒较单性、联合、风媒原始 分木本、草本 两平行支分别由木兰目、毛茛目演化 (导致亲缘关系近的科被分开,如唇形科、马鞭草科)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毛茛目
7、以植物特征命名: Abies(冷杉属)来自拉丁文,abeo,意离开,示 其离地分枝的姿态 Corylus(榛属)来自Korus,意指头巾,指花遮 盖坚果 8、由想象命名: Juglans(胡桃属)由Jovis, glans两字转化而成, 意为Jupiter神吃的果 Quercus(栎属)quer 意为美好,cuez 意为树, 即优良的树木 9、以特征命名: Trifolium(三叶草属)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2 异名: 每一植物有一个正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植 物有多个不同学名,据法规规定,保留一个 最早而又符合法规的学名,其他为异名。 Populus tomentosa Carr 1867 Populus pekinensis Henry 1903 Populus glabrata Dode 1905 经确认三个学名是一种植物,因此1867年发 表的学名为正名,其他为异名。
植物分类知识点总结
植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植物的分类、命名和演化关系。
植物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变异等信息,也为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
下面将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植物的分类原则、分类系统、主要分类单元等内容。
一、植物分类原则1.形态学原则: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特征。
2.生态学原则: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分类,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3.生殖生物学原则:根据植物的生殖特征进行分类,如有无花果、孢子的类型等。
4.进化分类学原则:根据植物的演化关系进行分类,如根据植物的起源、进化和分化进行分类。
5.综合分类原则:综合运用形态学、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和进化分类学等原则进行分类。
二、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系统是指将植物按照一定规则分成不同的类群,并给它们命名的体系。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植物分类系统是“科—目—科属—种”的分类体系。
1. 科:是植物分类的最高类群,它包括一组相关的属,如李科、蔷薇科等。
2. 目:是植物分类的次高类群,由一组相关的科组成,如被子植物目、蕨类植物目等。
3. 种:是植物分类的最低类群,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代表着一类具有相同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的植物,如水稻、玫瑰等。
三、主要分类单元在植物分类体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单元,如亚科、属、亚属、变种、品种等。
1. 亚科:在科和属之间的一个分类级别。
2. 属:是种的集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马铃薯属、玫瑰属等。
3. 亚属:在属和种之间的一个分类级别,代表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
4. 变种:是某一种植物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形态特征。
5. 品种:在紧缩的种内分成的具有一定遗传特征和形态特征的群体。
植物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形态分类法、生态分类法、生殖生物学分类法和分子分类法等。
1. 形态分类法: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
植物分类的方法:介绍了植物分类的方法,包括比较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
依据:形态学特 征、生态学特征、 遗传学特征
方法:形态分类 法、化学分类法、 数值分类法
植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命名规则:采用拉丁文双名法,即属名+种名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
植物形态学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和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物形态学的研究对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物形态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植物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和无
性生殖
有性生殖:配 子融合形成合 子,进一步发
育成新个体
无性生殖:通 过分株、根茎、 块根等方式进
行繁殖
植物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
子等
植物分类学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也 有广泛应用,如品种改良、育种和栽培等,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和观赏植物。
植物分类学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环境问 题,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生物入侵 等,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供技术 支持。
监测空气质量: 通过植物叶片的 损伤程度和生长 状况,评估空气 质量状况
现代植物分类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基因进行研究,进一步 精确了植物的分类。
中国的植物分类学:自20世纪以来,中国植物分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许多学者在植物分类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添加标题
植物分类学与生物学的关 系:植物分类学是生物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 植物的分类、命名、系统 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 研究植物的种类、 系统、演化及地理 分布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分类学简介1.1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1.2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1.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二章:植物的形态与结构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2.3 植物器官的分类与特征2.4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三章:植物的生殖与繁殖3.1 植物的有性生殖3.2 植物的无性生殖3.3 植物的繁殖策略与适应性3.4 植物的繁殖技术与繁殖材料的选择第四章: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1 植物分类的依据与原则4.2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系统4.3 植物分类的方法与技术4.4 植物分类的命名与代码第五章:植物分类群的特征与分类5.1 植物门的特征与分类5.2 植物纲的特征与分类5.3 植物目的特征与分类5.4 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第六章:植物科的分类与特征6.1 植物科的分类依据与原则6.2 常见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6.3 植物科的命名与代码6.4 植物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七章:植物属的分类与特征7.1 植物属的分类依据与原则7.2 常见植物属的特征与分类7.3 植物属的命名与代码7.4 植物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八章:植物种的分类与特征8.1 植物种的分类依据与原则8.2 常见植物种的特征与分类8.3 植物种的命名与代码8.4 植物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九章: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9.1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9.2 植物形态学观察与分析9.3 植物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9.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分类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分类学的应用与实践10.1 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10.2 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10.3 植物分类学在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0.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植物分类学的定义: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命名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的意义:了解植物多样性、探究植物进化历程、指导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
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一)支序分类学派(C l a d i s t i c s)●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 r u n d z u g e e i n e r T h e o r i ed e r p h y l o g e n t i c h e n S y s t e m a t i k)●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 e q u e n c e o f d i c h o t o m i e 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失。
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
(近裔有效)●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失。
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 u m e r i c a l P h e n e t i c s)●由S o k a l和S n e a t 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 o fN u m e r i c a l T a x o n o m 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
性状数量化,采用计算机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
(等价处理)●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
对属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
数值分类学最有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发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主要代表为M a y r和S i m p s o n,20世纪40-60年代成熟。
植物分类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引论第一节植物分类学的概念与内容(一)Concept 概念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植物学(Botangy)常分为Plant Morphology(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Taxonomy(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分类学)、Plant Physiology(植物生理学)、Plant Ecology(植物生态学)、Economic Botany(经济植物学)等部分。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Tax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taxis (排列)和nomos(规律)二词的组合,因此从词义上讲就是研究植物排列规律的科学。
我们知道,植物并不是单独而存在的,任何一个个体必然隶属于一定的类群,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分类群(Taxon,复数为Taxa)。
所谓分类群就是“生物在长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亲缘关系的个体的集合”。
对于这个名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分类群是客观存在的实体;(2)任何分类群都是漫长的生物进化发展的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3)分类群有大小之分,可以泛指任何分类单位。
用来表达分类群大小及从属关系的单位,我们称之为分类阶元(层)或分类等级(rank或category)。
如界、门、科、属等。
按照高低和从属关系将分类等级依次排列,便形成了一个系列,我们称之为“阶层系统”(Hierachy)。
植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分类群及其所组成的阶层系统的科学。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植物分类学就是研究植物的分门别类,探讨植物的亲缘关系,运用所掌握的资料阐明植物界自然分类系统的科学,其目的在于解释植物界系统与进化规律,正确认识植物的种类,更好地开发利用植物资源。
换句话说,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井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在一大标题下,常包括三方面内容:植物系统学(Plant systematics):以种级以上分类群为对象,利用各种研究手段所得来的资料来建立一个能反映植物界进化的“自然分类系统”,即研究植物的“大进化”,因此有叫宏观系统学(macrosystematics)。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图文
13
第三节、植物分类的等级
一、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 级。
14
植物分类等级
拉丁文
英文
界
3.现代植物分类方法
4.植物分类系统:依据某种统一标准将全部植物种 类进行分门别类而形成的排序或体系。
人为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系统:
9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依据
1.形态学依据 2.细胞学依据 3.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4.化学依据 5.超微结构和微形态方面的依据 6.小结
10
一) 分类的依据 形态学依据: 解剖学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
26
第五节、 植物的命名法则
1、植物学名由来 1623年,,(法,1560-1624) 1690年, 1753, ,(瑞典,1707-1776)
27
2、植物的学名构成
植物学名:由林奈(1753)创立、遵循《国际植物 命名法规》,用两个拉丁单词命名一种植物、且 为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名称为学名。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属 + 种 + 定名人 ,统一名称,学名 属(名词)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第一个字母大 写。 种名(种加词),形容词(拉丁词或拉丁化), 小写定名人,姓氏或其编号,第一字母大写
20
1、物种形成的方式: 渐变式(慢):
变异—分化选择—隔离 变型-生态型变种—亚种—种
. 吸收式或巨变式(快):
染色体加倍
21
2.物种的形成过程
↗地产宗
地理隔离→宗 →地理宗
植物分类学知识点
植物学自学指导形态解剖部分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种子结构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经过受精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其基本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其中胚是植物新个体的原始体。
种皮:一般坚韧,为种子的保护层;其上常可见到种脐和种孔。
禾本科植物的种皮与果皮愈合,不易分开。
—胚芽:一般为生长点与幼叶构成,(有些植物无幼叶)。
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面I有胚芽鞘包围着。
胚一胚轴:是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
—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面有胚根鞘。
I—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子叶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只有一片子叶。
<胚乳:是储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禾本科植物的胚乳分为糊粉层和淀粉储藏组织。
(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种子发育早期为胚所吸收,形成无胚乳种子,其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二)种子的主要类型:依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和种子中的子叶数目,将种子分为四类:'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番茄。
厂有胚乳种子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水稻、小麦。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菜豆。
I无胚乳种子一L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较少见,如慈姑。
(三)种子的萌发:i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内在条件是具有成熟健全的胚;外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氧气。
2. 种子萌发:在种子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后,种子的胚由休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开始生长形成幼苗,这个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胚各结构的萌发顺序和形成的相应器官为:稍后突破种皮胚芽地上茎、叶「上胚轴伸长------ 茎的基部胚一胚轴-下胚轴伸长或不伸长---------- 根茎过渡区最先突破种皮胚根主根2子叶:出土或留土(四)幼苗类型依据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顶出土面,可将幼苗分为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和子叶半出(留)土幼苗等类型。
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植物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即由细胞构成组织,由同一或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植物体。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一、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1.分类阶层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2.植物命名法:双名命名法: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
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 biloba L.。
(1)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若用其他文字或专有名词,也必须使其拉丁化,亦即使词尾转化成在拉丁文语法上的单数,第一格(主格)。
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
(2)种加词: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
用形容词作种加词时,在拉丁文语法上要求其性、数、格均与属名一致。
第一章藻类植物一、特征藻类是一群最原始的植物,大约在35∽33亿年前,在地球的水体中出现了最早的藻类——原核绿藻。
目前地球上的藻类是一群大多生活在水中,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用单细胞的孢子或配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二、现把IBO考纲细目中所要求的七类藻类的主要内容列表比较示出:三、各门介绍(一)蓝藻门1.结构:无细胞核,周质中有,其表面的色素有、、、。
2.繁殖:直接分裂(单细胞、群体类型和丝状类型)无性生殖(厚壁孢子、外生包子和内生孢子)无有性繁殖3.分布:主要生活在水中。
可形成水华,有些种与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构成地衣的真菌和藻类分别是、)注意:赤潮与水华的区别:引起赤潮的生物有甲藻和夜光虫、腰鞭毛虫如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植鞭亚纲);引起水花的生物有蓝藻(如:太湖)和裸藻。
4.代表植物:(1)单细胞或群体类型的代表①色球藻属②微囊藻属:微囊藻分泌一种能抑制其他藻类生长的物质,有些种类还可以产生一种叫做“致死因子”的毒素,能毒害摄食藻类的动物。
夏季在营养丰富的水中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危害水生动物。
(2)丝状体的代表①颤藻属:丝状体常丛生,并形成团块。
细胞短圆柱状,无胶质鞘,或有一层不明显的胶质鞘。
丝状体能前后运动,或左右摆动,故称颤藻。
以藻殖段进行繁殖。
②念珠藻属:丝状体常常是无规则地集合在一个公共的胶质鞘中(与鱼腥藻属的区别)。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PPT
❖ 1、分科
❖ 2、分属
❖ 3、分种
2021/7/9
7
常用植物检索表的类型:
(1)定距检索表:是将不同类群的植物或不同科、属、种的植物每对显著对立的特征 分隔编写在一定的距离处,多采用内缩式的排列方法,在每一行对立特征的前面注 明同样号码,如1.1;2.2;3.3;等依次排列到所要鉴定的某植物类群或科名、属名 和种名。
14
2021/7/9
❖ 一、菌藻植物时代
❖
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
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
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其中从35~
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
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从15前亿
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 二、蕨类植物时代
❖
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
16
2021/7/9
❖ 纵观植物界的发生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整个植物界是通过 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人类 出现后还有人工选择)而不 断地发生和发展的,并沿着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 杂、从无分化到有分化、从 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化。新 的种类在不断产生,不适应 环境条件变化的种类不断死 亡和绝灭,这条植物演化的 长河将永不间断,永远不会 终结。
17
2021/7/9
18
2021/7/9
19
2021/7/9
20
2021/7/9
21
2021/7/9
22
2021/7/9
23
问题?
2021/7/9
13
2021/7/9
❖ 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是推 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 的过程,系统发育建立在个 体发育的基础上,而个体发 育又是系统发育的环节。在 个体发育过程中,新一代的 个体,既有继承上一代个体 特性的遗传性,又有不同于 上一代的变异性。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这是遗传性决定 的。但世上找不到两个完全 相同的个体,即使是挛生兄 弟,也有微小的差别,这就 是变异性。自然界对新一代 无数的大同小异的个体进行 选择,使有利于种族发生的 变异得以巩固和发展,由量 的积累而到质的飞跃,这就 产生出了新的物种。
植物分类学电子书籍
植物分类学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中国植物学史Q94-09/Z12)植物分类学(Taxonomy)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大约始于17世纪,林奈发表〈〈植物种志〉〉(1753年)。
按斯特斯(A.Stace)的观点:植物分类学发展历史大致经过如下几个时期:古代分类时期—草本学时期—林奈的性系统时期——自然系统时期——系统发育时期——当代表型性系统时期,后四个时期是近代植物分类的内容及不同时期主要流派。
古代分类时期:〈〈淮南子〉〉有“神农氏偿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其时毒”的记载;〈〈诗经〉〉(约公元前600年)记载过月132种植物;〈〈山海经〉〉(公元前500~前300年)提到约100种植物名称与用途,并把植物分为草与木;〈〈植物学史〉〉(Historia plantarum),是被誉为“植物学之父”的泰奥弗拉斯图斯(Theophrastus)所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古代最完美最系统的植物分类著作。
按植物习性分乔木、灌木、草本;又分栽培和野生。
草本学时期:这一时期著作有400种,现存278种。
〈〈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00~前25年,第一部系统记载植物的书;〈〈南方草本状〉〉,最早一部地方植物志,现存3卷,上卷草类29种,中卷木本28种,每种有描述、花期、繁殖法、产地、别名。
〈〈草本纲目〉〉1578年成书,明朝李时珍所著,共52卷,系统记载了中国历代已有记录和他记载的植物1195种,附图1100多幅。
植物分为五部:草、本、谷、菜、果部。
近代林奈时期:〈〈植物名实图考〉〉接近近代植物分类学的一部著作,清代道光年间吴共浚(1789~1847年)所著,记载植物1714种,绘图1420幅。
〈〈植物界纵览〉〉(Pinax Theatri Botanici,1632年)鲍汉(G.Banhin)所著,首创双名法概念。
〈〈植物新方法〉〉(Methodus plantarum Nova,1682年)雷(J.Ray)所著,在1703年第二版中包含18000种植物,明确提出依据花和营养部分大量性状分类。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3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考点1:植物的分类1.植物的分类A:单子叶植物;B:双子叶植物;C:裸子植物;D:蕨类植物;E:苔藓植物;F:藻类植物。
2.植物分类的依据(1)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的形态结构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比较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的有无及特点,从这些器官中发现不同植物间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2)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就被子植物而言,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都可以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但根、茎、叶在植物的一生中生存的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发生的变化比较大,形态结构特征不稳定,而花、果实和种子出现得比较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影响发生的变化比较小,形态结构特征比较稳定。
因此,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考点2:动物的分类1.动物的分类A扁形动物;B线形动物;C环节动物;D软体动物;E节肢动物;F鱼;G两栖动物;H爬行动物;I鸟;J哺乳。
2.动物分类的依据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动物的形态结构,除此之外,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
有时还要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来对动物进行分类。
考点3: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1.分类2.分类依据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也要依据它们形态结构的特征来进行。
如根据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特点将微生物分为病毒、细菌和真菌三个类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
真菌根据构成细胞的多少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又可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分为霉菌和大型真菌等,如图所示。
第二节从种到界考点1:生物的分类单位1.生物的七个等级分类单位(1)分类单位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七个分类单位,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与分类)
一、藻类植物
特征: 1、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2、生活方式:自养。 3、多生活水中。 4、植物体的营养细胞能吸收水分、无机盐。
约有18,000种。
(一) 蓝藻门
特征:
1、原核生物。 2、原生质体分为周质和中央质。 3、周质中光合片层,含叶绿素a、藻蓝素。 4、中央质中无真正的核(核膜、核仁),只有染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
配
孢
子
子
体
体
世
世
代
代
蕨类 裸子、被子植物 植物
第三章 被子植物分科形态术语
一、茎: 茎的性质: 木本植物— 多年生,茎含大量木质,坚硬。
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 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
草本植物—
一年生—在本年内完成其生活周期。 二年生—需跨越二个年份完成其生活周期。 多年生—有地下营养繁殖器官,可生活多年。
二、高等植物
1、苔藓植物门 2、蕨类植物门 3、裸子植物门 4、被子植物门
第一节 低等植物
特征: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2、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3、有性生殖的合子,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成
新的植物体。 4、常生活于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有藻类、菌类、地衣三大类共11个门。
(五)花药开裂方式: 1、纵裂 2、孔裂 3、瓣裂
(六) 雌蕊类型: 1、单雌蕊 2、离生单雌蕊 3、复雌蕊
(七)子房位置: 1、上位子房 2、半下位子房 3、下位子房 花瓣着生位置: 1、下位花 2、周位花 3、上位花
(八) 胎座类型:
1、边缘胎座 2、侧膜胎座 3、中轴胎座 4、特立中央胎座 5、基生胎座 6、顶生胎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
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一)支序分类学派(C l a d i s t i c s)●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 r u n d z u g e e i n e r T h e o r i ed e r p h y l o g e n t i c h e n S y s t e m a t i k)●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 e q u e n c e o f d i c h o t o m i e 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失。
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
(近裔有效)●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失。
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 u m e r i c a l P h e n e t i c s)●由S o k a l和S n e a t 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 o fN u m e r i c a l T a x o n o m 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
性状数量化,采用计算机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
(等价处理)●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
对属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
数值分类学最有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发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主要代表为M a y r和S i m p s o n,20世纪40-60年代成熟。
●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
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 h e l e t i c l i n 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
(性状加权)●困难:趋同现象(平行进化)、进化的极性判定。
●评价:较为合理,有待各学科的发展。
三、传统分类的研究●1.研究对象:以种的处理为基本,并经合理的演绎推理后建立高级分类阶元。
●2.研究目的:建立合乎自然的系统发育系统。
●3.研究方法:形态地理学方法(多学科资料的综合运用)。
●4.研究过程●1)标本的采集;●2)野外生物学特性的观察;●3)文献的研究;●4)标本+文献+命名法规的研究(多次反复);●5)分类性状的确定(性状加权的完成);●6)确定亲缘关系,给出合适的分类群名称;●7)建立系统。
举例:水杉的发现举例:水杉的发现●1941年,日本三木茂教授经过研究建立了水杉这个古植物新属。
●1941年冬天,原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干铎经万县磨刀溪村,拾取了一些落在地上的枝叶.●1943年夏天,原中央林业实验所的王战先生,采集到一枝比较完整的枝叶标本和若干个球果。
他将标本带回中国林业研究所,查找了一些有关资料,给标本定名为水松G l y p t o s t r o b u s p e n s i l i s K.K o c h,放入标本室内。
●1945年,中央大学森林系技术员吴中伦把王战定名为水松的水杉标本转交给郑万钧。
郑万钧断定这个标本绝非水松。
●1946年2月至5月,郑先生连续3次派人前往磨刀溪采集标本,又把标本资料寄给胡先骕先生,共同研讨。
●胡先生在助手傅书遐的帮助下,确定为水杉属。
于是由胡先骕、郑万钧两人共同将该标本定名为水杉并联名发表。
●1948年《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上正式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水杉M e t a s e q u o i a g l y p t o s t r o b o i d e s H u&C h e n g●其中“M e t a s e q u o i a”,即水杉属,“m e t a”的意思为“改变的,后生的”,“s e q u o i a”即北美红杉属,指其与北美红杉属近缘而在地史上出现稍晚;●“G l y p t o s t r o b u s”,即水松属“,g l y p t o”的意思“为雕刻成的”“,s t r o b e s”指球果种鳞有洼点、花纹苞鳞的尖头,“G l y p t o s t r o b o i d e s”即表示为“像水松的”。
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根据检索表编制的内容,可分为分门检索表、分科检索表、分属检索表、分种检索表等。
●根据检索表编制的形式可分为定距式(等距式)(i n d e n t e d k e y s)检索表和平行式检索表(b r a c k e t e d k e y s)。
根据检索表编制的依据和目的,可分为系统检索表(s y s t e m a t i c k e y s)和人为检索表(a r t i f i c i a l k e y s)。
●根据检索表的编制原理上和检索方法上的不同,可分为单道检索表(s i n g l e a c c e s s k e y s)或连续检索表(s q u e n t i a l k e y s)和多道检索表(m u l t i-a c c e s s k e y s)。
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2、单道检索表●传统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单道检索表,最早见于R.M o r i s o n的《伞形花类植物的新分布》(斯特斯,1986,263)。
●原理:二歧分类原理。
选取对立的一对或几对性状把整体分为两个部分,以此类推把每个部分和由它们产生的更小的每部分再分成两部分,直到要检索的分类群出现。
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在这种检索表中,每一对两个相对立的特征编为相同的序号,并纵向相隔一定距离,且都书写在距书页左边有同等距离的地方;每个分支的下边,又出现两个相对应的分支,再编写相同的序号,书写在较先出现的一个分支序号向右退一个字格的地方,这样如此往复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
例如高等植物分门检索表如下:●1.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
2.小形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有茎、叶之分或有时仅为扁平的叶状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门B r y o p h y t a2.通常为中形或大形草本,很少为木本植物,分化为根、茎、叶,并有维管束……………………………………………………蕨类植物门P t e r i d o p h y t a1.植物有花,以种子繁殖。
3.胚珠裸露,不为心皮所包被…………………裸子植物门G y m n o s p e r m a e3.胚珠被心皮构成的子房包被……………………被子植物门A n g i o s p e r m a e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4.平行检索表●在这种检索表中,每一对两个相对立的特征编写相同的编号,平行排列在一起,在每个分支的之末,再编写出名称或序号。
此名称为需要已查到对象的名称(中文名和学名);序号为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序号,并重新书写在相对应的分支之前。
仍以上例说明:●●1.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 (2)●1.植物有花,以种子繁殖 (3)●2.小形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有茎、叶之分或有时仅为扁平的叶状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门B r y o p h y t a●2.通常为中形或大形草本,很少为木本植物,分化为根、茎、叶,并有维管束……………………………●…………………………………………………………蕨类植物门P t e r i d o p h y t a●3.胚珠裸露,不为心皮所包被…………………裸子植物门G y m n o s p e r m a e●3.胚珠被心皮构成的子房包被……………………被子植物门A n g i o s p e r m a e举例:蔷薇科四亚科等距式检索表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1.文献引证。
●蕉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 e i o g y n e h a i n a n e n s i s(M e r r.)N.T.B a n i n B o t.J o u r n.U R S S.58:1148.1973;H e u s d e n i n B l u m e a38(2): 492,f i g.1a.1994.——F i s s i s t i g m a h a i n a n e n s i s M e r r.i n J o u r n.A r n.A r b.6:131.1925.——F i s s i s t i g m am a c l u r e i M e r r.i n P h i l i p p.J o u r n.S c i.B o t.23:241.1923.n o n M e r r.i n o p.c i t.21:342.1922.——D e s m o sh a i n a n e n s i s(M e r r.)M e r r.e t C h u n i n S u n y a t s e n i a2:229.1935.——M e i o g y n e m a c l u r e i(M e r r.)S i n c l.i n G a r d.B u l l. S i n g a p.14:241.1953.p r o p a r t.e x c l.B a s i n y m:F i s s i s t i g m a m a c c l u r e i M e r r.(1922).——O n c o d o s t i g m a h a i n a n e n s e(M e r r.) T s i a n g e t P.T.L i i n F l.R e i p.P o p u l.S i n.30(2):81,t.34.1979.P.T.L i i n F l.G u a n g x i1:131,t.57.1991.——T y p e:M c C l u r e 9733,Y i k T s o M a u,i n f o r e s t e d r a v i n e s,19m a y1922(h o l o-U C,i s o-B,I B S C!,f r a g m.,B M,K,M O).●C h i e n i o d e n d r o n h a i n a n e n s e(M e r r.)Y.T s i a n g e t P.T.L i i n A c t a P h y t o t a x.S i n.9:375,t.36,e t F l.H a i n a n1:243,t.119. 1964;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807,t.1614.1972;P.T.L i e t Z.K.L i i n H i g h.P l.C h i n a3:176,t.271.2000.——T y p e:H a i n a n (海南),D o n g f a n g(东方),H.Y.L i a n g(梁向日)63442(h o l o-I B S C!)四、植物志的使用●2.种的描述:注意形态解剖学名词概念;正确理解描述与标本的差别,抓住关键特征。